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历史演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根据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六个时期。
1.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1949—1952年)
这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实行机动调整,变化很大。在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频繁且大幅度贬值。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共调整过52次,由1949年的 1美元折合80元旧人民币,调整到 1950年3月 13日的 1美元折合42 000元旧人民币,相差525倍。这主要是由于该阶段国内物价不断上升,而国外物价相对稳定,所以,以人民币表示的外币价格不断上升。
1950年3月到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转为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由1950年4月的1美元折合 42 000元旧人民币,调至 1952年 12月的 1美元折合 26 170元旧人民币。这是因为全国财经工作统一以后,国内物价转而下跌,趋于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刺激了世界性物价上涨。另外,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对我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措施,推动必要物资的进口,人民币汇率的适当升值也是必要的。2.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1953—1972年)
1953年,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人有计划的建设时期。国内物价稳定,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健全,进出口贸易已由国营对外贸易机构全部垄断,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已不再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工具。
从国外看,在这个时期,西方各国之间的汇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人民币汇率在原定汇率基础上也基本保持了稳定,只是在个别国家货币公开贬值或升值时才作相应调整。
3.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1973—1980年)
从1973年起,世界进人浮动汇率时代,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频繁而大幅度地变动。同时,在我国国内,商品价格逐渐上涨,人民币对内价值下降。但此时,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这一高估表现在人民币汇率水平低于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人民币汇率的高估严重地妨碍了我国商品的出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81年起我国实行了不对外公布的内部贸易结算价。4.内部贸易结算价时期(1981—1984年)
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率,一种是使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一种是使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内部结算价。内部贸易结算价定为1美元合2.8元人民币,它是按1978年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 1美元合2.53元人民币加上 10%的利润计算出来的,直至 1984年底停止使用,中间没有调整过。
5.人民币汇率不断贬值时期(1985—1994年)
1985年以后,我国的外贸体制在改革中变化很大,人民币汇价改变了以往只随外币浮动而变动的情况,而是根据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使之逐步起到调节对外经济的作用。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的高估,以及内部贸易结算价的取消,使得出口变得日趋艰难,为了支持出口,有利于其他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汇价不断调低。1986年7月5日,将1美元合3.20元人民币调至 3.70元人民币;又于 1989年 11月调为 4.72元人民币;1990年 12月调至 5.ZI元人民币。上述几次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的变化。
199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时作一些小幅度的下调,1992年12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下调至二美元合5.886 0元人民币;1994年玉月 1日汇率并轨后,人民币与美元间的汇价变为1美元合8.70元人民币。因此,1985至1994年间,人民币汇率总体是不断下跌的。
6.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时期(1994至今)
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后,我国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外经济运行平稳,汇率稳中有升。尽管1997年下半年以来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沉重打击,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与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金融市场此起彼伏的风暴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内地金融运行基本保持平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l美元兑换8.28元左右。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也呈平稳发展状态。国际收支连续10年出现双顺差局面
发表于:2006-02-16 08:48只看该作者
2楼
好
发表于:2006-02-16 08:52只看该作者
3楼
3Q:lol
韬客外汇论坛TALKFOR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