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观点是建立在自身交易经历的认知上,存在经验论的主观评判以及被自我证伪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找到理由让自己对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进行怀疑。换句话说,在交易中对自己的可控性高低决定了能否在人生结束前都可以自愿并自由的从事这份职业,也就是不会在某一天出现让自己认为被市场永远淘汰的情况。
依然先敲定前提,1.我是做日内交易的,各个交易日都在行情里来回捣鼓;2.全职交易的心得不一定适用非全职的交易者,请一定进行自身的对比。
什么是“自己的可控性”?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有能力并有意识的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执行在人性本恶的心性占据自身产生一系列自知却无法控制的状态之前的能力,便是自己的可控性。我们必须要牢记,人是不可能靠自身的意志力来控制住已经被人性之恶所占据的状态。武侠里的走火入魔便是如此,只能在走火入魔之前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一旦跨过临界点,一切就晚了。
哪些人性本恶的心性会让交易步入深渊?不用多说,大家都能如数家珍,懒惰、恐惧、贪婪、盲目、自负等等。我们在交易中既然无法规避掉这些天生就扎根于脑子里的情形,那就在交易世界里与之共存,寻找并建立交易过程中合理对待它们的方式,以让任何交易结果的产生都落在自己可驾驭的范围内。
自己可驾驭的范围建立在自身已经相对完善的交易系统上,一般我们说的交易系统主要包括交易方法,资金管理方式,情绪管理规则这三个大的方面。要是对自己交易系统的组成内容还不太清晰(作为交易者能做到清晰的认知已经非常不容易),那接下来的内容就算明白了大概率对自己账户的成长也无济于事。(但交易天才列外,显然我不是天才,笑)
以进场为例:
在空仓的情况下,下一笔交易我第一步是进行下单方向的确认和大致进场位的设定,方向和位置确认后再切换为15m和5m预估下单时间;有了第一步的数据后进行第二步:此笔止损范围和获利空间的预估;然后是第三步:仓位大小设定;接着第四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笔交易的心理建设,也是这次讨论的核心内容。第五步:盯盘,持续观察走势与前四步计划的相差程度,进行实时调整。调整过程就是重复前四步,直到接近计划后就进场。
可能会有人觉得可笑,以上过程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哪个交易者不会这样做。是的,谁都能按照这种类似的步骤做计划,可随时间的推移,一次次面对走势并处理以上过程时便是体现自己的可控性能力高低的时候,有感触到了吗?
当我拿着自己的计划(部分人叫策略)在面对走势的不确定性时,我该如何才能不让本恶的心性跨过我的临界点?试过很多办法的我,头发都白了一半。一次控制成功,那第二次呢,第N次呢?都能控制住吗?有多少交易者倒在内心那个自己的手指下。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罗列曾因走势超出计划或预期范围时导致可控性瓦解从而造成了无视交易系统的正确使用执行了的一系列历史交易是首要的任务。
(例如,设定计划后在盯盘时出现与计划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时,比如价格达到计划的进场点位,但其间走势新的演变过程与计划发生矛盾,亦或持仓时价格未达到预期止盈价格,但实时走势预期有导致利润大幅回吐的可能,遇到类似情况后意识的关注焦点转移到账户资金的潜在变化上,进而不能持续专注于调整计划或预期,造成了一次失败的交易过程。)
去回看这一系列的历史交易并尽可能重新置身当时的场景,回忆每一笔交易在当时为何不能正确执行交易系统。如果能清晰的进行复盘——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将面对接下来我该怎样在下一次交易过程中进行优化,而后续交易就会因此产生两种可能的结果,一种是优化成功,一种是依然就范。发现了吗,始终都是这两种结果来回发生,对此我认为正是可控性的精髓之处:无论后续产生哪种结果,我只对导致结果的原因负责,优化或者就范,都是当下的“我”带来的,不应再去关注已经发生的结果本身,即不管结果对账户有利还是不利,关注点始终都是为何优化成功或依然就范,而不是去在意盈利和亏损了多少,否则恰恰就步入了可控性恶性思维的陷阱里。 罗列完成后,扭转思维便是接下来非常重要同时艰难的一步,打破陈旧思维需要付出的代价无法预估,但这是必须要经受住考验的一步,是让自己知晓自身失控的临界点在哪里的必经之路。当你将自己的思维转变并形成习惯以后,便会看到自己的恶在你内心所处的位置,就可以试着让它们乖乖的呆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它们:保持安静就好。
点评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但不幸的是,这群可恶的心性永远不会安分,随时都会冲击我们试图建立起来阻止它们的屏障,而这道屏障的坚实程度就是自己的可控性高低程度。 可控性高低屏障以每笔交易第四步的心理建设提供基础能量来开启,包含开仓计划预期和持仓预期,以及浮盈与浮亏预期。建立预期是尝试把走势的不确定性转化为自己可认知的确定领域,在这个相对固定的领域里,大脑意识能主导的执行力边界会变得清晰,易于我们主动去识别。要记住,任何预期建立的目的仅仅只是设定提前的认知,是否无视当前预期属于可控性范畴,而制定怎样的预期是交易系统的工作,两者的功能不能混淆了。
进场前的心理建设是首次交代一笔交易可控性临界点的时候。(例如,根据初步的进场计划我首先都会在大脑里预演一遍此计划止损和止盈两种结果,也就是止损后我将面临的是何种状况的走势,但只点到为止,并不会继续推演下去,比如若止损了该反向开仓还是继续同方向进场就不再设想了,止盈也同理。)预演有两点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心理上的应对准备,二是成为后续调整持仓预期(若开仓)的锚。 当走势与预演第一次出现偏差时,就是屏障接受考验的时候。转变罗列的一系列情形的思维后,这个偏差带来的感受(我更喜欢叫它“刺激")其实很像小孩在看到一个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感的时候,在那一瞬间它会明显的触碰到我们的意识,这个瞬间很容易我们的意识察觉到,但同时也会转瞬即逝,能否把这短暂的感受铭记于心并正向作用于我们的交易上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强化这个感受并尽可能在内心形成屏障被触碰时的条件反射。因为在这个触碰发生之后,对于正观察等待时机或处在动态监测浮亏浮盈预期的我们来说失控的敞口就面临挑战了,之后一旦意识到盯盘时无法持续动态调整进场计划预期或持仓预期,逐渐开始把注意力重心转移到资金数字盈亏的潜在变化上,此时的可控性就及其脆弱了,接下来人之恶将越发扩散,意识能主导的可控执行力将逐渐阻止不了它们。此时唯一正确的行动是未进场立即关闭行情,有持仓立即平仓并远离行情,自己的可控性高低程度此刻进入了关键时刻,一旦被瓦解,接下来什么后果不再赘述,你我都不能再熟悉。如若行动正确,至少保持6小时(最好是下一个交易日)后再看盘。
(注意,屏障的保护与盈亏无关,仅仅是设置一条尽可能不让自己失控的边界,只要是在屏障之内进行的看盘或操作,盈亏都是交易中正常的一部分,我自己称它”系统性盈亏“。
对应的另一边我称作”崩盘性盈亏“。从我本身全职交易的角度,前者才能让我有可能做到主动退休那一天,而非被动离开。)
扭转思维与心理建设的同步进行,便为可控性搭建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执行的任何奇奇怪怪的操作,再配上正确使用了自己的交易系统,就产生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可驾驭范围了。因此,此观点的可控性和交易系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任何交易带来的盈亏结果只要属于这个范围,都能称之为:交易正在稳步的推进。
最后,有句名言叫:没人能赚认知之外的钱,就算偶然赚到了,迟早也会吐出来。这句话我对自己解释为:不亏任何可控性瓦解后的钱,也不赚任何挑战可控性边界的钱。任前者让自己生存,后者让自己释怀。 (除非遭遇不可抗力) PS:以上有两个问题没有直接回答,不过也挺明了: 1.所谓可控性的临界点和屏障有没有区别? 2.在此观点中,让意识有强执行力的行动能正确实施的保障是什么呢? 如果感兴趣,可为自己找到答案。
点评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