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069回复:4
[音乐]沈家桢博士 讲座:——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沈家桢博士 讲座:——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缘 起 一九八九年我应纽约菩提心基金会之邀,在侨声广播电台菩提心节目中讲「《金刚经》的研究」,每星期十五分钟,共计二十五次,由庄博慧、傅丽卿两位将演讲稿的录音带整理成文。讲的宗旨,是想抛砖引玉,藉此引发学佛的朋友,研究《金刚经》或读诵《金刚经》的兴趣,因而得大利益,走上菩提大道。亦因此之故,将王沈醒园居士所记录的一篇讲词,「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列在卷首。在此我谨向她们三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致最大的敬意,愿他们福德无边。 佛在《金刚经》里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菩萨的时候,他曾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的佛,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么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象。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么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谨愿受持《金刚经》的朋友同证佛道,早登无上菩提! (一)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建议 最近在纽约大觉寺讲了两次「如何读《金刚经》」,著重于字音及如何读断句子,好像颇得听众的欢迎。特别是初读《金刚经》的,发觉有许多地方,和他原先以为是对的并不相同。事后有人建议我应该将它写出来,也许有很多人会得到好处。其实,祇要诚心诵经,念错几个字也没多大关系,各地方言就有许多不同,顶要紧的是掌握住经中的意义。又何况我所知有限,所谓对,也是主观的见解,不过能够满足几位同修的愿望,也是应该,所以就写出来,抛砖引玉,望能多得读者的指正,欢迎有新的意见。 中国的文字很美,包容性极大,古文不用标点,所以往往有各种不同的读法和解释。千余年来,因为抄写及印刷校对的不够精确,差异错误,在所难免。《金刚经》版本极多,各种版本有不同出入的地方,恐怕比任何经典都多,于是许多大德的批注,因为依据不同版本的经文,也可能颇有出入,有的地方,使读者莫知适从!譬如须菩提第一次所问的「应云何住」,许多近代版本印成「云何应住」,一字易位,影响极大。又如「不」字,可有三种不同的读音及意义,也容易为人忽略。 依据我看了近二十种不同版本的结论,认为台湾大乘精舍印行的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校正本》为最合理,他参考了十一种版本的经文、注、疏、赞述,有敦煌石室发现的一千多年前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金刚经》(石刻)文,有九百多年前东传到日本再传回来中国的《金刚经注》,以及清朝乾隆时的《金刚经疏记汇编》等等,江居士的校正严谨,是值得介绍的。 这次即采用这本校正本作为蓝本,经文与目前的流通本,有多处不同。我建议读经大德参考大乘精舍所印江居士的校正本内的校勘记。另外,我依照下列二个原则,加以注音及简单的标点。 1、一个字如有多种读音及意义的,则根据《辞海》加以注释。 2、加入简单标点符号,并不采用校正本原有的标点。 很有趣的是,《金刚经》的前半部,似乎读音、句读等的问题比较多,后半部则很少。现在请各位逐字逐句的研读下去。如果觉得太长,不妨中途休息。如果能有一字一句合您的意的,就很不错了。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略) (三)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王沈醒园记录 镜 蜡 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纽约华美协进社讲「学佛缘由」。当时我用了一个明镜和蜡的比喻,我说:「澄澈光明的本性,是人人本来具有的,然而多生以来,却为贪瞋痴无明所覆盖,以致忘却本来面目,颠倒虚妄,脱不出生死轮回。这好比一面原本净澈的镜子,被涂上层层厚蜡,把光明遮盖了。」我用这个譬喻,说了几个例子,来看世上的人,结论都不能将蜡消除。于是有人问我说:「你说明镜和蜡的譬喻虽然不错,可是说来说去,似乎没有人可以将蜡消除,您能不能教我们一个迅速除去蜡的方法?」当时我的回答是:「十分抱歉,我也正在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还未找出适当的方法。」八年后的今天,我很开心在这里向各位报告,我现在有一个方法,可以介绍给各位。 诸位尽管依旧修净土,或修禅、修密,只要抽出一部份的时间依照我介绍的方法去修,就会逐渐将镜面的蜡熔化;不但蜡可以熔化,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所谓明镜,也是蜡做的,也一并熔化无余。 什么方法呢?──念《金刚经》。 现在,且让我将这段因缘向各位一叙。 发愿每日持诵《金刚经》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庄严寺正举办佛学夏令营,当天下午我有两小时的课,那时内人居和如病况不轻,我原想不去了,可是她坚持要我去讲。我赶去讲了一个多小时后,匆匆赶回。 和如情况如常,并无什么不妥。夜间十一时许,雷久南博士和我及家人围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近她,并示意伸出双手互握,她张目注视着我,我轻声问她,是不是什么地方痛?她表示没有。我微笑地看着她,并紧握着她的双手。忽然间,我觉得她的眼珠不动了,且微微张着口,我听到轻微的「浦」的一声,一下子什么都静止了。全家抑制悲伤,同声念阿弥陀佛,和如自己缓缓地闭上口眼。我左手握着她的左手,不停地念佛八小时。 第二天一早,替和如换好衣服,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见佛台上摆着一本《金刚经》,这是和如十八年来,每天早课必诵的经本,当时我发了一个愿,我要继续替和如做她的晨课,每天诵《金刚经》。此后我每天或念一遍,或研读《金刚经》的各家批注,或自己思考经义,至少半个小时,至今从未间断,自觉所得益处远超过以往四十余年,断断续续地念经看注。 《金刚经》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我之能每天受持《金刚经》,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多年来,我曾几次看过人们辞世的情形,弥留之际总是痛苦的!尤其是癌症患者,病情越重就越痛苦,必须靠止痛剂来减轻身体的痛苦。但止痛剂用多了,会使神志不清,陷于昏迷状态。 和如(沈家桢博士的妻子)患的是骨癌,我一直在担心到后期,她会承受不了那种刻骨椎心之痛,可是她没有!在去世的前两天,她不但停止服用止痛药,连一粒安眠药也不须要,她的头脑完全清醒,八个小时后为她换衣服时,身躯柔软,肤色如常,就像入睡一样。 这种现象,是许多亲友所共睹的。她走得如此的安祥自在,是许多学佛修行人所向往,而不易获得的往生善果。我极为羡慕。 十八年来,她每天诵念《金刚经》,真可谓「功不唐捐」啊! 怎样念《金刚经》 现在我想贡献各位一些怎样念《金刚经》的方法。我觉得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本在手,已够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为什么说小大由之呢?因为《金刚经》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几句,经中不是常说「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几句经文,仔细寻释经义,实在是意趣无穷哩! 今天想介绍给各位的,就只有三小段,对我们而言,这三小段已是《金刚经》的精华了。第一段是佛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在这段中,佛说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句「众生之类」就是指凡众缘和合而生的都是众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间那一事物不是由众缘和合而生。有情的人类、动物固然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情的植物、矿物等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形质的物体是众缘和合而生,无形质的思想事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一切众生之类是指宇宙间一切的事物思想。因为众生乃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论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变化,并非永恒。如梦如幻,但也不是没有,它们都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在这不生不灭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虚妄的各种相,名为众生。「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句话好像很难懂,其实就是要使这一切众生都回归不生不灭的本性。所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佛陀教我们应发广大的心愿,这正和各位常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样是发大愿。 第二小段,佛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从现代科学理论,宇宙万物最后的本质都是「能」,然则我皆令入涅槃而灭度之,不但众生灭度,我也灭度。换句话说,一切都是「能」。所以佛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既然一切都是能,还有什么人我众生之分?这就是「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正因为众生都是「能」,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如此那有众生得灭度?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这几句话含义极丰富,布施有有相布施、无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谓的人天小果。无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虚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金刚经》所著重的是无相布施。通常说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其实不只是以外在为施舍对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还可以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布施意义。如六波罗密中布施舍贪,持戒舍瞋、贪、放逸,忍辱舍瞋,精进舍懈怠,禅定舍散乱,般若舍两边空、有见。舍就是布施,波罗密多就是于法行无所住,亦即对万法的表相不起执著。各位,要知道烦恼及贪瞋痴都因取著相而生,所以于法无所住,实是大行的中心。 为什么劝念《金刚经》 诸位同修,从上面三小段文来看,大愿大智大行,佛法的精华都包含在此。大愿大智大行不但修慧而且修福。在这里我想和各位提一提:知识分子的习性,重视研读书本,因此信佛教的读书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有的学者更是把佛法作为一门学问,皓首穷经,常有时不我予之叹。佛在金刚法会上一再强调,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样重要。须知人身难得,久远以来,我们一定做过许多好事,不然不会生而为人;但亦难免做过恶事,恶因会有恶报,修慧不修福者,往往会障碍丛生,多病多痛,而且临终业障出现,可以使一生几十年的修行,毁于一旦。所以修福消业,十分要紧。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因为有这样的功德福报感应,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劝各位亲爱的同修,将念《金刚经》列入您们日常的课程,也算是我报答曾经是各位的一位好同修,居和如度化我的深恩,谢谢各位!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六日 讲于纽约 大觉寺
缘 起 一九八九年我应纽约菩提心基金会之邀,在侨声广播电台菩提心节目中讲「《金刚经》的研究」,每星期十五分钟,共计二十五次,由庄博慧、傅丽卿两位将演讲稿的录音带整理成文。讲的宗旨,是想抛砖引玉,藉此引发学佛的朋友,研究《金刚经》或读诵《金刚经》的兴趣,因而得大利益,走上菩提大道。亦因此之故,将王沈醒园居士所记录的一篇讲词,「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列在卷首。在此我谨向她们三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致最大的敬意,愿他们福德无边。 佛在《金刚经》里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菩萨的时候,他曾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的佛,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么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象。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么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谨愿受持《金刚经》的朋友同证佛道,早登无上菩提! (一)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建议 最近在纽约大觉寺讲了两次「如何读《金刚经》」,著重于字音及如何读断句子,好像颇得听众的欢迎。特别是初读《金刚经》的,发觉有许多地方,和他原先以为是对的并不相同。事后有人建议我应该将它写出来,也许有很多人会得到好处。其实,祇要诚心诵经,念错几个字也没多大关系,各地方言就有许多不同,顶要紧的是掌握住经中的意义。又何况我所知有限,所谓对,也是主观的见解,不过能够满足几位同修的愿望,也是应该,所以就写出来,抛砖引玉,望能多得读者的指正,欢迎有新的意见。 中国的文字很美,包容性极大,古文不用标点,所以往往有各种不同的读法和解释。千余年来,因为抄写及印刷校对的不够精确,差异错误,在所难免。《金刚经》版本极多,各种版本有不同出入的地方,恐怕比任何经典都多,于是许多大德的批注,因为依据不同版本的经文,也可能颇有出入,有的地方,使读者莫知适从!譬如须菩提第一次所问的「应云何住」,许多近代版本印成「云何应住」,一字易位,影响极大。又如「不」字,可有三种不同的读音及意义,也容易为人忽略。 依据我看了近二十种不同版本的结论,认为台湾大乘精舍印行的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校正本》为最合理,他参考了十一种版本的经文、注、疏、赞述,有敦煌石室发现的一千多年前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金刚经》(石刻)文,有九百多年前东传到日本再传回来中国的《金刚经注》,以及清朝乾隆时的《金刚经疏记汇编》等等,江居士的校正严谨,是值得介绍的。 这次即采用这本校正本作为蓝本,经文与目前的流通本,有多处不同。我建议读经大德参考大乘精舍所印江居士的校正本内的校勘记。另外,我依照下列二个原则,加以注音及简单的标点。 1、一个字如有多种读音及意义的,则根据《辞海》加以注释。 2、加入简单标点符号,并不采用校正本原有的标点。 很有趣的是,《金刚经》的前半部,似乎读音、句读等的问题比较多,后半部则很少。现在请各位逐字逐句的研读下去。如果觉得太长,不妨中途休息。如果能有一字一句合您的意的,就很不错了。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略) (三)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王沈醒园记录 镜 蜡 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纽约华美协进社讲「学佛缘由」。当时我用了一个明镜和蜡的比喻,我说:「澄澈光明的本性,是人人本来具有的,然而多生以来,却为贪瞋痴无明所覆盖,以致忘却本来面目,颠倒虚妄,脱不出生死轮回。这好比一面原本净澈的镜子,被涂上层层厚蜡,把光明遮盖了。」我用这个譬喻,说了几个例子,来看世上的人,结论都不能将蜡消除。于是有人问我说:「你说明镜和蜡的譬喻虽然不错,可是说来说去,似乎没有人可以将蜡消除,您能不能教我们一个迅速除去蜡的方法?」当时我的回答是:「十分抱歉,我也正在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还未找出适当的方法。」八年后的今天,我很开心在这里向各位报告,我现在有一个方法,可以介绍给各位。 诸位尽管依旧修净土,或修禅、修密,只要抽出一部份的时间依照我介绍的方法去修,就会逐渐将镜面的蜡熔化;不但蜡可以熔化,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所谓明镜,也是蜡做的,也一并熔化无余。 什么方法呢?──念《金刚经》。 现在,且让我将这段因缘向各位一叙。 发愿每日持诵《金刚经》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庄严寺正举办佛学夏令营,当天下午我有两小时的课,那时内人居和如病况不轻,我原想不去了,可是她坚持要我去讲。我赶去讲了一个多小时后,匆匆赶回。 和如情况如常,并无什么不妥。夜间十一时许,雷久南博士和我及家人围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近她,并示意伸出双手互握,她张目注视着我,我轻声问她,是不是什么地方痛?她表示没有。我微笑地看着她,并紧握着她的双手。忽然间,我觉得她的眼珠不动了,且微微张着口,我听到轻微的「浦」的一声,一下子什么都静止了。全家抑制悲伤,同声念阿弥陀佛,和如自己缓缓地闭上口眼。我左手握着她的左手,不停地念佛八小时。 第二天一早,替和如换好衣服,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见佛台上摆着一本《金刚经》,这是和如十八年来,每天早课必诵的经本,当时我发了一个愿,我要继续替和如做她的晨课,每天诵《金刚经》。此后我每天或念一遍,或研读《金刚经》的各家批注,或自己思考经义,至少半个小时,至今从未间断,自觉所得益处远超过以往四十余年,断断续续地念经看注。 《金刚经》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我之能每天受持《金刚经》,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多年来,我曾几次看过人们辞世的情形,弥留之际总是痛苦的!尤其是癌症患者,病情越重就越痛苦,必须靠止痛剂来减轻身体的痛苦。但止痛剂用多了,会使神志不清,陷于昏迷状态。 和如(沈家桢博士的妻子)患的是骨癌,我一直在担心到后期,她会承受不了那种刻骨椎心之痛,可是她没有!在去世的前两天,她不但停止服用止痛药,连一粒安眠药也不须要,她的头脑完全清醒,八个小时后为她换衣服时,身躯柔软,肤色如常,就像入睡一样。 这种现象,是许多亲友所共睹的。她走得如此的安祥自在,是许多学佛修行人所向往,而不易获得的往生善果。我极为羡慕。 十八年来,她每天诵念《金刚经》,真可谓「功不唐捐」啊! 怎样念《金刚经》 现在我想贡献各位一些怎样念《金刚经》的方法。我觉得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本在手,已够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为什么说小大由之呢?因为《金刚经》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几句,经中不是常说「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几句经文,仔细寻释经义,实在是意趣无穷哩! 今天想介绍给各位的,就只有三小段,对我们而言,这三小段已是《金刚经》的精华了。第一段是佛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在这段中,佛说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句「众生之类」就是指凡众缘和合而生的都是众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间那一事物不是由众缘和合而生。有情的人类、动物固然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情的植物、矿物等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形质的物体是众缘和合而生,无形质的思想事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一切众生之类是指宇宙间一切的事物思想。因为众生乃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论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变化,并非永恒。如梦如幻,但也不是没有,它们都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在这不生不灭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虚妄的各种相,名为众生。「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句话好像很难懂,其实就是要使这一切众生都回归不生不灭的本性。所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佛陀教我们应发广大的心愿,这正和各位常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样是发大愿。 第二小段,佛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从现代科学理论,宇宙万物最后的本质都是「能」,然则我皆令入涅槃而灭度之,不但众生灭度,我也灭度。换句话说,一切都是「能」。所以佛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既然一切都是能,还有什么人我众生之分?这就是「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正因为众生都是「能」,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如此那有众生得灭度?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这几句话含义极丰富,布施有有相布施、无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谓的人天小果。无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虚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金刚经》所著重的是无相布施。通常说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其实不只是以外在为施舍对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还可以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布施意义。如六波罗密中布施舍贪,持戒舍瞋、贪、放逸,忍辱舍瞋,精进舍懈怠,禅定舍散乱,般若舍两边空、有见。舍就是布施,波罗密多就是于法行无所住,亦即对万法的表相不起执著。各位,要知道烦恼及贪瞋痴都因取著相而生,所以于法无所住,实是大行的中心。 为什么劝念《金刚经》 诸位同修,从上面三小段文来看,大愿大智大行,佛法的精华都包含在此。大愿大智大行不但修慧而且修福。在这里我想和各位提一提:知识分子的习性,重视研读书本,因此信佛教的读书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有的学者更是把佛法作为一门学问,皓首穷经,常有时不我予之叹。佛在金刚法会上一再强调,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样重要。须知人身难得,久远以来,我们一定做过许多好事,不然不会生而为人;但亦难免做过恶事,恶因会有恶报,修慧不修福者,往往会障碍丛生,多病多痛,而且临终业障出现,可以使一生几十年的修行,毁于一旦。所以修福消业,十分要紧。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因为有这样的功德福报感应,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劝各位亲爱的同修,将念《金刚经》列入您们日常的课程,也算是我报答曾经是各位的一位好同修,居和如度化我的深恩,谢谢各位!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六日 讲于纽约 大觉寺
发表于:2006-12-01 11:17只看该作者
2楼
原帖由 zhouhengde 于 2006-12-1 06:42 发表 沈家桢博士 讲座:——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缘 起 一九八九年我应纽约菩提心基金会之邀,在侨声广播电台菩提心节目中讲「《金刚经》的研究」,每星 ...
你TMD抢劫也要有个谱啊~!抢完银行后连旁边的书报摊都不放过~!
3楼
金刚经的核心:无住相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无住生心 禅宗的六祖惠能,由听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可见,“无住生心”是般若法门修行的精要。 无住是相对执著而言。世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执著,他们执著身体、家庭、财富、名誉、地位等等。由于对六尘境界的执著,使六根在缘六尘境界时,六识皆被尘劳染污,以至失去了原本清净的自心。 执著使我们的内心失去独立。生活在世间的人,总是在不停地去接触外境。这里我们不妨对世人的生活作个透视:每天从早上起床开始,无非是吃饭、上班、下班,有家庭的人还要操持家务、教育孩子,此外的时间,就被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占据了。可以这么说,世间大多数的人,只要还有感觉,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难以平静下来。由于长期对外境的攀缘,逐渐就会对外境产生依赖,使内心渐渐地失去独立。甚至唯有在外境的刺激下,内心才会感到平衡和充实。世人整天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他们不停地追逐声色刺激,追逐感官享乐,一味地随着欲望奔忙,却很少有人会去考察生命的内在。由于一味执著外境,最后就迷失了方向。因此,尽管现代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无聊和孤独失落。 执著还使我们的内心产生不安。经常听到许多人说:活得真累。这种累并不是体力的疲惫,而是不堪精神的负担。我们都知道身体不能负担太重的劳动,却不知精神同样不能负担太多的压力。那么精神负担是来自哪里呢?就是我们的执著。镜子之所以能够清晰地照出一切影像而不留任何痕迹,就是因为它没有丝毫执著。我们的内心也具有镜子的功用,但又不像镜子那样毫不执著。当我们的心在缘境界时,总喜欢对顺境进行执著,而这种执著就会在思维上留下负担,执著越强,负担也就越重。为什么呢?正是因为这份执著,外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我们内心的不安。所以,只要我们还有执著,就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就始终无法获得安宁。 《金刚经》的修行,就是叫我们破除执著。要做到不住,首先要有般若正观的基础,认识到世间的缘起、无自性、空和幻化有。我们对诸法有了如实的观察,就不容易被世间的假相所迷惑。因而本经告诉我们:在度生时,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能广度无量众生;在布施时,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才能成就无限布施;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不住色身相,才能成就胜义发心;在见如来时,不住色身相,才能见如来真身;在修福德时,明了福德者即非福德,不住福德相,方能成就无量福德。而菩萨在庄严国土时,同样不能住庄严国土相,经曰:“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又曰:“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不住相的修行,能使我们消除心灵上的负担,拥有一颗独立的心;使我们减少无谓的妄念,解脱无尽的烦恼;更能使我们增长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 《金刚经》的受持功德 《金刚经》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先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体的奉献,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获得彻底的安乐。所以,它的功德远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无始以来的贪嗔痴,使我们造下许多不善的业力。所以现实中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而受持《金刚经》能够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没有受持《金刚经》之前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不必担心,这正是重罪轻报的缘故。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金刚经》为般若系经典,首要在于开发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而无住就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乃是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帮助我们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而智慧能断除烦恼。住相是烦恼生起的根源,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学佛是为了成佛,因为佛陀为觉者,代表着智慧的圆满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注音版<金刚经>word文档全新下载
无住生心 禅宗的六祖惠能,由听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可见,“无住生心”是般若法门修行的精要。 无住是相对执著而言。世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执著,他们执著身体、家庭、财富、名誉、地位等等。由于对六尘境界的执著,使六根在缘六尘境界时,六识皆被尘劳染污,以至失去了原本清净的自心。 执著使我们的内心失去独立。生活在世间的人,总是在不停地去接触外境。这里我们不妨对世人的生活作个透视:每天从早上起床开始,无非是吃饭、上班、下班,有家庭的人还要操持家务、教育孩子,此外的时间,就被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占据了。可以这么说,世间大多数的人,只要还有感觉,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难以平静下来。由于长期对外境的攀缘,逐渐就会对外境产生依赖,使内心渐渐地失去独立。甚至唯有在外境的刺激下,内心才会感到平衡和充实。世人整天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他们不停地追逐声色刺激,追逐感官享乐,一味地随着欲望奔忙,却很少有人会去考察生命的内在。由于一味执著外境,最后就迷失了方向。因此,尽管现代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无聊和孤独失落。 执著还使我们的内心产生不安。经常听到许多人说:活得真累。这种累并不是体力的疲惫,而是不堪精神的负担。我们都知道身体不能负担太重的劳动,却不知精神同样不能负担太多的压力。那么精神负担是来自哪里呢?就是我们的执著。镜子之所以能够清晰地照出一切影像而不留任何痕迹,就是因为它没有丝毫执著。我们的内心也具有镜子的功用,但又不像镜子那样毫不执著。当我们的心在缘境界时,总喜欢对顺境进行执著,而这种执著就会在思维上留下负担,执著越强,负担也就越重。为什么呢?正是因为这份执著,外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我们内心的不安。所以,只要我们还有执著,就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就始终无法获得安宁。 《金刚经》的修行,就是叫我们破除执著。要做到不住,首先要有般若正观的基础,认识到世间的缘起、无自性、空和幻化有。我们对诸法有了如实的观察,就不容易被世间的假相所迷惑。因而本经告诉我们:在度生时,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能广度无量众生;在布施时,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才能成就无限布施;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不住色身相,才能成就胜义发心;在见如来时,不住色身相,才能见如来真身;在修福德时,明了福德者即非福德,不住福德相,方能成就无量福德。而菩萨在庄严国土时,同样不能住庄严国土相,经曰:“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又曰:“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不住相的修行,能使我们消除心灵上的负担,拥有一颗独立的心;使我们减少无谓的妄念,解脱无尽的烦恼;更能使我们增长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 《金刚经》的受持功德 《金刚经》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先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体的奉献,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获得彻底的安乐。所以,它的功德远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无始以来的贪嗔痴,使我们造下许多不善的业力。所以现实中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而受持《金刚经》能够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没有受持《金刚经》之前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不必担心,这正是重罪轻报的缘故。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金刚经》为般若系经典,首要在于开发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而无住就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乃是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帮助我们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而智慧能断除烦恼。住相是烦恼生起的根源,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学佛是为了成佛,因为佛陀为觉者,代表着智慧的圆满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注音版<金刚经>word文档全新下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4楼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何谓不恭敬?印光大师云:“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也。”例如将经典放置不净几案上、或置于世间杂乱书中、或放置最底处、或床头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划经页翻阅、令经篇上有指甲划痕,或用口涎沾于指上来翻经页,或用二指及中指夹起经文翻阅,或穿鞋时用手指提鞋、再用此手翻阅经典,或眼看经文、心思经文,双手无事,则闲摩其脚及脚指隙,然后再用手翻阅经典。或正在观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谈话、及大说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并斜身翘起脚来阅读,或将经置于腿上翻阅,或将经书卷起,当小说唱本看等等。以上各举不敬经典有十五种,若详举则无量矣。 祈缁素大德,于观览经文之时,必须仔细思量,对于三藏圣教灵文,恭敬与不恭敬之福罪为要。 《阅经念经须知》 印光祖师言: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也。” 故知佛经法宝,蕴含无量深意,然末学猜想我们许多同修读经之时,却往往只看其表面字义,把“甚深微妙法”看得太轻了,今细看《阅经念经须知》第9条,才理解印祖一片苦心。以及为何“读经不求解意”,当如何读经。愿与大家共勉之: 阅经念经须知 佛教中把释尊所说的一切教法总称为“佛经”,佛法是诸佛菩萨经过累世修行甚至不惜舍弃头目脑髓而求证彻悟的殊胜智慧,一切佛经所在即为有佛,而且有无量诸天神祇护法圣众周匝围绕。恭敬者获福,轻慢者遭罪。看经和念经的功德都很大。但佛陀并不是要我们把他所说的教法当成文字经典用嘴巴念念,而是要把它拿来对照当路走。佛陀讲经其实就是在讲道,是指引一条解脱的路让我们走,我们应该按照经书的教导去做人,这才是真正的学佛,才会真受益。我们经常诵经,就是要经常策进我们为大众服务的决心,清除我们贪嗔痴烦恼习气,对照检查我们的行为心理是否有违佛法。这样才会增长智慧、提高觉悟。阅经念经者必须遵行以下几点,以免无知而产生过失。 1、看经念经时,身应端正,不宜妄动,意念集中,口勿杂言,此为三业清净。 2、翻看经书前置于洁净桌面上平看,不可手握一卷或放在膝盖腿上看经,不可躺卧阅读,衣帽等物尤不可压在经书上。 3、持经最好双手捧着,单手亦尚可,经书不可低过腰部,不可把经书夹于腋下或放入裤带中,不可放在床上椅凳及饭桌上。 4、佛经佛书不可携入厕所及夫妻房间和放在不洁净的地方。 5、不可将佛书与世间一般书籍混淆放置,世间任何书不可压在佛书上,书架上应将佛经书放在最高位置。 6、阅经时不可折角及在书中涂写与记录,翻阅时切忌用手沾唾液翻书。 7、念诵佛经前必须漱口、洗手。念经时误食五辛[蒜、葱(含洋葱)、韭菜、薤、兴渠]及腥臭臊膻之味,此等食物皆有秽臭气味,天龙神祇、护法圣众不喜此味,故护法远离,而魑魅鬼怪喜欢此味致招惹前来,易障碍修行,故佛律制止之。如未能全断肉食,特别不要吃牛、狗、鼠、狐、猫各种野兽肉以及鲤鱼、鲫鱼、鳖、龟、泥鳅、鳝鱼、河蚌肉。 8、对于破损不堪不能再读阅的佛经,应当在佛前说明无法阅,然后送到佛寺焚化炉中火化或在清净空地上火化后将灰烬洒在江河中间或海中。 9、念经诵咒贵在至诚,虽然暂不懂其意义,也不可退却灰心,虔恳念诵,自然能体会妙意。因为真用功者,不用妄识,对经直接观照,于文字相中,般若性显,入佛慧海。 10、六道众生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数的傍生或畜生也能信受佛法。所以,虽在无人之处念诵,就有异类的天、神、鬼、畜生及亲友亡灵来听诵佛经。只要念经者专诚,即能感应之而度脱它们。 11、念经时燃香净意,先念诵诸真言,精神集中而身心放松,一字一句要清楚,声音不亢不抑,声速不急不缓。 12、诵经时不能念错、念漏字句,念经时心中起妄念、骂人、发怒、打人、起身迎接宾客或边念边干杂活、不依照程序随便诵经都会有过失。 13、尽管经常如法念诵佛经会获得长寿、富足、健康、如愿、智慧、平安、消灾、除障等多种殊胜的利乐功德,但念完之后皆应普皆回向、发心以此功德令一切众生入佛知见,开佛智慧,归敬三宝,速证菩提。而不应不以贪功德而念。
发表于:2006-12-11 01:10只看该作者
5楼
有没有人知道,
沈家桢博士是研究什么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