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杂想
41楼 电梯直达
陶冬:股市牛市创造3万亿财富 今年楼市有看头
人民币资产正在进行一次全面的、历史性的重估。这一轮A股牛市,至少创造出3万亿元财富,其中部分资金早晚会流向楼市,制造新一轮流动性驱动的房地产旺市。上海、北京CBD的高级写字楼与大城市繁华地段的商铺,是2007年房地产投资概念的首选。
A股升了,B股也升了。股市升了这么多,楼市很难长时间无所作为。
人民币资产正在进行一次全面的、历史性的重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生产力提高速度,远远超过资产的增值速度。这次人民币资产升值在某种意义上是将隐蔽的价值反映在价格上。
拉动资产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泛滥的流动性。由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限制,政府的宏观调控以行政干预而非利率上调的形式进行。行政调控出手准、收效快,投资信贷增长大致回落或接近政府的目标区。不过这样做的负作用是利率依然维持低位,流动性未见回收,资金成本过低。人民币储蓄利率仅有2.5%,扣除通货膨胀和利息税,实际利率接近于零(如果2007年CPI如笔者所料达2.6%,则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
A股的暴涨,为坐困银行、替国家投资免费打工的15万亿元储蓄找到了新的出路。银行储蓄开始出走,M1的急升和银行储蓄增长的急速放缓反映着中国资金流向上的重大变化。目前中国的可投资资金中,90%滞留银行,造成资源的浪费、银行盈利的负担。仅将银行存放在央行的4%超额准备金挤出,就是1.3万亿元,对股市、楼市都会带来莫大的刺激。
楼市重拾升轨需要两大条件。一是A股升势缓一缓,流出银行的资金(赚了钱的钱和高昂的牛市心态)寻求其他机会。二是购房者从2006年政府打压楼市(尤其是加税)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其实除了上海等个别城市外,其他地方的购房者心理阴影似乎并不大。
发展商的资金链,是中国楼市的一大隐患。银行对发展商的贷款几乎全部停了。上海社保基金出事后,另类资金来源急骤收缩。整体而言,房地产界的现金流十分吃紧,可是很少听到发展商倒闭的消息。超宽松的国内、国际流动性,引得一大批国内企业、海外房地产基金觊觎发展商手中的项目和土地,现金换股权延续了许多发展商的生命。发展商海外借款、打包配售也大行其道。不排除个别发展商倒闭,不过笔者认为,房地产界资金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中央的反腐运动是悬在发展商头上的利剑。权钱交易在房地产界十分普遍,何况政府开始追究部分发展商的原罪。反腐直接影响着上海楼市的气氛,而这场运动似乎在向许多其他省市蔓延。不过,随着反腐成果的显现,以及地方政府换届的结束,下半年地产界可能不再处于反腐风暴的前沿。
这一轮股市牛市,至少创造出3万亿元财富,部分资金早晚会流向楼市,制造新一轮流动性驱动的房地产旺市。负实际利率、货币缓慢升值,往往是资产升值的温床,笔者认为今年下半年楼市前景不错。政府并不希望楼市过度投机,但也不排斥楼价小升。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出台紧缩政策也会更慎重。
与住宅相比,笔者更看好写字楼、商铺。写字楼、商铺的租金回报远高过住宅,供需失衡远小过住宅。由于不涉及民生、低收入阶层,政府鲜有打压写字楼、商铺,政策风险低得多。
其中,繁华城市、中心地段的高级写字楼尤其值得关注。WTO协议下,金融业向外资开放,海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大量涌入,其中绝大部分聚集在上海、北京CBD地区的高级写字楼,而且几乎全部是租借。同时,大量新兴的专业服务公司随之崛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甚至诊所、猎头公司大量涌现。上海、北京CBD高级写字楼,是笔者2007年房地产投资概念的首选。除了地理位置,物业管理和周边租客的质量也是资产升值的重要因素。当然,写字楼楼面供应量有限,其金额亦非一般小投资者所能承受,而股市CBD上市公司中,也有不少不错的选择。
商铺也是一个颇具投资潜力的领域。中国的居民收入水平近年有较大的提高,城市化速度也在加快。繁华地段商铺的租金流,既稳定又可观,而且折旧远慢过住宅。目前,中国商铺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商场的内部设计不够合理,层高、结构多有不妥。这类商铺若干年后,可能遭受新的设计更合理、更实用的商场的挑战。
2007年,楼市和股市一样有看头。
发表于:2007-02-25 15:33只看该作者
42楼
bu yi ding
寻找市价低于帐面价值的pp...
43楼
由于年前大盘绩优股深幅调整,昨天沪深指虽创新高,但市场热点散乱,深万科、招行等跌幅较深,结合每年年报行情及当前市场人气和股指期货延迟推出等因素综合考虑,中期调整应该即将来临。本来打算今天逢高减仓,但没有想到的是大盘今天会飞流直下,沪深300指数大跌250点,跌幅9.24%。看来人算不如天算!:$
目前来看,市场行情短期也许还会有起伏,但一轮中期调整应该确实已经展开了----或许在年前的那一轮调整时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轮的短期行情只能算是冲高反弹,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一轮调整中尽量保住成果或减少损失,而不能试图一厢情愿地通过低位补仓以挽回损失,
我今天对万科
的两次补仓就是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现在我的仓位从45%上升到了60%,本来应该减仓或清仓的行为,结果变成了补仓操作,将自己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谨为记!:L
我今天对万科
的两次补仓就是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现在我的仓位从45%上升到了60%,本来应该减仓或清仓的行为,结果变成了补仓操作,将自己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谨为记!:L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44楼
前期所谓“价值回归论”与“资产泡沫论”之争,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市场中投资与投机理念的碰撞,根本没有哪一方对错和胜负之分,好在中国现在的市场投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管理者水平也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否则那些至今还套牢老股民的经历还会不断上演,从这一点来看所谓的“资产泡沫论者”应该功不可没。意想不到的是双方争论刚告结束,昨天市场的天量暴跌就给我们新老股民一起上了一场深刻的风险教育功课,也迫使我静下心来冷静思考。:$
2007年至今,沪深300指数和深综指涨幅已经达到20%-30%,而招商银行、深万科、中石化等大盘蓝筹股却深幅调整、不见任何起色,且股价都已破年线,行情将何去何从。。。
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选择
是否是解开管理层意图和市场行情谜团的钥匙!
因为无论是大非减持、蓝筹股回归,还是主次板新股上市,对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流动性泛滥而言,管理层都有理由担心一旦推出股指期货,是否会如同放缰一匹野马,市场再也难以管理和控制(因为那时市场有更大程度的自主权,恐怕就很难听进什么“价值”与“泡沫”之争了),而主流机构对此是否已经心领神会并在市场中做出了回应? 不管是猜想,还是胡思乱想也罢,我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大盘蓝筹股应该是中长期利好,至少在低位介入它们的安全边际比较高,即使大盘下一步还会进行深幅调整,一是大盘蓝筹股的下跌空间有限,二是后期上涨可望,而那些个绩差概念股则很可能会跌跌不休。。。 所以我认为在行情不明朗时逢低吸纳深万科、中石化等大盘蓝筹股,中长期来看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lol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2-28 23:25 编辑 ]
是否是解开管理层意图和市场行情谜团的钥匙!
因为无论是大非减持、蓝筹股回归,还是主次板新股上市,对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流动性泛滥而言,管理层都有理由担心一旦推出股指期货,是否会如同放缰一匹野马,市场再也难以管理和控制(因为那时市场有更大程度的自主权,恐怕就很难听进什么“价值”与“泡沫”之争了),而主流机构对此是否已经心领神会并在市场中做出了回应? 不管是猜想,还是胡思乱想也罢,我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大盘蓝筹股应该是中长期利好,至少在低位介入它们的安全边际比较高,即使大盘下一步还会进行深幅调整,一是大盘蓝筹股的下跌空间有限,二是后期上涨可望,而那些个绩差概念股则很可能会跌跌不休。。。 所以我认为在行情不明朗时逢低吸纳深万科、中石化等大盘蓝筹股,中长期来看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lol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2-28 23:25 编辑 ]
45楼
彼得·林奇的暴跌应对之道
刘建位 (作者单位:中投证券)
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二”,深成指大跌9.29%,上证指数跌幅也高达8.84%,分别创下两市近10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沪深300指数下跌9.24%,接近跌停,一个交易日两市市值损失超过了1万亿。面对如此暴跌,每个人都首先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
其实有无数人早已无数次问过这个问题,而且其中一些人经历的股市大跌比我们更惨。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达11.5%。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是历史上第一个 “黑色星期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又是十月,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便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大跌幅。远远超过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1.5%的跌幅。仅这一天内,美国股票市值损失5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是一个最黑的“黑色星期一”,一个“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很多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甚至自杀。
无数美国投资人在暴跌后也在问:为什么?甚至美国国会事后为此专门成立调查小组。可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为什么。但是不管为什么,所有投资人在暴跌后都得面临第二个问题:怎么办?最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那么管理巨额资金的经理们。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彼得·林奇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一天之内基金资产净值损失了18%,损失高达20亿美元。林奇是如何应对的呢?
林奇和国内几乎所有开放式基金经理一样,只有一个选择:抛售股票。为了应付非比寻常的巨额基金赎回,林奇把不得不卖的股票都卖了。
过了一年多,他回忆起来仍然感到后怕:“在那一时刻,我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还是我们即将陷入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又或者是事情并没有变得那么糟糕,仅仅只是华尔街即将完蛋?”
林奇是掌握巨额资金的基金经理,为了应对巨额赎回,只能抛售股票。那么那些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的中小投资者应该怎么办?林奇经历过很多次股市大跌,但仍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业绩。也许他的以下三个建议值得借鉴:
第一,不要恐慌而全部低价抛出。林奇谈到,“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出价格往往会非常之低。即使1987年10月19日的行情让你对股市的走势感到惊恐不安,你也不必要这一天甚至也不必在第二天把股票抛出。你可以逐步减持你的股票投资组合,从而最终能够取得比那些由于恐慌全部抛出的投资人更高的投资回报。因为从11月份开始股市就稳步上扬。到1988年6月,市场已经从反弹了400多点,也就是说涨幅超过了23%。”
有意思的是,沪深股市经过前天的暴跌后,昨天收盘时上证指数反弹接近4%,许多前天跌停的股票,昨天又涨停了,那些前天恐慌性全部抛出的投资人会如何感想呢?
第二,对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坚定的勇气。“投资股票要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跑。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林奇最推崇巴菲特面对股市暴跌时的勇气。沃伦·巴菲特曾经告诫投资者,那些无法做到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仍坚决持股不动的投资者,就不要投资股票。
第三、要敢于趁低买入好公司股票。林奇认为暴跌是赚大钱的最好机会:“股价大跌而被严重低估,才是一个真正的选股者的最佳投资机会。股市大跌时人们纷纷低价抛出,就算我们的投资组合市值可能会损失30%,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要把这种股市大跌看做一场灾难,而要把股市大跌看做是一个趁机低价买入股票的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
也许有很多投资人在暴跌后会问另一个问题:能不能预测出股市暴跌?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历史事实,是否有人曾经准确预测到股市暴跌?
林奇发现,在1987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暴跌1000点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投资专家或者经济学家预测到这次股市暴跌,也没有一个人事前发出警告。有许多人声称自己早已事先预测到这次大跌,但是如果这些家伙真的预测到的话,他们早就会提前把他们的股票全部抛出了,那么由于这些人大规模抛售,市场可能早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前就暴跌1000点了。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巴菲特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而彼得·林奇也不得不遗憾地感叹:“不要妄想预测一年或两年后的股市走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也许投资者会伤心地问:既然股市根本无法预测,万一再发生暴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林奇的回答是根本没有必要担心这个问题:“很显然,投资者并不需要具备预测市场的能力照样可以在股市上赚钱,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就应该一分钱也赚不到。在几次最严重的股市大跌期间,我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机前面呆呆看着我的股票也跟着大跌。”
连林奇也不能预测股市,但他照样取得年均29%的投资报酬率,13年增值29倍,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基金经理。
既然我们无法预测股市,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不要预测股市。正如巴菲特所说:“对于未来一年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预测。”
投资者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因此投资者应该关注的也应该是公司,而不是股市,不管股市暴跌还是暴涨,都是如此。
也许这就是最成功的基金经理林奇告诉我们应对股市暴跌的唯一办法.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1 21:26 编辑 ]
也许这就是最成功的基金经理林奇告诉我们应对股市暴跌的唯一办法.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1 21:26 编辑 ]
46楼
写给新股民的一些炒股心得
2007年02月07日14:01 腾讯
做股票如果要赚钱就要顺势而为,所谓顺势而为,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势,当前是什么势,怎然才是大的趋势,确切说是资金的潮流。当资金汇聚的地方才有机会,才能赚钱。
势,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长的周期里有一个势,在这个长周期的某个时间段里可能存在着另外一个不同的势。
也就是每年,每个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时都有不同的势。
一般来说短周期的趋势要服从长周期的趋势,比如说,在一个月周期的趋势是上升趋势的话,在当前短期的调整趋势可以不用太在意,当然短周期的趋势的长期累积就会形成可能会改变的长期趋势,要辩证的看待。
知道了什么是势,再结合当前的形势,去确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如果是长期持有的话,那就要看长期趋势,反之就要特别关注短期趋势。
明白这点后,具体操作才有了方向,比如我们操作应该围绕大盘的热点进行操作。比如当前奥运板块也是一个热点,那我们就在这里选择好的股票就是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提前预测热点,那样太累,当然如果能预测到最好。我们只要在热点启动初期发现他就可以了。
当然要记得选择在热点的前期介入,不要在末期介入,那样好危险!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47楼
雅戈尔:迈出从产业到金融的重要步伐 |
来源 : |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 作者 : | 王薇 | 发布时间 : | 2007年03月01日 18:24 |
文档附件: | |
|
雅戈尔 股权投资有望再接再厉 2007-02-16 09:53 施红梅 |
地产业务有分拆上市潜力 东方证券 施红梅 考虑到雅戈尔(600177)品牌服装方面最新的运作思路、未来的发展前景,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可能加速,中信证券股权的出售以及在股权投资上的后续大手笔,我们预计该公司06、07和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1元、0.80元和0.66元,并认为公司是深沪两市为数不多真正具有蓝筹气质的公司之一。 股权投资可能再造经典 公司对于中信证券的投资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而对于宜科科技、广博股份的投资也获得了同样的成功,一系列成功的股权投资使得公司成为深沪两市为数不多投资不败的公司之一,同时也对公司的估值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们预计07年起公司将出售少量中信股权以锁定部分丰厚收益,这对于公司07年的业绩将产生较大的提升作用。中信股权的部分出售、07年上半年宁波市商业银行的发行上市、对宜科科技股权的收购和合并报表都将成为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良好的催化剂。 公司日前公告拟成立宁波雅戈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雅戈尔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从事拟(未)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据悉公司近期在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方面已经有所运作,并有望在较短的将来产生良好的投资收益。同时由于宁波当地经济发达,不少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好,具备上市的潜力。凭借公司管理层良好的战略眼光和历史上的成功运作,我们有理由期待其在股权投资孵化方面获得新的机会和收益。 而此次董事会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出资3亿元申购南方稳健成长基金,再次反映了公司在资金使用和规划方面较强的运营能力。公司拥有稳定成长的主营业务和充沛的现金流,在股权投资方面的丰厚收益更为其资本运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不排除分拆地产业上市可能 公司从2002年开始介入房地产行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公司房地产品牌已经成为宁波当地的第一品牌,在宁波之外的房产开发也在积极拓展之中。进入07年1月,公司在土地储备方面的进度日益加快,先后通过公开竞拍方式获得宁波和苏州的三块土地,土地面积共计78.52万平方米,预计建筑面积在137.33万平方米左右。 至此,公司目前的土地储备高达227万平方米,预计建筑面积增加至329万平方米,以上土地全部完成开发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以上,至少保证公司未来5-6年的房产业务滚动开发与确认。 我们认为随着土地储备的不断增加,公司后续房地产项目的确认速度将出现加快的势头,高于我们此前的预期,我们调高公司07年和08年的房地产业务收入分别至24亿元和31亿元。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公司房地产业务的日益扩大,后续不排除通过分拆上市等形式进行新的拓展。我们认为如果分拆真的获得通过,公司房地产业务将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有望从一个区域性的龙头向全国性的企业进军,对公司整体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品牌服装业进入新时期 公司是国内服装行业的常青树,其主导产品衬衣和西服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出口贸易形势的复杂化,同时公司自身服装业务规模的基数日益增大,公司的服装业务成长面临着一定的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司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首先从2002年开始涉足服装出口业务,以内销品牌和优良的制造能力吸引出口订单,并获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从2004年开始,公司又着手营销渠道的整合,将原先的3000多家渠道精简至目前的1500家左右,通过渠道的优化,公司的服装内销业务取得很好的改善。据悉,公司2006年服装内销收入增长了10%,而同期的利润增长了40%。 根据我们最新的跟踪调研获得的信息,公司近期对品牌服装业务方面又有新的动作——人事方面将原先北方公司的负责人提升为整个雅戈尔服饰的总经理。据悉,这位新的品牌服饰老总在服装业务的运作方面颇有心得,在北方公司任职期间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走马上任的新老总已就“雅戈尔”品牌定位、宣传、细分、存货的控制、渠道的整合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规划,并获得公司高层的肯定。 |
48楼
万科输出管理 一航借力搭建房地产平台 |
2007-02-12 02:35:25 |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49楼
万科外迁? |
2007-02-27 11:17:59 |
50楼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证券代码:000002、200002 证券简称:万科A、万科B
公告编号:〈万〉2007-002
一、预期本期业绩
预计公司2006 年全年净利润较去年增长50%~65%,本次预期业绩未经注册会计师预审
计。经审计的公司2006 年度报告将于2007 年3 月20 日披露,敬请投资者关注。
二、上年同期业绩
公司2005 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3.5 亿元,每股收益人民币0.363 元。
三、业绩大幅提升的原因
公司2006 年实现销售面积超过300 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超过200 亿元,可结算资源大
幅上升,公司预计2006 年可实现净利润数较上年同期将明显增长。
四、其他相关说明
2005 年末以来,由于“万科转2”转股和公司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的原因,公司股本增
加647,211,081 股,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公司总股份数已达4,369,898,751 股,较06
年初增长17.39%,公司每股收益将相应摊薄17.39%。
敬请投资者关注股本增加给每股收益带来的变化。
特此公告。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二日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发表于:2007-03-02 15:06只看该作者
51楼
原帖由 wsy 于 2007-3-2 08:42 PM 发表 雅戈尔:迈出从产业到金融的重要步伐来源: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作者:王薇发布时间:2007年03月01日 18:24服装主业品牌建设有效前进。公司针对目前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进行了多项积极的努力 ...
.................
52楼
中集集团:车辆业务演绎成长的故事 2007-01-29
公司12月8日公告收购博格公司100%股权
股价11月份以来一路上行
车辆业务将走出与集装箱类似的成长路径
当前股价: 目标股价: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
车辆业务数年培育见硕果
中集目前从事的车辆业务市场是一个大市场,全球总需求约105万辆,市值约212亿美元。其中种类主要包括普通半挂车、厢式车、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环卫车、普通罐车、油罐车、冷藏保温车、低温压力罐车。其中,中国车辆市场容量大约为2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中集瞄准全球市场,全球车辆市场比集装箱业务大3-4倍,目前来看中集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只有4-5%左右,因此,从市场空间来看足够中集集团发展成长。
2006年开始车辆业务开始释放利润,2006年我们预测中集集团车辆业务利润大约为3.5亿元,同比增长400%,占到全公司净利的12.5%,未来,随着中集在半挂车业务方面布局逐渐完善,产能产量继续增加,规模效应继续体现,车辆业务利润将继续释放,我们预期07年中集集团车辆业务的利润可以超过6亿元,08年将达到8.5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为50%以上。
中集车辆市场无竞争对手
成本高企削弱国外对手竞争力,车辆行业有转移的要求。车辆生产与集装箱类似,属于焊接结构件产品,产品本身附加值低,劳动强度高,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国外企业来讲,由于劳动力成本高企,他们在车辆业务中没有竞争力。因此车辆行业有向劳动力成本较低区域转移于的要求。
运输方式解决加快了车辆制造行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由于路途遥远,车辆运输的成本极高,因此,一直以来,车辆行业形成了本地生产的模式,在中集集团首创了车辆叠放于集装箱的运输方式之后,车辆生产加快了向中国转移的步伐。中集集团成功探索出进军海外市场的路径,未来海外市场竞争力无限。在创新运输方式运输成本大幅削减之后,中集集团凭借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迅速开拓海外市场,以美国集装箱骨架车市场为例,中集进入该市场两年之后,就已经占有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集可以在其他区域的市场复制该模式,因此,在车辆市场,中集竞争力强。
国内车辆市场尚未进行过整合,市场份额分散,没有大型企业,中集是目前大力进军该行业的最大集团公司,经过短短几年发展,中集已经成为中国最大车辆生产企业,中集的规模实力无论国内外市场,均没有竞争对手。
2000年中集集团进入到车辆行业,看好中国快速货运及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未来,在确定集装箱行业为公司的第二主业之后,中集集团积极行动,一方面推动中国车辆行业规范发展,另外一方面积极布局设点,扩张产能,占领行业主导权。
中集在车辆业务方面的布局正在重复着集装箱业务的成长路径。通过建设新厂和收购兼并两条腿走路,车辆业务正在逐渐长大。从目前车辆业务的进展情况来看,中集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车辆生产企业,全球半挂车需求6000种,中集集团目前能够生产其中的600种,建立了9个车辆生产基地,产能达到10万辆,除了已经建成的两家工厂之外,中集集团在锦州和宁夏也在建设工厂,积极布点,中集集团通过收购博格公司谋图进入到欧洲市场。除了以上已经公告的布点之外,中集还在谋划建设更多的车辆生产企业,在各个区域布点卡位。
我们全面看好中集集团的车辆业务,无论从车辆业务的市场空间、车辆市场的全球转移的大背景、中集在车辆产业的布局来还是从中集的竞争优势等角度分析,我们判断车辆业务均将走出与集装箱类似的成长路径。
干货箱业务风险基本释放
由于干货箱产能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下降,我们一直担心干货箱盈利能力将大幅下降,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2006年干货货箱盈利的确出现了大幅下降,2005年干货箱贡献了21亿元的利润,2006年中集来自干货箱的利润下降到13亿元左右,单箱获利水平也从2005年的220美元/TEU,下降到120美元/TEU,下降的幅度达到54%,目前来看,单箱获利水平基本接近了历史平均水平(历史平均水平是100美元/TEU),由于产能增加带来的竞争加剧,导致干货箱收益率水平将下降的风险已经大部分释放。我们预计未来干货箱盈利能力继续下降的空间大幅缩小。
冷箱07年有望景气反弹
近年冷箱业务景气低迷。由于冷箱供应充足,冷箱业务长期处于供求相对均衡的局面,虽然原材料大幅上涨,但是冷箱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冷箱毛利水平从2003年的22%,下降到2006年的12%左右。
2007年冷箱市场可能迎来景气反弹。马士基丹麦冷箱厂关闭导致2007年冷箱全球产能减少20%。马士基在欧洲的冷箱厂停产,将搬迁到上海建厂,这期间冷箱产能将减少2.1万TEU左右,相当于现有产能减少15%。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势头,平均增速在10%左右,我们预期2007年全球冷箱业务行业可能面临供不应求局面,最近冷箱价格已经出现了上升的势头,我们预期该势头可望持续,2007年冷箱市场可能迎来景气反弹。
增持以分享其车辆业务成长果实
预期2006 -2008年中集每股收益分别是1.28元、1.40元和1.46元。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给中集集团更高一些的估值。预期06至08年中集集团业绩增速比较慢,随着车辆业务贡献比例不断上升,08年之后,中集的业绩增速可能加快,甚至超过其他类上市公司,因此我们建议投资人增持中集,分享其车辆业务成长果实。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2 23:29 编辑 ]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给中集集团更高一些的估值。预期06至08年中集集团业绩增速比较慢,随着车辆业务贡献比例不断上升,08年之后,中集的业绩增速可能加快,甚至超过其他类上市公司,因此我们建议投资人增持中集,分享其车辆业务成长果实。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2 23:29 编辑 ]
53楼
中集集团:江苏诉讼事件影响估值有限
2007-02-08
事件:中集集团公告下属子公司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于日前收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传票。瑞华投资控股公司(瑞银集团专门从事不良资产的机构)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以上被告在有关扬州通运集装箱有限公司和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的抵押贷款、租赁经营、股权转让、破产过程中,存在侵权行为并造成其损失,要求赔偿3.1亿元人民币。
点评:
中集控股子公司经济纠纷问题十分复杂,估计法院短期内难以作出裁决。关于中集被指控的“企业逃废债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的强烈普遍关注问题,最终结果只能等待法院的裁定。而且该案件涉及《公司法》、《合同法》、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等等众多相关法律文件,情况复杂,估计短期内法院难以作出判决。
如果中集最后胜诉,这该事件对中集的投资不存在影响。
如果中集最后败诉,该事件为一次性事件,对中集的影响十分有限,基本上不影响对中集的估值。原告要求的3.1亿元的赔偿,折合中集集团EPS为0.15元,且属于一次性事件,对估值的影响十分有限;除赔偿之外,中集原本在通运和通利两家公司的投资十分有限,因此,其它可能损失比较少,且两个公司对于中集的整个利润贡献占比较低,因此即使该事败诉对公司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维持“增持”评级。预期2006 -2008年中集每股收益分别是1.28元、1.40元和1.58元(没有考虑诉讼事件的影响),06至08年中集集团业绩增速比较慢,随着车辆业务贡献比例不断上升,08年之后,中集的业绩增速可能加快,甚至超过其他类上市公司,因此我们建议投资人增持中集,分享其车辆业务成长果实。
54楼
一,
流通股本(万股) 34639.49 总股本(万股) 48041.34
每股收益 0.83 每股净资产(元)5.57
每股公积金(元) 1.74 每股未分配利润1.81
二,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通知于2006年12月31日以专人送达及传真的方式下发给公司9名董事。会议于2007年1月11日在本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应到董事9人,实到董事9人,全体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会议由李建华董事长主持,经过充分讨论,审议通过了如下议案:
一、审议通过了《2006年度报告及摘要》;
二、审议通过了《2006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三、审议通过了《200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公司2006年度实现净利润397,195,791.21元,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39,719,579.12元,5%的任意盈余公积17,209,630.11元,加期初未分配利润644,533,955.32元,2006年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982,150,377.85元。董事会拟定以现有股本480,413,378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2.50元(含税),共派发现金120,103,344.50元,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下年度分配。
四、审议通过了《2007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的议案;
为了保证公司的日常经营的顺利进行,产生双赢和多赢的效果,2007年度与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之间发生的所有提供产品、提供原材料、供水、供电、供热、供应蒸汽、提供服务及其他符合公司章程和依据有关规定应当认定为日常性关联交易的情形,公司研究决定继续按照公司以前与关联方签订的关联交易合同执行。
关于关联交易产品的定价原则按照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支付,如无市场价格,则双方协商定价。但是不高于向任何第三方同等材料和产品的价格。
以上议案尚需提交2006年度股东大会通过。
特此公告。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一日
三,
华泰股份:本币升值促龙头井喷爆发 2007-02-15
本币升值推动地产,金融板块走出惊人的连续翻倍行情,而同样受益于本币升值的纸业板块仍处于严重低估状态,近日美利纸业大幅上涨,连收三个涨停,纸业板块强烈的估值优势已经受到大资金的关注,纸业板块整体的价值回归行情即将全面展开,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纸业板块龙头华泰股份(600308):公司拥有年产120万吨新闻纸的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约为3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文化纸年生产能力40万吨,市场份额约为4%,被誉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造纸企业。如果考虑新闻纸价格回升以及增发收购母公司资产,公司今明两年的业绩将大幅提升。目前股价静态市盈率仅17倍左右,与市场平均市盈率有较大的距离,市场价值严重低估。同时,公司大部原料来源于进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有望使公司经营成本下降,利好作用明显。
国内最大的新闻纸制造商,具有很高的垄断和定价权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被誉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造纸企业,其"华泰"商标是中国造纸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专注于新闻纸行业,两条由芬兰美卓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进的,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的生产线分别于05年、06年投产,加上原有的两条共41万吨产能的生产线,合计120-130万吨,进一步巩固国内第一大新闻纸生产商的地位。
多个新项目将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2006年11月1日公告称:公司高级彩色胶印新闻纸项目于2006年10月31日一次性试车成功。目前该项目第一批下线的新闻纸新产品经检测全部合格,产品质量完全与国际接轨。这次投产的年产45万吨的彩印新闻纸销售形势不错,产品国内国外都有销售。据了解,此次投产的45万吨新闻纸项目是全球最大、纸幅最宽、产品质量档次最高的新闻纸生产线,它标志着华泰新闻纸生产规模占国内总销量的三分之一。06年公司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合资成立了山东斯道拉恩索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万吨/年SC纸项目,该项目可填补国内空白,预计07年内可建成投产。公司高层日前还表示,公司下一步将进军广东,占据华南市场,公司在广东银洲湖建设120万吨新闻纸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40万吨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众多新项目对公司今后的经营业绩形成强力支持,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将通过增发新股收购母公司的化工和热电资产,从而提升赢利能力。根据最新年报,公司每股收益高达0.83元/股,市盈率仅17倍,远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股价没有反映公司行业地位、竞争能力及高成长性,投资价值被严重低估。该股前期明显有机构大举建仓迹象,近日在充分整理之后股价缓步推升,目前该股已运行至前期高点附近,一旦有效向上突破,有望加速拉升,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3 00:17 编辑 ]
55楼
华泰股份远忧:在上下游双重积压下难负爱股之重
2007-01-04 07:53 陶俊杰
--------------------------------------------------------------------------------
在上下游的双重积压下,华泰股份(13.63,1.06,8.43%)恐怕难负“爱股”之重
本刊记者陶俊杰/文
12月15日,华泰股份(600308)发布公告,宣布将向其控股股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集团”)定向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股份,
购买华泰集团所拥有的协发化工、纸业化工 、精细化工和东营热力100%的股权以及上述4家公司所持有的5宗土地使用权。此次注入的资产主要是与造纸相关的化工资产,将使华泰股份在造纸产业链上又向上游延伸了一步。 在此消息公布前后,华泰股份二级市场股价大幅跃升。从12月13日至12月25日,华泰股份股价由9.2元升至13元,短短8个交易日涨幅超过40%。与此同时,各大券商也纷纷调高了对华泰股份评级,甚至有称其为2007年“爱股”。
拐点尚须等待 华泰股份的纸品经营主要包括新闻纸和文化纸两大类,新闻纸业务是其核心业务。目前,华泰股份的新闻纸总产能已接近12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0%。华泰股份2006年三季度报表披露,其新闻纸前三季度的销售量约为46万吨,销售额达到18.6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8.9%。 12月20日,《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参观了华泰股份的一条新闻纸生产线。在其崭新的满产45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车间里,不见一个工人,只有全套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着。据了解,设计转速2000转/分的生产线,时下正以1800转/分的速度进行生产。纸浆注入生产线后,在大约40米开外,下线的就是一个个重约1吨的纸筒,然后被数个自动机械手臂有序地将其贴标封装,直接入库。 仓库外,一辆辆重型卡车排队等待入库装货,而仓库已被众多纸筒堆满,只留下卡车进出的通道。“仓库里的存量只有大概两三天的生产量。”华泰股份投资者关系部曹延涛介绍说,这些卡车载着纸筒将会连夜赶往青岛港,然后再由海运运往华泰股份位于深圳、东北和北京等地的仓库存放,“在这些靠近客户的地方建有仓库,可以方便客户调配。” 当前,华泰股份各条生产线都有超过90%的开工率,或许这种情况也为华泰股份火爆的股价提供了依据。不过,目前新闻纸行业景气度仍然处于较低位,这集中体现在新闻纸的售价上——已由2005年5400元/吨下降到当前约4600元/吨。除了华泰股份,早前国内许多生产新闻纸的企业都面临着亏损的境地,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减产甚至退出。 而造成这种行业困境的,除了近年来屡有大产量新闻纸生产线的投产带来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降低外,还由于新闻纸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比如,可以用作新闻纸原料的化学针叶浆的进口价格突破了700美元/吨,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上涨了大约20%。 “化学浆的价格确实上涨很多,为了规避这种压力,我们调整了原材料的用量结构。”华泰集团办公室主任迟玉祥告诉《证券市场周刊》,“现在我们90%的原料用的是美废(美国废纸),不足10%部分用木浆。”由于美废的价格远低于木浆,因而这种调整确能部分消化上游涨价带来的压力。 不过,作为新闻纸主要原料的美废8#近来价格同样大涨。根据从华泰股份采购部得来数据,今年年初美废8#青岛港到岸价格大约为140美元/吨,最近这项数据已经升至约157美元/吨,上涨超过10%。而同期人民币升值不过3%,相对于原料价格的涨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抵消效应有限。 在详尽调研之后,海通证券造纸业高级分析师赵涛认为:“新闻纸的行业拐点还没到,大约要等到2007年中期以后。” 拼的是规模? 2001年前,华泰股份以中低端文化用纸和包装纸的生产销售为主,产能不过20万吨。2001年,华泰股份开始专注于新闻纸领域。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华泰股份分别投产了16万吨、20万吨、40万吨和45万吨4条新闻纸生产线,其累计生产能力扩充到120万吨,全国新闻纸年产量三分天下有其一。 与规模扩大同步,华泰股份的实力也不断壮大。自从2000年以来,华泰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36%,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达到28.7%。其成长得益于新闻纸消费量的迅速增长,2001年至2005年,我国新闻纸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18.4%。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国内新闻纸消费增长达28.6%。 不过,2005年以后,国内新闻纸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当年增长率只有8.5%,由此造成了目前的行业低谷。除了市场放缓因素外,参与者增多、产能不断扩大也是重要原因。银河证券分析师叶云燕认为,2006年和2007年仍会有部分产能释放,与国内需求相比,新闻纸产能已经出现过剩。 然而,即使已经相对过剩,华泰股份在新闻纸领域的扩产步伐也已无法停止。在这个产品缺乏差异性的领域,规模似乎成为惟一壁垒。只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事实上,华泰股份制定的战略规划正是如此。华泰集团描述的“十一五”规划显示,到2008年,实现造纸年生产能力240万吨(华泰集团造纸业务均装在华泰股份内,但由于无法得知哪些项目专属于华泰集团,哪些项目专属于华泰股份,此处只考虑规划中提出的造纸年生产能力目标);2010年,实现造纸年生产能力300万吨。 华泰集团办公室主任迟玉祥称,“十一五”规划经过认真考虑,并将会按此付诸实施。这是一份堪称宏大的投资规划。2006年,华泰股份年造纸总生产能力为160万吨,这意味着,2010年之前,华泰股份还要上马140万吨的造纸生产线。按照以往造纸行业的投资支出规律,其总投资规模至少在70亿元以上,即平均每年投资支出在17亿元以上。 然而,华泰股份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过28亿元,今年中期也不过约17亿元,其净利润率水平也不过10%。而且,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泰股份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5.65%,通过银行借贷的空间也比较有限。 或许合资是一项合理的选择。2006年8月10日,华泰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广东新会发电厂合资建设一条远期年产新闻纸或高档文化纸120万吨的生产线,其中一期工程拟投资25亿元建成年产40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该项目中,华泰股份占70%股份。不过,项目当前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3 00:23 编辑 ]
购买华泰集团所拥有的协发化工、纸业化工 、精细化工和东营热力100%的股权以及上述4家公司所持有的5宗土地使用权。此次注入的资产主要是与造纸相关的化工资产,将使华泰股份在造纸产业链上又向上游延伸了一步。 在此消息公布前后,华泰股份二级市场股价大幅跃升。从12月13日至12月25日,华泰股份股价由9.2元升至13元,短短8个交易日涨幅超过40%。与此同时,各大券商也纷纷调高了对华泰股份评级,甚至有称其为2007年“爱股”。
拐点尚须等待 华泰股份的纸品经营主要包括新闻纸和文化纸两大类,新闻纸业务是其核心业务。目前,华泰股份的新闻纸总产能已接近12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0%。华泰股份2006年三季度报表披露,其新闻纸前三季度的销售量约为46万吨,销售额达到18.6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8.9%。 12月20日,《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参观了华泰股份的一条新闻纸生产线。在其崭新的满产45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车间里,不见一个工人,只有全套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着。据了解,设计转速2000转/分的生产线,时下正以1800转/分的速度进行生产。纸浆注入生产线后,在大约40米开外,下线的就是一个个重约1吨的纸筒,然后被数个自动机械手臂有序地将其贴标封装,直接入库。 仓库外,一辆辆重型卡车排队等待入库装货,而仓库已被众多纸筒堆满,只留下卡车进出的通道。“仓库里的存量只有大概两三天的生产量。”华泰股份投资者关系部曹延涛介绍说,这些卡车载着纸筒将会连夜赶往青岛港,然后再由海运运往华泰股份位于深圳、东北和北京等地的仓库存放,“在这些靠近客户的地方建有仓库,可以方便客户调配。” 当前,华泰股份各条生产线都有超过90%的开工率,或许这种情况也为华泰股份火爆的股价提供了依据。不过,目前新闻纸行业景气度仍然处于较低位,这集中体现在新闻纸的售价上——已由2005年5400元/吨下降到当前约4600元/吨。除了华泰股份,早前国内许多生产新闻纸的企业都面临着亏损的境地,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减产甚至退出。 而造成这种行业困境的,除了近年来屡有大产量新闻纸生产线的投产带来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降低外,还由于新闻纸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比如,可以用作新闻纸原料的化学针叶浆的进口价格突破了700美元/吨,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上涨了大约20%。 “化学浆的价格确实上涨很多,为了规避这种压力,我们调整了原材料的用量结构。”华泰集团办公室主任迟玉祥告诉《证券市场周刊》,“现在我们90%的原料用的是美废(美国废纸),不足10%部分用木浆。”由于美废的价格远低于木浆,因而这种调整确能部分消化上游涨价带来的压力。 不过,作为新闻纸主要原料的美废8#近来价格同样大涨。根据从华泰股份采购部得来数据,今年年初美废8#青岛港到岸价格大约为140美元/吨,最近这项数据已经升至约157美元/吨,上涨超过10%。而同期人民币升值不过3%,相对于原料价格的涨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抵消效应有限。 在详尽调研之后,海通证券造纸业高级分析师赵涛认为:“新闻纸的行业拐点还没到,大约要等到2007年中期以后。” 拼的是规模? 2001年前,华泰股份以中低端文化用纸和包装纸的生产销售为主,产能不过20万吨。2001年,华泰股份开始专注于新闻纸领域。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华泰股份分别投产了16万吨、20万吨、40万吨和45万吨4条新闻纸生产线,其累计生产能力扩充到120万吨,全国新闻纸年产量三分天下有其一。 与规模扩大同步,华泰股份的实力也不断壮大。自从2000年以来,华泰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36%,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达到28.7%。其成长得益于新闻纸消费量的迅速增长,2001年至2005年,我国新闻纸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18.4%。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国内新闻纸消费增长达28.6%。 不过,2005年以后,国内新闻纸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当年增长率只有8.5%,由此造成了目前的行业低谷。除了市场放缓因素外,参与者增多、产能不断扩大也是重要原因。银河证券分析师叶云燕认为,2006年和2007年仍会有部分产能释放,与国内需求相比,新闻纸产能已经出现过剩。 然而,即使已经相对过剩,华泰股份在新闻纸领域的扩产步伐也已无法停止。在这个产品缺乏差异性的领域,规模似乎成为惟一壁垒。只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事实上,华泰股份制定的战略规划正是如此。华泰集团描述的“十一五”规划显示,到2008年,实现造纸年生产能力240万吨(华泰集团造纸业务均装在华泰股份内,但由于无法得知哪些项目专属于华泰集团,哪些项目专属于华泰股份,此处只考虑规划中提出的造纸年生产能力目标);2010年,实现造纸年生产能力300万吨。 华泰集团办公室主任迟玉祥称,“十一五”规划经过认真考虑,并将会按此付诸实施。这是一份堪称宏大的投资规划。2006年,华泰股份年造纸总生产能力为160万吨,这意味着,2010年之前,华泰股份还要上马140万吨的造纸生产线。按照以往造纸行业的投资支出规律,其总投资规模至少在70亿元以上,即平均每年投资支出在17亿元以上。 然而,华泰股份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过28亿元,今年中期也不过约17亿元,其净利润率水平也不过10%。而且,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泰股份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5.65%,通过银行借贷的空间也比较有限。 或许合资是一项合理的选择。2006年8月10日,华泰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广东新会发电厂合资建设一条远期年产新闻纸或高档文化纸120万吨的生产线,其中一期工程拟投资25亿元建成年产40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该项目中,华泰股份占70%股份。不过,项目当前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3 00:23 编辑 ]
56楼
华泰股份年报净利增20% 基金大举进入上涨空间大
2007-01-15 10:05 别冶
--------------------------------------------------------------------------------
华泰股份(600308)上周六公布了2006年年报。年报显示,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73962.91万元,同比增长31.9%;净利润为39878.14万元,同比增长19.96%;每股收益为0.83元。公司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2.50元(含税)。另外,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较三季末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基金涌入该股。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高档新闻纸、双胶纸盒书写纸,现拥有年产120万吨新闻纸的生产能力,市场份额约为4%。此次业绩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克服原材料上涨,纸张价格下降的不利因素,通过适时调整原料结构,适当提高草浆、废纸的配比,降低了生产成本,缓解了市场压力;同时,公司不断完善销售网络,通过多种营销方式拓宽销售市场,使得业绩保持稳步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较强的竞争实力,华泰新闻纸在行业中一直获得最高的毛利率水平。从年报看,虽然随着新增新闻纸产能的增加,毛利率有所下降,但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华泰的毛利变化受影响最小。另外,2006年国内新闻纸行业开始供过于求,公司毛利水平与其他公司的毛利水平差距趋大,公司竞争力优势明显。
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除第一大控股股东华泰集团外,其他九位股东均已发生变化,新进股东主要为机构投资者,其中包括7家基金及一家QFII。其中,南方高增长基金和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基金为新进入机构,分别持有1700.41万股和1241.95万股,分列公司第二、三大股东。因绩优成长,公司一直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三季报显示,汇丰、高盛、花旗等QFII位列其中。从1月份公司股价走势看,该股高位缩量整理,机构套现的动作前不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从基本面看,华泰是较早引进新闻纸设备的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低,而原料配比中大量废纸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此种优势后来者无法复制,造就了公司在文化纸市场的龙头地位。另外,由于近年来新闻纸出口迅速增加,公司业绩随之受益。未来公司还有较大上涨空间,建议买入。
57楼
一,股票代码: 000002 股票简称:万 科A |
[ 公司综合能力指标 ] |
|
58楼
二,股票代码: 000039 股票简称:中集集团 |
[ 公司综合能力指标 ] |
|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59楼
三,雅 戈 尔 (600177)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5 09:39 编辑 ]
财务摘要 |
单位:元 |
单位:元 | |||||
年度 | 2006三季 | 2006中期 | 2006一季 | 2005年度 | 2005三季 |
每股净资产 | 2.47 | 2.39 | 2.53 | 2.31 | 2.19 |
净资产收益率(%) | 11.85 | 9.01 | 5.31 | 14.86 | 9.66 |
每股收益 | 0.29 | 0.22 | 0.13 | 0.34 | 0.21 |
每股收益率-摊簿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每股公积金 | 0.37 | 0.37 | 0.81 | 0.68 | 0.60 |
固定资产合计 | 3902327368.83 | 3892156102.78 | 3880411149.20 | 3885695125.90 | 3901383391.81 |
流动资产合计 | 6845094513.29 | 6659850822.09 | 6520457522.20 | 6329230569.57 | 6146695127.27 |
资产总计 | 12071046117.45 | 11857635690.88 | 11721363288.20 | 11744547093.32 | 11551762102.99 |
流动负债 | 6303975391.61 | 6327867101.72 | 6186101698.90 | 6973472492.80 | 6827134145.30 |
长期负债 | 734731739.36 | 658020596.69 | 443215702.39 | 353617917.62 | 570924874.50 |
负债合计 | 7038707130.97 | 6985887698.41 | 6629317401.29 | 7327090410.42 | 7398059019.80 |
主营业务收入 | 3918208608.34 | 2911690741.76 | 1532694625.66 | 4628151622.29 | 2926125744.03 |
主营业务利润率(%) | 33.66 | 33.35 | 34.72 | 35.49 | 36.70 |
财务费用 | 87542570.28 | 53087066.10 | 11467521.23 | 122080174.66 | 84934570.17 |
净利润 | 520419772.29 | 383477262.53 | 238958394.41 | 564790935.70 | 347465789.27 |
财务结构分析 | ||||
年度 | 2006三季 | 2006中期 | 2006一季 | 2005年度 |
资产负债率(%) | 58.31 | 58.92 | 56.56 | 62.39 |
长期负债资产比(%) | 6.09 | 5.55 | 3.78 | 3.01 |
固定比(%) | 37.97 | 37.97 | 37.97 | 38.42 |
盈利能力分析 | ||||
纯利率(%) | 13.28 | 13.17 | 15.59 | 12.20 |
纯利率增长率(%) | 0.00 | 0.00 | 0.00 | 0.00 |
税后利润增长率(%) | 49.78 | 31.39 | 5.95 | 1.24 |
每股收益率增长率(%) | 0.00 | 0.00 | -35.50 | -33.66 |
资产利润率(%) | 4.31 | 3.23 | 2.82 | 6.93 |
成长能力分析 |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 33.90 | 33.20 | 19.35 | 11.38 |
主营业务及利润增长率(%) | 22.79 | 20.11 | 5.17 | 18.68 |
每股净资产增长率(%) | 0.00 | 0.00 | -25.69 | -27.22 |
净资产增长率(%) | 15.57 | 11.96 | 22.02 | 11.10 |
总资产增长率(%) | 2.78 | 0.96 | 7.38 | 10.36 |
净资产比例增长率(%) | 0.00 | 0.00 | 22.02 | 11.10 |
偿债能力分析 | ||||
流动比率(<2偏低) | 1.09 | 1.05 | 1.05 | 0.91 |
速动比例(<1偏低) | 0.33 | 0.38 | 0.37 | 0.34 |
净资产比率(%) | 36.39 | 35.89 | 38.38 | 32.36 |
流动负债比率(%) | 89.56 | 90.58 | 93.31 | 95.17 |
流动资产比率(%) | 56.71 | 56.17 | 55.63 | 53.89 |
固定资产比率(%) | 32.33 | 32.82 | 33.11 | 33.09 |
经营效率分析 | ||||
存货周转率(倍) | 0.58 | 0.46 | 0.24 | 0.88 |
运营资金周转率(倍) | 0.00 | 0.00 | 4.58 | 0.00 |
总资产周转率(倍) | 0.33 | 0.25 | 0.14 | 0.41 |
应收帐款周转率(倍) | 13.46 | 9.68 | 6.30 | 18.05 |
存货比率(%) | 69.70 | 64.42 | 64.79 | 62.22 |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60楼
四,华泰股份 (600308)
财务摘要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7-3-5 09:45 编辑 ]
年度 | 2006年度 | 2006三季 | 2006中期 | 2006一季 | 2005年度 |
每股净资产 | 5.57 | 5.30 | 5.13 | 8.22 | 7.95 |
净资产收益率(%) | 14.91 | 11.23 | 7.42 | 3.27 | 13.93 |
每股收益 | 0.83 | 0.60 | 0.38 | 0.27 | 1.11 |
每股收益率-摊簿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每股公积金 | 1.74 | 1.71 | 1.71 | 4.35 | 4.35 |
固定资产合计 | 5988453333.99 | 5697687026.08 | 5053127470.44 | 4568196485.80 | 4567122728.44 |
流动资产合计 | 1840897823.74 | 2114129256.27 | 1970354313.69 | 2378042893.95 | 1447758900.18 |
资产总计 | 7915077972.51 | 7854959068.26 | 7030898298.35 | 6953852648.49 | 6020418269.62 |
流动负债 | 3783144017.24 | 3825877102.50 | 3087736889.83 | 2964095833.33 | 2463379792.41 |
长期负债 | 1310590000.00 | 1330763600.00 | 1330583600.00 | 1385323600.00 | 1034703600.00 |
负债合计 | 5093734017.24 | 5156640702.50 | 4418320489.83 | 4349419433.33 | 3498083392.41 |
主营业务收入 | 3739619064.92 | 2703983943.18 | 1668731499.73 | 736732988.76 | 2835175794.92 |
主营业务利润率(%) | 20.91 | 22.03 | 23.93 | 24.19 | 25.18 |
财务费用 | 125984606.52 | 81393120.38 | 44156707.20 | 13863626.63 | 69264974.21 |
净利润 | 398781355.51 | 286019446.78 | 183074438.81 | 80726536.35 | 332428711.30 |
财务结构分析 | ||||
年度 | 2006年度 | 2006三季 | 2006中期 | 2006一季 |
资产负债率(%) | 64.36 | 65.65 | 62.84 | 62.55 |
长期负债资产比(%) | 16.56 | 16.94 | 18.92 | 19.92 |
固定比(%) | 75.86 | 75.86 | 75.86 | 75.86 |
盈利能力分析 | ||||
纯利率(%) | 10.66 | 10.58 | 10.97 | 10.96 |
纯利率增长率(%) | 0.00 | 0.00 | 0.00 | 0.00 |
税后利润增长率(%) | 19.96 | 15.87 | 11.79 | 2.09 |
每股收益率增长率(%) | 0.00 | 0.00 | 0.00 | 2.28 |
资产利润率(%) | 5.04 | 3.64 | 2.60 | 1.23 |
成长能力分析 |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 31.90 | 29.77 | 22.16 | 17.55 |
主营业务及利润增长率(%) | 9.53 | 15.09 | 17.11 | 0.93 |
每股净资产增长率(%) | 0.00 | 0.00 | 0.00 | 12.60 |
净资产增长率(%) | 12.10 | 6.71 | 3.34 | 12.54 |
总资产增长率(%) | 31.47 | 30.47 | 16.78 | 64.82 |
净资产比例增长率(%) | 0.00 | 0.00 | 0.00 | 12.54 |
偿债能力分析 | ||||
流动比率(<2偏低) | 0.49 | 0.55 | 0.64 | 0.80 |
速动比例(<1偏低) | 0.33 | 0.40 | 0.41 | 0.55 |
净资产比率(%) | 33.80 | 32.42 | 35.08 | 35.48 |
流动负债比率(%) | 74.27 | 74.19 | 69.89 | 68.15 |
流动资产比率(%) | 23.26 | 26.92 | 28.02 | 34.20 |
固定资产比率(%) | 75.66 | 72.54 | 71.87 | 65.69 |
经营效率分析 | ||||
存货周转率(倍) | 5.39 | 3.79 | 2.07 | 0.95 |
运营资金周转率(倍) | 0.00 | 0.00 | 0.00 | 0.00 |
总资产周转率(倍) | 0.54 | 0.39 | 0.26 | 0.13 |
应收帐款周转率(倍) | 10.02 | 5.62 | 3.61 | 1.63 |
存货比率(%) | 31.45 | 28.13 | 36.11 | 3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