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长篇连载我将每天发一点给大家
发表于:2006-09-27 08:13只看该作者
21楼 电梯直达
一個被過份「藝朮化」了的文章,我只看了第一段,第一句就看不下去了…
想知道索羅斯其人其事,為什么不看看他的「口朮自傳」——超越指數(Soros on Sors, Staying Ahead Of The Cure)?
又或者另一本他的著作——金融鍊金朮?
[ 本帖最后由 leo 于 2006-9-27 16:15 编辑 ]
发表于:2006-09-28 16:59只看该作者
22楼
原帖由 leo 于 2006-9-27 16:13 发表 一個被過份「藝朮化」了的文章,我只看了第一段,第一句就看不下去了… 想知道索羅斯其人其事,為什么不看看他的「口朮自傳」——超越指數(Soros on Sors, Staying Ahead Of The Cure)? 又或者另一本他的著作 ...
23楼
第四章 布达佩斯的地窖
“我在这里,已举步维艰。那不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吗?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第一节 噩梦成真
对于布达佩斯的居民来讲,1943年的生活安静得神秘而又可怕。这时盟军已在意大利 南部站稳了脚跟,他们的战机岂飞临布达佩斯。在这座城市仿佛遭受攻击的威胁时,在欧洲 的另一些地方激战升级了,危险即将降临匈牙利:煤炭短缺,学校也因怕遭空袭而关闭。
至1944年春天,整个欧洲的犹太人口体几乎都遭纳粹扫荡。人们担心匈牙利的l00万 犹太人一一一东欧最大的犹太人团体,将是纳粹的下一个目标。奥斯威辛的大规模屠杀事件 正在到处传开。俄国人正在西征,但他们能及时地打破纳粹的壁垒挽救犹太人吗?
对布达佩斯的犹太人来说,恶梦似乎来临了。
1944年3月19日是个星期天,因此索罗斯一家在洛拔岛。他们远在他乡,没有耳闻目 睹布达佩斯南面近处发生的骇人事件:德国坦克正沿着多瑶河的布达佩斯两岸行进。纳粹的 侵略正在扩展。这是一场“和平的”侵略:没有枪声,只有坦克车链和马达的轰呜。大街上 一夜之间空无一人,每个人都藏到家里的隐蔽处,直到确信已经安然无恙,他们主要的下意 识动作是抓起电话。
同布达佩斯的大多数人一样,乔治认为纳粹对他的祖国的侵略是短暂的,很可能不会超 过六周:它似乎在寻找感觉。在别的一些地方,纳粹在退却。战争似乎马上会过去。
六周,并不漫长。
但谁也说不准。唯一能做的是往好处想并销声匿迹,在大街上逗留,可能就是死亡。
布达佩斯的犹太人团体分成了乐观派和现实派。乐观派死抱住他们的幻觉,直到3月 19日希特勒的军队开进的最后一刻。甚至纳粹的坦克已驰过大街,他们还认为犹太人的命 运不会太坏,欧洲别处有关犹太人大屠杀的报道不可能真实,战争,无论如何会迅速结束。
现实派也认为战争会马上结束,但他们相信奥斯辛威大屠杀,另外,他们怀疑战争会马 上结束,犹大人会得到挽救。
狄华达·索罗斯相信了战争的喧嚣,他在纳粹上台十年以来。就一直关注这个党。他看 到了纳粹的恶性膨胀,毫无理智的暴力已侵入世界大战。他早已担心暴力迟早会延伸到匈牙 利,延伸到布达佩斯,延伸到他的家庭。
经过了第一次大战的暴虐,狄华达发誓将帮助他的家庭度过另一个难关。他没有经济上 的担忧,因为他在战争早期就卖掉了一些不动产。他有着高度的自信,他的冷静安慰了乔 治、保罗和伊利莎白。斐热格·耐格,当时是一个13岁的男孩,回想起他的父亲那年春天 做的充满伤心和恐惧的猜谜游戏:预言他的家庭和朋友中有多少人将要消失。至少有半数被 他父亲不幸言中。他的父亲缓了口气,胸有成竹他说:“不会是索罗斯一家,不会。”
狄华达是个幸存者,他将照看他的家庭。
在后来的12个月里,有狈万布达佩斯犹太人被杀,鬼使神差般地证实了斐热格·耐格 的父亲的预言。幸存者,包括乔治·索罗斯和他的家庭,经历了可怕的日日夜夜。
纳粹当局给布达佩斯犹太人委员会以这样的重任:在犹太人社区传播、张贴驱逐犹太人 出国的告示。委员会却把这个可怕的任务推给了幼稚孩童。 乔治就是其中之一。
在委员会办公室,人们给他一些暑了名字的小纸片,每张纸上都命令某人次日早九点向 犹太教学校报道,并带上一张毯子和二十四小时的食物。
乔治向父亲请教,向他展示了名单。他看到了父亲脸上扭曲的表情——纳粹正在搜捕匈 牙利的犹太人律师。
“传递好告示,”他教导他的儿子,“但要告诉每一个人,这些是驱逐告示。”
乔治照做了,但他发现一些他已告知的犹太人不准备躲开纳粹,即使这意味着被驱逐。 要是纳粹宣布犹太人律师将被驱逐,那就是法律,应当遵守它。
“告诉你父亲”,一个人说,“我是一个守法公民,我过去一直如此,现在也不会去违 法乱纪。”
第二节 父子大逃亡
在这可怕的时期,狄华达·索罗斯是个应付自如的父亲。布达佩斯犹太人的头上悬着绞 刑架——死者可能是乔治,如果纳粹发现他是犹太人。去集中营的旅行恶梦突然变成了可怖 的现实。
“这是一个无秩序的占领,”狄华达告诉儿子,“正常的法律不适用了。你得忘掉你在 正常社会里的行为。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环境。”
狄华达教导乔治如何在这“不正常”的情景下行动。为确保他的儿子不被纳粹当局带 走,狄华达贿赂了一个匈牙利官员,允许他的儿子作为一个非犹太人官员的儿子在农业部出 没。狄华达还为儿子买到了假身份证,它成为儿子生存的关键。
在战争期间,乔治·索罗斯变成了西诺斯·克以斯。
狄华达也向那官员的犹太人妻子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使她能躲过纳粹。后来的几年,乔 治·索罗斯委婉地称他父亲的行为是纯粹的“商业交易”。
狄华达贿赂过的匈牙利当局负责没收那些已被送往奥斯威辛的犹太人的财产。
乔治陪伴他们走遍了这个国家。
这位少年的冒险不可尽数。“我要是被抓住,可就死定了。”乔治如斯说,其表情仿佛 根本不知道他的处境有多危险。 躲藏很重要。一个藏身之地就是一个地窖,砌在石墙里。沿着上下起伏、狭窄局促的石 阶可进到里面去。在地窖里的另一藏身之处,有更多的掩蔽物,在一道锁着的门的另一边。 这个家庭藏在第二个地方,也就是里边的那个。
乔治和他的家庭共有十一处藏身之地。他们常常在朋友的阁楼或地下室呆上几个星期, 但从不知他们会一下失去这些避风港。要是14岁的乔治在此期间经历了恐惧,日后他也决 不会承认。
的确,对化来讲,那年月是一次冒险。
一次,狄华达和乔治都藏在一个地方,用的都是非犹大人身份证。他们相互问话,但不 是以父子身份,以免暴露他们的真实身份。
另一次,当索罗斯窝居在一个地窖里时,乔治、保罗和狄华达做游戏以打发时光。他们 赌一点糖果,当乔治或保罗赢后,他可吃赢的东西。狄华达可能回想起一战时的一个古老的 生存游戏,他拒绝吃赢来的糖果。
乔治发现1944年战争中的经历非常刺激,他后来把那段时光描绘成他生命中最快乐的 一段。他感觉自己仿佛是电影中的英雄英蒂拉·约尼斯,胆量超群,没有凡人的恐惧。有狄 华达在,大不相同:乔治十分为他的父亲自豪,被他的自信激励,认为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说到明显的错误,倒是狄华达教会了乔治终生难忘的生存艺术。
一:冒险是正确的。
二战后期,整天用生命去冒险,狄华达才相信大多其他冒险是值得的。
二:当冒险时,不能孤注一掷。
决不要什么危险都去拼搏一番,那是元知的,不现实的,多余的。
为躲诱纳粹,乔治·索罗斯除冒险外别元选择。他接受那些假身份证时,他知道暴露就 意味着死亡。
他无需生死决择。他可以冒险而不必担心失败会夺走他的一切。他甚至享受冒险,只要 给自己留出口复的余地。
“我渴望生存,”在他成功的顶峰,1992年,他告诉一个电视记者,“不要冒毁灭性 危险。”
战争还给了乔治以其他教训。
我们已提前得出了主题,这些感知不必与世界的真实状况相对应。乔治得到的教训是: “在现实与感知之间的突破。”
当他日后编织人生哲理与金融市场理论之网时,他始终探讨的正是这个“突破”。
第三节 独自飘零
1945年秋天,乔治·索罗斯回到了学校。战争结束了,犹太人和非犹大人不再分成两 个班级。乔治15岁了,他喜欢别的经历了纳粹创伤的同学,他们早熟了。那个创伤在许多 同学身上还很明显。坡·特泰尼回忆说:“班里的纪律令人恐怖。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小手 枪,带着它上课,有支枪是好事,它使我们显得成熟。但这非常幼稚。”
洛拔岛的居民,包括乔治和他的家庭,于1945年春天来到了洛拔岛——战后的初次回 访。他们互讲战时故事,重述他们如何努力生存,谈论近期的计划,而这些计划与他们所设 想的战后匈牙利可能发生的事紧紧相连。
他们无不思索一个苦恼的问题:
一个人应离开祖国吗?
躲过了纳粹的屠刀,匈牙利人恶梦初醒。
然而,新政府是否仁慈尚不明了。
索罗斯一家的朋友充满希望,急于相信一切都会变好,另一些人则怀疑,冷嘲热讽。他 们只要还能拿到护用,就随时准备卷起铺盖离开。
乔治·索罗斯属于后一类人。他感到,是离开匈牙利向西远征的时候了。
1947年秋天,还在索罗斯17岁时,他便只身离开了祖国。他的哥哥保罗因急于完成他 的工程课程,在匈牙利多呆了一年。乔治的第一站是瑞士的怕尔尼,尔后马上去了伦敦,一 个听起来对青少年颇富吸引力的地方。多亏他的父亲,乔治才有足够的钱旅行。但在那里当 他的父亲给他的供应不济时,他得再次依靠自己的才智。他只能依靠婶婶,她已在佛罗里达 安顿下来。尽管英国应该能力索罗斯安顿一个幸福的生活,但他的钱太拈据,伙伴太少,不 能享用这个城市提供给他的东西。这是他的生活中最困难的小插曲之一。他孤独,实际上已 心灰意冷。然而,他仍努力在黑暗中发现光明。坐在伦敦的一个咖啡馆里,他半带幽默地思 量:
“我在这里,已举步维艰。那不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吗?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当然,如履薄冰并不是什么奇妙的感受。一个18岁的男孩所能做的只是打零工,期待 着他的好运降临。他在伦敦玫笺区的一个名叫夸哥林诺的饭店里当侍者。那是一个贵族和电 影明星用餐、跳舞的地方。有时,当他的现钱用光后,就只能吃一些臭鱼烂虾了。数年后, 他回想起当时他甚至羡慕一只猫,因为它有沙丁鱼吃,而他没有。
临时工作完了还是临时工作。
1948年夏天,他作为“互助项目”的一部分,转到了一家农场打工。他当时组织了一 次罢工,使农场主按工付酬而不是以天计酬(而在1990年,他成了金融业的缩影)。由于 索罗斯的努力,他和其他雇佣工人得到了较多的收入。在塞夫奥尔克,他收摘苹果。他也干 过家庭漆匠,以后还常向朋友们吹嘘说,自己是一个不错的画家。
零工、贫穷、孤独,事实上无乐趣可言,后来的许多年里,乔治部不能抹去这些可怕的 记忆。“我把这些·恐惧端出来一一:并不怎么好。害怕再次触及、掉人那样的谷底。有了 一次,就再也不想有另一次了。”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24楼
第五章 莘莘学子
他及时地从抽象转向了实践;他提出了人们怎样和为什么要以某种方式思维的认识理 论;并且,从这些理论 中他编造出关于全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
第一节 书山寻路
1949年,乔治·索罗斯作为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注册上学了。伦敦经济学院,正 如人们所熟知的,是英国最大的教育机构之一,不管你想从事什么社会职业,还是只想做一 名学者,这里都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学院吸引了大批国外学生;一般认为学院是倾向社 会主义的,因为社会主义理论家哈洛德·拉斯基就在这里任教。对于象乔治·索罗斯这样的 学生,既想接受经济方面的实际训练,同时,又热切地想学习当前的国际政治趋向,因此, 这里更是朝思暮想的天堂所在。
他参加了拉斯基的一些讲座,也选修了199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米德的课 程。“不过”,后来索罗斯表白说,“我没有从米德的课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学院也是一 些大行其道的政治保守者的乐园,其中一个是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奇·伍恩·海克, 一个是富有声望的哲学家卡尔·波普。这两个人使乔治·索罗斯走向了理性道路,在80年 代和90年代,他以极大的热情寻求打开那些闭关自守的社会。
侮克在1944年出版的《走向农奴制之路》一书中,抨击了法西斯主义,因为它是破坏 自由繁荣的制度的。
然而,卡尔·波普的影响更大。虽然波普以他的关于科学方法的理论而著称,但是,他 于1951年写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却成了乔治·索罗斯理性生活的基础。
年轻的索罗斯已经成熟,他写了一本探索人类社会性质的书。他对独裁统治有深刻的体 验,首先是与纳粹党人的接触,尔后是同*人的交往。现在,他在英国第一次尝到了民 主的甜头。他急切地想把个人的体验放人一个理性的境地。波普的书为他提供了这种框架。 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波普论证说,人类社会只有两种可能的命运。其一是成为 “封闭”社会,所有的人只能有同一个信仰;其二是成为“开放”社会,在这里没有波普所 讨厌的国家主义和民族战争。在“开放”社会,各种相互冲突的信仰可以互融,而不管有什 么样的压力。波普论证说,不管怎样,开放社会是“不确定和不安定”的,它比“封闭”社 会要先进。
虽然索罗斯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他的学士学位课程,但是,他还是决定,在伦敦 经济学院再呆一年,直到1953年春他能够获得学位。熟读《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后, 索罗斯寻找波普,想从这位专家这里学到更多东西。他向波普提交了几篇论文。师生性情相 投,波普成了索罗斯的指导教师。
1994年春,卡尔·波普将近92岁,在和笔者的访谈中,他谈到了狈多年前年轻的索罗 斯首次出现在他家门口的情形。“他走进我的办公室,对我说,‘我是伦敦经济学院的学 生。我能跟您谈谈吗?’他是个聪慧机敏的学生。我写的那本关于开放社会的书,显然对他 影响很大。他时常来与我谈他的看法。我不是他的正式导师。如果现在他把我叫做他的指导 教师,他是很友好的。”
虽然索罗斯曾一度和波普相处融洽,但是这位年轻人并没有给这位教授留下持久的印 象。波普回忆说:“我静听他的想法,但我不向他提任何问题。我没有听到多少关于他的事 情。“
波普对索罗斯最大的影响,在于鼓励这位青年学生去思考世界的运行方式,尽可能地提 出有助于解释世界运行方式的哲学图式。
波普这位著名的哲学家试图把他的智慧传给这位崭露头角的知识分子。他无意去帮助索 罗斯应付现实世界。哲学,不论是波普还是其他人的思想,都不应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发财 之路的地图。
然而,在索罗斯看来,哲学的功能就在于此。他及时地从抽象转向了实践;他提出了人 们怎样和为什么要以某种方式思维的认识理论:并且,从这些理论中他编造出关于金融市场 运作的新的理论。
在后来的生活中,索罗斯不断引证波普教授的思想作为他在东欧和前苏联进行慈善活 动,以加速开放社会的理论来源。他忽视了波普所作出的贡献,不管他怎样粗心大意,把这 些理论翻新,或用于在华尔街地区积累财富。
第二节 世情冷暖
但是,在那时,他并没有财产。因为贫困,他窘迫,难堪。但是,乔治·索罗斯感觉到 他别无选择。因为他的学业需要财政资助,他去了一趟犹太人救济委员会。但是,救济委员 会将他拒之门外,并称救济金只向有报酬的雇佣工提供,不向学生发放。在索罗斯看来,这 种差别毫无意义。
后来,在一个圣诞节假期,他去当了一种夜间换班的铁路搬运工,不小心折断了腿。他 仍然需要钱。但这一次,他干的是铁路上的工作。现在,他有资格了。“我认为,这种情况 下,可以从那些杂种那里要点钱了。”
重返犹太人救济委员会,他决定提供一些纯属虚构的情况。他说他已陷入绝境,折断了 腿,但是,由于那是不合法工作,他还是得不到国家的资助。事实上,他仍是一名学生。救 济委员会很不情愿地同意给他一点帮助。为了筹点钱,他不得不拄着拐杖,在三层楼的楼梯 间爬上爬下。
然而,救济委员会按时停发了索罗斯的救济金。因此,他写了一封“十分伤感”的信给 救济委员会。他说,他虽然不会饿肚子,但是,他们这样对待一个急需帮助的犹太人,这给 他的伤害实在太大。
他收到了救济委员会的回信。
他的信产生了他所希望的效果,给他每周的津贴又恢复了。而且,最让人高兴的是,现 在救济金通过邮局寄来,不需要他很费力地去办公室领取了。他很高兴地领到了一笔钱。但 是,为了发泄当初饱受侮辱的怨气,在腿上的夹板取下后不久,他便搭乘便车去了法国南部 一一一而没有通知救济委员会可以停止发放他的救济款了。救济委员会对他的态度,使得后 来所有的慈善机对索罗斯造成痛苦。在70年代后期,他建立自己的慈善机构之前,他不得 不克服这种“不可忽视的隐讳”。
伦敦经济学院的智慧帮助索罗索战胜孤独。他依然贫穷,但他似乎更醉心于自己这种生 活了。一个夏天,当他中断学习后,他在伦敦的一个较为贫穷的地区找到了一份室内游泳池 侍者的工作。在那里很少有游泳者光顾,这使索罗斯有充裕的时间去拜访附近大公共图书 馆。他度过了一部分美好的夏日,读书,思考,在思维的世界里漫步。他后来称这段时光是 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他的职业目标尚未确定。但他乐于沉醉在思维的王国,并喜欢写 作。也许他会成为一个社会哲学家或一名记者,只是他不能确定这一切。
他很容易地想象自己可以留在了伦敦经济学院,成了一名学者,也许是像卡尔·波普那 样的哲学家。如果他的思想能拓展得像波普那样,或能以一些深刻洞见超越别的人,像弗罗 伊德或爱国斯但那样,该多好啊!在另一些场合,他梦想成为一个新的约翰蒙纳德·克尼 斯,达到像英国的世界知名经济学家那样的思想境界。
这是索罗斯向智慧进攻的开始,也是他的生活和事业的主题之一。
不幸的是,索罗斯的成绩不够好,他的学术抱负似乎失败了。1952年末和1953年初, 他思索着诸多哲学问题。他特别关注学识和现实之间的突破。在某些观点上,他得出了他认 为是有名的哲理发现:“我认为,从根本上看,所有我们的世界观都有点缺陷或扭曲,尔后 我就专心研究这种扭曲的重要性。”
他开始写一本小册子,名曰《意识的重负》。在书中,他阐述了开放和封闭的社会的概 念。由于信心不足,手稿就被搁置了。在后来的10年里,他希望着重做那个工作,但当他 “摸不到昨日所写内容的头尾时”,渐渐地放弃了它。
索罗斯知道,这不是个好兆头。看来他成为一名教授的可能性不大。索罗斯把他的未能 完成的写作与放弃学习哲学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对金钱的追求。
第三节 初涉股市
无论索罗斯怎样想从教,但他必须去谋生,而且是尽快地去。他22岁了,尽管他渴望 为人类的知识作出巨大贡献,但他必须吃饭。经济学学位对他毫无帮助。他去做任何能找到 的工作,首先是去销售手提袋,地点就在黑池——北英格兰的一个海滨胜地。
买卖十分难做。为吸引顾客,起初他得让人们觉得他与众不同——对一个外国人来说, 操一口浓重的地方口音,介绍产品十分困难。向店铺批销商品也很烦恼,他们可能不需要这 些货物。一次他与一位小店铺老板做成了一笔生意。这个店尚有许多未卖完的货物。这个人 买下这些手提袋,就像想在自己头上挨枪子一样,索罗斯想,他告诫自己不要把这种情绪挂 在脸上。最后,他把货物卖给了这个老板,但心里的这种内疚许久拂而不去。
也许人们会说伦敦经济学院对索罗斯这样的人来讲是个完美的培养场所,日后他可以藉 此成为投资商。然而,索罗斯在学校什么也役学到,只知道有金融市场的存在。至于结业, 获学位,他倒感到是投资的资本。为了进入伦敦投资银行的门槛,他给市里所有的投资银行 各写了一封信,以期待机遇降临。当辛哥尔与弗雷德兰德给他提供一个培训生的工作时,他 高兴地接受了。
这是一个股票市场运作十分繁忙的公司。
他着迷于这个工作,成了一名在黄金股票套汇方面很有专长的交易员,尤其是在利用不 同市场差价赚钱方面专长。甚至在他尚未极大地成功之时,在这世界上他已感到十分安逸, 体会了市场中买和卖的狂喜。他也许能成为一名社会哲学家或记者,生活会变得更新奇。但 他得谋生。在这儿,前景似乎还不错。索罗斯发现这世界越来越诱人了。
索罗斯在伦敦的过渡,一般人的估计是个极大的失败。甚至索罗斯本人也不否认这一 点。在爱德卡艾斯泰尔有一个他的辩护者,一个证券经纪人,他了解当时的索罗斯,日后他 们成了伙伴。他说:“索罗斯从未安定过。他只有25或26岁。人们认为,你不能干任何事 情(在那种商业中)。年轻人不允许干任何事。”
无论如何,到1956年,年轻的银行投资者索罗斯认为,是该挪挪地方的时候了。
他去了纽约!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25楼
第六章 瞎子给盲人指路
第一节 奔赴纽约
乔治·索罗斯自己也曾经承认,到了纽约以后,他认真考虑过这种金融职业。做一名哲 学家的梦想仍然只是一个梦想。
无意之中来到纽约,和同伴们相比,他更具有竞争优势。在伦敦,即使没有做出什么惊 天动地的事情,至少,他了解欧洲的金融市场。在伦敦,这方面的专家很多,但是,在华尔 街地区,对欧洲市场有点经验或有所了解的人极少。从他抵达美国的那一刻起,他就被当成 这方面的专家。
索罗斯纽约之行,在他的名下只有5000美元。一个亲戚曾经给他1000英镑,并要求把 这些钱代表他进行投资。这5000美元就是从一次投资所获的利润中分配他的一份报酬。
同一年,也就是1956年,狄华达和伊丽莎白·索罗斯离开了匈牙利,搬迁到美国和两 个儿子住在一起。狄华达到康尼岛上开了一家咖啡馆。对于这位了不起的二战逃犯的幸存者 来讲,这种经历不可能是令人愉快的。这种小生意实在难以维持,狄华达便退休了。(60年 代早期,狄华达得了癌症,身体十分虚弱,乔治·索罗斯不得不找一个免费做手术的外科医 生为他治病。)
第二节 静江暗流
抵达美国不久,索罗斯通过在伦敦的一个同事找到了工作。他打电话给F·M梅叶公司 的一个伙伴,为索罗斯说情,索罗斯便成了一名套利商。虽然在朋年代,套利己成为最火爆 的金融赌博形式之一,但是,在30年之前,它却是非常萧条的。没有人愿意投入大额股 份,以期从公司的接收股中赢利几百万美元。这种赌博性投资到80年代才风行。在生活很 单调的50年代,像乔治·索罗斯这样的生意人,只能通过小心翼翼的研究,利用同一种股 票在不同市场的微小差价,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来赢利。
那时,索罗斯成了一个分析家,给美国的金融组织提供有关欧洲证券市场的消息和建 议。不出他所料,华尔街地区几乎元人对此感兴趣,更不用说对欧洲投资倾向有什么高明的 见解了。50年代还远非全球通货贸易时代,远非美国投资者感到大洋彼岸有钱可赚的时 代。那时,欧洲人只同欧洲人打交道,美洲人只同美洲人接触。这种地方观念使索罗斯有利 可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现在已开始慢慢恢复,这给索罗斯助了一 臂之力。
索罗斯是他那个时代的先躯。“乔治在30年前做过的事情到近10年才流行起来。”斯 但莱·德鲁肯米勒说,从80年代以来他一直是索罗斯的得力助手。
“在60年代初,人们对欧洲证券市场一无所知,”索罗斯面带微笑,回忆说:“所 以,我得以把我所想得到的利润寄希望于我所紧随的欧洲公司。这真是瞎子给盲人带路。”
在那时,索罗斯会遇到并同一个有欧洲背景的人结婚,这毫不奇怪。在美国,他初来乍 到,认识的美国姑娘也很少。在紧邻西安普顿的长岛的科古,他遇到了德裔安娜莉,他的未 婚妻。1961年他们结合了。索罗斯仍然在F·M梅叶公司工作,和妻子住在一个小套间里。 (索罗斯夫妇在1978年分居,三年以后离婚。他们生有三个子女。1983年,索罗斯再次结 婚。新娘是苏栅·韦怕,比他小25岁。他们在南安普顿举行了一个非宗教婚礼。后来,在 1985年,苏珊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格利高里——使乔治第四次做了父亲。1987年,第 二个儿子亚历山大出生。)
1959年,索罗斯进入维特公司,继续致力于欧洲证券。幸运的是,维特公司是美国少 数几家从事海外贸易的公司之一。索罗斯仍然是华尔街地区的一小撮套利商人之一,在伦敦 和纽约之间进套利活动。
1960 年,索罗斯第一次对外国金融市场进行了成功的洗劫。索罗斯意识到:由于公司 的股票和不动产业务上涨,德国阿利安兹保险公司从它的资产价值中贴现,抛售股票。他写 信给其他人要他们向阿利安兹公司投资。摩根担保公司和德雷福斯公司都很欣赏他的观点, 并且购买了大量的阿利安兹公司的股份。阿利安兹公司的董事们很不高兴,他们结维特公司 索罗斯的上司写信,说索罗斯得出了错误结论。实事上,他没错。阿利安兹股票的价值翻了 三倍。索罗斯名声大振。
即使在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新政府就职以后,索罗斯仍期望能有好运降临。但 事实证明,对于年轻的索罗斯来说,肯尼迪是一个严重的绊脚石。肯尼迪修改了利润平衡 税,主要就是阻止美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股票。对索罗斯来说,政策的转变如同地球爆炸。
但是,这还不足以把索罗斯打发回国。1961年12月18 R,他自然而然地成了美国公 民。他仍然呆在美国。
那时,索罗斯已经33岁,他仍然在成为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投资者之间摇摆不定。肯 尼迪的政策给索罗斯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似乎是最喜欢的事情——思考和写作关于人 生的基本问题。
从1961年开始,索罗斯把傍晚和周未都用在了《意识的重负》书稿的写作上,他希望 通过对手稿的千锤百炼地修改,能找到一个出版商。这种经历比坐下来写第一稿更令人困 惑。终于,在1963年,他把手稿寄给了卡尔·波普。赢得这位大师的赞同将是索罗斯值得 夸耀的事情。能赢得著名的波普的赞同,似乎是向出版这本书迈出了一大步。 虽然波普己回忆不起索罗斯何许人也,他仍然对手稿作出了热情的反应。然而,当这位 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弄清楚索罗斯来自于*人统治的东欧国家时,波普曾一度表示失 望。他还认为索罗斯是个美国人。这位哲学家感到十分激动,没有经历过极权统治的人,竟 然能理解他所谈论的东西。波普发现索罗斯是个匈牙利人,并且直接地接触过纳粹党人和共 产党人。他对索罗斯的手稿没有再进行过多的思考。他鼓励索罗斯继续考虑他的观点。
索罗斯从来没有承认,是什么原因使他决定再次搁置他的写作计划。不过,波普对他的 手稿的冷淡的反应,可能影响了他,于是做出了这一决定。 对索罗斯来说,写作该书是他喜爱的一项工作。他从没有透露他是否将这些手稿给过某 一出版商。无论如何,他说过他觉得这本书缺乏深度,因此,就从没有出版。
因而,索罗斯又回到华尔街地区继续赚钱。但是,缨斯并没有完全抛弃他。随后几年, 他以这本小小的未能出版的书的思想为主要观点,写成一本书真的出版了。
第三节 精明但不可爱
1963年,索罗斯开始在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工作,这是一家主要经营外国证券贸 易的美国公司。对索罗斯来说,爱霍德公司就是他的家。这家公司的总部在德累斯顿(东德 城市),创立于19世纪初期。雇佣索罗斯的人叫做斯蒂芬·凯伦,带一口浓厚的欧洲口 音,公司的其他人也是如此。虽然这条街道叫做华尔街,但是,索罗斯肯定想过,某一天他 会逃之夭夭,再回到欧洲。
从一开始,凯伦就对索罗斯评价很高。“我希望我雇用的任何人都很优秀,不过,他确 实是个很杰出的人。”
索罗斯被雇为分析员,一开始,他主要是从事国外证券分析。由于他在欧洲形成了联系 网络,而且他能够讲多种欧洲语言,包括法语、德语,索罗斯自然而然地成了在这一领域的 开拓者。
套利既需要知识,也需要胆略。但是,大多数的美国贸易商,知识偏狭而又不愿去开阔 视野。二者奇缺。当然索罗斯不是如此。美国人喜欢抛售美国股票。对于美国公司的职员, 能讲出公司名称至少是个能手,但是,对于欧洲的公司名称,他们却不能讲出。而索罗斯不 仅知道这些公司名称,而且知道公司的老板。
1967年,他成为爱霍德公司研究部主管。
为了在美国市场上开辟道路,打上自己的印记,索罗斯在和同事们打交道时表现了某种 不安定。一个坚持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回忆说,索罗斯很讲究商业信誉,不过,这也遭到那 些信誉很差的人的指责。
艾德格·埃斯塔是索罗斯1994年在伦敦的合作伙伴,他说,在0年代,索罗斯是一个 复杂的隐秘性的人物。“你知道他很聪明,有能力思维清晰——而且很可靠。你可以感觉到 他不像个很特别的人。有些腼腆。你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他是个出色的心理学家,他十分 敏感……正因为他害羞,所以他采取低姿丧形象。他不让人了解他的私生活。他常说些相反 的事情来装点门面。他装成绝对正确的样子发表大量的毫无意义的意见。有时,他只为自己 开脱。他不是个可爱的人。”
他不可爱,但在投资分析中却很精明。亚瑟·勒鲁,60年代在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 司与索罗斯共享,他还记得那段日子与索罗斯的接触。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1964年, 勒鲁加入了纽约银行研究部。勒鲁追踪的一个产业是证券交易,这刚好是索罗斯在爱霍德公 司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公司经纪人,索罗斯偶尔去拜访幼鲁和他的老板迈克·唐科,讨论购 买哪种股票。勒鲁记得,索罗斯总是把话题从狭窄的交易业转向“世界形势”,时常谈些大 的话题。
在外国证券方面经营有方,这使得索罗斯信心倍增。他开始想建立自己的投资公司—— 并且试图为自己赚钱。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26楼
第七章 雾里看花
“从根本上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陷的,被歪曲了的。”
第一节 走近感觉
50年代初,当乔治·索罗斯还是个在伦敦读书的学生的时候。他对世界的运行方式就 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志向不仅在于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思,而且也希望对认识世界作出重 大贡献。
他的指导教师卡尔·波普,鼓励他思考一些大的问题,提出一个宏伟的皙学方式。这种 方式可能不仅对整个人类有利,也可能会给提出这种方式的人带来好处。索罗斯馒馒地开始 信仰他的挚友柏荣·文的一句话:“你越是能把自己的努力限制在一个抽象的领域,你越是 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得更好。”
索罗斯对抽象物的兴趣,及时地把他引到了金融市场如何运作这一实质性问题上。要去 理解他关于金融市场的理论,最好的切人点是他关于人生和社会的一般理论。他的思想有一 个关键词:
感觉。
许多人间过同样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事物一一一大的物体 如宇宙、大脑、人类一一一是怎样运动的?
仔细思考过这些问题之后,人们又回到自己的生活,回到更为实际的问题,如负担家 庭、谋生、记得倒垃圾等。
然而,哲学家把这些问题作为他们终生的研究课题。乔治·索罗斯渴望成为一名哲学 家。
虽然没有任何事件激发索罗斯的哲学兴趣,但他却长时间地保持着这种热情。“自从我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1987年,在他出版的《点石成金》一书的导言中,他写道,“我就 有去理解它的强烈激情。并且我把我自己的理解作为需要被理解的中心问题”。
然而,年轻的索罗斯所作的说明仅仅是一个开头,要解决人生的奥秘这一任务几乎是不 可能的。
理由很简单,即使开始研究我们是谁或我们是什么,我们也必须客观地看待我们自己。
困难就在于我们不能。
这就是索罗斯的伟大发现:
“一个人所思考的东西是他的思想的一部分。因此,一个人的思想缺乏可以彼判所为独 立的参考点——缺乏客观性。”
索罗斯在他的《点石成金》中这样写过。这一个单独的句子形成了他的理论分析的核 心。由于不能达到独立的参考点,因此,人们不能把握本质,不能透过没有被歪曲的七色光 谱来看待世界。在50年代初,索罗斯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观 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陷的,被歪曲了的。他注意的焦点变成了这种扭曲怎样形成了事 物。
第二节 奇思异想
以世界如何运行的总体观念为武器,索罗斯关注华尔街地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观点都是有缺陷的或彼扭曲了的。”
问题在于,那些力图作股市分析的多数人已经得出结论,说在决定股票价格中必定会有 某种逻辑。这太扰乱人心,更不用说,在市场操作中,想这样做,会给人大多的承担风险的 精神压力。
同意这种理性思维的人论证说、因为投资者可以完全认识一个公司,所以,每一股的价 值都可以有一个精确的价格。以这种认识为武器,每个投资者就会有理性地自动地行动,当 一大批股种出现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最好的。而且,股票的价格也可以通过估计公司赢利而 保持合理。
这就是高效率股市假说,也是有关股市运行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这假定了一个完美 的、理性的世界,也假定所有的股票都反映了可得到股息。
然而,当古典经济学家在讲授均衡观念、假设作出完美的竞争和达到完美的认识时,索 罗斯相信自己理解地更透彻。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从假定完美的认识中可以获得的任何理 论,都是有缺陷的。在现实世界,买或卖的决定的依据——不是古典经济学家的理想——而 是人们的期望。并且,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完全的。
“我总体地理解事物的主要洞察力在于,在形成对事物的看法时,是不完全理解在发生 作用。传统的经济学家以均衡理论为基础,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平衡的。但是,如果你意识到 不完全理解发挥的重大作用,你就会意识到你处理问题所运用的是不均衡理论。
同样,在另一个场合,他写道,他是“沉迷于混乱之中。这便是我怎样赚钱:在金融市 场中理解革命发生的过程。”
在巴岛的那些夏天,乔治·索罗斯进行类似垄断资本的赌博,从此,他完全陷入了金钱 世界。不过,他还时而在知识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实践迫使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
然而,使他失望的是,他发现这门学问似乎很浅薄。
教授们想使他相信,经济学是——或者至少力图成为——一门科学。你可以提出理论和 发现统治经济世界的规律。
但是,乔治·索罗斯看透了这一切。他得出结论说,如果经济学是一门科学,那么,它 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不彤响它的活动范围而观察它。但是,索罗斯得出结论 说,这是不可能的。
当人类一毕竟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缺乏客观性的时候,经济学家们怎么可能认为 它是客观性的呢?当同样是这些人类,从品性来看是包含在经济生活中,不能不影响经济生 活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又怎么能认为他们是客观性的呢?
第三节 杀手锏
那些假定经济生活有理性和逻辑性的人论证说,金融市场总是对的,对的意义在于市场 价格倾向于贴现——或者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即使这些是不明确的。
索罗斯说,这是不正确的。
他曾经解释说,大多数的投资者相信,他们可以先扣除市场将来的利息,也就是说,在 事情发生之前就考虑到了将来的发展。在索罗斯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关于将来会 是什么样子的任何观点,肯定都有带有们见,是片面的。我并不是说事实和信念自发地存 在。相反地,我详细地阐述反馈理论,所要论证的是信念所做的会改变事实。”
“市场参与者不仅在操作中带有们见,而且这种们见影响了事件的发展过程。”
实际上,市场价格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们忽略了将来发展的可能和即将带来的影响。
市场价格一般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提供的不是关于将来的理性的观点,而是带有偏见 的观点。
“不过,这种歪曲会沿两个方向发生作用,”索罗斯坚持认为“不仅仅市场参与者们是 带着偏见操作,而且,他们的这种偏见也会影响事情的发展进程。这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 市场精确地参与了将来的发展。但是,事实上,市场提供了一种不是对将来事情负责的当前 期望,是由当前期望所产生的将来的事情。参与者的感觉是有着内在的缺陷的,而在有缺陷 性的感觉和事件真实过程之间存在着双边联系,这种双边联系在二者之间是缺乏对应性的。 我把这种双向联系称之为‘反馈’”。
“投资者对一种股票的们见,不否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上升成下 降。”
这种感觉和现实之间的双向反馈——索罗斯称之为“反馈”——成了他的理论的关键。 索罗斯坚信,能够解释金融市场行为的,不是高效率市场假说,而是存在于投资者们见和他 称之为事件的事实过程二者之间的反弹关系。事件的真实过程是公司的经济基础的另一个格 言。
索罗斯认为,投资者对某一种股票的们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引起股票价 格的上升或下降。这种偏见在操作中作为一种“自我加强因素”,与“基础性倾向”相互作 用,彤响投资者的期望,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运动,这可能导致经营者去购买更多股份或进 行吞并、获取,或购空存货,依次影响股票的基础。
那么,一种股票的价格并不是通过对获得的信息敏锐地作出反应来决定的。而是和硬件 一样多的感情产生的感觉的结果。正如索罗斯在《点石成金》中所写的:“当事件中有能思 维的参与者。主观事物就不再局限于事实,而且包括了参与者的感觉,因果链不是直接从事 实到事实,而是从事实到感觉和从感觉到事实。”
索罗斯的理论包含了这样一个论点,投资者所付出的价格不是对于·价值的简单的消极 反应而是考虑了股票价值的积极组合。
索罗斯理论的第二个关键,在于把握错觉在形成某一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锗觉,有时, 索罗斯把它们称之为参与者的思想与事情的真实状态之间的差异,是经常存在的。
有时,这种差异很小并且能够自我修正,索罗斯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准平衡。
有时,这种差异很大但能自我修正,这种情形他称之为远离平衡。
当这种差异很大,感觉和现实彼此远离时,不存在使二者拉近距离的技巧,实际上,外 力只能使二者分离。
这种远离平衡的情形有两种形式。一种极端是,虽然感觉与现实是远离的,但形势是稳 定的。稳定的形势对索罗斯这样的投资者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另一种极端是,不管怎样,形 势是不稳定的,事态的发展如此迅猛,以至参与者的思想跟不上形势。这种形势对索罗斯有 特别的吸引力。
感觉和现实的差距非常大,因为事态已经失控,这种形势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典型的“繁 荣萧条序列”。索罗斯把这些序列视为癫狂“这些过程起初是自我加强,变得不可忍受,因 而最终发生了逆转。
“因为市场经常处于波动和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富荣——萧条’序列易于产生。
这种“繁荣——萧条序列”的潜力经常存在。索罗斯的投资哲学认为,因为市场经常处 于波动和不稳定状态,所以“繁荣——萧条”序列易于产生。赚钱的方式就在于寻找使这种 不稳定资本化的途径,寻求意想不到的发展。
当然,艰难的部分就在于鉴别一个“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要识别这一序列,投资者 必须了解其他的投资者们怎样把握经济的根本。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都能了解市场一一一 所有这些投资者的想法,这是索罗斯投资技巧的本质。
一旦一个投资者了解了市场,他就有可能另辟溪径,去赌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假定一 个“繁荣一一一萧条循环”即将发生或已经开始。
怎样去把握一个“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呢?
1994年4月13日,索罗斯在出席银行、金融和城市事务团体会议之前,作了一个简短 的说明,例如不同意“普遍的明智”。大多数人都相信金融市场趋向于平衡,并且可以对将 来准确地贴现。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不可能对将来精确地贴现,因为它们不仅对将来贴 现,而且有助于它的形成。”
“一旦你了解了市场在闲些什么,你就要从其他方面积极行动,为那些意想不到的事件 下赌注。”
他说,有时候,金融市场会影响股票发行的基础,虽然,市场只应该去反映它们。“这 种情况发生,市场便进入了动态的不平衡状态,这时行为就会完全不同于高效率市场理论所 设想的一般状态。”
这种“繁荣——萧条序列”并不是经常发生。当它确实存在时,因为它们就会影响经济 的基础,因为它们极具破坏性。只有当市场受到紧随的倾向行为支配时,“繁荣一一一萧条 序列”才会发生。“紧跟倾向的行为,在这里,我是指人们以一种自我加强的方式行动,价 格上升就去购买,价格下降就抛售。”
“倾向一面的紧跟倾向的行为对于产生一次强大的市场失败是必要的,但是还不足以使 之发生。此时,你要问的关键问题是,紧跟倾向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乔治·索罗斯的回答:
有缺陷的感觉引起市场的自我培育。
市场的自我培育是投资者陷入盲目的狂热或盲目从众心理之中的另一种说法。
市场狂热地自我培育时常会反应过度,时常会走极端。这种反应过度——走向极端—— 引起了一轮“繁荣——萧条序列。” “有缺陷性的感觉引起市场的自我培育,市场狂热 的自我培育时常会反应过度。”
因此,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市场开始自我培育的契机,因为识别这一时机,投资者 就会知道一轮“繁荣——萧条序列”是即将开始,还是已经进行。正如索罗斯所说:“对射 过程紧随一种辩证模式的理由,可以用一般术语加以解释:市场形势越不稳定,人们越容易 被市场趋向影响;这种受市场趋向影响的投资越大,市场的形势越不稳定。”
一轮典型的繁荣——萧条序列的主要阶段有:
●一种还没有被认识到的倾向;
●自我加强过程的开始;
●市场方向的成功测试;
●自信心越来越强;
●现实感觉之间的差距;
●最终,相反方向的自我强化序列映象的开始。
索罗斯还论证说,当一种倾向持续存在时,投资交易的意义更大。而且,们见紧随着倾 向,以致倾向越严重,偏见越强烈。最后,当某一倾向固定下来时,这一过程也就开始了。
柏荣。文是纽约摩根·斯坦尼地区的美国公平投资战略家,也是索罗斯的密友,他把索 罗斯的理论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为:
“他的观点是,事情进展良好,然后,就会变得槽糕。你应该知道,当事情进展很顺利 的时候,它将会变得槽糕。把他的理论简单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变化是不 可避免的。关键点就是要识别转折点。”
钱给其他购买人,依次导致更高的价格。最后,价格爬得高高的。市场也如此,不稳定 而且超过票面价值,价格还在不断不上涨。根据索罗斯的反馈理论,崩溃也就成为不可避 免。
第四节 点石成金
乔治·索罗斯是一个非正统的投资者。
他并不按照传统的规则来操作金融市场。
而其他人却是如此。他们认为世界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理性的。
包括金融市场。
索罗斯只有在想了解什么时候那些规则将会发生变化时,才会对那些游戏规则感兴 趣。,因为这些规则发生变化时,它们可能会引发一种反馈关系,这种反馈可能开始一轮 “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
乔治·索罗斯不断地监视金融市场,搜寻一轮“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知道金融市场 上偶尔会有这些反馈关系的特征,索罗斯感到他比投资界的其他人更有办法去度过难关。
尽管拥有这条投资秘密,但是,未必能保证索罗斯可以经常赢利。有时,会出现一些与 他的投资潜能元关的问题。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与他的投资潜能密切相关的问题。
例如,有时候。这种反馈过程根本就不存在。或者,那些过程是有,但索罗斯却没有及 时地发现它们。最糟糕的是,有时,索罗斯去搜寻这一反馈过程,虽然找到了,但是,却发 现已错过了鉴别的时机。
偶尔,索罗斯去进行投资,不考虑某一市场是怎样运作的——也就是说,不管反馈过程 是否在进行。但是,他时时在寻找反馈过程。当他发现了一个而且能够利用它时,他就会获 得一大笔利润。
索罗斯承认他的理论不是完全适用的。他认为他的反馈理论并不是许诺去解释在金融市 场中如何赚钱。其目标更为宏大,他认为他的反馈理论可以更清楚他说明世界的运行。
这就是乔治·索罗斯的哲学式思维,而不是乔治·索罗斯的投资家式的思维。
“我相信,参与者的偏见是理解有思维的参与者的全部人类历史过程的一把钥匙。这正 如基因变异是理解生物进化的钥匙。”
然而,索罗斯知道,把他的理论提到如此高度,这是一种幻想。不管他多么想与众不 同,他还是感到极大的失望,他不能提供一个不朽的发现。
这种理论仍然是有缺陷的。他自己也不能确定“参与者的不完美的理解”意味什么。而 且,他的理论无助于作出正确的预测。
最后,索罗斯沮丧地承认,他的理论虽然“行之有效而且有趣”,但是,他关于参与者 的偏见的因果关系的观点,还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理论。它太宽泛。如果他的理论能对人有 所帮助,就必须说明清楚,“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然而,它却不能做 到这一点。
索罗斯对他的理论的范围问题不诚实吗,也不是。他对自己的理论期望太大。而当这些 期望不能变成现实的时候,他本应该保持沉默,但他却没有。虽然他没有提出一个放之四海 而皆准理论,但是,他却相信他的发现部分有用。“我的方法有助于描述当前金融体系的不 确定状态。”
对索罗斯的反馈理论的反映各不相同一一一有的人认为它大复杂并且难于理解,另一些 人理解了并且印象深刻。在那些困惑者中间,有一些与索罗斯共事多年的人。其中一个就是 罗伯特·米勒,他是爱霍德·布雷彻尔德的高级副总裁,从60年代就一直与索罗斯共事。
传记作者试图了解米勒对索罗斯理论的理解。
结果很让人沮丧。
传记作者:你与他谈论过这种理论吗?
米勒:谈论得不大多。
传记作者:你读过《点石成金》吗?
米勒:看过一部分。
传记作者:你能谈谈这种理论能为人们提供什么吗?
米勒:(突然大笑)可能不能。
在谈及这一理论时,其他人认为它很可信。
威廉·多吉是公正调查的高级副总裁和纽约市地安·安威特·瑞鲁德公司投资战略的主 管,他承认自己没有读过《点石成金》,但他相信索罗斯的反馈理论是完全可信的。
“乔治所指出的就是,股票的价格与真实的价值相去甚远,因此,就产生了赚钱的机 会”。
1994年5月,也就是《点石成金》出版7年之后,和以前相比,索罗斯在商业界的形 象更为高大。因此,这本书的平装版能得以再次发行,并附了一肖新的序言。在这篇序言 中,索罗斯说他想就反馈理论作一点新说明,使他原先的意思更清楚易懂。”
“在《点石成金》中”,他写道,我提出的反馈理论似乎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从双向 反馈动力学来看,这是在任何时候反馈理论都在发生作用的标志,从这一方面看,这个观点 是正确的。但是,说反馈理论在任何时候都在起作用,从另一方面意义上看,这个观点又是 不正确的。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它是苍“白元力的,以至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索罗斯也作了第二点阐述:
“我这本书的观点总起来说就是,参与者的价值判断通常是带有偏见的,并且这种盛行 的偏见会影响市场价格。”他认为,如果这些就是他全部要写的东西,就不值得用整整一本 书。“我的观点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偏见不仅仅影响市场价格,而且影响所谓的股票的 基础,也就是当反馈变得很重要时。这不会经常地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市场价格就成为 另一种不同的模式。市场价格也起了不同的作用,它不仅反映所谓的基础;它自身也成为基 础,形成新价格。”
索罗斯责备那些部分地或全部地读过该书的人,只抓住了第一点——流行的偏见影响市 场价格——而忽视了第二点——流行的偏见在一定情况下,也影响所谓的基础,并且,市场 价格的变化本身也导致市场价格的变化。
索罗斯非难了他自己。
他承认,他应该做的,不应当是去提出一种一般性的理论,说反馈所缺乏的是一个特殊 事例。而是应当把反馈作为一个特殊事例。因为反馈的主要特征是,它仅仅有时出现。
他的主要借口是,他观察过反馈;首先不是在金融市场,而是首先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他承认,如果坚持提出反馈这样一个一般性的理论,他可能会走得过头。接下来他写道,他 把经济理论看成是错误的,这一点他也犯了错误。如果反馈的情况只是断断续续的出现,那 么,经济理论只是偶尔出现错误,这一点应该是正确的。
乔治。索罗斯的反馈理论到底有什么价值?如果索罗斯不去掩盖这一论点,承认自己有 时也不坚持这一理论;有时候人们对金融市场的反应,在方式上与在莽丛中的动物对环境的 反应有些相似,那么,这个问题就要容易回答得多。他自己不能清楚他说明这些陈述的真正 意义。并且,在其他场合,他举证说,金融市场形势即将恶化,因为腰背痛疼开始发作!腰 背疼痛发作似乎只有一个限定的目的,作为一个早期报答系统。这无助于鉴定什么事件将降 临市场。然而,一旦索罗斯鉴定了即将到来的麻烦,这就好像他服用了一粒阿斯匹林。
他的腰背痛疼突然消失!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27楼
第八章 先投资后观其变
“我操作的方式是,提出一个观点,然后在市场中去检验。当我处于劣势并旦市场还在 按一定方式发展时。我会非常紧张,腰背痛疼。然后,我会去消除这种劣势。突然之间痛疼 消失。我感觉好多了。这可能就是直觉所在。”
第一节 “丽质”主,“五美”俱
乔治·索罗斯的理论只部分地揭示了他的投资秘密,即解释他怎样看待金融市场的运 行。索罗斯承认这一点。
然而,这套理论并没有揭示乔治·索罗斯怎样操作。
这些秘密索罗斯仍把它藏在脑子里。
理性的分析家认为他的理论仅仅这些,尔后是直觉在发生作用。
“我们貌似在作分析,”索罗斯说,“我也相信这些分析。不过。这里肯定还有其他一 些因素。作为一个交易者,毫无疑问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也有一些理沦。因此,二 者之间有一些联系。但是,作为一个贸易者,我并不认为我的成功就证实了我的理论。这不 是一种科学证明,我认为这里面肯定还有其他因素。”
正因为索罗斯的理论并没有完全揭开他走向成功的秘密,所以,人们可能会说他只不过 是比一般人运气更好。但是,严肃的分析家是不会相信他的解释的。罗怕特·米勒是索罗斯 最老练的助手之一,且兼爱霍德与布雷彻尔德公司的副总经理。曾有人不经意对米勒说,索 罗斯赚钱的能力可能与他想赚大钱的赌徒心理有关。米勒并不以为然:
“不,这不是他想赌敢赌的能力。因为他并不真正地把市场视为赌场,而是把它视为经 济状况,如果他认为形势很好,他就会去投资。
这比掷骰子并且希望两粒骰于都是么点(一对么)要复杂得多。
索罗斯怎样运作,这是综合运用的各方面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是他的智力。
当别人在市场中全力追逐某一股票,某一产业集团、某一商品时,索罗斯却一如既往地 完全沉浸在全球贸易复杂形势的分析中。与其他大多数人不同,他总是注重从世界金融领导 人的公开讲话和这些领导人所作出的决定中,敏感地分辨出市场的发展趋势、运动和节奏。 和大多数人相比,他对世界经济的因果关系理解的更为透彻。如果甲事件发生,那么乙事件 会接踵而至,尔后丙事件又成为不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一点不值得冷嘲热讽。实际上,这 也是索罗斯成功的秘诀的关键之一。
其次,是他颇具胆略。
不管你怎样以冷静的方式来解释他买进和卖出的不可想象的数量,他都会否认自己拥有 多大的勇气,因为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懂得怎样自救。而懂得自救也就意味着:有时候 进行投资是比较保守的,必要的时候要减少损失,手头经常要有数量较大的备用资金。他喜 欢说:“如果你经营状况欠佳,那么,第一步你要减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资金。当你重新投 入的时候,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
再次,索罗斯从事的工作要求有内在的坚韧精神。
“当他作出几十亿美元投资决定时,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公共事务评论员以及耶路 撤冷基地的以色列社会与经济进步中心主任丹尼尔·多尼说,“我感到震惊,并且会睡不安 稳,他投入的股份如此之大,做这种决定是需要胆识的,可能他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形。”
索罗斯经常被拿来与华尔街地区另一个极多出现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作比较,但是, 对照表明两个人之间差异很大。
巴菲特擅长于而且只擅长于——以低价购买有资产的公司——而索罗斯更灵活一些,他 会根据金融市场风向的变化出没于其中,以期适时地在市场上自由行动。巴菲特买卖股票, 而索罗斯经营证券和高利贷。已菲特专注于个体公司,而索罗斯着眼于金球金融市场大的发 展趋势。
索罗斯的宝贵品质之一在于:在金融市场上他不感情用事。
在这种意义上,他是个禁欲主义者。
其他人在市场上作出理智的决定时,往往会带人一些自我因素。而索罗斯懂得:一个明 智的投资家必须是冷静的。宣称一贯正确是毫无意义的。你喜欢的股票可能会突然猛跌,这 是很艰难的时期了,这个时候,最好还是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索罗斯时常就是这样做的。
1974年的一天,索罗斯正和一个熟人打网球,电话铃响了。
是东京的一个经纪人打未的,他诡秘地告诉索罗斯:理直德·尼克松总统陷入到水门丑 闻之中,最终会迫使他下台。经纪人告诉他日本人对尼克松的丑闻反应很糟糕。.索罗斯在 日本股市上购买了很大的股份,他不得不作出决定一一一保持现状。还是退出。
他的网球伙伴注意到,在比赛中他不曾出汗,而此时,在他的前额却布满了豆大的汗 珠。
他决定抛售。没有丝毫的犹豫,在作出这一重大决策之前,他觉得没必要同其他任何人 商量。
这都发生在一民间。
全部过程就是如此。
阿兰·拉裴尔从80年代开始索罗斯共事,他认为索罗斯的这种禁欲主义在其他投资者 身上是找不到蛛丝蚂迹的,正是这种禁欲主义成就了他。“这一点是不会错的。当索罗斯出 了乱了的时候,他会摆脱困境。他不会说‘我是对的,他们错了’,而是说‘我错了’。然 后,走出来。因为,如果你持有这种倒霉的股份,它会馒慢地把你吃掉。你所能做的就是对 此仔细思考一一一晚上,在自己家里。你会慢慢消化,完全远离这种股票。这种职业是一种 需要韧性的工作,如果很简单,那么,处理违反交通规则的女警察也会去做。它遵循许多不 同寻常的规则,需要自信,最根本的是不能感情用事。
接下来,值得一提的是索罗斯的自信。对某项投资,如果索罗斯认为是正确的,那就没 什么东西可阻止住他。不管投入多大的股份也不会嫌多。退缩是软弱无能的。在索罗斯的书 里,最大的错误不是大胆大,而是太保守。“为什么如此少呢?”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问 题。
最后,是他的直觉。
懂得何时大份额的投入,何时抽出投入的资金——你何时达到了标准,何时没有达到标 准。这是一种深不可测的能力。
“从根本上看”,索罗斯说,“我操作的方式是,提出一个观点,然后在市场中去检 验。当我处于劣势并且市场还在按一定方式发展时,我会非常紧张,腰背痛疼。然后,我会 去消除这种劣势,突然之间痛疼消失。我感觉好多了。这可能就是直觉所在。
“提出一种理论观点,然后在市场中去检验。”
总结索罗斯的投资技巧,摩根·斯但利公司的柏荣·文说:“乔治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有 某种规则,他能很实际地观察市场,并且知道哪些力量会影响股市价格。他懂得市场的理性 方面和非理性方面,他知道自己并非一贯正确。当他正确而且确实可以利用机会时,他会采 取有力行动;当他错了的时候,他会尽量减少损失……当他确信自己正确时,他会表现非常 得十分自信,正如他在1992年英国货币危机中一样”。
索罗斯的直觉部分源于对股市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洞察。这是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 西。这不是伦敦经济学院的必修课程。这是不为常人所拥有的天赋)而索罗斯却拥有。他的 伦敦伙伴,,文德嘉·阿斯塔毫不费力地指出了索罗斯成功的原由:
“他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心理学层面。他了解群居本能。他象一个商品销售商,知道人 们当下喜爱什么商品。”
第二节 上层路线
索罗斯最与众不同的,也就是能最好的解释他的投资潜能的特征,可能是他能够成为一 个非常排外的俱乐部的一员,这个俱乐部云集了许多国际金融界的领袖。
一般人不能向这个俱乐部提出入会申请。大多数会员都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领导 人:前任首相,财政部长,中央银行的头目等等。粗略估计,会员总数不超过二千人,且分 散在世界各地。
因为索罗斯不是被选举出来的领导,所以,他不可能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地位。但是, 随着像索罗斯这样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力量改变着政治家们的看法,索 罗斯的地位越
来越得以提高。他们也想认识他,想听听他对世界经济的看法。最重要的,他们想知道 他要达到的目标。当然,索罗斯同样对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将要做出什么决定也非常 感兴趣。
极少有像索罗斯这样的投资者,能通过这种方式进入这个俱乐部。其他人只能从报刊杂 志上读到有关这些领导人的报道,而索罗斯却可以直接和他们接触。他可能和一位财政部长 共进早餐,又和一位中央银行的头目共进午餐,或者给某位前任首相打电话请安。
例如,80年代初的一天,索罗斯出现在英国银行”,他被过来谈谈他通过紧缩银根重 振金融市场的观点。1980年,他曾买了价值十亿美元的英国公债,这次投资赢利颇丰。因 此,他引起了银行的兴趣。
使索罗斯成为全球金融网络领袖的,不仅仅在于他金融方面的机敏。从80年代中期, 他开始热心于在东欧,尔后在前苏联建立基金会作为推动开放社会的一种手段,他就更有理 由与政治和经济领导人密切交往,特别是在欧洲。
邀请一个内阁部长参加他的基金会,或者,为在参加基金董事会议之前,顺便拜访某位 政治领导,对于索罗斯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了。1993年11月,作家米歇尔·列韦斯对他的 基金会进行了为期2周的访问。索罗斯夸耀说,他早上会晤了摩尔多瓦总统,晚上又见了保 加利亚总统。“你瞧,一个总统陪我吃早餐,另一个总统陪我吃晚饭”。
很显然,和其他投资者相比,这种情形给索罗斯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当然。和政府官员 共进早餐并不会使索罗斯精确地知道,某个国家会在哪一天使货币贬值或提高利润。金融领 导者不会为了煎蛋和面包而作如此的交易,即使是对乔治·索罗斯,或者更精确他说,特别 是对乔治·索罗斯这样的人。 但是,和这些领导人的亲近使索罗斯对其他人不可能或不能把握的事件了如指掌。对于 某次会议有用的信息,他或许要等几个月以后才能付诸实施,这些信息或许就是某位财政部 长在吃午餐时漫不经心进说出来的。这种好处就在于:当其他人从报纸看到这些消息时,他 因为与财政部长的接触,已经将这些信息从头脑中取出并付诸实施。
正如伦敦沃宝证券公司国际经济部主管乔治·马鲁斯所说:“索罗斯对世界事件和世界 过程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他的欧洲背景使他比同时代的人更杰出。使他对世界的组合有一种 不同一般的透视力,特别是对于德国的统一,和欧洲的其他各种观点……他具有德国人称之 为“洞察世界”的观念,这种观念是不能以一个或另一个国家国内观点综合而形成的。他所 做的是总体设计,他把这些称之为机会。
“索罗所的一个重大秘密在于他同世界领导人的交往接触。”
这种世界观念使索罗斯极具自信。
“他不是一个对过去的成就自鸣得意的人。”索罗斯80年代的助手詹姆士·马龟兹 说:“而是喜欢说‘喂,伙计,事情应该是按这种方式发生的。”
“你可能会听到,他使用‘很显然’,或‘它肯定会这样发生’,或‘导致这种结果的 原因很简单很直接了当’等等诸如此类的短语。别人只见树木,而他能看见森林。 其他投资者所缺乏的,不仅仅是成为这种云集世界领导人而具有排他性的俱乐部会员的 这样一张王牌。即使让他们成为其中一员,其他投资者恐怕也不会像索罗斯一样,花费大量 时间和世界领导人在一起。
其他投资者更习惯于这种交际场上狂乱的步伐。大多数人把它当作消遣娱乐,同这些世 界领导人周旋。有些人甚至把它看成是浪费时间。但是,索罗斯懂得这种在交际场上周旋的 必要性,他看到了办公室之外活动的价值;不仅仅要接触这些重要决策的制定者,而且还需 要时间去思考。索罗斯很懂得去操作,正如他所说的:“要想获得成功,你手头要有充足的 自由时间。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索罗斯的朋友柏荣·文认为这种“从容不迫’,的方法对生活对金融领域都很重要。
文说“他感觉到他不应该依赖于其他人。一些人整天在对经纪人下指示。他认为时间不 应以这种方式去花费,而是要和那些真正对你有帮助的人交谈,然后去思考、去阅读、去作 出反应。他寻找那些具有哲学敏感性的人,而对那些仅仅赚了许多钱却没有思想的人不屑一 顾。他认为他没有必要在办公室里做这些事情。 “有一次,他对我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柏荣,你的问题就在于:你每天都去上 班,并且你认为,既然我来上班了,就应该做点事情。我并不是每天去上班。我只有感觉到 必要的时候才去上班……并且这一天我真的要做一些事情。而你去上班并且每天都做一些事 情,这样你就意识不到有什么特别的一天。”
第三节 市场游泳,自教育方
索罗斯怎样打发日子呢?
典型的一天是从上午八点或八点半开始。他整天开会或不开会,但是,在任何时候,他 的公司经理们都可以自由进出,谈谈投资股份的问题。
索罗斯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他和公司经理们个人交谈。他讨厌开会。有时,听了某 位经理的想法,索罗斯可能会提议他或她给另一位持相反观点的人打电话。从1984年到 1988年与索罗斯共事的阿兰·拉裴尔说:“如果你喜欢某一件事情,他会让你同另一位不 喜欢这件事情的人谈谈。他总希望保持一种理智的摩擦。他会对一项投资的股份仔细思考。 你也不得不对此思考、思考、再思考。情况变化了,价格变化了,事情变化了,作为一个公 司经理,对一项投资你不得不从总体上再三思考。”
接下来,可能会有这样一段对话。
拉裴尔可能会对他说:“这项投资比例已经算出总数。“ 索罗斯:“你认为应该抛售一些吗?”
拉裴尔:“不是。”
索罗斯:“你想更多买一些吗?”
前前后后地,又得重新审视这个比例。
拉裴尔说:“索罗斯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把握问题的要害。然后,他会看看表格说行 吧。”
当做出决定的时机成熟,他思考的时间不会超过十五分钟。
像拉裴尔和一些的公司经理一一: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要通过索罗斯,小量的股份,例如 说500万美元,可以不经过索罗斯而直接建立。
拉裴尔说:“不过,和索罗斯去谈话,一定要真正对你有利,因为他太精明了。”
对索罗斯来说,他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补偿性自救的技巧。自救作为一种实践经历, 可能难于理解,但对于索罗斯来说,有助于说明他的成就。例如,在《点石成金》中他写 道:“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一次终身难忘的教训。很幸运的是, 我的父亲有根高的自救技巧,作为一名战争逃犯,他在俄国革命中幸免于难。”
在同一本书中、接下来他谈到了要建立一个套头交易公司,最大限度地检测他的自救本 领,“这种杠杆作用装置如果运行良好,就会产生奇妙的结果。但如果事情出乎你的意料, 那么就会惨遭失败。最难判断的是什么程度的风险是安全的。没有什么整体的行之有效的衡 量标准,每一种情况都必须根据它自身的是非曲直来判别。而最终的分析,你必须依据你自 救的本能。”
采取本能的自救行动的一个例子,发生在1987年10月股票市场的那场大灾难。根据事 后的检讨,索罗斯退出一些项目投资股份为时尚早。但是,在詹姆士·马龟兹看来,乔 治·索罗斯放弃战斗是为了第二天更好地战斗。当索罗斯由于过早退出蒙受巨大损失时,他 却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对于许多人来说,接受这样一种后果是十分艰难的,”马龟 兹说,“然而,索罗斯却能够做到,因为他坚信他能够弥补这些损失。当然他也做到了, 1987年之后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我认为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榜样。”
第四节 投资跟着感觉走
正因为索罗斯具有如此特征——脑力、胆略、斯多噶学派的禁欲主义和本能直觉,这使 得他不同凡响。他的“反馈”理论是他的测定市场的改革计数器。它不能告诉他精确地脸准 什么目标,或什么时候最关键,但是,这一理论能告诉他,枪应该指向何处,并给他提供抓 住潜在机会的方式。
然后,是他自身的特征发挥作用,使他更精确地指向目标。
接下来,索罗斯会采取行动。他去做,但不是以一种粗枝大叶的方式去做,而是通过测 试、试探,力图决定他认为正确的东西,事实上是否正确。他会提出一种假说,并以此为基 础,决定投资股份的比例。然后,去观察这种假说是否行之有效。如果有效,他就会增加这 种股票的比例。他对一种股票的自信程度完全决定于他持有的份额的多少。如果这种假说偶 然地无效,他毫不犹豫,抽出他的投资。他时常在寻找可提出某种假说的情势。
正如马龟兹所回忆的:“乔治过去常说‘先投资后观察’。它的意思是,形成一种假 说,进行基础性投资,去检验这种假说。由市场来证实你到底是对还是错。”
索罗斯最喜欢的这种战略,实质上,可以称之为在市场上“找感觉”。索罗斯只是偶尔 使用这种技巧。在80年代,他与马龟兹共事时,他甚至没有告诉马龟兹。
经过充分讨论,这两个人最终决定冒险尝试。
那时,马龟兹设计了一个受影响程度较小的方案,留出了一项股份投资的大量资金。
“好吧,”索罗斯说,“我如果想买三亿美元的股份,一开始,我只会买5000美 元。”
“先投资,然后去观察。”
“我知道,”索罗斯口答说,“不过,我得先感受一下市场情况怎样。我想看看,作为 一个抛售者,我的感觉怎样。作为一个抛售者,如果感觉很好,很容易把这些公债抛售出 去,那么,我会更想成为一个购买者。但是,如果这些公债实在难以抛售,我不能肯定我会 做一个购买者。”
并非索罗斯所有的理论和战略都是不会出错的。有些人却这样看。他们看到了他的投资 业绩,认为象这样一个精明的人,是可以免于犯错的。
索罗斯被那种想法逗乐了:“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他说, 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 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寡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
28楼
第九章 我口所在,投资所在
“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发有意识到的突变。”
第一节 敏于行而衲于言 20世纪60年代未,乔治·索罗斯进入了大金融联盟。
为了在这家公司中谋求一个更重要的领导职务,索罗斯想说服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 的老板,在海外建立两个投资公司,并让他来进行管理,他获得了成功。
酋先是第一期海鸥投资公司,始于1967年。这是一家在华尔街享有盛誉的长期投资公 司,顾客作为投资者,当然希望有看涨的行情。
其次是第二期海鸥投资公司,带有套头交易性质,创建于1969年。它是以这样一种形 式组织起来的:为了购买各种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公债和通货,索罗斯可以使用股票、公 债作为辅助手段。起初,索罗斯是用他自己的资金建立此公司的,仅仅只有25万美全,此 后不久,索罗斯所认识的欧洲大款们便倾人了删万美金的巨资。
25万美金。
这就是索罗斯好运的开端。
与柏荣·文首次会晤是在1968年。当时文是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一家客户在华尔 街公司的一名部门经理。文的这家公司与日本过从甚密,在那里,股市行情呈下迭趋势,然 而,却没有人真正掌握了日本经济的状况。文听说有个叫乔治·索罗斯的人,对口本的情况 极为熟诸,于是便邀请他畅谈,准备洗耳恭听。
在早期,这就是索罗斯的最大优势。和美国大公司的其他人相比,他对经济形势的了解 要广泛深刻得多。
特别打动文的是,索罗斯提出了关于建立海外套头交易投资。排斥美国客户的大胆设 想。当然,索罗斯除外,虽然他也是美国公民,但根据投资规则他是能够被允许成为一名成 员的。索罗斯这样做,正像他以往一样,是一种职业性的冒险。因为在m年代未,美国人把 套头交易投资引人海外投资,作为他们业务量的一部分,这仍然是十分新奇的。索罗斯却敢 为人先。
许多美国富豪都极想投资第二期海鸥投资公司,但索罗斯却不需要他们参与。他知道自 己能吸引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客户,尽管他们性情轻浮,而极大的税收利益则取决于他们的 忠诚。果然不出所料,他吸引了大批国际性的追随者,包括欧洲的、阿拉伯的和甫美洲的富 豪。他在纽约总部建立了这家投资公司。和其他许多海外投资公司一样,第二期海鸥投资公 司以荷兰统治下的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库拉索岛为基地,在这里可以逃两种税:证券与汇兑委 员会的复查税和资本增殖税。
套头交易投资,在20世纪60年代未还鲜为人知,更没有人理解。在1957年,沃 伦·巴菲特踌躇满志地实施他的套头交易投资。但是,到1969年索罗斯着手套头交易投资 时,世界对这种投资几乎还是一无所知。当然,到本世纪90年代情况已发生了变化。
乔治·索罗斯因此成了所有套头交易投资者中最大的领袖。
索罗斯是套头交易投资领域的先躯,这个领域利润的潜力是极为可观的。他也是首先使 用所谓派生物的有争议的金融证券的人,这些派生物与套头交易投资群体紧密相关。
套头交易投资是1949年由亚历山大·温斯诺·琼斯发明的。琼折曾是新闻记者和大学 教师。因为注意到一个组织的某些部分运行得很好而另一些部分运行较差,琼斯设计了投资 限度。一个股市行情看涨的投资者可能会增加他原有80%而资产的投入,而缩减对其余20% 资产的投入。一个股市行情看跌的投资者可能会缩减对原有75%资产的投入,而增加对其 余25%资产部分的投入。减少投资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一开始,套头交易投资仅限于股票,买进或抛出类似的证券,以朋全面赢利。经过一段 时间以后,残存的套头交易投资在其他领域四处寻找自己的投资机会。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套头交易投资引起了宣传媒介的注意,但是1970年以 后,利润开始减少。随着1971年允许汇率浮动决定的作出,利润又开始回升。但是,许多 套头交易投资公司在1973一1974年跌风笼罩下的市场中夭折了。此后的十年,套头交易投 资一直处于低谷。
在80年代未和卯年代初,使得套头交易投资突飞猛进的原因,也使得乔治·索罗斯上 升为世界级投资者地位——就在于增加美国的出口。以及1985年欧洲银行作出的降低美元 汇率的决定。(美元下跌使得美国出口品更为便宜)。美元被压低,给流通领域的贸易以新 的刺激。索罗斯和其他套头交易投资的经理很快从中受益。
如果索罗斯缠住欧洲不放,很可能他只不过是一个目光敏锐。槽明能干的金融家,而不 会成为一个杰出人物,一个特别的专家,只不是众多的在金戳市场拼命赚钱者中的一员。但 是,在美国,索罗斯是极为出类拔革的,关于欧洲金融的渊博背景知识使他如虎添翼。他的 极大优势便在于他在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他运用这些资源来分析金融和 政治事件与世界金触市场的密切关系。
在60年代末期与索罗斯共事的亚瑟·勒鲁解释说:“乔治很早就指出,人的思维必须 带有全球性而不能带有狭隘的地方性,你必须了解此地发生的事情将会给其他地方带来什么 影响。国此,通货并不那么至关重要。他需要的是以不同渠道得来的基本信息和在头脑中对 它们进行加工,然后,他会提出一套在长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方案。
纽约银行的分析家勒鲁,在1967年和1968年曾经是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大献殷勤 的对象,可是他一开始就否决索罗斯的两个提案。直到1969年初,他才最终同意。在爱霍 德公司里,他起初是索罗斯的助手,协助他管理这两个投资公司。此后两年多时间,他们一 直并肩工作。
为索罗斯工作是十分紧张却又使人着迷的,在那两年中,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增 添紧张和戏剧色彩。勒鲁国忆说:“乔治是个严厉的监工,迫使你很投入地工作。他能控制 让我限花燎乱的世界。他甚至可以从发生在A地事件中预料它在B 地的影响。我不能把握 它们的内在联系,因为我和他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人。在宏观上,他是我所见过最优秀的投 资家,至于微观领域,他并不十分投入,似乎没有发挥他的潜力。
再谈谈索罗斯的其他方面。在公司里他与众不同。甚至在华尔街地区,他也独具特色。 他总是处于思考之中,思考一些重大问题,使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大多数同事捉摸半天才能 明白他的意思,甚至勒鲁也不得不略加思索。他的文风也别具一格,“我没有料到是乔治那 个性突出的文笔,我们风格各异,我习惯于写关于总消费量的报告,而乔治的文风是很书面 化的。
乔治·索罗斯是杰出人物,是办公室的知识分子,见多识广,给人印象深刻,但谁能理 解他呢?
索罗斯着手写作《点石成金》大概是此时。1969年,他要求勒鲁读读其中的五章。 “我一个字也没有读懂。”勒鲁解释道,他认为这并不是由于他智商低下,而是由于索罗斯 文字表达能力的问题。他想从书中找到索罗斯这种理论的概要,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书中“反馈’”一词很让他费解,他特意去翻过字典。25年之后,也就是1994年春, 勒鲁承认:“对这个词我至今不解,我不知道他试图引伸出什么意思。”
由于和索罗斯关系亲密,勒鲁给他提过一些友善的建议。“如果你给一个不如你的人提 建议,大多数人总会接受。乔治也不例外。
勒鲁知无不言,他很率直地对索罗斯说:“你要准确表达你的思想总得费九牛二虎之 力。”
和亚瑟。勒鲁一家的交往,也许对索罗斯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他们不象他那样 声名显赫,但他不可避免地要同他们交往。而要和他们交往,他就不得不把自己的思想表达 得更为清晰。这正是亚瑟·勒鲁试图告诉他的,这是一种很坦率而又友善的信息。乔治,找 一个编辑。找一个人把你那些思想用通俗的英语表达出来。
乔治·索罗斯不愿意听到这些话。正因如此,那些应邀参加索罗斯作品评论的人,大多 回避。他们很清楚。既然他不愿听,又何必自寻烦恼,惹得他生气呢?
不管是否有人能象亚瑟·勒鲁那样,领会“反馈”一词的确切含义,乔治·索罗斯认为 已经是在市场中检验自己理论的时候了。这些理论能让他在竞争中取胜,他对此满怀信心。
“我在有把握的地方投资,我不会改变投资计划。我充分运用我的聪明才智。令人十分 惊喜的是,我发现那些抽象的理论,操作起来竟然得心应手。如果说这些理论说明了我成功 的原因,或许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它鼓舞了我。”
索罗斯在第二期海鸥公司仔细观察的第一家分公司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
1969年,在一份广为流传的文件中,索罗斯分析了进行房地产信托投资的优势,这为 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感觉到了由急速发展而后衰落这一进程,索罗斯把房地产信托投资业 的运行周期比作一部三幕剧,正确地预料了它将经过暴涨,然后较长时期的保持,直至最终 破产。他得出结论:“第三幕至少要在三年之后,我买进这些股票很保险。这表现他极强的 预测力。果然,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正如他所料,到1974年,房地产信托投资已度过了 它的鼎盛时期,索罗斯开始抛售股票,获利100万美元。这些早期用以验证他市场理论的活 动,极大地鼓舞了索罗斯。
在60年代未,索罗斯把他的理论也运用于市场繁荣的集团公司,他承认:“在上升阶 段和下滑时期”他都赢利。起初,他注意到高科技公司狂潮迭起,利润膨胀,对社会事业性 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索罗斯认为那些“赌博性投资经营者”的偏见可能会抬高集团公司的股 票价格。他大量购进。后来,当狂热过后,他抛售集团公司的股票,利润相当可观。
第二节 开天辟她
1970年,索罗斯和吉米·罗杰斯携手合作。罗杰斯是那鲁大学1964年的毕业生。他是 在阿拉巴马州的德马波利斯地区发迹的。
索罗斯和罗杰斯。多好的一对投资合作伙伴,甚至是华尔街地区最好的一对。
罗杰斯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给索罗斯的印象是:他是一个亲 英分子和自诩的哲学家。服军役的三年时间里。罗杰斯获得了炒股专家的声誉。他甚至掌管 了他上司的股票业务。
1968年,罗杰斯在华尔街贝奇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仅仅靠600美元的本钱,罗杰 斯在股票市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两年以后,他开始在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为索罗斯做 事。然而在那时,新的经纪业条例实施,不允许索罗斯或罗杰斯从公司的股票经营中得到好 处。尽管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不想让他们离开,但索罗斯和罗杰斯都很想成立独立资产 的经营者。他们辞职并建起了自己的公司。
1973年,他们建立索罗斯资金董事会。办公室设在纽约的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三间房 子里。
远离了华尔街地区。
在那时这是多么奇怪的观念。一个人为什么会对投资感兴趣而使自己远离权力中心呢?
吉米·罗杰斯喜欢这样解释,他和乔治·索罗斯不具有典型的华尔街人士的思维方式, 似乎没有什么理由非得置身于华尔街管区不可。对索罗斯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办公室只仅 仅是他在中央公园西部社交合作社的一部分。
在索罗斯资金董事会里,工作的气氛要比节奏感很强的华尔街其他公司轻松得多。夏天 里,职员们穿着网球鞋上班,有时候,包括罗杰斯本人,骑自行车上班。索罗斯和罗杰斯喜 欢办公室这种和谐随便的气围,他们希望能长期维持。不管能够赚多少钱,他们每周都工作 80小时。
公司创办之初,仅他们两个人,索罗斯是经纪人,罗杰斯是市场调研员。尔后,三个人 一一一加了一个秘书。
办公室似乎大小。他们有大多的事情要做。规模小有小的好处。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做手 头的活,不必担心群体的失误,不必处理大多的文件,不必处理因办公室扩大而产生出来的 无数的零碎琐事。
然而,他们赢得了顾客。他们做股票投资。利用期货交易或贷款,在日用品和证券市场 上下赌。在经营的范围上是空前的,索罗斯资金查事会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包括证券、日用 品、公债和股票。从1970年开始到1980年他们分道扬镳.索罗斯和罗杰斯没有哪一年亏 损。华尔街管区的人谈到他们,总是充满敬意。他们似乎比其他人更了解经济状况的变化。
1971年,公司资产为1250万美元,一年后,达到2010万美元。从1969年12月31日 至1980 年12月31日.索罗斯公司的赢利是3365%,而同一时期一般的公司和经营较差公 司的复合指数,只有47% 。
1980年底,公司资产达3.81亿美元。
因为是私人合伙,公司比其他公司多一些优势,更为方便。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卖空, 这对其他投资者来说,承担的风险太大。
卖空。
这似乎是一种没有害处的方法,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没有同情心。
他们会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一个人怎么还能存侥幸心理下赌注呢?你究竟是怎样一 种人,难道你不忠实于你的经济么?利用别人的不幸发财,你能做这种人吗?
索罗斯却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在他看来,技巧能发挥神奇的效力,国内和国外市场给他 带来巨额利润。公司可以用保证金购买股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规模较小给索罗斯的公司节 省了资金,可以避免难于负担的官僚机构,可以比大公司更容易抽出或投入购买股份的资 金。
索罗斯和罗杰斯二人紧密配合。罗杰斯解释说:“一般地,如果我们意见不一,我们不 会轻举妄动。然而,也有例外,如果谁强烈地想做某一生意,他可以去做。事情做完了,这 笔生意做的对与不对,就显而易见了。经过仔细考虑,我们就会看法一致。我不喜欢使用这 个词语,因为看法一致的投资是一个灾难。然而,大多数憎况下我们却能达成共识。” 在独立思考方面他们引以为荣。
正因如此,也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瓦解。他们都如此独立不羁,以致彼此都觉得对对方误 解太多。
但是,他们短暂的配合得却十分戳契,象一台上了润猾油的机器。他们都认为,从华尔 街地区的分析家那里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罗杰斯认为,那些人只知道人云亦云。因此,他 们两人都亲自选择股种。
“在股票布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他们喜欢看书。他们订阅30种商业报刊,包括《化肥浴解》和《纺织周报》。他们熟 读那些一般人感兴趣的杂志,寻找那些可能有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的内容。数百家公司的通 讯录上都有索罗斯资金董事会的名单。而董事会也存有与国内外1500家公司发生业务往来 的记录。罗杰斯每天都要细心研究20或30份年度报告,以期发现一些有趣的公司发展的材 料或感知一点别人不能清楚地看到的较长时间内股市走向。
他们百折不挠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突变。
索罗斯为了验证他的理论,在股票族中,他密切注视着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正如 罗杰斯所说:“对于公司最近能赚多少,或1975年铝的载运量怎样,我们并不那么关心, 因为我们正在考虑的是: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会怎样改变将来的产业和股票族的命 运。如果我们所预料的和股票的市场价格差异很大,那一切都好了,因为那时我们可以大赚 一笔”。
70年代初,索罗斯在银行业中发现的“突变”就是其中一例。
1972年,索罗斯敏锐地感觉到在这一领域将要发生突变。那时,银行业信誉最槽糕, 银行职员被看作是庸俗而又呆笨的。几乎没有人相信银行业能从酣匠中觉醒,自然,投资者 对银行的股票毫无兴趣。
然而,索罗斯经过独自的研究,他发现高等商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新一代的银行 家,他们将对银行职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银行业正俏然而又明显地发生变化。这些新银行经 理们正寻找银行业陷入低谷的原因。这就有助于改变银行股票的前景,他们正采用新的金融 措施,银行的赢利在上升。因而,银行股票实际上不可能超出票面价值。许多银行都已把他 们的平衡能力发挥到了极限。要想持续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本净值。
1972年,第一国家城市银行举办了规模空前的股市分析家展览活动,并为他们设宴招 待。使乔治·索罗斯大力恼火的是,他没在被邀请者之列。但这次宴会却刺激他采取行动。 他写下了题为“发展银行之事实” 的经纪报告,提出了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 为:当银行股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股票将会降价。这篇报告的出版和宴会的举行是同时 的,索罗斯的观点是通过对银行股票透彻分析后提出的。他曾向一些经营较好的银行提出忠 告。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银行股票开始上涨,索罗斯从中获得了50%的利润。
银行业的转变标志着走向70年代大繁荣的开始,大繁荣加速了80年代美国公司的扩大 和合并。根据反馈理论,索罗斯把赁荣作为羹荣与萧条循环周期的起点。
为了在国外经济方面同样取得迅速进展,索罗斯寻找在国外股票市场中投资。哪些国家 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呢?哪些国家为经济的稳定提供了新的政策呢?哪些国家将进行市场 改革呢?
索罗斯希望能获得规模效益。一个曾给索罗斯当助手的人说:“和任何精明的投资家一 样,索罗斯总希望用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利润。”索罗斯喜欢瞄准那些不成熟的市场,如 法国的、意大利的和日本的。他希望比其他投资者早6至18个月进行投资。
因此,索罗斯购买了日本、加拿大、荷兰和法国的证券。在1971年一段时间里,索罗 斯资产的1/4用于购买了日本的股票,这场赌博使他的资金翻了一番。
索罗斯和罗杰斯选择股种很精明。1972年,索罗斯的一个熟人们然向他提及,根据商 业部的一份私人报告,美国的发展依赖于外国的能源资源。因而,索罗斯基金查事会大量收 购了石油钻井、石油设备和煤炭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后,即1973年,出现了阿拉伯原油禁 运,引起能源业股票的飞涨。
1972年,索罗斯和罗杰斯也预见了食物危机。因为购买了化肥、农场设施和粮食加工 业的股票,他们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而且,他们的超人之处继续显露出来。与此同时,索罗斯和罗杰斯很狡黠地把军事防御 工业作为一个大有潜力可挖的投资场所。
1973年10月,当埃及和叙利亚武装部队大规模进攻犹大国家时,以色列十分震惊。那 场战争开战之时,以色列处于防御状况。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损失了众多飞机和坦克。种 种迹象表明:以色列的军事技术已经过时。这使索罗斯想到了美国的军事技术很可能也已过 时。如果美国国防部意识到了自己武器装备的过时。他们有可能会花大量经费去进行更新改 造。
这一项目对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自从越南战争结束以后,兵工 企业亏损严重,金融分析家们连听也不愿听。
然而,1974年初,罗杰斯仍然密切关注军事工业。这种内在潜力促使罗杰斯独辟匹 径。他到华盛顿和国防部的官员周旋,又找美国军工企业的承包商谈判。索罗斯和罗杰斯越 来越坚信,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其他的投资者将会失去这一发财的好机会。
1974年中期,乔治·索罗斯通过军工企业的股票开始大发其财。 他购买了诺斯罗普 公司、联合飞机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的股票。而且,虽然洛克洛德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索罗 斯还是在这家公司进行了赌博性投资。
索罗斯和罗杰斯对这些公司掌握了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它们都有大量的订货合同,通 过补给资金,在近几年中可获一定利润。
1975年初,索罗斯基金董事会开始向供给电子装备的工厂进行投资。在赎罪日之战 中,以色列空军的失利,主要归因于缺乏尖端的电子对抗手段,以压制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 的苏制武器的火力。
索罗斯和罗杰斯注意到了这一事实。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现代战争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武器装备取决于技术的状况: 灵敏的电子元件、激光定向的炮弹和猛烈异常的导弹。
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索罗斯和罗杰斯的正确决策,为他们赢得了巨额利 润。
在这个时候,索罗斯的秘密是什么呢?
首要的是极大的耐心。
其次,在股票市场什么地方寻“金”,要培养出极高的敏感性。大家都在寻“金”,在 什么地方寻金各有各个理论。然而,索罗斯能把他的触角伸向变化发展的金融市场,持续不 断寻求来自还处酝酿之中的一些事物所发出的神秘信号。
得到信号之后,他就会象火箭一样依赖导航系统自动飞向目标。从不会向人泄露他为什 么确定这一方向而不是另一方向,并在市场现实中验证他的直觉。
他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年复一年地去探究。
29楼
第十章 金色大跃进
“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东街地区你跟曾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 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第一节 改名焕姓
到1975年,乔治·索罗斯开始在华尔街社区中引人注目。更精确他说,他赚钱的本领 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注定要成为一个知名人士,对这一点几乎没有谁怀疑。
正如在80年代和索罗斯共事的阿兰·拉裴尔所说:“他勤奋努力,洞察力强,有进取 心。他非常胜任他的职业。这种职业本身并不需要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而是一种直觉过 程。你经验的多少对你的业务会产生很大影响。我认为乔治是天生的从事这一职业的料。
尽管华尔街管区内的一些人接触和认识索罗斯,但对于外部世界来说,他仍然是默默无 闻的无名小卒。
这有它的原因。
不像80年代未和90年代,在那个时候,掩没在社会生活中投资者一般是不为人们所重 视的。那时,在华尔街管区的商业传媒对此也毫无热情。相应地,在金融市场上对重要人物 的个性更少兴趣。——不像现在,人们对与之共事的人的私人生活都进行详尽审察。
即使传媒想做更多的报道,在华尔街管区索罗斯及其同行也对它们怀有极大的戒心。他 们都尽量避免抛头露面。投资被认为是纯粹私人性的活动。
而且,在华尔街管区人们普遍认为:纯粹的吸引公众的行为是不吉利的,就象和富有诱 惑力的死神亲吻,最终会走向深渊。传统的开明人士也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把他的照片刊 登在华尔街社区的杂志上,广泛流传,那么恶运就会降临、赢得声誉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 致命的代价。
因此,乔治·索罗斯远离了聚光灯,这样他觉得非常舒适。与他交往根深的朋友柏 荣·文说:“在我们的接触中,乔治从不自我炫耀,即使这样做对化有利,他也不自我宣 传。”
不过,1975年5月28 H,华尔街日报在头版着力报道了乔治·索罗斯的事迹。浓墨重 彩,特别是标题,使索罗斯首次品尝到荣誉的喜悦:
证券市场逆风雨行
不赶华尔街潮流
艰难岁月独领风骚
索罗斯公司认准目标:
以色列武器生产
给外国人以厚利
报纸上这篇文章是否注定·了索罗斯要遭厄运呢?是否改变“他的好运呢?他自称有一 种预感:传媒的注意是破坏性的。——然而,实际上索罗斯有足够的理由为报纸上这篇报道 而高兴。它促使索罗斯下决心独立经营,这种独立经营给他带来极为丰厚的利润。
为作这篇报道的准备使索罗斯陷入极坏的心境中,当日报记者坐在他对面进行访谈时, 他抱怨说固疾发作,背痛厉害。每次索罗斯公司进入困境的时候,疼痛就加剧。“证券经营 是一件最残酷无情的事情”他说,表情有些痛苦,“你不能伪造或中止,因为真实情况每隔 一天都记录下来了。”
后来,在一次有趣的评论会上,谈,完索罗斯公司近来取得的惊人的持久成功后,关于 将来,索罗斯用一种悲观的语调说:
“谁知道公司好景多长呢?历史证明所有的公司经营者最终都要歇火,有一天,我相信 我们也不例外。我只希望不会是今天下午。
索罗斯说完微笑着走进股票报价器。,他想卖空一家著名的房地产公司大额股票。他预 计股票价格下跌,这家大公司企图购买他抛售的全部股票。
“看银行信托部也想要,”索罗斯笑着说,“哦,我在最后叫价的基础上加0.5点, 让售一部分股票,会有人抢购。”
过了几周,股价下跌,索罗斯又得到了一笔票据利润。而在这笔交易中,急切的股票购 买者蒙受了损失。
这是故事的高潮?这种独立意志表现了索罗斯运作程序上的水平。
谈及索罗斯和罗杰斯,报纸上称颂道:
“这些年来。在买卖股票方面。这两个人表现出了他们的独到之处。他们在某一股票流 行之前买进,而在最火红的时候抛售。他们一般不与持有广泛投票的规模较大的合股投资公 司、银行情托部和其他机构打交道,除非是把他们作为抛售对象。”
“股市通憎是不可怕赖钠,因而,如果在华东匐地区你同普别人超时髦,那么,你的股 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让我们听听索罗斯的声音:
“我们是从这一假设前提人手的: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 跟着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华尔街地区的大多数股市分析家 只不过公司经营的宣传者,从公司的年度报告或其他人的报告中抄袭出自己的投资报告,报 告能揭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
那么乔治·索罗斯从何处着手呢?
自由、独立的思考。他成功了!
1973年和1974年,一些大机构都显得十分沮丧,因为他们持有的股票价格被削减了一 半。而与此同时,索罗斯公司却出现了奇迹,1973年赢利8.4%,1974年赢利17.5%。
当时索罗斯的贴身助手罗怕特·米勒回忆说:“索罗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一种股票流 行之前,他能够透过乌云的笼罩看到希望……他很清楚为什么要买或不买。索罗斯的另一长 处在于:当他发现自己处境不利时,他能走出困境。
卖空是索罗斯公司特别喜爱的招数。索罗斯承认他喜欢通过卖空获胜而赢利,这给他带 来谋划后的喜悦。公司把赌注下在几个大的机构上,然后卖空,最后当这些股价猛跌时,公 司就赚到了大量的钱。
索罗斯与阿文公司的交易被认为是通过卖空获利的经典事例。为了达到卖空目的,索罗 斯公司在市场价格为每股120美元时,借了阿文公司10000股股份。在这之后,股价猛跌。 两年以后,索罗斯买下了这10000股,每股价格20美元。回顾一下就会朋白什么是以最小 的投入获最大的利润。每一股100美元的利润为公司赚了100万美元。索罗斯之所以这样 做,是因为他注意到这样一种文化倾向,在阿文公司盲目投资之前,他意识到:随着人口老 龄化出现,对化妆品的需求会大力减少。
索罗斯极为高兴地解释说:“在阿文事件中,银行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 妆品工业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小孩子们不使用这些东西。这是他们 忽视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索罗斯加入了美国铁路工业托拉沉而已,当有些人预言纽约城市公司快要破产的时候, 索罗斯却赚了纽约城市公司的钱——通过证券。当然,也有失算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奥莉 瓦提公司观光时,购买这家公司过多的股份。他购买股份的唯一理由是他与办公室人员的一 次会谈,经营者认为公司股票有向上发展的趋势。这些股票上市不是很顺利,索罗斯很是后 悔。
国外证券投资也蒙受了一部分损失。股种的购买也是如此。索罗斯和罗杰斯在斯普拉哥 电子公司的损失达75万美元。他们误以为半导体股市行情看涨。罗杰斯解释说:“与其说 这是重大事件,不如说这只不过是一次错误的分析加上购买了一个半导体产业外围的公司罢 了。”
他们的体系仍在运作。如果说在70年代初对华尔街地区的许多人来说道途是布满荆棘 的活,乔治,索罗斯却是幸运的例外者。从1969年1月到1974年12月,公司的资金在价 值上几乎翻了三番,由原来的610万美元上升到1800万美元。每一年公司都保持增长的势 头。
而同一时的;500家股份公司的平均指数,下降3.4个百分点。
1976年,乔治公司上涨61.9%,尔后在1977年,陶公司下降13%,而索罗斯公司上 升31.2%。
1977年底1978年初,索罗斯和罗杰斯决定再度对技术和军事工业进行投资,这与大多 数人意见相悻,因为华尔街地区大多数商人不愿涉足这一领域。“要知道”,摩根和斯但利 家族的巴顿·比格斯说,“正如你会听到吉米·卡特总统谈人权,乔治18个月以前就在谈 那些股票。”索罗斯责怪自己对这些股票买得太迟,但他仍然是唯一购买这些股票的人。 1978年,公司赢利55.1% ,资产达1.03亿美元。接下来的一年,即1979年,又赢 利59.1%,资产上升为1.78亿美元。索罗斯的高科技股仍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任何 衰亡的迹象。
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改为量子公司,来源于海森怕格量子力学测不准定律。 这一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要描述逊原子粒于的运动是不可能的。这与索罗斯的下达观 点相吻合,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在不确定和不停的波动状态,但通过明显的贴现,与不 可预料因素下赌,赚钱是可能的。公司顺利的运转,得到超票面价格,是以股票的供给和要 求为基础的。
第二节 害怕打官司
当一个人赚到了像乔治·索罗斯那么多的饯的时候,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向他提出许多问 题。如他的全部金融活动是否凌驾于董事会之上。这些年,他时不时地同证券与汇兑委员会 发生争沦,没有一次有意退让。
特别是有一次,在1970年底,似乎争论非常激烈。
证券与汇兑委员会到纽约地方法院控告了他,宣称他操纵股票市场,有效诈行为,违犯 了联邦证券法反操纵条款。
根据证券与汇兑委员会的指控,在1977年10月股票公开上中的前一天,索罗斯使计算 机科学股票每股降低了5O美分,他急切地要求经纪人抛售计算机科学股票。经纪人在1977 年10月11日那天,卖出了该公司40100股中的22400股,占当天计算机科学股票成交量的 70%。
证券与汇兑委员会补充说,在那天结束时,股票的公开价格,是在原来商业价格基础 “人为地压低”了,每股8.375美元。琼斯基金公司,是一家以加利福里亚为基地的非营 利公司,制作了这些股票,同意在1977年6月卖出150万股给公众,另外150万股以公开 上市的价格卖给计算机科学公司。
因此,涉嫌操纵股票可能使基金公司损失约750万美元。
证券与汇兑委员会声称,索罗斯公司从股票经营者那里购买了155000股,从其他经纪 人那里购买了10000股,都是以较低价格收购的。在公开上市的那无以及那个月下旬,索罗 斯订购了计算机科学股票中的75100股,每股价格为8.375美元或略高于此价。并劝导别 人去购买。
对证券与汇兑委员会的控告,索罗斯既不承认也不否定,他表示同意法院的判决,因此 这一案例很快作出结论。他坚持认为因证券与汇兑委员会打官司,将会花费他过多的时间与 金钱。1981年一本杂志的文章引用了索罗斯的辩护:“证券与汇兑委员会不相信有人可以 不通过玩鬼,而做得像我这样好。因此,他们想找些证据理解。” 加利福里亚州的弗菜彻·琼斯基金公司也向法院指控索罗斯。声称由于股价下跌蒙受了 物质损失。索罗斯和琼斯基金公司最终以l00万美元了结。
诉讼案并没有使索罗斯受阻。事实上,这丝毫不影响他的赢利。
索罗斯在英国证券市场运作得罪常顺利。在股市上涨到顶峰时,他把英国英磅卖空。他 对英国股市采取大量措施。以极低的价格买进,并且数量极大,据说价值10亿美元。这一 步棋他最终赚了1亿美元。
1980年,索罗斯公司创办10年之后,这一年的业绩令人难以相信,增长了102。6%, 至此,公司已发展到3.81亿美元。索罗斯个人财富到1980年底已达1亿美元。
很滑槽的是,索罗斯投资本领的主要受益者,除了乔治·索罗斯本人以外,是一些欧洲 巨富,也就是开始给索罗斯公司提供资金的人们。吉米·罗杰斯断言:“这些人并不需要我 们使他们富裕,不过,我们已使他们极为富有。”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30楼
不好意思前两天因为放假玩去了没有发给大家今天就一起发了
韬客社区www.talkfx.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