K线图这种图表源处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被当时日本米市的商人用来记录米市的行情与价格波动,后因其细腻独到的标画方式而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货市场。当前,这种图表分析法在我国以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均尤为流行。由于用这种方法绘制出来的图表形状颇似一根根蜡烛,加上这些蜡烛有黑白之分,因而也叫阴阳线图表。通过K线图,我们能够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况表现完全记录下来,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档后,在图上即形成一种特殊区域或形态,不同的形态显示出不同意义。我们可以从这些形态的变化中摸索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出来。K线图形态可分为反转形态、整理形态及缺口和趋向线等。
那么,为什么叫“K线”呢?实际上,在日本的“K”并不是写成“K”字,而是写做“罫”(日本音读kei),K线是“罫线”的读音,K线图称为“罫线”,西方以英文第一个字母“K”直译为“K”线,由此发展而来。
K线图绘制方法
首先我们找到该日或某一周期的最高和最低价,垂直地连成一条直线;然后再找出当日或某一周期的开市和收市价,把这两个价位连接成一条狭长的长方柱体。假如当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价较开市价为高(即低开高收),我们便以红色来表示,或是在柱体上留白,这种柱体就称之为阳线。如果当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价较开市价为低(即高开低收),我们则以绿色表示,又或是在住柱上涂黑色,这柱体就是阴线了。
K线图构成要素
W底第一个低点与第二个低点之间,两者至少必须有比较长距离,市场中有时候会出现短期的双底走势,这不能算作W底,只能算是小行情的反弹底,且常为一种诱多陷阱。
第一个低点的成交比较活跃,第二个低点的成交却异常沉闷,并且,第二个低点的外观,通常略呈圆弧形。所以说,W底形态有左尖右圆的特征。
W底形态的形成是由于价格长期下跌后,一些看好后市的投资者认为价格已很低,具有投资价值,期待性买盘积极,价格自然回升,但是这样会影响大型投资机构吸纳低价筹码,所以在大型投资机构的打压下,价格又回到了第一个低点的位置,形成支撑。这一次的回落,打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形态而呈圆弧状。W底形态内有两个低点和两次回升,从第一个高点可绘制出一条水平颈线压力,价格再次向上突破时,必须要伴随活跃的成交,W底才算正式成立。如果向上突破不成功,则股价要继续横向整理。股价在突破颈线后,颈线压力变为颈线支撑,股价在此时会出现回抽,股价暂时回档至颈线为附近,回抽结束,股价则开始波段上涨。
一般来说,W底形态的第二个低点最好比第一个低点低,这样可制造破底气氛,让散户出局,从而形成一个筹码相对集中的底部,以利于大型投资机构的拉抬。以上内容来自外汇阁(FX2.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