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 1
  • 2
  • 3
  • 4
  • 5
  • 6
  • 15
前往
共 295 条
查看:12494回复:294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股票投资杂想
楼主发表于:2006-11-28 16:24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一,由于外汇投机失败,逼着自己潜下心来反思总结,试着重新认识和了解投资(投机)市场中的一些现象,最近通过不同市场波动率的对比发现,股票市场年平均30%-50%的波动幅度已经足够满足一般投资者的投机需求,完全有可能在相对低风险的情况实现通过杠杆交易市场得到的回报,而不必每天都盯着市场。从关注到参与股票市场,前后也有十几年时间了,虽然无惊无险,几次躲过下跌行情,但至今也没有弄明白股票市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差不多的股票,为什么有的涨,有的不涨,又什么时候会涨、什么行业会涨。。。。。。觉得这些问题挺伤脑筋的,只是这个心理问题不解决好投资做起来是很难的,虽然个性比较懒散,脑子反映也很慢,但通过以往的经验尤其是这次外汇投资的失利,使我吸取了深刻地教训,任何投资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些问题非得弄清楚了才能做,虽然有些问题恐怕有一点幼稚,但俗语说好:财不入急门,慢慢来:lol 夜深,困了。。
TK29帖子1楼右侧xm竖版广告90-240
个性签名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广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1-29 03:05只看该作者
2楼
近期思想备忘: 1,股票市场的本质、股票是什么、为什么买股票、买什么样的股票、股票的价格是由什么来确定的、。。。 2,股票市场心理与趋势、股票的投资周期与持有、风险获利与资金管理。。。:lol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1-29 11:10 编辑 ]
心似莲花开
注册时间2006-05-21
发表于:2006-11-29 03:40只看该作者
3楼
思考的不错,继续. http://bbsimg.qq.com/2005/03/22/000/756.jpg
个性签名

静心似冰封,  空明禅意生。

广告
论坛谏言--外汇交易不应是你投资的全部,交易外汇也不应是你生活的全部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1-30 15:55只看该作者
4楼
首先来分析一下投资的风险:一是由于担心基金管理人不规范操作引起的社会信用缺失风险,这也是造成封闭式基金价格在二级市场上出现折价的主要原因,但我认为只要个别人的违规行为没有影响到整个基金行业的盈利水平,心理上可以承受,何况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对封闭基金管理的力度。 二是对明年封闭式基金能否落实分红政策的担心,鉴于目前各大基金公司积极修改分红条例的情况(将一年只分红一次修改为一年至少分红一次)来看,封闭基金明年有可能象开放式基金一样实现不定期分红,虽然我个人目前对一年多次分红这一观点并不认同,但这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整个基金行业的管理水平和在投资者中的形象,所以对于明年基金实施的分红方案很有信心。 三是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风险,也就是基金的净值波动风险,这一点实际上取决于未来市场行情的发展变化,也是所有投资者需要真正关心的地方,但是明年市场行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谁也无法事先预料到,只有坚持长期投资的观念,最终才能取得丰厚的回报。 四是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从短期来看价格可能会有上下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上涨是大的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追随趋势,千万不要在上涨途中轻易给震下来。 再来分析一下封闭式基金的获利机会,一是目前市场价格存在升值的投资机会,随着封闭基金的不断利好,市场价格的折价现象有可能逐渐消除,向其净值回归。 二是分红兑现的机会,我认为即使在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暂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单凭其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每年不低于当年投资收益90%的分红条件,对长线投资者来说也有很强烈的诱惑力,我目前投资封闭基金主要就是看着重它有高收益和高分红的能力,所以目前最关心它明年的分红情况。 风险与机会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谨为记。:lol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1 00:19 编辑 ]
个性签名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1 14:51只看该作者
5楼
先来回顾一下上海股市的发展历史(1996开始),上证指数从500点涨到2200点,经历了五年的时间(1996-2001),上涨幅度达到了四倍;又从2200点跌到1100点,用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2001-2005),指数跌了50%;而从1995年底到现在,指数涨了1000点(1100-2100),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从上述简单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应该是基本符合投资市场规律的。在资本投资市场,一般的状况是牛市持续3-5年的时间,然后是一轮熊市的开始,一个大的牛熊循环前后大概要运行10年左右的时间,接着又开始一轮新的牛熊循环。所以说投资当以年来计,今年市场行情走到现在,上证指数涨了近90%,其中收益最大的应该是那些当初买了开放式基金的坚定持有者,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长线投资,终于在大牛市来临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而反观我们自己整天沉迷在电脑屏幕前,企图抓住每一次的交易机会,结果回过头来却发现有许多真正的投资机会已经错失了...... 所以说:人算不如天算,会买的不如会卖的。 我近期准备买进以后坚定地持有,落实好长期投资的理念,不为短期的价格变化所动,有时间就看看书、整理一下自己的投资思路。。。:lol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1 22:58 编辑 ]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2 16:49只看该作者
6楼
今天在看"香港恒生指数"图时发现了一个现象(从2004年至今),那就是在这一轮牛市中,指数(周收盘价)向下调整的幅度不会大于10%,上涨的幅度不低于30%。我大概看了一下,这一现象在上证指数这一轮上涨的调整中(2006-5----2006-8)也得到了验证,在一些个股方面也存在这种现象,暂且称之为“10%---30%”现象吧! 得到的启发就是:指数或个股在向下调整到10%左右的时候,就存在着买进的机会,目标至少为上涨30%,而对中长线投资者来说,只要指数不跌破10%,就可以放心大胆持有。:lol: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3 00:58 编辑 ]
个性签名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4 00:59只看该作者
7楼
一,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自主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 2006-12-02 11:17   ------尚福林主席2006年12月1日在深圳第5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的讲话   一、资本市场面临转折性变化,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全局,根据“国九条”的要求,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资本市场正面临着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首先,资本市场五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股权分置改革到今年底可以基本完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全面起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机构投资者积极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第二,证券市场信心得到恢复,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今年以来,市场指数涨幅创近年来新高;总市值到达7.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3%,相当于2005年GDP的39%;股票成交总金额为7.5万亿元,同比增加155%;股票筹资功能稳步增强,累计筹资金额为1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252亿元。尤其重要的是,自今年5月初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中国银行、大秦铁路、中国国航、工商银行等一批大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投资品种日益丰富。在股票市场方面,除恢复IPO发行外,还在再融资领域推动定向增发、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等创新形式;在债券市场方面,上市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分拆,以及附认股权证公司债等一系列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开始启动;在资产证券化产品领域,为鼓励创新类证券公司开展创新业务,以券商理财方式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得到较大发展,截止到11月底,资产证券化产品共计9只,融资规模为262亿元,开辟了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的新渠道;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今年9月,经过认真筹备,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设立,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也即将推出。   第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以强化,夯实了市场发展的基础。一是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正在修订《保荐制度管理办法》,以落实《证券法》和《公司法》,致力于完善市场定价机制、保荐制度、股票发行审核与询价制度,新的发行和融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二是颁布了《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明确了审核程序,相关各方正在积极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前的准备工作,证券金融公司的筹备也在紧张进行中。三是以强化投资者保护为核心,不断健全投资者民事诉讼、司法救济及补偿的相关制度,推动相关部门通过取消前置程序、引入集团诉讼等方式完善投资者诉权,并成立了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初步建立起市场化的证券市场风险处置和应急机制。四是继去年底全部证券公司实现客户交易资金独立存管之后,现正大力推进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并把第三方存管的实施情况作为证券公司监管的重要指标,要求全行业必须在明年8月底前全面实施。五是从今年5月8日开始实施了新的国债回购制度,针对原有制度中的漏洞,通过交易所前端控制、回购登记到投资者账户、建立质押库和投资者查询系统等措施,强化了风险控制。   第五,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5月设立以来,稳步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培育、规范、引导和示范作用日益显现,影响力不断增强,投资者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截至今日,中小企业板已有100家公司发行。其中,89家已经挂牌上市,首发总融资额247亿元,总市值突破1600亿元。今年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适时启动,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11月底,股份报价转让的挂牌公司有9家。   上述种种变化都表明,中国的资本市场正面临历史性的转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要求通过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来优化金融体制,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弹性,要求资本市场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提供有效支持,要求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投融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仍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市场的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断深化市场改革,加强监管,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服务自主创新战略与和谐社会建设   全国科技大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提高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资本市场都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资本市场对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居民储蓄的不断增加,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平稳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本规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是将社会储蓄资金有效转化成长期投资,促进企业资本形成和资本扩张的便捷、高效方式。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融资占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总额的比例不到3%,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市场超过80%和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超过50%的比例,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极不相称。   第二,资本市场是支持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为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创业型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创业投资提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支持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科技产业的相互联动,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发现和筛选机制,不断发现并推动了新科技和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三,强化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需要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间接融资比例过高,金融体系缺乏弹性,不利于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运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风险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在市场基础的层面上降低金融风险,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弹性和活力,使金融资源配置更富有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社会发展要求资本市场提供更为完善的投融资渠道。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全社会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也需要进一步壮大资本市场规模,为满足相关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日益显现,一方面,不同形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蓬勃发展,客观上提出了不同的融资要求;另一方面,广大居民财富的迅速增长,也提出了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和金融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局出发,增强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继续完善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我国资本市场更高水平的发展。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证监会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工作。要尽快颁布《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独立董事条例》、《证券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条例》,进一步健全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并购重组制度,强化对市场行为的监管。   二是加强机制性建设,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要深入研究后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特点和运行规律,消除影响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健全资本市场自我稳定机制,逐步形成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   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拓展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宽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和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需要,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积极推进股票、国债、公司债券和资产证券化证券的发展;要研究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拓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要深化交易制度变革,增加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市场能够容纳大宗金融交易。   四是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市场效率。要健全市场功能,逐步推进产品的市场化创新,不断提高证券机构、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继续深化股票发行机构改革,提高审核效率,培育和强化股票发行的市场化约束和自我调节功能。   三、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更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我提出几点对策。   一是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继续推动大型优质企业上市,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要以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为契机,鼓励现有主板公司利用各种方式做优做强。   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目前,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够,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扩大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加大中小板制度创新力度,提高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总结中小企业板启动两年多来的监管经验,适应全流通的市场环境和全新的运行机制给证券期货监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坚持从严监管理念,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三是积极研究,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自2000年以来,深交所一直没有停止创业板市场的准备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的要求,依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规定,在中小企业板实践积累和参考海外市场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创业板建设规章,制定创业板制度框架,创新创业板的发审、交易、监察等设计,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   四是整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进一步明确代办系统的功能定位,将代办系统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监管下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和高科技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平台。研究建立合格投资者与私募发行之间对接机制,形成与公开发行市场互为补充的私募发行市场。   此外,要积极推动发展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证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稳步扩大基础证券;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丰富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继续发展各种类型的基金产品,促进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自主创新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着力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自主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与目标。中国证监会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证券时报)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4 09:10 编辑 ]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4 02:31只看该作者
8楼
二,高西庆就“促进中国养老金制度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主题作了发言。他强调养老金制度建设与发展资本市场存在互动关系。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分散金融风险,稳定资本市场,形成价值投资理念,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壮大和逐步规范,为社保基金市场化运作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和合适的投资工具,为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长远来看,完善的资本市场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养老基金如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年金进入。这些基金收益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巩固积累性养老制度,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福利。   刘鸿儒在讲话中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向成熟方向迈进,其标志是:一是经过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制约市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二是市场由个人投资者为主逐步转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由短期投资行为为主逐步转向长期投资行为为主;三是资本市场两根支柱开始形成,即以优质企业为主的蓝筹股和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基金市场的运作、监管应注重借鉴国际经验,要多做研究,将基金业做优、做强、做大。   陈东征指出,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一年,也是中国基金行业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配合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引导理性投资行为、推动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实现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等诸多方面,证券投资基金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提到,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实、壮大社保基金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   与会代表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转折性变化,伴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结束与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基金业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优化基金市场的宏观环境,夯实基金市场的微观基础,实现基金市场与财富增长及理财需求相协调;要以促进企业年金的规范化为契机,着力培育养老金市场;以基金公司品牌建设为目标,做优做强机构投资者;以投资者教育为抓手,培育和扩大基金市场的社会基础;以提高基金公司的治理水平为手段,强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以推进基金产品创新为动力,繁荣金融理财市场。   一直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秉承加强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的宗旨,组织对我国基金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对推动我国基金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陈耀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券交易所和境内外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基金业发展若干问题做了专题发言。来自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托管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QFII等的代表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证券报 黄金滔 屈红燕 王丽娜)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4 07:49只看该作者
9楼
一,股票、基金、债券以及其他证券均可作为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   ●融资买入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   为落实《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深沪证券交易所今日分别发布《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并从即日起正式实施。两所《细则》从业务流程、标的证券、保证金和担保物、信息披露和报告以及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对融资融券交易进行规范。   根据《细则》,具有中国证监会颁发的批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会员,可向两交易所申请融资融券交易权限。会员参与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应按规定开立融券专用证券账户、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融资专用资金账户及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金账户,并在开户后3个交易日内报交易所备案。《细则》规定,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和融券卖出时,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   标的证券方面,《细则》明确指出,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符合有关规定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债券以及其他证券,经交易所认可,可作为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若标的证券为股票的,应当符合以下一些条件:在交易所上市满三个月;融资买入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股票发行公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票交易未被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等。与此同时,深沪交易所将根据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进展情况,从满足相关规定的证券范围内审核、选取并确定试点初期标的证券的名单,并向市场公布。   据了解,对于标的证券和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具体名单,《细则》中并未明确,两交易所将择机另行公布。   保证金和担保物方面,《细则》对其管理模式及计算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金可以标的证券和交易所认可的其他证券充抵。充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在计算保证金金额时应当以证券市值按照一定折算率进行折算,其中,沪市的上证180成分股股票折算率最高不超过70%,其他股票折算率最高不超过65%;深市的深证100指数成分股股票的折算率最高不超过70%,非深证100指数成分股股票的折算率最高不超过65%;另外,两家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0%;此外,国债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5%;而其他上市证券投资基金和债券折算率最高不超过80%。会员可以根据流动性、波动性等指标对充抵保证金的各类证券确定不同的折算率。   在担保物管理方面,《细则》明确,会员应对客户提交的担保物进行整体监控,并计算其维持担保比例。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风险控制方面,《细则》同样作出明确要求,如果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融券余量)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融券卖出),在该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融券余量)降低至20%以下时,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恢复其融资买入(融券卖出)。   当融资融券交易出现异常时,交易所可视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标的证券标准或范围,调整可充抵保证金有价证券的折算率,调整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调整维持担保比例,暂停特定标的证券的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交易,以及暂停整个市场的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交易等。如果交易存在异常交易行为,交易所也可视情况采取限制相关账户交易等措施。(郑思)   新闻链接   证券公司选择融资融券客户的标准   根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证券公司在向客户融资、融券前,应当办理客户征信,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并以书面和电子方式予以记载、保存。   对未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情况、在本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客户,以及本公司的股东、关联人,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   证券公司应当制定符合前款规定的选择客户的具体标准。 二,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进行了融资融券业务的系统测试。一些参与券商表示,目前的测试仍属于常规测试,至于试点何时出台,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业内人士认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没有预期中来得那么快,是因为各方期望其能在一个更成熟的环境之下稳妥出台。目前向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提交试点评审材料的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有10家左右,他们的方案以及系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有关券商还在公司内部制定了业务管理办法以及一整套涵盖业务审核、业务操作、业务支持、业务风险控制等环节的内部规章制度。在技术系统的准备上,多家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均通过了调试和上线,且已完成调试并与交易所进行了对接测试,预计很快能够在试点营业部集中上线。   分析人士指出,就单个券商情况来说,试点推出的条件并非不成熟;从对创新试点券商的资格和规模的选择控制上,风险也完全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之所以迟迟不出台,“可能管理层还希望更充分的条件”。“目前政策的出台都十分慎重,因为不希望产生任何未能预期的不良影响,或者带来新的问题。”一位券商高管认为,在市场更加成熟之后再推出试点,对证券公司本身乃至整个市场都更加有利。   “就技术和方案的准备工作来说,我们早已完成,也希望能够获得第一批试点资格。”一家券商老总表示。但他同时透露,鉴于第三方存管方案在业内并没有完全推行并完成,部分券商离完成保证金第三方存管还有距离,甚至没有形成方案的也有,因此,预计新业务不会急于放开。   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客户资产安全、完整,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方案已经证监会认可,且已对实施进度作出明确安排。   目前,国泰君安模式已经被定为业内推行的模式,但由于涉及到银行的费率等敏感问题,这一模式在业内的广泛推行并不十分顺利。   一些参与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资格的券商表示,困扰第三方存管方案推行的主要原因是与银行间的谈判问题,今后如果客户资源全都掌握在银行手中,显然对证券行业的发展不是最佳选择,而且在存管保证金的费率问题上也多有争议,银行显得相对强势。另外,银行相关系统的技术能力目前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银行是否会为了券商的这一创新业务来升级系统尚是未知数。很多证券公司使用的系统和银行系统如何对接也是问题。显然,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时间,并不能一蹴而就。   不过,目前业内对于保证金的存管问题基本达成共识,为了避免带来新的风险,作为证券市场基本制度的改变,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势必要不断完善,如此,融资融券等新业务的开花结果才能有坚实的生长土壤。 三,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或许是华人世界中最接近索罗斯的一位,被媒体称为“索罗斯的中国门徒”。在证监会公布了市场期盼已久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后,他认为银证关联交易的渠道一旦打开,将带来市场的超常规发展,并开辟了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新纪元。   索罗斯的“中国门徒”金岩石:“融资融券”将带来股市超常规发展   7月2日,证监会公布了市场期盼已久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称“试点办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证券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不仅会融通资金,同时又能推动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重大利好。   近日,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就融资融券畅谈其个人看法。   “间接融券体制是理性的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融资融券业务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有三大功能:打造银证融资平台、推动产品创新、锻造新型券商。   在国外,多数创新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都是通过信用交易账户(Margin Account)实现。目前,全球证券业在融资融券业务的运营模式上有两种主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美国的直接融券体制;其二是日本的间接融券体制。   从体制上讲,最新颁布的试点办法选择了间接融券体制,而且是间接融券体制中较为保守的制度安排。   金岩石认为:“作为创新业务在试点阶段的制度选择,以保守的方式循序渐进是比较理性的,但如果由于试点不理想而封杀了该项业务的发展空间,排除了将来引进直接融券体制的可能性,那就会因小失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巨大的资金需求和成长空间而言,间接融券其实是杯水车薪;相对于目前在商业银行沉淀的巨额存款而言,更是九牛一毛。   金岩石对此则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融资融券毕竟打通了银证关联交易的渠道,开辟了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新纪元。以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流通市值为基数,如果实行美国式的直接融券体制,市场通过融资融券业务所增加的信用总额度在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且随着股权分制改革的阶段性推进,价值3万多亿元的非流通股也将逐步进入流通市场,市场的信用额度总量也将随之上升到4万多亿元。”   他认为:“业外人习惯于关注卖方,业内人的职业习惯是关注买方,所以他们期待着开放融资融券,因为融资融券会像房贷推动房市一样推动股市。股改之后迟早要通过新老划断创造出全流通的证券市场,而这‘迟’与‘早’却牵动着短线投资者的心弦,因为在原有的市场格局之中,新老划断和全流通都意味着供给的增加。”   解决融资融券主要障碍:银证分割制度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银监会此前颁布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办法之中,已经为证券市场的融资融券敞开了大门,这意味着银行资金在寻找合规途径进入股市,这和新《证券法》提出要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的宗旨一脉相承。那么,目前,障碍究竟在哪里呢?   金岩石在向记者分析美林证券和香港新鸿基等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后,得出的结论是“融资融券业务直接产生的净息差利润占到上述公司总收入的近20%。如果再把融资融券所带来的佣金收入增量视为该项业务的间接收入,则经纪业务总收入中至少有40%来自于信用业务。除此之外,衍生证券市场和现代做市商业务也多半是通过信用交易账户为基础平台来操作的,所以,从行业利益驱动角度看,证券业必然是融资融券业务的支持者和受益人。”   因此,在他看来,融资融券的障碍在银证之间。事实上,中国证券业发展的13年是银证分家的13年。“银证之间是父子变兄弟,兄弟变竞争对手。历史积怨转化为制度分割,又由制度分割派生出市场断层。长达五年的熊市和证券业今日经营性危机其实根源于银证分割的制度缺陷。” 在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的体制中,银行必然要求越过券商直接对证券投资人的账户进行融资融券。因为在直接融券的流程中,银行直接管理投资账户的存托管和清算,并要求券商提供信用交易保证金。   金岩石认为,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方有三个安全阀:直接作为质押品的账户所持证券;在股市暴跌时强制平仓后的账户出现负数可直接动用的券商信用交易保证金;该保证金不足同时券商破产的情况下,银行和客户一样作为一般债权人直接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申请补偿。   由于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在全球经济实体当中的地位已经确认,中国证券市场也因此充满了机会。依据金岩石的保守的估计,未来的中国市场会在12万亿-15万亿之间。   在华尔街的日子里的铭言   金岩石被称为“索罗斯的中国门徒”,或许也是华人世界中最接近索罗斯的一位。金岩石回忆说:“索罗斯先生当时创业的时候是跟吉姆·罗杰斯先生两个人,当时他们基金的名字叫‘双优基金’,后来吉姆·罗杰斯离开了,索罗斯有了300亿基金的时候,他把这个基金的名字改了,改成了大家现在所熟知的‘量子基金’。”   “为什么叫‘量子基金’?在20世纪有两大物理学体系,一个是相对论,另一个就是量子力学,”金岩石说:“量子的意思就是‘测不准’—这是一个投资大师告诉你他的真正的决策原理,这个市场永远也测不准。因为市场由于人的参与就变了。这就是著名的‘反申述原理’。测不准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两个东西是进入市场的前提。”   面对“测不准”的华尔街股市,金岩石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养牛”的是“产投+投行”,吹牛的是“投行+机构”,“赶牛”的是“经纪+机构”,骑牛的是“机构+散户”。   金岩石认为:“任何人说要战胜市场就死定了,一定要永远骑着市场走。”而在华尔街的经历带给金岩石三句铭言“永远记住不要跟市场打”、“不要坚持错误,要学会认错”、“千万不要自欺欺人”。   与此同时,金岩石告诫中国媒体,“不要老是拿沃尔·巴菲特和索罗斯说事。”因为索罗斯曾告诉过他:“任何人进华尔街都没戏了”。   事实上,在他看来,巴菲特和索罗斯投资方式都不是华尔街的传统投资方式,索罗斯是靠延伸证券投资,它的风格叫做“三维空间”,沃尔·巴菲特真正赚钱是靠拿保险公司的钱付利息,做收购,然后参与管理,经营公司,这是他真正赚钱的方式,并不是很多人所误解的做长期投资。   在美国生活了15年的金岩石,能够感受到美国市场一直在吹泡,他说:“我在美国经历了好几个泡沫,当年的连锁经营泡沫,密西西比赌船泡沫。吹泡是这个市场的职业,美国的投资人认,中国人的投资人不认,差别就在这里。投资人的心理和泡沫本身是相关的,因为中国的投资人承受不了泡沫,以为进来就是政府发钱,实际上天底下没有这种好事。”   他告诉记者,中国的投资者一定要正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泡沫,做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的准备。   金岩石用索罗斯一句话来告戒投资者:“市场在绝望中破灭,在欢乐中升腾,在疯狂中毁灭”。   金岩石简历:获索罗斯基金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90进入美国证券业,先后担任美国公司证券集团地区副总裁,三普投资管理公司总裁,2001年10月回国加盟湘财证券,现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国际战略委员会主席。2004年受聘为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修改项目外国技术专家组成员。他被海内外媒体誉为“索罗斯的中国门徒”、“纳斯达克市场的活字典”。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4 15:55 编辑 ]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4 08:03只看该作者
10楼
一,姜洋:我国金融期货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 www.eastmoney.com 2006-12-4 9:48:00 何力光 证券时报   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表示我国金融期货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据透露,化纤产品将于今年年底在郑商所上市   在昨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兼期货部主任姜洋表示,当前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及条件已经成熟,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要建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据透露,化纤产品期货将于今年年底在郑商所上市。   证监会主席助理兼期货部主任姜洋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及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工作等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资本市场面临转折性变化,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同时,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逐步增多,很快化纤产品也会在年底上市。同时,当前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及条件已经成熟,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要建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   姜洋说,我国发展金融期货市场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和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发展以监管的关系使创新的速度、监管的力度和市场承受的风险的程度相统一;二是处理好金融期货市场与相关现货市场的改革发展,场内期货与场外的衍生品市场,金融期货市场与商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与协调推进的关系,要建立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三是正确认识期货市场功能,处理好与机构投资者为主,以中小投资者通过合适途径参与的问题;四是制度建设既要借鉴国际市场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国情,任何过分强调市场盈利和片面追求市场活跃的短期行为,都可能对市场的全局和长远的发展造成危害。   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黄运成表示,我国期货公司要努力适应形势,加快转型和结构调整。目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修改已近尾声,与之配套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高管人员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以及期货公司股东变更变化、金融期货准入条件等具体规定也已基本修改完毕。   他介绍,目前各期货公司对股指期货相关规则已有了解,交易系统也在更新过程中,但全面交易结算系统的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风险控制系统建设和风控人员的培养也是需要重点加强的急迫工作之一。   黄运成说,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将实行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由期货公司专营,非期货公司不得从事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的制度,同时,允许证券公司通过参股或者控股期货公司的形式间接参与到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申请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特别执政会员和申请成为结算银行参与到金融期货业务过程中。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有相当一批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已达成合资或者合作的意向,部分证券公司已经与期货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随着这项政策的逐步实施到位,期货公司的股东结构、高管人员结构、从业人员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黄运成表示,监管机构将做实做细工作,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首先要突出抓好保证金安全监管和风险投资金监管。期货公司高管人员监管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所有的风险事件都是人的所为,并且绝大多数是不称职的高管人员所为,因此,要把对违规高管的责任追究切实落到实处。另外,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把投资者合法权利的保护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 “抓好方向盘,系好安全带,中金所即将上路。”在昨天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对股指期货上市充满信心。同时,朱玉辰对于股指期货上市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也直言不讳,问题包括对股指期货风险运行规律缺乏把握以及投资者教育环节仍薄弱。   在朱玉辰心目中,“方向盘”即有关金融期货的法律规范,而“安全带”指有关风险管理制度。昨天,朱玉辰仍未透露中金所明年初正式开业的具体时间表。   对于股指期货的准备进展工作,朱玉辰称,准备工作正由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向纵深发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已基本成形,在大范围征询意见中得到基本认同,并将在“反复锤炼”中趋于完善。二是之前最担心的系统建设较顺利,利用上期所系统并参照两家证券交易所系统建设的中金所内部交易、结算系统,正围绕一个月前正式开展的仿真交易进行验收,其总量、规模完全可以满足市场初期需要,不过场外(指参与仿真交易的期货公司、券商等)的系统改造还需时间。   当谈及正式开业前中金所亟待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时,朱玉辰亦毫不隐讳地承认,交易所对股指期货风险运行规律因无经验而缺乏把握。相比于商品期货,股指等金融期货的运行风险更具系统性,其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是“全面、全局性的”,而中金所对控制大面积系统性风险的经验不足。   至于投资者教育问题这一当前准备工作中的弱项,朱玉辰称,投资者教育工作如未很好普及、准备,正式开业后交易所“易走弯路”,因此“需大量深化”。不过,这一工作目前正得到证监会及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中金所也正由“场内准备向场外转移,帮助场外投资者成熟”。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4 08:50只看该作者
11楼
长线持有成大赢家   当大部分的股民望着飚涨的股指感慨“只赚指数不赚钱”时,老基民却暗自笑得合不拢嘴。几个月以来,市场热点转换极快,虽然投资难度加大,但基金净值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净值却在跟随轮动的热点天天铆了劲地涨,让这批忠实的基民切实尝到了甜头。   仅10%基民坚持长线投资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只有很少一部分投资者把基金当作长期理财的手段,绝大多数基民都早早地提前获利了解。例如,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在认购期募集认购总户数为8533户,目前,仍有有数千名客户持续持有该基金,期间收益率已经超过100%;国联安德盛稳健基金2003年8月8日成立,有效个人认购户数为82192户。截至2006年11月27日,仍持有的户数为11876户,一直持有的散户比例为14%;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首发1.9万散户中一直“持基”未动的散户不足3000户,一直持有的比例约15%;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首发认购时90%以上的个人投资者中,一直持有至今的约为20%;兴业基金旗下可转债基金首发认购一直持有至今的比例27.86%,兴业趋势基金老客户比例为11.09%。   从这些不完全统计资料中可以发现,仅有少数基民坚持了长线是金的理念。大部分基金仍在“波段操作”、“高抛低吸”。净值下跌时往往有很多散户图便宜入场,尽管捡了好时机入场,收益率却极其一般。这是因为,这些散户把投资基金当作炒股一样,做起了差价买卖,有的甚至博取几分钱的净值差价之后就走人,反而丧失了长线的收益。对于这类比较性急的散户投资人而言,投资收益率与其交易频繁度呈反比。交易越多,收益反而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笑到最后的是少数   尽管比例不大,还是有一小部分散户投资人能够做到长期投资基金。一些忠实的基民,对某些基金公司拥有极高的信赖度和忠诚度,自基金首发认购之后至今,一直都坚定地持有基金,有持有人不但没有赎回,反而不断追加额度。对这些一直持有基金的散户而言,他们投资基金的收益率基本就是基金累计收益率扣除相应的手续费,收益十分惊人。例如,上头摩根阿尔法一位上海的客户自从买了阿尔法基金之后就一直坚定持有至今,收益率超过120%。很多投资者更为看重的是基金买了之后就不需要再多操什么心,赚钱也赚得省心。而且省去了频繁交易所要支付的更多的交易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关于基金投资者投资的心态和收益之间的关联,记者采访了有多年一线客服经验、与客户打了多年交道的基金业内人员,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他们认为,持有基金到现在的客户,大多数都会有“买了基金,就懒得管它了的心态”,所以这部分客户一般买了也不经常来电查询,只要平时看看账单,知道账户上还有多少份额就可以了。这部分人中的个别少数,还会用理性的观点买几个公司的基金作资产配置。而对波动关注度很高的客户,经常打电话来咨询,一般而言持有时间都不会很长,在股市的低点这些客户愿意等,会“捂住”基金,但在股市上涨、净值回升过程中,很少能抵抗住心理冲击而继续持有。许多散户基金,是在亏了两年之后,刚赚了15%到20%时就忍不住赎回,后悔不已。   长期持有收益可观   今年的行情注定绝大多数基金持有人还是赚钱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差别。业内投资人士表示,今年行情比较特殊,投资者不能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今后的收益率。随着股改后资本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今后的证券投资市场将是一种温和上涨态势。基民若仍然坚持频繁进出基金的手法,可能会有损失。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营销主管说:“根据八大基金托管银行的有关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基金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如此频繁的交易现状,说明了基金投资者的不理性和不成熟。这种局面需要改观。”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投资者投资基金之所以出现这种注重短期收益、一有获利就匆匆赎回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在熊市中投资亏怕了,心态比较谨小慎微。加之国内基金净值往往波动较大,这就导致散户投资人更加不愿长期持有。殊不知,基金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资理财活动,没有三五年的绩效对比,差距是体现不来的。该专家认为,基金散户投资者首先要厘清误区,树立长期投资观念。否则,快进快出不但劳民伤财,还可能影响基金投资运作,加剧基金净值进一步大幅波动。 “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6-11-30)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4 16:51 编辑 ]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4 13:01只看该作者
12楼
中国股市从理性繁荣走向全面沸腾 2006-12-04 16:30   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正在催生中华民族的大国情结。随着长期牛市的持续,A股投资者的情绪将逐步变得高度自信并可能最终走向狂热,中国资产非理性泡沫的滋生与膨胀看来不可避免   2006年中期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出,人口红利将驱动未来十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成长性溢价、本币升值溢价和资产稀缺溢价等因素推动下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牛市的潜在上升空间难以估量。但当价值重估行情已经充分发展,而原先预期两三年内才可能创出的历史性新高的目标竟然已是近在眼前时,我们不得不继续思索,这轮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行情究竟会不会走向非理性的泡沫?   泡沫概述   以经济学术语来说,泡沫指资产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1992年版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引用金德尔博格对泡沫的描述作为定义:“泡沫状态这个名词,随便一点说,就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吸引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谋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或产生盈利的能力不感兴趣。随着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这个解释刻画了泡沫的演变过程——资产价格暴涨到暴跌;投资者行为——适应性预期、惯性交易策略、从众心理与羊群行为、投机、博傻;形成机理——价格波动与投资者行为的正反馈;外在条件——(宽裕的资金环境)使新的买主不断加入;内在特征——投资者脱离基本面的投机行为使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基础价值;泡沫破裂的关键——预期的逆转;以及泡沫破裂的后果——金融危机。   根据是否遵循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泡沫可以分为理性泡沫(Rational bubble)和非理性泡沫(Irrational bubble)。理性泡沫理论以市场有效性为前提,认为在理性行为和理性预期的假定下,金融资产的实际价格除反映其市场基础价值之外,还包含着理性泡沫的成分。这种泡沫并不是错误定价的结果,而是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允许的资产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股价的剧烈波动往往超出理性泡沫可以解释的范围。行为金融学对此的解释是,市场往往并非有效,信息不对称与噪声交易者普遍存在,投资者的行为很多时候体现出非理性的一面,表现为投资者过度自信、从众心理、羊群行为、正反馈交易、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等诸多现象。对于不遵循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假定下所研究的资产价格过高现象,则统称为非理性泡沫。   从历史上几次典型案例看,泡沫的形成一般经历“外部冲击——发展——快速膨胀——破裂——萧条”几个阶段。借用理性泡沫与非理性泡沫的概念,可以将泡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描述为理性泡沫阶段,此时资产价格存在对基础价值稳定性的偏离,市场主要由投资和适度投机构成,尚属正常。在一定条件下,泡沫将进入快速膨胀阶段,非理性泡沫开始形成。当外部环境持续有利时,投资者情绪开始乐观,非理性行为逐渐出现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价格运动出现正反馈效应:初始的价格上涨增强投资者信心并吸引外部资金大量进入进一步推高市场,而价格上涨的加速将形成更强烈的买入信号。进入这一阶段之后,资产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处于非稳定性状态,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和概率问题,任何不利信息的出现甚至轻微的短期下跌都可能引发投资者预期的逆转,进而再次通过自反馈效应导致下跌的加速与泡沫的破裂,最终达到萧条状态。   泡沫成因: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行为金融学用羊群行为和正反馈效应解释泡沫的产生。反馈交易是羊群行为的一种类型。当收益动量或前期交易者的决策作为一个共同信号出现时,后期交易者的决策将受之影响,反馈交易随之出现。许多文献研究表明,不仅是个人投资者从事反馈交易,机构投资者同样存在大量的反馈交易和羊群行为。在1630年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投机狂潮中,正是投机者乐观情绪的相互感染将郁金香球茎价格推高到一个不可理喻的高度,这种资产价格与投资者情绪之间的正反馈效应同样也是理解其他一些著名泡沫的关键。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希勒归结了投机性泡沫的反馈环理论。(由各种催化因素所引起的)最初的价格上涨导致了更高的价格上扬;因为通过投资者需求的增长,最初价格上涨的结果又反馈到了更高的价格中,并可能导致多轮反馈,使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初始影响被放大,产生了远远超过基本面的价格上涨。在这些泡沫中,而支持高股价的最后只剩下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高预期,一旦预期改变,泡沫即随之破裂,而下跌过程将重演类似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环是形成整个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希勒还认为,市场价格持续巨幅上升时,在投资者之间创造大量的成功神话,这些神话将吸引大量的潜在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天真地认为同样的成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反馈理论一个最流行的解释是建立在适应性预期基础上的,即发生反馈是由于过去的价格上涨产生了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另一个解释认为发生反馈是由于过去的价格上涨使投资者的信心增加,通常认为这种反馈主要是对价格持续上涨的反应,而不是对价格突然上涨的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当价格变动与投资者情绪之间开始产生连续的正反馈效应时,虽然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理性投资者,但整个市场的非理性很快就把这类理性的个人淹没。   索罗斯用反身性理论刻画股票市场的自我强化趋势与逆转,看起来更像两者的结合:由基本趋势决定的股票价格变动影响了主流偏向(可以理解为投资者情绪),而主流偏向又进一步影响了股票价格,牛市(熊市)的自我强化最终导致过度繁荣(萧条)。典型的,牛市的发展将使得投资者“信心开始膨胀”,从而推动牛市进一步发展,这又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得到验证并再次加强,只有“当预期过度膨胀远离现实时,市场才无法继续维持这一趋势”,最终投资者预期开始下降使股票价格失去支持并导致暴跌。   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条件   我们考察了美国2000年网络科技股泡沫、日本、中国台湾、韩国80年代末的股市泡沫、中国2001年股市泡沫等几个较典型的现代股市泡沫时期的状况,以及印度、香港、韩国股市部分历史时期的状况,并试图从宏观经济、估值、资产供需、投资者情绪等几个方面寻找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或条件:   1.宏观经济长期的高速平稳增长、低通胀、本币持续升值是产生大规模股市泡沫的几个基本经济条件。关于这些宏观经济基本面对股票市场泡沫形成的推动作用,投资者可能早已形成共识。我们认为所提供的几个案例中较具参考意义的几点在于:(1)股市泡沫更容易发生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期,而不一定是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往往导致强烈的周期性波动预期,而长期的平稳增长更容易使投资者逐步形成乐观预期,并将这种较高速的稳定增长的期限不断外推。这也即是我们所讨论的“股权风险溢价来自于对企业盈利波动的风险补偿,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的周期性波动(的降低将)使投资者获得更加稳定的长期成长预期,因为股权风险溢价下降而带来的估值提升效应将取代盈利增长成为股价上涨更大的推动力”。典型的,日本70年代的高速增长期并未导致股市泡沫,而80年代后期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更为平稳,这看起来是日本股市泡沫的一个重要成因。我们进而认为,股市泡沫的形成与膨胀往往长达几年甚至上十年,必须有宏观经济长期的高速平稳增长作为依托,否则泡沫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可能非常有限。另外,推动股市泡沫的“新经济”言论一般来说更多发生在新技术趋于成熟、开始对经济增长形成稳定推动的阶段,而不容易发生在新技术的成长阶段。最后,股市泡沫破裂并不一定导致经济陷入萧条,中国台湾、韩国80年代的股市泡沫并不小于日本,但1990年之后还能维持高速增长趋势,这也正是我们中期策略报告讨论人口红利的作用。(2)低通胀导致低利率,从而形成宽松的流动性,是泡沫产生的必要条件。普遍认为,信贷或金融环境的放松不仅对实体投资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创造“可持续性泡沫经济”也提供了必要条件。许多研究也证实市场资金水平与证券价格泡沫存在正相关关系。(3)本币加速升值与股价加速上涨看来往往同时发生,显示(境内)投资者事先并未充分的将本币升值因素考虑在股价中,或者说只有在本币加速升值阶段境外资金才会加速流入,使得该国资产的定价更多地为境外资金所左右。   2.资产供给不足导致股市泡沫快速膨胀,相应地剧烈扩容将抑制股市泡沫的产生或使其破裂。理论研究表明,易再生资产可以通过增加供给而排除泡沫。在泡沫初期或理性泡沫阶段,通常存在较大规模的融资,使股票市场的估值仍能够保持在较合理水平上。而这些融资可以理解为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通常能够创造更多的利润,并推动股票市场进一步上涨。当此后股票市场进入持续加速上升或非理性泡沫阶段中,(IPO)融资额可能下降,此时总市值增长速度将远快于融资额的增长速度,新增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将迅速下降,为消化扩容压力所需资金量将大大超过被股市财富效应所吸引的增量资金,则富余的资金将不断推高股市,并吸引更多的受财富效应吸引的资金入市,从而形成正反馈效应,使股市泡沫加速形成。而在泡沫达到顶峰状态前后,高市盈率往往将再次吸引企业大量上市,股票供给量的猛增将最终对泡沫形成致命打击。这个特征在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的股市泡沫阶段均明显出现。反观香港股市,由于一直被作为大陆经济的融资平台,巨额融资使这个市场没有产生过非常严重的泡沫。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印度股市近年的融资额占总市值比仍相当大,这使其尚未进入泡沫状态,但2005年之后融资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许意味着印度股市将开始进入泡沫加速膨胀阶段。经验观察表明,当融资额占总市值比重小于1%时,股票市场可能滋生大型泡沫,在美国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和日本和台湾80年代末股市泡沫的高峰,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均达到了60倍和4倍以上,这或可引以为鉴;当融资额占总市值比重小于4%时,股票市场即使滋生泡沫也将较小,整体市盈率的上限最多只在30倍左右。   3.急剧上升的换手率(交易额)是泡沫时期的典型表现。这代表了泡沫时期大量投资者的持续入市、对基本面的忽视和投机情绪的上升。在美国与台湾的股市泡沫时期,股市换手率均超过400%,成交额占GDP比重急剧上升,显示热钱不断涌入。不过看起来难以找到一个换手率(成交额)与股市泡沫大小之间的联系。   从理性繁荣走向全面沸腾   从目前情况看,股价指数创新高的主要动力,从本质上看属于最初驱动牛市展开的两大动力——股改和价值重估——的延伸和补充,带有一定的尾声性质: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是股改的必然延伸,银行和地产以成长为主题的重估和大盘蓝筹股以价值为主题的重估都可看作上半年价值重估行情的补充。虽然市值比重决定了大盘蓝筹股价值重估行情对市场的推动作用更为猛烈,不过我们确实也观察到投资文化转变下成长股、中小盘股、重组股的滞涨与回落。由此看来,从2006年8月开始的、以大盘蓝筹股价值重估为核心的中级行情,可能在2007年初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达到顶点。   如果从一个更长期和更大的视角来考察,我们对中国资产牛市的发展脉络将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实际上,中国资产的牛市从2003年已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快速增长而开始。2003-2004年期间,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此阶段中国资产牛市尚处于第一阶段,相应地呈现出典型的盈利驱动型特征。即快速复苏的企业盈利只能对资产价格形成单方面的推动,基于经济周期性的预期股票资产估值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这点在香港恒生国企指数的表现上非常明显,而A股市场此阶段则因其偏高的估值水平形成的价值回归压力只能表现为箱体震荡格局,2005年上半年的股权分置改革造成资产供需关系预期剧烈变化最终促成了价值回归趋势的完成。从2005年中期开始,由于经济摆脱了固有的周期性波动模式而树立了长期快速增长趋势,中国资产牛市进入第二阶段,相应地呈现出典型的估值推动型特征。企业盈利的稳定增长对市场上涨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估值水平的持续提升则强化了市场的上涨趋势,市场因此表现为理性的繁荣状态。在这轮始于1000点的大级别行情结束之后,市场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寻觅到新的做多动力,则2007年的大规模扩容压力将使得A股市场进入一个平衡震荡的强势调整状态阶段中。但估值趋动下的中国资产牛市并不会就此结束。我们已经讨论过,2010-1015年之前,中国经济有望在“人口红利”支持下处于高速稳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与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相对应,中国资产大规模的长期牛市应有望持续10年左右。从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基于人口红利的经济长期繁荣阶段往往伴随着规模巨大的股票牛市,且这样的巨型牛市最后通常走向沸腾,以不断扩大的泡沫作为结局。在理性泡沫已是隐约可见之后,下一步中国资产是否也将向非理性泡沫状态演进?我们认为很有可能。   向泡沫状态发展的演变趋势   2005年中期报告我们曾测算过,即使考虑股权分置改革等制度性建设带来长期盈利能力的提高与股权风险溢价的下降,三阶段股利贴现模型测算的沪深300指数合理市盈率将为12.41倍。在2006年初我们认为,中国公司的制度性折价逐步消除使A股市场估值水平有望保持相对稳定、温和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中期策略报告中我们继续分析,A股市场的估值将随预期回报率下降与长期增长率上升而呈现指数式上升。使用单阶段股利贴现模型可以发现,只需考虑预期回报率从11.5%下降0.5%至11%,中国资产的估值水平即有望从15倍上升30%以上到达20倍左右(对应30%的派息率与9.5%的长期增长率预期);若进一步下降至10.5%,则估值将上升到30倍——这实际上已经可以视为估值泡沫或者至少是泡沫的开端;而如果预期回报率再下降到10%,则理论估值水平将可如火箭一样飙升到60倍。   该模型的讨论相对粗糙,我们试图使用2005年的三阶段股利贴现模型以求得出更准确的判断。从我们近期的研究分析结果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期需要变动:基于人口红利的推动,2010年之前的经济增长率有望维持9%-10%左右;公司治理改善对股利分红、盈利增长和风险溢价下降的影响体现的更早,原先并未考虑的税制改革和会计准则变更的影响即将体现,预计沪深300指数的ROE水平2010年之前即上升到预测水平(14%)附近,而股权资本成本在2010年之前即可从11.5%逐步下降到10.5%;为适应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2010年之前派现率需要下降到25%左右。考虑这些因素变动之后,沪深300指数的合理市盈率将从我们2005年中期估计的12.4倍约上升到21.61倍,这大约反映了中国资产估值水平在2006年的变动趋势与幅度,且按此结果估计仍存在10%左右的提升空间。   下一阶段,宏观经济高速平稳增长趋势的确立使股权资本成本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而投资者关于短期盈利增速、长期ROE从而长期增长率的预期都有继续上升的可能。只考虑各阶段股权资本成本继续下降0.5%,则沪深300指数的合理市盈率将上升到25.88倍的水平;只考虑长期ROE水平上升到15%,则合理市盈率将上升到26.53倍的水平;两者的共同作用将使沪深300指数的合理市盈率的预期上升到32倍左右。如果在此基础上关于上述两参数的预期再各自变动0.5%,则合理市盈率将上升到40-50倍。总体而言,模型的简复与参数设置粗细并不影响我们得出类似的结果。   归结上述模型估计的结果,再参照上文对各国股市不同程度泡沫时的历史估值水平的考察,我们应可对本轮中国资产长期牛市不同阶段的高度和边界给出一些初步判断。在理性泡沫阶段,25-30倍的整体市盈率可以认为是中国资产牛市估值的顶峰。只有进入非理性泡沫阶段,整体市盈率才有望突破这一水平,参照其他国家股市的历史经验看,中国资产非理性泡沫时的估值水平同样有机会达到60倍左右的水平。不过,理性泡沫的顶峰往往已经是非理性泡沫的开端,其间的区分可能难以准确界定。   产生非理性泡沫的条件已经具备   下一阶段,我们认为中国资产牛市的发展最终产生非理性泡沫的条件基本具备:   首先,人口红利推动下的中国经济长期平稳高速增长趋势已然确立。目前看来2003-2004年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恰恰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构建了必需的基础,使得中国制造业优势所在的下游制造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而协调发展。已经基本完成的股改、正在推进的股权激励、将要进行的税制改革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强劲的内生性增长趋势政府不断加强的宏观调控下,依托趋势增长率高速增长已成中国经济之后数年的主基调。并且,经济长期繁荣与股市长期繁荣之间有望形成一种正反馈效应:经济繁荣推动股市繁荣,由此形成的大量融资将进一步支持经济快速增长。银行业的高速增长与银行股的融资潮之间的正反馈效应正是其中的典型。这些都构成滋生股市泡沫的重要经济基础。   其次,低通胀、低利率、高流动性的货币环境近期内难以改变,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将继续诱发国际资金大量流入。   第三,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望不断加快。人民币升值给相关资产带来的溢价首先在中国资产的境外定价上得以体现。境外投资者开始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给予中国资产以溢价,H股上涨速度与人民币升值速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开始体现,随着国际热钱的不断流入,A股定价中所包含的人民币升值溢价也将逐渐体现。   第四,大规模扩容的完成是使A股市场从理性泡沫阶段进入非理性泡沫阶段的必要条件。我们即将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2006年A股市场融资额估计约1600亿元(包括IPO和再融资),占总市值(年初约3.2万亿元,年末已接近7万亿元)约2%-2.5%,2007年A股市场将处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容阶段,增量资产上看,IPO和再融资的规模预计可望达到3600亿元,而年末总市值有望膨胀到12万亿元左右,融资额占总市值比重将达3%;存量资产上看,非流通股解禁上市的套现规模将达1800亿元左右,构成市场大规模扩容另一个重要部分。虽然2007年股票资产需求(资金供给)的增长同样将异常迅猛,但可能仍无法满足巨额资产供给所需。因此,大规模的扩容决定了中国资产牛市在2007年尚不具备立即从理性泡沫阶段进入非理性泡沫阶段的条件。但“有容乃大”, A股市场的大规模扩容(包括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扩容)将是启动新的大级别牛市行情的必要基础。随着大规模扩容阶段的过去,预计2008年之后大型国企上市融资的步伐将大为放缓,资产供需基本平衡,而盈利增长与估值提升将继续推动A股市场的总市值稳步增长,则融资额占总市值的比重将出现快速下降局面,2009年之后该比值可望下降到2%以下,届时非理性泡沫将逐步酝酿直至加速膨胀。   第五,A股市场的高换手率足以支持非理性泡沫的产生和发展。2006年A股市场成交额预计将超过7万亿元,是2005年的两倍多,大量投资者基于中国资产长期牛市的信念而持续入市。虽然按总市值计算的换手率仍不过100%左右,但考虑可流通市值只占总市值约1/3的事实,2006年A股市场真实的换手率将接近400%,很大程度上反映出A股市场的投资者长期以来对基本面的忽视和强烈的投机情绪。随着中国资产牛市的持续,这一换手率水平在未来几年得以持续甚至继续提高可以预期,足以推动非理性泡沫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投资者情绪正在逐渐变得乐观。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正在催生中华民族的大国情结。新兴文化的产生过程中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融合,复古情结在文学、影视、音乐、服饰等文艺领域随处可见,民众正在自发的寻求泱泱大国的感觉。2008年奥运会圆了中国百年奥运之梦,或将把这种大国情结推向一个阶段性高潮。而在可控的范围内这种大国情结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中国资产牛市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2006年的持续牛市造就的投资神话正在不断涌现,A股市场投资者的热情正随着牛市的蓬勃发展而不断高涨。许多国内研究也已证实了A股市场投资者的惯性交易策略和羊群行为。随着长期牛市的持续,A股投资者的情绪将逐步变得高度自信并可能最终走向狂热,这将推动中国资产非理性泡沫的滋生与膨胀。   (作者为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策略研究员) (证券市场周刊 赵建兴,鲁信文,卢贤义) 关闭窗口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4 13:14只看该作者
13楼
原帖由 wsy 于 2006-12-4 21:01 发表 中国股市从理性繁荣走向全面沸腾 2006-12-04 16:30   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正在催生中华民族的大国情结。随着长期牛市的持续,A股投资者的情绪将逐步变得高度自信并可能最 ...
基于以上对股票市场当前基本面和市场消息的了解,我觉得这篇文章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得比较透彻,对于我们理清思路,做好中长线投资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lol:victory: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5 02:38只看该作者
14楼
原帖由 wsy 于 2006-12-4 08:59 发表 一,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自主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
2006-12-02 11:17   ------尚福林主席2006年12月1日在深圳第5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的讲话   一、资本市场面临转折 ... 三、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更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我提出几点对策。   一是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继续推动大型优质企业上市,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要以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为契机,鼓励现有主板公司利用各种方式做优做强。
以前的中国股票市场就是政府圈钱的地方! 现在大概已经意识到了“藏富于民”的重要性,因为“富国”首先就必须“富民”,民不富,国何以能富,难道就一直心甘情愿地沦为“世界的加工厂”。。。。 为什么美国人敢花钱而中国人不敢花钱? 社会医疗保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何况中国目前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键的地方就是美国人有钱,美国人在很早就意识到了“藏富于民”的重要性(福特汽车公司最早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注重做好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而股票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给美国人民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最终形成“民富----积极消费----带动生产”的良性经济循环,从而真正实现了民富国强。因为只有国民富足了,才会形成有效消费需求,进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一味地靠国家投资推动生产进而拉动需求的凯恩斯式的财政货币政策,只是二战后一些国家重建的临时需要,不能作为富民强国的根本国策,关于这一点,目前中国内需不足的发展现状,以及日本的战后经济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说,我对现在的股票市场不能简单地从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这个角度去看,也不能仅仅从人民币升值、流动过剩。。。。等一些市场热点去思考,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主题应该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实现民富”,“刺激消费”,“带动生产”,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长期稳定地发展。而其中”实现民富“是第一主题,因为如果失去了“富民“这个主题,我不知道那些大型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有什么真正意义,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还是”出口------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而一个不能形成有效内需的国家经济,我也真的不知道能维持多久,对于这一点,想必作为国家经济的决策领导人们,想得比我们更要深远。 果真如此,则对于国家来说也许只是一次比较大的利益再分配过程,
而对于我们一些尚属于不富裕的投资者来说,则是一次获取财富积累的难得机会,而能不能坚定信心抓住这次机会,坦然面对财富的增值,就考验到每一个投资者的心态,那种“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和小农心理在这一轮牛市中尤其要不得。要把“富民---消费----生产发展---经济稳定增长”,当作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策来看待, 什么叫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怎么才能实现?就是要通过鼓励国民积极投资股票等资本市场获取较高收益的回报,然后都赚钱了,你才会去消费! 当然,以上是基于对国家长期发展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政策方面的分析,具体落实到股票投资市场本身还是有市场风险存在。 下回继续!:lol:victory: :lol:lol:lol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5 11:37 编辑 ]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6 13:33只看该作者
15楼
今天清仓了,暂时调整一下. 如果不是手里有联通,就几乎将以前的利润全还回去了,郁闷!:@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8 09:01只看该作者
16楼
新华社:正确认识股市现状 理性把握股市发展 2006-12-06 16:21 新华社   最近以来,沪深股市在指数的表现上呈现出扶摇直上的态势,特别是沪综指突破2000点以后的持续上行,使人们对股市的高歌猛进充满期待。与此同时,对于股市是否“过热”,指数是否“虚高”等话题的议论和担心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股市的现状,理性把握中国股市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世界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稳定在一个固定的速度之上,而是能快就快,该慢则慢。作为宏观经济的风向标,股市的运行显然不会违背这一规律。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股市的起伏波动是必然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是在动态平衡中发展,只有振幅的高低不同,而绝不会只涨不跌,只跌不涨。   但是,相对年轻的中国股市而言,在市场深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指数的一夜暴涨下完全消失。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困扰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得到消除,但是,非流通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实质性压力却尚未开始体现,这些压力的真正到来之时才是对中国股市发展的真正考验。   随着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完善以及政府对其战略地位认识的提高,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在市场上弥漫,但是,相对于一个成熟的、健康的市场而言,中国的股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和赢利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有的还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惯性,国家政策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总要有一个贯彻和作用的过程,其运行的趋势不会一下子得到改变。股指飞涨之间透出的数字变化,映衬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活力,但并不能必然地说明资本市场的内在质量已取得了根本性提升。   股指上涨的背后蕴藏着中国股市在价值估值体系上发生的变化。今年以来,随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代表意义的企业在国内上市,股票指数在权重上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庞然大物”的入市,成为左右股指的决定性力量,它们每涨跌一分钱,就会影响到股指上下浮动几个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股指的上涨显然不能等同于股市行情的上涨,因为这些“龙头”企业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其它上市公司的业绩,投资者对这些“龙头”企业前景的看好并不能代表对所有上市公司前景的看好。   随着规模的发展壮大,中国股市的抗风险能力也相应增强,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仅今年以来的市场融资总额就超过了2000亿元。股指期货即将诞生,意味着中国的股市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会为监管层和市场带来新的考验。在一个操纵和投机得不到有力遏制的市场里,对于一些机构来说,让股指疯涨到多少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转折期,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标本兼治、内外并重、远近结合”的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市场长期发展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这是中国股市的希望所在。作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对股市发展运行的把握不能只看一时一处的涨跌而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那样势必导致矫枉过正的局面,只有放眼长远,胸怀全局,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进行投资,必须承担投资风险;只要股市开门交易,就会发生股指涨跌。投资者根据对公司发展前景和效益风险的评估,决定购买哪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样也需要自担风险。从这个意义上看,股指的涨涨跌跌倒在其次,能否以清醒冷静头脑和科学理性的心态参与市场,对投资者来说才是最大的考验。
市场调整看来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不会一气呵成!! (上证指数收2156点,最高2206点.)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8 12:37只看该作者
17楼
易宪容:房地产暴利是地方政府对财富的掠夺 http://hous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3:59 中国经济时报   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奥尔森指出,社会经济繁荣的最大关键就是建立一个市场扩展型的政府,而这种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向社会提供制度规则来保护个人产权,来保护合约有效履行,来保证个人的财富不被受到掠夺。   而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则认为市场经济有好的市场经济,有坏的市场经济。   坏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掠夺经济。因为,在任何市场中都潜在地存在着两种掠夺。第一种是私人掠夺。它可以是私人掠夺私人,也可以是私人掠夺国家。如偷盗抢劫,侵吞国有资产等。第二种掠夺是政府掠夺。政府掠夺的方式,有政府作为组织的掠夺,如乱摊派、超过公共服务需要的费与税、通货膨胀等;有政府的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掠夺,如贪污腐败;有私人通过政府权力的掠夺,这种掠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实质上都与政府的权力有关。如垄断、设租、通过游说把个人利益固化在制度与法律上等。   从一般的经济理论来看,掠夺经济完全是一种低效率的经济。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任何掠夺都是不公平的,但这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掠夺最大的核心是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社会中私人掠夺和政府掠夺盛行,那么理性的经济人一定会减少创造财富、提高效率的经济活动。相反,大多数人也会加入这种掠夺的行列。如果社会中的人都在掠夺,那么这个市场的效率也就无从谈起。最近,美国的经济学家施莱弗和维什尼(Shleifer??A and Robert W. Vishny)出版了一本名为《掠夺之手》??The Grabbing Hand??的著作,也对政府掠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并指出了掠夺经济对社会经济严重的负面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最近也有关于“所有者掠夺”的文章。可以说,掠夺经济成了目前国际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理论前沿。   用掠夺经济理论来讨论中国的经济问题,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掠夺都不鲜见。如对自然资源之掠夺、对民众财富之掠夺、对民众之生存权之掠夺。如果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那么这个基础牢固吗?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这种高速又能够持续多久?特别是目前国内许多经济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只要用掠夺经济理论都可明辨清楚的。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困难都与掠夺式经济有关,无论是政府掠夺还是个人掠夺都是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十分高了,但是要素市场发展则相当滞留,从而导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严重扭曲。而正是这种人为的价格扭曲,使得社会民众的大量财富轻易地转移到少数人手中。   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商为什么在短期内涌现出一大批所谓的富豪,如中国的百富排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房地产开发商。这些房地产商在短期内成为富豪,是凭正常的市场竞争、是凭他们个人的市场能力与市场智慧吗?不是。他们靠的是利用政府权力对城市弱势民众及农民土地资源的掠夺。   看看早几年的城市拆迁,有多少民众被追赶得无处可逃。所披露的湖南嘉禾、四川广源等事件尽管仅是整个中国城市拆迁事件中的一个缩影,但哪一个都是借助政府之权力、甚至于使用国家专政工具迫使民众就范。而正是在这种强迫过程中,大多数民众的财富轻易地被人掠夺了。   再看政府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往往会以土地为国家所有为由,基本上低价甚至无偿地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然后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或“地虫”,然后建筑商品房子以高价卖给消费者。有报道,四川自贡市的红旗乡,从1992年到1999年征用农民土地7700多亩(这些被用的土地基本上进入政府官员主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手中),当时每个农民获得失地失业的全部补偿是每人8000元安置费。而到2004年3月,有一块71亩的土地,则以起拍价每亩60万元拍卖出去。只要好好的计算一下,有多少财富轻易进入房地产开发商手中,但这些失地的农民生存面临很大威胁时却告无所告。四川是这样,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而房地产商一旦获得了土地就能够方便地从银行贷到公司所需要的资金。已有数据表明,截至2004年4月,中国房地产开发已投资约88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了7200亿元。而且从全国金融机构17万亿人民币贷款中,超过50%以上的贷款都是以房产作为抵押的。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利率管制下,银行贷款利率与民间贷款利率相差悬殊,从银行获得一笔贷款等于获得一笔补贴。社会的财富也通过银行流入房地产商手中。也就是说,房地产业就是通过这种掠夺式的方式发展起来并让整个社会财富集聚到少数人手中的。   对于资金要素来说,其掠夺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资本市场,由于不公平的制度规则而使广大投资者的财富转移到上市公司、金融中介等手中。如有统计表明,2001年6月到2004年11月,沪深市场新增上市公司145家,募集资金3767亿元,但股票流通市值却从18866亿元下降到12774亿元,这意味着流通股股东的实际损失为9859亿元。而从2004年11月到现在,上证综指从1340点下跌到1235点,跌幅7.83%,这一个月多一点的损失正好是1000亿元。加上此前的9859亿元,共损失10859亿元。   也就是说,近几年来,在国内股市的中小投资者基本上是血本无归。有研究表明,这些中小投资者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损失惨重,其中亏损50%以上者高达调查总数的48.70%,从而使得投资者最终艰难地选择告别股市。而且更为奇怪的是,在中国的股市,凡是通过政府管制进入市场者都赚大钱(如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等),凡自由进入者都亏损。也就是说,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下,市场利益是通过非市场的方式进行,或是权势、或是与权力相关的人。而以权力来划分市场利益,那么没有权力或与权力没有关系的人也就无法从中获得正当的市场利益了。而国内股市以权力掠夺式的分配财富,使得市场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受损,国内股市的长期低迷。   二是通过对利率管制、对金融资源的垄断来掠夺民众之财富。2004年国内存款利率处于严重的负利率状态下。在负利率的状态下,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格局,即:弱势的广大储户受损,而以低成本获得资金的银行、企业、政府大获其利。这不仅造成国内投资扩张性冲动、房地产价格急剧上升,也让广大民众利益受损。有人研究表明,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2004年存款负利率让广大民众利益达7000多亿元。如果以民间市场利率计算,储户其受损程度更是巨大。加上国有银行巨额的不良贷款不断地注销,银行部门对民众财富的掠夺更是无以复加。   对财富的掠夺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就是地方政府直接对企业及个人财富的掠夺。如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曾震惊中国股市的四川德阳金路夺权事件中,地方不仅直接操纵企业人事任命,而且操纵公司重组规则与对象,甚至于滥用警力这类公权力驱逐前来并购重组当地上市公司的外地企业。也就是说,地方官员成了当地霸主,不仅主宰了政府,也主宰了当地财政经济及企业。就是通过这种主宰,当地财富也就轻易进入当政者手中。看看这几年来所披露出来的贪污大案要案,多以是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那些掌握要职的领导人。而哪个地方贪污腐败盛行,哪个地方的经济一定会成大问题。   总之,无论是政府掠夺还是个人掠夺,无论是直接掠夺还是间接掠夺,目前中国许多地方掠夺是十分盛行,特别是间接掠夺更是无孔不入。政府最近出台的严厉打击贪污腐化的规定,已经看到国内掠夺行为的严重性。但是,其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国内各种掠夺会如此泛滥?并非是仅靠打击就能够一了百了的事情。可以说,近二十多年来,中央反对贪污腐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为什么难以根除?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政府权力约束不够,在于民众没有畅通地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就在于贪污者没有受到严厉打击。如果不能够从掠夺经济中走出,今后社会矛盾与冲突会进一步激化,经济要发展也是十分困难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
个性签名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小溪流
注册时间2006-05-14
发表于:2006-12-08 12:41只看该作者
18楼
不错的帖。 顶一下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8 13:24只看该作者
19楼
新华社:正确认识股市现状 理性把握股市发展 2006-12-06 16:21 新华社   最近以来,沪深股市在指数的表现上呈现出扶摇直上的态势,特别是沪综指突破2000点以后的持续上行,使人们对股市的高歌猛进充满期待。与此同时,对于股市是否“过热”,指数是否“虚高”等话题的议论和担心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股市的现状,理性把握中国股市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世界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稳定在一个固定的速度之上,而是能快就快,该慢则慢。作为宏观经济的风向标,股市的运行显然不会违背这一规律。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股市的起伏波动是必然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是在动态平衡中发展,只有振幅的高低不同,而绝不会只涨不跌,只跌不涨。   但是,相对年轻的中国股市而言,在市场深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指数的一夜暴涨下完全消失。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困扰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得到消除,但是,非流通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实质性压力却尚未开始体现,这些压力的真正到来之时才是对中国股市发展的真正考验。 ...............
通篇社论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谈问题、看发展,可以称之为“现阶段中国股民的投资风险教育录”,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此消息应该是属于中性,教育成 分占多数,其中主要是针对一些市场投机行为风险进行了提示。 我认为“非流通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实质性压力却尚未开始体现,这些压力的真正到来之时才是对中国股市发展的真正考验。
”这句话很关键,因为那时强大的市场扩容压力才会真正体现出来,对于我们把握市场的趋势和节奏有一个清醒地认识!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8 21:34 编辑 ]
wsy
注册时间2005-05-28
楼主发表于:2006-12-08 13:52只看该作者
20楼
尚福林:既不能消极的悲观 又不能盲目的乐观 2006-12-08 20:13 东方财富网  12月7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同志主持召开党委会,认真传达和学习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资本市场的实际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对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尚福林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同志的讲话就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了具体部署。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同志的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系统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开展明年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的政策措施,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党中央立足全局,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今后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树立了典范。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强各方面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尚福林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资本市场做出了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方向。尚福林结合资本市场的下一步工作谈了以下体会:一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实践证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集思广益,通力合作,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就能不断向前推进。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资本市场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相互支持,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外部环境,协同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二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把握好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成熟市场比,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差距,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市场机制发育不充分、市场环境不配套等问题还将在较长时期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须遵循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律,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我国资本市场现阶段的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不能消极悲观,又不能盲目乐观,
要扎实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和发展工作。三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市场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我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既有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基础性制度和机制缺失的问题,又受制于特定的体制和制度环境的制约,难免存在原有体制的弊端。近年来,我们着力强化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工作表明,加强制度性、机制性建设是解决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根本。当前,市场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十分突出,今后还要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四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须着眼于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力。资本市场能否切实服务于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发挥和竞争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改革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场功能逐步改善,市场效率有所提升。但与境外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还比较单一,投资渠道仍比较狭窄,证券发行和交易成本偏高,限制了市场功能的全面发挥,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率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长远看,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步提高市场的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尚福林强调,做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明年的工作,就要深刻领会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全局,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解决市场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全面发挥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整体竞争力,持续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等工作部署,完全切合我国经济今后发展的实际,做好这些工作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资本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抓住机遇,不断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自主创新提供机制性保障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渠道等方面的功能,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事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 前有新华社社论风险教育提示,随后又有尚福林讲话稳定军心,现在管理的艺术越来越高了!:lol [ 本帖最后由 wsy 于 2006-12-8 22:02 编辑 ]
个性签名

顺势轻仓,长久生存!!

广告
论坛谏言--外汇交易不应是你投资的全部,交易外汇也不应是你生活的全部
  • 1
  • 2
  • 3
  • 4
  • 5
  • 6
  • 15
前往
共 295 条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