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金丝猴

藏羚羊
2008 中国野生动物影像巡展 北京站
主办方:外滩画报 特别支持:野性中国
丛林中,一只母滇金丝猴紧紧怀抱着她刚出生不久的幼子;雪地上,两只藏原羚转过头望向镜头,露出它们白色的心形大屁股;一场冰雹后,一头羚牛从大石头后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摄影师……
这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镜头中记录下的各种动物。继7月份在上海顺利结束为期1个月的“2008 中国野生动物影像巡展 上海站”的展览之后,9 月21 日开始,由《外滩画报》主办的“2008 中国野生动物影像巡展 北京站”将如期开幕。9月21 日到9 月30 日,巡展将首先在新光天地三层公共空间来开帷幕;10月3 日至10 月9 日,展览将搬至SOGO新本馆1层举行;10月14 日至10 月20 日,最后一场展览将安排在大悦城。
雪地上,两只藏原羚转过头望向镜头,露出它们白色的心形大屁股;一场冰雹后,一头羚牛从大石头后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摄影师;繁殖季节,雄性藏羚羊带上了“黑面具”,角像剑一样直指天空,等待着他们的情人;出生6 个月的大熊猫趴在树上,等着觅食归来的妈妈……
这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镜头中记录下的各种动物。9 月21 日开始,由《外滩画报》主办的“2008 中国野生动物影像巡展北京站”将启动。122 幅精选作品回顾了奚志农十几年野生动物摄影的心路历程:他第一个以镜头记录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生活状态;他首次对外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以及“野牦牛队”对保护藏羚羊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也是迄今为止奚志农最大的一次巡展。
他的作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01 年,奚志农获英国BG 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濒危物种”大奖;2002 年,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使他获得了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TVE 奖”。奚志农也是唯一获得上述两大奖项的中国影人。“奚志农在巍巍群山和莽莽丛林中追寻,在中国最后的荒野和珍稀物种的家园中,创作出震撼人心的影像。他满怀虔诚和耐心,不顾艰险,记录下动物的隐秘生活。”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科学探险部的副主席乔治•夏勒博士这样评论。在这位被世界公认为最杰出的动物学家和自然保护专家眼里,奚志农是“当代中国最好及最知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英国著名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作家和编辑、《BBC 野生动物》杂志前主编考克斯认为奚志农“拥有感动世界的力量”。
一场纯公益的展览
《外滩画报》读者们可能早已注意到,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外滩画报》以各种不同的动物作为封底,一只红色嘴唇的滇金丝猴,或是两只在岩石上对望的羚牛,这些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都是奚志农的作品。奚志农与《外滩画报》结缘于“城市之心”——2007 年《外滩画报》年度人物。由于在野生动物摄影以及野生动物保护上的成就,奚志农被评为《外滩画报》2007 年度“环保之心”。
今年初,当《外滩画报》准备策划一场有关野生动物摄影展时,第一时间与奚志农取得了联系,双方几乎立刻达成一致。“我的愿望是创作一本画册,将我这些年所拍摄的珍稀物种展示给更多的人看,让大家都知道,原来咱们中国也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因为各种问题,这些动物中的大多数目前正面临着危机与挑战。”配合这次展览,一本精选了奚志农20 多年拍摄的野生动物影像的画册,也将在第一时间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本画册将分别展示生存在白马雪山、青藏高原、秦岭、帕米尔高原等多个地域的珍稀物种。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着迷和向往,然而,中国很多独一无二的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却鲜为人知。这块孕育了5000年文明的东方土地,还有着充满野性魅力的另一面。”奚志农在画册《野性中国》的前言中如此写道。
在展览中,将安排《野性中国》的“义卖”,所得款项将捐献给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于帮助保护区进行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
此外,本次展览还特地邀请台湾设计师黄一峰设计两款造型别致的环保购物袋:一款式被做成了熊猫啃竹子的侧面造型,熊猫的爪子刚好搭在了主人的肩膀上;另一款被做成了藏羚羊的造型,藏羚羊的两只犄角是环保袋的两条肩带。这两款购物袋也将在展览中进行义卖。
传达中国自然界最真实的声音
奚志农有“滇金丝猴的私家摄影师”之称。1992 年,他拍到了第一只滇金丝猴。他最出名的一幅摄影作品的构图是这样的:一只母滇金丝猴紧紧怀抱着她刚出生不久的幼猴。滇金丝猴是生长于我国滇藏交界处的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森林中的一种金丝猴亚种。
被誉为“可可西里的骄傲" 的藏羚羊成了奚志农镜头下的另一个重要动物。1997 年12 月和1998 年7月,奚志农两度深入可可西里地区,他用大量的镜头展现了90 年代的中国与盗猎分子真
枪

实战的英雄们的艰难处境,他曾在可可西里结冰的湖上亲身经历追逐盗猎者的全过程。他的镜头记录下的不仅仅是藏羚羊的各种生活状态,同样也记录下盗猎者为了利益大量屠杀臧羚羊的惨景。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珍稀物种。它们拥有异常柔软的底绒,由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一条以数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而织成的披肩售价可以高达数千美元。取得藏羚羊底绒的唯一方式就是将其杀死。据估计,每年至少有两万只藏羚羊因此惨遭杀害。
“我的心在滴血。”奚志农曾这样说。为了将藏羚羊的故事公之于众,奚志农专门出了一本画册《追寻藏羚羊》。在他的努力下,藏羚羊保护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并直接推动了后来轰轰烈烈的一场全国性的保护藏羚羊的活动。

黑颈鹤

遺鷗

野牦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青藏高原上最强壮的物种,据说发怒的公牛能顶翻一辆吉普车。遗憾的是我们对它的研究和了解还非常有限。现存数量约6—7万头

羚牛(秦岭亚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这可能是中国种群恢复和发展最快的大型哺乳动物,由于鲜有天敌,如今成了秦岭的优势物种。现存数量约3000头。

狼 这恐怕是在人们心中最可怕、最不愿碰到的动物。可是也只有在遥远而高寒的青藏高原才有可能见到,而且这几乎是唯一的一个地方。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也不得不加入保护动物名单。

普氏原羚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这是以俄国探险家名字命名的羚羊,过去曾经遍布中国的西北,如今只是在青海湖边几处早已被牧场分割剩下的狭小空隙中艰难地生存着。现存数量约200—350头(这大概是中国最少、最濒危的有蹄动物)。

朱鹮 目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只见于陕西洋县。中国特有,曾经广泛分布于东亚,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减少,以至于七十年代后期只剩下日本佐渡岛上的两只,如果不是在秦岭的山沟里找到七只并保护起来,也许这个物种就灭绝了。野生种群数量265只。(截止上一个繁殖季节,这也是中国唯一清楚准确数量的野生动物。)

雪雁 雪雁每年两次的迁徙都要纵贯北美大陆,绝大多数的雪雁都是返回北美洲极北部的苔原地带繁殖。只有一小部分是在亚洲的西伯利亚繁殖。我很幸运用镜头见证了北美这道最壮丽的风景。更巧的是这群雪雁正是要返回东西伯利亚繁殖的那一群。 在中国为稀有冬侯鸟,偶见于长江下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