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外汇玩家之逻辑思维篇
声明:本文为原创。是写的书稿的部分内容。韬客不能发公众号原文链接,所以重新转载过来的。
"写作的目的,是给那些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深入了解的人群,提供一个成体系式的全景式的关于外汇市场价格波动与运行方式的全面理解。"
本章为基础内容,全文大约5300字,祝各位阅读愉快,禁止商业转载。
作为火线07的ID和韬客09的ID,我拜读过很多外汇大神的诸多文章。这篇文章就权当回馈与诸位交流吧。
第一章基础篇就略过。
以下为正文:
[/color]第二章 逻辑的故事
第二章 逻辑的故事
本章导读:
本章是全书关于图表分析的第一部分,难度2~3星,若部分内容难以一次性理解,建议可细读。对于此前接触外汇知识不多的读者而言,请在上个章节的基础上,阅读本章,节奏可稍微慢些,以便于更好消化。除正常章节标示外,一些重要概念前,都以★标示。
自从交易图表诞生以来,图表分析就成了交易分析的主流。
图9;
上图为欧元兑美元二十多年的走势图,作为全球日交易量最大的货币对,日均交易量以万亿计的EURUSD,图表上每跳动一个点,都代表着数以亿计资金的流动。
所以一些外汇交易者说:外汇交易图表,其实是一副最昂贵的画,但对读不懂它的人而言,它毫无价值。
有人会问:既然价格的跳动代表资金的流动,那么,资金为何要这样流动?
这,就是本章以及后面几章要论述的主题,即图表上的逻辑。为了能把一些观点表达的更全面,我们会把一些思维过程写的尽量详细,以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无障碍。为了表达全面,我们引入了道的概念。先从逻辑概念的产生说起。
2.1逻辑概念源自于道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章节中提到的一句话吗?:技术分析源自人类的认知,认知基于逻辑,而逻辑概念来自于道。这里的道,是道理的道,当然并非指今天这个萎靡的道教,而是指先秦以前的道学。
从道生万物说起,可以说,道可以是一切规则和逻辑的总称。万物在形成过程中都自然地接受着道的支配和约束,所以万物之中,便自然凝含着道的要素。道凝含于万物之中,是无处不在的,而它所表现出来的能认知的那一面,就叫做事物的道理,又称规律性或逻辑。所以说:逻辑来自于道,它是事物中可以被认知的那部分道,因而逻辑是道的一部分。
正因为逻辑来自于道,是道的一部分,所以,一个事物中的道,可以表现出有多个逻辑。这是很显然的。就如同一个苹果,从外面观察得到的是红色表皮近圆形物状,这是一个逻辑;而从里面观察得到的是白色果肉深色果核,这又是一个逻辑;第三个逻辑可以是特殊的香味,第四个逻辑面可以是甜酸的味道,等等。一个角度思考过去,就有一个对应的逻辑面。
任何一个事物,它虽然只守一个道,道是总称。但你要去深究,它包含的逻辑却可以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逻辑面,都代表着一个角度的认知。一些东西,看似简单存在,但它的简单并不取决于它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深入程度。你能深入的越深,它的逻辑构成就越庞大,而倘若你远远地看着它,它就是那样简简单单地存在而已。
所以有句话说:一花一世界。
一张图表,你要是足够深入,它也有自己的逻辑世界。
一个事物,受道的支配而形成,我们研究事物,得到它多个角度的逻辑。逻辑世界如果成体系的展现出来,它就可以表现为一门学科。比如近代的各种学科。那么,一个事物所包含的多个逻辑之间,有无可以描述的结构性呢?
2.2 逻辑本身的结构
我们把逻辑当作思维工具,运用多个逻辑来认识同一个苹果,那么,这些逻辑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用逻辑来研究事物,但这些逻辑之间,也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处于某种统一的结构中。就如同近代各学科,虽然都是人类认知的深入堆砌,但总体而言,数学学科相比物理化学,逻辑位置就更基础,而物理化学相比生物,逻辑位置又更基础。
还是以前面的苹果为例,几个逻辑角度如下:
逻辑1:红色表皮圆形物状;记为A;
逻辑2:白色果肉深色果核;记为B;
逻辑3:特殊香味;记为C;
逻辑4:甜酸的味道;记为D;
这ABCD四个逻辑相互之间,又能否产生一定的结构关系呢?
也就是说,在第一层面:我们用ABCD这四个逻辑来研究苹果。同时在第二层面,ABCD这四个逻辑本身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也是处于一定的结构之中的。同一层逻辑之上,还有上一层逻辑,所以可以粗略地说,逻辑可以是分层描述的。
对于大部分事物,逻辑体系是这样的,大逻辑层中包含着小逻辑层,而打开小逻辑层,发现它又是一个小世界,它包含着很多更小的逻辑层。
就如同总星系中可以看到银河系,点开银河系后你看到太阳系,点开太阳系后你可以看到地月系,再点开地月系后你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山川地理。
这是事物普遍规律。
在交易图表上,结构是这样的,最大的图是月线图,把月线图点开后,是周图,再点开你会看到日图,点开日图你会看到时图,把时图点开,你就能看到分钟图。
每一个时段的图表,都有属于自己时段独特的特征,但同时,不同时段的走势,又同有一些共性。
总结下:
★道产生事物,事物本身蕴含和充满着道;事物中可认知的那一部分道形成逻辑,这个逻辑又可解读为分层结构的体系,逻辑是可被我们人类所认知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信息量,但它永远只会是事物的一部分。事物总是以绝大部分的未知,加上少部分的可知,出现在我们面前。只是有时,我们知道的那部分,已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它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已知道了事物的全部。
之前的技术分析领域,比如像伽特利形态理论,就是从图形逻辑上来理解图表,像黄金分割理论,就是从波段相互比例关系来理解市场,像道氏理论的高低点,就是试图从多空力量的角度来定义市场,而波浪理论,是从一些力量的叠加成因和相互生长比例上来理解市场。
可以说,每一个技术分析理论,都在一定的逻辑点或面,对市场进行了一些深入。只要是具有坚实逻辑基础的理论,都可以融入到我们的分析体系中。
2.3 道是各种逻辑具有基础共性的原因
虽然道难以被全面认识,但是道却贯穿着事物本身,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大逻辑层到小逻辑层,等等,它无处不在。道不能被全面认识,但道产生的结果却通过了各种方式被我们所感知。
这也就是说,交易图表上,大到月线图,小到分钟图,在形成过程中,道都在起基础性作用,所以从月线图到分钟图,在构造过程中,都遵循某些相同的规则,这也就形成了交易图表的自同构性,也称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
局部形态和整体形态相似,称为自相似性。在交易图表中,不同周期,如月线,周线,日图,与波段周期如4H图,H图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的相似性,与更小周期如M5图,M1图也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倘若不告诉你具体周期,把小周期的K线图与大周期的K线图混在一起的话,我们是难以将它们区分的。这就是交易图表中,大小周期在构成上的自相似性。
★总结:
事物中的道,它的可被认知的那部分,成为了我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我们认识事物,只能从事物中可被认识的那部分入手,借助于这部分可认知的,掌握它,进而扩展边界,去理解那些未知的部分。
那么,何谓逻辑?
逻辑就是人类对事物可认知的那部分进行符合人类大脑思维规则的抽象梳理。
事物形成后,就与道浑然一体,存在于自然中,当我们人类最初对自然事物进行认识时,逻辑就伴随着思维活动而产生。所以,逻辑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道和自然是先而成,逻辑和思维是后而成。因为有先后,所以先而成自然就成为基础,后而成自然就是继承或基于先而成的事物。
比如图表上,新的一天,它的开盘价就是昨日的收盘价。昨日留下的收盘价,就是今日开始的基础。
你可能会疑问,为何都说了这么久,才对逻辑本身进行定义描述呢?
那是因为哲学上,对自身的认识难度,往往要大于对外界的认识难度。因为我们睁眼就看到的,首先是外界,而不是自身。
人类使用逻辑来认识世界,往往是"日用而不知",就是一个东西,每天都在使用它,但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最基础的东西,基础到我们都以为它不存在。
对外界定义容易,对自身的认识不容易,所以我们到这里才给出了逻辑定义的描述。当我们用逻辑来认识世界,事物中凡能被认知的那部分所在,都自然地成为了事物中的逻辑。
事物的逻辑可以呈体系式的结构,有大逻辑,大逻辑中包含着小逻辑,小逻辑中包含着更小的逻辑。
可以说,只要我们使用逻辑方式去研究一个事物,很自然地随着我们的深入,整个事物将以一个体系式的方式展现出来。就如同一颗树的体系一样,从根部上来,经历树干,然后分节点为各个枝,枝又分节点为各个条,然后是叶,花,果,实等等。
可以说,近代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工具奠基出来的。
但反过来理解,正因为这些学科都奠基在逻辑思维之上,所以这些学科借助于逻辑思维特有的可以叠加积累,可以致远深入的特性,而所取得的各种伟大认识,仍然是包含在逻辑这个概念范畴以内的。
逻辑是道之中可被认知的部分,所以,借助于逻辑发展起来的各学科体系,就自然地也属于道之中可被认识的那部分。也就是说,各学科体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只是道与自然的一部分,那更大部分呢?那是未知。
到这里,就理解了一句话:我们运用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就知道自己不懂的也更多。
这很遗憾,但事实如此。
逻辑思维目前仍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我们认识自然世界的力量工具。因为逻辑思维相对一些离散性灵感等等,是更容易进行线性堆积的方式,只要你的逻辑思维相对规范表达清晰,别人很自然地就可以在你的逻辑思维之上,进行更深入的堆积和推动。这很容易就拓展了人类认识的边界。近代各学科的发展是这样的,我们分析和论述问题也应该如此。
可以说,我们虽然认识到了科学的不足,但我们却仍应加强科学而不是相反。
社会中,随着很多领域的相对标准的逻辑思维的交流与堆积,到一定高度,新的一门门学科将会不断产生。
2.4 分析事物时逻辑的深入顺序
通常,我们在论述一个问题或事物时,是先从大逻辑入手,把大的逻辑当作论述的基础,把这个基础论述完了后,再进入下一层较小的逻辑层分别论述。因为很显然,一个大的逻辑中包含着很多小的逻辑,小的逻辑问题,通常比大的逻辑问题要多得多,且通常也细致复杂的多。
我们先从大的逻辑入手,把大逻辑确定了,再点开它进入其更小的逻辑层。倘若我们连论述大逻辑的能力都没有的话,我们又如何有能力论述更多更小更细的小逻辑呢?
所以,我们论述问题的顺序是:先从大逻辑入手,然后再深入论述大逻辑里面的各个小逻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
★大逻辑能界定事物的边界,而小逻辑能提供精确性。
个人而言,有时也称大逻辑为硬逻辑或底层逻辑,而称小逻辑为上层逻辑或上层建筑。有时,可以把界定大逻辑称为定性研究,而把确认小逻辑的过程称为定量研究。定性和定量,都是在研究事物时,所不可少的方式。
近代科学这些学科,都是基于逻辑基础发展而来的体系,它们都属于逻辑的范畴。所以我们使用逻辑思维来研究事物时,很自然地,也包含着直接运用这些学科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或理论。比如我们使用概率来描述订单所面临的多空方向性。
近代科学能以分学科的方式发展起来,是逻辑发展的自然过程。可以理解为:道之中的部分逻辑点,经过各自发展,每一个逻辑点都被人类推动和思考堆积的很深入,形成体系,因而形成学科,从而又吸引更多后来者加入。
但不管这些学科有多么深入,我们得明白:
自然界的事物,从不会单独以数学,物理,或化学生物这些学科特性而存在。事物总是与道浑然一体,以整体综合的方式示人。所以虽然学习了近代科学的多学科,但要深刻理解,我们在分析事物时,从来都没有分学科的概念,而总是以综合的视角,道的视角,或者说我们是全学科或跨学科的概念。
外汇图表的波动,它实质就是一个自然界的事物,它不属于纯粹的数学,物理或化学生物等等。它是一个变化波动的事物,所以我们有时又称它是自然界的函数。
道是哲学的源头,自然界的事物,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交易者学习了近代的多学科,但眼中却只有数学,物理,或经济等等孤立的概念,那样的话,就只能解决那些纯数学或物理经济的问题,你很难分析自然社会中的问题,因为社会中的问题并不会单独以数学或物理特性而存在。它总是一个综合体,而不是一道物理题或数学题,虽然你从某个角度看过去,它有数学题或物理题的一面。
哲学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就告诉我们,分学科的学习,是为了更高的学习效率,但这些学科学好后,必须要再把它们聚拢为一体,多学科的逻辑是普遍联系地分散在社会每一个事物中。
要分析好社会事物,就必须将这些分学科知识压缩为一体,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研究自然界的函数这个问题提供力量。
所以我们在进行图表分析时,是利用一切可以用来界定市场走势的逻辑,包括那些分学科中有用的基础逻辑,来对市场进行力求精确性的评估。
硬逻辑,能界定边界的逻辑,往往是最先被研究的,在概念上处于最底层。最基础的逻辑,往往都是不成逻辑而自成,就是你意识不到它是有逻辑的,但却一直就按照这种方式运行。比如地球的阴阳交替,0和1的对立等等。
总结:我们分析事物的逻辑顺序是,从各种硬逻辑入手,确定边界和框架,然后再梳理框架内的各种小逻辑,达到对事物的更精确把握。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有时生活中讨论问题,双方都具有相当的逻辑能力,但往往话题却无法聚焦,双方并非在同一层面使用逻辑工具,因而就各说各话,越来越离散。所以讨论问题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努力把焦点聚集在同一个逻辑层,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逻辑交锋和思想对流。讨论问题,本质是交流的一种。一些网络论坛里的讨论,大致三种,低层次的是泄愤乱喷,中层次是否定对方,高层次是交锋对流。最终能通过讨论得收益的,唯有第三种,但前提是有合适的对立方。
本章小结:
到这里,本章关于逻辑的内容就说完了,逻辑是认识事物的有效工具,所以逻辑理顺后,我们对事物分析就有条不紊。
在第一章我们说过,外汇交易图表,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合力的体现。我们研究外汇交易图表,是为了做好外汇交易。研究外汇图表是我们达到目标的方法。根据对事物的分析,我们在分析交易图表时,得先知道一些底层的逻辑,先了解这些底层的逻辑,才能在之后的图表分析中做到大小逻辑连贯,行为一脉相承。
[color=rgb(51, 51, 51)]那么,这些最基础的底层逻辑究竟有哪些呢?请继续阅读下一章 :七个逻辑。
"写作的目的,是给那些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深入了解的人群,提供一个成体系式的全景式的关于外汇市场价格波动与运行方式的全面理解。"
本章为基础内容,全文大约5300字,祝各位阅读愉快,禁止商业转载。
作为火线07的ID和韬客09的ID,我拜读过很多外汇大神的诸多文章。这篇文章就权当回馈与诸位交流吧。
第一章基础篇就略过。
以下为正文:
[/color]第二章 逻辑的故事
第二章 逻辑的故事
本章导读:
本章是全书关于图表分析的第一部分,难度2~3星,若部分内容难以一次性理解,建议可细读。对于此前接触外汇知识不多的读者而言,请在上个章节的基础上,阅读本章,节奏可稍微慢些,以便于更好消化。除正常章节标示外,一些重要概念前,都以★标示。
自从交易图表诞生以来,图表分析就成了交易分析的主流。
图9;
上图为欧元兑美元二十多年的走势图,作为全球日交易量最大的货币对,日均交易量以万亿计的EURUSD,图表上每跳动一个点,都代表着数以亿计资金的流动。
所以一些外汇交易者说:外汇交易图表,其实是一副最昂贵的画,但对读不懂它的人而言,它毫无价值。
有人会问:既然价格的跳动代表资金的流动,那么,资金为何要这样流动?
这,就是本章以及后面几章要论述的主题,即图表上的逻辑。为了能把一些观点表达的更全面,我们会把一些思维过程写的尽量详细,以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无障碍。为了表达全面,我们引入了道的概念。先从逻辑概念的产生说起。
2.1逻辑概念源自于道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章节中提到的一句话吗?:技术分析源自人类的认知,认知基于逻辑,而逻辑概念来自于道。这里的道,是道理的道,当然并非指今天这个萎靡的道教,而是指先秦以前的道学。
从道生万物说起,可以说,道可以是一切规则和逻辑的总称。万物在形成过程中都自然地接受着道的支配和约束,所以万物之中,便自然凝含着道的要素。道凝含于万物之中,是无处不在的,而它所表现出来的能认知的那一面,就叫做事物的道理,又称规律性或逻辑。所以说:逻辑来自于道,它是事物中可以被认知的那部分道,因而逻辑是道的一部分。
正因为逻辑来自于道,是道的一部分,所以,一个事物中的道,可以表现出有多个逻辑。这是很显然的。就如同一个苹果,从外面观察得到的是红色表皮近圆形物状,这是一个逻辑;而从里面观察得到的是白色果肉深色果核,这又是一个逻辑;第三个逻辑可以是特殊的香味,第四个逻辑面可以是甜酸的味道,等等。一个角度思考过去,就有一个对应的逻辑面。
任何一个事物,它虽然只守一个道,道是总称。但你要去深究,它包含的逻辑却可以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逻辑面,都代表着一个角度的认知。一些东西,看似简单存在,但它的简单并不取决于它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深入程度。你能深入的越深,它的逻辑构成就越庞大,而倘若你远远地看着它,它就是那样简简单单地存在而已。
所以有句话说:一花一世界。
一张图表,你要是足够深入,它也有自己的逻辑世界。
一个事物,受道的支配而形成,我们研究事物,得到它多个角度的逻辑。逻辑世界如果成体系的展现出来,它就可以表现为一门学科。比如近代的各种学科。那么,一个事物所包含的多个逻辑之间,有无可以描述的结构性呢?
2.2 逻辑本身的结构
我们把逻辑当作思维工具,运用多个逻辑来认识同一个苹果,那么,这些逻辑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用逻辑来研究事物,但这些逻辑之间,也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处于某种统一的结构中。就如同近代各学科,虽然都是人类认知的深入堆砌,但总体而言,数学学科相比物理化学,逻辑位置就更基础,而物理化学相比生物,逻辑位置又更基础。
还是以前面的苹果为例,几个逻辑角度如下:
逻辑1:红色表皮圆形物状;记为A;
逻辑2:白色果肉深色果核;记为B;
逻辑3:特殊香味;记为C;
逻辑4:甜酸的味道;记为D;
这ABCD四个逻辑相互之间,又能否产生一定的结构关系呢?
也就是说,在第一层面:我们用ABCD这四个逻辑来研究苹果。同时在第二层面,ABCD这四个逻辑本身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也是处于一定的结构之中的。同一层逻辑之上,还有上一层逻辑,所以可以粗略地说,逻辑可以是分层描述的。
对于大部分事物,逻辑体系是这样的,大逻辑层中包含着小逻辑层,而打开小逻辑层,发现它又是一个小世界,它包含着很多更小的逻辑层。
就如同总星系中可以看到银河系,点开银河系后你看到太阳系,点开太阳系后你可以看到地月系,再点开地月系后你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山川地理。
这是事物普遍规律。
在交易图表上,结构是这样的,最大的图是月线图,把月线图点开后,是周图,再点开你会看到日图,点开日图你会看到时图,把时图点开,你就能看到分钟图。
每一个时段的图表,都有属于自己时段独特的特征,但同时,不同时段的走势,又同有一些共性。
总结下:
★道产生事物,事物本身蕴含和充满着道;事物中可认知的那一部分道形成逻辑,这个逻辑又可解读为分层结构的体系,逻辑是可被我们人类所认知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信息量,但它永远只会是事物的一部分。事物总是以绝大部分的未知,加上少部分的可知,出现在我们面前。只是有时,我们知道的那部分,已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它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已知道了事物的全部。
之前的技术分析领域,比如像伽特利形态理论,就是从图形逻辑上来理解图表,像黄金分割理论,就是从波段相互比例关系来理解市场,像道氏理论的高低点,就是试图从多空力量的角度来定义市场,而波浪理论,是从一些力量的叠加成因和相互生长比例上来理解市场。
可以说,每一个技术分析理论,都在一定的逻辑点或面,对市场进行了一些深入。只要是具有坚实逻辑基础的理论,都可以融入到我们的分析体系中。
2.3 道是各种逻辑具有基础共性的原因
虽然道难以被全面认识,但是道却贯穿着事物本身,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大逻辑层到小逻辑层,等等,它无处不在。道不能被全面认识,但道产生的结果却通过了各种方式被我们所感知。
这也就是说,交易图表上,大到月线图,小到分钟图,在形成过程中,道都在起基础性作用,所以从月线图到分钟图,在构造过程中,都遵循某些相同的规则,这也就形成了交易图表的自同构性,也称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
局部形态和整体形态相似,称为自相似性。在交易图表中,不同周期,如月线,周线,日图,与波段周期如4H图,H图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的相似性,与更小周期如M5图,M1图也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倘若不告诉你具体周期,把小周期的K线图与大周期的K线图混在一起的话,我们是难以将它们区分的。这就是交易图表中,大小周期在构成上的自相似性。
★总结:
事物中的道,它的可被认知的那部分,成为了我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我们认识事物,只能从事物中可被认识的那部分入手,借助于这部分可认知的,掌握它,进而扩展边界,去理解那些未知的部分。
那么,何谓逻辑?
逻辑就是人类对事物可认知的那部分进行符合人类大脑思维规则的抽象梳理。
事物形成后,就与道浑然一体,存在于自然中,当我们人类最初对自然事物进行认识时,逻辑就伴随着思维活动而产生。所以,逻辑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道和自然是先而成,逻辑和思维是后而成。因为有先后,所以先而成自然就成为基础,后而成自然就是继承或基于先而成的事物。
比如图表上,新的一天,它的开盘价就是昨日的收盘价。昨日留下的收盘价,就是今日开始的基础。
你可能会疑问,为何都说了这么久,才对逻辑本身进行定义描述呢?
那是因为哲学上,对自身的认识难度,往往要大于对外界的认识难度。因为我们睁眼就看到的,首先是外界,而不是自身。
人类使用逻辑来认识世界,往往是"日用而不知",就是一个东西,每天都在使用它,但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最基础的东西,基础到我们都以为它不存在。
对外界定义容易,对自身的认识不容易,所以我们到这里才给出了逻辑定义的描述。当我们用逻辑来认识世界,事物中凡能被认知的那部分所在,都自然地成为了事物中的逻辑。
事物的逻辑可以呈体系式的结构,有大逻辑,大逻辑中包含着小逻辑,小逻辑中包含着更小的逻辑。
可以说,只要我们使用逻辑方式去研究一个事物,很自然地随着我们的深入,整个事物将以一个体系式的方式展现出来。就如同一颗树的体系一样,从根部上来,经历树干,然后分节点为各个枝,枝又分节点为各个条,然后是叶,花,果,实等等。
可以说,近代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工具奠基出来的。
但反过来理解,正因为这些学科都奠基在逻辑思维之上,所以这些学科借助于逻辑思维特有的可以叠加积累,可以致远深入的特性,而所取得的各种伟大认识,仍然是包含在逻辑这个概念范畴以内的。
逻辑是道之中可被认知的部分,所以,借助于逻辑发展起来的各学科体系,就自然地也属于道之中可被认识的那部分。也就是说,各学科体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只是道与自然的一部分,那更大部分呢?那是未知。
到这里,就理解了一句话:我们运用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就知道自己不懂的也更多。
这很遗憾,但事实如此。
逻辑思维目前仍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我们认识自然世界的力量工具。因为逻辑思维相对一些离散性灵感等等,是更容易进行线性堆积的方式,只要你的逻辑思维相对规范表达清晰,别人很自然地就可以在你的逻辑思维之上,进行更深入的堆积和推动。这很容易就拓展了人类认识的边界。近代各学科的发展是这样的,我们分析和论述问题也应该如此。
可以说,我们虽然认识到了科学的不足,但我们却仍应加强科学而不是相反。
社会中,随着很多领域的相对标准的逻辑思维的交流与堆积,到一定高度,新的一门门学科将会不断产生。
2.4 分析事物时逻辑的深入顺序
通常,我们在论述一个问题或事物时,是先从大逻辑入手,把大的逻辑当作论述的基础,把这个基础论述完了后,再进入下一层较小的逻辑层分别论述。因为很显然,一个大的逻辑中包含着很多小的逻辑,小的逻辑问题,通常比大的逻辑问题要多得多,且通常也细致复杂的多。
我们先从大的逻辑入手,把大逻辑确定了,再点开它进入其更小的逻辑层。倘若我们连论述大逻辑的能力都没有的话,我们又如何有能力论述更多更小更细的小逻辑呢?
所以,我们论述问题的顺序是:先从大逻辑入手,然后再深入论述大逻辑里面的各个小逻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
★大逻辑能界定事物的边界,而小逻辑能提供精确性。
个人而言,有时也称大逻辑为硬逻辑或底层逻辑,而称小逻辑为上层逻辑或上层建筑。有时,可以把界定大逻辑称为定性研究,而把确认小逻辑的过程称为定量研究。定性和定量,都是在研究事物时,所不可少的方式。
近代科学这些学科,都是基于逻辑基础发展而来的体系,它们都属于逻辑的范畴。所以我们使用逻辑思维来研究事物时,很自然地,也包含着直接运用这些学科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或理论。比如我们使用概率来描述订单所面临的多空方向性。
近代科学能以分学科的方式发展起来,是逻辑发展的自然过程。可以理解为:道之中的部分逻辑点,经过各自发展,每一个逻辑点都被人类推动和思考堆积的很深入,形成体系,因而形成学科,从而又吸引更多后来者加入。
但不管这些学科有多么深入,我们得明白:
自然界的事物,从不会单独以数学,物理,或化学生物这些学科特性而存在。事物总是与道浑然一体,以整体综合的方式示人。所以虽然学习了近代科学的多学科,但要深刻理解,我们在分析事物时,从来都没有分学科的概念,而总是以综合的视角,道的视角,或者说我们是全学科或跨学科的概念。
外汇图表的波动,它实质就是一个自然界的事物,它不属于纯粹的数学,物理或化学生物等等。它是一个变化波动的事物,所以我们有时又称它是自然界的函数。
道是哲学的源头,自然界的事物,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交易者学习了近代的多学科,但眼中却只有数学,物理,或经济等等孤立的概念,那样的话,就只能解决那些纯数学或物理经济的问题,你很难分析自然社会中的问题,因为社会中的问题并不会单独以数学或物理特性而存在。它总是一个综合体,而不是一道物理题或数学题,虽然你从某个角度看过去,它有数学题或物理题的一面。
哲学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就告诉我们,分学科的学习,是为了更高的学习效率,但这些学科学好后,必须要再把它们聚拢为一体,多学科的逻辑是普遍联系地分散在社会每一个事物中。
要分析好社会事物,就必须将这些分学科知识压缩为一体,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研究自然界的函数这个问题提供力量。
所以我们在进行图表分析时,是利用一切可以用来界定市场走势的逻辑,包括那些分学科中有用的基础逻辑,来对市场进行力求精确性的评估。
硬逻辑,能界定边界的逻辑,往往是最先被研究的,在概念上处于最底层。最基础的逻辑,往往都是不成逻辑而自成,就是你意识不到它是有逻辑的,但却一直就按照这种方式运行。比如地球的阴阳交替,0和1的对立等等。
总结:我们分析事物的逻辑顺序是,从各种硬逻辑入手,确定边界和框架,然后再梳理框架内的各种小逻辑,达到对事物的更精确把握。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有时生活中讨论问题,双方都具有相当的逻辑能力,但往往话题却无法聚焦,双方并非在同一层面使用逻辑工具,因而就各说各话,越来越离散。所以讨论问题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努力把焦点聚集在同一个逻辑层,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逻辑交锋和思想对流。讨论问题,本质是交流的一种。一些网络论坛里的讨论,大致三种,低层次的是泄愤乱喷,中层次是否定对方,高层次是交锋对流。最终能通过讨论得收益的,唯有第三种,但前提是有合适的对立方。
本章小结:
到这里,本章关于逻辑的内容就说完了,逻辑是认识事物的有效工具,所以逻辑理顺后,我们对事物分析就有条不紊。
在第一章我们说过,外汇交易图表,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合力的体现。我们研究外汇交易图表,是为了做好外汇交易。研究外汇图表是我们达到目标的方法。根据对事物的分析,我们在分析交易图表时,得先知道一些底层的逻辑,先了解这些底层的逻辑,才能在之后的图表分析中做到大小逻辑连贯,行为一脉相承。
[color=rgb(51, 51, 51)]那么,这些最基础的底层逻辑究竟有哪些呢?请继续阅读下一章 :七个逻辑。
发表于:2018-08-06 00:50只看该作者
2楼
楼主 你这图片没有出来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18-08-06 02:40只看该作者
3楼
不错,楼主继续。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4楼
宝贝疙瘩 发表于 2018-8-6 08:50
楼主 你这图片没有出来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18-08-06 04:43只看该作者
5楼
本来打算写个交易思维之类的帖子呢,没想到被你抢先了,抢先就抢先吧,还高我辣么多,只能把斧子丢到门外,拿盆接水洗耳朵了。
耐心等待一次趋势行情,耐心等待一个入场点位。
发表于:2018-08-06 04:44只看该作者
6楼
等待一波机会 抓住一波机会
等待机会 重仓操作 有利即平 不做断节。
7楼
千万次的追问 发表于 2018-8-6 10:40
不错,楼主继续。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8楼
天下无错 发表于 2018-8-6 12:43
本来打算写个交易思维之类的帖子呢,没想到被你抢先了,抢先就抢先吧,还高我辣么多,只能把斧子丢到门外, ...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9楼
以下为正文:
本章导读:
本章是全书关于图表分析部分的比较重要的基础,难度2~3星,若部分内容难以一次性理解,建议可细读。
4.1★第一逻辑:真正赢家仅有小众。
若要问一位外汇交易者,交易目标是什么?答案多半是:快速稳定持续地暴利。
但很显然,这只能是理想,因为不切实际。若有交易者能做到这点,那么很快连外汇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都将难以承受了。小资金或许能有一段自由快速的膨胀期,但大资金,只能追求正常的收益率。
动不动就一年翻多少倍的那些口号,那个,我们反过来想,这个能有可持续性吗?今年能做到能代表明年后年也能做到吗?基本上是不能的。那不过是把外汇交易用赌博的思路来操作,只是假装成分析的样子。这就如同在澳门赌场里,去期待天路的出现。
总有人,会遇到天路,但天路是可遇不可求。这些,都不是本书推荐的交易方式。
那么,就只能把交易目标降低,快速稳定持续地暴利是做不到的,稳定地持续地大幅盈利。或许可期待。我们认为合理的目标是:
★追求稳定可持续地盈利。
好,我们基本修正了外汇玩家的目标。可问题是,几乎所有外汇玩家也都在追求这个啊!想实现目标,问题就一个:凭什么呢?对,没错,凭什么实现目标的会是你?在外汇市场这个生态丛林里,盈利的人可以有很多,但要成为稳定的猎食者,那只能是少部分人。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模拟下这个过程。
假设4个人一张桌子打麻将,系统是封闭记账式的,即大家都不用带钱,每天记账,赢的人就记正值,输的人记负值,一张表每天累积下去,年底结算。系统每天没有额外的消耗,也没有额外的输入。可以知道,之后每天的报表,这4位总的输赢加起来,一定是0。即总的财富是零,但是中间有输家赢家正值负值,他们之间发生了财富的转移。所有输家输的钱,等于所有赢家赢得钱。
这句话比较重要,所以我们单独再写出来,在后面还会提起。
★所有输家输的钱=所有赢家赢得钱。
好,这个模型理解了,现在把初始条件改一下。假设初始时各人带100筹码,然后每当100筹码输完时,就离开桌子,换下一个人带着100筹码进来,赢家则继续留在桌子上。
可以知道,只要到年终时看到这张桌子上还剩下哪些人,基本就能判断他们是赢家。这个游戏等价于,看谁能玩到最后,则必然是赢家之一,赢家最后不超过4个人。但中途带着资金进来的人,可能有上百人。根据上面所说,所有输家的输的钱,等于所有赢家赢的钱,可知,不到4个人赢家分享了至少几十位输家的果实。
外汇交易与此类似,绝大部分玩家爆掉自己的那份筹码后,都被迫离开这个市场,他们的筹码留给了市场,只是已转移到别人名下。能一直在这个市场活下去的交易者,最终都很容易自然而然地成为赢家的一分子。赢家的比例远远小于输家,虽然外汇市场很庞大,赢家非常多,但输家却更多。玩的越久,越可能不输或赢。赢家比例小,输家比例多,所以市场的格局就是少部分赢家分享大部分输家提供的果实。
总结下,逻辑之一:
★真正赢家仅有小众。
如果你的交易方式与市场上80%的人群趋同,那么最终,你可能就成为这80%的人,即大众化的一员,那样等于把自己排除在赢家之列。少部分人获利这个大逻辑,它界定了很多边界。比如在外汇图表上只有那些正确且小众的位置,才是真正值得交易的地方。80%的图表位置,都是价格的来来回回反复扫荡,你很难在这样的扫荡中左右逢源,最终被打一巴掌的概率很高。
大的逻辑框架,只能顺应,不能违背。
古人以天行健和地势坤来形容乾与坤的关系,现代人很难深入理解这句话。古人想表达的是,天在上,天的运动产生的一切结果,都能影响着地上的人,而地上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丝毫改变不了天。人只能顺应天,因为你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天。这就是,天行健,地势坤。
天能决定地,地却决定不了天,所以先秦文化告诉人们,在这种格局下,你只有顺应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就是说,顺应它你能发展壮大,逆势它,你就会受到抑制,慢慢消亡。
在交易市场也一样,只有顺应市场,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唯有顺应,在这个逻辑层面,市场就是天,而你处于地的位置,你无论做什么,改变不了市场丝毫,所以,不要对市场有任何情绪,顺应它。
类似的道理,金融市场自身不生产钞票,有人输所以才能有人赢,若无人输,便无人赢。赢家相对于输家,赢家就是高手,输家就是低手,高手的平均获利,总是高于低手的平均获利。所以赢家的总人数,就远远少于低手的总人数。所以我们说,真正赢家仅有小众。第一个逻辑框架说完。
4.2★第二逻辑:泡沫时,所见非所得。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充满欺骗的地方,这个欺骗有时带有明显人为的痕迹,但有时又是市场自然而然的陷阱。有时你看到的,并非是真实的,像外汇市场里的空头陷阱与多头陷阱走势,它就是一种欺骗,你虽可以介入,但当你最终脱身,你可能发现劳而无获。
在股票市场,人为痕迹会更明显些。在交易市场中,虚幻的假象,意味着它通常是一种泡沫,毕竟如果没有泡沫的话,它也就称不上虚幻了。
市场,往往喜欢制造一个看似真实,实则是纯粹的泡沫。所以,你看到的价格,不一定是对你而言可靠的价格。
比如一个骗子群里,就你一个人是目标客户,但你自己并不知道这点。其他人相互报价,哄抬物价,如果你不出手,那么,他们可能会为此喊上个一百轮的抬价。而倘若你中间任何时候介入,则一锤定音,东西归你了。因为从最初的价格,就已经是泡沫了,中间无论你何时加入,你的加入,就是游戏的结束标志。
好比股票市场,如果没有人接盘,可以一直炒到天上去,直到有人接,那就随时可以来者不拒,你要多少给多少。
所以,人们看到的象,不一定是真实的象,还要与它背后的理进行校对。这就需要你具有一定的理性分辨能力,能从逻辑分析和数据中,把这个事物大致判断出来是否属于真实的一面。
我们假想一个例子来模拟描述:
什么叫市场:市场就是资金与物体的交流。所以市场上相对立的两方,就是资金量与物体量。设想有一个市场空间,空间里的资金量为100,空间里的事物量也是100。
如果这个资金量是钱,而事物量是股票,那么,这个市场空间就可以理解为股票市场。而如果这个资金量是一种货币,而事物量是另一种货币,则这个市场空间就可以理解为外汇市场。
在这个市场空间里,因我们不知道资金量100的内部结构,比如它是被1个人持有还是实际被众人分散持有。同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物量的内部结构,比如我们不知道它是被1个人实际持有,还是被众人分散持有。
下面,我们讨论在这个市场空间里,物体的价格该如何界定,同时讨论下价格将呈现怎样的变动规律。
首先,这实际上是一个边界封闭的系统,因为资金量100和事物量100都固定了。所以,从边界条件就能确定,倘若在一次交换中,这100个资金量和100个事物量都参与的话,则交易价格只能是:
交易价格=100资金量/100事物=1;
即每股等于1元。
这个1元,就是你看到的交易时的价格,它是一个真实的价格,因为在这个价格下,对立的两方,所有事物和资金都能平等地参与成交。
我们把这个价格定义为平衡价格。
可以知道,按照这个定义,若不是封闭市场而是有资金持续流入的开放市场,比如资金量从100变成200,则这个平衡价格将为200/100=2元。
而若资金量100不变,对立面的市场空间里的事物量供应变多了,从100个变成200个,则平衡价格就将为100/200=0.5元。
好,按理说,平衡价格应该是市场的兜底价格,因为从逻辑上说,市场的价格没有理由长期跌破平衡价格。
但是,因为市场是人在参与的,手里持有事物量的人,不一定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因为我们开了上帝视角,所以我们知道有平衡价格,而市场的参与者,他们也许没有平衡价格的概念。有时他们又被各种信息量影响,从而做出了各种非理性交易行为。所以,我们能看到,市场价格甚至可以长期跌破这个平衡价格。
通过上面论述,我们得出:对于资金量100,事物量100的市场空间;
★平衡价格1是唯一的双方都能平等参与成交的价格。
这是很明显的,价格为1,100个事物量都能对应为1的价格,所以都能无条件兑换。除此外的任何其他价格,都属于非平衡价格,两边的内部平等都将被打破。不是事物量过剩,就是资金量过剩,因而价格就不会保持在1,所以会进入非平衡价格波动。
比如:
某天市场资金量100全部参与,即持有资金量的交易者都想参与交易,而当天持有事物量的交易者只有部分到场,所以市场出现了短暂的不平衡,供小于求。报价只能上升。
假设当天的价格从平衡位置1元跳动一次,变成2元。
这个价格,很显然,100个资金量全参与的话,也只能对应着50个事物量。也就是说,报价2元,前面50个事物都能以2元满足。但从第51个事物,就无法满足了。
这时,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了:剩下的那50个事物,价格应该是多少?
这是个好问题,从当天的市场报价来看,市场价格是2元,但从实际上来看,这50个事物它们已无资金量对应,换句话说,他们今天对应的平衡价格是从表面上的1元坍塌为实际的0元了。
市场的结构发生的变化可以对应为:
100资金量:100事物量:1元;变成下面两个结构的组合:
100资金量: 50事物量:2元;
0资金量: 50事物量:0元;
我们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如果某天的事物供应量连50都不到呢,局部出现特殊情况是常有的。
那么,显然地,当天跳出来的价格可能就涨到3元。
也就是说,当天的市场供求直接决定了当天的市场价格,但这个价格虽然是市场形成的价格,却不能应用于市场空间的全体事物,因一旦应用于全体,它就不是一个能全部兑现的价格。
所以我们说,我们能看见的市场价格,并非总是有效的价格。市场有效理论,仅仅是部分有效。所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需要管理的,因为市场也会有经常过界的时候。虽然市场在释放人类活性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当天报出的2元,3元,甚至更高的价格,我们称为当天的市场价格,可以知道,这个市场价格是随着每天的供求情况而随时变化的。
我们每天看到的交易图表,就是市场价格。
有一天,当你看到价格早上跳到5,你心里就很明白,今天若所有人都参与交易,则最多只有前20股能以这个价格兑现,假设第20股刚好在收盘时成交,那么当天的收盘价显示是5元。
但你明白,这一轮后面的无论参与与否,其实都无法以5元成交,而是直接对应0元,当然,他们可以选择不卖。
所以当你看到价格为5时,你明白只有20股能兑现,而当你看到价格为6时,只有16股能完好兑现,价格为7时只有14股,价格为8时为12股,价格为9时是11股,价格为10时是10股。
(这里仅考虑一次价格,不考虑一轮中连续博弈多次动态价格那种情况。)
到这里,总结下:
封闭系统总的资金量和总的事物量,决定了平衡价格,这是双方要素都能平等参与兑现的一个基础价格。
而市场价格,总会偏离平衡价格形成波动。因为每天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市场全部参与的前提下产生的,而是部分参与的市场价格。所以我才说,市场价格是部分有效的而非全部有效。当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平衡价格时,就知道,此时价格虽高,但仅有部分筹码能真实兑现,市场价格偏离的越高,则能真实兑现的比例就越小。
所以我们说:
★泡沫时,所见非所得。
因为市场参与者,并无上帝视角,所以当他们看到价格上涨时,以为自己赚了。没错,数字表面上看,市场确实是让你赚了,但市场无法让你们都以这个价格兑现所得。所以你看到的价格,你看到的赚,这是纸上财富,特别是价格处于明显泡沫时,等到连你这样的普通大众都想去兑现时,你会很快发现价格很容易就以跌停的方式回应你。
当你看到价格5时,你明白能成功的只有20股,即前20%;但有时,市场上的聪明者比例还不到20%,甚至只有10%,即10股,这时,股价甚至可以涨到10元。我们假定普通交易者是贪婪的,在泡沫期是往火线上冲,而不是退出。而有时不巧,市场聪明者比例很高,所以泡沫就无法形成很大。
因无法判断市场中交易者的内部结构,即聪明的股数有多少,所以你无法判断出市场的最高峰值究竟在哪。
也就是说,你知道报出价格5时,市场已经出现泡沫了,但你还是无法确定这个泡沫的峰值边界即最高点在哪。
如果你对这次行情的期望是成为前20%的成功者,则你可能在5元时就兑现,而若你期望这次成为前10%的成功者,你可能会等到价格接近10元才兑现。这个10元是不一定能到的,因为这次市场中聪明的股数可能超过10股,那样市场基本是到不了10元的。
因为每次泡沫的峰值你是无法判断的,所以每次你在获利后决定何时兑现的持有期内,你实际上也是伴随着风险的,因为市场完全有可能就在你不愿意兑现的5这个价格形成峰值然后下行。
从这里,我们总结一句:
★市场的价格,由当天供需双方计算决定,当市场价格形成泡沫时,市场的峰值,可由市场参与者的内部聪明者结构决定。
即使开上帝视角,我们也很难把市场参与者的内部结构和状态搞清,因为它包含的变量和信息量实在太大。所以实际上,对于某一次泡沫行为,做到获利而出是相对容易的,但判断出高点和峰值却是不大可能的。不同的交易者有不同的应对系统,大部分稳健的交易者,都会有风险冗余的概念,都会谨慎对待甚至避免那最后一波带风险的疯狂。当然,市场上也有些人专门喜欢参与那种巨长的大泡沫肥尾行情。
股票市场泡沫情况经常出现,而外汇市场因为日均成交量巨大,小级别的多空陷阱常见,但泡沫行情就很少了,所以价格相对更有效些。
好,我们总结下:
一个封闭系统,平衡价格是最真实的价格,它是市场上资金和事物两方同时全面参与时形成的平衡值。而平时每一天,事实上都是局部参与的市场,所以每日的市场价格都会偏移平衡价格。
★泡沫往往指那种明显偏离平衡价格的市场价格。市场出现价格泡沫时,只有部分交易者能真正按照泡沫价格兑现。泡沫的峰值边界无法界定。
每一次的泡沫,在图表上,从居于下方的平衡价格,向上方泡沫峰值行走,它在图表上留下的结构,都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各自有小的独特性。图表上留下的痕迹,可以说是这次泡沫参与者的内部结构状态的一个外在反应。
在封闭系统空间里,对立两方的各自结构,也是处于变化中的,比如一只股票所有持有者的结构,也是每天变化的。所以封闭系统中,平衡对应的两边,资金量和事物量,同样100资金量,前后两次可能拉出的高度是不同的,因为前后两次可能右边的股票持有者结构变了,比如第一次右边持有事物的交易者结构分散,而第二次则结构集中,这显然就对应着两种泡沫结果。
有时,我们把你看到的市场价格,泡沫等等,称为象,即你所看到的。而把平衡价格,称为理,就是你理性后计算出的平衡的真实数据。在这个封闭空间里,象和理,两边是对应平衡的。
虽然我们每天看到的象,即市场价格一直在变化,但它每次形成泡沫后,它最终一定是要向理回归的,且只有回归以后,它才能形成下一次泡沫的开始。所以一些股票老玩家,每当在泡沫中清仓后,往往至少半年内不再介入了,因为市场从峰值回到平衡价格,至少就需要时间。如果市场连这个时间进度条都没有走完,它是不可能再形成下一波大泡沫即大波行情的。你可以称之为不应期。
为何有些交易者,会在远低于平衡价格时,还在抛售筹码?
首先,因为没有上帝视角,所以即使低于平衡价格,交易者也不知道,因为他们缺乏能把平衡价格计算出来的能力。其次,有些交易者认为卖了后只要还有更低价格,还可以再买回来,相当于降低了持仓成本。最后,有些交易者很混乱,很容易受一些市场数据或言论影响,从而情绪化操作。我们知道,通过影响别人的思想,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事情,有很多,比较明显的,各种邪教,各种洗脑组织,比如,传销和绝大部分数字货币等等。
我们得知道:
“任何一个组织,一个经济体系中,第一批是搭台的,中间加入的是巩固力量,最后加入的,对不起,你拿到的牌就是买单。
你说为何要我买单?
就因为,一个体系内,你是最后一批觉醒的人,虽然没错,你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但已毫无意义,你在体系里的位置,自然而然地就处于最差的,即买单的位置,这个游戏规则就是这样,创始者提出框架,得到众人认可,最终上市后得到超额利润,中间跟进的,享受一般成果,最后的后知后觉者,即使他们做了正确选择进入系统,但剩下的位置都是买单.再说,除你之外,这个体系已无后来者,后面不可能再有买单者了,所以左看右看,就是你来买单了。
别看了,结账吧。”
----内容摘录自本人章节。
在金融领域,吹起来的泡沫,是随处可见的,且往往是人为的,在封闭系统,或者满足相对封闭的系统空间里,人为操纵的影响力都是很大的,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也类似。
到这里,我们把话题再总结下:
如果把这个封闭系统空间当作一个黑箱子,箱子里是资金量和事物量,彼此用价格对应起来。我们探讨一下黑箱子里的价格分布状态。当市场价格为1时,很显然黑箱子里100个事物都平等地对应着1。
而当初始价格为2时,这时,黑箱子里100个事物,只有50个能与之对应,剩下的那50个轮空,这时,这100个物体,它的结构分布就与上面不同,将会变化。这100个物体形成的结构,使得大家机会均等但最终只有50个能兑现。所以它们以一定概率分布为基础形成结构的。
当你把初始值再提高,或连续变化,你就发现,你每给出一个初始值,黑箱子里就有一个对应的分布结构。且它是一个既满足动态博弈过程,又满足一定随机性的。
因为以概率体现分布规律,所以就会在结构上具有随机性,而又因为要满足黑箱子的大边界,所以它又要满足一定博弈性规律。博弈性的一面,是可以通过逻辑方式研究的,但随机性我们目前还仅能作一些不太深入的描述。相关内容后面会再论述。
把第二个逻辑再总结一下:
那就是,只要市场价格动起来,基本上,不是处于平衡位置的上方,就是处于平衡位置的下方,就算它等于平衡位置,它一般也不会停留很久,所以市场价格是永远处于波动状态的,这是由其内部结构性所驱动的。
市场价格在波动过程中,当高出平衡价格时,就形成泡沫波段。每一个成形的泡沫,它都有一个对应的泡沫结束后的回归阶段。
在封闭系统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人为力量往往能产生较大影响,把价格拉抬的很高。但那是泡沫价格,是所见非所得。
这里顺便提一下,在当今股市里,很多股价被拉的很高,他们深知在高价位是无法全部兑现的,但他们可以高股价为抵押物,打个折从银行贷款,把高股价物抵押出去,算变相地把高价股票兑现为资金,这比当初庄家强制隔韭菜要隐蔽。股市实际上是开放的,封闭性空间是我们为了研究,假定的系统空间。但封闭系统得到的一些结论,应用在开放空间,把开放空间增加的变量因素导入,仍可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在股市里,真正的牛市,都是从远远偏离平衡价格开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摆动到平衡价格位置,它根本就不会立刻停止,总是会摆动多一些,有点矫枉必过正的意思,这远远偏离平衡价格,形成了回归的动力,就促成第一波多头趋势的形成。
这段趋势,是真实的,可参与的,没有泡沫的。因为这段趋势的价格,整个都是低于平衡价格,它的对手盘主要是那些长期的套牢盘割肉,那些急于希望离开的人。当这部分人割肉差不多后,市场会进入一段时间的上涨,我们称为温和上涨。在这个阶段,属于泡沫起步阶段或泡沫不明显阶段,这时的市场价格已经高于平衡价格,但因为刚形成的趋势还具有明显的生命力,所以温和上涨属于泡沫起步阶段。温和阶段结束后,再起步上涨,那就是明显的泡沫阶段了,这第三阶段才进来的,都是跟风盘或投机盘为多,所以这个阶段,是明显的泡沫期,且市场波动起伏都较大。这个阶段,就是所见非所得的阶段,是要谨慎参与的。
根据我们的论述,交易是尽量在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加仓,然后在第三阶段了结出场。
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很容易消化掉人为因素,但也经常存在一些交易陷阱。在参与外汇市场时,在具有优势时介入,在众人快要清醒前离开。这个过程没有是非主观,完全是自然之道。因为市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获利,所以你选择成为获利者还是过山车而已。又因为大部分绝对实力的玩家,他们在获利了结时,往往还会反手沽空,从而促使了市场加速变动,走完自己的轮回。所以可以说,正确的外汇交易方式,大都是顺势而为,推波助澜。
总结下:
第一逻辑:真正获利仅有小众,所以我们在图表上的交易方式应该是正确且小众的。而小众交易法,小众交易点位等等,就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图表的方式。
第二个逻辑叫:所见非所得,那是泡沫。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在市场里要避开陷阱,或者要学会知道何时而止,谨慎参与最后一波。
(上篇完)
10楼
菜鸟也可爱 发表于 2018-8-6 12:44
等待一波机会 抓住一波机会
点评
发表于 2018-08-06 05:15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18-08-06 05:15只看该作者
11楼
Albat 发表于 2018-8-6 13:05
一波流。 论坛审核系统,呵呵,帖子发不出来。
等待机会 重仓操作 有利即平 不做断节。
发表于:2018-08-06 06:29只看该作者
12楼
谁敢拿长线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18-08-06 06:46只看该作者
13楼
受教了。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18-08-06 08:13只看该作者
14楼
大神请继续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18-08-06 12:38只看该作者
15楼
无“庄”不欢。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6楼
外汇路上,所有人都是一起的,多交流;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7楼
悠悠海底带 发表于 2018-8-6 16:13
大神请继续
若要问一位外汇交易者,交易目标是什么?答案多半是:快速稳定持续地暴利。
但很显然,这只能是理想,因为不切实际。若有交易者能做到这点,那么很快连外汇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都将难以承受了。小资金或许能有一段自由快速的膨胀期,但大资金,只能追求正常的收益率。
动不动就一年翻多少倍的那些口号,那个,我们反过来想,这个能有可持续性吗?今年能做到能代表明年后年也能做到吗?基本上是不能的。那不过是把外汇交易用赌博的思路来操作,只是假装成分析的样子。这就如同在澳门赌场里,去期待天路的出现。
总有人,会遇到天路,但天路是可遇不可求。这些,都不是本书推荐的交易方式。
那么,就只能把交易目标降低,快速稳定持续地暴利是做不到的,稳定地持续地大幅盈利。或许可期待。我们认为合理的目标是:
★追求稳定可持续地盈利。
好,我们基本修正了外汇玩家的目标。可问题是,几乎所有外汇玩家也都在追求这个啊!想实现目标,问题就一个:凭什么呢?对,没错,凭什么实现目标的会是你?在外汇市场这个生态丛林里,盈利的人可以有很多,但要成为稳定的猎食者,那只能是少部分人。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模拟下这个过程。
假设4个人一张桌子打麻将,系统是封闭记账式的,即大家都不用带钱,每天记账,赢的人就记正值,输的人记负值,一张表每天累积下去,年底结算。系统每天没有额外的消耗,也没有额外的输入。可以知道,之后每天的报表,这4位总的输赢加起来,一定是0。即总的财富是零,但是中间有输家赢家正值负值,他们之间发生了财富的转移。所有输家输的钱,等于所有赢家赢得钱。
这句话比较重要,所以我们单独再写出来,在后面还会提起。
★所有输家输的钱=所有赢家赢得钱。
好,这个模型理解了,现在把初始条件改一下。假设初始时各人带100筹码,然后每当100筹码输完时,就离开桌子,换下一个人带着100筹码进来,赢家则继续留在桌子上。
可以知道,只要到年终时看到这张桌子上还剩下哪些人,基本就能判断他们是赢家。这个游戏等价于,看谁能玩到最后,则必然是赢家之一,赢家最后不超过4个人。但中途带着资金进来的人,可能有上百人。根据上面所说,所有输家的输的钱,等于所有赢家赢的钱,可知,不到4个人赢家分享了至少几十位输家的果实。
外汇交易与此类似,绝大部分玩家爆掉自己的那份筹码后,都被迫离开这个市场,他们的筹码留给了市场,只是已转移到别人名下。能一直在这个市场活下去的交易者,最终都很容易自然而然地成为赢家的一分子。赢家的比例远远小于输家,虽然外汇市场很庞大,赢家非常多,但输家却更多。玩的越久,越可能不输或赢。赢家比例小,输家比例多,所以市场的格局就是少部分赢家分享大部分输家提供的果实。
总结下,逻辑之一:
★真正赢家仅有小众。
如果你的交易方式与市场上80%的人群趋同,那么最终,你可能就成为这80%的人,即大众化的一员,那样等于把自己排除在赢家之列。少部分人获利这个大逻辑,它界定了很多边界。比如在外汇图表上只有那些正确且小众的位置,才是真正值得交易的地方。80%的图表位置,都是价格的来来回回反复扫荡,你很难在这样的扫荡中左右逢源,最终被打一巴掌的概率很高。
大的逻辑框架,只能顺应,不能违背。
古人以天行健和地势坤来形容乾与坤的关系,现代人很难深入理解这句话。古人想表达的是,天在上,天的运动产生的一切结果,都能影响着地上的人,而地上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丝毫改变不了天。人只能顺应天,因为你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天。这就是,天行健,地势坤。
天能决定地,地却决定不了天,所以先秦文化告诉人们,在这种格局下,你只有顺应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就是说,顺应它你能发展壮大,逆势它,你就会受到抑制,慢慢消亡。
在交易市场也一样,只有顺应市场,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唯有顺应,在这个逻辑层面,市场就是天,而你处于地的位置,你无论做什么,改变不了市场丝毫,所以,不要对市场有任何情绪,顺应它。
类似的道理,金融市场自身不生产钞票,有人输所以才能有人赢,若无人输,便无人赢。赢家相对于输家,赢家就是高手,输家就是低手,高手的平均获利,总是高于低手的平均获利。所以赢家的总人数,就远远少于低手的总人数。所以我们说,真正赢家仅有小众。第一个逻辑框架说完。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8楼
Albat 发表于 2018-8-7 10:01
4.1★第一逻辑:真正赢家仅有小众。若要问一位外汇交易者,交易目标是什么?答案多半是:快速稳定持续地 ...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充满欺骗的地方,这个欺骗有时带有明显人为的痕迹,但有时又是市场自然而然的陷阱。有时你看到的,并非是真实的,像外汇市场里的空头陷阱与多头陷阱走势,它就是一种欺骗,你虽可以介入,但当你最终脱身,你可能发现劳而无获。
在股票市场,人为痕迹会更明显些。在交易市场中,虚幻的假象,意味着它通常是一种泡沫,毕竟如果没有泡沫的话,它也就称不上虚幻了。
市场,往往喜欢制造一个看似真实,实则是纯粹的泡沫。所以,你看到的价格,不一定是对你而言可靠的价格。
比如一个骗子群里,就你一个人是目标客户,但你自己并不知道这点。其他人相互报价,哄抬物价,如果你不出手,那么,他们可能会为此喊上个一百轮的抬价。而倘若你中间任何时候介入,则一锤定音,东西归你了。因为从最初的价格,就已经是泡沫了,中间无论你何时加入,你的加入,就是游戏的结束标志。
好比股票市场,如果没有人接盘,可以一直炒到天上去,直到有人接,那就随时可以来者不拒,你要多少给多少。
所以,人们看到的象,不一定是真实的象,还要与它背后的理进行校对。这就需要你具有一定的理性分辨能力,能从逻辑分析和数据中,把这个事物大致判断出来是否属于真实的一面。
我们假想一个例子来模拟描述:
什么叫市场:市场就是资金与物体的交流。所以市场上相对立的两方,就是资金量与物体量。设想有一个市场空间,空间里的资金量为100,空间里的事物量也是100。
如果这个资金量是钱,而事物量是股票,那么,这个市场空间就可以理解为股票市场。而如果这个资金量是一种货币,而事物量是另一种货币,则这个市场空间就可以理解为外汇市场。
在这个市场空间里,因我们不知道资金量100的内部结构,比如它是被1个人持有还是实际被众人分散持有。同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物量的内部结构,比如我们不知道它是被1个人实际持有,还是被众人分散持有。
下面,我们讨论在这个市场空间里,物体的价格该如何界定,同时讨论下价格将呈现怎样的变动规律。
首先,这实际上是一个边界封闭的系统,因为资金量100和事物量100都固定了。所以,从边界条件就能确定,倘若在一次交换中,这100个资金量和100个事物量都参与的话,则交易价格只能是:
交易价格=100资金量/100事物=1;
即每股等于1元。
这个1元,就是你看到的交易时的价格,它是一个真实的价格,因为在这个价格下,对立的两方,所有事物和资金都能平等地参与成交。
我们把这个价格定义为平衡价格。
可以知道,按照这个定义,若不是封闭市场而是有资金持续流入的开放市场,比如资金量从100变成200,则这个平衡价格将为200/100=2元。
而若资金量100不变,对立面的市场空间里的事物量供应变多了,从100个变成200个,则平衡价格就将为100/200=0.5元。
好,按理说,平衡价格应该是市场的兜底价格,因为从逻辑上说,市场的价格没有理由长期跌破平衡价格。
但是,因为市场是人在参与的,手里持有事物量的人,不一定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因为我们开了上帝视角,所以我们知道有平衡价格,而市场的参与者,他们也许没有平衡价格的概念。有时他们又被各种信息量影响,从而做出了各种非理性交易行为。所以,我们能看到,市场价格甚至可以长期跌破这个平衡价格。
通过上面论述,我们得出:对于资金量100,事物量100的市场空间;
★平衡价格1是唯一的双方都能平等参与成交的价格。
这是很明显的,价格为1,100个事物量都能对应为1的价格,所以都能无条件兑换。除此外的任何其他价格,都属于非平衡价格,两边的内部平等都将被打破。不是事物量过剩,就是资金量过剩,因而价格就不会保持在1,所以会进入非平衡价格波动。
比如:
某天市场资金量100全部参与,即持有资金量的交易者都想参与交易,而当天持有事物量的交易者只有部分到场,所以市场出现了短暂的不平衡,供小于求。报价只能上升。
假设当天的价格从平衡位置1元跳动一次,变成2元。
这个价格,很显然,100个资金量全参与的话,也只能对应着50个事物量。也就是说,报价2元,前面50个事物都能以2元满足。但从第51个事物,就无法满足了。
这时,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了:剩下的那50个事物,价格应该是多少?
这是个好问题,从当天的市场报价来看,市场价格是2元,但从实际上来看,这50个事物它们已无资金量对应,换句话说,他们今天对应的平衡价格是从表面上的1元坍塌为实际的0元了。
市场的结构发生的变化可以对应为:
100资金量:100事物量:1元;变成下面两个结构的组合:
100资金量: 50事物量:2元;
0资金量: 50事物量:0元;
我们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如果某天的事物供应量连50都不到呢,局部出现特殊情况是常有的。
那么,显然地,当天跳出来的价格可能就涨到3元。
也就是说,当天的市场供求直接决定了当天的市场价格,但这个价格虽然是市场形成的价格,却不能应用于市场空间的全体事物,因一旦应用于全体,它就不是一个能全部兑现的价格。
所以我们说,我们能看见的市场价格,并非总是有效的价格。市场有效理论,仅仅是部分有效。所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需要管理的,因为市场也会有经常过界的时候。虽然市场在释放人类活性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当天报出的2元,3元,甚至更高的价格,我们称为当天的市场价格,可以知道,这个市场价格是随着每天的供求情况而随时变化的。
我们每天看到的交易图表,就是市场价格。
有一天,当你看到价格早上跳到5,你心里就很明白,今天若所有人都参与交易,则最多只有前20股能以这个价格兑现,假设第20股刚好在收盘时成交,那么当天的收盘价显示是5元。
但你明白,这一轮后面的无论参与与否,其实都无法以5元成交,而是直接对应0元,当然,他们可以选择不卖。
所以当你看到价格为5时,你明白只有20股能兑现,而当你看到价格为6时,只有16股能完好兑现,价格为7时只有14股,价格为8时为12股,价格为9时是11股,价格为10时是10股。
(这里仅考虑一次价格,不考虑一轮中连续博弈多次动态价格那种情况。)
到这里,总结下:
封闭系统总的资金量和总的事物量,决定了平衡价格,这是双方要素都能平等参与兑现的一个基础价格。
而市场价格,总会偏离平衡价格形成波动。因为每天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市场全部参与的前提下产生的,而是部分参与的市场价格。所以我才说,市场价格是部分有效的而非全部有效。当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平衡价格时,就知道,此时价格虽高,但仅有部分筹码能真实兑现,市场价格偏离的越高,则能真实兑现的比例就越小。
所以我们说:
★泡沫时,所见非所得。
因为市场参与者,并无上帝视角,所以当他们看到价格上涨时,以为自己赚了。没错,数字表面上看,市场确实是让你赚了,但市场无法让你们都以这个价格兑现所得。所以你看到的价格,你看到的赚,这是纸上财富,特别是价格处于明显泡沫时,等到连你这样的普通大众都想去兑现时,你会很快发现价格很容易就以跌停的方式回应你。
当你看到价格5时,你明白能成功的只有20股,即前20%;但有时,市场上的聪明者比例还不到20%,甚至只有10%,即10股,这时,股价甚至可以涨到10元。我们假定普通交易者是贪婪的,在泡沫期是往火线上冲,而不是退出。而有时不巧,市场聪明者比例很高,所以泡沫就无法形成很大。
因无法判断市场中交易者的内部结构,即聪明的股数有多少,所以你无法判断出市场的最高峰值究竟在哪。
也就是说,你知道报出价格5时,市场已经出现泡沫了,但你还是无法确定这个泡沫的峰值边界即最高点在哪。
如果你对这次行情的期望是成为前20%的成功者,则你可能在5元时就兑现,而若你期望这次成为前10%的成功者,你可能会等到价格接近10元才兑现。这个10元是不一定能到的,因为这次市场中聪明的股数可能超过10股,那样市场基本是到不了10元的。
因为每次泡沫的峰值你是无法判断的,所以每次你在获利后决定何时兑现的持有期内,你实际上也是伴随着风险的,因为市场完全有可能就在你不愿意兑现的5这个价格形成峰值然后下行。
从这里,我们总结一句:
★市场的价格,由当天供需双方计算决定,当市场价格形成泡沫时,市场的峰值,可由市场参与者的内部聪明者结构决定。
即使开上帝视角,我们也很难把市场参与者的内部结构和状态搞清,因为它包含的变量和信息量实在太大。所以实际上,对于某一次泡沫行为,做到获利而出是相对容易的,但判断出高点和峰值却是不大可能的。不同的交易者有不同的应对系统,大部分稳健的交易者,都会有风险冗余的概念,都会谨慎对待甚至避免那最后一波带风险的疯狂。当然,市场上也有些人专门喜欢参与那种巨长的大泡沫肥尾行情。
股票市场泡沫情况经常出现,而外汇市场因为日均成交量巨大,小级别的多空陷阱常见,但泡沫行情就很少了,所以价格相对更有效些。
好,我们总结下:
一个封闭系统,平衡价格是最真实的价格,它是市场上资金和事物两方同时全面参与时形成的平衡值。而平时每一天,事实上都是局部参与的市场,所以每日的市场价格都会偏移平衡价格。
★泡沫往往指那种明显偏离平衡价格的市场价格。市场出现价格泡沫时,只有部分交易者能真正按照泡沫价格兑现。泡沫的峰值边界无法界定。
每一次的泡沫,在图表上,从居于下方的平衡价格,向上方泡沫峰值行走,它在图表上留下的结构,都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各自有小的独特性。图表上留下的痕迹,可以说是这次泡沫参与者的内部结构状态的一个外在反应。
在封闭系统空间里,对立两方的各自结构,也是处于变化中的,比如一只股票所有持有者的结构,也是每天变化的。所以封闭系统中,平衡对应的两边,资金量和事物量,同样100资金量,前后两次可能拉出的高度是不同的,因为前后两次可能右边的股票持有者结构变了,比如第一次右边持有事物的交易者结构分散,而第二次则结构集中,这显然就对应着两种泡沫结果。
有时,我们把你看到的市场价格,泡沫等等,称为象,即你所看到的。而把平衡价格,称为理,就是你理性后计算出的平衡的真实数据。在这个封闭空间里,象和理,两边是对应平衡的。
虽然我们每天看到的象,即市场价格一直在变化,但它每次形成泡沫后,它最终一定是要向理回归的,且只有回归以后,它才能形成下一次泡沫的开始。所以一些股票老玩家,每当在泡沫中清仓后,往往至少半年内不再介入了,因为市场从峰值回到平衡价格,至少就需要时间。如果市场连这个时间进度条都没有走完,它是不可能再形成下一波大泡沫即大波行情的。你可以称之为不应期。
为何有些交易者,会在远低于平衡价格时,还在抛售筹码?
首先,因为没有上帝视角,所以即使低于平衡价格,交易者也不知道,因为他们缺乏能把平衡价格计算出来的能力。其次,有些交易者认为卖了后只要还有更低价格,还可以再买回来,相当于降低了持仓成本。最后,有些交易者很混乱,很容易受一些市场数据或言论影响,从而情绪化操作。我们知道,通过影响别人的思想,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事情,有很多,比较明显的,各种邪教,各种洗脑组织,比如,传销和绝大部分数字货币等等。
我们得知道:
“任何一个组织,一个经济体系中,第一批是搭台的,中间加入的是巩固力量,最后加入的,对不起,你拿到的牌就是买单。
你说为何要我买单?
就因为,一个体系内,你是最后一批觉醒的人,虽然没错,你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但已毫无意义,你在体系里的位置,自然而然地就处于最差的,即买单的位置,这个游戏规则就是这样,创始者提出框架,得到众人认可,最终上市后得到超额利润,中间跟进的,享受一般成果,最后的后知后觉者,即使他们做了正确选择进入系统,但剩下的位置都是买单.再说,除你之外,这个体系已无后来者,后面不可能再有买单者了,所以左看右看,就是你来买单了。
别看了,结账吧。”
----内容摘录自本人
在金融领域,吹起来的泡沫,是随处可见的,且往往是人为的,在封闭系统,或者满足相对封闭的系统空间里,人为操纵的影响力都是很大的,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也类似。
到这里,我们把话题再总结下:
如果把这个封闭系统空间当作一个黑箱子,箱子里是资金量和事物量,彼此用价格对应起来。我们探讨一下黑箱子里的价格分布状态。当市场价格为1时,很显然黑箱子里100个事物都平等地对应着1。
而当初始价格为2时,这时,黑箱子里100个事物,只有50个能与之对应,剩下的那50个轮空,这时,这100个物体,它的结构分布就与上面不同,将会变化。这100个物体形成的结构,使得大家机会均等但最终只有50个能兑现。所以它们以一定概率分布为基础形成结构的。
当你把初始值再提高,或连续变化,你就发现,你每给出一个初始值,黑箱子里就有一个对应的分布结构。且它是一个既满足动态博弈过程,又满足一定随机性的。
因为以概率体现分布规律,所以就会在结构上具有随机性,而又因为要满足黑箱子的大边界,所以它又要满足一定博弈性规律。博弈性的一面,是可以通过逻辑方式研究的,但随机性我们目前还仅能作一些不太深入的描述。相关内容后面会再论述。
把第二个逻辑再总结一下:
那就是,只要市场价格动起来,基本上,不是处于平衡位置的上方,就是处于平衡位置的下方,就算它等于平衡位置,它一般也不会停留很久,所以市场价格是永远处于波动状态的,这是由其内部结构性所驱动的。
市场价格在波动过程中,当高出平衡价格时,就形成泡沫波段。每一个成形的泡沫,它都有一个对应的泡沫结束后的回归阶段。
在封闭系统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人为力量往往能产生较大影响,把价格拉抬的很高。但那是泡沫价格,是所见非所得。
这里顺便提一下,在当今股市里,很多股价被拉的很高,他们深知在高价位是无法全部兑现的,但他们可以高股价为抵押物,打个折从银行贷款,把高股价物抵押出去,算变相地把高价股票兑现为资金,这比当初庄家强制隔韭菜要隐蔽。股市实际上是开放的,封闭性空间是我们为了研究,假定的系统空间。但封闭系统得到的一些结论,应用在开放空间,把开放空间增加的变量因素导入,仍可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在股市里,真正的牛市,都是从远远偏离平衡价格开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摆动到平衡价格位置,它根本就不会立刻停止,总是会摆动多一些,有点矫枉必过正的意思,这远远偏离平衡价格,形成了回归的动力,就促成第一波多头趋势的形成。
这段趋势,是真实的,可参与的,没有泡沫的。因为这段趋势的价格,整个都是低于平衡价格,它的对手盘主要是那些长期的套牢盘割肉,那些急于希望离开的人。当这部分人割肉差不多后,市场会进入一段时间的上涨,我们称为温和上涨。在这个阶段,属于泡沫起步阶段或泡沫不明显阶段,这时的市场价格已经高于平衡价格,但因为刚形成的趋势还具有明显的生命力,所以温和上涨属于泡沫起步阶段。温和阶段结束后,再起步上涨,那就是明显的泡沫阶段了,这第三阶段才进来的,都是跟风盘或投机盘为多,所以这个阶段,是明显的泡沫期,且市场波动起伏都较大。这个阶段,就是所见非所得的阶段,是要谨慎参与的。
根据我们的论述,交易是尽量在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加仓,然后在第三阶段了结出场。
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很容易消化掉人为因素,但也经常存在一些交易陷阱。在参与外汇市场时,在具有优势时介入,在众人快要清醒前离开。这个过程没有是非主观,完全是自然之道。因为市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获利,所以你选择成为获利者还是过山车而已。又因为大部分绝对实力的玩家,他们在获利了结时,往往还会反手沽空,从而促使了市场加速变动,走完自己的轮回。所以可以说,正确的外汇交易方式,大都是顺势而为,推波助澜。
总结下:
第一逻辑:真正获利仅有小众,所以我们在图表上的交易方式应该是正确且小众的。而小众交易法,小众交易点位等等,就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图表的方式。
第二个逻辑叫:所见非所得,那是泡沫。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在市场里要避开陷阱,或者要学会知道何时而止,谨慎参与最后一波。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9楼
4.3★第三逻辑:盈利规则是低买高卖。
是不是非常本质的规则?应该是的。在外汇交易中,要使得某一交易获利,就得使得这笔交易满足买入价比卖出价低。先买后卖(作多)或是先卖后买(作空)则随便。这个概念我们是懂的。
交易单的盈利,就因为,它能满足且仅需要满足盈利规则,而不是任何其它。有时我们甚至不需要去了解合约标的物背后的东西,包括它的内在价值,基本面,最近有什么消息等。以一支股票合约为例,甚至不需要去研究它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财务情况,近期消息等,首先很难得到第一手的客观数据,其次就算知道所有的这些信息后,要想获利,还是要使交易单满足盈利规则。
跳动的价格就是最大的客观,交易市场是个扭曲人性的场所,关注太多无法把握的东西,就容易被各种迷惑,我们普通的交易者,内心贪婪和恐惧情绪很容易被市场放大。
根据盈利规则是低买高卖,那么我们想交易获利的方式就有两种:
第一种是:低点买入,高点卖出。
第二种是:高点买入,更高点卖出,即相对低点买入,相对高点卖出。
此外,我们觉得,还应该明白:
之所以很多人在下跌的行情中买入并期待马上能反弹,原因是他们认为买到了当时图表上的低价。看起来没错,确实是在当时图表上低价买入的,但这个低价仅是与当时左边走出的行情作比较,若与右边未来行情相比的话,究竟是高价还是低价则未知。买卖是否获利,实际上是与右边的未来行情作比较的,而不是与左边的已知行情作比较。
从低买高卖的盈利规则出发,我们能知道,盈利规则上,多空思维是等效的,所以市场中多空力量是实时相互转化的,大家都为逐利而生,就如同阴阳的关系一样,各自向对方转化,也只能向对方转化。
资金在低位时以多头力量介入,把市场推高,在推高的过程中,这些多单持仓都具有大量盈利,到某个位置,这些盈利的多单要出场,他们的行为动作就只有:卖出。在卖出这个行为中,多头就转化为空头的力量。
所以,市场没有永远的多头,也没有永远的空头,多头和空头都在相互转化中。所以有句话:多头可以赚钱,空头也可以赚钱,猪头在赔钱。我们要避免做猪头。
评估市场时,不要听别人看多还是看空,而要真实审视市场此时的位置,究竟是多头具有潜在优势还是空头具有潜在优势。
股市里经常看到大部分都看多,但市场却转向下跌。大部分人看多确实是事实,这些人确实是发自内心地看多市场的,但这大部分人,其实都早已入场了,且现在都持有多头的仓位在手上,他们接下来的行为只能是:卖出。所以他们现在反而是真正潜在的空头力量,而不是多头力量,虽然这群人自己还不一定知道呢。
也就是说,他们作为多头力量,之前已被市场消化,虽然他们现在发自内心的看涨市场,但已被消化的信息,现在只能向其反面进行转化。
不少主力都是从低位介入,然后一路拉起,到高位获利了结后,然后反手放空,加速市场回归。然后再一路推动价格下跌,到底部后空单全部了结,同时反手买多,加速市场向上反弹回归。
我们所说的市场主力,并非指主观上市场真有那么一群人在操纵市场,而是指客观市场行走中所体现出来的主观意志。
前面讲的这些逻辑概念,都是先从大逻辑入手,确定一些边界条件,能对市场进行大致定性,那就够了。大逻辑讲完,我们再说市场本身图表博弈内容。
资金博弈的本质,就是把风险和亏损留个别人,把利润和安全留给自己,所以在我们看来,多头和空头的各自向对立方转化,是很深刻的概念。再牛的举者,无法把自身举起,一个包子是压不垮市场的,但最后一个包子可以,很显然,真正的老鸟们,都不愿意做烈士,但又力求接近那最后一个包子,那是一个小众的位置。后期讲图表上的定量再举例分析。
总结下第三逻辑:盈利规则是低买高卖,先买后卖作多头,或先卖后买作空头,是等价的。且这个低和高是与右边未来行情相比的,而不是与左边已知行情相比,所以抄底猜顶,也不是本书推荐的方法。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20楼
4.4★第四逻辑:价格形成与市场均衡
外汇图表上,虽然可以看到各种周期的图表,但图表本身并不是价格形成的原因,图表只是记录价格行走过的痕迹。
市场价格,是一次次跳动完成的,每次跳动,价格可能与之前相同,也可能不同产生移动,我们把这个跳动称为tick,这些tick在图表上构成了一群离散的看起来又像连续的小点,因为有时每秒钟都可以有多次tick价格,所以在 图表上,看起来价格是连续的。
把一段时间的tick图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时段K线,于是就形成了分钟图K线,小时图,日图,周图,月图等。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在每一个tick刚跳出来时,此时市场是均衡的,这个跳出来的价格就是市场的平衡价格。与前面封闭市场空间假设所不同的是,外汇市场不是封闭市场,当平衡价格跳出来,此时市场上任意想在此价位进行买入的,和在此价位进行卖出的,都可以此价位参与。
市场在这个平衡价格上,下一跳究竟是选择往上还是往下,完全是由这一点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简言之,买单资金多于卖出资金,则价格下一跳就往上跳,而若买单资金小于卖单资金,则价格下一跳就往下跳。
所以价格就以这样一跳一跳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时上方卖压大,价格就往下跳,跳到下方几个价位,发现下方买盘又强大,于是价格又回头往上跳。
在价格的上下跳动中,表现出来就是K线的上下波动范围。价格大部分时间是无序随机的跳动,但有时在交易活跃时期,成交量明显活跃时期,价格跳动又会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和方向性。
为什么说市场是平衡的?
先看市场中的交易行为,交易由多空双方在某一价格完成,在那个节点,双方对当时的价格都表示认同,但对未来方向的判断相反。任一跳动的成交量,意味着这个跳动价格既有买方,也有卖方。所以多头和空头,在这个跳动价格,是配对出现的。
总结:在一个tick刚跳出时,市场是均衡的,然后市场多空对这个tick价格进行交易,决定下一个均衡价格tick的方向。
新人交易者困扰的一个问题:
交易者在不同的周期上进行交易,有人看天图,有人看小时图,还有人看分钟图。曾经不少人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你在1H图上根据自己的交易系统下了欧美的多单,单子下完后当你打开其它周期时,你发现4H图或M30图是明显空头结构。当多单出现亏损时,你可能会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再等等或是仔细看过不同的周期过滤后再下单。
你曾经可能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M5图上有多头迹象,你想追多,但
M15却是空头阴影,于是你便犹豫,等
M15图有多头迹象时,此时,
M5图上的一波已经要结束,且价位也比刚才高出一截,
你想等待回调,等价位下来差不多后买入,但可惜的是,价位在你的等待中刷出新高,你左等右等也等不到你心理的好价位,最后你终于下定决心不计价位跟进,因为多头是如此的疯狂,遗憾的是,这一次你真的买在了最后一档。
此后,价格虽仍有向上测试,但却无法创新高,你的单子一直在高位站岗,等待着短期无法到来的解放军。
我们知道不同周期多空信号相互矛盾,给很多新人带来了困惑,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判断,有时会使他们犯错,买在高档,或是空在了低档。
如何看待这个新人的困扰?
先来理解这样一个事实:
从价格的形成中,我们知道市场是无数次跳动展开的,每一次跳动都是平衡。无论多么明显的上涨行情中,我们仍会存在空头对手盘,很多人也许有对的仓位,但是不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因而卖出,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各种原因在持续不断的上升行情中当了空头。
倘若从市场功能角度来看,便不会再为不同周期中的矛盾结构而感到困惑。
市场在价格均衡的实现过程中,同时满足流通性的功能,没有流通性,它就很难被称为市场。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有一群看法相反的交易者参与,你在某个价格的绝望和恐惧,可能会是别人眼中的机会,因为大家的交易周期不同或策略不同。
M5图上出现多头趋势时,可能M15图上却是空头阴影,这看起来很矛盾让新人无所适从,但请不要困惑,也许市场此时的流通性正产生于M5的多头情绪交易者和M15的空头情绪交易者的对冲交易中。就算M5,M15都是多头趋势,此时的H1图却可能是空头趋势,此时市场的流通就产生于M5M15图的多头情绪交易者和H1图中的空头情绪交易者之间。
所以,★市场图表的结构,它往往是各周期价格结构满足多空情绪互换。
这个本质结构是由市场本身要满足流通性所决定的。不同时段的多空趋势相互矛盾,不同的情绪促使了交易者对冲交易,是不可避免的行为,是流通市场的自然现象,
当你在某一时段进行买单,便知这可能是另一时段空头趋势交易者的卖单,你应很清楚,他们在与你作对冲交易。
总结下:
★市场价格在跳动中产生,每个跳动都是一个平衡价格,下一跳是向上跳还是向下跳,主要看这个位置多头和空头力量哪方强,市场下一跳会朝向力量强的一方。
大部分时间市场上下跳动无趋势无方向。当出现方向和趋势时,就是适合进场的时机。市场的流动性需求,自然地会促成多空双方的对冲交易。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明白,在图表分析时,不要被市场的上蹿下跳而迷惑,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当好自己的角色,握好手中的剑,等待最好时机。
韬客社区www.talkfx.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