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帖子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2014-09-29 00:04
16
1841
2015-05-26 09:26
思考致富第十一步:潜意识     潜意识--   你潜意识的苏醒与迸发   是走向财富的第十一步!   潜意识中包含有一个意识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由任何一种身体器官转达至意识的每一种思想行动,都被加以分类和纪录。从这个领域可以将思想找出,或者放回,如同从档案柜中取放文件一般。   潜意识是日夜工作的。通过人所不知的一种程序方法,潜意识向无穷的智慧吸取力量,自动地将一个人的欲望,转变为等价的物质。   你不可能完全控制你的潜意识,但是你可将你所希望实现的计划、欲望或目的,自动地交给潜意识。请再读一遍自我暗示一章中利用潜意识一节的指示。   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一种观念,那就是:潜意识是人的有限心智与无穷智慧之间联系的环节。它是中间的媒介,人通过它,可随时吸取无穷智慧的力量。只有它具有将心智的行动修正的功能,并将其转变为等价物质的秘密程序。   ■ 如何强化潜意识以从事创造性努力   与潜意识有关的创造性是惊人的,而且是不可思议的。其可能性使人肃然起敬。   我在讨论潜意识时,总是因自己的渺小而感到自怜,也许是因为人对这个题目的所知实在太少。   在你承认潜意识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并了解它可能是使你的欲望变成等价的财富的媒介之后,你便会了解"欲望"一章中所提出揭示的全部意义。你会理解,作者为何一再地劝你的欲望要明确,并且要将你的欲望写下来。你也会理解,在执行这些指示时,发挥百折不挠精神的必要性。   13个原则是刺激物,利用它们,可得到影响潜意识的能力。如果你第一次尝试未能成功,不必气馁。要懂得,潜意识也许仅愿接受习惯的指导,如"信心"一章中的指示。而你尚无时间养成信心,所以要有耐性,要坚持。   潜意识是会懒惰的!如果你不能在你的潜意识中种植你的欲望,那么,由于你的疏懒,你的潜意识会接受、容纳任何思想。   在此刻,你只要记住你每天是在"活着",活在进入你潜意识的各种思想冲动中。它们有些冲动是消极的,有些是积极的。你现在要做的工作,是去帮助自己消除消极的冲动,并借积极的欲望来帮助你主动地影响潜意识。   在你能够做到这点之后,你已握有打开你的潜意识之门的钥匙。   人所要创造的每样东西,都是以一种思想冲动为开端。不先在思想中孕育的东西,人是创造不出来的。凭借想像力之助,可将思想的冲动组合成汁划。所以如能运用在计划之下的想像力,则人们在其职业中,当可创造出成功的事业。   ■ 如何利用积极情绪   大多数人的生活受感情或情绪支配,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对于结合着情绪的思想冲动,潜意识会有更快的反应,并且更容易受其影响。   人主要的积极情绪有7种,消极的情绪也有7种。这些情绪或感情的冲动,也许可以比作面包中的酵母,它们将思想的冲动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结合着情绪的思想冲动,比"冷静的理性"所产生的思想冲动,更容易转化为行动。   7种主要的积极情绪是:   --欲望的情绪   --信心的情绪   --爱的情绪   --性的情绪   --热情的情绪   --依恋的情绪   --希望的情绪   当然还有其他积极的情绪,但这7种是最强烈的,也是在创造性的努力中最常用的。熟悉这7种情绪,则在你需要时,可以使其他的积极情绪完全听命于你。要记住,关于这一点,本书的宗旨在于帮助你,使你的心灵里充满着积极情绪,以培养你的财富意识。   必须避免的7种主要的消极情绪是:   --恐惧的情绪   --嫉妒的情绪   --怨恨的情绪   --报复的情绪   --贪婪的情绪   --迷信的情绪   --愤怒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与消极的情绪不能同时占有你的意识,其中必定有一种处于支配性的地位。你务必使你的积极情绪支配你的心灵,这是你自己的责任。这方面,习惯的法则是重要的,它会来协助你。人们需要养成积极情绪的习惯!   希望读者朋友们参照这些指示去做,而且持续不断地去努力,你方能控制你的潜意识。在人的心灵中,只要存在一种消极思想,便足以破坏来自潜意识中的所有建设性的、有益的帮助。
2014-10-24 06:40
思考致富第十步:神秘的性     神秘的性--   性欲的转移和升华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十步!   这儿所提到的性,是一种心理状态。   由于一般人对这个题目普遍无知,所以它通常被牵扯到肉体方面去;更因为大多数人在获得性知识时受到不正确的影响,造成人们思想上对性的重大偏差。   性的感情的背后有三项建设性潜力作后盾,这三项潜力是:   1、人类的永恒。   2、健康的维护(如果把性当作治疗剂,没有任何药品比得上它)。   3、把凡人经由性变化成天才。   性转化是简单而容易解释的。它的意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转移到其他某些性质上。   性欲望是人类欲望中最有力量的一项。当人们受到这项欲望的驱策时,常会发展出他们以前未曾拥有过的深刻想像力、勇气、意志力、毅力以及创造力。渴求性接触的欲望是如此强烈而紧迫,因此,人们不惜冒着失去生命与名誉的危险,而沉溺于其中。这股推动力若是加以利用与引导在其他方面,可以使人在文学、艺术、商业等方面获得成功。要创造财富也就不难了。   一条河流也许可以筑上水坝,将它的河水暂时控制一段时间,但到最后,这条河流终将突破出一处出口。性欲的情况也是一样,性欲也许可以被压抑及控制一段时间,但其本性仍然不断要求有所突破。如果不把性欲转变成某种创造性的努力,那么,它将寻求一个比较没有价值的发泄方式。   ■ 人类的浪费   根据我对25000名人士的分析,我发现,他们很少是在40岁之前就功成名就。通常,他们都是在50岁之后才开始获得财富的。此一事实令人感到十分震惊,因而促使我以最谨慎的态度去研究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   这项研究工作透露出这个事实: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会在50岁之前有所成就,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过分沉溺于性欲的肉体表达方式,因而稀释了他们的能量。绝大多数人从来就不知道,性欲也有其他的表达方式而且比纯粹的肉体表达方式要更为重要得多。获得这项发现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他们的性能力最高潮的时期--在45到50岁之前--而且是在浪费了好几年的光阴之后,才发现的。在此一时期过后,通常就会获得杰出的成就。   很多人在40岁以及40岁以后,其性欲能量会继续不断地受到分散,如果把这些能量引导到更好的途径上,将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性宣泄的欲望,到目前为止,是最强烈及最强迫性的人类情感,因此,这种欲望在被加以利用及被转变成为肉体表现以外的行动之后,可以提升一个人到伟大成就的阶段。   ■性感与推销能力   有位教师负责训练及指导过30000多名推销人员,他获得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具有高度性感能力的男子,也正是最有成效的推销员,原因是所谓的个人"吸引力",其实就是性能量。高度性感的人通常拥有充分的吸引力。经过培养与了解之后,这种力量可以被运用在人际关系上,即可得到较大的利益。这种能量可以经由下述方式而和其他人加以沟通:   1、握手:这种以手接触的方式立即可以显示出对方是否有吸引力。   2、声音的音调:一个人的声音是否像音乐那般悦耳,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吸引力。   3、身体姿态与举止:性感的人行动敏捷、姿态优雅、自在。   4、思想交流:高度性感的人能够把性的情感与他的思想混合在一起,并能随意这样做,并且因此而影响到四周的人。   5、服饰仪容:高度性感的人通常对他个人的外表十分注意。他通常会很小心地选择衣服的风格,而使这种风格成为他的个性、外表、仪容等的特色。   能干的销售经理在雇用推销人员时,都是把个人的吸引力作为录取推销人员的第一项先决条件。缺乏性感力量的人永远热情不够,也不会激发起别人的热烈情绪,而热情则是一个推销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不管他所推销的是什么东西。   演说家、传道士、律师和推销员都必须设法去影响别人,所以,他们若是缺乏性感吸引力,将会在他们那一行业中默默无闻。同时,大多数人只有在他们的情绪受到吸引时,才能接受别人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在接受这一事实之后,你将可以了解,性感吸引力是推销人员天赋能力的一部分,相当重要。杰出的推销人员之所以能够在他那一行中出人头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意识中或潜意识中,把他们的性感能力转变成为他们的推销热情。   ■ 解放性本能   性是大多数人最无知的一个题目。性冲动被无知、邪恶的人加以误解、歪曲及破坏。   幸运地拥有高度性本能--不错,是很幸运--的男女人士,通常会被看作是必须加以注意的怪人。他们不但未被当作是幸福的人,相反的,他们通常却被指责为是不健康的人。   即使是在目前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里,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此而养成了自卑感,因为他们相信这种错误的观念:性欲强烈是灾祸之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应该被用来解释一个人是否淫荡。   性欲只有在配合智慧与辨别能力使用时,才能算是美德。但这种美德却经常遭到误用与误会,以至于它不但不能丰富我们的身体与意识,反而坏了我们的身体与意识。   本书作者曾经获得这样的一个极有意义的发现:几乎他所分析过的每一位伟大领袖,他们的成就大部分是在女性的鼓励下完成的。同时,在很多例子里,这种女性通常就是一位嫡静、自我牺牲的妻子,一般大众很少或甚至不曾知道有她的存在。在少数几个例子里,这种激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是妻子以外的女人。   每位智慧之士都知道,经由酒类和药物所获得的刺激是一种破坏性的纵欲方式。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纵欲过度,也是一种对创造力的破坏性习惯,其破坏程度和酒精或药物同样强烈。   一个过分沉迷于性欲的人,和一个借助药物提神的人,基本上并没有什么两样。这两种人都对他们的理智与意志力失去了控制。很多人的"臆想症"都是因为对性的真正作用缺乏认识而引起的。   ■转化性能力   很少有人能在40岁以前进入发挥高度创造能力的阶段。人们通常是在40岁到60岁之间,才达到他们创造的最佳时期。这是根据对几千名成功人士的密切观察与分析所获得的结论,应该能鼓励那些未能在40岁以前获得成功的人,也能够鼓励那些在40岁左右就害怕"老了"的人。   事实上,40岁到60岁这段时期,是一个人最丰富的时期。人们在接近这个年龄时,不应该心存恐惧,而应该带着希望与渴望的心情去迎接它。   如果你想要得到大多数人在40岁之后才会达到他们最佳时期的证据,那么,请你去研究一些大家所公认为是最成功人士的生平事迹,就会找到这样的证据:   亨利·福特一直到过了40岁之后,才踏上他的成功的台阶。   钢铁大王卡耐基在40岁以后,才开始收到他的努力的报酬。   詹姆斯·希尔在40岁时,仍然还是一个电报发报员,在40岁以前,他才开始有了重大的成就。   从无数著名的企业家与思想家的传记中,可以找到很充分的证明:40岁到60岁这段时期,是最有收获的时期。   在30到40岁这段期间,人们开始学习(如果他愿意学习的话)转化性能力的艺术。这种学习与发现通常是无意间发生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们通常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无意中学会了这项艺术。他可能会注意到,他的工作能力在35岁到40岁左右突然大为增加,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他并不知道这项变化的过程:大自然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人身上,开始调和爱情与性欲的关系,使他得以运用这些伟大的力量,去采取正确的行动。   "性"本身就是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一股重大推动力量,但这股力量就像一阵飓风--通常是无法加以控制的。当爱情与性欲强烈地到来时,就会破坏人心情的宁静、正确的判断力与平衡的心态。一个人达到40岁的年龄时,如果还不能纠正它,并把它与自己的经验加以配合,还有什么比这更为不幸呢?   爱情、性欲这些情感都能够驱使一个人获得重大的成就。爱情的作用就像一个安全阀,保证我们一定能获得心情的宁静、平衡,以及获得创造性的努力。这些情感如果联合起来,会将一个人提升到天才的地位。
2014-10-23 04:09
  思考致富第九步:智囊   智囊--   集体的知识与智慧,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九步!   力量是积累财富的基本条件,智囊团正可以提供这种力量。   没有足够的力量将计划转变为行动,那么计划就是空中楼阁。本章所要陈述的是,个人怎样去获得力量,以及使用力量的方法。   在这里不妨对力量下一个定义:有组织地经过智囊指导的共同努力。这足以使一个人把他的欲望转化为财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合作的状态下共同产生了组织,即成为智囊团。积累财富需要这种力量!财富积累后,要保存这些财富,也需要这种力量!   我们来看看这种力量应该怎样得到。首先我们耍认识一下知识的求源:   一、智慧。如创造性的想像力等。   二、积累的经验。可以从图书馆和课堂上得到人类积累下来的经验。   三、实验与研究。这是科学每天都在向人类提供着的事实与经验。   这就是知识的来源。凭借知识制订计划,并将计划付诸行动,就可以把知识化为力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汇集知识用以制定计划,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如果他的目标很大,那么他在制定计划时就必须与人合作,用集体的智慧来形成力量。   ■凭智囊团获得力量   依靠智囊团,也就是依靠集体的知识与智慧。由此而凝聚的力量将是巨大的。反之,你就会失去力量。但你在选择智囊团时要特别谨慎,就像前面所谈到的那样。   为了使你能深刻了解智囊团所能给予你的力量,我们先在这里解释智囊团的两个特性。其一是经济性,其二是精神性。经济性的一面很清楚,任何人只要能得到智囊团全心全意的协助,给他建议、忠告及合作,他就能获得经济利益。这是所有巨大财富积累的基础,你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决定你的经济地位。   智囊团的精神性比较难理解。下面的这段话或许会使你得到一些启示:"两个人的心智放在一起,就会产生第三种看不见的无形力量。我们可以把它叫作第三个心智。"   人的心智是一种能,它部分属于精神性。当两个人的心智在和谐的状态下相融合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便结合在一起,构成智囊团的精神特点。   我的这本书的写作,就是在20多年前由于安德鲁·卡耐基的提议和我的精神产生了共鸣之后所产生的。他使我选择了毕生的事业。   卡耐基的智囊团约有50人。卡耐基把他获得财富的原因完全归功于这个智囊团所产生的力量。   我们再观察一下所有积累了庞大财富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奉行了依靠"智囊团"的原则。   因为除此之外,再也不可能从其他的地方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了!   ■如何使你的脑力倍增   人的头脑可以比作一个蓄电池,而一组蓄电池所产生的电流毫无疑问要远远大于一个蓄电池所能产生的电流。   头脑的功能也与此一样。之所以一些人的头脑要比另一些人强,就是由于他们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一组以和谐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头脑,要比单个的头脑产生更多的思想能量。它既可以产生集体的力量,也可以启发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让集体的智慧供他所用。   人人都知道亨利·福特在开始他的事业时,曾遭遇了贫穷与缺乏教育等困难。人们也都知道,在10年之内他克服了这些困难,使自己在25年后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福特就是在成了爱迪生的朋友之后,才使自己的事业有了大的进步。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力对另一个人智力的影响有多而福特在与哈维·法尔斯通、约翰·乔伊斯及路德·波明克(三人均有高度的智力)交结为朋友之后,事业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友善与和谐的精神状态下,人们会学到他们所结交的人的天性、习惯与思考力。福特与爱迪生等人的交往就是如此,他集四人的智慧、经验、知识于一身,开创了巨大的事业。   你也可以利用这个原则!   我们已经提到过甘地。他就是在和谐的精神状态下,促使2亿人民同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种意义上,甘地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使2亿人民团结了起来。如果你不相信这是个奇迹,那么你可以试着让两个人团结起来,看看这是多么地困难。   搞企业管理的人都知道,让所有的工人和谐地工作,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团结起来,集全体的智慧于一起,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乃是力量的最大来源。天才和领袖们都需要这种来源。   在以后各章中,对于如何获得集体智慧的方法,会有适当的阐述。   你在读到这些时,要想,要深思,这样你才会有收获。   ■积极情绪的力量   财富是害羞的、容易溜走的,它必须靠追求才能得来,就像小伙子追求姑娘一样。它要求追求者有欲望、有信心、有毅力,还要有计划、有行动。   对整个人类来说,好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巨流。这股巨流有两个方向,一把人们载向进取、向上相财富的一方;而另一边则把人载向堕落、悲惨与贫穷的一方。   凡是积累了巨大财富的人都知道这股巨流。它包含了一个人的思想过程。积极的思想使人走向幸福的一端;消极的思想则使人坠入贫穷的一端。   以积累财富为目的的人,对这个关系重大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你是在向贫穷的一端漂去,那么我告诉你"思考致富"的这种思想可以成为一把桨,使你划向巨流的另一端。但要注意这种努力不能间断,否则毫无用处。   快乐从行动中得到,   并保存在继续之中。   有组织、受智慧引导的知识便是力量,它能推动计划以取得成功。智囊团正可以提供这种力量。
2014-10-22 05:25
思考致富第八步:毅力     毅力--   坚定信心,不断努力,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八步!   在将欲望转变为财富的过程中,毅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这种坚强的毅力是百折不挠的。   当意志和欲望的结合的时候,它们就会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财富巨大的人通常被认为冷漠或无情,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他们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他们能在自己欲望的激励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多数人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目标,只要稍微碰到一些反对或挫折。只有少数人能够不断克服阻力继续前进,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为止。   "毅力"这个词,也许不包括英雄式的涵义,但是人类需要这种气质,就像钢铁需要碳素一样。   ■考验你的毅力   如果你阅读本书的目的是应用本书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对你毅力的首次考验,便是看你是否按照第二章中所陈述的六个步骤去认真做了。一般来说,100个人中只有2个人会在看完全书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明确目标和计划;而大多数人在看完本书后照旧过着自己原来的生活,并不按照书中所传播的知识去行动。   缺乏坚强毅力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数千人的调查证明,缺乏毅力是失败者的共同弱点。克服这个弱点,需要作许多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看你欲望的强烈程度。   所有成就都是以欲望为出发点的。微弱的欲望产生微弱的成果,正如微火只能烘暖你的手一样。如果你发现自己缺乏坚毅的精神,那么补救这个缺点的方法就是在你欲望的下面燃烧起熊熊大火。   如果你已经按照第二章中的六个步骤去做了,那么从你行动的热情中可以明确地显示出,你积累财富的欲望究竟有多大。如果你发现你对于金钱无动于衷,那么你就可以确定自己还缺乏积累财富的"财富意识"。   只有具有"财富意识",才能积累财富。   如果你发现自己缺乏坚毅的精神,还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力量"一章的指示上,并让"智囊团"来协助你,凭借着团体成员的合作与努力,培养出自己的坚毅精神。根据"自我暗示"和"潜意识心智"两章中的陈述,你应当使自己的欲望成为一种长久的习惯,直到你的潜意识完全接受为止。从那时起,你就不会再存在缺乏毅力的问题了。   因为,在你醒着或睡着的所有时间里,潜意识是始终工作着的。   ■ 你具有的是"财富意识"还是"贫穷意识"   断断续续、偶尔地应用本书中的这些原则,对你是无用的。要产生效果,你就必须运用所有这些原则,直到这些原则成为你内心固定的习惯为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能让你培养出"财富意识"。   凡是习惯于贫穷的人,贫穷就会挥之不去;而在心中渴望财富的人,金钱也就会找上他,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财富意识"不占据心灵,"贫穷意识"就会来占领。你有了贫穷者的行为,便会培养出"贫穷意识"。除非一人天生具有"财富意识",不然,他就应该努力培养出这种意识,并使其处于主导的地位。   如果你充分理解了这些话,你就可以明白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积累财富中的重要性。没有坚毅的精神,你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而具有了这种精神你便会胜利。   如果你曾经历过恶梦,你就能认识坚毅精神的价值。那时你如同躺在床上觉得自己将要窒息,无法翻身,肌肉也麻木了。你知道你必须开始恢复对自己肌肉的控制。凭着坚强的意志,你终于使自己的一个手指活动了,然后扩大到一条手臂,另一条手臂;一条腿,另一条腿。最终,你恢复了对全身肌肉的控制,从恶梦中惊醒过来。这些都是逐步完成的。   ■ 如何从你的精神懒惰中"惊醒"   你也许会发现,你要从精神懒惰中"惊醒"。最初,同样是要慢慢地动,然后加速,直到你完全实现对意识的控制为止。在开始的时候,无论运动是多么的困难,你都必须坚持。只要有坚毅的精神,成功便会到来。   凡是具有坚毅精神的人,似乎都享有不会失败的保险。不论他们曾经失败过多少次,最终都能走向目标的顶端。这会使人觉得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圣者,他总是用各种令人沮丧的失败来考验人们。那些失败后能再爬起来的人总能成功!而经不起考验的人,则无法获得成就。   凡是经得起考验的人,都会因为他的毅力而获得丰厚的报酬。他们能够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任何目标,并获得比物质报酬更为重要的东西--幸福,智慧。   ■ 超越失败   只有少数人是坚韧不拔的。这些人承认失败只是一时的,他们依靠顽强的欲望而使失败转化为胜利。我们站在人生的轨道上,目击绝大多数的人在失败中倒下去,永远不能再爬起来。对此,我们只能总结说,一个人没有毅力,那他在任何一行中都不会得到成就,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倒下。   写到这里,我从纸上抬起头来,看到了神秘的百老汇。它是"死去的希望坟场",也是"机会的长廊"。世界各地的人来到百老汇,寻求声誉、财产、权力和爱情。每隔一段时间,在寻求者的队伍中就会有人脱颖而出,于是世界上就传说又有一人征服了百老汇。百老汇不是轻易能够征服的。只有一个人在拒绝"放弃"之后,它才会承认他的才智与天分,并给予财富报酬。   这就是征服百老汇的秘诀,这秘诀就是毅力。   芬妮·赫斯特奋斗的故事说明了这些秘诀,她朋毅力征服了百老汇。赫斯特小姐于1915年来到纽约,想依靠写作来积累财富。但这个过程很漫长,整整耗费了她4年时间。在4年里赫斯特摸熟了纽约的人行道,她白天用来打短工,晚上耕耘希望。在希望黯淡时,她没有说:"好啊,百老汇,你胜了。"而是说:"好的,百老汇,你可以击败某些人,但却不能击败我,我会使你认输的。"   在她的第一篇稿子发表前,曾收到过36张退稿单。普通的人在接到第一张退稿单时,便会放弃写作了。而她却坚持了4年之久,决心要获得成功。   终于,赫斯特小姐成功了。她战胜了困难与时间的考验。从此以后,出版商纷纷登门求稿。钱来得太快,她几乎都来不及数。接着电影界也发现了她。从此辉煌的成就就如洪水似的滚滚而来。   因此凡是想积累财富的人,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百老汇对于任何一名乞丐都给予一杯咖啡相一块三明治,而对于寻求大赌注的人,它却要求他们有毅力。   凯蒂·史密斯读到这里时,一定会说"阿门"。她曾在许多年中,没有钱和地位,只能在麦克风前演唱。后来她不怕失败,抓住了机会,终于向百老汇要了一个大价钱。   ■ 你能够培养你的毅力   毅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能够培养的。像其他各种心理状态一样,毅力需要有明确的动机为基础。这些动机包括:   一、明确的目标。一个人知道自己所希望的是什么,是培养毅力的第一步,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一种强烈的动机可以促使人们克服许多困难。   二、欲望。如果欲望强烈,得到和保持毅力就比较容易。   三、自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这个计划,并激励自己克服实现计划中的任何困难。   四、明确的计划。有组织的计划可激发毅力,即使这些计划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   五、落实计划。要有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而不要以猜测来代替。   六、合作精神。互相之间达成谅解与和谐的合作,可以培养毅力。   七、意志。将自己的思想集中到明确的计划上,也可以产生毅力。   八、习惯。毅力是习惯的结果。人类的意识会吸收每天所获得的生产经验,并使自己成为这些经验的一部分。比如对于恐惧,我们就可以凭借强制的勇敢行为来克服。   ■ 分析一下你自己的毅力   在结束毅力这个题目之前,分析一下你自己,看看你的毅力如何。要拿出勇气来认真地评判自己,看看在上面八点毅力中,你缺少什么,这会使你增加对自己的了解。   由此你会发现妨碍你获得成就的真正敌人,你会发现自己毅力上的弱点和造成这些弱点的潜意识原因。如果你真的希望了解你自己以及你的能力,你就必须勇敢地反省检讨。所有想拥有财富的人,都必须克服这些弱点。这些弱点由以下一些方面组成:   一、不知道以及不能明确说出自己所希望的是什么。   二、有原因或无端的拖沓(通常会用许多借口与理由来掩饰)。   三、对于获取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四、犹豫不决,在所有的场合都推诿责任(会有一大堆借口),不敢正视问题。   五、不能制定明确的计划去解决各种问题。   六、自我满足。这种病没有救药,患此毛病的人毫无希望。   七、冷淡。这种弱点一般表现为对所有的事都只求妥协,而不想抗争。   八、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并甘于在不利环境中生活。   九、缺乏强烈的欲望。这是因为没有选择可以刺激行动。   十、有欲望,但一遇挫折就打退堂鼓。   十一、缺乏完善的有组织的计划,不能将其写到书面上加以分析。   十二、不能当机立断抓住机会,以便采取行动。   十三、以祈求代替意愿,却不知行动。   十四、安于贫困的心态,没有获取成就的雄心。   十五、试图寻找发财的捷径,想不用努力便得到钱财,有一种赌徒心理。   十六、怕人批评。不愿制定计划并将计划实行,怕别人给予批评。怕人批评的原因往往隐藏在潜意识中,说到底这是一种弱智者的自卑。   ■如果你怕批评   我们来看一些怕别人批评的结果。   大多数人选错了婚姻对象,又不愿拆散婚姻,于是一辈子过着可怜而不愉快的生活,因为他们怕改正这个错误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其结果,这种婚姻毁掉了一个人的抱负和可能的成就。   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在离开学校之后,便不再考虑继续受教育,就是因为怕别人的批评。   无数的男女老幼在尽责任的名义下,让亲属们毁掉了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因为他们怕批评。   人们拒绝在事业中冒风险,因为他们怕失败之后招致别人的批评。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对批评的恐惧超过了对于成功的愿望。   许多人不想给自己提出远大的目标,甚至不愿从事一项事业,因为他们怕别人的批评。他们会说:"不要把目标定得那么高,别人还以为你疯了呢!"   当·安德鲁·卡耐基建议我以20年的时间来编写个人成功的哲学时,我最初的思想冲动便是怕别人会说些什么话。因为这个目标和我所想过的愿望太不成比例了。于是我闪电般地想出了一些借口与托词,而深究这些借口与托词,都与怕别人批评有关。我在内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大串话:"你不能做这件事--这件事太大了,而需要的时间又很长。你的亲戚会对你怎么看?你将如何谋生?从来没有人写过这样的书,你凭什么相信自己能写出来?你有什么能力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那么高?要记住你出身卑微--关于哲学你什么也不懂,别人会认为你疯了(确有人这样认为),因为在这之前并没有人做这件事。"   这些想法使我感到好像全世界都突然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他们在取笑我,要我放弃卡耐基提出的建议。   当时,很有可能我自己就把这个建议给扼杀了。后来我发现,许多人都是这样的,他们的想法往往只是一个死婴。只有立刻行动,制定明确的计划,才能使它们具有生命的呼吸。要让一个想法生存下来,只有在它初现之际就紧紧地抓住它,并且马上去干、去行动。若怕别人的批评、指责、讥笑,那么你的所有理想都会化为泡影。   ■ 机遇是能预订的   许多人相信物质上的成功是机遇的结果,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完全依赖运气的人,则最终要失望。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的因素,那就是:机遇是要预订的。   在经济危机时期,喜剧演员W·C·菲伍德丧失了他的储蓄,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而他以前赖以生活的赚钱方式--轻松喜剧,已不再管用。而且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60岁,许多人在这个年龄都已经自认为老了。但他渴望东山再起,想在一个新的事业领域(电影)中找一份工作。然而祸不单行,他又跌了一跤,伤了脖子。多数人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是万念俱灰了,菲伍德却不屈服。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机遇就迟早会来到。结果,他真的得到了运气。   玛丽·屈丝勒在将近60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垮了,身无分文又没有工作。于是她寻找机遇,终于凭借其毅力在晚年得到了惊人的成功,尽管她的年龄要比别人大得多。   艾迪·康泰在1929年的股票危机中倾家荡产,但他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得到了每周1万美元的工作!真的,一个人如果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有其他方面的不足,也将能过上好日子。   因此世界上所有的机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这种机遇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顽强的毅力。   机遇就像机票,它是可以预定的!   ■培养毅力的四个步骤   培养毅力有四个简单的步骤。实施这些步骤并不需要高度的智力,也不需要太多的条件,亦无需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四个步骤是:   一、在欲望的支配下建立明确的目标。   二、制定完整的计划并开始付诸行动。   三、摒弃一切否定的、沮丧的、影响心理的因素一一如亲朋好友的消极反应。   四、与鼓励你实现自己计划的人结成同盟。   要在各种职业中成功,这四个步骤是必要的。本书的总目的,就是使你能把这四个步骤培养成自己的习惯。   你可以用这些习惯来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   这些习惯会使你产生自由与独立的思想。   这些习惯会使你积累财富。   它们会产生权力、名誉与社会的赞扬。   它们会给你带来好的机遇。   它们会把理想变为现实。   它们能使你克服恐惧、沮丧和冷漠。   凡是能用这四个步骤去克服困难的人,都会获得好报酬。一个人努力地向世界索取自己所要求的价值,乃是他作为人类的特权。   ■如何克服困难   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使坚毅的人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是他有超自然的力量?还是他有无穷的智慧?   我曾经观察过亨利·福特这类人士,他们赤手空拳起家,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工业王国。他们开始时除了毅力什么也没有。爱迪生只受过不到三个月的教育,便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发明家。他将毅力转化成了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白炽灯等各种东西。   对于福特和爱迪生,我作了很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我终于发现他们除了毅力之外别无所有,他们惊人的成就的主要源泉就是毅力。   我对过去的贤者、哲人和宗教领袖们进行研究,也发现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毅力、努力和明确的目标是他们成就的主要因素。   让我们来看一看奇异而有趣的穆罕默德的故事,分析一下他的一生并与其他的人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他身上那种突出的气质:毅力!   不信你可以读穆罕默德的传记,尤其是依萨德·贝所写的传记。下面所记载的便是《先锋论坛》的汤姆斯·苏格鲁为该传记所写的书评。而有心的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坚韧不拔的榜样。   《最后一位伟大的先如》   --书评者:汤姆斯·苏格鲁   穆罕默德是一位先知,但他却从未显示过奇迹。他不是一位神秘主义者,也从未受过正式的教育。他直到40岁时才开始传教工作。当他宣称自己是神的使者,带来了真正的真主福音时,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并被视为疯子。孩子们使坏绊倒他,妇女们向他投掷泥块。他被放逐出他的家乡麦加,他的信徒的财产被剥夺,以后他又被流放到了沙漠。他传教10年毫无收获,只获得流放、贫穷和嘲笑。但是到第二个10年尚未结束时,他却成了阿拉伯世界的统领者--麦加的统治者和一个新的世界性宗教的领袖。这个新宗教一直横扫到多瑙河和比利牛斯山一带时,它的冲击力才渐渐消失。这个冲击力有三个方面:语言、祈祷、人与神的同族关系。   穆罕默德的经历是微不足道的。他出生在麦加的一个败落的世家中。由于麦加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是黑石圣堂的所在地,是一个贸易城市和贸易路线的中心,所以它是一个"有碍健康"的城市,城里的小孩都被送到沙漠里,给游牧的阿拉伯人抚养。穆罕默德就是从游牧民族奶娘的奶中汲取了力量与健康。他照看羊群,以后被一位富有的寡妇雇用,担任她商队的领队。他在世界各地旅行,和各种不同信仰的人们谈话,并亲眼目睹了基督教各个宗派之间的战争。在他28岁的时候,寡妇卡迪佳爱上了他并与他成婚。由于她自己的父亲反对这桩婚姻,她便让穆罕默德的父亲来主持婚礼。在这之后的12年中,穆罕默德是一位富有的、受人尊敬的商人。后来他到沙漠中漫游,有一天带回了《古兰经》中的第一首诗。他告诉卡迪佳说,天使在他面前出现,并说他将做神的使者。   揭示神的语言的《古兰经》,是穆罕默德一生中近似奇迹的事。他并不是诗人,也没有使用的才能,但是他从神身上得到的,并朗诵给信徒们歼的《古兰经》的诗句,此各民族的职业诗人所创作出来的诗句都好。阿拉伯人认为,仅这一点便是奇迹。他们认为使用语言的才能是最大的才能,诗人的力量是最伟大的。   但是《古兰经》中所说的所有的人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的,世界应当是一个民主的国家--等等这些伊斯兰的政治异说,以及穆罕默德希望毁去黑石圣堂里的360尊偶像,导致了他的被放逐。这些偶像是沙漠民族带到麦加来的,其意义在于贸易。所以麦加的商人攻击穆罕默德,他只得退居沙漠,并在那里准备谋取世界的主权。   伊斯兰终于兴盛起来了。从沙漠上燃起了一股不灭的火焰--一文民主的军队,他们万众一心地进行战斗,随时准备慷慨赴难。穆罕默德邀请犹太教与基督教徒和他携手合作:因为他所创造的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宗教。他要求所有信仰神的人都团结在一起。如果犹太教与基督教徒和他合作,那么伊斯兰教已经征服了全世界。但他们没有合作,没有接受穆罕默德的战争邀请。他们只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一个观念--在大学里。   请记住:阻挡在你和成功之间的敌人是缺乏毅力,你要勇敢地反省、检讨自己缺少毅力的原因,然后逐一克服它们,以培养你的毅力,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2014-10-17 05:42
思考致富第七步:决心     决心--   克服拖沓和犹豫不决,   是走向财富的第七步!   我对经历过失败的25000名男女人士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31个失败的主要原因中,缺乏决心的因素占于首位。   犹豫迟缓,当断不断,几乎是每个人都必须克服的危险敌人。   在本章里,你可以测验自己形成"迅速而明确的决心"的能力如何,并充分思考本章对此而提出的各项原则。   在分析了几百位财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物之后,事实又一次证明了,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具有迅速决断的能力,并能将这种决断持之以恒。相反,那些不能积累财富的人,往往不能决断,频繁地改变着自己的决定。   亨利·福特的卓越气质之一,就是他能迅速决断并持之以恒。由于福特性格中的这一特点过于突出,因而使他以顽固而闻名于世。当时,虽然他所有的顾问和许多汽车买主都劝他改变T型车(这种汽车被人讥笑为世界上最丑的车),但他不顾众人反对坚持不改。也许福特在改变车型一事上是太顽固了,但从另外一方面看,正是他的决心与毅力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因此,虽然他很顽固,但他的这种气质总是要比那些难下决断、百改无成的人无疑是要好千倍。   ■对你作出决定的几点忠告   大多数人这所以以难以积累他们所需要的财富,通常是由于容易受别人意见影响。他们把报纸上的看法和邻居间的闲谈当成了自己的思想,而事实上,舆论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商品,每个人都有许多现成的看法可以提供结任何愿意接受的人。如果你在下决心时,被这些意见所左右,那么,你干任何一行都不会成功,更不用说将自己的欲望转变为财富了。   当然,如果你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那么,你也就不会再有自己的欲望了。   在你开始把本书的原则付诸实施时,你一定要拿定自己的主意并贯彻到底。除了你"智囊团"的成员之外,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而"智囊团"的人,必须是对你完全了解、并与你有着共同目标的人。   你的朋友和亲戚,可能并不是想阻拦你,但他们的"意见"和一些开玩笑似的嘲弄却会妨碍你。成千上万的人终生都有自卑感,其原因就是由于某一位好心而无知的亲友,用他们的"意见"或嘲弄毁掉了他们的信心。   你有自己的头脑和意志,完全可以利用它们来完成你的决心。如果你需要从别处获得帮助,那也不必大肆喧哗。你要悄悄地去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不要暴露了目的。   一知半解或略知皮毛却装出一副大有学问的样子,这乃是人的弱点。这种人通常是高谈阔论而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你对此要保持警觉,不能多言,从而养成迅速决断的习惯。凡是喜欢说的人,往往行动就少。如果你讲的比听的多,你就会失去许多积累知识的机会,并且还会暴露自己的计划与目的。别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希望你失败。   你还要记住:你如果在--位极有学问的人面前开口说话,那你就是在暴露自己的底牌,显示着自己的学问深浅。真正的智慧通常是在谦虚与沉默中表现出来的。   还要记住这个事实:和你结交的人往往和你一样,也在寻求积累财富的机会。如果你随便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而不知节制,你也许就会惊讶地发现,别人已经先你一步采取了行动。等下次再见,他已经实现了你无意中讲出来的计划,从而使你的目的归于失败。   做一个沉默的行动者吧!   你如果采纳这一忠言,为了提醒自己,便可以把下面的这句格言写成大字,然后张贴在你每天都能看见的地方:我可以向世界宣告我做什么,但是先要用行动表现出来。   重要的是干,而不是说。   ■自由或死亡的决心   决心的价值,要看这一决心所需要的勇气而定。作为文明基础的伟大决心,往往是需要冒着死亡的危险。   林肯决心发表他著名的《黑奴解放宣言》,给予美国黑人以自由时,他就是在充分了解他的行动会引起成千上万人的支持与反对的情况下,才决定的。   苏格拉底决心喝下那杯毒酒是一个勇敢的决定。这个决定使社会发展的时间提前了1000年,从而赋予了当时尚未出世的现在的人们以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李将军在决心与北方分道扬镳,站到南方的一边来时,也充分表现了他的勇气。因为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要使他付出自己的生命,而且也必项要牺牲一些人的生命。   ■ 冒着绞刑危险的56人   就美国公民而言,前所未有的决心表现在1776年7月4日,在费城由56人所签署的一份文件上。这些人知道,这一文章如果不能给每个美国人都带来自由,就会"把56人都吊死在绞架上"!   你可能听说过这份著名的文件,但你可能没有充分考虑过这里面所包含着的伟大启示。   我们都记得这个重大决定的日期,但是我们不知道下这个决心时所需要的勇气。我们知道的仅是在学校中所学习过的历史:我们知道他们的姓名和以后的战斗日期;我们知道华盛顿和康瓦利斯。但是我们可能还不知道这些人名、地名和日期背后的真正的力量。   对此,历史学家们有的完全忘却,有的只是稍稍提及了那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真是一大不幸!这力量使一个国家诞生,使人民获得了自由,并为全人类树立了独立的榜样。   我们简单地看一看产生这股力量的许多事件。故事的开始是在波士顿,日期是1770年3月5日,在街道上巡逻的英国兵欺压当地市民,引起了市民的愤怒。他们呼喊口号,对巡逻的士兵投掷石块,结果英军指挥官命令:"给我上刺刀,冲!"   战斗在继续下去,许多人死亡或受伤。这件事使市民们的愤怒情绪更为高涨,于是地方议会 (由有地位的殖民者组成)召开会议,商讨具体办法。这时议会中两位议员,约翰·汉考克和萨莫尔·亚当斯站起来发言,宣称必须采取行动,驱逐波士顿的英军。   请记住:这两个人的发言可以正式称之为美国自由的开端!在当时,他们的这一决定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决定。   在议会休会前,萨莫尔·亚当斯被指派前往拜访当地总督赫钦森,要求英国部队撤退。   请求被批准了,英国军队撤出了波士顿。但是这一事件并未完结,反而引出了一种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倾向的趋势。   ■智囊团的组成   在这段历史里,理查·亨利·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他与萨莫尔·亚当斯经常有书信来往,他们常就地方上人民的生活福利问题,交流他们的忧虑与希望。亚当斯从这些通信中想出了一个主意:如果在这13个州之间互相保持通信的话,那对于解决殖民地问题所需要的协调行动,就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在波士顿和英军发生冲突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772年3月亚当斯向议会提出了他的意见,要求在各殖民地之间成立一个"通信委员会",每个殖民地州都指定一位通信人,"以友好合作改善英属美洲殖民地为目的。"   这是意义深远的一个组织的开端,这个组织的力量注定要使我们获得自由。"智囊团"组成了,它包括亚当斯、李和汉考克。   "通信委员会"诞生了。各殖民地的人民原先只对英军开展无组织的斗争,就像波士顿暴动事件一样,得不到什么好处。他们个人的怨恨从未在一个"智囊团"的领导之下发挥过整体力量。而现在人民的智慧、灵魂与肉体结合起来,在一个共同的决心(信念)之下,一劳永逸地解决与英国人的问题。   与此同时,英国人也没有闲着,他们考虑对策,制定了一些反应与控制计划。他们的优势就是有金钱与军队。   ■改变历史的一次决定   英王任命加理接替赫钦森为麻萨诸塞州的新总督。新总督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派人去访问萨莫尔·亚当斯,企图用恐吓的方法来阻止他的反对。   我们最好引甩芬登上校(加琪所派的代表)与亚当斯之间的对话,来充分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   芬登上校说,"亚当斯先生,加琪总督授权于我,让我向你保证可以给你满意的利益和权力(想用贿赂来拉拢亚当斯),只要你能发誓停止反政府的行动。总督要我向你忠告,不要引起英王更大的不快。你的行为可以使自己受到享利八世法案的刑事处分,依照这个法案,我们可以把你押送到英国,以叛逆或政治犯的名义迸行审判。当然,这要由总督来决定。所以你只要改变自己的政治路线,就可以得到极大的个人利益,还可能与英王修好。"   萨莫尔·亚当斯这时有两种选择:(1)停止反对行为,接受贿赂;(2)继续反对,冒着被判处绞刑的危险!   显然,亚当斯必须立刻作出决定。这个决定可能要以他的生命为代价。亚当斯当时要求芬登上校保证将他的答复一字不漏地转告给总督。   亚当斯的回答是:"你可以告诉加琪总督,个人的利害得失决不能引诱我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再请你告诉加琪总督,这是萨莫尔·亚当斯给他的忠告,希望他不要再侮辱被激怒了的人民的感情!"   加琪总督接到了亚当斯的这个答复之后,大为愤怒。他发表了一份公告,这份公告说:"以陛下之名在此昭示天下,陛下将给予他的臣民最宽厚的赦免。不予赦免的只有两人,即萨莫尔·亚当斯与约翰·汉考克。他们两人罪恶深重,理当重罚,决不宽恕。"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的亚当斯和汉考克两人是处于四面危机的状况之中。这位愤怒的总督的威胁,促使他们两人下了同样的决心。他们匆匆召集忠实的跟随者,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在人到齐后,亚当斯把门反锁,将钥匙放进口袋,然后对在场的人说,组织殖民地议会之事已刻不容缓。在没有对此事达成协议之前,谁也不能离开这个房间。   这引起了一阵极大的骚动。有人在衡量这种激进行动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人对反抗英王这一"明确决心"是否明智表示怀疑。被锁在房间里的人中,只有两个人没有恐惧,他们对于失败的可能性毫不畏惧,他们便是亚当斯和汉考克。凭着他们的智慧和影响力,这一决定终于获得了其他人的同意。通过"通信委员人会"的安排,于1774年9月5日在费城举行了"第一次大陆会议"。   请牢记这一日子。这日子比1776年7月4日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大陆会议的"决定",就不会有"独立宣言"的签字。   在举行首次大陆会议之前,在另一地区的一位领袖托马斯·杰斐逊正在为出版他的"英属美洲权利之浅见"一书而苦恼。杰斐逊与当地英王代表邓莫尔爵士的关系,就像亚当斯、汉考克同他们的总督之间的关系一样糟糕。   在他那本著名的书发表之后,杰斐逊被告知,他将以对英王政府的叛逆罪的名义而被控告。杰斐逊的一位同僚本杰克·亨利在这一威胁面前,激动地吐露了他的心声。他只用一句话表示了他当时的所有心情,这句话以后一直流传了下来:"如果这就是叛逆,那就让我们充分地利用吧!"   当时,严肃地坐着讨论各殖民地命运的,便是这些无权无势,没有军队也没有金钱的人。从第一次大陆会议开始,以后每隔两年举行一次。1776年的6月7日,理查·亨利·李站起来,他的提议震惊了全场。他说:"各位,我提议这些联合的殖民地,应该有权利成为自由种独立的州,并与英国解除一切臣属关系,包括解除这些州与英国的所有政治关系。"   ■曾在书面上记载的最重大的决定   李的惊人的提议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由于讨论的时间太长,李失去了耐心。在经过数天的辩论之后,他再度站起来发言,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说:"议长先生,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有好几天了。这是我们惟一可行的办法,为什么还要拖延呢?为什么还要讨论呢?让快乐的今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一天吧,让它站起来,不再被征服、被蹂躏,建立起和平与法律的统治。"   在他的提议被表决之前,他被召回弗吉尼亚,因为家人病重。但他在离去前,将此事交给了他的朋友杰斐逊,杰斐逊答应奋斗到底,直到大会采纳这项提议。这以后不久,会议主席汉考克便指派杰斐逊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主席。   这个委员会在很长的时间里艰难地草拟了这一文件。这一文件如被大会通过,即意味着与大不列颠的一场血战即将来临。而如果各殖民地失败的话,那么凡在文件上签名的人,都等于是给自己签署了死亡证书。   文件拟好后,6月28日,原稿在大会中宣读。以后的几天又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定稿。1776年7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在大会上无畏地宣读了这一记载在文件上的、空前重大的决定。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有必要解除另一民族所加的政治束缚,并于世界列国之申担负起一个自然法则与上帝所赋予的独立平等的地位时,为了尊重人民的意愿,该民族必须宣告脱离原有的政治束缚......   杰斐逊读完后,该文件即被表决通过,并由56个人签了名,每个签名的人都是用他们的生命为自己的决心下了赌注。由于这一决定,一个国家诞生了。   分析导致独立宣言产生的这些事件,你便可以相信,目前在世界上受到尊敬的、具有强大力量的国家,乃是诞生于由56人组成的"智囊团"所作出的一项决定。保证华盛顿的军队胜利的,正是这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的精神存在于每个跟随华盛顿的革命者的心中,它是一种不承认失败的巨大力量。   但要注意,给美国以自由的那种力量,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进行自我决断中所不可缺少的力量。从独立宣言的产生中可以发现,这种力量的存在至少包括了六个方面:欲望、决心、信心、支持、智囊团和有组织的计划。   ■只要你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通常都可以得到   在这些事例中,你自始至终都可以找到的启示是:在强烈的欲望所支配下的思想,常常会通过行为而转变等价物。不要期待奇迹的出现,因为你不会发现奇迹。你能发现的只是永恒的自然法则。对这些法则有信心也有勇气去利用的人,法则便会为之所用。这些法则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自由,自然也可以给一个人带来财富。   凡能迅速决断的人,只要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通常都可以得到。如果各种行业的领导人在决断时的言行显示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世界就会为他保留一席之地。   犹豫不决的习惯通常产生于童年时代,这种习惯会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结果变得难于改变。这习惯会伴随着人们去选择--如果真是他所选择的--职业。通常,刚出校门的青年,都抱着先找一个工作再说的念头。找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就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犹豫不决的习惯。在今天为工资而工作的100个人中,之所以有98个人安于他们现状,就是由于他们优柔寡断,缺乏自己去选择工作的决心。   下决心要有勇气,甚至是很大的勇气。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56个人,便是用生命为决心下了赌注。而为了谋取职业,向人生索取自己的价值所下的决心,并不需要以生命为赌注。你的赌注只是你的经济状况。如果你能以当年萨莫尔·亚当斯为殖民地争取自由的精神来谋求财富,那你就一定能够积累财富。   说上千言万语,也不如一次实际行动。能果断下定决心并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通常能得到常人所要的东西和常人得不到的东西。    
2014-10-16 04:12
思考致富第六步:计划     计划--   让欲望结晶成为行动,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六步!   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你现在已经知道,人所创造酌每样东西,都是以欲望为起点的,欲望是这旅途中的第一站,然后由抽象到具体,进入想像力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创造并组织实现欲望的计划。   下面是指导你如何制订实际可行计划的方法:   一、你必须把自己与所需要的人结合在一起,以创造和实现你积累财富的计划--在这里面,你要利用本书后面"智囊"一章中所讲述的原则(这项指示务必要遵守,不要轻易忽视)。   二、在形成你的"智囊团"之前,你耍决定对这个组织中的每个人付出一些什么代价,才能换取他们的合作。没有人会永远为你工作而不要报酬的。聪明的人也决不会要求或期待别人为他工作而不必给予足够的报酬,虽然这报酬未必都要用金钱来支付。   三、在作出的安排中,至少每周要有两次与你"智囊团"里的人员会面。可能的话,会面的次数可以增多,直到你完成了积累财富的计划。   四、你和"智囊团"中的每一个人都应保持完全和谐的关系。如果你不是这样做,你就会面临失败。没有完全的和谐关系,便不可能实现"智囊"这一作用。   同时,你还要牢记这些事实:   一、你所进行的事对你而言极为重大,为了务必成功,你必须制定完美的计划。   二、你必须利用别人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想像力。几乎每个积累了巨大财富的人都应用了这个方法。   没有人能拥有足够的经验、知识、天赋才能与想像力,因此也就无法在没有别人合作的情况下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当你致力于财富积累时,你所采用的每个计划,都应当是你和你的"智囊团"中的成员联合创造的。你也许想采用你的计划的全部或一部,但却务必让"智囊团"中的人审查并同意采用你的计划。   ■ 如果你的计划失败了--就用新的计划   如果你采用第一个计划失败了,那就用一个新计划来取代它;如果新计划仍然不成功,就再用一个新计划来取代它,直到你发现了一个成功的计划为止。多数人遭到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创造新计划以取代失败的旧计划的刚毅精神和勇气。   如果没有可行的实用计划,即使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积累财富或完成其他任何事业。当你遭遇失败时,要认识到一时的失败并不是永远的失败。这也许只是意味着你的计划并不正确。你可以构想其他的计划,重新开始。   千百万人终生过着贫困的日子,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积累财富的正确计划。   你的成就不可能大于你的计划的正确性。   詹姆斯·希尔在开始筹措资本,建造一条从美国东岸至西岸的铁道时,曾遭遇到挫折。但他采取了新的计划,化失败为胜利。   亨利·福特不仅在开创汽车事业的初期曾遇到一时的失败,当他处于顶峰时期时,也遭受过挫败。但他创造了新的计划,走向了金融上的胜利。我们在认识这些人物时,往往只看见了他们成功,而忽视了他们在成功之前所必须克服的许多挫折。   当失败到来时,你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信号,然后重新制订你的计划,再度出航,驶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遭遇失败就放弃,那么你便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废人!一个废人决不会胜利,胜利者决不会放弃目的。你应该把这句话写成大字贴在墙上,或挂在你时时看得见的地方。   在你选择"智囊团"的成员时,要努力选择不轻言失败的人。   ■从出售个人服务开始   几乎所有积累巨大财富的人,都是以出售个人服务为开始的。如,出售主意以取得酬劳。如果一个人并无财产,那他除了出售个人服务以换取财富之外,别无他法。   多数领袖是从做追随者开始。   简单地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被称之为领袖,另一种则是追随者。在开始时你就应该决定,在你的这一行业中,你是想成为一个领袖,还是一个追随者。两者的报酬有天壤之别,追随别人的人,不可能得到领袖的报酬,虽然有许多追随者都犯了期待这种报酬的错误。   做一个追随者并不可卑,但从另一方面说,长期做一个追随者就不妙了,大多数领袖在开始时都是追随别人的,他们之所以成为领袖,是因为他们是聪明的追随者。反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领袖。这些人精明地追随着领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领导阶层。他们从领袖的身上获得知识。   ■成为领导的条件   要做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对自己的职业具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满怀自信和勇气。没有一位追随者愿意被一位缺乏自信与勇气的领袖所支配。这种领袖不可能长期支配聪明的追随者。   二、自制。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是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自制是为追院者树立领袖榜样,以引起追随者的效仿。   三、正义感。如果一位领袖没有公平与正义感,就不可能指挥追随者,并保持追随者对他的尊敬。   四、迅速的决策。作决策时犹豫不决的人,表示他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不可能成功地领导别人。   五、明确的计划。成功的领袖必须对他的目标有明确的计划,没有可行的明确的计划,就好比没有舵的船,迟早要撞上礁石的。   六、加倍工作。做领袖的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比他的部下做更多的工作。   七、迷人的个性。一个做事马虎、生性冷漠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领袖。的领袖需要被人尊敬,因而他必须具备迷人的品性。   八、同情与谅解。成功的领袖必须同情他的追随者,为此他必须了解下属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   九、精通专业。成功的领导者对自己所领导的专业要精通。   十、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成功的领袖必须愿意对他的追随者的错误负责。如果他想推诿责任的话,他就不够资格做一个领袖。追随者犯了错误并显示出其无能之处时,领袖必须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   十一、合作原则。成功的领袖必须了解和运用合作原则,并教育他的部下也这样去做。领导需要权力,而权力需要合作。   领导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一种,即在部下的理解与支持下领导。第二种领导是强迫性的,得不到部下的理解与支持。   历史上关于强迫性的领导不能持久的证据很多。独裁者与国王们的垮台与消失,就清醒地表明了人民不会无限期地接受强迫性的领导。   拿破仑、墨索里尼、希特勒是强迫性领导的典型例子。他们的失败就表明,许多人也许会服从一时的强迫性领导,但他们的服从是不甘心的。   新的领导方法,应该包括本章所述的11项原则。凡是将这些原则作为领导基础的人,在任何一种行业里都会得到做领导的机会。   ■领导失败的十大原因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领袖们的主要错误。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与知道"什么是应该具备的"同样重要。   一、有把握全局的能力。有效的领导需要有掌握全局的能力,真正的领袖决不会因为忙碌而无法去做领袖所应该做的事。当一个人说他"太忙"以至于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顾及到全局时,他就等于是表明了自己的无能。成功的领袖要掌管全局,因此要养成把具体事交给助手去办的习惯。   二、不愿意做低级的事。真正伟大的领袖,在情况需要时会乐意去做任何事。"在你们中间,最伟大的人乃是众人的仆人"。这句话乃是一条真理。   三、言而不行。在世界上,一个人只说不干是不会得到报酬的。能得到报酬的都是那些肯身体力行,并领导、督促大家一起干的人。   四、怕部属有优异的表现。一个怕部属会抢走他位子的领导者,其实是个大弱者。而能干的领袖则是注意培养他的接班人,并经常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给部属。只有如此,一个领导才能分身有术,掌管好全局。一个人有促使别人去做的能力要比他自己去做重要得多,这是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有能力的领袖凭着他的知识和人格,吸引着部下做更多的工作。   五、没有想像力。一位领袖没有想像力就没有能力应付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计划及指导部下。   六、自私。把部属的功劳完全归功于自己的领袖是不会受人欢迎的。真正伟大的领袖决不会邀功自赏,他只要看到功劳属于集体与部属就满足了。因为他知道,许多人得到表扬与金钱会更努力地工作。   七、放纵无度。部属决不会尊敬放纵无度的领袖。而且沉缅于任何一种放纵中都会毁掉一个人的耐力和活力。   八、不忠。这一点也许应该排在失败领袖原因的首位。一位领袖不忠于自己的工作、同事、上级和下级,便不能长期维持他的领导地位。一个不忠的人,其价值轻于鸿毛,在每个行业中都会受到别人的蔑视。   九、过于强调权威。有能力的领导都是用鼓励的方法来进行领导,而并不把恐惧感灌输到部属的心中。凡是只想用权威来领导部属的领袖,往往是近于霸道的。一位真正的领袖,除了以身作则--如他的同情、谅解、公平及对工作的胜任之外,他没有宣扬自己权威的必要。   十、强调头衔。能干的领导无须用头衔来赢得部属的尊敬,大凡太重视头衔的人,往往事业心并不强。   这些都是领导失败的最普通的原因,任何一条都会导致其失败。如果你有志于做领袖,就必须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因,从而使自己不去犯这些错误。   ■需要新领袖的几个领域   在你读完这一章之后,你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这样几个领域中来。在这些领域中,领导层始终在淘汰,因此新领袖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   一、在政治领域中,对新领袖的需求已到了迫切的状态。   二、银行界正在进行的改革需要新领袖。   三、工业界需要新领袖。工业界中未来的领袖必须视自己为准公共关系的人员,维护好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以求得企业的永久发展。   四、宗教界也需要未来的新领袖,它要求对信徒在尘世的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解决他们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只关心死亡的过去与渺远的将来。   五、在法律、医药及教育等领域中,也需要新的领袖人物。尤其在教育界,未来的领袖必须寻找新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将学校所授予的知识加应用。他应该注重实践和少讲理论。   六、新闻界也需要新领袖。   这只是几个需要领袖的领域。世界正处在快速的转变之申,这意味着人的习惯也必须尽快转变。在这些转变之中决定着文明的新趋势。   ■如何申请一份工作   这里所讲的是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在这些年中,它们有效地帮助了数以千计的人找到了他们理想的工作或接近理想的工作。   经验证明,下述媒介物可直接而有效地满足求职和求才双方的心愿。   一、职业介绍所。你必须慎重地选择信誉卓著的职业介绍所,这种职业介绍所有能力向用户(即求职者)出示令人满意的业绩记录。然而,这种职业介绍所为数不多。   二、广告。在报纸、职业刊物和杂志上登广告,对谋求文书或普通工作的人来说,往往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如果你是在谋求经理级职务的人,则要安排特别排印的广告,登在你所寻找的雇主注意得到的地方。所登的广告应由专家来执笔,他们知道如何增加一些能吸引人的内容,以获得雇主的青睐。   三、个人求职信。对最有可能录用你的公司可以直接去信。这种信从头到尾必须保持整洁,并亲笔签名。应当随信附上一份自己的简历和介绍,以表明自己的申请资格。求职信、简历及自我介绍,均应由专家来执笔。   四、熟人介绍申请。如有可能,申请人应借助于雇佣双方都熟悉的人来接洽。如果是在谋求经理级职务,而又不希望自己被对方看成是"自吹自擂"的人,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更为明显。   五、当面申请。在某些情形下,如果申请人当面向可能的雇主谋求工作,其效果可能更好些。但这时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求职资格书,以便让雇主和他的同事讨论你的履历。   ■ 简介中应该列入的内容   这份书面简介的准备,应该像律师在法庭上准备的文件那样仔细。除非申请人对于这类简介有经验,否则就应当求教于一位专家,或请他人帮忙准备。大致而言,下列资料应该列入简介之中:   一、教育状况。简单而明确地陈述你曾受过的学校教育,以及你在学校中擅长的专业及成绩。   二、经历。如果你曾经有过与你目前所求职务相似的经历,则应该做充分的陈述,并说明你以前雇主的姓名与地址。对于任何有助于你谋求目前职业的特殊经历,都必须详加说明。   三、参考文件。几乎每个公司都希望能知道应征雇员以往的纪录和经历。因此在你的简介中,应附有下列几种人推荐信的复印本。   1、以前的雇主;   2、学校里的指导教授;   3、可以信赖的知名人物。   四、自己的相片。在你的简介上附以最近的正面照片。   五、申请一个特定职务。申请职务时,务必说明你所求的是什么职务。决不能申请"任何一项工作",因为这表示你没有专长。   六、陈述你的资格。关于你为什么相信自己有资格担任所申请的职务,要有详细的说明理由。这是你的申请书中最重要的部分。雇主对于是否采用你的考虑,主要就在于这一部分的理由。   七、建议试用。这一点,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建议。经验证明,获得试用机会的人很少不会成功。如果你确信自己的资格是足够的,那么你所需要的就是一次试用的机会。顺便要说的是,建议试用是表明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可胜任你所申请的职务。它表明:   1、你深信你的能力可胜任此项职务;   2、你确信在试用后,你的雇主会决定录用你;   3、你决心要获得此项职务。   八、了解你未来雇主的企业。在申请一个职务前,对于与该企业有关的事项,要有足够的了解和研究,以使你彻底熟悉该企业,并在简介中表示出你在这方面已具备了足够的知识。这会表明你对于自己所求的职业有真正的兴趣。   要记住:在诉讼中的胜诉者,并不一定是了解法律条文多的律师,而往往是对案情有较多准备的律师。如果你对于"案情"的把握准确无误,那么你在开始时便已握有多数胜券。   不要怕你的简介太长。雇主想了解你的愿望和你想充分表现自己的愿望是一致的。许多雇主之所以成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挑选好助手的能力。因此他们希望能详尽地了解你。另外,你所写的简介应该清洁整齐,这表明你是一个不会马虎的人。我曾受人之托为他们准备过一些十分整洁而出色的与众不同的简介,它们使申请人无需面谈便被录用了。   当你的简介完成后,要装订整齐,并在封面上写上以下格式的标题:   罗伯·丈密斯资历简介   申请勃兰克公司总经理的私人秘书一职   每次向不同的公司提出你的简介时,要将名称更改。   要充分体现你的特性,从而引起雇主的注意。用你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纸,将简介整洁地打印出来,并用类似书本封面的铜版纸装订好。如果简介需要向一个以上的公司提出,则要注意更换封面和公司的名称。你的照片应该贴在简介内。   成功的推销员最讲究修饰。他们知道最初的印象是不容易磨灭的。你的简介便是你的推销员。给它穿上一套漂亮的服装,使你的雇主觉得他从未见过如此突出的简介,这显然是值得的。如果你因此而给未来的雇主留下了一个良好印象的话,那么你将能得到的工薪很可能要比用传统方法求职的人高得多。   如果你通过广告代理商或职业介绍所来求职的话,就应该要求这些单位使用你的简介,这会使代理人和未来的雇主对你都有好感。   ■如何获得你所希望的职业   当一个人的工作最适合他时,他会工作得很愉快。画家喜爱用色彩,手工艺者爱用双手,作家喜欢写作。那些没有明确天赋的人,也往往对于某种工作有着特殊的偏好。如果说美国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它能给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与职业。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所希望的工作?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你所希望的是哪一种工作。如果目前还没有这项工作,那么,也许你能够创造这项工作。   二、确定你希望为其工作的公司与个人。   三、研究你的未来雇主、有关他的政策、人事及晋升的机会等。   四、分析你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以及你能为别人提供些什么服务。   五、不要老是考虑哪里有一项空缺的工作可以给你,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可以干什么工作中。   六、一旦你心中形成了计划,便要找一位有经验的人执笔,将计划整洁而详细地书写成文。   七、将这份书面计划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向有关人士提出,让他去考虑。须知:每个公司都在寻找能提供有价值意见的人,每个公司都留有职位安排给对公司有利的人。   实施这些方法,也许要多花费你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但它却会使在收入、晋级和获得上级赏识等方面得到很快的进展。它可以使你提前5年达到预定的目标。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精心设计的周密计划,从阶梯的底层向上发展。,   ■ 推销服务的新途径   将来雇主和雇员间的关系,将向合伙者的方向发展。这里有三方面:   一、雇主;   二、雇员;   三、他们服务的对象。   将来的雇主和雇员都将被认为是受雇者,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为顾客服务。以前雇主和雇员之间常常为待遇而争执不休,事实上,他们的待遇应该由对顾客的服务状况所决定的。   今天的口号是"礼貌"和"服务",这些口号的适用范围显然要比只为雇主服务的概念大得多。因为我们前面的叙述表明,雇主和雇员在本质上都是被他们所服务的对象所雇用的。如果他们的服务不周到,他们就要付出丧失服务机会的代价。   我们都还记得有一段时期,检查煤气的人总是恶狠狠地敲门,仿佛要把门打碎似的。在门打开后,他往往不经邀请便闯进来,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好像在说:"让我等了那么久,是什么意思?"这一切在今天已经变了,现在煤气检查员的行为好像一位绅士,变得乐于为您服务了。在煤气公司尚未发现他们满脸怒容的检查员正在为顾客积累永远抹不掉的恶劣印象时,那些有礼貌的汽油炉推销员却乘机做了大笔的生意。   在经济危机的年代里,我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无烟煤矿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了几乎毁掉煤矿的原因。当时煤矿的雇主和雇员之间极其激烈地争论工资问题,结果将这种争论所耗费的费用增加到了煤价上。后来他们发现,他们的争论使汽油炉制造商相原油生产商大获其利。   这些事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说明我们的行为是决定我们自己处境的重要因素。如果说这一原则支配着企业、金融和交通运输界的话,那么这一原则也支配着个人并决定着他的经济地位。   ■对你的"QQS"   前面已经讲述了如何成功地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各种因素,我们应该了解、分析和应用这些因素。每个人都必然是他自己的推销员,他所提供服务的质和量,以及提供服务时的精神,往往决定了他被雇用的时间与效益。要有效地向他人提供服务(这意味着被长期雇用、满意的工资和愉快的工作条件),则必须采用"QQS"公式,即服务的质加上量、再加上正确的服务精神。这个公式就是完满的服务推销术。"QQS"公式不仅要记住,更要把它变为习惯!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公式,从而明确它的意义。   一、质。服务的质应解释为:凡是与你的职务相关的每项工作,哪怕最微小的部分,你都要能拿出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心里始终有一个精益求精的目标。   二、量。服务的量应解释为:养成随时提供你力所能及的各种服务的习惯,从而积累经验,培养更高的技能,以增大效益。   三、精神。服务的精神应解释为友好的、协调的行为习惯,这习惯能促进与用户的合作。   充分服务的质和量,还不足以维持你服务的永久市场。你提供服务时的行为或精神,才是决定你的服务期限和价格的一个强有力的重要因素。   卡耐基特别强调一些成功地为他人服务的因素,他一而再地强调协调行为的必要性。他也强调,一个人无论他的工作量有多大,他的工作质量有多好,除非他能在和谐的精神下工作,否则他是不会有高收益的。卡耐基坚持人一定要友好,他证明说,他曾使许多这样做的人变得非常富有,而其他的人则不可能。   我曾经强调令人喜爱的个性的重要性。因为这能使一个人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为他人提供服务。一个人具有了这种个性,他就能弥补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代替人的个性。   ■ 失败的31种原因   曾经努力地去奋斗但结果却失败了,这也许是人生的最大悲剧。除了少数的成功者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遭遇过失败或正在失败。   我曾经分析过几千位男女的遭遇,他们98%是失败者。   我的研究证明失败的主要原因有31项,而积累财富则有13个主要原则。在这里我将陈述失败的31个主要原因。你在阅读这些原因时,应该逐点对照,看看有多少原因正是你成功的障碍。   一、不利的遗传背景。天生智力不足的人,是没有什么办法可想的。惟一的补救办法就是"以勤补拙"。   二、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凡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人,便没有成功的希望。在我曾经分析过的100个人中,有98个人没有这种目标。也许这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志向与抱负,对什么都无所谓。凡不愿上进和不愿付出代价人,便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   四、缺乏足够的教育。这个缺点的克服十分容易。经验证明,自学的人往往是学习得最好的人,光有一张大学文凭是不够的。光知道知识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人之所以能得到报酬,不是因为他们拥有知识,而是因为他们能将知识运用在工作上。   五、缺乏自律。纪律来自于自我控制,一个人必须能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情绪与行为。在你要控制别人之前,一定要先控制住自己。你会发现自我控制是最难的。你如果不能征服自己,就会被自己所征服。当你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时,他既是你的最好朋友,也是你的最大敌人。   六、健康不佳。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便很难成功。健康不佳的原因为:   1、食物吃得太多;   2、养成消极的思想、情绪与行为;   3、性欲的不正常发泄与没有节制;   4、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   5、由于环境与呼吸系统的原因,而导致新鲜空气的供应不足。   七、童年时代不良环境影响。"小树苗是弯的,长成大树后也是弯的。"多数人的犯罪倾向,都是在童年时代由于不良环境和不正当的朋友而造成的。   八、拖沓。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失败原因。挥之不去的拖沓总是时刻跟随着每个人的身影,等待着破坏人们成功的机会。为什么老是失败,是因为我们总是等待!要知道时机永不会"刚刚好"。就在你站立的地方,用你手中现有的工具开始干吧,无须再等!   九、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很多人做事都是虎头蛇尾,而且还有看到失败的迹象便立即退却的倾向。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为座右铭的人,会发现失败因此而离去。失败抵挡不过百折不挠的精神。   十、消极的个性。消极的个性不会获得别人的合作。   十一、对性冲动缺乏控制。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所有冲动中,以性冲动为最强。因为性冲动是情绪中最强烈的一种,所以必须加以控制,用升华和转移的方法导入其他轨道。   十二、不能控制不良欲望。赌徒的欲望驱使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走向失败。1929年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大崩溃,许许多多的人因此而破产。   十三、缺乏迅速的决断力。成功的人都能迅速果断地下定决心,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他的决定。失败的人通常决定缓慢,并且常常要改变主意。犹豫不决和拖沓是孪生兄弟,只要看见一个,就会找到另一个。   十四、具有6种基本恐惧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最后一章中将会为你分析这些恐惧。在你有效地提供个人服务之前,必须克服这些恐惧。   十五、选错结婚的对象。这是失败者中常见的原因。婚姻失败的特点是充满悲哀和不愉快,这样会毁掉一个人所有的抱负。   十六、过分小心谨慎。不愿冒风险的人,通常只能选择别人剩下来的东西。过分谨慎与不够谨慎同样不足取,要防止这两个极端。人生中到处充满了不可预料的机遇。   十七、选择了错误的事业伙伴。商业的失败原因以这点为多见。一个人在寻找雇主与事业伙伴时应当极其小心,他们应当是智慧型与诚实型的。   十八、迷信和偏见。迷信是恐惧的一种,它也是无知的象征。成功的人虚怀若谷,并且无所畏惧。   十九、选错职业。一个人对他的职业不喜欢,那是不会成功的。在寻找职业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能全心全意去投入,以获得成功。   二十、未能专心致志。样样会一点的人,样样都不会!将你的全部努力集中在一个明确目标上。   二十一、花钱没有节制。挥金如土者不可能成功,因为他无法过节俭的生活。要规定收入的固定比例作为储蓄,以养成有计划的储蓄习惯。一个人在谋职时能否和雇主讨价还价,它的前提往往是你在银行里有没有钱。一个人如果没有钱,就只能被迫接受别人给他的任何工作。   二十二、缺乏热情。缺乏热情的人是不会有人信任的,要知道人的热情极具感染力,热情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二十三、偏执。不能容纳许多问题的人,很少能取得成就。偏执的意义便是一个人不再求知。最具有破坏性的偏执,是那些不能容忍宗教、种族以及政治观念上不同意见的、排斥异己的人。   二十四、没有节制。最具有破坏性的放纵与饮食、性的活动有关。过分沉溺在这些放纵里,都会构成你事业的致命伤,使你很难获得成功。   二十五、没有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因为不能与别人合作,而丧失地位和机遇的人为数太多。凡是要求自己成功或成为领袖的人,都不会容忍这种缺点。   二十六、拥有不是靠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权力。像富人的子女和遗产获得者,手中的权力与财富并不是靠自己的勤劳努力而得来的,这也会成为成功的致命伤。突然暴富比贫穷还要危险。   二十七、蓄意欺骗。诚实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的。一个人由于处在某种不利的环境中而一时撒了谎,是可以谅解的。但是一个蓄意欺骗的人则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他迟早要自食恶果,其代价从丧失信誉直至丧失自由。   二十八、自大和虚荣。这些缺点好像是红灯一般,令人望而止步,它们是成功的致命伤。   二十九、以猜测代替思考。大多数人不很注意问题的实质,他们宁愿凭着猜测或草率的判断去采取行动。   三十、缺乏资本。开创了事业,但没有足够的后备资本来承受他们所犯的错误,于是虽有友人相助也未能渡过难关,这是一个令很多人失败的常见原因。   三十一、在这里你还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出一样前面未曾列出的失败原因。   这31条失败的原因是人生悲剧的证明。如果你能请一位了解你的人和你一起对照这些失败的原因,逐条地加以分析,那将是有益的。如果你独自对照分析,当然也可以,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总是无法像别人那样清楚地看透自己。   ■你知道自己的价值吗?   有条古老的格言说道:"人,了解你自己!"如果你要成功地推销商品,你就必须了解商品。你要求职也是一样,必须了解自己的所有弱点,以便设法补救,或完全消除。你应当了解和表达你的实力,以便在求职时可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位青年向一家声誉卓著的公司的经理申请一份职务,结果暴露出了自己的无知。这位青年给人的印象极佳,最后经理问他希望要多少薪水,他说他心里没有明确的数目(缺乏明确的目标)。于是经理说:"我们试用你一周后,看看应该付你多少工资。"   "我不接受这个条件,"申请者说,"因为那样,我的所得会多于我现在所服务的地方。"   "在你开始谈判你现在的薪水或另谋高就之时,应该确信你比现在的薪水更值钱。   要钱,人人都想要得更多,是一回事,但是值多少钱却是另一回事。许多都弄错了,误以为他们所要的就是他们所应得的。事实上,你在经济上的要求或希望,与你的实际价值完全无关。你的价值完全是由你提供的有效的服务,或是你促使别人提供这种服务的能力决定的。   ■自我分析的方法   一、今年我达到了为自己所选定的目标吗?(你应当每年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作为你人生目标的一部分。)   二、我所提供的服务,已经是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服务吗?我还能改进这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吗?   三、我所提供的服务,工作量是不是足够?   四、我的工作精神是否表现出和谐与合作?   五、我是否因为拖沓的习惯而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如果是的,那么降低了多少?   六、我是否改善了自己的个性?如果是的,那么在哪些方面改善了?   七、我是否坚持自己的计划直至完成?   八、我是否在所有场合都能迅速而明确地作出决定?   九、我是否受6种基本恐惧中的一种或多种恐惧影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十、我是否太小心谨慎或不够小心谨慎?   十一、我和同事的关系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如果不愉快,那么有多少责任是属于我的?   十二、我是否由于缺乏意志而分散了自己的精力?   十三、在所有的问题上我都是虚心和宽容的吗?   十四、我在哪一方面的工作能力有了改善?   十五、我有放纵的习惯吗?   十六、我是否公开或暗地里有自大的表现?   十七、我对同事的态度能否使他们对我尊敬?   十八、我的意见和决定是出于猜测,还是基于正确的分析与思考?   十九、我是怎样支配时间与收入?在这些支配中,我谨慎吗?   二十、我有多少时间花在无益的事情上?用这些时间,我原来可以做哪些更好的事?   二十一、为了提高我明年的工作效率,我应该怎样分配时间并改变我的习惯?   二十二、我是否有我的良心所不允许的犯罪行为?   二十三、在哪些地方,我的工作做得比我的职务所要求的更多更好?   二十四、我曾表现得不公正吗?如果是的,哪方面不公正?   二十五、如果雇主是我自己,我会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二十六、我的职业适合我吗?如果不适合,原因何在?   二十七、我的雇主对我的工作满意吗?如果不满意,原因又在哪里?   二十八、在成功的基本原则上,我现在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这个评价要公平和正确,要请一个认真的人为你检查这一评价。)   看完本章所提供的这些问题之后,你已经有了为自己谋求职业而拟订一份实用计划的准备知识。在这一章中,对于谋求职业计划的每项原则,包括领导的主要特点,领导失败的普遍原因,哪些职业领域需要新的领导,各种行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自我分析的各种问题,都作了详尽的阐述。   每一个从谋求职业开始积累的人,都应该充分了解这些阐述。凡是已经丧失了财产的人和刚开始赚钱的人,为了取得财富,除了向别人提供服务之外,别无他法。所以他们必须知道这些实用的思想,才能得到最大的收效。   成功不需要解释,   失败不容许借口。
2014-10-14 04:03
思考致富第五步:想像力     想像力--   它是心灵与智慧的工厂,   是走向财富的第五步!   你所需要的机会,随时都在你的想像中等着你。   想像力是一个工厂,人类所有的计划都是在这个工厂中铸造而成的。凭着想像力,人类使自己的灵感、冲动与欲望具有了形象和行动。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能够创造他所能想像的任何东西。   凭着想像力,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所发现并加以利用的自然力量,超过了在此之前人类全部的历史中所发现与利用的自然力量。人完全征服了天空,与人类发明的飞行物比较起来,鸟儿已经落后了。在以百万英里计的距离外,人类开始分析、测量太阳,依靠想像力的协助而划定了太阳的物理、化学成分。在交通上,现在人们已经可以以超过音速的速度旅行。   在想像能力的利用上,人远末达到它的顶峰。人只是刚刚发现了他有想像力,并开始作最基本的利用而已。   ■想像力的两种形态   想像力的功用有两种表现形态。其一是综合想像力,其二为创造想像力。   综合想像力:这种能力使一个人可以把旧有的各种观念、构思或计划,组合成一种新的混合物。这种能力并没有创造出新东西,它只是将所吸收的经验、教育与观察作为材料来利用。大多数的发明家都是利用这种想像力来作创新的基础。   创造想像力:依靠创造想像力,人类有限的知识与无穷的智慧得到了直接的沟通;依靠创造想像力,人类得到预感和灵感,它使一种新的意念被传达到了人的身上,并沟通了人的潜在智慧与能力。   创造性想像力是自动产生的。当思维在紧张工作并受到欲望的强烈刺激时,它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作用。   创造性的能力使用得越多,人就会越具有创造性。   企业、金融界的领袖和音乐家、诗人和作家,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在综合思维的基础上发挥了创造性的想像力。   欲望只是一种思想,一种冲动,它是模糊的和转眼即逝的。除非你能把它转变为有形的物质,否则它便是抽象的、无价值的。所以,你必须把你的欲望再加工,使之再完善、更富有创造性与创造力!   ■如何实际利用想像力   创意是所有财富的出发点,它是想像力的产物。我们来看看几个曾产生出巨大财富的著名创意,从而即可证明想像力在积累财富中的作用。   神话似的财富!   大约在50年前,一位乡下医生赶着马车进城。他把马拴好后,就悄悄地从后门溜进了一家药店,与药店里的一位年轻伙计谈起生意来。   这位医生和伙计在柜台后面小声地谈了1个多小时,然后医生出去了。他到马车上取下一个旧的黑色大锅和一根大木片(用于调和锅内的东西)。   店伙计检查了锅子,然后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卷钞票递给医生。这卷钞票一共500美元,是他的全部积蓄。   医生则递回给他一张纸片,上面写着一个秘方。这张纸片上的字,其价值之大,尽可以赎回被扣作人质的国王!要使这个锅子沸腾起来,需要这些神奇的字。当时,医生和这位年轻伙计,都不知道神话似的财富就要从这个锅子里流出来。   医生乐于以500美元出售这套设备,青年伙计则是为了一张纸片和一个旧锅子,以所有的积蓄来碰碰运气。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的投资,会使这个锅里流出来黄金,超出了阿拉丁神灯所产生的奇迹!   小店伙计"真正购买的"乃是一个创意!   旧锅、木片、纸片上的秘方,这是偶然得到的东西。而使这个锅子的奇异效用得以发挥的,却是它的新主人在将一种医生也不知道的成分加入秘方之后才开始的。   试试看,你能否猜到小店伙计在秘方中加进了什么,使锅子流出其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情节却比虚构的小说还要离奇。这个真实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创意形态。   我们来看看这个创意所产生的财富有多大。这创意不但将锅内的东西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来共享,而且还在为全世界的男男女女们继续创造巨大的财富。   这个旧锅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消费者之一,它对种植甘蔗、炼糖以及食糖推销业者提供了千万个固定的职业。   这个旧锅每年消费数以百万计的玻璃瓶,它为大批的玻璃工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这个旧锅使全国无数的店员、速记员、打字员和广告专家有了就业的机会。它曾使数十位创作这种产品广告画的艺术家名利双收。   这个旧锅使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变成了南方的商业大城市,并直接或间接地使城内的每个行业和每个市民都得到实际的利益。   这个创意的影响之大,已使得世界上的所有文明国家受益。它还在不断地流出黄金给那些接触到它的人们。   从这个锅里流出来的黄金,创造并维持了美国南方一所最著名的大学,成千上万的学子为求取功名,都在这所大学里接受教育。   如果这个古老的锅里的产品能说话,那它一定会用各种语言讲述令人兴奋的故事:爱的故事、事业的故事和每天正受着这种产品激发的职业男女的故事。   当然作者也有这样的故事,因为作者是故事的一部分。这故事开始的地点,离药店伙计购买这个锅的地点不远。在故事发生的地方,作者与他的妻子相逢,而她就是第一个把这个神锅故事告诉作者的人。当作者请求她好歹嫁给自己时,两人都在饮着那个锅子里的产品。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生活在哪里,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每次看见"可口可乐"这些字时,你就应该记得这从一个简单的创意中产生出来的巨大财富王国,以及那位药店伙计阿沙·甘德勒--在那秘方中掺进去的神秘成分,完全是想像力的功劳!   让我们停下来,对这件事再静想片刻。   同时还要记住,本书所描述的走向财富的各个步骤,都是一种媒介。可口可乐通过媒介,将它的影响力扩张到了世界上的每个城镇、村庄和十字路口。你可以创造任何意念,如果它像可口可乐这样正确而有价值,你就有可能再创造一种世界性的辉煌记录。   ■ 如果我有百万美元   以下这个故事证明了古人说的"有志者事竟成"的哲理。这个故事是已故的受人爱戴的教育家与传教士弗兰克·根绍鲁士告诉我的。   根绍鲁士在大学里念书时,就看出教育制度中有许多缺陷。他相信,如果他是一校之长,他便能改正这些缺陷。   他决心要成立一所新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要实现他的主张,而不受传统教育方法的约束。   为实现这个计划,需要100万美元!这样的巨款他到哪去找?这位有抱负的青年传教士的思想,大部分都放在这个问题上。   然而很久了,他筹款的事似乎毫无进展。   每天晚上,怀着这一思想上床;每天早晨,他又怀着这一思想起床。无论他到哪里,这个思想总是和他形影不离。他在心中想了又想,直到这个思想成为他魂牵梦索的"意念"。   身为哲学家兼传教士的根绍鲁士,正如所有成功的人一样,深知"明确的目标"才是一个人的出发点;他也了解,一个人若能以炽烈的欲望作后盾,明确的目标才会产生出生命和力量。   这些真理他都知道,但是他不知从何处以及如何把这100万美元拿到手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渐渐地就会放弃或者根绝这一念头,并对自己说:"嗯,我的主意是好的,但是我毫无办法,因为我永远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100万美元。"但根绍鲁士却不是这样。他说出了在这之后的经历:   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坐在房间时思索着筹集这笔钱以实现我的计划的方法。我一直在想,想了快两年了,但是我除了想之外,并无任何行动!   行动的时候到了......   那一瞬间我下了决心,我要在一周之内得到所需的百万美元。如何得到?这我并不关心。最重要的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里得到钱的这个"决定"。我还要告诉你,我在作了这一决定之后,心里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的感觉,这是我在以前所不曾体验过的。在我的心里好像有人说:"很久以前你为何不作这个决定?钱始终在等着你!"   事情就这样匆忙地开始了。我打电话给报纸宣布我要在第二天的早晨讲演,题目是《如果我有百万美元我会做什么?》。   我立即起草讲稿,但是我必须坦白地告诉你,起草工作并不难,因为我准备这次讲演几乎有两年了。   午夜之前,我已完成了讲演的草稿,并带着自信情绪安稳地上床睡觉了,因为我看见我已经有了百万美元。   第二天清晨起身,我进入浴室淋浴。之后,又念了一遍讲演稿,并跪下来祈祷我的讲演能引起愿意提供这笔钱的某人的注意。   在祈祷时,我再度产生了这笔钱即将来到的神秘感觉。在情绪的兴奋中,我出门时竟忘了带讲演稿。当我站到讲台上,正要开始讲演时,方才发现了自己的疏忽。   回去取讲稿已经来不及了。所幸的是,我还好没有回去取讲稿。当我站在那里开始我的讲演时,我闭着眼睛把自己心灵深处所有的话都倾吐了出来。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对听众说话,而且还是在对神说话。我讲述了如果有了100万美元放在我手里时我会做什么。我描绘着我心中的计划,我说要成立一个伟大的教育机构,让青年人能够学习一些实用的东西,并陶冶他们的心灵,启发他们的智慧。   当我讲完坐下来以后,从后咐第三排的座位上,有一个男子慢慢地站了起来,并走向讲台。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他来到讲台上并伸出手说:"牧师,我喜欢你的讲演。我相信如果你有百万美元的话,你是能做到你所说的事的。为了证明我相信你和你的讲演,如果你明天早晨能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会给你100万美元。我的姓名是菲利浦·亚莫尔。"   年轻的根绍鲁士次日前往亚莫尔的办公室,得到了他渴望的百万美元。他用这笔钱创办了"亚莫尔理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依利诺州理工学院"。   这100万美元的到来,产生于一个意念。意念的背后是一种欲望,年轻的根绍鲁士在心中把这个欲望孕育了两年。   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他在心里下了要获得这笔钱的决心,在制订了行动计划之后的36个小时,百万美元就到手了!   年轻的根绍鲁士迷迷糊糊地想着百万美元,以及想获得它的微弱希望,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以前有人这样想过,以后也还会有人这样想。但他独特的地方在于,他在那个值得纪念的星期六,决心把所有的想置于脑后,而断然地说:"我一定要在一周内得到这笔钱!"   根绍鲁士获得百万美元的这个原则,如今仍然是有用的,它可以为你所用!这个普遍的法则在今天的效用正如青年传教士在当年使用它时的效用一样。   ■如何将创意转变为财富   有些人认为只有勤劳与诚实方能带来财富,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话,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个念头!它不是真理!当财富大量来到时,决不只是勤劳的结果。它是对确定目标和计划的反应,而不仅仅是由于勤劳、机遇或幸运。   一般地说,激发想像力并开始行动的思想冲动便是意念。所有善于推销的人都知道,在商品无法推销的地方,意念却能出售。普通的推销员不明白这个道理,因而他们只能是普通的。   一个廉价书的出版商发现了一个事实,这个发现对所有的出版商都应该具有价值!许多人买书,只是买书的名称而不是买书的内容。一本滞销的书只要改一下名称,它的销售量就能大大增加。因此他常将滞销书的封面撕下来,而将新封面装贴上去。   这件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却是一个创意和想像力的产物!   创意是没有标准价格的,它由创意者自定价格。如果他聪明的话,他就会得到他想要的价格。   几乎所有关于巨大财产的故事,都是从一位创意者和一位创意推销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开始的。卡耐基周围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互相合作,有的出主意,有的去行动,从而使自己与合作者取得传奇似的财富。   许多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能有暴发的机会。也许好运能给人一个机会,但最可靠的机会却并不依赖幸运。我在自己一生的机会中曾有过一次好运,但在这个好运成为财产之前,我曾为之付出了25年坚定不移努力的代价。   这次好运是我有幸会见并得到安德鲁·卡耐基的合作。在这次机遇中,卡耐基启发了我将成功的原则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一种成功的哲学的念头。以后,千百万人由于我25年所从事的研究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这一切的开始也只不过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创造的意念。   卡耐基给我带来了好运,但是这明确的目标和25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又是来自于何方呢?一个普通的愿望是无法战胜失望、沮丧、失败、批评和各种困难的,只有当它是一种炽烈的欲望、一种痴迷、执著时,这一切才有可能!   卡耐基当初在我心中植下这个创意时,它只不过是一个需要百般劝导、培养才能生存下去的创意。当这个创意在它自己的力量下茁壮成长时,它就反过来劝导、培养和驱使我了。创意都是这样的:先是你赋予"意念"以生命并使之行动,然后它们才有自己的力量,去扫清所有的障碍。   创意是无形的力量,这个力量大于产生它的头脑。当头脑归于尘土之后,创意却仍然生存。   想像是你意识的加工厂,它可以把你的意识能量转变成财富与成就。训练你的创造性想像力,这是你创造巨大财富的奥秘。   
2014-10-13 05:45
思考致富第四步: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个人的经验与观察,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四步!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知识,另一种是专业知识。一般的知识虽然广泛而且种类繁多,但是对于积累财富并没有多少用处。著名大学里的教授们拥有各种知识,但大多数的教授都没有多少钱,因为他们专精于传授知识,而不擅长于组织或利用知识。   知识本身并不能吸收财富,除非将知识加以组织和运用,并通过实际的行动计划,去达到积累财富的明确目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因误解"知识就是力量"而感到困惑,这便是由于对此事实缺乏了解的缘故。知识就是力量,这只是说,知识是"潜在的"力量。只有将知识组织成明确的行动计划,并导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时,知识才会成为真正的力量。   教育制度的失败之处,也许在于学生们得到了知识以后,不知道如何去组织知识和利用知识。这是所有的教育制度中的一个缺陷的环节。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由于亨利·福特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所以他不算是个受过"教育"的人。犯这种错误的人,太不了解教育一词的真正意义。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的"Educo",意思是引出自内向外的发展,也即是内心培养的意思。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具有丰富的一般知识或专门知识的人。   而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却肯定是思想意识得到相当发展的人,他可以得到他所希望的任何东西或同等价值的东西,而不侵犯别人的权利。   ■"无知的人"成巨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芝加哥的一家报纸连续发表了几篇社论。在这些社论中,他们称福特为"无知的和平主义者"。福特反对这种指责,于是控告该报诽谤他的名誉。这件诉讼案在法庭开庭时,报纸所请的律师请求辩护,而且使福特本人走上证人席,以向陪审团证明福特的无知。这位律师问了福特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让福特自己来证明,福特对制造汽车也许有相当的专门知识,但就一般而论,他还是个无知的人。   律师向福特提出了如下的许多问题:   "谁是班尼迪克·亚诺德?""英国为了镇压1776年的叛乱派出了多少军队到美国?"福特在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时说:"我不知道英国派兵的确切数字,但是我听说,派出的士兵远比活着回去的多。"到后来,福特对回答这一类问题感到厌烦,在回答一个特别无礼的问题时,他倾身向前,手指着发问的律师说:"如果我真的想回答你刚才问的这的问题,或者回答你所问的其他任何问题,那么让我提醒你,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排电钮,只要按下某个电钮,我便可将我的助理人员召来。只要我想知道,他们对于我花费最大心血所建立的企业中的所有问题,都能回答。现在能否请你告诉我,既然在我的周围能提供我所需要的任何知识,难道只为了能够答复这些问题,我就应当在心里都塞满这么些东西吗?"   这的确是一个很合乎逻辑的答复。   律师被问得哑口无言。法庭上的每个人都认为这话出自一个有教养的人之口,而不是一个无知的人的答复。受过教育的人,知道他需要知识时从何处取得,并知道如何组织这种知识,使之成为明确的行动计划。亨利·福特在他的"智囊"团的协助下,使他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士之一,仙掌握了他所需的大量专门知识,而且可以应用自如。至于他自己的心里有没有这些知识,这相对来说并不重要。   ■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才可赚钱   首先,要决定你所需要的专门知识以及需要这种知识的目的。一般来说,你人生的主要目的,和你努力从事的目标,将帮助你决定你所需要的知识。这个问题解决以后,第二步要求是你对你所依靠的知识来说要有准确的认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一、本人的经验和教育;   二、与别人(智囊团)合作可能得到的经验和教育;   三、大专院校(以多种方式进入其中学习);   四、公共图书馆(从书籍上可以学到各种完备的知识);   五、专业训练课程(特别是夜大与函授学校)。   知识一经获得,必须将其加以组织,并通过切实可行的计划用以实现既定的目标。除非将知识用于有价值的目的,否则,知识并无实际价值。   如果你在考虑多受一些学校教育,则首先要决定,你寻求所希望的知识是为了什么目的,然后要进一步知道从哪些可靠的来源能够得到这种知识。   各行各业中的成功人士,从不停止获得与他们的主要目标、事业或职业有关的专门知识。凡是误认为学校教育一完成,寻求知识的时期就已经结束的人,通常是决不会成功的。事实上,学校教育只是使一个人知道如何去获得有用的知识而已。   "今日流行的是专业化!"在一则新闻报道中,前哥伦比亚大学就业辅导组主任罗伯特·摩尔曾强调这一事实。   ■最需要的人才   公司选用人才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在某一个方面有专长的人选--商学院毕业的会计与统计师、各类工程师、记者、建筑师、化学师,还有未来公司的领导者。   在校园里活跃的学生,他们的性格能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他们的功课也还不错,这比只顾读书的学生要优秀些。这类学生,因为具备各方面的条件,有时会同时受到几个单位的聘请,有的竟多达6处。   一家大型的工业公司的领导人曾致函摩尔,在谈到关于毕业班的可能人选时说: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物色在管理工作方面能有充足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强调,一个人的性格、智慧与人品远比特定的教育背景更为重要。"   ■"见习"的提议   在提到关于在暑假期间,建立一个学生们到办公室、商店和各种行业"见习"的制度时,摩尔声称,在大学里完成了两至三年的学业之后,应当要求每一个学生"选定一个确定的主要学科,并设法制止学生们在没有专门学科的课程上,毫无目的地虚度他们的宝贵时光"。   他说:"大专院校必须正视现在各行各业均需要专门人才这一问题。"他敦促教育机构对于就业的辅导负起更直接的责任。   对于需要接受专业教育的人士,可靠与实用的方法之一,莫过于进夜校。凡是用函授方法可以进行教学的各种科目,在美国邮件所能送到的地方,都可以实行专业训练。在家中学习的优点之一,是学习计划有弹性,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修。在家学习的另一个优点是,如果所选的函授学校得当,则在学校所提供的多数课程中,你都可获得极为充分的咨询条件。这些对于需要专业知识的人,可能是无价之宝。无论居住在何处,你都能分享到这种好处。   ■得自收费单位的教训   不费力气和不付代价而得到的东西,通常是不被重视和珍惜的。我们的公立学校提供的条件虽然很好,但是所得到的成果却不佳,其原因也许在此。函授学校是高度组织化的事业机构。它们收费低廉,所以它们不得不要求立即付款。一名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学费非缴不可,所以有一种功效,即是原来想放弃的学生,也要跟着把课程读完。   我在40多年以前,从经验中领会了这种教益。我参加了一个广告科的函授班,我读了一段课程之后,便想停止不再读了,但是学校还是不停派人来收费,不管我读与不读,学校总坚持要收费。我于是决定,如果我非付学费不可(我在法律上有付学费的义务),我何不读完这些课程,以求学有所值?当时我觉得学校的这种收费制度未免太不合理了。但是到后来,我发觉它是我所受的训练中最可贵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的训练我是学习之外获得的。因为非缴学费不可,我便继续学习,完成了我的课程。   ■抵达专门知识之路   就全世界的公立学校制度而言,要以美国最为庞大。但是人类有一个奇怪的毛病,只有对付出代价的东西才会珍视。美国免费的学校和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给人的印象不那么深,"因为它们是免费的"。所以许多人离开学校就业后,发现需要接受额外的训练,其原因就在于这里。雇主之所以对曾受过函授教育的雇员较为重视,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雇主们从经验中获知,凡是有决心牺牲一部分闲暇时间而在家里自修的人,都有担任领导工作的气质。   某些人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那就是缺乏野心!人,尤其是拿固定薪水的人,如果能有计划地利用他的闲暇时间,做些自修的工作,就不会长期干些小差使。他的行动为他今后的发展扫清了许多障碍,并赢得了有能力让他踏上成功之路的人们的好感。   函授学校自修的训练方式,尤其适宜于受雇人员的需要。在离开学校后,他们发现自己必须获得额外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时间再回到学校去学习。   史德华·维尔原是准备自己做一位建筑工程师,并且已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但是经济危机限制了市场机会,使他的收入渐少。他把自己衡量了一番,决定改行去学法律,回到学校去选修课目,准备自己做一位商业律师。他完成了学习训练,通过了律师考试,并很快地建立起一个获利颇丰的律师事务所。   为了保持这个记载的完整性,又因为预料到有人会找借口说:"我不能进学校学习,因为我要养家,"或者"我已经太老了,"我要补充一点资料:维尔回到学校去时,年龄已超过了40岁,并且有了家眷。此外,他在选修高度专业化的课程时,曾经慎重地选择过对这些课程有最佳教学水平的大学。大多数学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4年完成的课程,维尔在两年中就读完了。知道如何"购买"知识的人是一定会获得报酬的!   ■一个简单的主意产生了成果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特别的例子。   某杂货店的一名推销员突然发现自己失业了。幸好他有一点记帐的经验,所以就开始选修会计课程,并经营起生意来。从雇用过他的杂货店开始,他相继与百余家小商店签定合同,为他们记帐,按月向他们收取极低的费用。他的主意很实用,不久他发现需要在一辆轻型的送货卡车上设立一个流动的办公室,装备最新的记帐器。他的主意成功了,他现在已有许多在汽车上的会计办公室,雇用了众多的助手,使许多小商店花费少量的钱,而获得最佳的服务。   这个独特的成功的生意,其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专门的知识加上想像力。去年想出这个生意的人所付的所得税,几乎是他在失业时那位杂货商付给他的工资的10倍。   这个成功的生意,就是以一个主意为开端的!   这个主意是由这位推销员放弃推销、改行为"批发"记帐生意所引发的。当我提出计划帮他解决失业问题时,他马上说,"我喜欢这个主意,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将这个主意变成现实。"换言之,他不知道"在得到簿记知识后"如何利用这种知识。   后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他在一位能够撰写文章的年轻妇女的协助下,准备了一份极有吸引力的册子,解释新的簿记制度的各种优点。他将文字整整齐齐地打在纸上,将他这种新行业的故事有效地传播出去。没有过多久,这位簿记员接到的记帐工作已使他忙得不可开交了。   ■使你能获得一个理想工作的计划   在全国各地有数以万计的人们需要一位推销专家的服务,这位专家有能力策划很有吸引力的宣传小册子,以备推销服务之用。   此处所提的构想,是基于需要而在紧要关头所想出的解决办法,这一办法并不止于为个人服务。显然,想出这个主意的这位女士,有着敏感的想像力。她看出她的创新建议,可成为一种新的行业,为人们提供服务。   第一个"出售个人服务计划"的迅速成功,使这位充满精力的女士得到鼓舞,于是她马上采取第二步行动,为她刚刚从大学毕业而未找到工作的儿子解决了同样的问题。她为儿子想出来的计划,是我所看见过的推销个人服务的最佳范例。   当这份方案完成后,它是一份近50页,文字打得整整齐齐,资料经过适当组织的计划书,其中载有描述她儿子的天赋能力、学校教育、个人经验以及无法详述的各种其他资料。这个计划书里关于她儿子所希望的职位,亦有详细的叙述;连同极佳的文字说明,叉描绘儿子担任这个职务后的工作计划。   准备一份计划书需要好几周的时间,在此期间,这位女士几乎每天都派她儿子到公共图书馆去收集资料,以便最有利地出售他的服务。她还派他到可能雇用他的雇主那儿去,从他们那里收集关于经营方法的重要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拟订他所希望职位的工作计划极有价值。当这份工作计划完成后,又附列了六七项很好的建议,以备雇用他的人采用。   ■你不必从基层干起   也许有人会问:"找一个工作何必费这么大的劲?"   答案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永远不能嫌麻烦!"须知这位女士为她儿子所准备的计划,帮他找到了所申请的工作,而且是在第一次面谈时便成功了,薪水完全依照他的要求。   此外--这也是重要的一点--这个职位并不要求这位年青人从基层干起,而是从一开始就当了资历最浅的经理,拿的是经理级的薪水。   "为什么能够这样?"   理由很简单,这位青年申请工作时所用的这份经过策划的自我推荐书,使他至少节省了10年的时间。倘若他"从基层开始往上发展和升迁。"想达到他一开始就获得的职务,非要经过10年的时间不可,还必须是运气不错。   从基层开始一步步往上升迁的观念,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有一个重大的理由足以否定这一观念:那就是太多的人从基层干起,却很难有机会让主管发现他的过人之处,所以他们始终留在基层。还应当记住的是:从基层的观点看问题,往往是令人泄气和沮丧的,日子久了会消磨人的志气。我们称这种情形为听天由命,意思是说,我们接受了我们的命运,因为我们养成了每天例行公事的习惯,到后来这种习惯变得难以改变时,我们便没有能力把它抛弃了。这就是为什么值得从高出基层一两级开始起步的一个原因。这样做,一个人便会养成注意四周环境的习惯,观察别人是如何走过来的,当看见了机会的时候便会毫不迟疑地抓住它。   ■使不满为你所用   我以上这番话的意思,最好用丹·哈宾的例子来说明。他在大学时代,就当上了在1930年赢得全国冠军的圣母足球队的经理,该队教练是已故的纽特·洛肯。   哈宾读完大学时,正处于萧条期。经济危机使工作机会大大地减少,因此在银行与电影界里虚度了一段时光之后,他才找到了第一个看来有前途的工作--推销电子助听器,报酬采用佣金制。任何人一开始都能够担任这类工作,这一点哈宾是很清楚的,但是对他而言,这件工作可以为他敲开机会之门。   他销售助听器的纪录极佳,因此引起了与他们公司处于竞争地位的"侦听器产品公司"董事长安德鲁斯的注意。安德鲁斯想知道这个能从历史悠久的侦听器公司抢走大量生意的哈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将哈宾召来,在会谈完毕后,哈宾变成了侦听器公司新的销售经理,负责"侦听器部门"的业务。然后,安德鲁斯为了试验青年哈宾的性格,自己到佛罗里达州去了3个月,让哈宾在他的新工作中自由沉浮。他没有消沉!纽特·洛肯的"世界只爱胜利者,无暇顾及失败者"的精神鼓励着他,使他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全部的精力,并因此而被推选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多数人若能以10年的忠诚工作获得这一职位已足可自傲,而哈宾却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达到了这个目的。   在此我试图强调的要点之一是:我们的升职或继续停留在基层,都是由自己的条件决定的。如果能控制这些条件,我们就能升上去。   ■你的同事能成为益友   我还要试图强调另一点: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绝对是他行为习惯的结果!我毫无疑问地相信,哈宾与美国最伟大的足球教练朝夕相处,在他的心里培植了出人头地的欲望,这种欲望曾使圣母足球队闻名于世界。崇拜英雄对自己有益,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只要你所崇拜的是一位胜利者。   无论成功与失败,我相信同事是个重大的因素。这一点,可以用我儿子布莱尔向哈宾求职的事来证明其真实性。哈宾提出的起薪,仅及布莱尔在一家竞争公司中所得的一半。我在那时使用了做父亲的压力,劝他接受哈宾公司中的职务,因为我相信,与一个不肯向逆境妥协的人相处,乃是一种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资产。   对任何人而言,基层都会是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所以我要抽出时间说明,如何靠正当的计划,避免从基层干起。   ■靠专门知识可使创意有收获   为她的儿子拟定"出售个人服务计划"的这位女性,现在正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请求,要她为希望出售个人服务以换取金钱的人们,合作拟定类似的自我推销计划。   切不可以为她的计划只是包含了聪明的推销术,使她能帮助许多人出售他们原来以较低待遇出售的服务,转而得到较高的报酬。她能做到兼顾购买服务者与出售服务者双方的利益,所以她所拟定的计划,使得雇主们虽然付出了较高的薪水,却仍然能收回丰厚的报酬。   如果你有想像力,并为你的个人服务寻找一个更有利的出路,那么这一建议也许是你一直都在寻找的激发物。这个想法所能产生的收益,远比在大学里接受多年教育的普通医生、律师或工程师的收入要多。   一个好的主意是无价的!   在所有主意的背后是专门知识。不幸的是,那些未曾发现大量财富的人,都是因为只有丰富的专门知识,而欠缺创业的好构思。好的构思由想像得之,想像力能把专门知识与现实需求合构为一种有组织的计划,这是产生财富所需的一项条件。   你如果有想像力,则本章向你提供的主意,足够作为你所希望的财富的开始。   记住:创意是主要的东西,专门知识则俯拾皆是!遵照计划去做,你就不必从基层开始奋斗。
2014-10-11 02:46
思考致富第三步: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   它是影响潜意识的媒介,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三步!   要想获得惊人的成就必须动员你的潜能。   所有为自我提供的刺激,一旦进入了人的内心世界,都可称之为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暗示。自我暗示是思想意识与外部行动两者之间沟通的媒介。   根据大自然的法则,人能够绝对控制通过五官而到达潜意识心智中的物质,但是,这并不可解释为人始终能运用这种控制。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人并不运用这样控制,这是许多人贫困的原因。   有人曾经说过,潜意识心智就像花园中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上面播下所希望成长的种子,就只会杂草丛生。自我暗示便是一种控制的媒介,经过这一媒介,一个人可以自动地用创造的思想去滋养潜意识。   ■看见和感觉你手中拥有财富   在你开始实行第二章中所描述的六个步骤的时候,利用专注的原则将是必要的。   我们在这里提出几项建议,以期指导你能有效地利用专注这一原则。当你开始实施六个步骤中的第一步时请将你的注意力固定在这个目标上,直到闭上眼睛,你能够实际上看到那些金钱出现为止。每天至少这样做一次。你在做练习时,必须按照"信心"那一章的原则,让你自己确实看到你拥有那些金钱。   这里,最重要的事实是,潜意识接受在坚强信心下所给它的任何命令,然后根据这些命令行动,虽然这些命令往往必须再三反复地下达。依照前面的陈述,你可以对你的潜意识使用"诡计","因为你相信",所以让你的潜意识相信你必定会得到你所想像的财富,这笔财富已在等待着你去取。这样,你的潜意识一定会向你提出获得这笔财富的实际计划。   不要等待以服务或商品交换来的财富,而应立即开始看见你已经拥有了这些财富。与此同时,你的潜意识必须向你提供可行的一项或多项计划。要注意的是,这些计划一旦出现,便要将它们立即付诸行动。当这些计划出现时,它们很可能凭借"第六感",像灵感似的在你的心头闪过。要尊重这种灵感,并在接到这种灵感后,立即采取行动。   还需注意的是:当你在创造将欲望转变成财富的计划时,切不可相信你的"理性"。因为你的推理能力也许是疏懒的,如果完全依赖它,它也许会使你失望。   当你闭着眼睛想像你决意要积累的财富时,一定要知道你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或者你决意换取这笔财富所需付出的代价,这是极为重要的!   ■刺激你的潜意识的六个步骤   在第二章中有关于六个步骤的指示,现在加以精练,并与本章所包含的各项原则结合如下:   一、找一个僻静的地点,夜间则不妨在床上,闭上你的眼睛,反复地高声说出--你能够自己听见--你决意积累的财富数目、积累的期限以及为交换这笔财富而决意付出代价的书面声明。当你实行这些指示时,你仿佛已经看见自己已拥有了这些财富。   例如:假如你决定在5年后的某日积累起5万美元,并且为了得到这笔钱,你决心以推销员的方式来提供个人的服务。则你的书面声明,应当大致如下:   到某年某月某日,我将拥有5万美元,这笔钱是在这段时期里以不同的数量积累而成。   为获得这笔钱,我决心提供我能力范围内的最佳服务。   我相信我一定会拥有这笔钱。我的信心是如此强烈,我现在就已能看见这笔财富了。这笔钱现在正等待着,在我提供我决意换取这笔财富的服务之时,会依照比例移交我。我在等待着一项计划,凭此计划以积累这笔财富。当这计划来到时,我将立即根据它来采取行动。   二、每天早晨和晚上,反复地背诵这一声明,直到在你的想像中看见这笔你一心想获得的金钱为止。   三、将你的书面声明,放一份在你晚上与早晨都能够看见的地方。   请记住:你在执行这些指示时,你是在应用自我暗示的原则,目的在给你的潜意识下达命令。同时还要牢记的是,你的潜意识只有在接受情感化的指示,并在充满"激情"之时,它方能依照指示行动。在所有的情感中,信心是最强烈的一种,而且所获得的成果也最大。   开始时,这些指示也许好像是抽象的,但不要为此烦恼。无论它们开始时是多么地抽象或不切实际,还是要依照这些指示去做。如果你能这样去做的话,用不了多久,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世界,将在你的精神上和行动上表现出来。   每个逆境,   每次失败,   和每种烦恼,   都带有等价或更大利益的种子。
2014-10-10 03:41
思考致富第二步:信心     信心--   想像和相信欲望的实现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二步!   信心可以使思想充满力量,你可以在强有力的自信心的驱策下,把自己提升到无限的高峰。   信心是心智的催化剂。当信心与思想结合时,潜意识中的心灵便立即接收到震波,然后将震波转化为精神的对等物,再将精神的对等物传达给"无穷的智慧"。   在所有重要的积极情绪中,信心、爱和性的情绪最为强烈。当这三种情绪结合时,它们便具有将思想"染色"的作用,使之立即影响潜意识的意志,并将其变成精神。这就为诱导无穷的智慧而激起了无穷真实的反应。   ■如何培养信心   以下有一段话,将使你更清楚地了解,在将欲望转化为物质之际,自我暗示的原则是多么的重要。这段话是:信心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通过自我暗示的原则,对潜意识的心智给予肯定与反复的提示即可产生。   在你熟悉了本书的13个原则之后,你便可以随意地培养出这种信心态,因为它是经由这些原则的应用后,可以自动产生的一种心态。   对你潜意识的心智,反复而肯定地下达命令,这是促使信心自动发展的惟一途径。   以下所述也许有助于你对其意义的了解。一位著名的犯罪学家曾这样说:"当人们初次与罪行接触时,他们是恐惧罪行的。如果他们继续和罪行接触一段时期,他们便对罪行习惯了,并开始容忍罪行。如果他们与罪行接触的时间更长,他们最后就会去拥抱罪行,并为罪行所左右。   这等于是说,无论何种思想冲动,如果反复地传达给潜意识心智,最后就会被它所接受,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连同这点在内,我们再思考一下这样的说法:所有已经情绪化的思想(即感情)与信心结合之后,便立即开始将它们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对等物。   各种各样的情绪,思想的"感情"部分,是给予思想以活力、生命和行动的因素。当信心、爱和性的情绪与思想的冲动结合起来时,它所产生的行动之强,是任何一种单独情绪所不能比拟的。   ■信心是可以由自我暗示产生的心态   在过去的年代里,宗教家们一直劝告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对这要有信心,对那要有信心,但是上帝没有告诉人们如何产生信心,也没有说明:"信心是可以由自我暗示获得的一种心态。"   我们可以用任何正常人都了解的语言,来说明我们所共知的这种自我暗示原则。力行这些原则,可以在没有信心的情形下培养出信心来。   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   在我们开始前,应当再提醒大家:   信心是"永恒的特效药",它赋予思想以生命、力量和行动。   前述这句话,值得读两遍、三遍、四遍,更值得大声读出来!   信心是我们获得财富的出发点:   信心是所有奇迹的基础,是所有不能用科学法则加以分析的神秘事物的基础。   信心是惟一已知的失败的解药。   信心能把人们有限的心智所产生的普通思想转变为精神力量。   信心是惟一的媒介,依据这个媒介人们能够控制和利用无穷的智慧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自我暗示的魔力   要证明自我暗示的魔力是很简单的,而且也是易于解释的,它就包含在自我暗示的原则中。所以让我们的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暗示这个题目上,看究竟是什么?它能够完成什么?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一个人对自己反复诉说一件事时,他最后会相信这件事,无论诉说的是真是假。如果一个人反复地述说谎言,他最后会把自己的谎言当真。甚至于他会相信他的谎言本来就是事实。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人们允许占有他心智的思想各异的缘故。   人会有意识地把某种思想置于心头,并以同情的心态来鼓励这些思想。当这种思想与任何一种或多种情绪结合时,这种思想就会变成推动力,可以直接控制他的每一个行动!   现在,把一个极重要的事实原则说明如下:   思想与任何一种情绪的感情结合,将会形成一种"磁性"力量,这种力量能吸引其他类似的或相关的思想。   这种经过情绪"磁化"的思想,好比是一颗种子,当它培植在肥沃的土壤中时,会发芽、成长并且不断地繁衍,直到原先那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了数不尽的同样的种子。   人类的心智是不断吸收的震波,它能主宰思想,也能与思想调和。一个人原有的思想、观念、计划或目标,能够吸引许多与它有关系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加到自己身上,不断成长,直到变成助它成功的力量。   人最大弱点是缺乏自信。这个弱点是能够克服的,你可以依靠自我暗示的原则,将畏缩转化为勇气。这个原则的应用,可以用十分简单的安排来完成:把你积极的思想冲动写下来,并加以朗读记忆,反复背诵,直到它成为你脑子里潜意识能力中的一部分。   ■获得自信的五个步骤   一、我知道我有能力达到一生中我所确定的主要目标,所以我要求自己坚持下去,继续努力,向达到目标之路前进。我现在就保证一定采取这样的行动。   二、我确知我心里的支配性思想,终究会自行表现出来,变成实际的行动,并逐渐化成有形物质的事实。因此我决定每天集中思想30分钟,思考我决意要做什么样的人,从而在我的心目中创造一个清晰的精神形象。   三、我知道,依靠自我暗示的原则,我心目中所一再坚持的任何欲望,最终必定会有办法使其实现。因此,我决意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来培养自信心。   四、我已清楚地写下一篇声明,记录了我一生中所确定的主要目标。我决不停止努力,直到成功。   五、我充分认识到财富与地位都不可能持久,除非它们建立在真理与正义之上,因此我决不从事对别人不利的任何行为。我要发挥自己的吸引力,来争取别人的合作;我要以我自己乐于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来吸引其他人替我服务。我要以对人类的爱来消除憎恨、忌妒、自私和怀疑,因为我知道对别人持排斥的态度决不能为我带来成功。我要促使别人相信我,因为我相信他们,也相信我自己。我会在这个声明上签上我的名字,将它记在脑海里,每天大声地念一遍。我有充分的信心,将这声明逐渐地影响我的思想和行动,因而我会变成一个自信而成功的人。   在这五个成功步骤的背后,有一个自然法则。而这一法则,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解释。人们给这个法则以什么名称,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如果对它加以积极的利用,它便有助于人类的光荣和成功。相反,如果加以反面或消极的利用,它亦会立即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其消极思想的灾难   潜意识心智是不会区别什么是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冲动。我们给它的什么材料,它就做什么。潜意识心智会将受恐惧驱使的思想转变为事实,也会将受勇气与信心驱使的思想转变为事实。   这就好像电流,如果用于建设性的,它可使工业的轮子转动;如果使用不当,它可毁灭生命。自我暗示的法则也是如此,它可使你得到幸福和财富,也可使你步入悲惨、失败与死亡的深渊,这就要看你对它的了解与应用的水平而定。   如果你的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怀疑,并且不相信你有能力去改变世界,那么自我暗示就会接收你这种缺乏信心的精神,使你一蹶不振,长期困窘不堪。   就像风一样,将一艘船吹向这边,将另一艘船吹向那边。自我暗示的法则会使你成功,也会使你失败,这就要看你如何扬起"思想之帆"。任何人经过自我暗示的法则,都可获得自己想像中的最高成就。对此,有首诗这样描写:   如果你认为被击败了,   那你必定被击败。   如果你认为不敢,   那你必然不敢。   如果你想胜利,但你认为你不可能获胜,   那么你就不可能得到胜利。   如果你认为你会失败,   那你就已经失败。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   成功是从一个人的意志开始的,   而意志则全靠精神。   如果你认为你比别人优越,   那么你就一定比别人优越。   在你得到奖励之前,   你必须对自己有自信。   人生的战斗,并不是始终有利于较强的一方,   但最终的胜利是属于   自己认为有力量的人。   请注意那些加点的字句,你便会懂得诗人心中的含意。   ■在你脑子里酣睡的是天才   在你天性中的某个地方,成就的种子在熟睡。如果将它唤醒并使之行动,它便会带你到达从未到达的高峰。   就像一位音乐家使最美妙的乐章从提琴的弦上流出那样,你也可以唤醒在你脑子里熟睡的天才,驱使它向前,达到你所希望的任何目标。   林肯在四十几岁前,所尝试的每种事业均遭到失败。那时,他是个不知何去何从的人,直到在他生命中接受了一次伟大的实验,才唤醒了他心中熟睡的天才。那次经验揉合了悲伤与爱欲的情绪,这是他真正爱过的惟一女人给他带来的。   爱的情绪与信心的心态极为相近,因此爱非常容易将一具体的思想冲动转变为同等的精神力量。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在几百位有卓越成就的人士中,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女性的爱情在影响着他们。   如果你想知道信心产生力量的证据,列在首位的就是耶稣。基督教的基础是信心,虽然许多人颠倒了或误解了信心的深刻含义。   基督教的教义与成就,被大多数人理解为奇迹,但实际上它就是信心。如果真有奇迹,则奇迹只有通过信心才能产生!   让我们来看一看信心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大家都熟悉的印度的圣雄甘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他的原因,使世界上文明社会中的人知道了信心可能完成的事是多么地令人震惊。甘地当时所有的力量,并不多于同时代的任何人。他并没有任何正统的力量做工具,诸如钱财、军队和战争物资。事实上,他身无分文,没有家室,甚至于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但是他确实拥有力量。这种力量他是如何得到的呢?他是从信心中得到的。并且,他把这种信心移植到了两亿人民的心里。   甘地所完成的惊人事业是:他影响了两亿人的心,并使他们结合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除了信心之外,世界上还能有其他力量能完成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一个观念创造了巨富   经商需要信心与合作。在这里我举一个实例加以分析,使人们更能了解积累巨大财富的企业家所使用的是先给后取的方法。   此事发生于1900年,当时巨大的美国钢铁公司正在组建中。在你读这则故事时,你要记住一些基本事实,你将会了解意念(信心)如何变成了巨大的财富。   如果你也是常常在想巨大的财富是如何积累的,那么这则美国钢铁公司创建的故事定能给你启示。   如果你对思考致富一事仍在怀疑的话,那么,这则故事可驱散你疑惑。下面你即可明显地看出本书所陈述的各项原则,大部分都己被应用了。   ■宴后一次演说,价值10亿美元   在1900年12月12日的晚上,约有80位美国金融界大亨聚集在纽约第五大街上的大学俱乐部会厅里,为来自西部的一位年轻人接风。当时的来宾中,有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他们会目睹美国工业史上将发生的最重要的一幕。   爱德华·西蒙斯与查理·史密斯两人安排了这次晚宴,将38岁的钢铁业开拓者史怀博介绍给东部的银行界。但是他们怎么也料想不到史怀博会使所有来宾都感到震惊。事实上他们两人曾警告他,这些纽约绅士气十足的人物,对于雄辩的演说,心里不会引起什么反应。如果他不想使史蒂曼、哈里曼、凡德比尔等人厌烦,最好说有礼貌的客套话,时间限于15至20分钟,就此结束。甚至坐在史怀博右边的约翰·摩根,那俨如皇帝般的尊严,抬全场气氛一种极大的压迫,只是为了给宴会一点面子,看样子他准备坐一下就走。新闻界也没把这次宴会当作一回事,更没有打算第二天在报纸上发表新闻。   因此,两位东道主与他们的贵宾,就静静地连续吃完了通常的七八道菜。宴会中很少有人谈话,即使有一些人谈话也是随意的。这些银行家与经纪人,很少见过史怀博,对他的为人也不清楚。但是宴席未散,所有在场的人,包括财神摩根在内,均被史怀博所折服,而10亿美元的婴儿--美国钢铁公司--也就在这时怀胎了。   史怀博在宴会上发表的演说,未曾记录下来,这对历史也许是一个遗憾。但是除此之外,对所有参与宴会者与其所代表的50亿美元资本来说,这次演说产生了如同电流似的力量和影响。宴会散后,听讲的人依然像着迷似的,尽管史怀博的演说长达90分钟。事后,摩根把这位演说者引至窗户旁边,两人一齐坐在不很舒适的高椅上,翘着腿,又长谈了一个小时。   史怀博的性格产生了强大的魅力,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为扩大钢铁业所提出的计划非常诱人且真实可行。许多人曾经试图以饼干、钢丝与铁圈、糖、威士忌、石油等制造业联合经营的方式,来说服摩根组成一个钢铁托拉斯。其中,有商场大赌徒之称的约翰·盖兹就曾经劝他这样做,但是摩根不信任他;组成一个火柴托拉斯和一家饼干公司的芝加哥股票经纪人摩兄弟--比尔和吉姆,也曾向摩根进言,但未成功;假装虔诚的大律师艾尔伯特·加利,也曾继续努力过,但是他人微言轻,根本没有给摩根留下一点儿印象。直到史怀博的演说,终于把摩根带到这个最大胆的并能使金融业与钢铁业都阔步发展的情形之前。对于这个计划,在此之前人们始终认为是想发横财的狂想家在说梦话。   一个世纪以来,金融的磁力开始吸引了成千上万管理不善的小型公司与大型公司合并,这是商业海盗约翰·盖兹一手设计的,他合并了一连串的小公司,并联合摩根的公司,组成了联邦钢铁公司。   但是比起由53家合伙人所共同组成、以卡耐基为首结合而成的庞大托拉斯,所有其他公司的联合组织都显得微不足道。不管它们如何尽心地合并,即使是它们的全体加起来,也伤不了卡耐基庞大托拉斯的一根毫毛,这是摩根知道的。   那个神经敏感的苏格兰老人也知道,从匹兹堡的最高点,他看见了摩根的那些小公司企图抢走他的生意,起初他是觉得有趣,后来他感到憎恶。当摩根竟猖狂地企图侵入他的钢铁事业时,卡耐基开始愤怒了,并采取了报复的手段。他决定,他的对手有什么生意,他也要做什么生意。在此之前,他对铁丝、铁管和铁皮等是毫无兴趣的,他只是出售原料钢材给这些公司,无论它们制造什么,他全然不管。现在有史怀博做他的得力助手,他计划要他的对手走投无路。   另一方面,摩根也因此从史怀博的演说中,看出了他的联合公司问题的答案。没有卡耐基--最大的巨人--参加的托拉斯,便称不上托拉斯,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这是一种没有李子的李子布丁。   1900年12月12日夜晚史怀博的演说,虽未提出保证,但无疑带来了这样一种暗示:庞大的卡耐基企业,也可使其归于摩根旗下。他谈到了世界钢铁工业的远景、更新组织以提高效率、从事专业化经营、淘汰不赚钱的工厂、集中力量充实财产、矿物运输的节约、减少浪费、节约行政部门的开支以及争取国外市场等等。   此外,他还告诉这些大亨们,在他们习以为常的赚钱方式中,有若干错误。他说他们的目的一直在制造垄断,提高价格,因自己的特权而得到极肥的红利。史怀博激愤地指责这种制度。他告诉他的听众说,处于每样东西都要求扩张的时代,由于这种政策的近视,无疑将阻碍市场的扩展。他声称,用降低成本的办法,便会创造出不断扩张的市场;依据设计,使钢铁有更多的用途,便可把世界贸易的一大部分抢过来。事实上,虽然史怀博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现代化的大生产,但无疑的,他是这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的先锋。   大学俱乐部的宴席散了。摩根回去思索着史怀博预言中的美丽远景;史怀博则回到匹兹堡,去为卡耐基经营钢铁生意;而加利与其他的人则回到股票报价机前,预测下一步的交易行动。   不久事情就接着发生了。摩根花了一周的时间消化了史怀博的丰盛的理论之餐。当他自己确信不会发生金融上消化不良的后果时,他邀请会晤史怀博,发现这位年青人有些畏缩。史怀博表示,如果卡耐基发现他所信任的公司总经理,一直在向华尔街的皇帝频送秋波,也许会不高兴。卡耐基本人是决定永不踏上华尔街的。于是中间人约翰·盖兹提议:如果史怀博"凑巧"在费城的贝利旅馆的话,摩根也可能"凑巧"在那儿。但是当史怀博赶到时,摩根却因在纽约的寓所中生病末到。因此在摩根的这般催请下,史怀博前往纽约,出现在摩根的书房门口。   现在某些经济史学家们声称,相信这幕戏自始至终是由卡耐基导演的。那次招待史怀博的晚宴、著名的演说、星期日夜里史怀博与摩根的会谈,均是由这个狡猾的苏格兰人安排的。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当史怀博被召去纽约谈这笔交易时,史怀博根本还不知道他的主人  卡耐基--是否会听从出售公司的提议,尤其是出售给摩根。但是史怀博与摩根会谈时,确是带着六张铜版纸,上面是史怀博亲手写的各种数字,是他对每个钢铁公司的实际价值和可能的获利能力的估计,他认为每个公司都是新组成的钢铁王国中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四个人通宵考虑了这些数字。当然首要的是摩根,他是坚决相信金钱有审判权利的人。和摩根一起的是他的贵族似的伙伴罗伯特·培根,那是一位学者和绅士。第三位是约翰·盖兹,是摩根所瞧不起的赌徒,被利用作为工具。第四位是史怀博,他对于钢铁的生产与销售的知识,比当时活着的任何一群人知道的总和还多。会议自始至终不曾怀疑匹兹堡提出的数字。如果史怀博说某公司值多少钱,那么就一定值多少钱。史怀博亦坚持,只有他提名的公司,方可列入合并后的公司中。他心中所设想的公司,没有任何多余的地方,他甚至不准许贪婪的友人将其自身公司的担子卸到摩根的肩上。   黎明时,摩根站起来伸直腰杆,仅有一个问题尚待解决。   摩根问:"你认为你能说服卡耐基出售他的企业吗?"   史怀博说:"我可以试试。"   摩根说:"如果你能使他出售,我便接受这笔交易。"   事情到此算顺利。但是卡耐基会出售吗?他会要求多高的价钱(史怀博认为约32000万美元)?他会接受什么支付办法?普通股还是优先股?公债?现金?没有人能筹足3亿多美元的现金。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韦斯契斯特结霜的草地上,有一场高尔夫球赛。卡耐基穿着厚厚的运动衫,缩做一团以抵御寒冷。史怀博则如往常,高声谈话,以振作精神。但是对于生意则一字不提。直到两人在卡纳斯的温暖舒适的小屋中坐下之后,史怀博才以在大学俱乐部催眠80位百万富翁的说服力,谈起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退休生活的乐趣,以及手里拥有大把的美元任老人在社交中随意挥霍的安逸。卡耐基投降了,他取过一片纸,写上一个数字递给史怀博说:"好的,就以这个价钱出售。"   数字是将近4亿美元,是以史怀博的32000万美元为基数,再加上过去两年间的资本增值8000万美元。   后来,在横渡大西洋轮船的甲板上,卡耐基悲伤地对摩根说:"我当时应多向你索要1亿美元。"   摩根愉快地回答说:"如果你多要,你也得到了。"   当然,大家是哄堂大笑。一位英国记者发出消息说,外国钢铁界对如此巨大的合并"大为吃惊"。耶鲁大学校长哈特莱宣称,除非将托拉斯加以管制,否则"今后25年内,华盛顿也许会出现一位皇帝"。但是能干的股票操纵者基恩,却已着手将新股票推销上市,而且一开始就劲道十足,所有的虚股--估计6亿美元--于瞬间售出。卡耐基取得了他的售价,摩根团体因这一次"劳神"而获利6200万美元,其他的伙计们,从盖兹到加利,也得到了几百万美元。   38岁的史怀博亦得到了酬劳。他担任了新公司的总经理,并继续控制该公司,直到1930年。   ■ 财富开始于思想   朋友,你刚读完的这则由大企业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故事,是欲望能变为相等的有形物质的最佳说明。   这个庞大的组织,是在一个人的心里创造出来的。他的信心、他的欲望、他的想像力以及他的毅力,是投入美国钢铁公司的无价之宝。这个公司合法成立后,所得到的钢厂与机器装备还是次要的事,重要的是经过细心分析之后所显示的事实为:仅仅将各个工厂结合而置于统一管理之下的这项措施,就使这些工厂财产的价值增高了约6亿美元。   换言之,史怀博的这个观念,以及他传达到摩根及其他人的心里的信心,价值6亿美元。一笔交易有此利润,可真不是个小数!   美国钢铁公司飞黄腾达了,并成为有史以来美国最富有与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它雇佣了成千成万的员工,发展了钢铁新的用途,开拓了新的市场,由此可以证明史怀博的创意所产生的6亿美元利润,实在是赚来的。   财富开始于思想!   获取财富仅有的限制,是一个人心里的思想活动。只有信心可以扫除这一限制!当你准备和人做买卖时,无论你开出多高的价钱,千万要记住都是经由这一点而成功的。
2014-10-09 05:19
思考致富第一步:欲望     欲望--它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   它是走向财富的第一步!   50年前,巴尼斯在新泽西州的奥伦芝,从货运列车上爬下来时,他的外表也许像一名无业游民,但是他却具有国王一样的思想!   通过铁路走向爱迪生办公室的途中,他想像自己站在爱迪生的面前:他听见自己要求爱迪生给他一个机会,以实现他一生着了迷似的炽烈欲望--要做这位伟大发明家的商业伙伴。   巴尼斯的欲望并不只是一个希望!它不是一种祈求,它是一种强烈的、跳跃的欲望;它凌驾于一切之上,它是明确的。   数年之后,巴尼斯再度站在爱迪生的面前,站在与爱迪生初次会面时的同一间办公室里,这一次他的欲望己经转变为事实:他和爱迪生成为合作伙伴了。支配他一生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巴尼斯的成功,是因为他选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以他的全部精力,全部的意志力以及他的一切,去奔向这个目标。   ■ 破釜沉舟的人   经过5年之后,巴尼斯一直在寻求的机会方才开始出现。除了巴尼斯自己之外,所有的人似乎都认为他只不过是爱迪生事业的齿轮上的一个齿而已。但是在他自己的心中,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他无时无刻不认为自己是爱迪生的合作伙伴。   这是一件由明确欲望产生力量的明证。巴尼斯达到了目标,是因为他什么都不要,只要做爱迪生的合作伙伴。他构想出一套计划,借此计划达到了目的。他破釜沉舟地坚持着他的欲望,直到这欲望变成了事实为止。   前往奥伦芝时,他没有对自己说:"我要劝说爱迪生随便给我一个工作。"他说的是:"我要见爱迪生,并且告诉他,我来是要做他事业上的伙伴的。"他没有说:"我要睁开眼睛注视着另一个机会,以防万一在爱迪生的企业中得不到我所要的工作。"他只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一样东西是我决心要得到的,那便是和爱迪生在事业的合作。我要把我的整个前途,投注在我的能力上,去获得我所要的东西。"   他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点后路。他必须成功,否则便是毁灭。   这就是巴尼斯成功的全部内情!   ■ 驱使我们获得财富的力量   很久以前,有一位伟大的统帅面临着这样一个情况:他必须作一个保证在战场上胜利的决定。他要指挥军队对付一个兵力比他雄厚的强大敌人。他将军队装上船,航行到目的地,下船后,他命令将装运军队的船只烧掉。在开始战斗前,他对部队训话:"各位看见船只已经烧掉了,这就是说,非我们胜利,否则不可能活着离开这里。我们与在别无选择,我们要么胜利,要么毁灭。"   他们胜利了。   在任何事业中,每个胜利的人,都必须烧掉他返回的船只,切断所有退路。只有这样做,他才会保持那种炽烈求胜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成功的根本要素。   在芝加哥大火的第二天早晨,一大群商人站在斯台特街上,看着他们的店铺几乎全化为了灰烬,然后集合在一起商量对策,是重建家园呢?还是迁离芝加哥到更有希望的地方重新做起?他们达成的决议是离开芝加哥,其中只有一人例外。   这位决定留下来的商人叫马歇尔·裴德,他指着他的商店的灰烬说:"各位,就在这个地点,我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商店,无论它烧掉多少次。"   这几乎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事。这家商店早已重建起来,而且直到今天还竖立在那里。它那巍然的外形,正是其炽烈欲望所产生的意志力量所凝固,无疑这极具象征意义。对马歇尔·裴德而言,步他同业的后尘,原是非常容易的事。在生意难做,或前途看起来暗淡的时候,他们便打点行装,迁到比较容易发展的地方去。   马歇尔·裴德和其他商人之间的不同之处,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几乎所有成功与失败者的区别,就是在这一点点上的不同。   每个人到了知道用钱的年龄时,都希望有钱。"祈求"不会带来财富,但是把"祈求"财富的心态变成坚定的意念,然后用计划明确的办法与手段去获得财富,并以永不言败的坚毅精神坚持这些计划,这样就会带来事业上的成功。   ■ 使欲望变成财富的六个步骤   把欲望转变为财富,有六个明确而切实的步骤:   一、你心里要确定你真正所企求的财富的数量目标,仅说"我要很多钱"是不够的,数目一定要明确。(关于这种明确性,有一个心理上的理由,这在下一章将会讨论。)   二、为了达到你所企求的目标,你确定自己有决心付出些什么代价("不劳而获"的事情是没有的)。   三、确定一个具体的日期,你决心何时"拥有"你所企求的目标。   四、拟定一个实现你欲望的明确计划,并且不论你是否已有准备,要立即开始将计划付诸行动。   五、将你要得到的财富的数量目标、达到目标的期限以及为达到目标所愿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取得这些财富的行动计划等,都简明扼要地写下来。并写一份督促自己的誓词类的声明。   六、每天把这份声明大声地读两遍,一遍在晚上入睡前,一遍在早晨起床后。在你读这份声明时,你要想像到、感觉到自己已经拥有了这笔财富。   这一点很重要,你必须遵照这六个步骤中所说明的指示去做。特别重要的是,你要遵守和奉行第六个步骤中的指示。你也许会抱怨说,在你未实际达到这一目标之前,你不可能看见你自己的成就和财富,但这正是"炽烈的欲望"能帮助你的地方。如果你真的十分强烈地希望拥有财富,进而使你的欲望变成了充满你大脑的意念,你将会毫无困难地使你自己相信你会得到它。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渴望财富,并且确实下定决心要得到它,最后你将可以使自己相信必会拥有它。   ■ 你能想像自己是百万富翁吗?   对于人类心智活动的原则没有了解的人,一定会认为这些指示不切合实际。如果让那些对这六个步骤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知道,这是安德鲁·卡纳基所传给他们的信条,这也许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卡耐基开始时,是一个钢铁厂的普通工人。他出身微贱,但由于使用了这些原则,于是他获得了几亿元的财富。   假如人们知道上面所说的六个步骤,是经过爱迪生仔细检查而获得他同意的法则,也许对人们会更有帮助。爱迪生认为这些步骤不仅为积累财富所必不可少,也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基本步骤。   这些步骤并不要求你"辛劳工作",它们也不要求你牺牲。它们并不想把一个人变得可笑和荒唐。应用这些步骤,并不需要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只要你有足够的想像力,就能成功地应用这六个步骤。这种想像力,能使一个人洞察和了解到财富的积累不能取决于机会或运气。必须知道:所有积累了庞大财富的人,最初总是一些理想、希望、祈求、欲望和计划,然后得到了财富。   ■ 伟大理想的力量   生活在竞争中的我们,应当鼓励自己去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已经发生大变化,它需要新的观念、新的行为方式、新的领袖人物、新的发明、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市场推销方法、新的书籍、新的文字、新的电视节目、新的电影观念。在对这些新的与更好的事物需求背后有一种气质,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具备它。这种气质便是"目标的明确性",知道需要的是什么,而且有强烈的欲望去获得它。   期望积累财富的人们,应当记住:世界上真正的领袖人物,是那些在机会尚未诞生之前,就能够掌握那些不具体的、不可见的意念并能有效加以利用的人。他们将这些意念(或思想的冲动)转变为摩天大楼、城市、工厂以及能够使生活过得更为愉快的各种事物。   在你计划获得那些财富时,你不要受别人影响而轻视梦想者。在这个巨变的世界中,你要赢得大的赌注,就必须把握昔日伟大拓荒者的精神,他们的梦想曾给我们的文化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他们的精神成为我们国家的精神--使你相我能够获得发展和表现才智的机会。   如果你渴望做的事是正当的,而且你对这件事深信不疑,那么就勇往直前地去做吧!去实现你的梦想!如果你遭遇到一时的失败,也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因为别人或许并不知道每次失败都会带来同等成功的种子。   爱迪生梦想着能用电点亮灯,他就在他站立的地方开始将梦想付诸行动,虽然失败了一万次以上,他还是坚持他的梦想,直到他使梦想变成具体的事实。注重实践的梦想家不会轻言放弃!   维伦梦想能有一个联合的雪茄香烟店,他便将梦想转变为行动。现在美国城市中一些位置最好的街角处,都有一个"联合雪茄香烟店"。   莱特兄弟两人梦想着一种会在空中飞行的机器。现在人们可在全世界看见它,证明他们的梦想是真实的。   马可尼梦想一种利用电波传递信息的方法。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电台与电视台都能见到他的梦想并非空中楼阁。或许使你觉得有趣的是,当马可尼宣布他发现了一个原理,根据这个原理,他能通过空中发出信息,而不必借助于电线或其他的物质时,他的友人竟将他看管起来,并送他到精神病院去检查。今天的梦想家们的境遇,远比前人好得多了。   当代世界充满了机会,这是以往的梦想家们所没有的。   ■ 如何使梦想从发射台升起   怀有炽烈的欲望要去做一种人和做一件事,这就是梦想家起飞的出发点。梦想不会在冷漠、懒惰或缺乏进取的人心中产生出来。   记住: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不幸的开始,经过了许多令人伤心的奋斗与挫折,然后才能抵达成功。这些成功的人,他们生命的转折点都是在某种危机时刻来临。经由这种危机,他们才认识了另一个自己。   班扬是最佳的英国文学作品之一《天路历程》的作者,他因对宗教问题的不同看法而被囚禁起来,在受尽苦难之后,写出了这本书。   名作家欧·亨利是在遭遇了巨大的不幸,被关进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牢房之后,才发现自己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天赋。经过不幸的遭遇,他认识了他的"另一个自我",并动用他的想像力重新解释生活。他发现自己竟是位优秀的作家,而不是可悲的罪犯和歹徒。   狄更斯年轻时,他的工作是在黑鞋油瓶上贴商标。他的初恋悲剧,渗透到他灵魂的深处,改变了他的人生,使他成为世界上真正伟大的作'家之一。那次悲剧结束之后,首先产生了《孤星血泪》,然后是一连串其他的作品,使读者们看到了一个丰富、美好的世界。   海伦·凯勒生下后不久便成为聋、哑、盲者。她虽然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是她却在伟人的历史中,写下了她的不可磨灭的名字。她的一生便可作为一个明证:除非你把失败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实来接受,否则,人们永远不会被命运打败。   罗伯特·彭斯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孩子,他经受了贫穷的煎熬,长大后又酗酒成性。然而,他没有继续沉沦下去,通过艰苦的学习,他学会了做诗,于是,这个世界因此显得更美好,因为他在诗中表现了美丽的思想,除了人们心灵上的荆棘,植上的是百合花。   贝多芬是聋子,弥尔顿是瞎子,但是他们的名字将天长地久,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并将他们的梦想转变为美丽的思想。   请牢记:将人生的目标定得很高,以及追求财富与幸福所需要的努力,决不会比接受悲惨与贫穷所需要的努力来得更多。下面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正确地阐明了这个普通的真理:   我向人生索价,   人生多一分也不肯给。   当我已没有富余时,   到黄昏就不得不乞讨。   人生是一个真正于他的存在的雇主,   你所求的他都会给。   一旦你决定了多高报酬,   你就必须肩负多少工作。   我的工作是贱役,   但我又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事实:   倘若我向人生索取高价,   人生也会乐于付给。   ■ 实现不可能的事   为了使本章达到我所预计的高潮,我愿介绍一位我所认识的最不寻常的人。我第一次看见他,是在他呱呱坠地几分钟之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头两侧没有带着耳朵。当医生被迫对这种情形做出解释时,他承认这孩子可能要终生聋哑。   我对医生的意见表示不服。我有这样做的权利,因为我是这孩子的父亲。我当时作了一个决定,并且也产生了一个想法,但在内心深处,则用沉默表示了我的想法。   在我自己的心中,我相信我的儿子既会听得见也能说得出。如何才能办得到呢?我确信必定有一种办法,而且我知道会找到这种办法。我想起爱默生所说的话:   "伟大的自然之道,在教导我们有信心。我们只需要顺从就行了,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指引。只要谦恭地倾听,我们便会听见正确的信息。"   正确的信息--欲望?对,就是它!我的儿子不会聋哑,这是我最大的欲望。对于这个欲望,我从来没有过一秒钟的畏缩。   我该怎么办?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我炽烈的欲望移植到我儿子的心中,要找到一种不借助耳朵,而能将声音传达到他脑子里去的方法。   一等到这孩子长大到可以和我合作时,我要将我的炽烈欲望充塞他的心,让自然之道用它自己的方法,将这个欲望转化为事实。   我的心中产生了所有这些想法,但是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每天我对自己重申一次这个保证,决不让我的儿子聋哑。   他渐渐长大了,开始注意到四周的环境,我们发现他有细微的听觉。当他长到了普通孩子学步的时候,他并无学说话的任何迹象,但是我们能从他的行动上看得出,他能稍微地听见声音。这就是我所要知道的!我深信,只要他能够听,即使很细微,他就能发展出更大的听力。接着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带给了我希望。并且这件事的发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 一次偶然改变了人生   我们买了一架留声机。当我的儿子第一次听见它发出的音乐时,他高兴万分,立刻占有了这架留声机。有一次,他把一张唱片放了又放,竟达2小时之久。他站在留声机的面前,用牙齿咬着留声机外壳的边缘。这种习惯是他自己养成的,我们并不了解它有什么意义。直到许多年后我们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听说过"骨头传音"的原理。   他占有留声机后不久,我发现,在我的嘴唇抵住他头盖骨下方的乳突骨讲话时,他便能清楚地听到我的声音。   断定他能清楚地听见我的声音之后,我立即开始将能听能说的欲望转移到他的心里。不久,我便发现这孩子临睡时爱听故事,所以我开始编出一些故事,旨在培养他的自信心、想像力,并能使他产生一种敏锐的欲望,渴望自己能够听;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故事,我每次在讲时,都要加一点新的戏剧性的色彩进去,以示强调。我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在他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思想,使他能想通他的缺陷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笔价值极大的资产。尽管我所阅读过的哲学书,都明白地指出每种缺陷都带有相等利益的种子,但是我必须承认,如何使这一缺陷变成资产,我当时还没有一条成熟的思路。   ■ 赢得新的世界   我总结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发现父母的爱心和鼓励与孩子的自信和乐观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告诉他,他比哥哥的处境更为有利,而这种有利反映在很多方面,例如,学校里的老师会发觉他没有耳朵,因此他们会给他特别的关怀,对他会特别的好。我还告诉他这样一个想法,当他长大可做报童时(他的哥哥已是一名报童),会比他的哥哥大为有利,因为人们看见他虽然没有耳朵,却是一个聪明勤快的孩子,在买他的报纸时会给他一些额外的小费。   大约长到7岁时,他第一次显示出成功的迹象,我们在他心灵上所下的功夫正在开花结果。   一连几个月,他一直在要求我们让他去卖报纸,但是他的母亲不肯答应。最后他决心自己来做这件事。有一天下午,当只有他与仆人留在家里时,他偷偷从厨房的窗户爬出去,跳到地上,自己闯天下去了。他向街边的鞋匠借了六分钱,投资在报纸上,卖出后再投资。他这样反复地买和卖,直到黄昏过后,他付清了借来的六分钱,计算一下余额,还净得了四角贰分。那天晚上我们回家时,发现他已入睡,手里紧紧地捏着刚赚来的钱。   他母亲拉开他的手,拿走了钱,就忍不住开始哭了起来。这是不应该的,做母亲的为了儿子生平的第一次胜利而哭起来是不应该的。我的反应恰好相反,我高兴得哈哈大笑,因为我知道我在孩子心中努力培植的信心,已经获得成功了。   关于这孩子的第一次买卖,他母亲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耳聋的孩子为了赚钱,跑到街上去冒生命的危险。我所见到的却是一个勇敢、有抱负、充满自信的小商人。他对自己的信心已经倍增,因为他靠自己主动做起生意,并且成功了。这件事使我高兴,因为我借此已证明了他有充分的能力,能独立度过他的一生。   ■ 听得见的聋小孩   这个耳聋的小男孩一级一级地上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他听不见老师的话,除非老师在他面前大声吼叫。他没有进入聋哑专门学校。我们不愿他学习手语。我们觉得他应当过正常人的生活,和正常的孩子交友。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决定,虽然因此与学校的职员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辩。   他在读高中时,曾试过电子助听器,但是那对他没有什么帮助。   他在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周,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了另外一台电子助听器,是别人送给他试用的。他对于试用并不感到热心,因为类似的东西曾使他失望。后来他拿起这个助听器,漫不经心地套在头上并把电池接上,啊,上帝!好像魔术似的,他一生所渴望的获得正常听觉的愿望,竟变成了事实!在他的一生当中,这是第一次他的听觉和任何正常的人几乎完全一样。   这个助听器改变了他的世界,大喜之下,他急忙跑到电话机前和母亲通话,而且完全听清了她的声音。第二天他清楚地听到讲课的教授们的声音,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生平中第一次和他人自由交谈,而不需要他人大声讲话。真的,他的世界从此改变了。   欲望已开始有红利了,但是全胜尚未来到。这孩子仍然需要去找到一种明确而实际的方法,把他的缺陷转变成相等的资产。   ■ 产生奇迹的思想   开始时,儿子并不十分认识此事的意义,但是他为刚刚发现的声音世界而陶醉在快乐中。因此,他写了一封信给助听器的制造商,很兴奋地叙述了他的体验。儿子的热烈情绪感动了这家公司,使得这家公司邀请他到纽约去。到纽约后,有人陪伴他参观整个工厂,主任工程师,向他说明他新发现的世界。这时一种预感、一个念头,或一种灵感--你称它什么都可以--闪过他的心头。正是这个思想的冲动使他将自己的缺陷转化为资产,获得了一笔钱,并给千百万人带来快乐。   这一思想冲动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他突然想起,如果他能找到一种方法,将他获得了新世界的故事,讲给生活在得不到助听器帮助的几百万耳聋的人们听,也许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他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分析了这家助听器制造商的整个市场推销制度,并设计了与全世界各地耳聋的人们的通信方法,目的是使他们分享他新近发现的改变了的世界。这件工作完成后,他依据自己的发现,草拟了一个两年计划。其后当他将计划向公司提出,立即获得了一份工作,使他能真正实现他的抱负。   当他前去工作时,他没有梦想到这会给千万耳聋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帮助,他们如无他的帮助,将永远听不到声音。   我心中非常明白,如果他母亲和我没有努力去塑造他的思想,那么我们的儿子布菜尔终其一生将只是个普通的聋哑者。   当我在他心里培植能听、能讲、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欲望时,这一欲望给予他一种奇妙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很自然地成为一座桥梁,沟通了他的头脑与外面世界之间那条寂然的无声的鸿沟。   诚然,把炽烈的欲望变为现实,所经历的路程是曲折的。布莱尔的欲望是能获得正常听觉,现在他真的拥有了!他生下时的这种缺陷,很可能使没有明确欲望的人,拿一支铅笔和一只铁皮杯子到街头上去乞讨。   在他小时候,为了使他相信他的缺陷将成为一大资产,而且他可以利用这笔资产,我曾在他心中种植了一些"善意的谎言",这个谎言现在已证明是正确的。这里有一个永恒的定理:信心加上炽烈的欲望,没有任何事情不会实现。这些东西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的。   ■ 精神的神奇作用   在关于舒曼·汉克夫人的一则新闻报道中,有一小段的叙述,对这位女士如何成为成就非凡的歌唱家,提供了一条线索。我现在把这一段引述下来,因为这一线索所包含的仅仅是一个欲望。   在她事业的初期,舒曼·汉克夫人去拜会维也纳宫廷歌剧团的乐队指挥,请他试听她的歌喉,但是却被拒绝了。乐队指挥对这位局促不安、衣着朴素的女孩瞅了一眼之后,不太客气地说:"凭你这张脸和全无性格的样子,你怎么能期望在歌剧中成功?我的好女孩,还是死了这个念头吧!回去买一架缝纫机,开始你的工作。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位歌唱家。"   "永远"是一段极长的时间!这位维也纳宫廷歌剧团的指挥知道许多唱歌的技巧,但他不知道当欲望执迷不悟时的那股力量。如果他对这种力量稍有了解,便不会犯下不给天才一个机会而轻率加以斥责的错误。   几年前,我的一位同事病了。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势愈来愈严重,最后他被送到医院去动手术。医生告诉我,他活的机会极为渺茫了。但这是医生的意见,并不是我同事的意见。就在被推走时,他以微弱的声音说:"放心吧,我在这儿住几天就会出去的。"在旁边照顾他的护士以同情的眼光看着我,但是病人真的平安地度过了死亡线。这一切过后,他的医生说:"那是他自己求生的欲望救了他。如果不是拒绝了接受死亡之神的召唤,那么他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我深信以信心支持欲望的这种力量,因为我曾见过这种力量使出身微贱的人,爬到了财富的顶峰;我曾见过它使人起死回生;我曾见过它被人们当作几百次失败后东山再起的源泉;我曾见过它赐给我儿子以正常、愉快、成功的人生,虽然他来到世上时,造物者未曾给他听觉。   凭借内心深处所产生的、奇异而不可测的强大力量,你会产生对"某些事物"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冲击下,你决不要承认"不可能"这类字眼,也决不要把失败当作事实来接受。   除非我们承认它有限度,   否则,意志的力量是无限的!   贫穷与富有,   都是思想的产物。   向生命要求的愈多,   生命带给你的也愈丰富!
2014-10-08 05:11
2014-08-21 07:13
5
1307
2017-06-17 04:59
第七章 结论   现在该是美国为整个欧亚大陆制定和实施一项完整、全面和长期的地缘战略的时候了。这一需要产生于两大根本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美国是目前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而欧亚大陆是全球的中心舞台。因此,欧亚大陆力量分配的变化,对美在全球的首要地位和美国的历史遗产,都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美国在全球的首要地位,就其范围和性质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种新型的霸权,反映了美国民主制度的众多特点:多元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美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获得了这一霸权,其主要的地缘政治表现是美国在欧亚大陆所发挥的前所未有的作用。迄今为止,以往所有的全球性大国地位争夺者都来自这一大陆。美国现在则是欧亚大陆的仲裁者。欧亚所有的重大问题,没有美国的参与或有悖于美国的利益,都无法得到解决。   美国如何巧妙地处理同欧亚棋盘上的重要地缘战略棋手的关系,以及美国如何同欧亚大陆那些关键性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打交道,这对于美国长久和稳固地保持其在全球的首要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欧洲,最主要的棋手仍将是法国和德国。美国的中心目标应是加强和扩大在欧亚大陆西部现有的民主阵地。在欧亚大陆的远东地区,中国可能将越来越重要。除非美中两国能成功地就地缘战略达成共识,否则美国在亚洲大陆将失去政治立足点。欧亚大陆的中部,即在日益扩大的欧洲和在地区内日益倔起的中国之间,将仍是一个地缘政治的黑洞。至少在俄罗斯内部围绕后帝国时期自我定位的争斗见分晓之前这一状况不会改变。而俄罗斯以南的地区,即欧亚大陆的巴尔于,则有可能成为种族冲突和大国角逐集中的场所。   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一段时间内,或者说在一代人以上的时间内,不可能有任何单个国家向美国的世界首要大国地位提出挑战。国家实力有四个主要方面,即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它们合在一起造成决定性的全球政治影响力,而在这四个方面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能与美国相比拟。除非是美国故意或者是无意中放弃了它的领导地位,否则在可预见的将来,唯有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可能实际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这方面,断言美国已成为克林顿总统所说的世界上“不可替代的国家”是正确的。   在这里,重要的是既要强调美国不可替代这一事实,也要强调世界陷入无政府状态的现实可能性。一旦现存的那种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地缘政治框架自行崩溃,人口爆炸、贫困导致的移民、急剧的城市化、种族和宗教的敌对、以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就将无法控制。如果没有美国持续和有针对性的介入,不用多久全球动乱的力量就会主宰世界舞台。不论是在当前欧亚大陆还是在整个世界上出现的地缘政治紧张形势中,都包含着现存框架发生这种崩溃的可能性。   人类生存条件更加普遍恶化的前景,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上述给全球稳定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在世界上那些比较贫困的国家里,人口爆炸以及同步发生的人口的城市化正在迅速产生的不仅是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且特别是数以亿计的越来越不安分守己的失业的青年人。他们的失落感正相应地急剧上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强化了他们与传统权威的决裂,同时也使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和不满于世上的不平等。他们因此也就更加易于受极端思想的鼓动。一方面,日益发展的人数已达数千万的全球移民现象可能成为一个暂时的安全阀。但是另一方面,移民现象又有可能成为种族和社会冲突跨洲传播的工具。   因此,动荡不安、紧张局势以及至少是不时发生的暴力行动,有可能冲击美国所继承的管理全球的作用。美国霸权所造就的一个没有战争威胁的、复杂的国际新秩序,可能会局限于世界的一些地区。在这些地区,美国的权力通过民主的社会政治体制,以及也由美国主导的各国间精细的多边框架得到加强。   因此,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将同各种动乱势力进行较量。在欧洲,有迹象表明一体化和扩大化的势头正在减弱,欧洲传统的民族主义不久可能会重新抬头。即使在最成功的欧洲国家中,大规模的失业现象也长期存在,导致人们的排外情绪。这可能会使法国或德国的政治突然转向严重的极端主义和内向的沙文主义,甚至的确可能正在造成一种真正的革命前的形势。只有当欧洲的统一愿望得到美国的鼓励甚至支持的时候,本书第三章中概述的欧洲历史性时间表才能得以实现。   俄罗斯的前途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它发生积极演变的前景更加微弱。因此美国有必要营造一种地缘政治状况,以便把俄罗斯吸收进不断发展的欧洲合作的大环境中,并促进它新近获得主权的各邻国独立自主。然而,像乌克兰或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国家(且不说两大民族并存的哈萨克斯坦)独立生存的能力仍然是不确定的。特别是如果由于欧洲发生新的内部危机、土耳其和欧洲日益拉大距离,或者美国与伊朗的敌对日益加剧等因素导致美国的注意力他移的话,它们独立生存的能力就更不确定了。   如果今后台湾问题发生危机,或者中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促使中国出现一个咄咄逼人的政府,或者仅仅由于美中关系恶化,都有可能使最终同中国达成大和解的潜在可能性夭折。那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极不稳定的力量,给美日关系带来极大的制约,或许还将使日本本身在地缘政治上迷失方向而造成破坏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的稳定必将受到威胁。同时,人们还可以想象局势中的这一系列事件会对印度这一对南亚稳定起关键作用的国家的态势和内聚力产生何种影响。   这些分析提醒人们,如果无处不在的全球力量的地缘政治结构开始破裂的话,那么,无论是超越民族国家范围的新型全球问题,还是人们关注的更为传统的地缘政治问题,都不可能解决或受到遏制。在整个欧洲和亚洲大陆出现了种种警告迹象的情况下,美国的政策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集中注意整个欧亚大陆,并以地缘战略方针为指导。   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   制定所需政策的出发点,必须是对目前规定世界事务的地缘政治状况的三个前所未有的条件的清醒认识:有史以来第一次,①只有一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全球性大国;②一个非欧亚国家是世界上唯一地位突出的国家;③欧亚大陆这个世界的中心舞台被一个非欧亚大国所主导。   然而,一项全面、完整的欧亚地缘战略的基础又必须是认识到美国有效实力的局限性,以及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实力不可避免的减弱。如本书在前面已指出的,正是欧亚大陆的辽阔和多样性,以及这一大陆中某些国家的潜在实力,限制了美国影响力的深度及其对形势发展控制的程度。这一条件有助于对地缘战略进行深入的考虑,并有助于有目的地在欧亚这个大棋盘上有选择地部署美国的资源。既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前所未有的实力势必减弱,那么当务之急必须是以不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首要地位的方式处理好其他地区大国的崛起问题。   如同下棋一样,美国的全球策划者必须预先设想下几步棋,并预想到对手可能采取的反攻步骤。因此,一项可持续实施的地缘战略必须区分出短期前景(今后五年左右)、中期前景(二十年左右)和长期前景(超过二十年)。此外,不应把这些阶段看作是相互完全隔离的块块,而应将它们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组成部分。应从第一阶段逐步、始终不渝和目的明确地进入第二阶段,然后,由第二阶段最终导致第三阶段。   短期内。在欧亚大陆的地图上加强和永久保持地缘政治普遍的多元化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促使人们重视纵横捭阖,以防止出现一个最终可能向美国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战的敌对联盟,且不说防止任何一个特定国家试图向美国挑战的微弱可能性。在中期内。上述考虑应逐步让位于更加重视若干地位日益重要、战略上又相互协调的伙伴国家的出现。它们在美国领导作用的带动下,可能会出力帮助构筑一个更为合作的跨欧亚的安全体系。在更长远的时间里,上述状况可能将最终导致产生一个真正分摊政治责任的全球核心。   当务之急是确保没有任何国家或国家的联合具有把美国赶出欧亚大陆,或大大地削弱美国关键性仲裁作用的能力。然而,不应把跨洲际地缘政治多元化的加强本身视为目的。这只不过是实现在欧亚重要地区建立真正战略伙伴关系的中期目标的手段而已。民主的美国不可能愿意以军事资源为后盾纵横捭阖,而永久地卷入管理欧亚事务的艰难、费时和代价高昂的任务,以防止任何一个大国主导欧亚地区。因此,不论从逻辑上还是从意图上说,第一阶段都必须发展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内,宽容的美国霸权的存在仍会阻止其他国家提出挑战。阻止的方法不仅是使向美国挑战的代价太高,而且是使美国霸权并不威胁到欧亚潜在的雄心勃勃的地区大国的根本利益。   中期目标具体要求的是培育真正的伙伴关系。主要的是与更加团结一致和政治作用业已界定的欧洲与地区强国中国,与(人们希望看到的)后帝国时期更加面向欧洲的俄罗斯,以及与地处欧亚南翼发挥地区稳定作用的民主印度的伙伴关系。然而,同欧洲和中国分别建立更广泛的战略关系这一努力的成败,确实将决定俄罗斯今后作用的环境。俄国的作用也许是积极的,也许是消极的。   顺理成章的是,扩大的欧洲和北约将十分有助于美国实现其政策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扩大的欧洲将会扩大美国影响力的范围——通过吸收中欧新成员国,通过在欧洲委员会内增加亲美成员国——而不必同时建立一个政治上过分一体化的欧洲,避免这样一个欧洲不久就可能在其他地方的重大地缘政治问题上,特别是在中东问题上,向美国提出挑战。一个政治上经过界定的欧洲对于逐步将俄罗斯吸收进全球合作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承认,光靠美国自身的力量无法造就一个更为团结的欧洲。那是要靠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和德国人才能做成的事情。但是美国却可以阻挠一个更为团结的欧洲的出现。而那会给欧亚大陆的稳定,以及美国自身的利益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确,欧洲如果不是变得更加团结,就有可能再次变得更加分裂。因此,如同已经指出的那样,美国必须同法、德密切合作,以寻求建立一个充满政治活力的欧洲,一个继续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欧洲,一个扩大合作的国际民主体系的范围的欧洲。问题不在于在法、德之间作出抉择。不管是缺了法国还是德国,都不会有欧洲。而没有了欧洲,就不会有跨欧亚体系。   就具体问题而言,要实现上述目标,美国需要逐步照顾到他国关于分享北约领导权的想法,更多地认可法国关于欧洲不仅在非洲还要在中东发挥作用的考虑,并继续支持欧盟的东扩,不论欧盟是否在政治、经济上成为更加自以为是的全球性角色。1997年2月,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美欧问题研讨会上,曾为此目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了为减少政府赤字而共同努力进行结构性改革,和为加强跨大西洋的防务合作和促使欧洲在北约发挥更大作用而建设一个更强的欧洲防务工业基地等一系列问题。在戴维·c ·戈彼特和F·斯蒂芬·拉里比编辑的《美国与欧洲:新时期的伙伴》(1997年兰德公司在加利福尼亚SantaMonica出版)一书中,有一个有用的清单列出了旨在促使欧洲发挥更大作用的类似的其他建议。   大西洋两岸国家一些有威望的领导人提出的一项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协议,也可缓解更加团结的欧洲和美国之间发生日益加剧的经济竞争的危险。不管怎么说,欧盟果真最终能够成功地把几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敌对情绪,连同其在全球的破坏性后果统统埋葬掉,那么,美国目前作为欧亚大陆仲裁人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受到某种成度的削弱也是值得的。   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将有助于重振欧洲自身日益减退的宏大使命感。与此同时,还可加强因冷战的胜利终结而获取的民主成果。这一点对美国和欧洲都是有利的。受这种努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同欧洲的长期关系。一个新的欧洲仍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如果这个新的欧洲在地缘政治上仍然是“欧洲-大西洋”范围的一部分,那么,北约的扩大是十分必要的。同样的,既然人们已作出了承诺,那么北约东扩的失败将会使扩大欧洲的想法夭折,使中欧地区的人们大为灰心,甚至会使俄罗斯对中欧地区目前已暂时收敛或奄奄一息的地缘政治抱负死灰复燃。   的确,由美国领导的扩大北约的努力失败甚至会重新唤起俄罗斯更大的野心。尚无迹象表明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同欧洲人一样,支持美国的强大和持续的政治军事存在,而历史的记载更是与此截然相反。因此,虽然同俄罗斯建立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显然是可取的,美国对俄国明确阐明其在全球的优先考虑也十分重要。如果必须在一个更广泛的欧洲-大西洋体系和一个较好的对俄关系之间作出抉择的话,那么前者无疑对美国更为重要。   鉴于这一原因,就北约东扩问题同俄罗斯达成的任何妥协都不应带来使俄罗斯成为北约事实上的决策成员国的后果。那样的话,只会淡化北约具有的欧洲-大西洋特性,同时使新成员降为二等公民。那将给俄罗斯造成机会,使它不仅重新努力获取在中欧的势力范围,还会利用它在北约的存在,利用美欧分歧以削弱美国在欧洲事务中的作用。   同样重要的是,随着中欧国家加入北约,对俄罗斯作出的任何有关该地区新的安全保证都应是真正对等的,因此也是相互确保性的。限制在新成员国的国土上部署北约的部队和核武器,可以是减少俄罗斯合法关注的重要因素,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俄罗斯应就加里宁格勒这一具有潜在战略威胁的突出地区的非军事化作出保证,同时俄国应限制在北约和欧盟新成员园的边界附近部署大量部队。尽管俄罗斯所有新近独立的西部邻国都急于同俄罗斯发展稳定和合作的关系,实际情况是,出于可以理解的历史原因,它们对俄国仍旧怀有恐惧。因此,对北约和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出现的和解,所有欧洲国家都会表示欢迎,并将其视为俄罗斯最终作出了令人欢迎的后帝国的倾向欧洲的抉择。   这种选择有利于为提高俄罗斯的地位和尊严作出更广泛的努力。吸收俄罗斯成为七国集团的正式成员,以及提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决策机构(在其中可建立一个由美国、俄罗斯和几个重要欧洲国家组成的特别安全委员会)的级别,将为俄罗斯以建设性方式参与欧洲的政治和安全建设提供机会。这种作法,加上西方对俄罗斯的财政援助,以及更加雄心勃勃的、把俄罗斯和欧洲更紧密地联在一起的新高速公路和铁路网方案的制定,将把俄罗斯所作赞同欧洲的选择赋予实质性内容的进程大大向前推进。   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长远作用将基本取决于俄罗斯在界定自身地位方面必须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在九十年代,俄国也许仍然处于选择的过程中。即使欧洲和中国都能扩大各自的地区影响辐射范围,俄罗斯仍将是世界上最大一块领土的主人,其领土横跨十个时区:面积比美国或中国都大一倍,即使扩大了的欧洲也不能与之相比。因此,对俄罗斯来说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领土的丧失。有巨大版图的俄罗斯不得不认真对待并正确理解的现实倒是:欧洲和中国已经在经济上比它更强大,而且中国还可能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应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俄罗斯的优先目标是自身的现代化,而不是徒劳地谋求重获它过去的全球性大国地位。鉴于俄罗斯辽阔的面积和多样性,一种在自由市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权力分散的政治制度,可能更有利于发挥俄罗斯人民和俄罗斯丰富自然资源的潜力。再说,把这样一个权力更为分散的俄罗斯动员起来去实现帝国野心也不那么容易。由一个欧洲的俄罗斯、一个西伯利亚共和国和一个远东共和国组成的松散邦联制的俄罗斯也更容易同欧洲、新的中亚国家和东方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关系,并加速俄罗斯本身的发展。组成邦联的三个实体将能更好地发掘本地的创造潜力。这种潜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莫斯科沉重的官僚统治所扼杀。   如果美国能成功地执行其俄罗斯战略的第二个必要环节,俄罗斯就更可能作出赞同欧洲而不谋求成为帝国的明确选择。这第二个环节就是强化在后苏联空间内无处不在的地缘政治多元化趋势。加强这种趋势有助于抑制帝国野心的诱惑力。一个后帝国的、倾向欧洲的俄罗斯应当确认,美国为上述目的作出的努力有助于巩固地区的稳定和减少沿俄国不稳定的南部新边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但是,加强地缘政治多元化的政策不应以同俄罗斯建立友好关系为先决条件。在不能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的情况下,这种政策倒是一种重要的保障,因为它可起到阻止任何确实具有威胁性的俄罗斯帝国政策重新出现的作用。   因此,对重要的新独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支持是更大的欧亚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项政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使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得到加强,同时乌克兰将重新把自己确定为一个中欧国家并谋求同中欧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样重要的是,与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这种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且作出更广泛的努力,使中亚国家不顾俄罗斯的阻挠而向全球经济开放。   向日益开放的里海-中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投资不仅有助于加强这一地区新建立国家的独立性,而且从长远来说对一个后帝国的、民主的俄罗斯也有利。开发该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能给这一地区带来繁荣并加强其稳定和安全感,同时还有可能减少出现巴尔干式冲突的危险。该地区在外资的资助下加速发展,使经济不发达的相邻的俄罗斯各州也能从中受益。另外,一旦该地区的新领导精英们认识到俄罗斯默许该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他们对同俄罗斯发展密切经济关系的政治后果所怀的忧虑就会减少。非帝国的俄罗斯到时候可能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伙伴而被各国所接受,虽然它已不再是地区的帝国统治者。   为了促进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稳定和独立,美国必须谨慎地避免疏远土耳其,并探索改善同伊朗的关系是否可行。如果让一直谋求加入欧洲的土耳其感到自己被排除在欧洲之外,土耳其将更加伊斯兰化,更有可能出于怨恨而对扩大北约投否决票,而且更不可能在使世俗的中亚更加稳定并融入世界大家庭方面同西方合作。   因此,只要土耳其的国内政治不大幅度转向伊斯兰化,美国就应利用自己在欧洲的影响促使土耳其最终加入欧盟,并坚持把土耳其当作一个欧洲国家来对待。为了加强土耳其关于自己是美国战略伙伴的意识,美国应同安卡拉就里海盆地和中亚地区的未来进行定期磋商。此外,美国还应当大力支持土耳其实现其从阿塞拜疆的巴库铺设一条能抵达土耳其的地中海海岸城市杰伊汉的石油管道的愿望,这条管道将为里海盆地的能源提供一个主要出口。   另外,美国同伊朗的敌对关系长期化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任何最终的和解都应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之上:稳定目前伊朗面临的极具爆炸性的地区环境是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当然,任何和解都必须是双方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惠。一个强大的、甚至其行为虽受宗教驱使但不盲目热衷于反西方的伊朗符合美国的利益。最终连伊朗的政治精英们也有可能承认这一现实。与此同时,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长远利益着想,美国不应继续反对土耳其同伊朗建立更密切的、特别是在铺设石油管道方面的经济合作,也不应反对伊朗、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之间建立其他的联系。美国长期参与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实际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在此引用我在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同事安东尼·H·科德斯曼的明智意见(在其关于“对美国的美国威胁”一文第16页提出,该文章是他1997年2月在陆军战争学院演讲的演讲稿)是适当的。他告诫人们警惕美国把一些问题,甚至把一些国家妖魔化的倾向。他指出:“在对待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方面,美国把确实构成威胁但威胁性又有限的敌对政权‘妖魔化’,却没有为自己的战略制定出任何可行的中期和长期的收拾残局的方案。美国的决策者不能企望完全孤立这些国家,把它们视为完全相同的‘无赖’或‘恐怖主义’国家也是毫无道理的。……美国生活在一个道德界限并不那么明确的世界,不能靠把它变成一个黑自分明的世界来取胜。”   尽管印度目前在欧亚舞台上是个相对被动的角色,但印度的潜在作用应当受到重视。印度在地缘政治上受到中国-巴基斯坦联盟的遏制,而软弱的俄罗斯又不能为其提供过去苏联曾提供过的那种政治支持。但是,印度民主制的存在是重要的,因为它比大量的学术争论更有力地驳斥了人权和民主纯粹是西方的地方性现象这样一种观念。因此,印度的失败将是对民主制度发展前景的打击,也意味着将在亚洲舞台上除掉一个能加强力量平衡的大国。特别是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越来越突出时,这更应该被视为一种损失。因此,使印度逐步深入地参与关于地区稳定,特别是中亚前途问题的磋商是适时的,当然还要促进美印两国军方建立更直接的双边联系。   没有美国和中国之间战略理解的深化,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多元化就既不能实现也不能稳定发展。因此,为了提高中国与美国实现和解的兴趣,必要的第一步是奉行一项使中国参与认真的战略对话的政策,最终也许还要使中国参与到包括日本的三方努力之中。这种和解将反映美国和中国之间确实存在的一些共同地缘政治利益(特别是在东北亚和中亚地区)。美国还应消除关于自己的一个中国政策承诺的任何游移不定,除非台湾问题,特别是在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出现恶化。出于同样的道理,中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应当通过收回香港成功地证明这样一个原则:甚至一个大中华也能容忍和保障更为多样性的国内政治安排。   尽管正如在第四章和第六章中已阐述的那样,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想要结成的任何反美联盟都不大可能超出某种临时的、策略性的姿态,但美国仍应重视在处理美中关系时不要把北京往这个方向推。在任何这类“反霸权”的联盟中,中国都将起关键作用。作为最强大的和最有活力的成员,中国将成为这种联盟的领袖。这种联盟只会围绕着一个不满、失望和有敌意的中国出现。俄罗斯和伊朗都没有财力成为这种联盟有吸引力的核心。   因此。美国和中国有必要就某些领域进行战略对话。两国都不愿看到这些领域被其他有霸权野心的大国所主导。但为了取得进展,对话必须是持续和认真的。在这种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就有关台湾、甚至人权等更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更具说服力。确实很有可能使人相信,中国国内的自由化不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因为只有一个朝民主化方向前进和繁荣的中国才有可能吸引台湾接受和平统一。任何试图以强制手段实现统一的作法都将不仅使美中关系受到损害,而且必然会削弱中国吸引外资和维持发展的能力。中国寻求区域性首要位置和全球性地位的抱负也将因此不能实现。   尽管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地区性主导大国,但(由于在第六章中已阐述的理由)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外界对中国成为全球大国表现出的多疑的恐惧正在使中国变得妄自尊大,并可能促使有关美中关系更加敌对的预言成为现实。因此,对中国既不应遏制,也不应抚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和至少到目前为止相当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得到尊重。中国不仅可能在远东,而且可能在整个欧亚大陆发挥更大的地缘政治作用。因而明智的做法是吸收中国参加世界主要国家首脑每年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特别是由于俄罗斯的参加已使这个首脑会议关注的焦点从经济扩大到政治,就更应吸收中国参加了。   由于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体系,并因此越来越无法也不愿用政治上不明智的方式谋取其地区的首要地位,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历史上与中国一向有利益关系的地区事实上出现了一个中国受敬服的范围,这种情况很可能成为新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平衡结构的一部分。统一后的朝鲜是否会摆向这一范围,主要将取决于日朝和解的程度(美国对此应给予更积极的鼓励)。但不管如何,没有中国的认可,朝鲜的统一是难以实现的。   无论如何,出于历史的和地缘政治的原因,中国都应该把美国视为天然盟友。美国从未像俄罗斯和日本那样企图夺取中国领土,也从未像英国那样羞辱过中国。另外,如果没有同美国的经得起考验的战略共识,中国就不大可能不断吸引大量外资,以保证其经济增长并取得地区性的举足轻重地位。同样,没有美中战略协调关系作为美国参与欧亚事务的东部支柱,美国就不可能有亚洲大陆的地缘战略。没有亚洲大陆的地缘战略,美国就不可能有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因此,对美国来说,中国这个地区大国在被吸收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之后,可以成为一种保障欧亚大陆稳定的、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资产。在这个意义上,其重要性不亚于欧洲,其影响力超过日本。   但同欧洲的情况不同,在东方大陆近期内不可能出现一个民主的桥头堡。这就使美国更有必要把对与中国不断加深的战略关系的培育建立在这样的明确认识的基础上:一个民主的和经济上成功的日本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伙伴和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伙伴。鉴于地区其他国家对它有强烈反感,日本不可能成为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亚洲地区大国,它却可以成为领头的国际性大国之一。但是东京如果能在可称之为全球问题新议事日程方面同美国密切合作,同时又不去为成为地区性大国进行徒劳和可能事与愿违的努力,那么,日本将能扮演一个在全球事务中有影响的角色。因此美国政治才能的任务应是引导日本向这一方向发展。美日达成一项创立共同经济空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能加强两国关系和促进上述目标。因此两国应共同仔细考虑这样一个协定的效用。   通过同日本建立密切的政治关系,美国将能更有把握地一方面适应中国在本地区的抱负,同时又反对它的更加武断的行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成一种集美国的全球性力量、中国的地区性举足轻重地位和日本的国际性领头作用为一体的复杂的三方协作关系。但是,不明智地扩大美国同日本的军事合作则可能破坏这种广泛的地缘战略协作。日本的主要作用不应是美国在远东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也不应是美国主要的亚洲军事伙伴或潜在的亚洲地区性大国。错误地引导日本谋求发挥这些作用中的任何一种,都将使美国脱离亚洲大陆,损害同中国达成某种战略共识的前景,并因此削弱美国在整个欧亚大陆加强稳定的地缘政治多元化的能力。   一个跨欧亚的安全体系   可能在下个世纪初叶的某个时候会最终产生一个跨欧亚安全体系。它将加强欧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稳定性,而排除单一的占支配地位的大国的出现。这样一个跨洲际的安全协议将包括扩大了的北约——它以一个合作宪章与俄罗斯相连——以及中国和日本(日本仍将以双边安全条约与美国相连)。为此,北约首先必须扩大,同时将俄国纳入一个更大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另外,美国人与日本人必须紧密磋商和协作,以在远东地区启动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政治与安全三角对话。这一美、日、中三方安全会谈最终可能吸收更多的亚洲国家参加,然后发展到由这些国家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进行对话。这样的对话又可以为所有欧亚国家参加的一系列会议铺平道路,从而开始一个跨洲际安全体系的机制化进程。   到时候,一个更加正式的架构即可开始成型,从而促使一个第一次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跨欧亚安全体系的出现。一旦前面提出的政策为此创造了必要的前提,这一体系的形成——通过界定其内容然后使其机制化——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年中最重要的筑起新架构的创举。为了加强跨欧亚安全体系在事关全球稳定的问题上增进有效合作的能力,这一广泛的跨洲际安全框架还可有一个由欧亚大陆各主要实体组成的常设的安全委员会。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一个结成邦联的俄罗斯以及印度,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国家,可以共同成为这样一个更加机制化的跨洲际体系的核心。跨欧亚安全体系的最终出现可逐步使美国摆脱某些负担,虽然美国作为欧亚稳定剂和仲裁者的决定性作用仍会长期保持下去。   在最后一个全球性超级大国之后   从长远看,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一国独掌霸权力量的状况越来越不相协调。因此,美国不仅是第一个和唯一的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而且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   这不仅是因为民族国家正日益相互渗透,而且因为知识作为力量正被越来越广泛地传播和分享,越来越不受国界的限制。经济力量也可能会变得更加分散。在未来的年月里,不大可能再有哪一个大国像美国在本世纪大部分时间里那样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大约30%的水平,更不用说像美国在1945年那样占世界总产值的50%。根据有些估计,到本世纪末,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将占全球的20%,到2020年可能降至10-15%;同时,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份额将上升到与美国差不多的水平。全球经济不再可能由某个单一实体所主宰,就像本世纪美国曾做到的那样。这显然将产生深远的军事和政治影响。   另外,正是美国社会多民族的和例外的特性,使美国易于推广其霸权,而又能使这种霸权看起来不像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国家的霸权。比如,如果中国寻求全球性的首要地位,那么,它的这种努力不可避免地会被别国看作是试图强制推行一种一个国家的霸权。简单地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变成一个美国人,但只有中国人才可以是中国人——这就给寻求任何基本上是一国的全球霸权设置了额外的和重要的障碍。   相应地,一旦美国的领导作用开始减弱,美国目前的全球性首要地位似乎也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单独重新获得。这样,未来的关键问题是:“美国的全球性首要地位将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持久遗产?”   答案部分地取决于这种首要地位会保持多久,以及美国将以多大的力量来塑造一个将来能更正式地固定下来的主要大国的伙伴关系框架。实际上,由于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原因,美国建设性地利用其全球性力量的历史机遇可能被证明是相对短暂的。真正的平民主义的民主从来还没有在国际上取得过主导地位。对实力的追求,特别是运用这种实力所要求的经济代价和人的牺牲,总的来说与民主的本性是不相符的。民主化有利于防止国家被动员起来追求帝国野心。   的确,有关未来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很可能在于美国是否会成为第一个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运用其实力的超级大国。它是否有可能变为一个软弱无能的全球性大国?民意调查表明,只有一小部分美国人(13%)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压倒多数的美国人(74%)都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一个正在出现的共识——对美国公众关于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的态度的研究》(科利奇帕克:马里兰大学国际和安全问题研究中心,1996年7月)。值得注意且与前面所述并无不同的是,该中心1997年初所做的研究(主要调查人是史蒂芬·卡尔)也显示一个相当大的多数支持北约东扩(62%支持,其中27%强烈支持;只有29%反对,其中14%强烈反对)。   而且,随着美国日益变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除非面临真正大规模和被广泛认为是直接的外来威胁,在美国国内就对外政策问题达成共识将远为更加困难。这样的共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甚至在冷战期间是普遍存在的。然而,这种共识不仅植根于公众普遍深信并认为正受到威胁的民主价值观中,而且源于同作为敌对性极权主义受害者的绝大多数欧洲人在文化和种族上的亲近感。   由于缺乏一个类似的外来挑战,如果美国的对外政策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根本信仰或广泛存在的文化-种族方面的同情心,如果这种政策还需要长期的有时是代价高昂的帝国性介入,那么,美国社会就更难就对外政策达成一致。关于美国在冷战中历史性胜利的影响,也许有两种极端不同的观点在政治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冷战的结束,美国有理由大幅度减少在全球的介入,而不考虑这对美全球地位造成的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实行真正的国际多边主义的时候已经到来,美国甚至应该为此放弃它的某些主权。这两种极端看法都拥有各自拥护者的忠实支持。   更广泛地讲,美国文化上的变化也可能与其在国外持续行使真正的帝国性力量不相协调。这种力量的运作要求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动因、理念上的承诺和爱国主义的满足。然而,这个国家的主导文化已经变得日益定位在大众娱乐上,极大地受控于个人享乐和逃避社会责任的主题。日积月累的结果是,美国更难以为长期保持有时代价很高的海外领导地位而激发必要的政治共识。大众信息传播在这个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使任何有选择地使用武力的行为,哪怕只带来低水平的伤亡,都会引起强烈反感。   另外,美国和西欧都一直感到难以应付社会享乐主义的文化影响,和以宗教为基础的价值观的社会中心地位急剧下降所造成的文化影响。(本书第一章中概述的帝国体系的衰落在这方面与此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产生的文化危机又与毒品的蔓延,特别是在美国还与种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最后,经济增长已不再能满足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这种欲望又受到一种鼓励消费的文化的刺激。如果说一种历史忧虑感,甚至一种悲观主义在西方社会较有影响的阶层中正变得更加明显的话,这并非言过其实。   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汉斯·科恩在总结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性经验以及极权主义挑战的破坏性后果之后,担心西方可能已经变得“精疲力竭”了。实际上他的担心是:     “二十世纪的人已经变得不如十九世纪的先辈那样自信。他从自身的经验中看到了历史中的黑暗势力。一些似乎属于过去的事情再度出现了:狂热的信仰、一贯正确的领袖、奴役和屠杀、人口的灭绝、残忍和野蛮”。汉斯·科恩《二十世纪》(纽约:1949年)第53页。     对冷战结束后果的普遍失望使人们更加缺乏信心。不仅没有出现一个建立在共识与和谐基础上的“世界新秩序”,那些“似乎属于过去的东西”反而突然变成了未来。虽然种族与民族冲突可能不再有导致大战的危险,但确实威胁着全球许多地区的和平。所以战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不会成为过去的事情。由于富国因受较高的技术能力和自身利益的约束而会避免自我毁灭,战争可能已成为只有这个世界上的穷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在可预见的未来,占全人类三分之二的穷人,大概还不会按富人对他们的约束来行动。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冲突和恐怖主义行动至今还引人注目地没有使用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自律能维持多久本来就是无法预见的。然而由于不仅各个国家,而且各种有组织的集团越来越容易获得能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手段,包括核武器或细菌武器,它们使用这些手段的可能性也必然增加。   简而言之,美国作为世界上首要的大国确实面对着一个并不很宽的历史性机会之窗。目前相对的全球和平可能是短暂的。这种前景使美国迫切地需要参与世界事务。这种参与必须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加强国际地缘政治的稳定上,并足以使西方世界恢复历史的乐观主义情绪。这种乐观主义要求表现出有能力同时对付内部的社会挑战和外部的地缘政治挑战。   然而,西方乐观主义的重新激发和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仅仅有赖于美国和欧洲。日本和印度证明,人权观念和民主化试验的重要性也适用于亚洲的条件——不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国家还是在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国家。因此民主在日本和印度的继续成功,在保持人们对未来全球政治面貌更加充满信心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经验以及韩国的经验确实表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上外部世界通过把中国进一步纳入国际体系而施加的变革压力,也许能导致中国体制的逐渐民主化。   对付这些挑战既是美国的负担,也是它独特的责任。考虑到美国民主的现实,一个有效的办法将要求公众理解美国的实力在造就一个不断扩大和稳定的地缘政治合作框架方面具有持久的重要意义。这一框架在避免全球无政府状态的同时将成功地遏阻一个新的大国挑战的出现。这两个目标——避免全球无政府状态和阻止一个大国对手的出现——与美国全球参与的更长远目标是不可分的。这个目标就是创造一个持久的全球地缘政治合作的框架。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在为美国确定一个冷战结束以后新的主要全球目标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一直是片面的,没有把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需要与保持美国力量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地位的必要性联系起来。可以举出近期所做的一些尝试为例。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的头两年,在倡导“专断的多边主义”的同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当代力量的基本现实。后来,取而代之的重点是主张美国应该集中注意在全球“扩展民主”。但在这同时又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对美国来说仍然重要的是保持全球稳定,甚至是推进某种权宜性大国关系,比如与中国的关系,虽然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大国并非都是民主的。   作为美国最优先考虑的政策,一些焦点更集中的主张就更不能令人满意了,例如强调要消除全球收入分配中普遍存在的不公,要与俄罗斯建立一种特殊的“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或要抑制武器的扩散等主张。其他一些主张——美国应集中重视保护环境,或者更狭窄地把注意力放在制止地区战争方面——也都往往忽视了全球力量的基本现实。结果上述主张都没有充分考虑实现起码的全球地缘政治稳定的需要,而这种稳定正是既延长美国的霸权地位又有效地避免世界无政府状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简言之,美国的政策目标无疑必须是双重的。一是把美国自己的主导地位至少保持一代人之久或者更长远一些。二是建立一个地缘政治框架。这一框架既能化解社会政治变革必然带来的冲击和损伤,又能演变成共同承担和平地管理全球的责任的地缘政治核心。在美国的鼓励和仲裁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渐扩大与欧亚主要伙伴的合作,也能有助于为最终革新现存的越来越过时的联合国体制创造先决条件。这样,责任和权利的重新分配就能充分考虑到全球力量变化的现实。同1945年的情况相比,全球力量已有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努力还将有另一个历史性优势,那就是得益于在更为传统的民族国家体系之外正飞速发展的全球联系新网络。这个由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许多具有跨国的性质)和科学界组成的网络,由于因特网而如虎添冀,已经建立起一个非正式的全球体系。这一体系天生就是与更机制化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合作相一致的,   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一个基于地缘政治现实并能够发挥作用的全球合作结构可以这样产生,并可以逐步接过目前暂时负责维护世界稳定与和平的“执政者”的衣钵。在这一事业中的地缘战略成功,不啻是作为第一个、唯一的一个和最后的一个真正全球超级大国的美国所发挥作用的恰当遗产。   Z·K·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   亦凡书库   阿修比   亦凡书库   威斯塔朗特   OCR后记   因校对而重读《大棋局》,竟有一年前初读时未曾有过的感想。大约是由于一年来发生的事情多少印证了布热金斯基的论断吧。   纵观人类文明史,平等之呼声不绝于耳,却从未有过部落间、民族间、国家间的真正平等。远的不说,当今世界上小自世界杯决赛圈的名额分配,大到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表决权,无一不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   当犹太民族的苦难终于赢得世人同情,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划出很小的一块土地给他们安身时,整个阿拉伯世界却发誓要把犹太人赶下海。平等精神何在?经过四十年战争,当初视犹太人为草菅的阿拉伯人终于明白,经两千年磨砺的犹太民族不但强大得不可战胜,再战下去就连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生存也变得很成问题时,平等之声大振。   就拿平等喊得最多最响的中国政府来说,可以认可两个朝鲜同为联合国成员,并同时与两个朝鲜保持正式的外交关系。然而,为了防止台湾的独立,中国在安理会以否决维和案为手段,威胁让危地马拉内战不止,以示惩戒。   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只不过是一个口号。当一个国家孱弱时,高喊的一定是平等。一旦强大起来,平等就再也听不见了。争取平等其实是在争取超出国家实力基础的国际权利。   布热金斯基坦率地承认这种不平等,却没有给人以霸道的感觉,除非读者本身就很霸道。因为他认识到,美国的根本利益在于建立一个“更机制化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合作”体系,美国的政策应以这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整整一个世纪里,偌大个中国内患外辱从未间断。直到二十年前邓小平执政使中国真正走上了一条富民强国之路为止,历代仁人志士先后提出过无数治国方略,其中只有少数被当政者采纳,更多的则湮没在历史长河里。被采纳的少数中的多数并没有产生好的效果,原因固然有许多,究其要者不外乎:   其一,国力衰弱。中国的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而对其发明者自身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中国人用指南针确定坟地和宅基之时,盎格鲁萨克逊人、法兰西人、日尔曼人、日本人等蛮夷,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万里迢迢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用中国人粉饰太平的火药,轰开了天朝的高墙坚垣。更不可思意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孔孟圣道怎么也抵挡不住由中国人自己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载来的爱琴海“文明”。全中国上自圣徒下至小民,惶惶然无所措于手足。   其二,统治者总是把家族或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放在民族或国家利益之上。中国历来的统治者都宣称天下为公器,但骨子里却以天下为私产。开国者创的是私业,守成者守的是私产,苟延者图的是延缓革命以谋中兴。以抗战为例,半壁江山沦丧,剿共反成了蒋介石的第一要务。显示中国人抗战信心和决心的百团大战,因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倒成了彭德怀的罪状。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搞得民心背离。每当国难当头时汉奸蜂拥,就是明证。   其三,军事和外交手段落后。两军对垒勇者胜是中国人的信条,然而英勇无比的僧格林沁蒙古骑兵却全军覆没。震惊侵华联军之余,就只有依靠刀枪不入的义和团烧教堂砸使馆的能耐了。而这竟始于禁止一切与“英夷”的通商。清室惹不起拥有坚船利炮的“洋鬼子”,就创造出以夷制夷之法,而制夷的奖赏却是中国的领土和中国百姓的白银。   要中择要是利益冲突。无论是以一人治天下还是以天下奉一人,统治者的利益与民族的利益总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越逢国难就越带有根本性。   清皇朝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有许多根本性冲突。清室统治者深知,“保中华”要以“不保大清”为代价,于是乎异常理智地选择了割地赔款,以图苟延。朝廷再小也比一无所有强无穷倍。北洋军阀、蒋氏家族甚至国民党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也不一致。袁世凯为了当皇帝,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蒋介石要先安内而后攘外,乃是置党于国之上的典型。五十年代与苏联结盟,六十年代与苏联交恶,七十年代联美反苏,考虑的全都不是民族国家之根本利益。   以国家利益为政策的出发点是现实世界的必然要求,反其道而行之者无不遭到历史的惩罚。对中国的惩罚就是持续的衰败。最近二十年来,邓小平以两个有利为标准制定的国家政策,才使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重现中华帝国昔日辉煌的欲望也随之抬头。于是,远比中国强大的美国的海外利益与这种欲望发生严重冲突。   任何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利益在其领土以外。对于一个真正的大国尤其如此。   朝鲜半岛的局势直接关系到中国东部边界的安宁,也关系到东北朝鲜族聚居区的稳定和繁荣。无论谁执掌中国政权都会设法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与蒙古的关系历来都是中国统治者的心病。病因是蒙古草原上的民族矛盾和地下的宝藏。   随着中国现代化且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原材料的获取(石油、粮食等)和产品的销售必然使中国更加关心产销地的局势、运输通道的安全。   考虑到钓鱼岛、南沙群岛等领土纠纷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分离倾向,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将越来越事关民族的命运。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强烈的传统欲望交织在一起,困惑着中国的政策。反对霸权和谋求霸权同样令人费解。   二战以后,世界各地都响着反美的声音,或低或高,或强或弱,始终没有间断过。理由是美国拥有而且使用霸权。美国的霸权真的那么可怕吗?美国放弃霸权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地球上有二百来个大小不等、种族各异、信仰不同、利益冲突的国家,亟需世界警察来维持秩序。不妨试想,萨达姆先吞并科威特,再陆续把沙特、阿曼、阿联酋、也门、叙利亚,甚至土耳其和伊朗置于其掌中以后,建立起拥有石油武器的巴比伦帝国,世界会成什么样子。再试想,俄罗斯重新控制中亚,万一影响中国今后的石油供应,挑起中国西部穆斯林的分裂,鼓励了印度在南亚称霸的野心,中国将如何是好?   冷战后的世界霸权似乎更像春秋时代的霸权。在全世界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秩序,是美国国家利益的必然夙求。高喊“反霸”不如冷静地分析一下,这样的国际秩序是否符合中国的眼前和长远利益而后决定相应的对策。   鉴于美国对现有版图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有领土要求,美国的历史中也从未有过象在奥斯威辛或南京发生过的大屠杀,让美国出任世界警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说霸权是一种罪恶,美国的霸权就是现实世界的必要罪恶。   历史上没有一个象样的民族或国家是由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灭亡的。强势民族的衰亡都能在其内部找出带有根本性的原因。   世界上一切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民族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霸权绝不是美国人刻意谋得的,而是欧亚大陆上各个民族把自己的事情办砸了,拱手送给美国的。   由于百年衰落,央央中华本已逐渐淡漠的霸权意识,自1949年中国大部统一后逐渐抬头。拿数十万中国人的生命助金日成、胡志明统一;花数十亿人民币帮霍查独裁;处理与铁托、卡斯特罗、戴高乐、苏加诺等的关系等,无一不用中华民族的利益来谋取霸权,直把中国带到了崩溃边缘。   读书人以书为鉴。我们这些人常对学生讲,学习什么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学习。美国高层“知识分子”的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利益出发,一切以事实为根据,心平气和地把政治、民族、经济问题当作学术研讨。   中国有中国自己的事情。有的中国人还没有吃饱穿暖,有的中国的孩子没有书读,中国的国土还没有完全统一,同志仍需努力。即使中国真正富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还有待升华。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人的日子刚刚好过一点。中国仍然很穷很落后,正所谓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只有经过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方能上不辜负先祖,下不愧对后人。中国人民的福祉不能作为反霸的牺牲,更不允许作为谋取霸权的赌注。   凡是有益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凡是有益于增强综合国力的,各位仁人志士共勉之。   陈维连   一九九九年春节
2014-08-27 04:56
第六章 远东之锚   美国对欧亚大陆的一项有效政策必须具有一只远东的锚。然而,如果美国被他人排除或者自我排除在亚洲大陆之外,那么这一需要就将无法实现。就美国的全球政策而言,同海上的日本建立密切关系固然必要,但要贯彻美国的欧亚地缘战略,就必须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正视这一现实的影响,因为目前美、中、日三个主要大国在远东的相互作用,在该地区造成了一个潜在的带有危险性的难题,这几乎肯定将导致地缘政治的结构变化。   就中国而言,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应该是一个天然盟友,因为美国对亚洲大陆不抱图谋,而且美国在历史上曾反对日本和俄国对孱弱的中国的蚕食。中国人把日本视为最近一个世纪的主要敌人。长期以来中国人就不信任俄国,在中文里,俄国即“饿乡”。现在印度也成为潜在对手。这样一来,“我的邻居的邻居是我的盟友”这一原则就适用于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和历史关系了。   然而,现在美国已不再是日本在大洋彼岸的对手,美国同日本建立了紧密的联盟关系。美国同台湾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关系也很紧密。美国对目前中国政权的内部性质在理论上持保留态度,中国人对此十分敏感。因此,中国不仅在寻求全球的举足轻重地位方面,甚至在只寻求地区的主导地位方面,都视美国为主要障碍。那么,美中是否必然迎头相撞呢?   对日本来说,美国一直如同是一把保护伞。在这把保护伞之下,日本得以平安地从毁灭性的战败中恢复过来,重获其经济发展的势头,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取得了世界首要国家之一的地位。但也恰恰是这把保护伞强行限制了日本的行动自由,造成了日本既是世界级大国同时也是被保护国的矛盾状况。在日本要充当世界领袖的努力中,美国将继续是其重要的伙伴,但同时美国的作用也是日本在安全领域继续缺乏民族自主能力的主要原因。这种局面还能持续多久?   换言之,在可预见的将来,两个最重要且又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地缘政治问题将界定美国在欧亚大陆远东地区的作用:   1.从美国的观点来看,在中国发展成主导的地区大国的可能性以及其寻求全球大国地位的日益增长的愿望方面,可行的定义和可接受的范围是什么?   2.在日本力图界定其全球作用之时,它对作为美国保护国地位的默认程度必然减小,美国应怎样应付由此而在本地区产生的后果?   目前东亚地缘舞台的特点是,大国关系处于亚稳定状态。亚稳定是一种外部僵硬而仅有相对较小的灵活性的状况。在这方面更像铁而不像钢。这种状态易于受到因不和谐的力量冲击而造成的破坏性连锁反应的损害。今天的远东既有非同寻常的经济活力,又有越来越大的政治不确定性。事实上,亚洲的经济增长甚至可能是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因为繁荣掩盖了该地区的政治脆弱性,尽管繁荣提高了民族的雄心并加大了社会的期望值。   毋庸置疑,亚洲在经济上获得的成功在人类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仅举几个基本统计数字就可鲜明地说明这一现实。不到四十年前,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只占世界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约4%,而北美则以约35%-40%的比例领先;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这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则已大体相同,都是25%左右。此外,亚洲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是史无前例的。经济学家们指出,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英国用了五十多年,美国用了略少于五十年的时间,才分别使它们的人均产值翻了一番,而中国、韩国则仅用了约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除非在该地区发生某种大规模的动乱,否则的话,亚洲有可能在25年的时间里在国民生产总值上超过北美和欧洲。   然而,除了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之外,亚洲还是世界的潜在政治火山。亚洲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会超过欧洲,但是在地区的政治发展方面却存在着突出的缺陷。亚洲缺乏欧洲已有的合作性多边结构。这种结构在欧洲的政治形势中占着主导地位,并对欧洲那些较为传统的领土、种族和民族冲突加以淡化、缓解和遏制。亚洲没有类似欧洲联盟或北约的组织。亚洲的三个区域性组织,无论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还是东盟国家进行政治安全对话的亚洲地区论坛,抑或亚太经合组织,都根本无法同将欧洲联成一片的多边区域合作联系网络相比拟,   与此相反的是,今天的亚洲是世界上新近觉醒且日益发展的群众性民族主义最主要的集中地。这种民族主义之所以被煽动起来,是因为亚洲国家突然可以接触大众通讯工具。而使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活跃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所造成的日益加大的社会期望值。人口和城市化的爆炸性增长和发展则使得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易于发展成为政治性的涌动。亚洲国家扩充军备的规模使得上述情况变得更加不祥。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统计,1995年这一地区超过欧洲和中东,成为世界上进口武器最多的地区。   简而言之,东亚地区充满了活力,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正将这种活力引导到和平的方向。但是到某个时候,一旦某些突发事件,哪怕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引起政治激情的释放,安全阀就有可能被冲垮。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上都存在着出现突发事件的可能,每一个问题都很容易被人煽动和利用,从而可能是爆炸性的:   ●随着中国实力的加强,以及日益繁荣的台湾开始玩弄一个民族国家正式的分离地位,中国对台湾这种势态的不满日趋强烈。   ●围绕着南中国海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由于中国将南中国海视为其合法的国家世袭遗产,中国和几个东南亚国家为占有潜在的宝贵的海床能源资源有发生冲突的危险。   ●日本和中国就钓鱼岛存在争议(互为对手的台湾和中国大陆对此问题看法却非常一致),而日中之间在该地区寻求主导地位的历史之争,使得这一问题更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性。   ●朝鲜的分裂以及北朝鲜内在的不稳定——北朝鲜寻求拥有核能力的努力使形势变得更加危险——构成了朝鲜半岛被突然爆发的战争吞没的危险。这场战争将把美国也卷进去,并使日本间接地介入。   ●苏联在1945年单方面占领了千岛群岛的最南端部分。这一问题使俄罗斯同日本的关系继续处于瘫痪状态,并继续毒化两国关系。   ●其他潜在的领土和种族冲突涉及到俄中、中越、日韩及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以及中国同印度尼西亚关于海洋边界的争议。   在这一地区,各国力量的分布也不均衡。中国拥有核武库和一支人数众多的武装部队。它显然是主导的军事大国。(表2)中国的海军已经采纳了“近海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同时设法在今后十五年内拥有远洋作战的能力,以便“有效控制第一岛屿链以内海域”。这一海域是指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可以肯定,日本的军事能力也在增长。就日本的军备质量而言,这一地区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日本相匹敌。然而,目前日本的武装部队并非其外交政策的工具,而是在较大程度上被视为美国在这一地区军事存在的延伸。   亚洲的武装力量人员是指所有的现役军人;坦克包括主战坦克和轻型坦克;战斗机是指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的飞机;水面舰船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潜水艇是指各种类型的潜水艇。至少是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设计的带有先进技术的武器,如坦克的激光测距,属于先进武器系统。资料来源:1995年6月总审计局发表的报告《中国军事现代化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括号内的数字为先进武器系统。(表2)   /   人员总数   坦克总数   战斗机总数   水面舰船总数   潜水艇总数   中国   3,030,000   9,400(500)   5,224(124)   57(40)   53(7)   巴基斯坦   577,000   1,890(40)   336(160)   11(8)   6(6)   印度   1,100,000   3,500(2,700)   700(374)   21(14)   18(12)   泰国   295,000   633(313)   74(18)   14(6)   0(0)   新加坡   55,500   350(0)   143(6)   0(0)   0(0)   朝鲜   1,127,000   4,200(2,225)   730(136)   3(0)   23(0)   韩国   633,000   1,860(450)   334(231)   62(40)   17(17)   日本   327,700   1,200(929)   324(231)   62(40)   17(17)   中国台湾省台湾已定购150架F-16战斗机、60架幻影战斗机和130架其他型号的战斗机,并正在建造几艘战舰。   442,000   1,400(0)   460(10)   38(11)   4(2)   越南   857,000   1,900(400)   240(0)   7(5)   0(0)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正在购买8架F-18战斗机,可能还有18架米格-29战斗机。   114,500   26(26)   50(0)   2(0)   0(0)   菲律宾   106,500   41(0)   7(0)   1(0)   0(0)   印度尼西亚   270,900   235(110)   54(12)   17(4)   2(2)   中国的崛起已促使其东南亚邻国愈益对中国所关注的问题采取敬服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初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小小的危机期间(当时中国进行带有某种威胁性的军事演习,封锁了台湾附近的海空通道,促使美国调动海军,显示其力量),泰国外交部长匆忙表示,这种封锁是正常的,而印度尼西亚外长则表示,这完全是中国的事情。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宣布对此问题采取中立的政策。   近些年来,这一地区缺乏力量均势的状况已促使原本相互提防的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进行越来越多的军事协调。这两个国家毫不掩饰它们对于中国成为地区军事主宰的较长远前景以及对于美国作为这一地区安全保证者的持久力的担忧。这一担忧也使得新加坡着手同这些国家进行更为密切的安全合作。事实上,在整个地区,战略家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是:“十万美军在一个世界人口最为密集并日益拥有最多军备的地区里能够确保和平多久,美军究竟还可能在这一地区呆多久?”   民族主义的日益加剧、人口的不断增长、持续发展的经济繁荣、愈来愈膨胀的期望值、还有相互交叉的权势欲望——就是在这种动荡不定的背景中,东亚的地缘政治环境出现了真正的结构性变化:   ●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美国在安全方面的作用正越来越依赖于同日本的合作。   ●日本正在探索着发挥一种更为明确的自主的政治作用。   ●俄罗斯的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原本由俄罗斯主宰的中亚已成为国际争夺的对象。   ●朝鲜半岛的分裂状况恐难持续,这使得朝鲜今后的发展方向成为其主要邻国日益关注的地缘战略问题。   这些结构性变化使本章开始时提出的两个主要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国家   中国历史是一部民族辉煌的历史。目前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与以往不同的只是它渗透于全社会之中,因为它吸引的人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和情感。这不再是一种基本上仅限于学生的现象。在本世纪初,成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的都是学生。中国的民族主义现在已成为一种群众性现象,正在决定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思想方式。   这种思想方式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历史使中国的精英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世界的理所当然的中心。事实上,中文的“中国”两字就是“中央王国”的意思,表达了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观念,并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也意味着其影响力分成不同的等级从中心向周边辐射。因此,作为中心的中国希望他人对它敬服。   而且,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力。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到约公元1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同抚育了约七十五个国家的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同的是,中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单一国家。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之时,它已经拥有两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从这一观点出发,那么,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的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是对中国特性的亵渎,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个人的羞辱。这种屈辱必须洗雪,作恶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主要的作恶者是英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它们的作恶程度不一: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以及事后还厚颜无耻地贬低中国;日本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动了掠夺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但日本对此仍无悔悟;俄罗斯不断地侵吞中国北方领土,斯大林又颐指气使,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自尊心;最后还有美国通过其在亚洲的存在和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实现对外抱负的障碍。   中国认为,上述四大国中已有两个受到了历史的惩罚。英国已不再是个帝国,米宇旗在香港永久地降落,结束了那令人特别痛苦的一章。俄罗斯虽仍是邻国,但其地位和声誉已经锐降,领土也大为缩小。因此,对中国构成最严重问题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中国将根据与这两个国家的相互作用,来最大限度地界定自己的地区作用和全球作用。   然而,这种界定首先取决于中国本身如何演变,以及中国实际上会变成一个多么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在这方面,对中国的预测,总的来说是有希望的,虽然并不是不存在某些重大的不确定性和制约因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都属全世界最高之列。根据这两方面的统计数字作出的通常预测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其实力大约与美国和欧洲(假定欧洲既深化又扩大了)持平。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现在已经大幅度超过俄罗斯,到那时很可能大大超过日本。这种经济发展势头将使中国有能力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其规模将使其所有的邻国担惊受伯,就连那些地理上相距甚远、但却反对中国发展的国家也会感到害伯。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以及台湾或许最终与大陆重新统一,这一切将进一步使中国得以加强,随之出现的大中华,将不仅成为远东的主导国家,而且成为第一流的世界大国。   但是,任何诸如此类关于“中央王国”必然复兴而成为主要的全球性大国的预测都存在种种缺陷。最明显的缺陷是机械地依靠统计数字作预测。有人不久前就犯过这种错误。他们预言日本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预言日本必将成为新的超级大国。这种看法没有考虑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因素和政治缺乏连续性的问题。现在,那些声称并害怕中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大国的人正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首先,中国爆炸性的增长速度是否能在今后二十年内得以保持,是个极难肯定的问题。经济减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这种情况本身就会使通常的预测变得不可信。事实上,要使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得以保持,需要的是多种因素的绝妙结合,其中包括有效的全国性领导、政治局势稳定、良好的国内社会秩序、高储蓄率、大量外资持续不断的流入,以及地区的稳定等等。所有这些积极因素是否会长时期地结合在一起是有疑问的。   再者,中国的高速增长很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将会限制其行动自由。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早已大大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这种增幅的差别还会扩大,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很高速度的话,就更是如此。粮食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中国人口的增幅下降,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字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进口对于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变得更为重要。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从军事上说,中国可能部分地有资格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因为中国经济的规模及其高增长速度,可使它的统治者把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大的一部分转用于支持中国武装力量的大扩充和现代化,包括进一步发展战略核武库。但是,如果这种努力太过分的话(据西方某些人的估计,在九十年代中,中国的军费已经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0%),可能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就如同苏联试图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而失败对苏联经济造成的影响那样。除此之外,中国在扩军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很可能促使日本也相应地走上扩军之路,这就抵消了中国逐步增长的军事力量带来的部分政治好处。人们一定不要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核力量,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很可能无力向其地区范围之外投送军事力量。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势必会造成不平衡,而肆无忌惮地攫取最大好处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种不平衡的出现。中国沿海的南方和东部以及主要的城市中心,由于它们更易于吸收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是迄今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形成对照的是,广大内地的农村和某些边远地区已经落后了。在农村已有一亿多的失业人口。   人们对地区差异产生的不满,会开始同对社会不平等的愤怒情绪发生相互作用。中国的快速发展正在加大财富分配方面的社会差异。在某个时候,或是因为政府可能要设法限制这种差异,或是由于基层出现的社会不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财富差距可以反过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现在普遍预测中国将在今后二十五年中成为全球事务中的支配性大国。对这种看法持谨慎怀疑态度的第二个原因,确实是中国的政治前景。   因此,民主化的问题是不能无限期地回避的,除非中国突然作出其在1474年曾作出的同样的决定:像现在的朝鲜那样与世隔绝。这样的话,中国就不得不召回目前在美国学习的七万多留学生,驱赶外商,关闭所有的电脑,并拆除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家庭安装的卫星天线。这将是一种疯狂的行为,使人回想起文化大革命。或许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由于国内的权力斗争,掌权的但其力量又是日趋衰落的中共教条主义派可能会试图仿效朝鲜,但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更可能的是,这会导致经济停滞,然后引发政治爆炸。   无论如何,自我孤立将意味着,不仅是中国真想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愿望会成为泡影,就连在地区坐大也办不到。而且,同世界接触,对中国来说利益太重大了。与1474年时的世界不同的是,现在的这个世界渗透性太大,以至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有效地排除世界的影响。因此,中国除了继续向世界开放以外,别无其他经济上有效的,政治上可行的现实选择。   民主化会越来越缠绕着中国。这个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人权问题都不可能长期回避。中国未来的进步以及它作为一个主要大国的崛起,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中国执政的精英如何巧妙地处理两个相关的问题:即目前一代统治者向年轻班子的权力交接,以及处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最后,还有第三个理由对中国可能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真正的主要全球性大国——对一些美国人来说,中国已经具有威胁性——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即使中国能避免严重的政治动乱,即使中国能设法在25年里维持其异常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相对说来也仍将是很贫穷的国家,况且中国是否能做到这两点还大有疑问。即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两倍,就人均收入而言,中国仍然排在全世界各国中较低的位置,更不用说中国人相当大的一部分实际上仍然很穷据中国计量经济和技术研究所1996年发表的题为《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的较乐观的报告估计,201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约737美元,仅比世界银行界定的低收入国家高出30美元不到一点。。中国人均占有电话、汽车和电脑的相对排位非常靠后,人均占有消费品的情况就更差了。   总的说来,即使到2020年,即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中国也不太可能在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方面真正具有竞争力。然而,尽管如此,中国正在成为在东亚的占有优势的地区大国。在亚洲大陆,它已经在地缘政治方面占有主导地位。除了印度以外,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使其邻国相形见绌。因此,中国在该地区内越来越自信,以便与其历史、地理和经济的内在要求相称,这是十分自然的。   研究本国历史的中国学者知道,直到1840年,中国的帝国影响的范围仍然遍及整个东南亚,一直延伸至马六甲海峡,还包括缅甸、今天的孟加拉的部分地区和尼泊尔、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整个蒙古,还有流入太平洋前的阿穆尔河以北大片今天被称为俄罗斯远东省的地区(见第一章的地图3)。这些地区要么是在中国某种形式的控制之下,要么对中国俯首称臣。1885年至1895年间,法-英的殖民扩张把中国的影响逐出了东南亚,而俄罗斯在1858年和1864年把两项条约强加给中国,使中国在东北和西北丧失了领土。1895年,中国在中日战争中又丧失了台湾。   几乎可以肯定,历史和地理将使中国人越来越坚持——甚至是充满强烈感情地坚持——台湾最终必须与大陆重新统一。但那只能是在中国成功地保持经济进步并进行重大的民主化改革之后。否则,即便一个在地区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国仍然可能缺乏军事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特别是当它面对美国反对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必将继续激励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同时使中美关系变得麻烦起来。   地理也是驱使中国有兴趣与巴基斯坦结盟并在缅甸建立军事存在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两个举措都把印度作为地缘战略的目标。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密切军事合作将增加印度的安全困境,并限制印度在南亚建立地区霸权从而成为中国的地缘政治对手的能力。与缅甸的军事合作使中国能够使用印度洋上缅甸几个近海岛屿上的海军设施,因而使中国在整个东南亚,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具有某种更大的战略影响。如果中国有朝一日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以及位于新加坡的地缘战略咽喉,它就将把日本获得中东石油和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因历史因素而更为有力的地理因素,也决定了中国对朝鲜的兴趣。一个重新统一的朝鲜成为美国(以及间接成为日本)影响的延伸,这将是中国所不能容忍的。中国最起码也会坚持一个重新统一的朝鲜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一个不结盟的缓冲地带。中国还希望朝鲜对日本的历史积怨会自然而然地把朝鲜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但是,目前一个分裂的朝鲜半岛对中国最有利。   经济考虑也必将影响中国地区雄心的施展。在这方面,对新能源资源快速增长的需求已经促使中国坚持在南中国海海底资源的地区性开发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样,中国已经开始对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的独立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1999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了一项边界和安全问题联合协议;同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据说中方保证中国支持“哈萨克斯坦捍卫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这些清楚地表明,中国越来越卷入中亚的地缘政治。   历史以及经济这两种因素的结合,还促使一个在地区内更为强大的中国对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兴趣加浓。自从中俄有了一条正式的共同边界以来,中国第一次成为经济上更具活力、政治上更强大的一方。中国的移民和商人已经大量渗入俄罗斯地区,中国正更加积极地推进日本和朝鲜也参与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在这一合作中,俄罗斯现在手中的牌要弱得多,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经济上则越来越依赖同中国东北地区的密切联系。在中国同蒙古的关系中,类似的经济力量也在发生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的地区性势力范围正在形成之中。但是,不应把势力范围与排他性的地区政治主宰(如前苏联在东欧实施的那样)混为一谈。从社会经济意义上说,这种势力范围更具渗透力,而从政治上说则较少垄断性。然而势力范围涵盖一个地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各个国家在制定自己的政策时,要特别尊重地区性主导国家的利益、看法及其可能的反应。简而言之,中国的势力范围——也许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受敬服的范围——可以界定为:在这个范围内各国首都在处理任何特定问题时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北京对此持何看法?”   尽管有已经提到的那些内外障碍,但是,如果中国确实成了一个地区性主导国家和全球性大国的话,那么它将在今后四分之一的世纪里,在地区内起主导作用并发挥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潜在影响。在地区内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华会将散居在新加坡、曼谷、吉隆坡、马尼拉和雅加达的极其富有而经济上又强大的华人政治支持调动起来(参见本章注释中所列的一些令人吃惊的数据)据1994年9月25日的《亚洲周刊》,东南亚500家最大的华人拥有的公司的资产合计约为5400亿美元。其他的估计数更高:1996年11/12月号《国际经济》报道说,5000万海外华人的年收入约与上述数字相同,因而,大约与中国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体相当。据说,海外华人控制了90%的印尼经济,75%泰国经济,50%-60%的马来西亚经济,以及新加坡的全部经济,有人对这种情况表示担忧。一个前印尼驻日本大使甚至因此公开警告说,“中国正在本地区进行经济干预”,这不仅可能利用中国在本地区的存在,而且甚至会导致出现中国出资支持的“傀儡政府”(见1996年9月23日(东京)《朝日新闻》)。,还会渗透到中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从而使其势力大致可恢复到150年前中华帝国开始衰落时的范围。通过与巴基斯坦结盟,中国的地缘政治范围甚至还会扩大。随着中国的力量和威信的上升,富有的海外华人可能会越来越认同中国的雄心壮志。东南亚国家可能会认为,对中国的政治敏感问题和经济利益敬而重之是明智之举,而且它们正在越来越这样做。1997年3月31日曼谷的英文报纸《民族报》发表的有关差瓦立总理访问北京的报道反映了这方面的苗头。这次访问的目的被称为是与“大中华”建立牢固的战略同盟。据称,泰国领导已“承认中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性作用的超级大国”,并表示泰国愿意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桥梁”。新加坡在强调与中国认同方面走得更远。同样,新的中亚国家越来越视中国为一个大国,而且它们的独立以及它们在中俄之间的缓冲作用对中国的利益极为重要。   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范围最可能向南部纵深大大扩张,于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不得不适应中国海军成为南中国海上的一支主导力量这一现实。这样的中国将更可能情不自禁地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而不顾美国的态度。在西部,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坚决抵御俄罗斯侵吞其原帝国领地的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可能会赞同与中国建立抵消俄罗斯影响的联盟关系,土库曼斯坦可能也会那样;中国或许会在因内部民族分裂而使国家十分脆弱的哈萨克斯坦采取更加进取的态势。真正成了政治和经济巨人的中国也许还会对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施加更为公开的政治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会支持在它主导下的朝鲜的统一。   但是,这样一个得意洋洋的中国,也很可能会遇到外部力量的强烈反对。在西部,俄罗斯和印度有充分的地缘政治理由结成联盟,来共同抵挡中国的挑战。俄印之间的合作可能会主要集中于它们的利益受中国威胁最大的中亚地区和巴基斯坦。在南部,最强烈的反对来自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或许是在澳大利亚的支持之下)。在东部,对于中国一切想在朝鲜半岛占主导地位和用武力收复台湾的努力,美国都可能在日本的支持下作出针锋相对的反应。因为这些行动将使美国在远东的政治存在降格为只在日本的一个潜在不稳定的地区单独栖息。   两种情景完全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最终不仅取决于中国本身将如何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美国的行为和存在。如果美国脱离这一地区,那么第二种情景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但是即使第一种情景全面实现,那也需要美国采取某种迁就态度和自我克制。中国人明白这一点,因而中国的政治不得不首先集中于影响美国的行动,特别是影响美日间的关键性关系。中国在策略上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时也都会考虑到这一战略上的关注。   中国对美国的主要异议,同美国的实际所作所为关系不大,中国反对的是美国目前是什么和在什么地方。在中国看来,美国是目前的世界霸主,美国以其在日本的主导地位为基础而在本地区的存在,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影响。中国外交部研究机构的一位分析家说:“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要在全世界寻求霸权,它不能容忍在欧亚大陆出现任何大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见宋以敏发表在北京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国际问题研究》(英文版-译注)1996年第6-8期的文章《对冷战后世界力量分化组合的讨论》第10页。她对美国的这一分析代表了中国最高领导的看法。发行量很大的共产党的正式机关报《人民日报》1996年4月29日发表了这一分析的简述。   。因此,仅仅由于美国的地位以及美国呆在什么地方,美国无意中就成为了中国的对手,而不是中国的天然盟友。   因此,中国政策的任务是要利用美国的力量去和平地挫败美国的霸权,同时还不要引发日本对地区的潜在欲望。这种政策符合中国古代孙子的战略思想。为此,正如邓小平在1994年8月拐弯抹角地说过的那样,中国的地缘战略须同时寻求两大目标:“首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一个目标显然是针对美国的,目的是要削弱美国的主导地位,但同时小心地避免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那将断送中国寻求成为经济强国的努力;第二个目标是要改变全球实力的分配,利用在某些主要国家中对目前世界上的权势等级制度的不满。美国在这个等级制度中排在首位,并且在欧亚大陆的最西边和最东边分别得到欧洲(或德国)和日本的支持。   中国的第二个目标促使北京寻求一种力求避免同与它接壤的邻国发生任何严重冲突的地区地缘战略,虽然中国在继续谋求地区的主导地位。中俄关系的策略性改善尤为适时,特别是因为目前俄罗斯已弱于中国。1997年4月,中俄两国一起谴责“霸权主义”,并宣称北约的扩大是“不能允许的”。然而,中国不可能认真考虑同俄罗斯结成长期、全面的联盟来对付美国,因为那会导致美日联盟的深化和扩大。中国希望美日联盟慢慢地淡化。同俄罗斯结盟还会使中国与极其重要的现代技术和资金来源隔绝。   正如中俄关系那样,即使继续保持与巴基斯坦及缅甸密切的军事合作,中国也应避免同印度发生直接冲突。这种做法符合中国的利益。如果实施一种公开的敌视政策,将带来消极后果,不仅会使中国在战术上与俄罗斯妥协的权宜之计更为复杂化,而且会把印度推向与美国建立更为合作的关系。鉴于印度针对现存的全球“霸主”也暗中怀有某种反西方意向,减少中印之间的紧张也是符合中国更为广泛的地缘战略的重点。   同样的考虑,一般而言,也适用于目前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尽管中国人单方面声称南中国海属于中国,但同时他们又加强同东南亚各国领导人的关系(除了历史上敌对的越南人之外),利用近些年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领导人在西方价值观和人权问题上表达出来的更加直言不讳的反西方情绪。中国人尤为欢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不时发出的刺耳的反美言论。1996年5月在东京的一个论坛上,马哈蒂尔公开对美日安全条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他提出要了解到底谁是美日联盟准备防御的敌人,并声称马来西亚不需要任何盟友。中国人显然认为,美国地位的任何削弱自然会加强中国对本地区的影响。   一个类似的情况是,施加坚韧的压力看来是目前中国对台政策的主要特点。尽管中国对台湾的国际地位问题采取毫不妥协的立场,为了表示中国在此问题上的严肃性甚至不借有意引发国际紧张局势(如1996年3月),但是中国领导人大概也认识到他们暂时仍然缺乏强行取得满意结局的实力。他们认识到,在条件不成熟时依赖武力解决只会加速同美国发生使自己失败的冲突,并加强美国在本地区确保和平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人自己还认识到,中国在首先融合香港方面是否成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中华崛起的前景。   中国同韩国关系中已出现的相互协调,也是巩固侧翼以集中精力有效实现主要目标这一政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考虑到朝鲜半岛的历史以及老百姓的情绪,中韩媾和本身就有助于削减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潜在作用,同时也为在中国和朝鲜半岛(或许是统一的或许仍处分裂状态的)之间重新建立传统关系奠定了基础。   最为重要的是,以和平方式加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将有助于中国寻求实现也许是由古代战略家孙子早已确立的主要目标,即:削弱美国在本地区的实力,以至于力量锐降的美国不得不需要把在地区内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国作为其盟友,并且最终把甚至需要具有全球实力的中国当作其伙伴。中国将会寻求并实现这一目标,但其方式,又要避免造成美日扩大安全联盟的防务范围,或者美国在本地区的实力被日本的实力所取代。   为了实现这一主要目标,在短期内,中国将设法防止美日加强和扩大它们之间的安全合作。中国对于1996年初美日暗中将安全合作的范围从狭义的“远东”扩大到更大范围的“亚太”尤为警惕。中国认为这不仅是对中国利益的直接威胁,并且会由此发展成一个由美国主宰的旨在遏制中国的亚洲安全体系。(在这一安全体系中,日本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王纯殷于1996年2月在《国际展望》上发表的文章《展望21世纪之初的亚太》,对美国据称欲建立这种反华亚洲体系的意图作出详尽的分析。中国的另一位评论家争辩说,美日安全安排已经从遏制苏联势力的“防御之盾”变为针对中国的“进攻之矛”(见1996年6月20日《现代国际关系》杂志杨伯江的文章《“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意味着什么》)。1997年1月31日,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强军事联盟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文章。文章把美日军事合作范围的再定义斥为“危险的举动”。   ,发挥着冷战时德国在北约中所起的作用。)北京方面普遍认为,美日之间的协议有助于日本最终成为主要的军事大国,也许会使日本甚至有能力单独依靠武力来解决悬而未决的经济或海洋争端。因此,中国有可能下大气力煽动亚洲国家中仍然存在的对日本在亚太地区发挥重要军事作用的强烈害怕情绪,以便牵制美国和恐吓日本。   然而,中国的战略分析认为,美国的霸权不可能持久。虽然一些中国人,特别是军方人士,往往把美国视为中国的死敌,但是北京的主流看法是,由于美国过分地依赖日本,美国在亚太地区将会更加孤立,结果是美国对日本的依赖将进一步深化,但同时美日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担心也会加深。这将使中国有可能在美日之间纵横捭阖,如同中国早些时候在美苏之间所作的那样。在北京看来,这样的时候将会到来。到那时美国将意识到,要继续作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别无选择,只能转向它在亚洲大陆的天然伙伴中国。   日本:并非地区性而是国际性的国家   因此,美日关系如何演变是中国地缘政治前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自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政策一直以日本为基础。起初日本只是美国占领军的驻地。后来,日本变成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持政治和军事存在的基地,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全球盟国。然而,日本又是一个在安全上接受美国保护的国家。中国的兴起确实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美日密切关系是否能够持久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一个反华联盟中,日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如此,如果中国的崛起甚至在导致降低美国的地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仍得到某种形式的容纳的话,那么日本的作用又将如何呢?   日本同中国一样,是一个深深地感到自己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和特殊地位的民族国家。日本的岛国历史,甚至帝国的神话,使勤劳而遵守纪律的日本人民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看成生来就是与众不同和卓越无比的。对于这一生活方式,日本开始时以出色地把自己孤立起来的办法加以维护。后来,在十九世纪受到世界冲击时,日本又向欧洲的各个帝国学习,力图在亚洲大陆创建一个自己的帝国,并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使日本人民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恢复经济这个单一的目标之上,但这样做使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更大使命感到茫然。   美国目前对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的害怕,使人回想起此前不久对日本的偏执狂。恐华症现在取代了恐日症。仅仅在十年以前曾有人断言,日本将不可避免地立即以“超级国家”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日本不仅会把美国拉下马(甚至把美国买下来!),而且会把某种“日本治下的和平”强加于全世界。这样的预言曾经成为美国评论家和政治家地道的家庭手工业产品。但是,从事这种家庭手工业的,不仅仅限于美国人。不久日本人自己也热心地模仿起来,在日本炮制了一系列畅销书。他们提出种种理论,日本将在高科技竞争中战胜美国,不久后日本将成为全球“信息帝国”的中心,而美国则据说由于历史疲劳症和社会的自我放荡而正走向衰落。   这些信口开河的分析,模糊了日本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很脆弱的国家这一事实。只要在全球的资源和贸易的有序流通中哪怕是出现最轻微的混乱,日本就会遭受伤害,更不用去说全球的总体稳定遭到冲击时日本将是何等地脆弱了。日本正在经受日益暴露出来的人口、社会和政治方面国内弱点的困扰。日本既是富裕的、朝气蓬勃和经济上强大的,但同时在本地区又是孤立的。由于在安全上依赖强大的盟国,日本在政治上受到了掣肘。那个强大的盟国恰恰既是(日本所十分依赖的)全球安全的主要维护者又是日本在经济上的主要对手。   日本一方面是受到全球尊敬的经济动力源,另一方面又是美国力量在地缘政治中的延伸。日本目前的这种地位不大可能继续被新一代日本人所接受。他们不再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造成的精神创伤和耻辱感。由于历史和自尊心的原因,日本是个不完全满足于目前全球现状的国家,虽然日本的表达方式比中国更为克制。日本不无理由地感到它有资格被正式承认为世界大国。但它也意识到,在地区范围内有用的(而对它的亚洲邻国来说则是令人宽慰的)对美安全依赖,阻碍了对它的世界大国地位的承认。   此外,中国在亚洲大陆上力量的增长以及中国的影响不久后可能辐射到对日本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域的前景,加深了日本对自己地缘政治前途的迷茫感。另一方面,日本存在着与中国在文化和感情上的强烈认同感,以及作为亚洲人的共同潜意识。有些日本人还可能感到,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出现,具有提高日本对美国的重要性的权宜效果,因为美国在本地区至高无上的地位削弱了。在另一方面,对许多日本人来说,中国是传统的对手、昔日的敌人和对地区稳定的潜在威胁。这使日本同美国的安全联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诚然,由于对日本政治和军事独立的令人烦恼的制约,一些民族主义情绪更加强烈的日本人的不满情绪在增长。   处于欧亚大陆远东的日本的形势与处于欧亚大陆远西的德国的形势,在表面上有类似之处。两国都是美国主要的地区盟国。说实在的,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力量也直接来源于与这两个国家的紧密结盟。两国都有相当可观的军事力量,但是两国在下述方面却又都不能独立自主。德国因在军事上被纳入北大西洋条约组织而受制约,而日本要受自己的(虽是美国设计的)宪法条款和美日安保条约的限制。日本和德国都是贸易和财政上的动力源,都在本地区处于主导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也都是举足轻重的。两国都可算是准全球性大国,而两国都为由于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而焦躁不安。   但是,日本和德国各自地缘政治条件的不同,孕育着可能是重大的后果。德国同北约的实际关系使其同主要的欧洲盟国处于平等的地位。根据北约,德国与美国承担着正式的对等的防务义务。美日安保条约则规定,美国对日本负有防卫的义务,但并未规定(哪怕只是在形式上)使用日本的军事力量来保卫美国。这一条约实际上规定了一种保护性的关系。   更加重要的是,由于德国早已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过去曾遭受其侵略之害的邻国现在不再把它看作威胁,反而把它看作是经济和政治上值得欢迎的伙伴。有些邻国甚至还把德国看作善良的地区大国,而欢迎可能出现的一个由德国领导的中欧集团。日本的亚洲邻国对日本的看法则远非如此。它们仍怀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对日本的敌意。日元升值是造成邻国对日本不满的因素之一。日元升值不仅引起强烈的抱怨,而且还阻碍了日本与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甚至与中国的和解,它们对日本的巨额长期债务中有30%是以日元结算的。   日本在亚洲不像德国在欧洲有法国那样的真正或多或少平等的地区伙伴国。毋庸讳言,日本在文化上受中国的强烈吸引,或许还夹杂着某种负咎感。但是,这种吸引力在政治上是含糊不清的,因为双方互不信任,也都不准备接受对方的地区领导地位。日本也不像德国有波兰那样的虽然弱小得多但在地缘政治上却颇为重要的邻国,而且同这一邻国的和解甚至合作已成为现实。韩国,尤其在它最终实现了和北朝鲜的统一之后,或许能成为日本的波兰。但是,韩国人对昔日遭受的统治和日本在文化上自恃优越记忆犹新,这阻碍了任何社会性的真正和解。因此,日韩关系只在形式上是良好的。1997年2月25日《日本文摘》报道,根据一次政府主办的民意测验,只有36%的日本人对韩国怀有友好感情。   最后,日本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比德俄关系冷淡得多。俄国仍然以武力占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夺取的千岛群岛的南部,从而冻结了俄日关系。简而言之,日本在本地区在政治上是孤立的,而德国则并不孤立。   此外,德国同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民主原则,欧洲还广泛存在着基督教传统。德国还谋求在一个比自身更大的实体和事业即“欧罗巴”中获得认同,甚至使自己得到升华。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并不存在可与之相比拟的“亚细亚”。说实在的,尽管近些年来民主制度正在一些亚洲国家里出现,日本过去的岛国状况,甚至目前的民主制度,都往往使日本与本地区的其他国家相分离。许多亚洲国家认为日本人不但是民族利己主义的,而且过分地模仿西方,且不愿和亚洲国家一起对西方的人权观以及个人主义的重要性提出质疑。因此,尽管西方有时怀疑日本真正西方化的程度,许多亚洲人却认为日本不是真正的亚洲国家。   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地处亚洲,日本却不能安然自在地成为一个亚洲国家。这种情况大大地限制了日本在地缘战略上的选择。由于实实在在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上的原因,作一个真正的地区性抉择,即日本在地区内胜过中国而居于优势地位,且其基础不再是在日本的主导下而是在日本的宽厚领导下的地区合作,看来也不可行。尤为甚者,日本仍然依赖美国的军事庇护和国际支持。废除或者逐步削弱美日安保条约将立即使日本在地区或全球动荡造成的混乱中处于极易受伤害的地位。那时,日本唯一的出路将是,或者接受中国在本地区的主导地位,或者诉诸大规模的重新武装计划。这后一选择不但要花很多钱而且十分危险。   不难理解,许多日本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目前的地位是不正常的,即日本既是个准全球性大国,同时在安全上却又是个被保护国。但是,能够取代现存安排的戏剧性可行方案又不明朗。如果可以说,尽管中国战略家们在具体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见解,中国的国家目标却是相当清楚的,中国地缘政治抱负在本地区的指向也相对地可以预测,那么,日本的地缘政治观则比较朦胧,日本公众的情绪也更加难以捉摸。   大多数日本人都认识到,对路线作重大而突然的战略性改变可能是危险的。在日本仍然是怨恨的对象而中国正作为地区的举足轻重大国崛起的地区里,日本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吗?日本应该干脆默认中国的这种地位吗?日本能够(在各个方面)成为真正全面的全球大国而不影响美国对日本的支持也不在地区内激起对日本的更大敌对情绪吗?美国会在任何情况下长期地留驻亚洲吗?如果会的话,美国对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作出的反应又将如何影响迄今为止给予美日关系的优先地位?在冷战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从来没有必要提出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而今天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战略问题,并在日本引起了日益热烈的争论。   自从50年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政策一直在战后首相吉田茂所公布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之下。吉田主义规定:①日本的主要目标应是发展经济;②日本的武装应该是低水平的,应避免卷入国际冲突;③日本接受美国的政治领导和军事保护;④日本的外交应该摒除意识形态而致力于国际合作。可是,由于许多日本人对日本卷入冷战的程度感到不安,同时还虚构了半中立的概念。迟至1981年,伊东正义外相还因为在描述美日关系时使用了“同盟”一词而被迫辞职。   现在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当时日本正在恢复,中国搞自我孤立,而欧亚大陆则发生了两极分化。与此形成对照的,日本的政治精英现已意识到,一个在经济上融入世界之中的富裕的日本,不可能再把自我致富定为国家的主要目标而又不引起国际上的反感。再说,一个经济上强大的日本,特别是一个同美国相竞争的日本,不可能只是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延伸而同时又回避任何国际政治责任。一个政治上有更大影响的日本,特别是谋求国际承认(例如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日本,不可能在影响世界和平的更关键的安全问题或者地缘政治问题上回避表明自己的立场。   结果,近些年来,由一些日本政府的和私人的机构撰写的种种专门研究文章和报告,纷纷出笼。著名的政治家和教授们阐述日本在后冷战时代使命的著作往往引起争论,但大量出版而泛滥于世。比如,首相顾问班子通口委员会1994年夏天发表的报告,提出了“日本安全政策的三大支柱”,既强调美日安保关系的首要性,也主张进行亚洲多边安全对话;1994年的小泽委员会报告“新日本的蓝图”;1995年5月《读卖新闻》的“全面的保安政策”要点,其中提出要在海外为维和使用日本的军事力量;1996年4月日本的公司经理协会在富士银行思想库的协助下撰写的报告提出要求美日防务体制应该更加平等和均衡;1996年6月日本国际事务论坛向首相提出的题为“亚太地区安全体制的可能性和作用”的报告;还有在过去几年里出版的许多书籍和文章,往往有更多的争辩,提出的建议也更加极端,而且比上述大多代表主流的报告得到西方传媒更广泛的引用。例如1996年由一名日本将军编的书竟敢推断在某些情况下,美国会无力庇护日本,因此日本应该扩大自己的国防能力。此书引起报刊广泛评论。(见康广森野将军编的“下一代的地面自卫部队”和1996年3月4日《产经新闻》的评论“美国来援救我们的神话”)这些文章和书籍中许多对美日安全同盟的持久性和可取性进行了推测,并主张日本应该奉行更加积极的外交,特别是对华外交,或者在地区内发挥更加有力的军事作用。如果从政府间对话的情况来判断美日关系状况的话,那么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两国关系到90年代中期已进入了一个危机阶段。   可是,在政府政策方面,经过认真讨论提出的建议,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清醒、有分寸和温和的。极端的选择方案——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带有反美味道)或者单方面大规模地重新武装(必须对宪法进行修改,并置美国和地区内的不利反应于不顾)的方案没有赢得多少人的支持。近些年来,公开的和平主义的呼吁,如果还有的话,也是越来越少了。单边主义和军国主义尽管有一些口若悬河的鼓吹者,也未能赢得多少公众的支持。大部分公众,当然还有有影响的实业界精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这两种办法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政策选择,而只能在实际上给日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   以政治为主导的公众讨论,首先在日本的基本国际态势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重点,其次在地缘政治的优先次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次要的差异。粗略地说来,可以看出有三种主要的取向,也许还有第四种较为次要的取向。这些不同取向可以冠之以下列名称:不知羞耻的“美国第一”派;全球重商主义派;趋向积极的现实主义派以及国际空想派。可是,归根到底,这四派的取向都有一个相同的总目标和同样的主要忧虑: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去争取全球对日本的承认,与此同时避免亚洲对日本产生敌意,并在条件尚不成熟时避免使美国的安全保护伞受损。   第一派取向的出发点是,仍应把维护目前存在的(被确认并不对等的)美日关系作为日本地缘战略的主要核心。持这一派观点的人和大多数日本人一样希望日本在国际上赢得更大的承认并在联盟中享有更平等的地位。但是,正如宫泽喜一首相1993年1月所说过的那样,他们的第一信条是“正在步入21世纪的世界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日本和美国……是否能够在持共同看法的基础上提供协调的领导”。这一观点在国际派政治精英中和近20年来掌握外交决策权的机构里一直占主导地位。在中国的地区作用和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存在这样的关键性地缘战略问题上,这一领导集团一直是支持美国的,但是他们也把自己的作用视为制约美国对中国采取任何对抗姿态的倾向的一个源泉。事实上,即使是这一派人士也日益倾向于强调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日中关系。他们认为,日中关系的重要性仅次于日美关系。   第二派取向并不反对日本地缘战略政策与美国一致,但是,他们认为坦率地承认和接受日本主要是一个经济大国这一事实,对日本最为有利。这一派的观点往往同传统上势力很大的通商产业省的官僚和日本最大的贸易和出口商有联系。根据这一派观点,日本的相对非军事化是一种值得保留的资产。在美国确保日本安全的条件下,日本可以自由地奉行全球性经济介入的政策,而这一政策将悄悄地提高日本在全球的地位。   在一个理想化的世界里,这第二派取向赞成奉行至少是事实上的中立主义政策,让美国去平衡中国在地区内的实力并由此去保护台湾和韩国。这样,日本能够不受牵制地进一步发展同大陆和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可是,在现有的政治现实中,全球重商主义派接受美日同盟是一种必要的安排,包括为武装部队提供并不大的预算开支(仍然不过多超过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但是他们并不热心于使这一同盟具有重大的地区性含义。   第三派是偏于积极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大都是新一代的政治家和地缘政治思想家。他们认为,日本作为富裕和成功的民主国家,既有机会也有义务使冷战后的世界与以前确实有所不同。日本也可由此而赢得全球的承认。日本有资格得到这种承认,因为它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历史性地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真正伟大的国家之列。早在80年代,中曾根康弘首相就曾经预言这样一种更强有力的日本态势将会出现。但是,在预言这一前景方面更为人所知的或许要首推1994年发表的颇多争议的小泽委员会报告。该委员会报告的标题颇能说明问题:《新日本的蓝图:一个民族的反思》。   该委员会是以其主席,即迅速崛起的中间派政治领袖小泽一郎的名字命名的。该报告主张,应该对日本等级森严的政治文化实行民主化,并对日本的国际态势进行反思。报告要求日本成为“正常的国家”。建议在保持日美安全关系的同时,日本应摒弃在国际上的消极被动姿态而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性的政治中去,尤其是应该在国际维和努力中起带头的作用。为此,该报告建议撤销日本宪法中对向海外派遣日本武装部队所作的限制。   对于日本成为“普通国家”的强调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却内含这样一种想法,即日本应在更重要的地缘政治方面从美国对安全事务的包办下解放出来。鼓吹这一观点的人往往争辩说,在有全球重要意义的问题上,日本应该毫不犹豫地代表亚洲说话,而不是自动地追随美国的领导。可是,他们在诸如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作用和朝鲜前途等敏感问题上却仍然保持那种有自己特色的含糊其词,同他们更传统的同僚们并无多大差别。因此,在有关地区安全的问题上,他们都持有迄今依然强烈的那种日本倾向,即在这两个问题上仍旧让美国去承担首要的责任,而日本仅在美国做得过头时发挥一点降温作用。   及至90年代的后半期,这种偏于积极的现实主义派倾向开始在公众思潮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对日本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1996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开始谈论日本的“独立自主外交”,历来谨小慎微的日本外务省煞费苦心地把这个词翻译成为意思较含糊的(看起来也就不那么针对美国的)“偏于积极的外交”。   主张第四派取向的国际空想主义者的影响不如前三派大,但偶然也能给日本的观点注入更为理想化的言辞。这一派往往公开地同如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之类的杰出人士联系在一起。这些人士本身大大地突出了对道义上可取的全球目标作出明确承诺对日本的重要性。正因为日本不必承担地缘政治责任,这些空想主义者常常乞灵于“全球新秩序”的概念去号召日本在为世界大家庭制定和推动一项真正的人道主义议程方面充当领袖。   所有上述四种取向,在一个关键性的地区问题上都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更加多边化的亚太合作的出现是符合日本利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将产生三种积极的效果:有助于套住(也含蓄地限制)中国;有助于把美国拖在亚洲,即便其支配地位将会逐渐地削弱;有助于减轻对日本的不满情绪,因而有助于加强日本的影响力。虽然在地区内形成一个日本的势力范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地区内,特别是在那些对中国力量的日益增长感到不安的沿海国家里,日本获得某种程度的敬服或许还是有希望的。   所有上述四种观点也一致地认为,小心谨慎地培养同中国的友情远比对中国实行在美国领导下的直接遏制要好得多。事实上,美国领导下遏制中国的战略设想,或者甚至在日、美支持下由菲律宾、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结成抗衡中国的非正式联合体的主意,对于日本外交政策机构来说也并无太大的吸引力。在日本人看来,任何类似努力不仅要求美国在日本和韩国无限期地大规模驻军,而且由于制造了中国的地区利益和美日的地区利益之间容易起火的地缘政治重叠,可能成为会自动实现的关于将同中国发生冲突的预言。有些保守的日本人受到日本和台湾特殊关系设想的诱惑曾在1996年成立日台议员协会,以推进这个目标。中国对此作出了意料之中的敌对反应。其结果势必阻碍日本渐进式的解放和威胁远东的经济繁荣。   由于同样的原因,很少有人赞同采取相反的政策,即日本和中国之间大妥协。这样一种古典式的联盟关系大逆转的地区后果将是形势更加不稳定:美国将从本地区撤走;朝鲜半岛将立即被置于从属于中国的地位;日本将不得不听凭中国摆布。除了也许有少数极端主义者会欢迎以外,这不是一种诱人的前景。由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边缘化和在历史上受到鄙视,已无其他东西可以取代这样一个基本共识:即同美国的联系仍是日本最主要的生命线。失去了同美国的联系,日本既不可能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也不可能在中国的核弹(也许不久后还有朝鲜的核弹)面前保护自己。唯一真正的政策问题是,如何最恰当地运用同美国的关系推进日本的利益。   相应地,日本人根据美国的愿望一直在加强美日军事合作,包括看起来是把合作的范围从较为具体的“远东”扩大到更为广泛的“亚太方案”。1996年初,在复审所谓的美日防务指导方针时,日本政府也把这一方针的适用范围作了扩大,可能使用日本防卫力量的范围从“远东有事”扩大到“日本周围地区有事”。日本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向美国让步是受到了下列原因的驱使:越来越怀疑美国长期驻留亚洲的能力;担心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这一点看起来所怀的忧虑)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仍可能把一种日本所不能接受的选择强加于日本:要末站在美国一边去反对中国,要末没有美国而与中国结盟。   对日本来说,这一根本性的两难处境也包含着一种历史的必然性:由于争取成为地区性主导大国的目标行不通,而在没有地区基础的情况下要成为真正全面的全球性大国又不现实,那么,自然的结论是,日本获得全球性领袖地位的最好办法是积极参与世界范围的维和活动和经济发展。通过利用美日军事同盟保障远东稳定而又不让自己卷入反华联盟的办法,日本能够稳妥地为自己确立一种独特而又有影响的全球性使命,成为推动真正国际性的、更加有效地机制化的合作的大国。这样,日本将取得类似加拿大的地位,但要比加拿大更加强大和更具全球性影响:成为一个由于建设性地运用自己的财富和力量而得到人们的尊敬,而又不使人害怕和反感的国家。   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   美国政策的任务应为:确保日本作出上述选择,中国崛起而在本地区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致妨碍东亚力量的稳定三角平衡关系。努力处理好同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和维持包括美国在内的稳定的三方间相互作用关系,这对于美国的外交技能和政治想象力将是严峻的考验。消除过去那种认为日本的经济上升会导致所谓威胁的成见和消除对中国的政治能量的恐惧心理,有助于给必须奠基于仔细的战略估算的政策注入冷静的现实主义。这种估算是:如何把日本的能量纳入国际方向和如何把中国的力量引入区域性妥协。   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欧亚大陆的东部形成相当于欧洲在欧亚西端的一个协调的地缘政治结构,即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地区力量结构。可是,同欧洲情况不同的是,在东部大陆不会很快出现民主的桥头堡。相反,美国同日本重新确定了方向的同盟必须成为美国同在该地区举足轻重的中国之间实行妥协的基础。   从本章前两节所作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若干对美国来说是重要的地缘战略结论:   有关中国是下一个全球性大国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孕育着反对中国的偏执狂,并在中国内部培育着妄自尊大的思想。对于中国将肯定成为下一个全球性大国的恐惧,往好处说是为时过早,往坏处说,则可能会成为自行实现的预言。因此组织一个旨在遏制中国上升为全球性大国的联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那样做只会确保一个在地区内有影响的中国变得敌对。同时,任何这种努力都会使美日关系趋于紧张,因为大多数日本人可能会反对这样一个联盟。根据这一情况,美国应该不再要日本在亚太地区承担更大的防务责任。这种努力只会妨碍稳定的日中关系的出现,同时还会使日本在本地区进一步陷于孤立。   但是,正因为中国事实上不可能很快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也正因为如此,对中国实行地区遏制的政策不明智,把中国作为全球性的重要棋手来对待才可取。把中国拉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之中并赋予它所渴望的地位,能收到钝化中国民族雄心的尖利锋芒的效果。朝此方向可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吸收中国参加世界主要国家七国集团的每年一度的首脑会议,特别是既然俄罗斯已被邀请参加,就更应让中国参加。   不管表面现象如何,实际上中国并无很大的战略选择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入和外国市场的准入。正是这一点严重地限制了中国的选择。中国同一个不稳定而且贫困的俄罗斯结盟,是不可能拓宽自己的经济或地缘政治前景的(而对俄罗斯来说,这将意味着从属于中国)。即使玩这种主意对中、俄双方都有点儿策略上的诱惑力,但这毕竟不是一项可行的地缘战略选择。援助伊朗和巴基斯坦,对中国来说具有更直接的地区和地缘政治上的意义,但也不可能以此作为认真谋取全球性大国地位的出发点。如果中国感觉到,美国(在日本的支持下)在阻挠其实现民族的或地区的抱负的话,那么组织“反霸”联盟可能成为最后的抉择。但是,那将是个穷困国家的联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们将继续一起贫困下去。   大中华作为地区主导大国正在崛起。既然如此,这个大中华可能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邻国,而这可能导致地区的不稳定;或者大中华也许会沿袭昔日中华帝国的历史传统而满足于较为间接地施展其影响。将来出现的是霸权主义的势力范围还是较模糊的受敬服的范围,部分地要取决于中国政权专断的程度,也部分地取决于起关键作用的外部棋手,最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对大中华的出现作出反应的方式。简单的绥靖政策会怂恿中国采取更加过分自信的姿态,但仅仅采取阻拦大中华出现的政策,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结果。在某些问题上采取审慎的让步政策,在另一些问题上则采取(对中国的行动)划出准确界限的政策,或许能够避免发生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   无论如何,在欧亚大陆的一些地区,大中华可能发挥同美国在一个稳定而政治上多元化的欧亚大陆方面的大地缘战略利益相匹配的地缘政治影响。例如,中国对中亚日益增加的兴趣,势必会限制俄罗斯谋求在莫斯科控制下实现任何形式的政治重新一体化的行动自由。与此相关,在有关波斯湾的问题上,中国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定了中国将在保持自由进入产油地区以及产油地区的政治稳定方面与美国具有共同利益。同样,中国支持巴基斯坦抑制了印度企图使巴基斯坦从属于印度的野心,并可抵消印度在阿富汗和中亚问题上同俄罗斯合作的意向。最后,中国和日本参与东西伯利亚的开发也同样有助于促进地区的稳定。应该通过持续的战略对话来探索这些共同利益我在1996年同中国国家安全和防务方面的最高级官员会晤中,认清了如下一些作为这种对话基础的共同的战略利益(有时有意地用含糊的提法):①一个和平的东南亚;②在解决近海问题中不使用武力;③和平统一中国;④朝鲜的稳定;⑤中亚的独立自主;⑥印巴间之均势;⑦经济上充满活力和国际上善良的日本;⑧一个稳定但是不太强大的俄罗斯。。   也有一些中国的雄心可能同美国的(还有日本的)利益发生冲突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如果将使用历史上更惯用的强硬策略去实现这些雄心的话。这点特别适用于东南亚、台湾和朝鲜。   东南亚从其潜力来看,是太富有了,地理上也太辽阔了,总而言之是太大了,因此,即使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也不易使东南亚屈从于己。但是,东南亚又太软弱、政治上也过于四分五裂,因此,不能不成为一个至少是敬服中国的地区。随着中国力量的壮大,中国的地区性影响势必增长。虽然许多事情取决于中国如何运用它的力量,但直接反对中国或者卷入像南中国海争端一类的问题是否符合美国的特殊利益尚不清楚。中国人在微妙地处理不对称的关系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经验。进行自我克制以免引起本地区的恐惧肯定是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的。那种恐惧心理可能导致产生一个地区性的反华联盟(在印尼和澳大利亚间刚开始的军事合作中,这种倾向已经初露端倪),而这种联盟很可能向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寻求支持。   一个大中华,特别在收复了香港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会更加起劲地寻求实现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充分认识这样一个事实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从来没有默认过台湾的无限期分离。因此,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这个问题会酿成美国同中国迎头相撞的冲突。其后果对有关各方面都将是非常有破坏性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将受挫;美日关系将十分紧张;美国在欧亚大陆东部建立稳定的力量均势的努力将翻车。   相应地,在这个问题上对等地取得并维持最大透明度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可能还缺乏有效胁迫台湾的手段,北京仍然必须懂得并信服,美国如果默认使用军事力量强行统一台湾的尝试,那么美国在远东的地位将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如果台湾那时候无力保护自己的话,美国决不能在军事上无所作为。   换句话说,美国将不得不进行干预。但那并不是为了一个分离的台湾,而是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一个分离的台湾本身对美国来说并无任何特殊利益。事实上,美国官方的立场一直是,而且应该继续是,只有一个中国。但是,中国统一台湾的方式可能触犯美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台湾问题也给美国在同中国打交道时提出人权问题提供了合法理由,中国没有道理指控美国干涉其内政。完全可以向北京重申,只有在中国更加繁荣发达和更加民主之后才能实现统一。不管如何,为了台湾而更加尊重人权是符合中国利益的。美国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人权问题也是恰当的。   与此同时,美国必须信守对中国的许诺,避免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任何在国际上提高台湾地位的行动。在九十年代,美台间的某些官方接触给人以这样的印象:美国在心照不宣地开始把台湾当作一个单独的国家来对待。中国对此表示愤慨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对台湾官员加紧争取国际上承认台湾分离地位的活动表示不满,也同样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美国不必羞羞答答,而应该明确地表示,如果台湾人试图改变早已确定和有意含糊对待的海峡两岸关系,将使美国对台态度受到有害影响。再者,如果中国确实繁荣发达起来而且实现了民主化的话,如果中国收复香港之后没有出现在公民权利方面的倒退的话,那么,美国鼓励海峡两岸就最后统一的条件进行认真的对话,也将有助于在中国国内制造扩大民主化的压力,同时将促进美国和大中华之间实现更加广泛的战略妥协。   地处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韩国,有可能再一次成为中美争执的根源,而且它的前途也将直接影响美日关系。只要朝鲜半岛继续分裂下去,而且在不稳定的北方和日益富裕的南方之间继续存在着爆发新的战争的可能性,美军就必须继续留驻在朝鲜半岛。美国单方面撤军不仅可能引发新的战争,而且很可能标志着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存在的结束。在美国抛弃了韩国之后,很难设想日本人会继续依靠部署在日本领土上的美军。最可能的后果将是,日本将迅速地重新武装,并因此导致整个地区的广泛动荡。   不过朝鲜的重新统一也可能会造成地缘政治上的严重困境。如果美军将继续留驻在统一后的朝鲜,就不可避免地会被中国人看作是针对中国的。事实上,中国人是否会默认这种情况下的朝鲜统一是个大疑问。如果统一分阶段进行的话,包括所谓的软着陆,中国会从政治上进行阻挠并支持朝鲜那些仍然反对统一的人。如果朝鲜是在北方“强行着陆”的情况下通过暴力统一的,那么,甚至不能排除中国进行军事干涉的可能性。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在统一不同时成为美国力量(由日本在背后作为跳板)的直接延伸这种情况下,朝鲜的统一才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一个统一的、没有美军驻扎在其领土之上的朝鲜很可能首先在中、日之间搞某种形式的中立,然后,部分地受虽是残存却仍强烈的反日情绪的驱动而逐渐地倾向中国,或者被置于中国的政治影响范围之下,或者进入某种更加微妙的敬服中国的范围。到那时将出现这样的问题:日本是否仍然愿意充当美国力量在亚洲的唯一基地。至少这个问题将在日本国内政治中引起最严重的分裂。因此而造成的美国远东军事活动范围的任何收缩,都将使维持稳定的欧亚大陆力量均势更加困难。上述种种考虑,加强了美日在朝鲜维持现状的利益(诚然各自出发点略有不同)。若现状就是得改变,也得非常缓慢地分阶段前进,最好是在深化美中地区妥协的环境下进行。   与此同时,日韩间的真正和解,将为朝鲜的任何最终统一提供更为稳定的地区环境而作出重要贡献。日韩间的真正和解将缓解由于朝鲜重新一体化所带来的种种复杂的国际问题,并导致在两国间建立日益具有合作性质和约束力的政治关系。美国在促进这一和解方面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许多首先被用于推进德-法和解,后来又被用于推进德国和波兰和解的具体步骤(例如,从提出联合大学方案直到建立联合军团)也可在这里适用。全面且有利于地区稳定的日韩伙伴关系,反过来也许使美国甚至在朝鲜统一之后也更容易在远东继续存在下去。   同日本保持密切的政治关系符合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利益,这一点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日本是否成为美国的附庸、对手或者伙伴,则取决于美国人和日本人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即更加明确地阐述两国应寻求的共同国际目标,和更加清楚地划分美国在远东的地缘战略使命和日本所希望扮演的全球角色之间的界线。对于日本来说,尽管国内对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争论,但同美国的关系依然是主导它的国际方向感的主要灯塔。日本迷失方向,或者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或者单独同中国搞妥协,都会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寿终正寝,并将排除美、日、中在地区内稳定的三角安排出现的可能性。这也将排除在整个欧亚大陆建立由美国安排的政治均势的可能性。   简而言之,一个迷失方向的日本,犹如一条在沙滩上搁浅的鲸鱼:无助地四处拍打,十分危险。这将破坏亚洲的稳定,却不能提供可以取代所需的美日中稳定均势的另一种可行的选择。美国只有通过同日本的密切联盟才能适应中国的地区抱负,并制约其表现。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构筑一种错综复杂的三方相互适应的关系。这种关系涉及美国的全球力量,中国在地区里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日本的国际领导地位。   根据前述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削减美军在日本(并由此延伸到韩国)存在的现有水平是不可取的。可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任何在重要意义上扩大日本军事努力的地缘政治范围和实际规模,也是不可取的。在令人不安地迷失战略方向的情况下,美国大规模撤军很可能引起日本推出大规模武装计划,而美国要日本担当更大的军事作用只能损害地区稳定的前景,阻碍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同大中华达成妥协,导致日本不再承担更具建设性的国际使命,并因此使得在整个欧亚大陆推进稳定的地缘政治多元化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   还有一条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如果日本不再面向亚洲而是面向全世界的话,必须给它有意义的鼓励和某种特殊的地位,以较好地照顾日本的民族利益。中国可以首先成为地区大国,而后再谋求成为全球性大国。日本则与中国不同,它可以用回避追求地区大国地位的办法来赢得全球性影响。但是,这使日本更有必要认识到,日本是美国在全球使命中的特殊伙伴。而这一全球使命使日本在政治上感到满足,在经济上有利可图。为此目的,美国应考虑缔结一项美日自由贸易协定,以开创美日的共同经济空间。这一步骤把美日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联系正式固定下来,并为美国在远东的继续存在和日本建设性地参与全球事务提供地缘政治基础库尔特·董发表在1996-1997年冬季号《外交政策》季刊的文章《使美国对日政策革命化》为这一计划作出了有力的论述,其中指出了这一计划在经济上的互利性。。   结论:对美国来说,在建立日益具有合作性和渗透性的全球合作体制中,日本应该成为美国的第一位重要伙伴;而在以向中国举足轻重的地区地位挑战为目标的任何地区安排中,不是主要依靠日本作为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发挥作用。实际上,日本应该是美国在处理世界事务新议程中的全球性伙伴,地区内举足轻重的中国则应该成为美国的远东之锚,由此促使欧亚大陆出现一种力量均势。在这个方面欧亚大陆东部的大中华与欧亚大陆西部日益扩大的欧洲,作用同等重要。  
2014-08-26 04:13
第五章 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在欧洲,“巴尔干”这个词使人联想到种族冲突和大国的地区性争夺。欧亚大陆也有它的“巴尔干”,但欧亚大陆的“巴尔干”面积更大,人口更多,在宗教和种族上的差异也更大。它位于第二章所描述的那个标出全球主要不稳定地区的长方形地理区域之内,包括东南欧的一部分、中亚、南亚的一部分、波斯湾地区和中东。   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构成了这个巨大的长方形区域的内核,而且它在一个独特的方面有别于其外围区域:这是一个力量真空地带。在波斯湾和中东地区,虽然大多数国家也不稳定,但美国的力量是那个地区的最后裁决者。所以这个不稳定地区的外围区域是一个单一的大国霸权地区,并受这个霸权的调节。相比之下,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国家的确令人想起那些更加古老而熟悉的东南欧的巴尔干国家:它们不仅政体不稳定,而且还吸引和诱使较强大的邻国的入侵,而入侵的每个大国又都决心反对任何一个其他大国主宰这个地区。正是这样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力量真空和对外界力量吸引的结合才使它们名正言顺地有了“欧亚大陆的巴尔干”的称号。   传统的巴尔干代表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中的一个潜在的地缘政治目标。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在地缘政治上也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将控制一个必将出现的旨在更直接地联结欧亚大陆东西最富裕最勤劳的两端的运输网。从安全和历史野心的角度来看,它至少对三个与它直接接壤的较强大的邻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有重要意义。中国对这一地区也表现了越来越大的政治兴趣。然而,作为一个潜在的经济目标,欧亚大陆的巴尔干的重要性更加无法估量:本地区集中了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储藏以及包括黄金在内的重要矿产资源。   世界能源消费在未来20或30年内必然会急剧增加。据美国能源部估计,从1993年到2015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50%以上,而消费增长最大的将是远东。亚洲经济增长的势头已经产生巨大压力,促进了新的能源产地的勘探和开发。中亚地区和里海盆地被认为蕴藏着大大超过科威特、墨西哥湾或北海的天然气和石油。   得到其资源并分享其潜在的财富成了各方寻求的目标,这个目标激起了民族的野心,引发了集团的兴趣,重新挑起历史上关于归属的争端,唤起了帝国的理想,同时也激化了国际的争夺。由于这个地区不仅是一个力量真空而且内部也不稳定,局势就变得愈加变化无常。每一个国家都有严重的内部困难。所有国家的边境不是与邻国有主权争议,就是存在着种族仇恨,单一民族的国家极少,有些国家甚至已经陷于领土、种族或者宗教等的暴力冲突之中。   种族的大熔炉   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包括九个以某种方式符合上述描述的国家,另外还有两个国家被视为潜在的候补成员。这九个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它们都曾是已垮台的苏联的一部分——还有阿富汗。可能加入这一行列的还有土耳其和伊朗。它们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更有活力,也都在欧亚大陆的巴尔干范围内积极争取地区影响,所以两者都是本地区重要的地缘战略棋手。同时,两国都很容易受到内部种族冲突的打击。如果它们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同时出现动荡,本地区的内部问题就将变得无法控制,任何抑制俄罗斯对该地区控制的努力甚至都可能变得徒劳无功。   高加索的三个国家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可以说是建立在真正具有历史性的民族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们的民族主义往往广泛而强烈,而外部冲突成了它们面临的主要挑战。相比之下,五个新的中亚国家可以说是在更大程度上处于国家建设阶段,仍有很强的部落和种族意识,所以内部纠纷成为它们的主要问题。在两种类型的国家中,这些问题已经开始被它们的更强大的、有帝国意识的邻国所利用。   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就像一个由不同种族组成的镶嵌画。(表1、图19)其中各国的边界都是在二十世纪20和30年代各苏联加盟共和国正式成立时由苏联的地图绘制员们主观划定的(阿富汗由于从来就不是苏联的一部分,所以是一个例外)。它们的边界主要是以种族为标准划定的,但同时也反映了克里姆林宫的一个意图,那就是保持俄罗斯帝国南部地区内部的分裂以使其更加俯首帖耳。   欧亚大陆的巴尔干的人口统计数据(表1)   /   阿富汗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人口(百万,95年)   21.3   3.6   7.8   5.7   17.4   4.8   6.2   4.1   23.1   预期寿命   45.4   72.4   71.1   73.1   68.3   68.1   69.0   65.4   68.8   种族划分(95年估计数)   普什图 38%   亚美尼亚 93%   阿塞拜疆 90%   格鲁吉亚 70.1%   哈萨克 41.9%   吉尔吉斯 52.4%   塔吉克 64.9%   土库曼 73.3%   乌兹别克 71.4%   塔吉克 25%   阿塞拜疆 3%   达吉斯坦 3.2%   亚美尼亚 8.1%   俄罗斯 37%   俄罗斯 21.5%   乌兹别克 25%   俄罗斯 9.8%   俄罗斯 8.3%   哈扎拉 19%   俄罗斯 2%   俄罗斯 2.5%   俄罗斯 6.3%   乌克兰 5.2%   乌兹别克 12.9%   俄罗斯 3.5%   乌兹别克 9%   塔吉克 4.7%   乌兹别克 6%   其它2%   亚美尼亚 2.3%   阿塞拜疆 5.7%   日耳曼 4.7%   乌克兰 2.5%   其它6%   哈萨克 2%   哈萨克 4.1%   -   -   其它2%   奥塞梯 3%   乌兹别克 2.1%   日耳曼 2.4%   -   其它5.9%   鞑靼 2.4%   -   -   -   阿布哈兹 1.8%   鞑靼 2%   其它8.3%   -   -   卡拉卡尔帕克 2.1%   -   -   -   其它5%   其它7%   -   -   -   其它7%   国内生产总值(10亿美元)购买力平价:1994年摘自世界银行对1992年的估计。   无数据   8.1   13.8   6.0   55.2   8.4   8.5   13.1   54.5   主要出口产品   小麦   黄金   石油   柑橘   石油   羊毛   棉花   天然气   棉花   牲畜   铝   天然气   茶叶   黑色及有色金属   化学品   铝   棉花土库曼斯坦是世界第十大棉花成产国,它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五位,其石油储量也很丰富。   黄金   水果   运输设备   化学品   葡萄酒   化学品   棉花   水果   石油产品   天然气   地毯   电力设备   油田设备   机械   谷物   黑色及有色金属   植物油   电力   化肥   羊毛   -   纺织品   黑色金属   羊毛   鞋类   纺织品   纺织品   黑色金属   宝石   -   棉花   -   肉类   机械   -   地毯   纺织品   -   -   -   -   煤   烟草   -   -   食品   所以,莫斯科拒绝了中亚民族主义者建议的把中亚各个民族(其中大多尚无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合并成一个单一的政治单位——称为“土耳其斯坦”——的方案,而宁愿建立五个单独的“共和国”。它们都有自己的新的名称和犬牙交错的边界。可能是出于同样的意图,克里姆林宫放弃了建立单一的高加索联邦的计划。所以,在苏联瓦解以后,无论是三个高加索国家还是五个中亚国家对它们的新独立地位和必要的地区合作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也就并不奇怪了。   在高加索地区,人口不到400万的亚美尼亚和有800多万人口的阿塞拜疆很快就陷入一场关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位的公开战争。纳-卡地区在阿塞拜疆境内,但大部分人口是亚美尼亚人。冲突引起了大规模的种族清洗,成千上万的难民和被驱逐的居民双向逃亡。鉴于亚美尼亚信奉基督教,而阿塞拜疆是个穆斯林国家,这场战争还带有宗教冲突的色彩。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使两个国家更难巩固自身的稳定和独立。亚美尼亚被迫更加依赖向它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的俄罗斯,而阿塞拜疆取得的独立地位和内部稳定则因失去了纳-卡而大受损害。   阿塞拜疆的脆弱性对本地区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因为这个国家的位置使它成为地缘政治的支轴。它可以被形容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软木塞”,控制着进入一个装着里海盆地和中亚富饶资源的“瓶子”的通道。油气管道从这里通向在种族上与它关系密切,在政治上支持它的土耳其。独立的、讲突厥语的阿塞拜疆使俄罗斯不能独霸进入该地区的通道,这样也就剥夺了俄国对中亚国家政策的决定性的政治影响力。但是阿塞拜疆极易受到来自北方强大的俄罗斯和南方伊朗的压力。在伊朗西北部生活着人数两倍于阿本土的阿塞拜疆人——有人估算为2千万。这一现实使伊朗担心它的阿塞拜疆人中间的潜在分离主义倾向,于是就对阿塞拜疆的主权地位抱有矛盾的心态,虽然两国都信奉伊斯兰教。结果是,阿塞拜疆同时受到俄罗斯和伊朗的压力,限制其与西方的交往。   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种族非常单一的情况不同的是,格鲁吉亚600万人口中约有30%是少数民族。而且,这些小的群体在组织和特性上还有相当程度的部落特点,而且一直对格鲁吉亚人的统治非常反感;因此在苏联解体时,奥塞梯人和阿布哈兹人就借格鲁吉亚内部政治争斗之机试图分离出去。俄罗斯对此暗中支持,以便压格鲁吉亚向俄国让步而留在独联体之内(格鲁吉亚起初曾想完全摆脱独联体),并且使格鲁吉亚同意俄国在其土地上保持军事基地以阻止土耳其向该地区的渗透。   在中亚,内部因素一直是引起局势不稳定的更重要原因。从文化和语言上看,五个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中有四个是突厥语世界的一部分。塔吉克斯坦在语言和文化上属于波斯语系,而不属前苏联的阿富汗是帕坦、塔吉克斯坦、普什图以及波斯等种族的大杂烩。这六个都是穆斯林国家。多年来,它们中的多数都处于波斯帝国、土耳其帝国以及俄罗斯帝国的轮番影响之下。但这种经历并没有在它们之中培育起一种关于共同地区利益的意识。相反,不同的种族构成却使它们很易受内外冲突的打击。这些冲突积累起来又往往吸引更为强大的邻国的入侵。   在五个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最重要的两个。哈萨克斯坦是本地区的屏障,而乌兹别克斯坦是本地区多样化的民族觉醒的灵魂。哈萨克斯坦的面积和地理位置保护了其他国家免于直接受到俄罗斯的实际压力,因为只有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接壤。然而,在它的1800万人口中有约35%的俄罗斯人(全地区的俄罗斯人口都在逐渐下降),另外还有20%也是非哈萨克人。这种情况就使新的哈萨克族统治者更难以在民族和语言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建设的目标。这些统治者自己变得越来越民族主义,但他们却只代表了全国大约一半的人口。   在这个新国家居住的俄罗斯人自然对哈萨克领导充满忿恨,他们作为过去的殖民统治阶级受过较好的教育,地位比较优越,所以害伯失去特权。而且,他们往往以几乎不加掩饰的文化上的鄙视看待新的哈萨克民族主义。哈东北和西北地区都居住着大量的俄罗斯移民,如果哈俄关系严重恶化,哈萨克就会面对领土被肢解的危险。同时,有几十万的哈萨克人居住在哈俄边界的俄罗斯一侧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北部,而哈萨克认为乌兹别克斯坦是与他们争夺中亚领导地位的主要对手。   实际上,乌兹别克斯坦是担当中亚地区领导的首选国家。虽然在面积上和自然资源上都逊于哈萨克斯坦,但它有更多人口(将近2500万),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人口构成远比哈萨克斯坦单一。由于本土人口的出生率更高,而且曾经占主导地位的俄罗斯人逐渐迁离,不久其人口的75%将是乌兹别克人,而只有为数不多的俄罗斯人作为少数民族留下来,主要居住在首都塔什干。   另外,这个国家的政治精英有意将乌兹别克斯坦这个新国家说成是中世纪庞大的帖木儿帝国(1336-1404年)的直接继承国。曾是帖木儿帝国首都的撤马尔罕成了本地区著名的宗教、天文学和艺术的研究中心。这一联系给现代的乌兹别克斯坦注入了比其邻国更深的历史继承感和地区使命感。一些乌兹别克领导人的确认为乌是一个单一的中亚实体的国家核心,并认为塔什干应成为这一实体的首都。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精英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人民已经越来越具备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主观素质,并决心不论国内有什么样的困难永远不再回到殖民地状态。他们的这种意识比任何其他中亚国家都更加强烈。   这种情况使乌兹别克斯坦成为培育一种后种族的(POST-ETHNIC)现代民族主义的领袖,同时也使其邻国对其感到某种不安。虽然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在国家建设和主张促进地区自给自足方面起了带头作用,但这个国家相对更大的民族同一性和更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其与相邻的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甚至哈萨克斯坦的统治者担心乌兹别克的地区领导地位会演变为对地区的统治。这种担心制约了新的主权国家之间地区合作的发展——俄罗斯本来就不鼓励这种合作——也使这个地区的脆弱性永久化。   然而,与其他国家一样,乌兹别克斯坦也不是完全没有种族矛盾。乌南方的部分地区,特别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撤马尔罕和布哈拉周围地带,居住着大量的塔吉克人。他们对莫斯科划定的边界仍然十分不满。使事情更为复杂的是,在塔吉克斯坦西部有乌兹别克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重地费尔干纳谷地(这里近些年来已经发生了流血的种族冲突)有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更不必说在阿富汗北部还居住着乌兹别克人,   从俄罗斯的殖民统治下倔起的其他三个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只有土库曼斯坦在种族上是比较有凝聚力的。土450万人口中大约有75%是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和俄罗斯人各占不到10%。土库曼斯坦受天然屏障保护的地理位置使它离俄罗斯相对遥远,而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却在地缘政治上与这个国家的未来有更大的关系。一旦通向这个地区的管道建设起来,土库曼斯坦真正巨大的天然气蕴藏就会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展现出一个繁荣的未来,   吉尔吉斯斯坦的500万人口则复杂得多。吉尔吉斯人占总人口约55%。乌兹别克人大约占13%。俄罗斯人最近从20%以上降至略高于15%。独立前,俄罗斯人是该国工程技术人员等知识阶层的主要部分,而他们的离去给这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损害。虽然吉尔吉斯斯坦富于矿产资源,而且因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使一些人把这个国家称为中亚的瑞士(从而成为一个潜在的新的旅游胜地),但它夹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间的地理位置,使它的独立地位严重地取决于哈萨克斯坦成功地保持自身独立的程度。   塔吉克斯坦在种族上仅比吉尔吉斯斯坦略为单一。在其650万人口中,塔吉克人不到三分之二,占25%多一些的是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对他们有一些敌意),仍留在塔吉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只占大约3%。然而,像其他地方一样,即使是占主导地位的种族群体也以部落为单位相互尖锐对立,甚至发生暴力冲突,现代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只存在于城市里的政治精英之中。结果是,独立不仅带来了国内的争斗,而且给俄罗斯继续在这个国家驻扎军队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借口。由于大量塔吉克人居住在边界另一侧的阿富汗东北部,塔吉克斯坦的种族形势就更加复杂。实际上,在阿富汗的塔吉克族几乎与在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人一样多,这是破坏地区稳定的又一个因素。   阿富汗虽然不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其目前的混乱状况同样是前苏联遗留下来的。由于苏联的占领和长时间的抗苏游击战争使阿富汗四分五裂,其普什图人、塔吉克人和哈扎拉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同时,反对俄罗斯占领者的圣战已使宗教成为这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方面,在本已非常尖锐的政治分歧中又注入了教义的狂热。所以阿富汗不仅必须被看作是中亚种族难题的一部分,而且在政治上更完全是欧亚大陆巴尔干的一部分。   虽然前苏联的中亚共和国以及阿塞拜疆的人口主要都是穆斯林,它们的政治精英大多仍然是苏联时期的产物,而他们的世界观几乎都是非宗教的。这些国家在形式上也都是世俗的。然而,随着他们的人口从主要站在传统的宗族和部落立场上转而表现出更加现代的民族自觉,他们的伊斯兰意识可能会不断加强。实际上,伊斯兰的复兴已经不仅得到伊朗而且得到沙特阿拉伯的外部支持,很可能成为不断蔓延的各种新民族主义的推动力量,并决心反对俄罗斯控制下的因而也是异教徒控制下的——任何形式的重新一体化。   诚然,伊斯兰化的进程也可能会传染给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他们大约有2000万人,比留在独立的中亚国家受外国人统治而没被感染的俄罗斯人(大约950万)多一倍以上。这样,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约占到俄国人口的13%。他们几乎不可避免地将在要求维护自己独特宗教和政治特性的权利方面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即使这种要求不像在车臣那样以要求实现完全独立的方式表达出来,它也将加重俄罗斯由于最近一次帝国式的卷入和在新独立国家中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存在而在中亚面临的困境。   使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更加不稳定并使局势更具有潜在爆炸性的一个事实是:历史上都在本地区有帝国、文化、宗教和经济利益的两个相邻的主要民族国家,土耳其和伊朗,本身在地缘政治取向上就变化无常而且内部也蕴含着脆弱性。如果这两个国家出现不稳定,很可能整个地区就会陷入巨大的混乱,使正在发生的种族和领土冲突失去控制,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地区平衡将被严重破坏。所以,土耳其和伊朗不仅是重要的地缘战略棋手,而且是地缘政治的支轴国家。它们本身的国内局势对本地区的命运有关键的重要性。两者都是中等大小的强国,都有着强烈的地区意图和历史自豪感。然而这两个国家未来的地缘政治取向甚至其民族的凝聚力都仍然是不确定的。   土耳其,作为一个后帝国的国家仍处于重新界定其身份的过程之中。它受到来自三个方向的牵引力:现代主义者希望它成为一个欧洲国家而倾向西方,伊斯兰主义者向中东和穆斯林大家庭倾斜而重视南方;抱有历史观点的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处于地区主导地位的土耳其在里海盆地和中亚的各突厥民族中具有新的使命,从而着眼于东方。三种观点中每一个都设定了不同的战略轴心。自从基马尔主义革命以来,它们之间的冲突第一次使土耳其的地区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而且,土耳其本身也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区民族冲突的牺牲品。尽管其大约650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土耳其人,其中约80%属突厥语系(也包括切尔卡西亚人、阿尔巴尼亚人、波斯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阿拉伯人等不同人种),然而多达20%或许更多的是库尔德人。集中在土耳其东部地区的土耳其库尔德人已越来越多地被卷入由伊拉克和伊朗的库尔德人发动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土耳其内部发生的任何涉及这个国家总体方向的紧张局势都无疑会鼓励库尔德人采取更激烈的行动以寻求独立的民族地位。   伊朗的未来取向更是问题很多。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取得胜利的原教旨主义的什叶派革命可能正进入其“热月”阶段,这使伊朗的地缘战略作用更加不确定。一方面,无神论苏联的崩溃为伊朗北方新独立的邻国改变宗教信仰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伊朗对美国的敌视使德黑兰采取至少在策略上亲莫斯科的态度。由于伊朗担心阿塞拜疆新取得的独立会对其内聚力产生影响,这种态度更加坚定。   这种担心来自伊朗面对种族矛盾时的脆弱性。这个国家6500万(与土耳其人口数量相似)人口中,只有略高于一半的人是波斯人。大约四分之一是阿塞拜疆人,其余的人口包括库尔德人、俾路支人、土库曼人、阿拉伯人和其他部族。除了库尔德人和阿塞拜疆人以外,其他的种族都没有能力威胁伊朗的国家完整,特别是由于在波斯人中存在着很强烈的民族、甚至帝国的意识。然而这种情况会很快发生变化,特别是一旦伊朗政治中发生新的政治危机,就更加如此。   而且,有两个事实对伊朗的库尔德人以及所有其他少数民族发生感染作用,一是目前本地区已存在着几个新独立的“斯坦”,二是连100万车臣人也能够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了。如果阿塞拜疆成功地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很可能愈发坚定地忠于建立一个更大的阿塞拜疆的理想。这样德黑兰政治的不稳定和分裂状态可能会升级为对伊朗这个国家的内聚力的挑战,那么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所涉及的范围及利益就会极大地扩大。   多重竞赛   传统的欧洲巴尔干牵涉到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以及俄罗斯帝国三者间面对面的争夺。还有三个间接的参与者,它们担心其在欧洲的利益会因某一个主角的胜利而受到负面的影响。德国惧怕俄罗斯的强大,法国反对奥匈帝国,英国则更希望由一个逐渐衰弱的奥斯曼帝国控制达达尼尔海峡,而不愿看到其他两个主要竞争者中的任何一个控制巴尔干。在整个十九世纪,这些大国成功地遏制了巴尔干的冲突且并未损害任何一方的根本利益。但到1914年,它们却没能做到这一点,从而给所有各方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今天在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展开直接争夺的同样有三个相邻大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尽管中国最终也可能成为一个主要角色。比较远距离地参与竞争的还有乌克兰、巴基斯坦、印度以及遥远的美国。三个主要的最直接的竞争者都不仅受到未来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且也都受到很强的历史推动力的驱使。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曾在某个时期是本地区政治或文化上的主导国家。每一个都以怀疑的目光看待其他几个。虽然它们之间发生迎头相撞的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它们在外部争斗的影响积累起来会给本地区造成混乱。   俄罗斯人对土耳其人的敌视态度近乎过分。俄罗斯的媒体将土耳其人描述成一心想控制这个地区并煽动当地力量反对俄罗斯(车臣事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的阴谋家,并认为土耳其对俄罗斯的整体安全造成了与土耳其实际能力完全不成比例的巨大威胁。土耳其人则针锋相对,认为自己担当的是解放者的角色,目的是把教友们从俄罗斯的长期压迫下解放出来。土耳其人和伊朗人(波斯人)历史上就是这一地区的竞争者,这种竞争近年来又重新抬头,土耳其树立了一种现代的和世俗的形象,以取代伊朗观念下的伊斯兰社会。   虽然可以说这三者至少都在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俄罗斯的情况则是:莫斯科的野心涵盖的范围要大得多,因为人们对其帝国统治相对来说还记忆犹新,在这个地区还有几百万俄罗斯人,而且克里姆林宫也渴望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大国。莫斯科的对外政策声明已经表明,它将整个前苏联空间看作是克里姆林宫有特殊地缘战略利益的区域,并且认为应当把任何外来的政治的甚至是经济的影响排除出这一地区。   相比之下,虽然土耳其获得地区影响的愿望带有一些尽管是更加陈旧的、过去的帝国的影子(奥斯曼帝国的额峰是在1590年征服高加索和阿塞拜疆的时候,虽然当时其版图并不包括中亚),这种愿望似更深地植根于与本地区的突厥语民族(图20)在种族和语言上的认同感。鉴于土耳其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更为有限,建立一个排他性的政治势力范围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土耳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松散的突厥语大家庭的潜在领袖。为此它利用其令人羡慕的相对现代化水平、语言上的接近以及它的经济手段,力图在目前这一地区的国家建设过程中把自己确立为最有影响的力量。   伊朗的意图就更加含糊,但从长远看对俄罗斯的野心同样构成威胁。波斯帝国是一个更加遥远的记忆。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的鼎盛时期,它的领土曾包括现在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三个高加索国家以及阿富汗、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虽然伊朗目前的地缘政治抱负没有土耳其那样大,主要着眼于阿塞拜疆和阿富汗,但本地区的整个穆斯林人口,甚至包括在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人口,都是伊朗宗教利益的目标。确实,中亚伊斯兰的复兴已经变成伊朗当前统治者野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相互竞争的利益在地图21上得到了说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扩张用两个向南直指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箭头表示;土耳其是一个向东穿过阿塞拜疆和里海指向中亚的箭头;伊朗则是两个箭头,一个向北指向阿塞拜疆,另一个向东北指向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这些箭头不仅相互交叉,而且可能相互碰撞。   目前,中国的作用比较有限,它的目标也不那么明朗。有理由认为中国更希望在其西部面对一群相对独立的国家,而不是一个俄罗斯帝国。这些新生的国家至少可以充当一种缓冲,但中国同时也担心其新疆境内的突厥少数民族可能把中亚新独立国家看作自己的有吸引力的榜样。正因为如此,中国已在谋求哈萨克斯坦保证压制跨边境少数民族的激进主义行动。从长远看,北京对本地区的能源资源必定会有特殊的兴趣。直接获得这些资源,而不受莫斯科的控制,必定是北京的主要目标。这样,中国的整体地缘政治利益就会与俄罗斯追求主导地位的努力发生冲突,却与土耳其和伊朗的意图相互补充。   对乌克兰来说,主要问题是独联体未来的性质,以及能否更自由地获得能源资源,以减少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依赖。在这方面,与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更为密切的关系对基辅十分重要。乌克兰对那些更有独立意识的国家的支持是加强它自身对莫斯科的独立的努力的延长。同样,乌克兰支持格鲁吉亚成为阿塞拜疆向西出口石油的通道的努力。乌克兰还与土耳其合作以削弱俄国在黑海的影响,并支持土耳其为将石油从中亚直接输送到土耳其终端的努力。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介入就更为遥远了,但它们对新的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可能发生的事情也都不是无动于衷的。巴基斯坦的首要利益在于通过其在阿富汗的政治影响获得地缘战略的纵深,不让伊朗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发挥政治影响,并最终从连接中亚和阿拉伯海的输油管道的建设中获益。印度为了对巴基斯坦作出反应,同时也出于对中国在这个地区的长期影响的担心,更支持伊朗在阿富汗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在前苏联空间内更多的存在。   美国虽然相距甚远,由于它的利益是在后苏联的欧亚大陆保持地缘政治多元化,美国出现在背景之中并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也许是间接的棋手。它显然不仅对开发这个地区的资源感兴趣,而且要阻止俄罗斯单独主导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空间。美国这样做不仅是在谋求它更大的欧亚地缘战略目标,而且也通过争取毫不受限制地进入这个至今还封闭着的地区,维护其本身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以及欧洲和远东的利益。   因此,在这个难题中有利害关系的包括地缘政治力量、潜在的巨大财富的获取、民族和(或)宗教使命的完成以及安全利益。然而,竞争特别集中在能否进入该地区的问题上。在苏联解体之前,进入该地区的途径完全由莫斯科所垄断。所有的铁路运输,油气管道,甚至航空运输都得通过莫斯科这个中心来运营。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学家们希望这种情况一直保持下去。因为他们知道谁控制或主导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谁就最可能赢得这一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大奖。   正是由于这种考虑才使油气管道问题成为影响里海盆地和中亚的未来的主要问题。如果连接这一地区的主要的管道继续穿过俄罗斯领土到达俄国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即使俄国不公开地炫耀实力,这种情况的政治后果也会自然地显现出来。这个地区仍将在政治上依附于俄国,而俄国在决定如何分配该地区的新财富问题上就会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反过来,如果另有一条管道穿过里海通到阿塞拜疆再经土耳其到达地中海,或者还有一条管道经过阿富汗到达阿拉伯海,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大国垄断进入该地区的途径了。   麻烦的现实是,俄国政治精英中有些人的行为表明,如果俄罗斯不能完全控制进入该地区的途径的话,他们宁愿让该地区的资源根本得不到开发。如果外国投资可能导致外国经济和政治影响在该地区更直接的存在,俄国宁愿仍然对这里的财富不加开发。这种财富拥有者的心态有历史根源,改变它需要时间和外部的压力。   沙皇在高加索和中亚的扩张持续进行了大约三百年的时间,但俄帝国最近的终结却突然得让人吃惊。随着奥斯曼帝国实力的衰落,俄罗斯帝国向南沿着里海海岸向波斯推进。它在1556年占领了阿斯特拉罕可汗统治的领地,并于1670年到达波斯。它在1774到1784年间征服了克里米亚,然后于1801年占领格鲁吉亚王国,并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席卷了散居在高加索山脉的各个部落(车臣曾进行了殊死抵抗),在1878年完全占领了亚美尼亚。   对中亚的征服主要不是压倒了一个对抗的帝国,而是降伏了一个个基本上相互分离的半部落性质的封建可汗统治地和酋长国。它们只有能力进行零星的、孤立的抵抗。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是在1801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远征后被占领的,而土库曼斯坦是在1873到1886年的长期战争中被打败和兼并的。然而,到1850年,对中亚大部分地区的征服已基本结束,尽管零星爆发的地方抵抗运动即使到前苏联时期也仍然时有发生。   苏联的解体导致了戏剧性的历史逆转。1991年12月,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内,俄罗斯在亚洲的地盘突然缩小了约20%,俄国在亚洲控制的人口从7500万减少到大约3000万。另外,高加索的1800万居民也脱离了俄国。这种逆转使俄国政治精英感到更加痛苦的是,他们知道这些地区的经济潜力正成为外国利益集团的目标,而这些利益集团拥有金融手段在此投资、开发和开采直到不久之前仍然只有俄国才能获得的资源。   然而俄罗斯面对着一个困境:它在政治上过于孱弱,无力完全隔断外部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在财政上也过于贫困而无力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发这个地区。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敏感的领导人认识到,新独立国家正在发生的人口爆炸意味着如果它们不能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最终俄国整个南部边界地区就会出现一种爆炸性的形势。特别是当民族主义和伊斯兰势力在从前被征服的民族中间重新兴起时,俄国在阿富汗和车臣的经历可能再现于从黑海到蒙古的整个边界线上。   所以俄国无论如何一定要设法适应后帝国时期的新现实。它试图抑制土耳其和伊朗在这一地区的存在,防止新独立的国家向俄国的主要对手靠近,阻挠中亚形成任何真正独立的地区合作,并限制美国在新主权国家的地缘政治影响。所以这已经不再是重建帝国的问题。重建帝国代价太高而且会遭到强烈的抵抗。现在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限制新独立国家的新关系网并保持俄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   为实现这一任务而选择的工具主要是独联体,不过在有些地方使用俄国的军事力量和娴熟的外交手段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也同样维护了克里姆林宫的利益。莫斯科利用其影响,力图使新国家最大限度地顺从其建立越来越一体化的“共同体”的想法,并大力推动对独联体外部边界实施集中指挥的控制体系;寻求在共同对外政策框架中实现更紧密的军事一体化;以及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原苏联的)油气管道网,并且不让铺设任何能绕开俄国的新管道。俄国的战略分析已公开表示莫斯科把这一地区看作是自己特有的地缘政治空间,虽然它已不再是其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克里姆林宫一直寻求在新独立国家的领土上保持俄国的军事存在,这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俄国地缘政治意图的线索。莫斯科利用阿布哈兹的分离运动取得了在格鲁吉亚保留军事基地的权利。它利用亚美尼亚在对阿塞拜疆的战争中需要支持这一机会,使俄国在亚美尼亚领土上的军事存在合法化。俄还在政治上和财政上对哈萨克斯坦施加压力,使其接受俄的军事基地。另外,塔吉克斯坦的内战使前苏联军队得以继续留在那里。   莫斯科在制定其政策的时候是从这样一些明显的预期出发的:它与中亚在后帝国时期的关系网络将逐渐削弱每个势单力薄的新国家的主权实质,并将它们置于一种从属于“一体化”独联体指挥中心的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不鼓励新国家创建其自己单独的军队和推广使用其各自的语言(他们在逐渐以拉丁字母替代西里尔字母),也不鼓励它们与外界发展更密切的关系,并反对它们铺设直接通向阿拉伯海和地中海港口的新管道。如果这一政策获成功,俄国就能控制它们的对外关系并决定如何分享收入。   在寻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发言人,如本书第四章所示,经常援引欧洲联盟的例子。然而实际上,俄国对中亚国家和高加索的政策更像是非洲的法语区——由法国军队和财政补贴来决定殖民地时期以后的法语非洲国家的政治和政策。   俄国的总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它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而巩固独联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机制。但看来莫斯科欲在政治上使之处于从属地位的首要地缘政治目标是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为了使其政治反攻获得成功,莫斯科必须不仅控制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而且要对其地理屏障进行渗透。   对俄国来说,阿塞拜疆必须是首要的目标。它对俄国的屈服会有助于将中亚与西方,特别是与土耳其完全隔离,从而进一步增强俄国对难以驾驭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影响力。为此,俄在类似如何分配里海海床钻探区块等有争议的问题上策略性地与伊朗合作将有利于俄国实现其重要目标——迫使巴库向莫斯科的愿望让步。一个顺从的阿塞拜疆也将有助于俄巩固它在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主导地位。   哈萨克斯坦也是一个特别具有诱惑力的首要目标。哈萨克斯坦在种族问题上的脆弱性使哈政府在与莫斯科的公开对抗中不可能占上风。哈的逐渐屈从将产生一个地缘政治效果,那就是几乎自动把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拉人莫斯科控制的范围,同时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直接地暴露在俄的压力之下   然而,俄罗斯的战略与位于欧亚大陆巴尔干的几乎所有国家的抱负都背道而驰。这些国家新的政治精英不会自愿让出他们从独立中获得的权力和好处。随着当地的俄罗斯人逐渐让出他们原有的特权地位,新的精英正很快地扩展他们在主权方面的既得利益。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并且有社会感染力的进程。而且,曾经在政治上很消极的人民也越来越具有民族主义倾向。除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以外,其他各国人民也更加重视他们的伊斯兰特性。   就外交来讲,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虽然亚美尼亚依靠俄国的支持与阿塞拜疆抗衡)都希望自己逐步与欧洲联系在一起。资源富饶的中亚国家以及阿塞拜疆都希望在经济方面最大限度地在本国领土上吸纳美国、欧洲、日本,后来还有韩国的资本,以大大加速它们的经济发展并巩固各自的独立。为此,他们也欢迎土耳其和伊朗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把土伊看作可以抗衡俄罗斯力量的因素以及通向南方广阔的穆斯林世界的桥梁。   所以阿塞拜疆在土耳其和美国的鼓励下不仅拒绝了俄国建立军事基地的要求,而且公然违抗俄国关于在阿塞拜疆只修建一条通往俄国黑海港口的管道的要求。它选择了一个双重解决办法,要再修建一条通过格鲁吉亚到土耳其的管道(由于美国禁止为与伊朗进行商务活动提供资金,由一家美国公司投资修建一条向南通过伊朗的管道的计划已不得不放弃)。1995年,在一片鼓噪声中,一条连接土库曼和伊朗的新铁路开通了。这使欧洲通过铁路运输与中亚进行贸易成为可能,并完全将俄国撇在了一边。这条古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具有一种强烈的象征意义,俄国再也无法将欧洲与亚洲分开了。   乌兹别克斯坦在反对俄国的“一体化”努力方面也越来越自信。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长在1996年8月明确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反对建立独联体超国家机构,因为这种机构可能被当作实现集中控制的工具。”它强烈的民族主义姿态已经受到俄国报界言辞激烈的谴责:   乌兹别克斯坦在经济上强调向西方倾斜,对独联体内一体化条约大肆诽谤,甚至坚决拒绝加入关税联盟,还有计划地实行反俄罗斯的民族政策(甚至正在关闭使用俄语的幼儿园)。……对正在亚洲地区推行弱化俄国政策的美国来说,乌兹别克斯坦的这种立场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明天》28期(1996年6月)。   即使是哈萨克斯坦也对俄国的压力作出了反应。它也主张应再有一条不通过俄罗斯的辅助性对外通道。正如哈总统顾问尤米尔西里克·卡西诺夫所说:   实际上,是俄国自己的行动促使哈萨克斯坦想寻求其他管道,比如俄国限制哈石油运往新罗西斯克,限制秋明的石油运往帕夫洛达尔的炼油厂。土库曼斯坦推动建设一条通往伊朗的天然气管道的部分原因是,独联体国家只为其天然气支付国际价格的60%的钱或根本不付钱。《俄国在外高加索和中亚希望得到什么》,载《独立报》,1995中1月24日。     土库曼斯坦基本上也是出于相同的原因,一直积极研究建造一条通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阿拉伯海的新管道,同时还在大力修建北连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南接伊朗和阿富汗的新铁路线。哈萨克斯坦人、中国人和日本人雄心勃勃地设想了一个从中亚到中国海的管道工程(图22),并就此举行了非常初步的探讨性会谈。西方已承诺对阿塞拜疆的石油和天然气作长期投资,总数达130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则大大超过200亿美元(1996年数字)。由于全球经济的压力而俄国在财力上又办法有限,这一地区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状态显然正在破除之中。   对俄国的恐惧还促使中亚国家加强了地区合作。1993年1月成立的中亚经济联盟起初处于休眠状态,后来逐渐活跃起来。即使是原来明确倡导建立一个新“欧亚联盟”的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也逐步改变想法,转而支持中亚地区紧密合作和加强这一地区各国间军事协调的想法,支持阿塞拜疆将里海和哈萨克石油通过土耳其运出去的努力,并主张共同反对俄国和伊朗企图阻止在里海沿岸国家间分段划分里海大陆架和矿产资源的作法。   鉴于该地区各国政府有高度集权的倾向,主要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和解也许关系更为重大。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总统并不十分相互欣赏(这一点他们对外国客人都说得非常坦率)。他们个人之间的敌视起初使克里姆林宫比较容易拉拢一个来反对另外两个。到90年代中叶,这三个领导人都已意识到,他们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对于维护他们新赢得的主权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他们开始高度注意公开表现他们之间据称是密切的关系,并强调今后要协调他们的对外政策。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独联体内部出现了一种非正式的联盟,它由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领导,致力于建立一个“合作的”而非“一体化”的联合体。为此,乌克兰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格鲁吉亚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1996年9月,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外长还非常象征性地发表了一个宣言,要求此后独联体首脑会议不再由俄罗斯总统主持而是由各国轮流担任主席。   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树立的榜样,即使是对那些更顺从于莫斯科主要意图的领导人来说也产生了影响。当哈萨克斯坦的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和格鲁吉亚的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1996年9月宣布如果“我们的独立受到威胁”就将脱离独联体时,克里姆林宫听到一定非常恼怒。在更大的范围里,作为独联体的抗衡力量;中亚国家和阿塞拜疆提高了他们在经济合作组织中的活动水平。这个组织是这一地区伊斯兰国家间的一个还相对比较松散的组织。其成员还包括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它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财政、经济和交通运输联系。莫斯科已经在公开批评这些倡议和行动,并且相当正确地认为这正在弱化有关国家的独联体成员国属性。   出于类似的想法,这一地区的国家稳步加强了与土耳其的联系,在较小的程度上也加强了与伊朗的联系。土耳其提出为新的民族军官团提供军事培训,并热情欢迎大约一万名学生到土耳其留学。对此,这些突厥语国家都欣然接受。1996年10月在土耳其支持下在塔什干召开第四次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会上着重强调与土耳其加强交通运输联系,增加贸易,并建立共同的教育标准和进行更密切的文化合作。土耳其和伊朗两国一直在电视节目的制作方面非常积极地帮助新独立的国家,从而直接影响广大的观众。   1996年12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一次仪式特别有象征意义地表明,土耳其完全认同这一地区的新国家所取得的独立。在哈独立五周年的庆典上,土耳其总统苏莱伊曼·德米雷尔站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旁边,为一座28米高的金色纪念碑揭幕,碑顶上是一位骑在类似狮身鹰首的野兽身上的传说中哈萨克—突厥勇士的塑像。当时,哈萨克斯坦赞扬土耳其“在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站在哈萨克斯坦的一边”。而作为回报,土耳其在大约12亿美元的私人投资之外又给了哈萨克斯坦一笔3亿美元的贷款。   虽然土耳其和伊朗都无法排除俄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土耳其和伊朗(在比较小的程度上)却一直在加强新国家的意志和能力,抵制与北方邻国和旧主人的重新一体化。而这样做必然有助于使这一地区地缘政治的前景更加开放。   既不统治也不排他   这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对美国的含义十分清楚:美国相距太远而无法在欧亚大陆的这一部分成为主导力量,但美国又太强大而不能不参与这一地区的事务。这一地区的所有国家都认为,美国的参与对它们的生存是必要的。俄罗斯过于虚弱,既不能恢复对这一地区的帝国统治,也无法将其他国家排挤出去;但因为离得太近又十分强大,俄国也不能被排除在外。土耳其和伊朗的力量足以发挥影响,但它们自身的脆弱性可能使这一地区无力应付来自北方的挑战和地区内部的冲突。中国太强太大,不能不令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担心,但正是中国的存在及其经济活力有助于中亚寻求与世界更广泛的联系。   所以,美国的首要利益是帮助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这一地缘政治空间,保证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拦地在财政上和经济上进入该地区。只有在一个油气管道和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以及陆地把这个地区直接与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中心连接起来的时候,地缘政治的多元化才能变成一个持久的现实。因此,必须反对俄国为垄断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而作的努力,因为这不利于这一地区的稳定。   然而,把俄国排除在该地区之外或者煽动该地区新国家敌视俄国,既不可取也不可行。实际上,俄国在该地区发展中积极的经济参与对这一地区的稳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让俄国成为一个伙伴,而不是唯一的主宰,结果还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一地区稳定性的加强和财富的增加还直接有助于俄国的经济发展并会给独联体所标榜的“联合体”增添一些实际的意义。存在着某些野心更大、历史上过时、令人痛苦地联想起原先的巴尔干的想法。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想法,合作性选择才会成为俄罗斯的政策。   美国应给予最有力的地缘政治支持的国家是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在该地区之外的)乌克兰。这三个国家都是地缘政治的支轴。基辅的作用确实使人们更加坚信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演变是一个关键性国家。同时,鉴于其面积、经济潜力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哈萨克斯坦也应该得到审慎的国际支持,特别是持续的经济援助。到时候,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也许会有助于弥合其民族分裂,而正是这种分裂使这个中亚地区的“屏障”在俄罗斯的压力面前变得十分脆弱。   在这个地区,美国不仅与稳定的、亲西方的土耳其,而且与伊朗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利益。美伊关系的逐步改善将极大地增加全世界进入该地区的机会,更具体的是,会减小对阿塞拜疆生存所造成的更直接的威胁。中国在这个地区不断增加的经济活动和这一地区的独立给它带来的政治利益也是与美国的利益相一致的。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努力也是一个积极因素,因为更为密切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关系使国际社会更容易进入土库曼斯坦,从而有助于加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如果哈萨克斯坦万一变得不稳定的话)。   土耳其的发展和取向对高加索国家的未来尤其具有决定性。如果土耳其保持通往欧洲的通道,如果欧洲也不对土耳其关上大门,那么高加索国家很可能也被吸纳入欧洲的范围,而这种前景正是它们梦寐以求的。但是如果土耳其欧洲化的步伐不管是因为内部的或外部的原因停顿下来,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就只能选择去适应俄国的意图这条路了。那时,它们的未来将随着俄国与不断扩大的欧洲关系的演变而变化,也可能好也可能坏。   伊朗的作用可能更成问题。它重新回到亲西方的立场自然会有利于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巩固,所以美国鼓励伊朗的行为发生这种转变在战略上是可取的。但是在这样的转变之前,伊朗可能发挥消极的作用,对阿塞拜疆的前景产生负面的影响。就是伊朗采取诸如使土库曼斯坦对世界开放等积极步骤,以及目前它虽有自己的原教旨主义却助长着中亚人本身的传统宗教意识,情况也会这样。   最后,中亚的未来可能受到更为复杂的情况的综合影响。中亚国家的命运将取决于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利益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也取决于美国在多大程度上使美俄关系以俄国对新国家独立地位的尊重为转移。这种相互影响的现实使任何一个有关地缘战略棋手都不能把帝国统治或一国垄断地区事务作为追求目标。所以,只能在保持一种微妙的地区平衡与出现种族冲突、政治分裂、在俄国南部边境甚至可能发生的公开敌对行为之间做出基本选择。这种微妙的平衡会使该地区逐步进入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中去,并使地区各国得到巩固,还可能获得较为明显的伊斯兰特性。建立和加强这样一种地区平衡,必须成为美国对欧亚大陆的任何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2014-08-25 03:22
第四章 黑洞   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1991年末的解体,在欧亚大陆正中心造成了一个“黑洞”。这就如同地缘政治学家所描述的“心脏地带”突然从世界地图上被挖走了一样。   这一复杂的地缘政治新形势给美国带来严峻的挑战。可以理解,美国的紧迫任务当然是减小这个正在分崩离析却仍拥有强大核武库的国家陷入政治混乱或重新成为敌对的专制政权的可能性。然而美国的长期任务则依然是:如何促进俄国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复兴;同时避免重新出现一个欧亚帝国,阻碍美国实现建立一个能把俄国稳定安全地联在一起的更大的欧洲-大西洋体系这一地缘战略目标。   俄国的新地缘政治环境   苏联的垮台是庞大的中苏共产主义集团逐步分裂过程的最后阶段。这个集团曾在短时间内与成吉思汗帝国的地域相当,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了后者。但这个存在年代较近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集团,寿命却很短。铁托的南斯拉夫反对和毛的中国不听号令,早就显示出共产主义阵营在比意识形态的约束更有力的民族主义的企盼面前的脆弱性。中苏集团持续了大约10年,苏联持续了大约70年。   但更具地缘政治意义的是长达几个世纪的莫斯科统治下的大俄罗斯帝国的灭亡。这个帝国的解体缘于苏联体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总失败,虽然由于其一贯的保密制度和自我孤立,其中许多弊端几乎到最后垮台时才得以暴露。因此,世界被苏联看起来十分迅速的自我灭亡惊呆了。1991年12月短短的两个星期内,苏联先是由俄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首脑们公然宣布解散,然后正式被一个除波罗的海各共和国以外包括原苏联的所有共和国在内的称作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的含糊不清的实体所取代。苏联总统无可奈何地辞职引退,苏联国旗最后一次从克里姆林宫降落。最后,一个主要由俄罗斯人组成的有1.5亿人口的俄罗斯联邦成为前苏联事实上的继承者,而共有另外的1.5亿人口的其他共和国则不同程度地取得了独立的主权。   前苏联的解体在地缘政治上造成了巨大的混乱。仅仅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俄国人民突然发现他们不再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的主人,总体说来他们对苏联的解体比外界更无思想准备。俄国在高加索地区的边界退回到了19世纪;在中亚则是退回到了19世纪中叶。更有戏剧性和令人痛苦的是在西部,俄的边界退回到了1600年左右即“雷帝”伊凡四世统治之后不久。高加索的丢失重新唤起了对土耳其影响卷土重来在战略上的担心。失去了中亚,使人感到丢掉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对伊斯兰的潜在挑战忧心仲仲。乌克兰的独立则动摇了俄国是泛斯拉夫共同特性的天授旗手这一说法的根本。   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由沙皇帝国占据、四分之三世纪以来则由俄罗斯主导的苏联占据的地盘上,现在出现了12个国家。除俄国外,大多数国家对真正的主权毫无准备。这些国家从有5290万人口的乌克兰到仅有350万人口的亚美尼亚,大小不等。它们是否能生存下去不能确定,莫斯科是否愿意永远接受这一新的现实同样不可预测。2000万左右说俄语的人现在成了外国居民,更加重了俄国人受到的历史震撼。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受民族主义越来越强的精英们统治。在经受了几十年来或多或少带有强制性的“俄罗斯化”后,他们决心要表现出它们各自的特性。   俄罗斯帝国的垮台使欧亚大陆的中心出现了一个力量真空。不仅新独立国家虚弱不堪,十分混乱,俄国本身也因为动荡,特别是因为在政治动荡的同时企图抛弃旧的苏联社会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全面危机。俄国因担心穆斯林在新独立的塔吉克斯坦上台而进行了军事介入,使民族问题更趋严重。对车臣政治经济上付出高昂代价的可悲的残酷干预,更使问题雪上加霜。最令人痛苦的是俄国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虽然仍拥有庞大但越来越陈旧的核武库,曾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俄国现在却被许多人视为只不过是第三世界的一个地区性大国而已。   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扩大了地缘政治真空。四分之三个世纪的集权统治给俄国人民带来了伤害。大批最有才能和干劲最足的人被杀害或死于古拉格劳动营,人数达数百万。另外,在本世纪内,俄国还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蹂躏、一场长期内战中的死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行和破坏。俄国政权推行压制性的教条主义的正统思想,断绝了俄国与世界的联系。俄国经济政策对生态问题完全漠然视之,环境和人民身心健康深受其害。据俄国官方的统计数字,至90年代中,仅约40%的新生儿是健康的;约五分之一的俄国小学一年级学生有不同形式的智力低下问题。男子平均寿命下降至57.3岁。俄国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俄国的社会状况实际上是典型的中等第三世界国家水平。   对本世纪俄国人民遭受的恐惧和苦难,无论描述得如何严重也不为过。由于以下一系列事件的社会影响,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未曾有机会过正常的文明生活:   ——1905年的俄日战争,以俄国战败蒙辱而告终;   ——1905年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引发大规模城市暴力活动;   ——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死伤几百万人,经济陷入极度混乱;   ——1918-1921年内战,再次造成几百万人丧生,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1919-1920年,俄波战争,以俄战败而终;   ——20年代早期建立古拉格劳动营,革命前的精英遭到杀戮和大规模逃离俄国;   ——30年代早期和中期的工业化和集体化运动,造成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大规模饥荒和几百万人死亡;   ——30年代中期和晚期的“大清洗和大恐怖”,几百万人被关进劳改营,100多万人被枪决,几百万人死于虐待;   ——1941-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平民和军人伤亡人数达数百万,经济破坏惨重;   ——40年代晚期再次实施斯大林主义的恐怖,从而再次发生大规模的逮捕和频繁的处决;   ——从4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长达40年的与美国的军备竞赛,造成社会贫困;   ——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为把苏联的力量扩展到加勒比、中东和非洲地区而耗尽财力;   ——1979-1989年劳民伤财的阿富汗战争;   ——苏联的突然解体,社会动荡,痛苦的经济危机,血腥而又耻辱的车臣战争。   俄国的内部危机和国际地位的丧失令人苦恼和不安,对俄国的政治精英来说尤其如此。俄国地缘政治形势也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西部,由于苏联的解体,俄国国界被十分令人痛苦地更改,地缘政治影响的范围大大缩小(图16)。自18世纪以来,俄国一直控制着波罗的海诸国。现在失去了里加和塔林港,使俄国进出波罗的海更受限制,且受失去冬天的不冻港之苦。虽然俄国总算对在形式上新获独立但高度俄罗斯化的白俄罗斯保住了政治主导地位,但也难保蔓延的民族主义最终不会在那儿占上风。在原苏联疆域之外,华抄条约组织的崩溃意味着以波兰为代表的前中欧卫星国正迅速倒向北约和欧盟。   最麻烦的是丢掉了乌克兰。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家的出现不仅迫使所有俄国人重新思考他们自己的政治和民族特性的性质,而且也是俄国在地缘政治上遭受的重大挫折。乌克兰从300多年的俄罗斯帝国历史脱离出去,意味着俄国失去了一大块潜在富裕的工农业经济和在种族与宗教上同俄国人极为接近的5200万人口。而这些本足以使俄国成为一个真正庞大而自信的帝国。乌克兰的独立也使俄国失去了它在黑海的主导地位,因为黑海的奥德萨是俄国与地中海地区以及与距离更远的国家贸易的重要通道。   从地缘政治上看,丢掉乌克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这使俄国的地缘战略选择受到极大限制。即使失去了波罗的海诸国和波兰,一个依然控制着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充当一个自信的欧亚帝国的领袖,主宰前苏联境内南部和东南部的非斯拉夫人。但丢掉了乌克兰及其5200多万斯拉夫人,莫斯科任何重建欧亚帝国的图谋,均有可能使俄国陷入与在民族和宗教方面已经觉醒的非斯拉夫人的持久冲突中。与车臣的战争也许仅是第一个例子而已。另外,由于俄国出生率日益下降而中亚人口急剧增加,任何没有乌克兰而仅建立在俄国力量之上的新欧亚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欧洲化色彩将不可避免地减弱,而更加日趋亚洲化。   丢掉了乌克兰,在地缘政治上不仅是重要的,而且起了催化作用。正是乌克兰1991年12月宣布独立以及在贝拉维扎的关键性谈判中坚持由一个松散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取代苏联,尤其是乌克兰采取政变式的突然行动,强行夺取驻乌的苏军部队的指挥权,才使独联体没有成为仅是一个更加邦联化的苏联的新名称。乌克兰的政治自决使莫斯科目瞪口呆,并成为一个榜样,原苏联的其他共和国虽然开始时仍较胆怯,然后均纷纷仿效。   俄国失掉其在波罗的海的主导地位的一幕在黑海重演,不仅由于乌克兰独立,也是因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这些新独立的高加索国家,为土耳其恢复其一度失去的在本地区的影响增加了机会。1991年以前,黑海是俄国海军力量进入地中海的出发点;到90年代中,俄国在黑海仅剩一小条狭长的沿岸地带。为苏联黑海舰队的残余部分使用在克里米亚的基地,俄国同乌克兰仍争执不休。俄国眼睁睁地恼怒地看着北约-乌克兰联合进行海军和登陆演习,土耳其在黑海地区影响不断扩大。俄国还怀疑土耳其向车臣抵抗分子提供了有效的援助。   在更远的东南部,地缘政治的动荡同样极大改变了里海盆地乃至中亚地区的总的地位。苏联解体之前,里海实际上是一个俄国的湖,仅南部一小部分属于伊朗。一个独立和民族主义十分强烈的阿塞拜疆出现了,蜂拥而至的急切的西方石油投资者又加强了阿塞拜疆的力量。加上同样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出现了。这一切使俄国现在仅是里海盆地财富的五个争夺者之一。俄国再也不能心安理得地认为它能够自行处理这些财富。   中亚国家的独立意味着俄国东南部边境在有些地方向北退了1000多英里。这些新独立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储藏,必然会引起外国的兴趣。几乎可以肯定,不仅那些国家的精英,而且不久以后它们的老百姓,民族主义情绪也将越来越强烈,可能会在对世界的看法上更趋伊斯兰化。哈萨克斯坦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在其近2000万人口中,哈萨克人和斯拉夫人的人数基本相当,语言和民族纠纷极易激化。乌兹别克斯坦人口约2500万,民族要单一得多,领导人喜欢强调历史上的辉煌岁月。乌兹别克斯坦现在日益自信地强调本地区在后殖民地时代的新地位。土库曼斯坦在地理上因隔着哈萨克斯坦而与俄国没有直接联系。为减少以前为进入世界市场在通讯方面对俄国的依赖,土库曼斯坦正积极开拓与伊朗的新联系。   由于受到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的外来支持,中亚各国并不像许多俄罗斯人继续希望的那样,愿意用它们的新政治主权来换取能带来实惠的与俄国的经济一体化。至少它们与俄国之间的某种紧张和敌对是不可避免的,而车臣和塔吉克斯坦令人痛苦的先例说明,不能完全排除比这更糟糕的情况。对俄国人来说,与在其整个南翼(再加上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总共有3亿多人口)的各伊斯兰国家发生冲突的潜在可能性,不能不使他们感到严重的不安。   最后,俄罗斯帝国解体之时,虽然远东地区并未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化,俄国在该地区也面临不祥的地缘政治新形势。几个世纪以来,中国至少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一直比俄国弱,也比俄国落后。每个关注俄国国家前途和对十年来急剧变化感到困惑的俄国人,都无法忽视中国正逐步变得比俄国更先进,更具活力,更成功这个事实。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其12亿人民活跃的精力结合在一起,正从根本上逆转着两国之间的历史方程式,而西伯利亚的空旷空间几乎在召唤着中国去殖民。   这个令人惊诧的新现实定将影响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安全感和在中亚的利益。不要很久,其地缘政治意义甚至可能会超过丧失乌克兰对俄国的影响。俄国后共产主义的首任驻联合国大使、后来又担任俄国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的弗拉季米尔·卢金充分阐述了其中的战略意义:   过去俄国虽然落后于欧洲,但却自认为比亚洲先进。但从那以来,亚洲发展的速度要快得多,……我们发现自己不再处于“现代化的欧洲”和“落后的亚洲”之间,而是处于“两个欧洲”之间的一个奇怪的中间地带《我们的安全困境》,美国《外交政策》季刊,(1992年秋季)88卷,第60页。。     总之,俄国直到最近仍是一个领土辽阔的大帝国的缔造者,并领导着一个从欧洲中心一度延伸到南中国海的一批卫星国组成的意识形态集团,现在却成了一个麻烦甚多的民族国家,在地理上没有便捷的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在东、西、南三面都面临着与邻国爆发会削弱自己的冲突的潜在危险。似乎只有北部无人居住和难以通行的、几乎永久冰冻的地区,才是它地缘政治的安全地区。   地缘战略的种种幻景   后帝国的俄国出现一段历史和战略上的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令人吃惊的苏联垮台,特别是大俄罗斯帝国出乎一般人意料和令人目瞪口呆的解体,在俄国引起了深刻的反思。人们就俄国在当前历史中应如何自我定位的问题展开了范围广泛的讨论。人们公开和私下激烈地争论多数大国从未想到过的一些问题:什么是俄国?俄国在哪里?做一个俄国人是什么意思?   这些不仅仅是理论问题。对问题的任何答复均蕴含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含义。俄国是一个纯粹由俄罗斯种族组成的民族国家,还是俄国从定义上讲范围要更广(就如同不列颠比英格兰要广一样),因此注定要成为一个帝国?从历史、战略、种族的角度看,俄国恰当的边界在哪儿?如果从这样的历史、战略和种族角度看,乌克兰的独立是否仅是暂时出了偏差(许多俄国人都愿这样想)?俄国人是否必须在种族上是俄罗斯人(Russkyi),抑或他可以在政治上是俄国人,但在种族上不是俄罗斯人(也就是说是“Russyanin”,相当于“英国人”却不是“英格兰人”)?例如,叶利钦和一些俄国人认为,车臣人确实也可以和应该被认为是俄国人(这种说法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   苏联垮台前一年,在已看到俄国末日来临的为数不多的人中,有一名俄国民族主义者曾绝望地断言:     倘若这个对俄国人民来说不可想象的可怕灾难真的来临,国家四分五裂,在其千年历史中深受贫困和欺骗的人民突然最后变得孤独无援,他们不久前的“兄弟”收拾起行李,登上“民族救生艇”,驶离正在倾覆的航船,——那么,我们是无处可去的……   体现着政治、经济、精神的“俄罗斯思想”的俄罗斯国家将要重建。它将汇集已一下子突然化为乌有的1000年王国史和70年苏联史的全部精华亚历山大·普罗哈诺夫:《中央集权主义的悲剧》,载于《俄罗斯文学月刊》,1990年1月号,第4-5页。。     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找到一个能为俄国人民接受又切合现实的答案很难。俄国国家自身的历史性危机更使其难上加难。几乎贯穿俄国整个历史的是,国家既是领土扩张又是经济发展的工具。这个国家也从未刻意地按西欧传统把自己看作纯粹的民族工具,而是把自己定位为特殊的超民族使命的实施者,用宗教、地缘政治或意识形态等术语赋予“俄罗斯思想”以不同的解释。现在这个使命突然遭到摒弃,因为国家的疆域已缩小到主要限于一个民族的范畴。   此外,俄罗斯国家(可以说是其“本质”意义上的国家)的后苏联危机的加重,不仅由于俄罗斯面对其帝国传教士使命突然被剥夺的挑战,而且由于:为了缩小俄国社会发展的落后状态与欧亚大陆较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俄国国内的现代化派(及其西方顾问们)正逼迫国家不再扮演社会财富的指导者、所有者和安排者这一传统的经济角色。这要求对俄罗斯国家的国际和国内作用进行政治上不折不扣的革命性的限制。这严重破坏了俄国国内生活已牢固地确立起来的模式,给俄国政治精英带来了因在地缘政治上失去方向而造成的四分五裂的感觉。   在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背景下,如人们可以预料到的,“俄国何去何从和什么是俄国”的问题立即引出各种各样的回答。俄国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早就预先决定了其精英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后帝国和后共产主义俄国首任外长安德列·科济列夫在他任期之初试图确定新俄国在国际舞台应如何为人处世时,有一次就重新确认了这种思维模式。在苏联解体还不到一个月时他就说:“在放弃乌托邦思想后,我们开始推行实用主义,……我们很快就认识到,地缘政治正取代意识形态”。1992年1月12日《俄罗斯报》刊登的专访。   总的说来,苏联解体后,可以说有三大派地缘战略设想在俄国应运而生。三种设想相互有部分重复,但最终每种都与俄国最关心的相对于美国的俄国地位问题有关,每种也都包含着一些内部的变异。对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可以归纳如下:     1.优先考虑与美国的“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对赞成这一主张的一些人来说,这实际上是共同统治全球的代名词。   2.强调“近邻外国”是俄国的中心问题,其中一些人主张建立某种莫斯科主导的经济联合,但也另有一些人希望最终恢复某种程度的帝国控制,并以此建立一个能与美欧抗衡的大国。   3.反联盟,即建立某种反美的欧亚联盟来削弱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优势地位。     虽然第一种设想开始时在叶利钦的新执政班子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第二种设想不久就在政治上占了上风,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叶利钦的地缘政治的政策重点。第三种设想出现得稍晚一些,大约在90年代中期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是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苏联以后的俄国地缘战略模糊不清和屡屡失败之后作出的反应。从历史角度看,这三派想法均不成熟,是从对俄国当前国力、国际潜力和国外利益看法的种种幻景中派生出来的。   前苏联刚解体时,叶利钦起初的立场是把俄国政治思想中从未完全成功的“西方化”老观念推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主张俄国本来就属于西方,应该成为西方的一部分,并应尽可能地在国内政治中与西方亲近。叶利钦本人及其外长均持这一观点。叶利钦十分明确地谴责俄帝国的历史。1990年11月19日,叶利钦在基辅以乌克兰人和车臣人可随后用来反对他的言辞雄辩地宣称:     俄国并不想成为某种新帝国的中心。……由于俄国曾长时间充当这种角色,俄国比其他国家更懂得这种角色的可恶。俄国从中得到了什么?结果是俄国更自由了吗?更富有了吗?更幸福了吗?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统治别的民族的民族不可能幸福。     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俄国新领导有意作出的友好姿态,鼓励着俄国外交政策部门中的后苏联的“西化派”。这既加强了俄国新领导的亲美倾向,也诱使俄国新领导要求直接成为西方的一员。俄国因为新领导人同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最高决策者相互直呼其名而感到高兴。他们很容易自欺欺人地把自己也看作是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当美国人提出在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建立“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时,在俄国人看来,似乎这就认可了由一种新的美俄民主共同统治来取代原来的美苏争夺。   这种共同统治的范围将是全球性的。俄国因此将不仅是前苏联的合法继承者,而且是在真正平等基础上全球和解的事实上的伙伴。正如俄国新领导人不厌其烦地宣称的,这不仅意味着全世界应承认俄国是美国的平等伙伴,而且没有俄国的参与或同意,任何全球性问题都不能得到处理和解决。虽然没有公开说出来,这种幻想明显地包含着这样的想法:中欧将仍然是甚至将自愿地成为在政治上对俄国有特殊亲近感的地区。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的解散将不会导致其前成员国倒向北约,甚至也不会仅仅倒向欧盟。   与此同时,西方援助将使俄国政府有能力进行国内改革,让国家退出经济生活并使民主机构得以巩固。然后,俄国的经济复兴、作为美国平等伙伴的特殊地位和俄国巨大的吸引力,会鼓励最近才独立的新独联体国家,与俄国实现更加紧密的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因而也会扩大俄国的范围,增强俄国的实力。独联体国家因为俄国不再对它们构成威胁而谢天谢地,并会逐步意识到,与俄国进行某种形式的联合会收到实惠。   问题是这种主张既不符合国际现实,也不符合国内实际。“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观念虽然好听但却靠不住。美国既不愿意也不能够与俄国分享全球性力量,甚至即使它愿意也做不到。新俄国的国力虚弱不堪,社会极其落后,已不能充当美国真正的全球性伙伴。在华盛顿看来,德国、日本和中国至少也与俄国同等重要和有影响。而且,在欧洲、中东、远东等有关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地缘战略问题上,美俄两国的目标大相径庭。一旦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歧,政治实力、财政力量、技术创新和文化魅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将使“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一句空话,越来越多的俄国人感到这个说法只是故意造出来欺骗俄国的。   如果美国在早些时候,在美俄蜜月时期就开始着手北约的扩大,并同时向俄国提出一项“难以拒绝的交易”,即在俄国与北约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俄国的失望感或许可以消除。如果美国明确和坚决地奉行北约扩大的设想,并保证俄国将被包括在这一进程之中,也许俄国后来对“成熟的伙伴关系”的失望也可消除,克里姆林宫内西化派的政治地位也不会逐步削弱了。   1993年下半年,在叶利钦8月间公开赞同波兰加入跨大西洋联盟的意向并称这与“俄国的利益”相一致之后,正是美国那样做的太好时机。但克林顿政府当时仍奉行“俄国第一”的政策,于是又折腾了两年多。在此期间克里姆林宫的调子变了,对于在美国已经出现但飘忽不定的有意扩大北约的迹象越来越敌视。到1996年,美国决定把扩大北约作为建立更大、更安全的欧洲-大西洋共同体的政策中心目标时,俄国人对此已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了。因此,可以说1993年是失掉历史机遇的一年。   必须承认,并非所有俄国关于北约扩大的担忧都毫无道理,或出于恶意。的确有些反对派,特别是俄国军方人士带着冷战思维,认为北约的扩大并非欧洲自身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是美国领导的一个仍然敌视俄国的联盟对俄国的进逼。俄国外交政策的一些精英,其中大部分实际上是前苏联官员,坚持他们长期形成的地缘战略观点,认为美国无权插足欧亚大陆,而北约扩大主要的动因就是美国企图扩大其势力范围。还有一些反对者怀有这样的期望,即一个游离于任何集团之外的中欧,在俄国一旦恢复元气之后,将再一次回归俄国地缘政治的势力范围。   但俄国许多民主派也担心北约扩大将意味着俄国被排斥在欧洲之外,政治上遭放逐,被认为没有资格参与欧洲文明的机制化框架。文化上的不安全感加上政治上的担忧,使俄国感到北约扩大似乎是西方蓄谋已久的孤立俄国政策的顶峰,使俄国在世界上孤立无援,十分易受其多种敌人的攻击。此外,俄国民主派既不知道中欧人对莫斯科半个多世纪的统治怨恨有多深,也不了解他们对加入一个更大的欧洲-大西洋体系的期望有多高。   总的说来,俄国西化派的失望和削弱可能都难以避免。之所以如此,一个原因是,新的俄国精英内部分歧严重,而总统和外长又都不能在地缘战略方面提供始终一贯的领导,他们没有能力清楚地说明新俄国在欧洲究竟要得到什么,也不能现实地评估俄国的虚弱所带来的实际局限。莫斯科政治上准备战斗的民主派无力使自己勇敢地申明一个民主的俄国不反对这个跨大西洋的民主大家庭的扩大,而且俄国愿意与之结交。与美国共享全球性大国地位的幻想,使莫斯科的政治精英也很难放弃在前苏联地区,甚至在前中欧卫星国家中,建立俄国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的思想。   这些情况对民族主义者来说正中下怀。到1994年,他们已在重新开始发表意见。军国主义分子也利用这些情况,此时他们已成为叶利钦在国内非常重要的支持者了。他们对中欧国家的抱负作出越来越强烈和不时带有威胁性的反应,只是增强了那些前苏联卫星国寻求北约安全保护的决心,因为他们珍惜刚刚从俄国统治下争取到的解放。   克里姆林宫不愿否定所有斯大林进行过的对外征服,进一步加深了美俄两国的分歧。西方舆论,特别是北欧和美国的舆论,对俄国关于波罗的海各共和国的模棱两可的态度感到不安。俄国虽然承认它们的独立,也不强迫它们加入独联体,但为了使在斯大林时代有目的地移居到波罗的海各国的大批俄罗斯人群体得到优惠待遇,甚至俄国民主派领导人也不时使用威胁手段。克里姆林宫明显地不愿意谴责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的导致波罗的海各共和国被强行并入苏联的秘密协定,更使气氛笼罩上了阴影。甚至在前苏联垮台五年以后,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在1996年9月10日的正式声明中还坚持说波罗的海各国是在1940年自愿“加入”苏联的。   后苏联的俄国精英显然也曾期望西方会帮助,或至少不阻止俄国在后苏联空间重新发挥主要作用。因此,他们对西方愿意帮助新独立的后苏联各国巩固其独立的政治存在感到愤懑。俄国一些资深的美国外交政策分析家尽管警告说“与美国对抗……是应该避免的一种选择”,但他们也不无道理地指出,美国正力图“在整个欧亚大陆重组国家间的关系,……从而使这个大陆上不会出现一个主要的大国,而是有许多中等、较稳定、相当强大的国家,……但这些国家无论是单个的还是整体的实力均不能超过美国。”A·博加图罗夫和V·克列缅尤克(两人均为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的资深学者)所著《美国人自己是永远也不会停下来的》,载1996年6月28日《独立报》。   在这方面,乌克兰至关重要。特别是到了1994年,美国越来越重视美乌关系并帮助乌克兰保持其新的民族自由的倾向,使许多俄国人甚至俄国的“西化派”都感到,这是一项针对俄国把乌克兰最终重新纳入自己的范围这一重大利益的政策。乌克兰最终将以某种形式与俄国“重新一体化”是许多俄国政治精英的一个坚定信念例如,据国际文传(1996年11月20日)报道,连叶利钦的首席顾问德米特里·留里科夫都把乌克兰视为一种“临时现象”。《大众报》(1996年12月10日)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俄国可能在乌克兰东部遇到一个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民众的普遍不满……将导致提出由俄罗斯来接管该地区的请求甚至要求。在莫斯科有不少人会支持这种计划。”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领土要求,以及1996年末俄罗斯公共电视台在晚间天气预报节目中故意把塞瓦斯托波尔列为俄罗斯城市的那种挑衅性做法,当然无助于减少西方对俄罗斯意图的担忧。   。结果,俄国从地缘政治和历史的角度对乌克兰的分离地位的疑问,正好与美国关于一个帝国型的俄国不可能是一个民主的俄国的观点迎头相撞。   此外,纯粹的国内原因也证明两个“民主国家”间“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不现实的。俄国太落后,被集权统治破坏得太严重,不可能成为美国切实的民主伙伴。这个重要现实是关于伙伴关系的动听言辞掩盖不了的。而且后苏联俄国只是部分地清算了过去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民主派”领袖人物,即使对苏联的过去已真正幻灭者也不仅仅是苏联体制的产物,而且是原先统治集团精英中的高级成员。他们不像波兰、捷克的领导人那样是原来的持不同政见者。前苏联的重要权力机构,虽然已被削弱,士气低落,腐败不堪,却依然存在。   新的民主精英因俄国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在政治上更脆弱。俄国经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使俄罗斯国家不再干预经济。俄国因此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援助寄予厚望。这些援助,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援助数量确实逐渐增大,不过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能使俄国经济很快恢复。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不满更使那些失望的批评家的鼓噪之声越来越大。他们声称,与美国的伙伴关系是假的,有利于美国,而损害了俄国。   总之,在苏联刚刚解体后的几年内,建立一种有效的全球性伙伴关系的主观和客观先决条件均不具备。那些民主的“西化派”要价实在太高,而自己能做的又太少。他们想与美国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或者叫共同统治,在独联体内比较随心所欲地行事,并在中欧建立一个地缘政治上的“无人区”。但他们对前苏联的历史又恨又爱的矛盾心理,他们对充当全球性大国的想法不切合实际,俄国国内经济危机深重,他们又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这一切使他们不可能捧出一个作为平等伙伴关系概念中应有之义的稳定而真正民主的俄国。俄国必须先经历漫长的政治改革过程、同样漫长的民主稳定过程和更加漫长的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然后,不仅在中欧,而且特别在前俄罗斯帝国范围内就新的地缘政治现实进行一场从帝国心态到民族心态的深刻变革。只有在这以后,与美国的真正伙伴关系才能成为可行的地缘政治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近邻外国”优先的主张成为对亲西方政策选择的主要批评和初步成为外交政策的另一选择就不足为怪了。该主张认为“伙伴关系”这一概念忽略了对俄国最重要的东西,即俄国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关系。“近邻外国”成为重点强调需要在前苏联曾占据的地缘政治地区内重新建立一个以莫斯科为决策中心的有效框架的主张的略称。在此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重点倾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策成果太少,代价太大。那种政策只会使西方更易于利用苏联解体造成的机会。   但是,“近邻外国”学派之下又包含了几种不同的地缘政治观念。它不仅包括认为独联体会转变为由莫斯科领导的欧盟式组织的那些经济机能主义者和经济决定论者(其中也包括一些“西化派分子”),也包括那些把经济一体化看成仅是恢复帝国的工具之一的人。这样的经济一体化既可在独联体框架下进行,也可通过俄罗斯-白俄罗斯或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之间(在1996年作出的)特殊安排进行。它还包括主张成立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成的斯拉夫联盟的斯拉夫浪漫主义者,以及那些支持把欧亚主义这种有点玄妙的概念定为俄国的长期历史使命的人。   “近邻外国”优先的主张最狭义的表达形式所涉及的只是一个理由十分充分的立场,那就是俄国必须首先集中力量搞好与新独立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因为在苏联有意加强它们相互间经济依存关系的政策下,事实上它们仍与俄国联系在一起。这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都是有意义的。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不能忽视俄国新一代领导人经常提到的“共同经济空间”这一现实。合作,甚至某种一体化是经济发展所必要的。因此,为扭转前苏联政治上的解体带来的经济混乱和四分五裂状态,加强独联体的联合机构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可取的。   对一些俄国人来说,推动经济一体化是对已发生的一切的行之有效和政治上负责的反应。人们经常把后苏联俄国的形势与欧盟作类比是有道理的。主张经济一体化的温和派明确反对恢复俄罗斯帝国。例如,早在1992年8月由一些著名人士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发表的一份题为《俄国战略》的有影响的报告中,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把建立“后帝国开明的一体化”作为建立后苏联“共同经济空间”的恰当计划。   但是强调“近邻外国”并不仅仅是主张地区经济合作的政治上仁慈的学说。其地缘政治内容带有帝国味道。甚至较为温和的1992年报告也谈到恢复了元气的俄国将最终与西方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并宣称在这一关系中俄国应起“调控东欧、中亚和远东形势”的作用。其他支持“近邻外国”优先的人则更直言不讳。他们明确谈到俄国在后苏联空间的“独特作用”,指责西方向乌克兰及其他新独立的国家提供援助是奉行反俄政策。   俄议会外事委员会1993年的主席依·阿姆巴祖莫夫的论调虽并不极端却很典型。阿是“伙伴关系”优先政策的前支持者,他公开宣称前苏联空间是俄国独家的地缘政治势力范围。1994年1月,阿的论调得到了此前积极主张亲西方政策的外长安德列·科济列夫的响应。科称俄国“必须在几个世纪来一直是俄国利益范围的地区内保持军事存在。”事实上,1994年4月8日《消息报》称,俄国成功地在新独立的各共和国领土上保留了至少28个军事基地。如果在地图上把俄国在加里宁格勒、摩尔多瓦、克里米亚、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和千岛群岛的军事存在用线联起来,实际上大体与前苏联的外部边界相当。(图17)   1995年9月,叶利钦总统发表俄国对独联体政策的正式文件,把俄国的目标概括为:     俄国对独联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在国际社会上占有适当位置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盟,以巩固俄国在后苏联空间建立的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新体系中的领导力量的地位。     人们应注意到该文件侧重于政治领域的努力,强调地提到一个单一实体及“它”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并强调俄国在这个新实体中的主导作用。在强调这些时,莫斯科还坚持俄国必须加强与新成立的独联体之间的政治、军事联系;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军事指挥体系;独联体各国的武装部队必须通过一项正式的条约联结在一起;独联体的“外部”边界必须由中央(即莫斯科)控制;俄国军队必须在独联体内的任何维和行动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在独联体内制定共同的外交政策,其主要机构必须设在莫斯科(而不是原先在1991年商定的明斯克),并由俄国总统主持独联体首脑会议。   而且还远不止这些。1995年9月的文件也宣称:     应保证俄国电视台和电台在近邻外国的广播,俄国新闻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应得到支持,俄应为独联体各国培训民族干部。   考虑到有必要以与俄国友好关系的精神来教育独联体各国的年轻一代,应特别注意恢复俄国作为苏联以后的地盘内的主要教育中心的地位。     在这样的气氛下,1996年初,俄国杜马竟宣布苏联的解散是无效的。同年春天,俄国与独联体中较随和的成员国签署了两个协议,密切相互间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关系。其中一个大张旗鼓地签署的协议实际上是规定要在新的“主权国家共同体”(俄语缩写为SSR,是对前苏联缩写USSR的十足怀旧)范围内建立俄国与白俄罗斯的联盟。另一个由俄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签署的协议要求在远期创建“一体化国家共同体(CommunityofInt egratedStates)”。两个协定均表明俄国对独联体内部一体化进展的缓慢已不耐烦,并决心坚持推动这一进程。   “近邻外国”政策强调加强独联体的中央机制,因此把客观的经济决定论思想中的一些成份与很强的建立帝国的主观决心结合了起来,但却并没有从更高的哲学高度或地缘政治角度回答仍然令人烦恼的问题:“什么是俄国?”“俄国真正的使命和恰当的范围是什么?”   同样强调“近邻外国”且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欧亚主义思想,要填补的正是这个空白。这个以颇有文化意味甚至玄妙的术语阐明的主义,所指方向的出发点有这样一个前提:从地缘政治和文化的角度看,俄国既不完全是欧洲的,也不完全是亚洲的,因此,俄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欧亚特性。这种特性是俄国对从中亚到太平洋海岸辽阔土地的独特控制所遗留下来的,是莫斯科四个多世纪向东扩张所建立的帝国的遗产。俄国通过扩张,把一大批非俄罗斯人和非欧洲人纳入俄罗斯,从而也形成了独特的欧亚政治文化特点。   作为一种学说,欧亚主义并非在后苏联时期才出现。它始于19世纪。但作为前苏联共产主义明确的替代物和对所谓西方堕落的反应,兴盛于20世纪。俄国流亡者积极宣传这一学说以取代苏维埃主义,因为他们认识到前苏联内部非俄罗斯人的民族觉醒需要一种起支配作用的超民族的学说。他们担心共产主义的最终失败也会导致古老的大俄罗斯帝国的瓦解。   早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一个重要的欧亚主义的倡导者恩·思·特鲁别茨科伊王子便令人信服地阐述了这一点。他写道:     共产主义实际上是改头换面的欧洲主义,旨在破坏俄罗斯生活的精神基础和民族独特性,宣扬实际统治欧美的唯物主义观点……   我们的任务是当俄国不再是欧洲文明的扭曲反映时,当俄国再次回归自我成为俄罗斯-欧亚,自觉地继承和维护成吉思汗的伟大遗产时,创造一种崭新的文化,不同于欧洲文明的我们自己的文化恩·思·特鲁别茨科伊:《成吉思汗的遗产》,《逆流》1990年第9期第68页。。     在后苏联的混乱情况下,这种观点大有市场。一方面,共产主义被指责为背叛了俄国正统思想,也背叛了特殊的玄妙的“俄罗斯思想”;另一方面,西方主义也受到了批判,因为西方尤其是美国被认为是腐败的。文化上反俄罗斯的,意在剥夺俄国在历史和地理上对欧亚大陆独有的、渊源很深的控制权。   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和人种史学家列夫·古米勒夫的被广泛引用的文章给欧亚主义作了学术上解释。他的《中世纪的俄罗斯和大草原》、《欧亚节奏》以及《历史上的人种地理》等书,有力地阐述了欧亚大陆是俄罗斯人民的独特“人种”的自然地理背景,是俄罗斯人和大草原上非俄罗斯居民之间的历史上共生的结果,从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欧亚文化和精神特性。古米勒夫告诫说,适应西方,对俄国人民来说只能意味着失掉自己的“人种和灵魂”。   这些观点得到俄国各种民族主义政治家更为直觉的响应。例如,叶利钦的前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曾宣称,“从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看,很显然,俄国代表着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唯一桥梁。谁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谁就将成为世界的主人”罗马《咖啡店报》的专访,1994年7月15日。。1996年大选中叶利钦的共产党竞争者根纳季·久加诺夫尽管是搞马列主义的,但也推崇欧亚主义对俄国人民在欧亚大陆广褒土地上特殊的传教士精神作用的玄妙强调。久加诺夫争辩说,俄国有独特的文化使命,也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来充当全球的领导。   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努苏尔丹·纳扎尔巴耶夫也提出一种更稳重实用的欧亚主义思想。纳在国内面临着人数几乎相等的土生土长的哈萨克人和俄罗斯移民之间的种族矛盾,同时也为了寻找减轻莫斯科要求政治一体化压力的方式,他提出了“欧亚联盟”这一概念,以取代面目不清和效率低下的独联体。虽然他的想法没有更为传统的欧亚主义的玄妙内容,当然也并不赋予俄国人充当欧亚领导人的特殊使命,但其思想起源于这样一种观念:地理范围与前苏联相当的欧亚大陆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必须有政治的含义。   在某种程度上,俄国地缘政治思想把“近邻外国”放在最重要位置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从安全和经济角度看,在后帝国的俄国和新独立的国家间实现某种秩序和妥协十分必要。但使大部分讨论具有一种超现实色彩的是这样一个挥之不去的观念:从某些方面来看,不管前帝国的政治“一体化”是(因为经济原因而)自动实现,还是作为俄国最终恢复所丧失的力量的结果而实现(且不用说是作为俄国特殊的欧亚或斯拉夫使命而实现),这种“一体化”既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   在这一方面,人们经常与欧盟作比较,但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同点:欧盟,即使考虑到德国的特殊影响,也不是由一个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和领土面积方面都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国家主导的;欧盟也不是一个民族帝国的继承者,其获得解放的成员也不深深怀疑“一体化”就是重新被统治的代名词。即使如此,若德国像前面提到的俄国于1995年9月那样正式宣布其目的就是加强和扩大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人们也不难想象欧洲国家会作出什么反应。   与欧盟作比较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开放的和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已为民主的一体化作好了准备,而且大多数西欧人看到了这种一体化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西欧的那些相对贫穷的国家也能从中得到大量的补贴。相反,新独立的国家则把俄国看作政治上不稳定却仍然盛气凌人、野心勃勃,并且在经济上是它们参与世界经济、获得急需的外资的障碍。   乌克兰特别强烈地反对莫斯科的“一体化”思想。乌克兰领导人很快就认识到这样的“一体化”,特别是在俄国对乌克兰独立的合法性持保留态度的情况下,最终将会导致乌的民族主权的丧失。而且俄国对新独立的乌克兰国家采取的高压政策——不愿承认乌克兰的边界,对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权利提出疑问并坚持俄国对塞瓦斯托波尔港独享治外法权的控制,使乌克兰已经觉醒的民族主义有了明确的反俄倾向。在一个新国家历史成形的关键阶段,乌克兰民族国家的自我定位因此从传统的反波兰或反罗马尼亚的方向,转为集中反对俄国提出的任何建立一个更为“一体化”的独联体或斯拉夫共同体(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或欧亚联盟等建议,把这些建议都看成是俄罗斯为重建帝国的策略。   外部的支持鼓励了乌克兰维护其独立的决心。虽然开始时西方特别是美国迟迟不承认分立的乌克兰国家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到90年代中期,美国和德国均已成为基辅分立特性的有力支持者。1996年7月,美国防部长宣称,“我无论怎么说都不会夸大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对整个欧洲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9月,德国总理虽然坚定地支持叶利钦总统,却也进一步宣称“乌克兰在欧洲的牢固地位再也不能受到任何人的挑战,谁也不能再对乌克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提出争议”。美国的决策者们也把美乌关系称为“战略伙伴关系”,故意用与描述美俄关系同样的词语来描述美乌关系。   正如前面所述,没有乌克兰,以独联体或以欧亚主义为基础重建帝国都是不可行的。一个没有乌克兰的帝国最终只能是更“亚洲化”的离欧洲更遥远的俄国。而且,欧亚主义对新独立的中亚各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很少有中亚人热心于与莫斯科结成新的联盟。乌兹别克斯坦特别坚决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国把独联体提升为超国家实体,反对俄国意在加强独联体的倡议。   其他独联体国家也警惕莫斯科的意图,倾向于团结在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周围反对或躲避莫斯科要求更紧密的政治和军事一体化的压力。同时,几乎所有新独立国家的民族意识正逐步加深,更加有意识地谴责过去对莫斯科的顺从是殖民主义,努力消除其各种影响。因此,甚至在民族问题十分脆弱的哈萨克斯坦,也与其他中亚国家一道废除了西里尔字母,而用土耳其早些时候改造过的拉丁字母取而代之。实际上,到90年代中,为阻止俄国用独联体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由乌克兰悄悄挑头,已非正式地形成了由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有时也包括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组成的集团。   乌克兰坚持有限的、以经济为主的一体化,进一步使“斯拉夫联盟”这一概念失去了实际意义。这个由一些斯拉夫文化优越论者培育起来的,在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支持下名噪一时的主张,一旦被乌克兰拒绝就自动失去了其地缘政治含义。“斯拉夫联盟”仅剩白俄罗斯一国与俄国在一起。由于哈萨克斯坦北部的俄罗斯人聚居区也可能成为该联盟的一部分,“斯拉夫联盟”还有可能使哈萨克斯坦分裂。这种可能性当然不会使哈萨克斯坦的新统治者感到放心,而只会激化反俄的民族主义倾向。在白俄罗斯,一个没有乌克兰的斯拉夫联盟只能意味着白俄罗斯被俄国兼并。这也将激起更强烈的民族不满情绪。   “近邻外国”政策的这些外部障碍,因俄国人民的情绪这个重要的内部制约而大大增强。尽管政治精英之间就俄罗斯在前帝国范围内的特殊使命大作文章,在政治上鼓噪不止,可能是由于厌倦了,也可能仅仅出于常识,俄国人对恢复帝国的任何宏伟计划几乎都没有什么热情。他们赞成开放边界,开放贸易,人员自由流动以及俄语的特殊地位,但对政治一体化,特别是这个一体化牵涉到经济代价和流血牺牲时并不热心。“联盟”的解体令人遗憾,恢复令人高兴。但公众对车臣战争的反应表明,任何超出运用经济影响或政治压力的政策均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总之,“近邻外国”优先的政策在地缘政治上最大的不足,就是俄国在政治上还不够强大,还无力把其意志强加于人;在经济上也无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新的国家。俄国的压力只会使它们更多地寻求与外部的联系,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与西方的联系,但有时也会寻求发展与中国和南部重要的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当俄国针对北约的扩大扬言要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时,它回避了“与谁’’的问题,而且它还回避了更令人痛苦的回答:最多也只可能与白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   新独立的国家,因为担心潜在的政治后果,对即使是最合理和急需的与俄国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也越来越不信任。与此同时,关于俄国所称的欧亚使命和斯拉夫不可言传的性质的思想,也只是进一步使俄国远离欧洲和整个西方而孤立起来,加深后苏联时期的危机,并延缓俄国社会按照基马尔·阿塔托克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后在土耳其所做的那样实现急待进行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因此,“近邻外国”政策没有给俄国提供地缘政治的解决方法,相反只带来了一种地缘政治的幻想。   如果与美国共同统治行不通,“近邻外国”政策又不灵,那么俄国还有什么地缘战略可选择呢?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未能实现建立一个在全球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民主俄国”的理想,这使民主派大为沮丧。“民主俄国”只成了一个口号,而与现实无缘。在不得不承认老帝国的“重新一体化”最多也仅是个遥远可能性的情况下,又使一些俄国的地缘政治家玩弄起某种针对美国在欧亚大陆霸主地位的反联盟主张。   1996年初,叶利钦总统解除了亲西方的外长科济列夫的职务,以更有经验但正统的前共产党国际问题专家,长期来一直对伊朗和中国感兴趣的叶甫根尼·普里马科夫代之。一些俄国评论家猜测,普里马科夫的倾向可能会促成一个以三个在削弱美国在欧亚大陆首要地位问题上有最大地缘政治利益的大国为核心的新的“反霸”联盟。普里马科夫上台伊始的几次出访及讲话加深了这一印象。而且现有的中国与伊朗的武器贸易关系,以及俄国愿与伊朗合作加快其获得核能源的倾向,与更紧密的政治对话和最终的结盟是完全符合的。这一结果至少在理论上可以把世界上最主要的斯拉夫大国、世界上最好战的伊斯兰大国及世界上人口最多力量最强的亚洲大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联盟。   要搞这种反联盟,首先必须恢复中俄双边关系,并利用两国政治精英对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不满。1996年初,叶利钦去了北京,签署了一项宣言,明确批评了全球性“霸权主义”倾向。这也就暗示两国将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同年12月,中国总理李鹏回访,两国不仅重申反对“由一个大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而且同意加强现有的关系。俄国评论家们欢迎这一发展,并把这视为全球大国间相互关系的一个积极变化和对美国推动的北约扩大的恰当反应。有些人甚至高兴地说中俄联盟将对美国实施它应得的惩罚。   但是,只有在美国十分短视地同时对中国和伊朗采取敌视政策时,把俄国与中国及伊朗结合在一起的联盟才能搞得起来。这样的结局当然不能排除。1995-1996年,美国的所作所为看来几乎就在贯彻要同时与德黑兰和北京敌对的思想。但伊朗和中国却都不准备把战略赌注下在既不稳定又虚弱的俄国身上。两国都意识到这种联盟一旦超出了某种偶尔为之的策略协调范围,就会危及它们各自与较为先进的世界的关系,而只有这个先进世界才有能力向它们投资和提供它们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俄国却没有什么可向它们提供,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反霸联盟的伙伴。   实际上,并无共同的意识形态而仅是在“反霸”情绪下结成的任何联盟基本上将只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反对第一世界的最先进部分的联盟。它的各个成员都不会有多少收获,中国尤其有失掉大量外资流入的危险。正如一位持批评态度的俄国地缘政治学者指出的,对俄国来说也是如此,“俄中联盟的幽灵……将大大增加俄国再次被西方的技术和资金拒之于门外的可能性”。阿列克赛·博加图罗夫:《俄美当前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前景》,载《独立报》1996年6月18日。   不管它是由三国还是两国组成,这种联盟最终会使所有的参加者长期地孤立,共同落后。   另外,中国将在任何俄国认真努力拼凑的这类“反霸”联盟中成为老大。中国人口众多,人民勤劳,勇于开拓,生气勃勃,对俄国还有某些潜在的领土要求,将必然使俄国沦为一个小伙计。而同时中国也缺乏手段(可能也缺乏真正的意愿)去帮助俄国克服其落后状态。俄国因此将成为不断扩大的欧洲和扩张主义的中国之间的缓冲区。   最后,俄国一些外交问题专家仍然企盼欧洲一体化停滞不前,包括西方内部对北约未来前景发生分歧,认为这至少也许最终会给俄国创造一些策略性机会与德国或法国拉拉关系,来破坏欧洲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系。这种观点其实毫无新意。整个冷战时期,莫斯科都在过一段时间就试图打德国牌或法国牌。不过某些莫斯科的地缘政治学家也不无理由地认定,欧洲事务的停滞会提供可资利用的策略机会,而对美国造成不利。   但是能够得到的也就是这些了,最多也就是一些纯属策略上的机会而已。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都不可能放弃与美国的关系。虽然不能排除特别是俄国有时在一些小问题上会拉拢法国,但只有欧洲事务中出现大的动乱,欧洲统一事业和跨大西洋联系的垮台,联盟在地缘政治上才会逆转。即使到了那个时候,欧洲国家也不会谋求与迷失了方向的俄国发展真正全面的地缘政治联盟。   因此,说到底,没有一种反联盟政策是可行的选择。摆脱俄国新的地缘政治困境的出路不在于反联盟,也不在于与美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幻想,更不在于在前苏联范围内建立某种政治经济上的“一体化”体系。所有的政策都回避了对俄国来说实际上唯一可行的选择。   一个抉择的两难困境   俄国唯一真正的地缘战略选择,亦即能使其发挥符合实际的国际作用和能使俄国得到改造自身并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最佳机会的选择就是欧洲。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欧洲,而是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扩大的欧盟和北约的欧洲。正如本书第三章已阐述的那样,这样一个欧洲正在形成,而且这个欧洲也可能仍然与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俄国要避免在地缘政治上被危险地孤立,这就是俄国必须与之打交道的欧洲。   对美国来说,俄国实在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但如只是作为美国的病人,俄国又太强壮了。如果美国不培育出一种环境使俄国人相信与跨大西洋的欧洲越来越结成有机的联系是俄国的最好选择,俄国就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虽然俄中、俄伊(朗)长期战略联盟尚不可能形成,但明显重要的是,美国的政策应避免使俄国偏离其所需的地缘政治抉择。因此,美国在制定与中国和伊朗关系的政策时,应尽可能把它们对俄国地缘政治分析的影响考虑在内。坚持庞大的地缘战略选择的幻想,只会延误俄国为结束其深刻危机所必须作出的历史挟择。   只有一个愿意从经济和地缘政治上接受欧洲新现实的俄国,才能从横跨大陆的商业、通讯、投资、教育等广大领域的欧洲合作中获益。因此,俄国加入欧洲委员会是方向十分正确的步骤。这是新俄国与正在扩大的欧洲间进一步建立机制性联系的尝试。这也意味着俄国若要走这条路,除了最后仿效奥斯曼帝国以后的土耳其,决定放弃其帝国野心,决意走现代化、欧洲化和民主化的道路外,别无其他选择。   一个现代化的、富有的、民主的又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欧洲能给俄国带来的实惠,是任何其他选择都无法比拟的。如果俄国是一个不搞扩张的、民族的、民主的国家,欧洲和美国就不对俄国构成威胁;它们与俄国之间也不存在不稳定的具有潜在冲突危险的边界,而俄国与其以南的穆斯林国家却无论在种族上还是在领土上都界线不清,因而肯定有潜在冲突的危险。相反,对欧美来说,一个民族的和民主的俄国正是它们地缘政治上所期望的实体,是动荡复杂的欧亚大陆稳定的一个源泉。   俄国因此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为了得到实惠,作倾向欧、美的抉择,那么首先就要明确、公开地抛弃俄帝国的过去;第二要对扩大的欧洲与美国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不表示异议。第一个要求意昧着俄国应接受在前苏联范围内已形成气候的地缘政治多元性。接受这一点,并不是排斥以过去的欧洲自由贸易区模式进行的经济合作,但不能对新独立国家的政治主权进行限制。原因很简单:它们不愿意受这种限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俄国明确地、毫不含糊地承认乌克兰的独立存在,承认乌克兰的边界和独特的民族特性。   第二个要求可能更难接受。不能把与跨大西洋共同体的真正合作关系建立在这样的观念之上,即仅仅因为俄国不愿意就可以把那些想加入的欧洲民主国家排斥在跨大西洋共同体之外。这个共同体的扩大无需匆忙,当然也不应以反俄为主题来促其扩大。但这一扩大不能,也不应被一纸只能反映一种过时的欧洲安全关系概念的政治宣言阻挡不前。一个扩大的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   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这个抉择的两难困境可能在开头并在一段时间内难以解决。这需要用政治意志采取一个大动作,可能还需要一个杰出的领袖有能力作出抉择,并表现出建立一个民主的、民族的、真正现代的、欧洲的俄国的远见。这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发生。克服共产主义和后帝国的困难不仅需要比后共产主义中欧的转变更长的时间,而且也需要一个有远见的、稳定的政治领导。目前俄国的基马尔·阿塔托克尚未出现。但俄国人最终将认识到俄国民族的重新定位不是投降,而是得到了解放1996年初,亚历山大·列别德将军出版了一篇出色的文章《帝国的消亡抑或俄国的重生》,载1996年4月26日《今日报》,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他们必须承认叶利钦1990年在基辅关于俄国将来不应成为一个帝国的讲话是完全切中要害的,而且一个真正非帝国的俄国仍将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迄今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强大国家。   不管怎么说,对“什么是俄国和俄国在哪里”的问题重新作出回答也许只能分阶段进行,而且还需要西方作出明智和坚决的姿态。美国和欧洲必须提供帮助。他们不仅应让俄国与北约签订一个特殊的条约或宪章,而且也应着手与俄国一起探索建立一个远远超过松散的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OSCE)的最终横跨大陆的安全和合作体系。如果俄国国内民主体制得到巩固,并且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就不应排除俄国与北约和欧盟发展更紧密关系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同样重要的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应实行使俄国这一抉择的两难困境一直持续下去的政策。后苏联的新国家保持政治经济稳定,是使俄国有必要进行历史性自我重新定位的重要因素。因此,支持后苏联的新国家,在前苏联地区内实现地缘政治的多元化,必须是吸引俄国毫不含糊地作出欧洲抉择的政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国家中,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在地缘政治上尤其重要。   独立的阿塞拜疆可以成为西方进入能源丰富的里海盆地和中亚地区的通道。相反,阿塞拜疆被征服就意味着中亚将可能与外部世界隔绝,阿塞拜疆也就在政治上易受制于俄国要求重新实现一体化的压力。从民族的角度看,乌兹别克斯坦是人口最多、最有活力的中亚国家,也是俄国重新控制该地区的主要障碍。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对中亚其他国家的生存至关重要。乌兹别克斯坦也最不容易受制于俄国的压力。   但最重要的是乌克兰。随着欧盟和北约扩大,乌克兰最终将有资格选择它是否愿意加入这两个组织。乌克兰为加强其独立地位,一旦这两个组织与其边界接壤而其内部变革又使它开始达到加入的标准,乌克兰很可能会愿意加入这两个组织。虽然这还要一段时间,但西方在进一步加强与基辅的经济和安全联系的同时,现在就开始把2005-2015年定为乌克兰逐步加入两组织的合理的时间表,以减少它担心欧洲扩大会在波乌边界上止步的担忧,为时已并不太早了。   俄国尽管抗议北约扩大,但可能到1999年会默认北约吸收几个中欧国家,因为俄国与中欧的文化和社会差距在共产主义垮台以来已扩大了许多。倒是俄国要默认乌克兰加入北约会困难得多,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承认乌克兰的命运不再与俄国的命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乌克兰要以独立的国家生存,就必须成为中欧而不是欧亚的一部分;如果乌克兰要成为中欧的一部分,那么它就必须充分参与中欧与北约和欧盟的联系。俄国接受了这些联系将说明俄国自身也决定真正成为欧洲的一部分。俄国拒绝这样做,就等于拒绝欧洲而要保持自己孤零零的“欧亚”身份和存在。   必须记住的关键问题是:若乌克兰不属于欧洲,俄国就不能属于欧洲,但若俄国不属于欧洲,乌克兰却仍可属于欧洲。假如俄国决定把赌注押在欧洲,那么乌克兰被纳入扩大的欧洲体系最终将符合俄国自身的利益。的确,乌克兰与欧洲的关系可以成为俄国自身发展的转折点。但这也意味着确定俄国与欧洲的关系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乌克兰决定倒向欧洲将使俄国在对它下一阶段历史作出决策时陷入危机——或者也成为欧洲的一部分,或者成为欧亚的一个弃儿,既不真正属于欧洲,又不真正属于亚洲,在同它的“近邻外国”的冲突中一筹莫展。   人们希望,扩大的欧洲和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会从正式的双边关系发展到更有机的和更有凝聚力的经济、政治、安全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在下个世纪头二十年中,俄国会逐步成为包括乌克兰并延伸到乌拉尔山脉甚至更远地区的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国与欧洲和跨大西洋体系发生联系,甚或形成某种形式的成员关系,又将为迫切希望发展与欧洲关系的三个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敞开大门。   无法预料这个进程会有多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如果推动俄国走向这一方向的地缘政治环境已经形成,同时排除了其他诱惑,那么这个进程会发展得更快。俄国同欧洲靠拢的速度越快,欧亚大陆的黑洞就会越早由一个越来越现代化和民主的社会填补。实际上,对俄国来说,这一个抉择的两难困境已不再是作出地缘政治抉择的问题,而是面对自己继续生存的必要条件的问题。   
2014-08-22 00:43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