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模式”走到尽头?
(节选)以为只要收入增长,就万事大吉。政府和民众都忽视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例如良好的社会服务和管理秩序。出口模式帮助那些国家迅速提升了国民的生活标准。但是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呢?
那就是你将很难从这种模式中跳出来。放弃它,就意味着要把注意力从财富和政治权利上分散开来,这是今天的那些社会精英——他们是亚洲模式的主要受益者——很难接受的。
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亚洲国家开始大量囤积外汇,这给今天的经济危机制造了一片缓冲区。中国的外汇储备从十年前的1500亿美元增加到了今天的2万亿美元。日本也富得“流油”:它的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在1万亿美元左右,并且日本的家庭资产总值已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一半是以现金和存款的形式存在。但是,率先起步的日本经济现在却几乎成了一个“局外人”,它早就该寻求其他增长点了。
在过去十年的信贷泡沫中,亚洲经济随着美国的房价和股市水涨船高。但是,如果那些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一旦开始节约,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不仅仅是衰退那么简单了,而是会荡然无存。亚洲现在需要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不过至今,还没有国家承认这点。
全文
==========================
19世纪,日本在被美国的坚船利炮轰开贸易之门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代。在此后的40年间,明治天皇带领他的半封建国家融入了现代世界经济(包括军事力量)。日本人把西方的技术引入自己国家,比如机械化工厂、铁路和电报网。但直到20世纪初叶,日本人还一直抵制使用外国贷款发展经济,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会丧失国家主权。
像当时的日本——如此贫穷的一个国家,怎么才能获得外汇去引进这些商品呢?答案就是出口。首先,出口像丝织品和陶瓷这类的轻工业制品;接着,出口钢铁和化学品这类重工业品——这一出路取得了巨大成功。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小型棉纺行业几乎被来自欧洲的产品挤出了市场。然而,到了1914年,日本在纺织厂主购买了自动化器械后,纺织品产量有一半远销海外,占据了世界1/4的纺织品出口市场。
一个由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静态模型就此诞生了,而这个模型被命名为“亚洲模式”(Asian model)。二战前夕,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在日本的带动下开始腾飞。20世纪60年代,亚洲“四小龙”(包括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复制了日本当年的崛起方式并开创了自己的辉煌。以韩国为例,政府十分注重保护民族企业,随着出口的增加而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
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也开始蓬勃发展,设立了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资本——最初的投资来自香港和台湾的中国商人——来大陆开建出口型企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也都先后遵循了这条以出口业导向型的发展道路。
亚洲的成功是这种模式的最好证明,而全球化使亚洲许多地区摆脱了极度贫穷。亚洲“四小龙”的人均收入已经赶上了欧洲。但与此同时,那些抵制这种发展模式的国家,例如缅甸和朝鲜,还处在穷困潦倒之中。一些卫道士们反对将这些发展统称为“亚洲模式”,因为他们认为亚洲地区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香港受益于自由经济的发展;而新加坡则通过严格的计划经济。但是,它们的成功全都或多或少的仰仗了出口业的发展。
西方国家对这种发展模式大为赞赏。1975年,当时的世界银行主席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评论说:“许多国家必须要实施特殊举措,把他们的制造业从生产进口产品相关代替品的小型市场,转向拥有更宽广前景的出口领域。”
然而到了今天,亚洲经济的发展大戏却正在落幕,他们对出口业的倚重更是加速了经济衰退。在过去十年中,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业占GDP的比重增长了37%-47%。不过,不同的国家间可能会是天壤之别,例如到2007时,新加坡出口业占GDP的比重增长了惊人的186%,而印度尼西亚只增加了不到30%。
但是,数字并不能说明一切。在那些国家的出口品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加工—再出口”的半制成进口品。即便如此,出口业还是毋庸置疑地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其重要性还在与日俱增,甚至是在日本这个并不很依赖出口业的国家。在最近的经济复苏中,日本出口业占GDP的百分比增加了一半,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07年的16%。
上周,在越南的EIT(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政府圆桌会议上,越南政府称他们要回归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谁能说他们错了呢?毕竟这种做法曾经很成功。这种经济模式本身并没有瑕疵,但对于要建一个能持续发展的经济来说,它仅仅只是一部分。现在的问题在于,出口的利益冲昏了政府的头脑,使它忘记了还有许多待发展的经济问题,比如打破国内区域经济和拉动内需。
以为只要收入增长,就万事大吉。政府和民众都忽视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例如良好的社会服务和管理秩序。出口模式帮助那些国家迅速提升了国民的生活标准。但是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呢?
那就是你将很难从这种模式中跳出来。放弃它,就意味着要把注意力从财富和政治权利上分散开来,这是今天的那些社会精英——他们是亚洲模式的主要受益者——很难接受的。
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亚洲国家开始大量囤积外汇,这给今天的经济危机制造了一片缓冲区。中国的外汇储备从十年前的1500亿美元增加到了今天的2万亿美元。日本也富得“流油”:它的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在1万亿美元左右,并且日本的家庭资产总值已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一半是以现金和存款的形式存在。但是,率先起步的日本经济现在却几乎成了一个“局外人”,它早就该寻求其他增长点了。
在过去十年的信贷泡沫中,亚洲经济随着美国的房价和股市水涨船高。但是,如果那些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一旦开始节约,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不仅仅是衰退那么简单了,而是会荡然无存。亚洲现在需要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不过至今,还没有国家承认这点。
(文章节选自《经济学人》,经过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