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蜉蝣——朝生暮死
蜉蝣,俗名叫“一夜老”,也叫“夜夜老”,意思是一夜之间产过卵就死掉了。蜉蝣起源于古生代,现存种类保留着一系列祖征和独征。蜉蝣是一类独特而美丽的昆虫。它的稚虫生活在水中,羽化后成为亚成虫。亚成虫再蜕皮一次就变为能交尾、产卵的成虫。亚成虫和成虫都能够在空中飞行。成虫体壁薄而有光泽,常见为白色和淡黄色。有翅一对或两对,飞行时振动频率很小。腹末有长而分节的终尾丝两或三根,飞行时在空中随风飘动。由于成虫期蜉蝣不饮不食,肠内贮有空气,身体比重较小,故蜉蝣飞行姿态十分优雅美丽。蜉蝣成虫的生活期很短,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天,超过十天的极少。刚蜕皮的成虫就进行交尾,完毕后雄虫就大都立即死去,雌虫产卵后也就死亡了。
《诗经·国风·曹》
(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归依焉。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荀况(公元前三世纪人)《荀子·大略篇》:“不饮不食者,蜉蝣也。”
毛亨(公元前二世纪人)《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采采,众多也。掘阅,容阅也。如雪,言鲜洁。”
西汉戴德(约公元前93—49)《夏小正》:“五月蜉蝣有殷。殷,众也。蜉蝣殷之时也。蜉蝣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有何也,有见也。”
晋朝郭义恭(公元三世纪人)《广志》:“蜉蝣可烧啖,美于蝉。蜉蝣在水中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而去。”
晋朝傅咸(公元239—294)《蜉蝣赋》:“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中也曾提到: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张九龄《感怀》:“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宋苏轼《前赤壁赋》(公元1082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蜉蝣-.jpg
fuyou.jpg
蜉蝣--.jpg



2楼
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
(晦:阴历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
飞吧,向着那遥远天际。
发表于:2013-08-26 05:07只看该作者
3楼
看首页 还以为有人在歌颂 五姑娘 的功德了 罪过
愚蠢的人不能玩,懒得动脑筋的人不能玩,情绪平衡不佳的人不能玩 ...
发表于:2013-10-28 03:04只看该作者
5楼
朝生暮死,这也是一生。
韬客社区www.talkfx.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