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贴推介】美国国债的“买”与“卖”——美国系列之39
作者:ttraveller
美国国债的“买”与“卖”——美国系列之39作者:ttraveller 提交日期:2008-11-24 23:26:00 | 分类: | 访问量:1253
2008年11月19日 东方网的一则消息引起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与讨论——《5850亿美元:中国取代日本成美国第一大债权人》。消息的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人。昨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一举超过8年来始终占据首位的日本。而9月中国增持幅度近436亿美元,刷新了年内增持最高值。
数据显示,日本继8月份后继续减持美国国债128亿美元,9月末共持有美国国债5732亿美元。排名第三位的英国,9月也大幅增持了303亿美元,至3384亿美元。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持续下行,而对中国应增持还是减持美国国债的争论也十分热烈。有人士认为,美元的走弱将使得外汇资产缩水,因此抛售美国国债的声音一度高涨。
……
详细内容,有心人可在网上找一找,以资佐证。
消息一出,“增持与否”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一时之间各方论战不绝于耳,媒体争相报道,但终是隔革靴搔痒,莫衷一是。笔者不揣鲁钝,试着谈一谈想法,算作抛砖引玉。
我们不妨看一看中国应对美国国债的几种可能,逐一比较,陈说厉害。
一, 减持美国国债。
这可能是大家最高兴看到的局面。
“凭什么美国人消费,中国人买单?”听起来特别快意恩仇。
“美国已经爆发了严重危机,国家信用已经严重降低,买美国国债,会给中国外汇带来巨大贬值风险!”听起来似乎极有道理。
“中国政府不行,只有给美国人买单了!”听起来让人添堵,却似乎很难用一句干脆而响亮的话驳他,郁闷!
那好,我们就从反面去思考,中国政府减持美国国债会怎么样?
后果一,美元贬值风险急升,引发全球抛售美元的狂潮,中国外汇积蓄急剧缩水。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人,抛售引发的风向标意义极大。全球范围的持有者必然竞相抛售,美国金融机构资产迅速贬值,财富纷纷逃离美国,美国国内陷入严重通货膨胀,开始新一轮危机。从打击美国的意义上说,这无疑是狠招。当然,同时中国的外汇积蓄也急剧缩水,如果不能一招致敌,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后果二,中国树敌,他人得利,自己遭殃。卖出美元资产,总得买什么吧,买什么呢?欧元?日元?皆为不可。
买欧元,欧洲人当然求之不得,全球各大央行也必然跟风买进欧元。结果是欧洲人获得“滥发钞票”的权利,而中国当了急先锋,于我有益吗?
买日元,更不可能了。不说日本经济缺乏纵深,单就一条——日本人的央行其实是美国人的分行,就足以让人敬而远之。
有朋友建议了,买黄金呀!是呀,黄金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却不是中国央行能大张旗鼓去买的。欧美日储备的黄金本占世界绝大多数,一旦把风向引向以黄金储备作为判断各国实际购买力的标准,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公开的黄金储量是600吨。人民币汇率必然急跌。
后果三,与美国全面对决。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是美国核心利益,公开挑战,不可能不受到美国不顾一切地报复。双方不得不在全球层面形成对决之势,这与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发展壮大自己的基本国策背道而驰。
二,保持现有水平,不增不减,行不?
这可能是很多朋友在看了上面的分析后,会自然提出的问题。其实,不增即是要减,差别并不大。它同样涉及买什么的问题。
利用现有美元资产购买黄金、购买石油、购买矿产,都是不错的建议。问题是,中方不能发出这样的信息——我要以此保值资产。一旦被各方解读出这样的信息,以黄金保值,黄金必涨,于我不利。以石油保值,石油必涨,以矿产保值,矿产必涨。明智的做法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压低黄金、石油、矿产等资源价格,通过不间断操作,逐步增加相关资产的控制权,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做战略储备。
石油涨,对俄罗斯有利,对中东诸国有利,而且他们还不会记中国的好,有必要吗?石油跌,特别是较长时间保持低位,对中国极为有利。一方面俄罗斯复兴之路更为漫长,与中国相互依存的时间会更长,有利于保障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中国发展的成本,提高中国发展的效率;第三,还有机会全球配置资源,为今后几十年发展进行战略储备。
矿产涨,对澳大利亚有利、对巴西有利、对印度有利,想想淡水河谷如何漫天要价,有必要吗?矿产低价运行,与石油的意义一般无二,可以说是中国难得的机遇。
三, 只能是增持了
看着这个小标题,心里有些别扭,难道我们只能永远被绑在美元上了?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难解也得忍着,谁让你想成大事呢?
增持并不是无条件买单,这是有巨大差别的。增持是根据中国外汇储备的保有量,结合国家战略和实际需要进行外汇资产进行全理配置的主动措施。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尤其须要从美欧日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配置相关各方的货币是必要的。对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本币汇率的稳定非常重要,在现行国际汇率形成机制下,保持相对充裕的美元资产,是维护汇率稳定的唯一保证。这也是人民币在危机以来,始终岿然不动的原因。韩元、卢布为什么急跌,根源全在于此。不是美国没有动人民币的脑筋,套一句俗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也从没死过,之所以大家能坐在一起畅谈天下大计,无奈尔。
无条件买单,则是被动接受,甚至被对方欲取欲求。美国欲取欲求了吗?没有,其救市的7000亿美元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呢。而且,美国可能不得不把7000亿分折为若干小的部分,分期融资,这足以说明美国信心严重不足。
以上,算是笔者从反面论证增持美国国债的合理性。下面,我们接着看增持带来的好处。第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主动增持美元资产,就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信号,是一种大局观,是一种负责的态度。这与10年以前,东南亚危机中,人民币始终不贬值是相同的。10年前的不贬值,为中国赢得了整个东南亚,整个东盟在10年的进程里,逐渐围绕中国配置资源,成为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认同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领导能力,有效稀释了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今天中国支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做法,同样会为中国赢得世界声望,这一点可能也要在十年之后才能见到。
第二,抑制美国印钞票的冲动
美国在危机面前,须要大量金钱实施金融救援。美国寻求金钱的渠道不外两种,开动印钞机和发行国债。当然,发行国债,实际上也是开动印钞机,但二者毕竟还有区别。开动印钞机是直接放弃美国的信用大旗,公然变成一个无赖,这其实是美国不愿意的。它更愿意立个牌坊,偷偷地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如果有人要逼它,逼急了,它真可能干出那不要脸的事儿来。所以,中方不能去逼它,反而告诉它“你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你应该给大家当表率,是不是啊!”,这个坏孩子可能还真就跟着来了。
美国其实是两难,笔者在《美国系列》之初就强调,美国“七伤拳”伤人的程度直接由其“内功”决定,所谓“内功”就是美国国内能多大程度上承受住“七伤拳”的伤害,在这种伤害下,各种利益集团、政治理念、社会阶层能不能团结对外,非常关键。目前的美国就面临这样的困难,激化危机,可能引发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解救危机,可能伤不了对手,最终让对手得利。开动印钞机滥发钞票还是立个牌坊发国债,就充满了这样的考量。中方出于继续保持“战略机遇期”、温水煮青蛙的原则,不希望美国彻底激化危机,也不希望它抛弃国家信用,增持美元就是不错的一种鼓励。别人都看得起你,你干嘛自个儿瞧不起自个儿了?
第三,逼迫美国让渡现实利益的有效手段
美国如果不抛弃国家信用,就只能在按照“规则”进行谈判,寻救大家共同应对“危机”。这样,一个大的笼子就套在美国身上了。套着笼子的美国,要想获取有关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不让渡现实利益,是不可能的。只要不谈崩,大家就可以在“规则”范畴里,慢慢侵蚀美国的权利,这么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彼时,道义的大旗可以给国家带来利益,此时,道义的大旗也能给国家带来拖累。美国已经不是啥都没有的山大王了。我们就要它背着一身的破铜烂铁跑吧,直到累死为止。
第四,逼迫美国真正救市的有效手段
中国经济最有条件走出独立行情,并不是完全不借助国际市场,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中国了。中国须要欧美市场恶化,来衬托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价值,来铸造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国际地位。但是,真要是欧美市场坏到一塌糊涂,中国也就无法幸免、无利可图了。所以,中国须要欧美救市。
这有些像二战时期,美国期望世界各国打成一团,不断为两方提供武器,但不能让一方完全战胜另一方。最后,要自己出面成为决定性力量,一举鼎定天下。中国,现在就有这样的意味,也有这样的机会。要赚取这样的利益,没有投入,当然不成。
美国一定能从不断恶化,却又不是完全不利的局面里看到希望,就一定不会断然抛弃其号召世界也欺骗世界多年的大旗。就一定会努力在救市的征途上与其他各方离心离德,但神离貌合地走下去。走下去,就是美国的灾难。不走下去,就是全世界的灾难。
到此,相信我基本表达了我的看法。我们想摆脱美元的魔咒,却不能急一时,不能逞意气之勇。万里长征,最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还怕再多几个困难,再多熬一段时间吗?艰难困难,玉汝玉成。沉下心,冷静应对,方有出头之日。
当然,也必须做最坏的准备,笔者在一月之前写过一篇《假如美元突然作废——美国系列之22》的博文,提出过这个问题。相信有关方面会比笔者更早、更全面地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准备。
让我们在平和、冷静、客观中,期待国家的复兴。
天人合一
2楼
作者:ttraveller
近来,印度的消息不少,我们不妨列几条:
印度CNN—IBN电视台10月9日报道,原题:印度摆脱对中国恐惧,重新定义军事姿态 印度已在与中国接壤边界地区放弃了长达40年的防御态势。在5月重启靠近中国喀喇昆仑山口的道拉伯格玉尔地的一个军用飞机跑道后,新德里决定再重新开放中印边界线附近拉达克地区三个处于休眠状态的机场。
中新网10月23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麻生太郎22日晚在官邸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 ,双方签署了关于在反恐和核不扩散等安全保障领域促进合作的《安保共同宣言》。
新华社消息 印度外长普拉纳布11月3日说,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以及维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和处理好与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据新华社电印度外长慕克吉8日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阿鲁纳恰尔邦”(属中国达旺地区)拥有主权。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印方不顾历史事实的言论深感遗憾。
新华网新德里11月3日电(记者周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3日说,印度首颗绕月探测器“月船1号”的一切参数正常,将按原计划于4日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距月球表面500公里的轨道。
印度亚洲通讯社11月10日报道,此前,许多印度媒体报道称,一些印度的马尔代夫观察家对中国升级在马尔代夫的经济和战略存在表示忧虑,认为会对印度构成威胁。
新华社11月18日引《印度人报》消息报道,继重开位于中印边境的道拉伯格玉尔地空军基地和富克彻基地之后,印度又把目光投向与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的纳亚玛空军基地。媒体分析指出,该基地投入使用后将使印度军事存在进一步靠近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威慑中国意图明显。
很多朋友在本博(天人合一http://ttraveller.blog./)或专栏中留言,认为印度老是嗡嗡叫,应该对其有所关注。今天,我们就不妨说一说。
首先,印度是一个大国。人口在不久的将来即会超过中国,居世界第一。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第二,印度经济发展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约为6%。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不乏成就,逐步引起世界注意,开始被称之为“新兴经济体”。
第三、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这也正是西方媒体反复提到的印度将会超过中国的理由——西方民主制度。
以上,就是印度的基本情况。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接着说印度。
1、 说印度是大国,那要放在南亚次大陆来说,放在亚太或全球,或另当别论。中国国土面积近4倍于印度,13亿众人口已近负荷极限,成为中国起飞不可承受之重。不控人口增长的印度,如何起飞呢?
2、 说印度经济取得了非凡成就,是实事。近年不断有西方媒体讲,印度如何如何,甚至与中国相提并论,美其名曰“龙象之争”。其实,这更多是欧美策动印度牵制中国的一种老套技巧,如果印度信以为真,可真是要误人误己了。印度确有成就,但用中国的话来说,还是“底子薄”、“困难大”,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印度也发卫星,也搞航空航天,基础总体上是差的。国家复兴,还有极长的路要走。
3、 总体上说,印度与中国应有最多的共同语言,就像曾经50年代不结盟运动之初一样。原因有三,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处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下游,有求新求变的共同诉求;都曾经受到西方列强的长年侵害,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立国,无奈还被英国分割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部分;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同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双方文化交流渊源颇深。
4、 民主制度,常被西方媒体拿来说事。认为印度以此即可长治久安,以此即可超过中国,成世界一极。欧美媒体做如此说,意在挑动中国。印度真作此想,则会误国误民了。“民主”如何,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5、 可以理解印度追求的大国梦想,但宜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大国,即使在二战,其前提之一必是有大的战略纵深,能够承受时间与空间的折磨,美国、俄罗斯、中国莫不是因此而居大国之列。武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缺乏纵深的国家是没有安全感的。当然,笔者不是唯土地论,更不是无视科技、经济、军力等其他指标,如日本、德法,也称“大国”,但无论如何都让人觉着“单薄”。其实,他们自己也不自信,不然何以结盟取暖?国土面积是一个重要原因。此也是命也,怨不得他人。远有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均显赫一时,而今若何?近有日本,二战中风靡东亚,权势熏天,结果一败涂地,“大国”梦断,若何?战后日本励精图治,继续“大国”之路,论经济忝居全球第二久矣,可至今还在为“大国”努力,几人真以“大国”论之?一切皆因国土面积太小,此一小,诸般皆不如意。做人,立大志、挥豪情、成大事,无不可。成则成矣,败则败矣。谋国,强天违命,则为祸不远。此,印度不足为患一也。
6、 试想一下,俄罗斯与中国同样有领土争端,为了国家长期战略利益,双方尚能相忍为国,相互借重,共谋发展。印度比之于俄罗斯,无论如何,还不是一个量级,何以不能与中国友好相处?不管是权宜之计,还是久安之策,于印度决无害处。要是中俄印真能并肩争取共同利益,亚洲格局、世界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印度的地位恐也非今日可比。对比俄罗斯,不难看出印度的气量、胸襟和战略眼光,差太远了,此乃欲成大国者之大忌。也难怪,美国对俄罗斯穷追猛打,不依不饶了,皆因俄之有大国之资、大国之气。笔者以为,此,印度不足为患二也。
7、 印度与巴基斯坦,本为兄弟,却同室操戈数十年,至今不断。中国,台湾孤悬海外,为求统一,谋心谋力;韩国与朝鲜,打得死去活来,更有美国驻军其间,尚且对半岛统一孜孜以求。印度竟无半点动心,文化凝聚力与国家传统可想而知。此,印度不足为患三也。
8、 轻言薄信,睚眦必报。印度是不结盟发起者,声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然而,或勾结苏联,发动对华作战,以图西藏;或勾结美国,为了核突破,不惜出让国家主权,对华小动作不断。周边小国,稍有亲华举动,倾力压制,全无大国气象。此,不足为患四也。
9、 格调低下,资质欠佳。中国图发展,印度也图发展,本当英雄相惜。即使不能形成中俄印三角之势,同气相求,也大可以独立自主,长远规划,徐图大略。岂有求一两点微末的支持,自贬身价,配合欧美,对中国小动作不断。如此作为,于人尚属二流甚至不入流,于国,则不知其可。渴望不义之财,解一时之需。从精神到物质,完全一个穷汉尔,何惧之有?此,不足为患者五也。
10、 策略失当,智谋低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日渐吃重,至少当前强过印度若干。利用中国对美对欧角力之机,在西部边境做出动作。趁火打劫,或有小利可图,却非君子所为,自减大国气象。真要对自己前程如此自信,“远超中国”,又何必做这些动作。俟至强大,大可以大打特大,甚至不打,而能把整个西藏拿去,只要有这本事。如此作为,只因不自信尔。边境之争,一旦走火,数十年的发展恐付之一炬。60年代殷鉴不远,竟又胡为?此,不足为患者六也。
人有骨像,观而知之,国家亦然。印度,不具大国之资,更无大国之骨,不足为念。再论时机,日本尚于中美之间骑墙,印度真敢全副家伙冲上来?不过是小打小闹,图点小便宜,于大局,不足为念。中美角力,天下鼎定之日,印度这等无骨之人,还不早把占去的便宜尽数送回,可能还有好多利息呢!
其实,中方对于目前表现出的越南、印度甚至还有东南亚诸国,无不如此。对其无礼之求,无不耐心劝导、决不认可,却也不激化矛盾。团结之,利诱之,稳定之。近邻、睦邻、富邻,堂皇正道,愿能感化周边四邻。
以上,从概括总貌言之,不必以之念。具体事务上,却当扎实准备,时机成熟,不妨相机教训。还是那句话,立意既高,着手且实。
3楼
作者:ttraveller
今天,2008-11-22,胡锦涛还在秘鲁参加APEC会议。本周沪深两市基本上走出了一波独立于世界的行情,我们都很期待。无论这种行情属于技术反弹,还是源自经济层面的信心,都是一种强烈的信号——中国经济可能会领风气之先。
大洋彼岸,花旗银行告急、通用告急、福特告急,黄金急升……种种迹象表明新一波行情正在酝酿。
欧洲各方经济先后陷入衰退,新一轮救市计划正在讨价还价。
俄罗斯经济继续恶化,“卢布危机”可能一触即发。
日本经济连续两季度下滑,被证明8年之后重陷衰退。
……
危机还在继续,危机将走向何方?我们不妨从各方最根本的利益出发,去寻找答案。
中国最大的利益在哪里?
不要说是打倒美帝,
更别说世界霸主,
作如此想,不是在谋国,而是邻家小年轻在赌气!
当然,说收复台湾,那就太小家子气了。
中国最大的利益在于,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一切问题,都在“发展”中解决。
假如,没有华尔街引发的这场危机,中国还在调控经济过热、严防流动性过剩、争取实现软着陆;
假如没有这场危机,中国还在按部就班地发展航空航天,还在努力实现诸军种的更新换代;
假如没有这场危机,中国还在全心实现产业由东向西转移、整体产业升级换代,还在谋划“三农战略”;
假如没有这场危机,中国还在小心翼翼地与俄罗斯相互倚重,以“上合”、“10+1或3”为平台整合周边,以“战略对话”与美国打太极,
假如没有这场危机,中国还在与俄欧配合,共同利用美国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国势日沉,运用“朝核”、“伊核”逼迫美国做出越来越多的利益让度;
假如没有这场危机,一切都还在继续,中国利用现有规则的崛起还在继续,此消彼长的国际阴阳也还在推演……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胡锦涛2007年10月24日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坦率地说,危机前的中国,总体上处于有利的位置,所以称之为“战略机遇期”,更预期“战略机遇期”还有20至30年时间。
所有这一切,因为“危机”的发生而改变。
危机以来,中方的动作不外“建立隔离墙”、“办好自己的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增长”。在此基础上,发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加强监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声音。但是,中方并不谋求“革命性”的变化,也不作“革命性”的动作,显得较为“温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方希望继续维护国际环境总体平和,继续维护“战略机遇期”,努力给自己进行战略调整赢得时间。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出于国家长期利益,中方须要“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增长”,同时为世界经济逐步向好提供动力。中方对于维护国际金融市场总体稳定、维护世界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表态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中方是维护和推进世界走出危机的推动力量之一。
同样,以这样的镜头,推回去看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我们就能看出他们对于目前危机的态度。
首先,美国最大的利益是什么?
假如“危机”没有发生,美国还在中东应付伊拉克战争、应对巴以胶着、应对伊核危机,忍受中俄欧的折磨;
假如“危机”没有发生,美国还在东亚忍受朝鲜的折磨,为朝鲜做出的任何一点“进步”不断买单,忍受面对中俄的折磨;
假如“危机”没有发生,阿富汗继续耗着美国,欧盟诸军继续出工不出力,美国继续泥足中亚;
假如“危机”没有发生,美国的次贷还在发行、金融泡沫还在吹大、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还在上涨、美国产业结构还在恶化;
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没有制胜绝招,美国还将在各方的“帮助”下,继续忍受煎熬。
与其继续被温水“熏煮”,让各方渐渐坐大,不如放手一搏,乱中取胜。
美国,笔者始终认为危机即使不是以目前的形式发生,也会以其他形式发生。美国对何时引发“危机”是有所顾忌,这个顾忌就在中国金融还没有完全开放、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金融开放”和“汇率市场化”何以成为数次“中美战略对话”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美国人何以如此关心中国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了。遗憾的是,美国最终没有等到完全打开中国的那扇“金融”大门,危机就发生了。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金融如欧洲一般与美国“接轨”了,人民币如卢布、韩元一般自由兑换了,中国经济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试想一下,如果此刻的中国经济如俄罗斯、如欧洲、甚至如韩国,你能想象美国和美元的情况吗?
差不多,情景会如笔者在《“危机”还有救吗——美国系列之35》中描述的样子——世界萧条、美元狂升、美联储印钞全球大收购、一举重返极盛。
“危机”,与其说是美国产业矛盾长期积累的必然,不如说是美国在国家战略抉择之下的主动选择。
笔者再次强调,美国并不一定要达到“直接印钞票、全球剪羊毛”的最高境界。
通过恶化“危机”,如果能把离心离德、甚至向美国抢班夺权的欧洲盟友打回原形,政治上重新向美国看齐,经济上与美国抱团,共同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危机,则可大大缓解美国在全球被动的政治境遇;
通过恶化“危机”,如果能把日趋势大的中俄印等新兴国家的经济打回原型,一则大大削弱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甚至引发诸国国内政治、经济动荡,打乱其国家发展的步骤,为美国调整赢得时间;二则上述诸国也将逐步失去对仇美势力如伊郎、朝鲜、委内瑞拉等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支持力,从而加固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霸主地位;
如果欧洲及中俄印的发展因“危机”全面受阻,不得不在全球博弈中向美国做出妥协,日本、韩国、新加坡、沙特、捷克、波兰等诸国的立场可想而知,它们会更加忠实地作美国人的奴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是当前“危机”中唯一可能的最大赢家,它有条件、更有动机引发这样一场危机,更须要进一步激化危机、恶化危机。
其实,这再一次暗合了笔者最早在《接着说美国——美国系列之3》中提出“七伤拳”牌局——美国制造或引发危机,首先伤己,进而利用现行国际金融的畸形机制向全球输出危机,以求伤人,最终战而胜之。“美国能多大程度承受住国内经济的破坏,能多大程度承受住相关民意的反弹压力,各种经济政治势力能否全力以付并保持团结,直接决定了美国能多大程度发挥“七伤拳”的威力”。
所以,主观上美国决没有简单结束危机的需要,客观上也没有结束危机的能力,它须要一个漫长而逐步的过程,实现“七伤拳”的最终战略目标。
从这个角度审视危机,不难看出,美国救市是假,激化危机是真。当然,美国永远不会放弃在各种峰会中领袖“群雄”的机会,也不会放弃领导全球共同救市的各种口号,更不可能不对挽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做做样子。但所有这一切,并不代表它的目标是救市。
看看吧——
通用、福特,似乎已经命悬一线;
花旗考虑整体出售;
巴菲特旗下拥有AAA最高信用等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也上扬了近两倍,风险程度竟远高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公司。
危机进一步恶化,势所必然!
当然,美国人最终还是要救市的,不过他的救市之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对于中国而言,独立于危机、走出危机、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提供支撑,既是保护自己的需要,更是走向“王道”、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对于美国而言,制造危机、激化危机、把各大经济体拉入严重衰退的深渊,则是挽狂澜于即倒,走向“霸道”的必由之路。
看一看欧洲的情况。
欧洲,作为老牌帝国集,在美国崛起的数十年间,逐步形成了围绕美国建立经济格局的惯性。一方面,欧洲配合美国制订全球金融、贸易和经济规则,从盘剥发展中国家中获取利益;另一方,欧洲经济由此形成了对美国政策及美国经济的依赖,在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及金融规则等多方面与美国配套。这种配套导致两个致命的后果,一是欧洲经济缺乏独立性,也缺乏活力;二是受制于美国经济,承受美国经济的剥削。正因如此,危机引发以来,欧洲受伤最重,甚至表现出较美国更“危机”的迹象。
从历史沿革来看,欧洲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也曾盛极一时,而且这种极盛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造成过极大的伤害。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中心转到美国。失去中心地位之后,欧洲不是奋起有所作为,不是从内部寻求崛起的力量,也不是内生出创新、创造的力量,而是转而依附美国,通过盘剥发展中国家沿续自己的落日辉煌。
危机以来,欧洲人希图奋起作为。这种作为的基本思路就是拉美国下马,改变自己与美国相处的不利地位,进而改变的全球金融、贸易规则。注意欧洲人要改变的规则,是使其利于欧洲,而不是利于全球。即,欧洲要改变自己相对于美国的不利地位,却要保持相对于欧美以外其他各国的有利地位,继续从全球“吸血”。最美好的状态,莫过于建立“欧美共治”,欧元可以如美元一般全球发行、全球流通。从而占据世界金融的高端,把美国人几十年来在全球施展的技法搬到欧洲剧场再演一次。
眼看着,世界中心即将再次发生转移,欧洲人没有觉醒,依然不是内向地寻求崛起的力量源泉,希图通过外向的掠夺获得机会。失败的命运似乎是注定的,11月15日华盛顿峰会的折戟铩羽,不知道能不能点醒可怜的欧洲人。
欧洲人一方面希望减少“危机”对欧洲的伤害,保持经济增长,客观上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为自己向美国人抢班夺权增加筹码。另一方面,他们也有推进危机深化的理由——如果各国货币贬值,特别是美元急跌,世界各国会选择什么货币保货、增值、进行全球贸易呢?当然是欧元。基于这样的思考,欧洲人最漂亮的逻辑莫过于,欧洲经济积极向好,欧元坚挺,而美国经济不断恶化,美元下挫,进而实现世界权利的大转移。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就不难理解,默克尔何以一再强调“如果美国政府出台的汽车业救助措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欧盟将考虑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我们可以认定,努力挽救欧洲经济、促进欧洲经济早日复苏是欧洲的最大利益。所以,欧洲人不是解决危机的决定性力量,更不是维护和推进世界走出危机的推动力量,他们的有关表态极其虚伪。但,却是一支可以借助的力量。
再看一看俄罗斯的情况。
俄罗斯,创造的辉煌无过于苏联时代。纵观发展的历史,同样表现出海盗般的外向性,即寻求自己的崛起,更多是侵害他人的利益,这一点与欧洲人并无二至。但有一点区别,俄罗斯人较欧洲人少一些奴性,多一份骨气。这也是俄罗斯人值得称道的一点。
如笔者在《俄罗斯的尴尬》中描述的那样,由于自身存在太多缺撼,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俄罗斯进退失据,有些狼狈。危机发生之初,普京把俄罗斯称为“稳定之岛”,要求逐步建立起围绕卢布的结算体系;随着危机的深入,俄罗斯大批特批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要求改革、重建;进而,随着油价下跌、外资撤出、股市下跌,“卢布危机”似有一触即发之势。11月15日峰会上,几乎听不到俄罗斯的声音。如果不能及里回到中俄互动的框架下来,还要在中国以外寻求支持,恐怕俄罗斯的十年复兴之路就要白走了。
俄罗斯最大的利益莫过于油价重回高位,更进一步说,是抢到石油的定价权。而这一步,对现在的俄罗斯而言,显得那样的遥不可及。很显然,俄罗斯希望世界经济复苏的愿望是真诚的,复兴世界经济的表态也是发自“内心的”。但由于自身的缺撼,要想有所作为,也是难乎其难。不过,俄罗斯也是一支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还有一些力量,如日本、印度,都值得争取,共同为挽救世界经济而努力。
摆脱美元的魔咒,推进世界文明进步,须要全球努力,共同应对。
就近期而言,美国很可能传出新的危机行情,并进一步向欧洲、全球漫延,中国经济必然遭受更大的冲击,各方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黄金期货价格11月21日每盎司大涨43.10美元,收于791.80美元,涨幅为5.8%。这已经是黄金价格连续多天上行,其间更有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消息,黄金价格似要启动,值得关注。坦率的说,金价急升、美元急跌并不是好事,这可能会坐大欧元。如何控制美元贬值的步伐,值得各方认真思考,小心应对。
沪深两市交易活跃,成交量维持高位,显示“十大措施、四万亿投入”的经济剌激计划持续发酵,相当一部份人增强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是好事。但同时要看到,下周或近期美欧可能爆出重大利空,或者花旗、或者通用、亦或其他。股指还会下行,反复震荡在所难免。
持之以恒
4楼
作者:ttraveller
今天,2008年11月16日,北京时间,13:00。美国刚刚结束一天的喧嚣,来到15日晚21:00。笔者如此强调时间,是要强调11•15峰会已经彻底结束,会议除了一纸聊胜于无的宣言外,没有让世界眼前一亮的东东。它就是一个“茶话会”!
尽管没有什么收获,各方还是上演了指驴为马的好戏,会议结束后纷纷表示“会议是成功的”。萨科奇都说“会议是成功的”,那还有谁说“不”呢?
我们不妨为诸位大人画一幅像。
最尴尬的人——萨科奇
萨科奇对11•15峰会寄望之高,图谋之大,我们已经通过《欧洲人的疯狂》、《欧洲人的大餐,属于谁呢?》进行了详细解剖。27国隆重其事,一致通过“四大方向、十项建议”,高调限时100天,言之凿凿“不为了开会而开会”。言犹在耳,结果如何?——跳梁小丑尔!不知戴高乐地下作何想。
小而言之,11•15峰会是萨科奇的失败、法国的失败;大而言之,是欧盟的失败。11•15峰会甚至可以成为欧盟政治影响由盛而衰的重要标志。这个响亮的耳光之后,“欧盟”这杆大旗还有多少人放在眼里,不问可知。
会后的宣言称,将于2009年4月30日再次召开峰会。萨科奇居然又建议“在伦敦”召开,看来法国人真是不懂得何为“face”。
最落寞的人——梅德韦杰夫
梅德韦杰夫走了两步棋,温家宝访俄,宣示了中方立场,却未必如俄方所愿,这一点笔者在《求取最大公约数》中作了分析;接着,俄方寻求欧洲的配合,萨科奇为此第一次站出来反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结果,这种所谓的“强强组合”并未在11•15峰会掀起什么大浪。面对不断下跌的油价和卢布,梅德韦杰夫该怎么办呢?
最吃亏的人——麻生太朗
危机以来,麻生一直表现得极为稳重,中美之间骑墙分寸拿捏得极为到位。可惜在最后时刻栽了大跟头——麻生行前表态为IMF出资1000亿美元,原本指望在会上捞点什么?可是,从会议的宣言来看,为IMF等国际机构注资的问题根本就没进入日程。真想不出,日本人这笔钱怎么拿出手。
最清闲的人——布什
布什是个倒霉蛋,美国极盛而衰的两件事——911和金融危机,它一件不落地全赶上了。即将离任之际,还不得不召开一个明知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峰会,心情可想而知。这不,不是马上就要退了吗?干脆,谁也不见,什么决定也不做,也算是难得的清闲。
最胸有成竹的人——胡锦涛
声明一点,笔者无意溜须拍马,也拍不着。就事论事而已。
世界格局向何处去,不妨一起读读胡的发言。
四大原则——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全面性,就是要总体设计,既要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金融组织,又要完善国际金融规则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监管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又要考虑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均衡性,就是要统筹兼顾,平衡体现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广泛有效参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渐进性,就是要循序渐进,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实效性,就是要讲求效果,所有改革举措应该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
这段话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与中国对于联合国机构改革的态度如出一辙。一句话,就是要慢慢谈,谈到各方都满意为止,这就是所谓的“拖”字决。中国还不具有鼎定天下的能力,不妨就以“危机”为校练场,各方亮出实力走着瞧。
我们接着看胡锦涛的四点措施:
“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
这段话可能是目前国际社会最有共识的话,其实也是对中方最有利的一段话。说实话,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金融专家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搞懂华尔街的诸多金融衍生品是如何设计、如何运作的,更不清楚诸般金融大鳄们的资金流向和资金体系。如果真能参与国际合作,建立跨国机构,共同监管,至少可以做到“知彼”,对于此后的金融开放、收购国际金融机构,都更有一层信心。
反过来讲,如果“金融监管”跟不上,中国也就找到了最堂皇的“口实”暂缓金融开放。
“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尽快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应对救助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能力”。
这是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所谓“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打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旗帜,实质就是要提高中国的投标表决权重。所谓“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当然是建立在有效监管基础之上,“特别是针对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监管,这分明是中方要为欧美套上一个金融的枷锁,这也是美国反对金融监管的根本原因。所谓“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应对救助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能力”,不过是说国际组织须要钱,请大家出钱,当然“我”是有钱的,就看值得出多少了。
“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
这是讲话内容中最具操作性的一句话,也是中方即将着手的一句话,更是通往“未来世界”的一句话。全球范围内的权利分享机制看来是很难达成了,那么就不要怪我从身边干起。怎么办呢?——区域合作。这些合作包括中日韩合作、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国与“上合”合作,中国与非洲合作……总之,这是在为中国更广泛地进行上述动作找到依据。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上述合作的有效建立,中国可以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的金融势力范围,为全球角力打下基础。所以,笔者认为,这是通往“未来世界”的一句话。
“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这句话是温家宝访俄时提出来的,表明了中方对美元独大的不满,但不会采取激进措施,而逐步、渐进地提高人民币的市场份额,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份子。同时也在暗示,中方目前不可能同意任何国际货币解决方案,尤其是“美欧二元”化。
最后,是中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出路——
“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下大气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笔者之所以说成竹在胸,就是因为上边这段话不是谁都可以说的,更不是谁都有实力说的。一句“积极的财政政策”,说说容易,做起来极难,须要真金白银,更要有合理的财政结构,还要有高效的决策机制和执行力。方向指出了,道路却极为艰难。须要很多人为之付出极大的艰辛和努力,更须要全体国人竭尽所能,唯其如此,大事可定。
一场闹剧结束,全球围绕“危机”的博弈还将继续。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国际丛林中博弈,“有心”更要“有力”,投机取巧,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总是不可取的。为人尚显轻薄,为国更不知其可。
——内功仍是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求人不如求己。“危机”作为锻打各方实力的火炉仍将继续燃烧,各方承受能力将继续得到考验,没有足够的实力,只能不断地做出让步。
——没有美国的参与,制订新规则无从谈起。这一点从布什会前表态“美国仍是世界经济的领导者”,完全不把欧盟制订的蓝图当回事,就可以看出。在全球层面解决问题,不可能无视美国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有了美国参与,就万事OK了,不然国际局势何至于此。
——欧美或有新一波恶化行情。会前,欧美均有不断的数据出炉,无一不指向经济衰退。即使中沪深两市带动下,亚洲行情上涨,欧美股市仍然不断下跌。由于峰会没有明确的利好,相信接下来一周,欧美金融市场将会继续向下,同时形成为沪深两市的考验。
——国债还没有买主。笔者一直把美国是否找到7000亿美国债的买主作为11•15峰会成功失败的重要标志,也将其看作美国在“七伤拳”牌局下主动与被动的标志。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美国如何“找”到更多的钱,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后11•15的欧洲将更加艰难。随着萨科奇的失败,墨克尔或将走上前台,其政策走向是全面倒向美国呢,还是加强与中俄协作?须要进一步的观察。
——俄罗斯经济上承受石油、卢布及股市急转直下的压力;军事上受挫于潜艇失事,中方婉拒所谓共同研发“第五代战机”;外交上欧盟难以形成有力的支撑,可能还得回头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在“上合”平台上做文章。是否如此,值得观察。
——日本,会前即已经两边下注。一方面宣布和IMF注资,一方面又同意开会讨论中日韩双边换币合作。后11•15时期,如何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将再次考验麻生的“平衡木”技巧。
——军事斗争一刻也不能停。美国的最大利益在于各国经济进一步恶化,这在前文《“危机”还有救吗?》已经有所交代。面对中国的“一阳指”,美国必然想有所作为。台海“陈水扁被拘”或有后续行情,朝鲜半岛更是状况迭出,巴基斯坦更不是省油的灯,印度还在边上凑热闹,没有强有力的军事威慑,“战略机遇期”就只能是一句话。
——欧美经济继续恶化,对国内经济并不利好。如果欧美经济恶化严重,国内经济数据也将受到拖累,更加紧凑的措施、更加细致的工作还要跟上,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确保一阳指功力废,是国家战略利益的根本。
——主要矛盾仍是美国。11•15峰会上,不自量力的俄欧均遭失败。“危机”之下,应严防欧洲彻底倒向美国,中方还须做细致的工作。
5楼
作者:ttraveller
……
总结上文,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元无奈的一面——一旦有关各方启动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也就终结了美元帝国。通俗的话讲——我惹不起,不陪你玩还不行吗?这是美元无奈的一个方面,一个自个玩的美元只会加速美国经济的死亡。
美元还有另一个无奈,让我们接着看。
在前一篇博文《美元的力量——美国系列之25》中,笔者介绍了美国人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收伏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构,即使不能愿构建新的帝国,至少也为11月15日的峰会争取到有利的一面。其实,美国人利用美元是世界货币,做足了文章。
这些文章包括:美联储直接向国内银行贷款、美联储向国外央行贷款,财政部向银行注资取得一定的银行股权……,所有这些,都是无中生有的好戏。但,这所有的无中生有,都是在金融体系内,或帐面上,对美国经济不能产生实质性利好。比如,它解决不了以下问题:
房地产价格下跌;
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意愿下降;
汽车卖不出去;
……
也就是说,无法阻挡美国经济衰退。一个衰退的美国经济要想阻止非美势力谋取世界话语权是难乎其难的。
……
以上这些文字,是2008年11月1日《美元的无奈——美国系列之26》中接近文尾的几段。笔者把它们找出来,不是要炫耀什么,而是要在11•15华盛顿峰会召开之前认清局势的本质。
局势最大的本质是什么?
最大的本质就是“危机”已经不可救药了!
我们来看一段消息汇总(摘自新华网2008-11-12“美企频传坏消息 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
通用面临破产危险 AIG爆出巨亏 电子零售商申请破产保护
世界汽车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继上周五发布巨额亏损后,周一(11月10日)股价盘中一度狂跌31%,到达62年低点。通用汽车在一份提交给政府的文件中承认,如果在今年年底前无法稳定其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它很可能被迫破产。
通用汽车财政恶化并不是一个个案。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企业界频频传出坏消息。近期集中爆出巨额亏损的还有美金融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以及房贷巨头房利美;昨日美第二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电路城(Circuit City)申请破产保护;华尔街也在酝酿涉及7万人的大手笔裁员。
通用汽车股价周一在纽约证交所收低1美元至3.36,此前一度下滑至3.02美元,为1946年以来最低。巴克莱将通用汽车的评等由"中性"调降至"减持",并将其目标股价由4美元调降至1美元。德意志银行将通用汽车的评等由"持有"调降至"卖出",并将其股权估值由4美元调降至零,称通用汽车12月以后可能很难为其运作募集到资金。
与通用并称为"底特律三巨头"的福特和克莱斯勒同样现金流告急,同时向政府乞求援助,希望在国会此前拨款25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提供250亿美元低息政府贷款。
金融巨头频报巨亏
处于重灾区的金融行业频频爆出巨额亏损。
10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利美发布其被政府接管以来的首份季报。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净亏损290亿美元,创年内美国各公司亏损额之最。
房利美预计,其资产净值或将在下个季度末由正转负,从而不得不寻求政府资助。该公司称,截至11月7日,其并未动用任何政府援助。
美国财政部9月初宣布接管陷入困境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承诺如有需要,财政部将向这两家机构分别注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
同一天,美国国际集团(AIG)发布财报说,今年第三季度该集团亏损24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30.9亿美元。其中,信贷违约互换(CDS)业务当季的资产减记额超过70亿美
美电子零售商申请破产
临近年底消费旺季,原本应该是零售商们大赚一笔的好机会,但就在周一,美国第二大消费电子零售商、拥有59年历史的电路城(Circuit City)申请破产保护,成为自2002年凯马特以来根据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零售商。自2007年1月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缩水99%,目前股价不到50美分,周一该股在纽约证交所停牌。
在此前一周,"电路城"曾宣布将在年底前关闭旗下五分之一(共155家)的连锁店,同时裁员7300人。
华尔街近7万人将失业
目前正值下一年财务预算制定之时,受金融市场动荡及2009年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的影响,华尔街将展开新一轮裁员风暴。预计金融部门将裁掉7万人,而据估计在之前全球金融行业已裁员15万人之多。
上周,高盛启动裁员10%的计划。据彭博数据,美林已裁员5700名,占员工总数近9%,摩根士丹利已裁员4400名。据估计,此前在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倒闭后,已有2.3万员工失去工作。花旗集团也正拟定新一轮裁员名单。(完)
自华尔街资贷危机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2月,但2007年8月,相关消息集中爆发,所以人们一般把次贷危机的发生时间定为2007年8月)爆发以来,已经不知有多少位世界级“大腕”说过,“危机已经过去”、或者“就要过去”。就在今天的媒体上,还有索罗思声称“危机已经见底”的报道。其间,更有日本金融资产和“股神”巴菲特“抄底”华尔街(笔者一直反对崇拜“股神”,更不认为他是在抄底,为此,专门写过一篇博文《巴菲特不是神——写在巴菲特疯狂收购之时》,相信今天来看这篇博文,更有意思;笔者也反对“日本抄底华尔街”的说法,为此也专门有一篇博文《日本为美国主人买单的又一铁证》)。
尽管一个又一个谎言不断被证明,人们还是愿意去相信“大腕”们的说法。个人对形势判断错误,最多也就损失个人或公司的投资,对他人无足轻重;国家对形势判断错误,造成的损失却是难以估量。
为此,笔者在这里强调局势的本质——华尔街引发的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已经不可救药,正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为说明危机无可救药,我们不妨以通用汽车展开假设。
假设美国政府救通用。怎么救呢?出钱认购优先股,这是美国政府目前最通行的做法。通用可以由此获得一笔流动资金,可这笔资金能够支撑通用多长时间呢?一个季度、两个季度?没人知道。没有基本面的好转,通用只能越陷越深,美国政府也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掏钱。钱从哪里来呢?举债还是印钞?美国政府难上加难。
通用的问题根本不在于通用,而在于人们没钱买车。解救通用,最根本的办法,只能是大家多多买车。但这可能吗?总不至于美联储直接向美国人民发钞票吧。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布什政府在救不救通用的问题上,态度始终含糊不清了。
假设美国政府不救通用。很简单,通用在未来几个月内必然倒掉!这是什么概念?雷曼兄弟倒掉之于美国金融系统,人们把次贷危机更名为金融危机,通用倒掉之于美国经济,人们将不得不把金融危机更名为经济危机。由此引发的恐慌将进一步把美国经济推向更加看不见底的深渊。
更可怕的是,除了通用,还有福特;除了汽车,还有房地产、还有零售业、还有……
由此,一个结论自然产生了——美国的危机已经无可救药。
既然面对的是无可救药的危机,如果你是布什,你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全世界都陷入危机!
比如,欧洲陷入危机,则财富加速逃离欧洲,欧元资产迅速贬值,美元对欧元继续升值;
比如,日本陷入危机,则财富迅速逃离日本,日元资产迅速贬值,美元对日元迅速升值;
比如,中国陷入衰退,外资出逃,人民币迅速贬值,美元对人民币升值;
……
如此,全球经济都进入越来越糟糕的衰退之中,各国资产拼命逃离寻求避险,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自然成为首选,大家纷纷把本币兑换成美元,一时之间,美元供应紧张,美元汇率狂升。
当此之时,美联储大发美元,借贷给各个大银行、投行、公司,这些公司拿着“借”来的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廉价资产。我们不妨想一想,这时候的世界各国,恐怕只有求着美国人来收购了。
于是,美国公司或机构集中收购资产的地方,自然成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希望。世界各地资产跟风而动,云集于此,于是人们就真的看到了“希望”。当地资产价格开始回升,美国公司或机构由此赚得盆满钵满,大量现金开始回流美国。
接着,美国公司或机构又盯上新的地方,先是媒体舆论为先导,重要评级机构造势,还有大腕们发言。一切就绪后,机构开始实质性进入,继续廉价收购,带动各方资金进入。如此,又一个“希望”产生了,他们又赚得不亦乐乎,大量现金继续回流美国。
如此,美国开始复苏了,开始有钱了,世界又穷了。不管你是“新经济”还是“老伙伴”,老大还是老大,世界各国只能争相臣服于美国,开始新一场轮回……
这,就是局势的实质,就是牌局的实质。怎么办呢?
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迅速、健康地向前发展,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同样可以作这样的假设——
假设世界经济不断陷入衰退,各国资本争相逃离,中国经济却异军突起。首先是实体经济,一连串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保持8%到9%的增长,消费拉动和投资拉动的比例越来越大;紧接着,沪深两市逐步走出独立于世界的行情,开始向上,接着新公司上市,金融市场融资功能复苏;再接着,围绕中国进行资源配置的国家对中国出口不断增加,其国家经济渐有起色……一句话,中国经济真正显现其独立的火车头作用,试问世界资产向哪里流动?美元还能升值吗?人民币开始为各国争相持有,美元不断被人们抛弃,美国经济不断下行,一轮新的太阳在东方升起……
如果把美国应对危机的招法比作“乾坤大挪移”,中国的应对就是“一阳指”。“一阳指”能不能战胜“乾坤大挪移”,既有智谋,更以实力作为基础,光想是不行的。
让人高兴的是,中国已经出招——“十大措施,4万亿投入”,仅从经济层面理解它,未免有些有眼不识金镶玉。如果没有政治和国家战略的考量,是很难见到一月之内四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也很难见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样的字眼出现在经济文件中。结果如何,我们满怀期待!
以上,笔者作了两个假设,一是世界经济整体陷入衰退,致使美元狂升,而后美国印钱到处收割,进而再建帝国;二是中国经济一花独秀,成功带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美元的阴影,成就我们的复兴梦想。
坦率的说,这两个假设都过于极端,是决策者梦想所在,却不是真的非如此不可。
比如美国,它并不是非要做到“印钱到处收割”,只要能实现美元继续坚挺,美国如期发出国债,甚至不断印钱,而美元不贬值,美国就可以踩在世界人民的肩上,把美国经济重新推上高地,从而成功渡过目前的危机。
比如中国,它并不是非要完全实现“复兴的梦想”,只要能实现中国经济在世界衰退面前仍然稳定前行,扼制美元对主要货币剧烈升值,避免美元剪羊毛,逐步消减美国的压力,切实争取自己的利益,继续自己的复兴之路,亦无不可。
总之,立意既高,着手且实,是双方斗法的基本。
以这样的逻辑,反观即将召开的11•15华盛顿峰会,你就会发现中美双方有着惊人的一致:不急于做出决定。
美国不急于做出决定,是要看各方经济的进一步走向,以决定适时推出美国一期又一期的国债,进而最终确定可不可以大印美元。
中国不急于做出决定,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最终站稳,以决定对美俄欧日等各方的下一步动作。
在此之前,做出的决定,双方都认为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谁最急呢?
欧洲最急,只要看一看美元对欧元升值的速度,就不难发现。
俄罗斯也急,看一看俄罗斯不断地股市停盘,外资不断外流,甚至本国银行也把资产拿到国外取利,就不难理解。
日本骑墙,盯着中美两国,相机而动。
于是,笔者可以作出结论——11•15华盛顿峰会必然是一个“茶话会”,不会有太实质的东东出台。
是否如此,我们接着瞧——
6楼
作者:ttraveller
在昨晚,笔者快要结束《欧洲人的大餐》时,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有关布朗的消息——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专电据美联社报道,英国首相布朗10日晚间将发表演讲,呼吁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包括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金融新体系。
据悉,布朗10日晚将在伦敦市长晚宴上发表演讲,呼吁二十国集团峰会进行金融改革。美联社了解到的演讲文稿说,“英国政府将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设立的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通过监管各国经济,为全世界提供预警体系和危机预防机制”。
布朗还将表示,美国和欧洲必须在创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中扮演领导角色。“过去50年来,跨大西洋两岸关系一直是有效的多边主义的发动机。我相信整个欧洲将与美国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那些将检验我们决心和坚定我们信念的挑战。” (完)
笔者认为这是一条极有价值的新闻,期待明天看到有关布朗演讲的具体内容。以下便是今天找到的相对全一点的消息——
新华社消息 英国首相布朗10日晚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发表演讲,呼吁各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世界。
布朗说,八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必须根据新的国际金融形势进行改革,英国、美国和欧盟在建立更加强大和公正的国际秩序方面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他认为,“只有合作,我们才能把握危机带来的契机,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世界,而今天世界面临的挑战则是全球新秩序产生前的阵痛”。
布朗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本世纪的第一个金融危机,也是全球经济所经历的一个空前时期。目前,世界各国已达成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共识,应进一步把共识落实到团结一致的行动上。
他坚信,虽然目前世界的繁荣和安全面临诸多危险因素,但世界经济正在向一个新时期转变,未来20年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信心是重振经济最为重要的因素,许多国家坚持扩大政府投资的策略是十分正确的。
布朗说,他将在出席本周华盛顿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时,与其他领导人就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等问题进行商讨。(完)
路透社伦敦11月10日电(记者Jodie Ginsberg)---英国首相布朗周一表示,金融危机为世界领导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建立真正意义的全球社会。
布朗在倡导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中扮演领头人角色,他认为英、美和欧洲对建立新世界秩序非常关键。
布朗在伦敦发表的演说称:“英美同盟--及更广泛的欧美同盟--可以也必须发挥领导作用,目的不在于为自己制定规则,而在于带领全球建立一个更加坚固、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
布朗在伦敦市长的宴会上发言:“这个全球时代独特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合作一起应对困难,使2008年不仅因吞噬全球的金融危机而被人提起,更因我们在面对、承受及战胜困难时所表现出的韧性和乐观而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如果我们汲取经验,将一致的目标转化为一致的行动,我们将抓住这一变革时刻,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全球社会。”
这还是奥巴马当选后布朗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他表示英国的“亲密盟友”赋予“众生平等”的立国理念以新的涵义,表示美国走到了“希望的曙光”前。
布朗指出了世界所面临的五大挑战: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及坚定民主信念的必要;全球经济问题;气候变化;冲突及冲突後的国家重建机制;实现应对贫困和疾病问题的目标。
布朗号召伊朗接受协助其获取民用核能的建议,否则将因核项目“面临新一轮制裁及日益受到孤立”。(完)
请注意,笔者共引述了三条消息:一条新华社的“预告”,一条新华社的正式报道,第三条是路透社的正式报道。坦率地说,由于没有找到布朗的完整演讲稿,笔者只能通过多一 的渠道落实布朗演讲的内容。到行文之时,也没有满意的结果,权且就以上内容开始我们今天的分析——布朗究竟讲了什么?为什么讲?
第一, 英国对危机的寄望也不小。
我们首先看看布朗的原话——“英美同盟--及更广泛的欧美同盟--可以也必须发挥领导作用”(注意,我引的是路透社的消息)。
新华社消息中,是这样说的——“英国、美国和欧盟在建立更加强大和公正的国际秩序方面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说实话,路透社引布朗的原话更能体现布朗的意思。
布朗把“英美同盟”放在“欧美同盟”之前进行表述,这两个同盟“可以也必须”在“建立一个更加坚固、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所谓领导作用,自然是由领导来发挥的。所以,布朗的话可以翻译为——英美同盟及欧美同盟“可以也必须”成为国际新秩序的“领导”!
所以说,布朗对危机寄望不小!
按布朗的话讲,未来世界,老美第一、日不落第二、欧盟第三,厉害吧!不过,怎么听都有些痴人说梦。什么时候轮到英国人冲到前面了?不说俄罗斯,不说中国,也不说欧盟,就是法国、德国,英国要想比下去,也难呀!
那么,布朗又何出此言呢?
布朗的逻辑很简单——没有英国,美国无法有效制约欧盟;没有属于欧盟的英国,欧盟要想有效抗衡美国,也难。这,笔者已经在《英国人的处境》中进行了讨论。而在时下的国际博弈中,更多了一条,欧美须要英国从中协调,至少布朗是这样理解的!所以,布朗当仁不让,把英美同盟放在欧美同盟之前进行表述了。
可以肯定,欧盟之德法,听了布朗这通演讲,滋味肯定不好受。至少,听了布朗的这个定位,是不高兴的。其实,他们也大可不必计较,英国之于欧美之间的手法,就是欧盟之于中俄与美国之间的手法。一样的居间取巧,一样的见利起早。
第二, 欧美之间存在极大的利益冲突。
在新华社的消息中,布朗说“应进一步把共识落实到团结一致的行动上”。在路透社的消息中,布朗说“将一致的目标转化为一致的行动”。布朗强调谁与谁团结?谁与谁一致行动?放在“英美同盟”、“欧美同盟”的语境下去思考,不言自明。何事劳布朗大人如此大声疾呼?——当然是欧美之间存在极大的利益冲突,而这个冲突对于即将到来的11•15华盛顿峰会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对于形成以“美英欧”为核心领导的新体系是不利的。布朗希望从中进行协调,而且为此描绘了极为壮美的前景——“使2008年不仅因吞噬全球的金融危机而被人提起,更因我们在面对、承受及战胜困难时所表现出的韧性和乐观而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种描绘,其实就是“世界历史”对于美英在二战中的合作的描述。布朗此时重提二战辉煌,其用意之深,真可谓老成谋国。
欧美之间的利益冲突,我们在此前的博文中已经反复讨论过,主要集中在欧洲政治上“抢班夺权、共治天下”,经济上力图主导国际金融新秩序,加强监管和控制。美国到目前为止,还不愿意对此做出妥协。欧美双方如不能较大程度上达成妥协,11•15峰会必然双方均不能如愿。布朗此次公开喊话,真是一番及时雨!
第三, 对欧盟方案进行修正。
布朗对欧美进行协调,其逻辑很简单:美英欧通力合作,“可以而且必须”成为新体系的领导,虽然相互要做出妥协——美国地位或不如此前,欧洲或不能完全如愿,但在全球层面,世界仍属于“美英欧”。“美英欧”体系,其实就是二战以来,除苏联外,最大的世界秩序。用布郎的话说,只要通力合作,世界还是“我们的”!
布朗为进行欧美协调,最明显的是修正欧盟方案。纵观三条报道,布朗对欧盟高调推出的“蓝图”只字未提,而是重点提到“就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等问题”进行讨论。
须要强调的是,欧盟对于英国的定位,首先是“欧盟的”英国。而布朗在演讲中,一点不以欧盟“一致通过”的“蓝图”为依据,这种“有组织无纪律”的状态,正好反应出了欧盟的无奈。对此,笔者在此前的博文中多次进行了强调——在《欧洲人的疯狂——美国系列之30》中,笔者指出“第六,欧洲自称的“一致”,可能要大打折扣”,“美国人在欧盟内打下的若干楔子,不是吃素的”,“美国人在欧盟内部最大的楔子英国”。
欧盟对于11•15日华盛顿峰会,所图者大,包含了政治、经济两个方向,经济层更明确为“四大方向、十项建议”。而布朗却用简单几句话就把欧盟的方案进行了大幅消减,再次体现出欧盟在与美国斗法中,仍旧处于极大的劣势。其实,这也是注定的。离开中俄的欧盟,在美国面前本就没有多少斤两,就像英国离开欧盟,在美国面前没有什么斤两一样。
第四, 布朗眼里的危机究竟是什么?
危机,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国政要谈话、各大媒体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然而,各人嘴里的“危机”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美国而言,最大的“危机”在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松动,甚至急剧没落,其次才是目前体现在经济层面的上危机。
比如,对欧盟而言,最大的“危机”莫过于中俄联手平分欧美“共治天下”的愿境,其次才是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
比如,对中俄而言,甚至对世界决大多数国家而言,最大的“危机”莫过于以美元一统天下为代表的“旧体系”给世界经济带的危机,这是最接近本来意义的“危机”。
那么,布朗强调的危机是什么东东呢?
我们先看一看11月10日晚,新华社消息引美联社的报道中提到的一段话——布朗表示“过去50年来,跨大西洋两岸关系一直是有效的多边主义的发动机。我相信整个欧洲将与美国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那些将检验我们决心和坚定我们信念的挑战”。
布朗把欧美政要常提的“多边主义”进行了直白的解释——“欧洲与美国密切合作”就是多边主义。
布朗强调欧美合作共同应对“那些将检验我们决心和坚定我们信念的挑战”,这种“挑战”就是布朗眼里和嘴里的“危机”!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东在对欧美的“什么决心”、“什么信念”进行挑战呢?
放在今天的国际博弈语境下,不难理解。
——50年行之有效的大西洋体系就要失灵,这是最大的危机;
——以中俄为代表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国家在内的新势力的崛起,就要挑战这个已经50年的体系;
——这种挑战,首先是挑战了欧美继续统治的“决心”和“信念”;
——布朗希望,欧美共同合作,去应对这种挑战。
所以,在昨天的博文中,笔者指出——“它是一份妥协与火药味极浓演讲稿”。妥协,是指布朗要求欧美相互妥协;火药味,是指布朗表现出的维护旧体系的决心和信念。
这哪里是在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笔者强调一贯的观点——“危机”不过是各国争取未来几十年国际地位的最好平台。没有对未来国际关系和制衡机制达成妥协之前,“危机”就只能继续。当然各方为使“危机”有所节制,也会适当地协调行动。
第五, “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不论是新华社消息中的“建立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世界”,还是路透社消息中的“建立真正意义的全球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东东?从三条消息中,我们都找不到布郎对于这一点的解释。
但是,只要你脱开布朗演讲本身,就不难找到答案。
既然是要建设的一个“世界”,它显然就不是目前这种状态。目前的世界是什么状态呢?最大的特点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新势力的崛起,这些崛起的新势力在不断挑战旧有的体制。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欧盟方案中提出了“一个由各国监管机构代表组成的联席机构”和“更加强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设想。从这里,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到一点布朗的“真正全球化的世界”的影子?这种全球化的世界,就是“美英欧”的政令全球化、“美英欧”的经济剥削全球化。
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布朗——识大体顾大局,内部矛盾内部消化,枪口一致对外,体现决心和信念,去迎接挑战,建立一个“全球化”的新世界。
欧洲和美国,在布朗的整合下,能够达成多大的妥协、形成多大的合力?
面对布朗宣示的决心和信念,中俄必须要有所反应。怎么反应,反应的效果如何?
我们拭目以待,强列关注!
笔者还想在这里表达一点对未来走势的看法:
1、 局势发展,渐至高潮。狭路相逢勇者胜,必须要敢于“亮剑”!笔者强调冷静客观,也同样强调魄力与决心。当然,“亮剑”须要智慧和技巧。接下来,我们或会看到中俄有关动作。
2、 无论欧洲、还是英国,所体现出来的方案与决心,都多少与实力有些不相称,总体上说,都是一种居间取巧的手法。在实力说话的今天,可能不太好使!
3、 既然崛起的新势力已经形成挑战,难道可以简单地通过开一个会、制定一点规则、许一点诺、称一下“负责任的大国”,就可以把新势力圈入笼中?太轻巧了吧!
4、 美国在欧洲和英国一连串动作中,表现得相对低调,并没有明显而直接的回应。一方面是权利交接期间的必然,一方面也是美国须要权衡利弊的时间。
5、 再谈“拖字诀”。如果在11•15峰会上谈不拢,拖也是一种办法。金融或经济危机伤害最深的,恰恰就是欧洲,其次美国,最后的最后才是中国。拖一拖,或许有助于一些人清醒。
6、 再看英国对中方的示好,纠正西藏问题的立场,强调中方的国际金融中的作用,放在布朗这番演讲下理解,更能体现布朗所图者大。只是,太小看中国人的决心和信念了。
还是那句话,接下来一段时间,风高浪急,精彩纷呈,我们一起关注!
7楼
作者:ttraveller
??看着标题,你或许已经知道,笔者想说什么。
??
??2008年11月7日,欧盟特别峰会之后,向全世界披露了他们“一致通过”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蓝图”。全球媒体给予了广泛报道,各方政府、组织也纷纷发表谈话,一时间欧盟似乎成为了世界舆论的中心,它真的就要成为它梦寐以求的角儿了吗?
??
??在《欧洲人的疯狂》中,我们已经分析了,欧洲自危机以来招法绵密,所图者大。
??萨科奇、巴罗佐和欧洲诸神先后发表谈话,“美国已经丧失超级大国地位”、“世界金融体系朝着多极化发展”、“不能再用20世纪的国际经济管理工具管理21世纪的经济”、“世界金融货币体系需要推倒重建”……率先把“矛头”直指华盛顿。
??10月18日,萨科奇与巴罗佐飞往华盛顿,布什在两人的“劝说”下,终于同意召开11月15日的全球峰会。
??11月4日,发布与美国“平等关系”政治文件。
??11月7日,发布“四大方向,十项建议”。
??其间,更配合了全球范围内的测试与政策调整。欧洲各国一起改变在西藏的口风,英国更是澄清其百年立场,称其为一个“时代错误”;11月10日,英国观察员公开对媒体说“格鲁吉亚首先开火引发俄格冲突”,都可以放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
??
??如此绵密的手法,为的就是端出一道大餐——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蓝图”,并最终主导之,占据新体系的高点。
??
??欧盟这道大餐都说了些什么?
??来看一段消息——
??
??欧盟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蓝图”要点
??2008年11月08日 13:48: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布鲁塞尔11月7日电(尚军 尚绪谦)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7日的特别峰会上推出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蓝图”,针对将于1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提前统一了欧盟的立场。就推行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蓝图”提出一些明确的设想。
??首先,监管不留“死角”。任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领域都必须受到适当而充分的监管或监控,以往监管松懈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冲基金和所谓避税天堂首当其冲。
??其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欧盟认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建立在可问责和透明的基础上,主张通过一个更加全面的信息系统来确保金融交易透明,彻底改变助长冒险行为的安排,尤其是企业高管薪酬政策,并修改会计准则,以确保它们不会在经济增长时催生投机泡沫,在经济下滑时又促使形势恶化。
??再次,加强风险评估和建立预警系统。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预警系统,以避免危机重演。欧盟表示,相关国家应在监管大型国际金融集团时相互协调,可通过设立一个由各国监管机构代表组成的联席机构。
??第四,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和资金规模。欧盟表示,阻止金融危机的重任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按照欧盟的设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同金融稳定论坛应被赋予首要职责,可就恢复全球经济信心和稳定建议采取必要措施。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当拥有必要的资金和适当的手段来救助陷入困境的国家。
??“蓝图”是欧盟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提出的总框架,有待逐步推进。此间预期,在15日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欧盟将致力于通过5项优先内容,即加强全面监管、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金融行业行为守则以控制冒险行为、严管信用评级机构和重新审视会计准则并促进趋同。
??为尽快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欧盟领导人同时提出,在15日峰会结束后的100天内,各方为落实改革原则拟订具体措施,之后应再举行一次峰会。
??
??第一条, 强周监管。华尔街危机以来,世界各方无不指责美联储及美国政府缺泛对华尔街的监管。笔者并不赞同这个看法,因为这里潜藏着一个前提——美联储及美国政府是正义的。这样的指责其实是在说,美联储及美国政府是受害者、是一个疏忽而犯了错的孩子。世界政治要如此简单那就好了。当然,打出加强监管旗号的人,未尝不明白这一点,所谓加强监管不过是要行夺权之实。不过,因为它满足了各方群起夺权,打翻美国一统天下的愿望,故而应者云集。当然我们也是支持的。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监管不应该、也不能超越主权的范畴。西方列强在历次世界秩序和权利的分配中,无不是牺牲小国主权来实现。笔者认为,今天的欧美仍怀着极大的冲动,在更响亮的旗号下——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行新殖民主义之实。今天的中国或已是世界秩序制定者之一,这种倾向仍应给予坚决的反对,更何况有人还要把我们挤在一个很小的角落,起尽可能小的作用。
??第二条, 增加金融市场透明和问责制,修改会计准则。没有透明,何来监管?没有问责,何必监管?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议。唯独修改会计准则,可能蕴含了极大的玄机。想想吧,按照此前的计价准则,市值大跌,于是就修改计价准则,把跌下去的价格给找回来,这是哪门子道理?岂有此理嘛。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怎么就没这回事呢?呵呵,只缘你太笨,不懂“创新”;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身板不够硬。
??第三条, 经济联合国隐然成型。所有的监管和预警必须由一个机构来动作和协调,欧盟给出的方案是——“设立一个由各国监管机构代表组成的联席机构”。这其实是一个经济联合国,谁又将是里面的“常任理事国”呢?又由谁主导呢?
??第四条, 更加强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可以说是整个欧盟“蓝图”中最反动的一条,也是欧盟向美国寻求妥协,形成欧美共治的重要基础。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关于“提高新兴国家投票权重”的说法,甚至说要提高了“44%”。但笔者可以肯定地,包括中国在内,没有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的组合足以对欧美的主导权形成挑战,至少目前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萨科奇的话说,是“20世纪”的工具,为什么不彻底推翻它呢?
??欧盟不仅要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利——“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可就恢复全球经济信心和稳定建议采取必要措施”,而且还要增加其资金规模。笔者想,它的资金从哪儿来呢?美欧现在不是都缺钱吗?其实,这个金融创新早就出来了——还记得韩国、巴西、墨西哥和新加坡向美联储借钱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贷款作为储备金,再用这些钱向世界各国放贷,甚至反过来贷给欧洲和美国,去“救经济”。这样,一方面欧美可以共同管理世界经济,更可以进一步向全球输出美元和欧元。
??
??行文至此,你作何想?
??——这哪里还是“危机”,简直就是欧洲人建立不世基业的难得机会!
??——这哪里还有“文明”,简直就是不择手段地掠夺!
??——这哪里还有“民主”,永远不能相信这些劳什子!否则,你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票子。
??——武力占领的旧殖民主义已经被证明是不可靠和低效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境况足以说明这一切。于是,一个新的枷锁就要形成,等着G20去投票呢!
??——美元体系为核心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合理的,于是欧洲人要去改造它,把它变成欧美共治的“合理”的“新体系”!
??这,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做如此想,行如此事,其心可诛!,其心必诛!
??
??欧洲人似乎有百倍的信心完成此伟业,已经为下一阶段行动划出了时间表——“欧盟领导人同时提出,在15日峰会结束后的100天内,各方为落实改革原则拟订具体措施,之后应再举行一次峰会”。
??
??此前,笔者曾怀疑欧洲人在一连串糟糕经济数据面前,进退失据,简单倒向美国,从而不利于中俄争取利益;接着欧洲就发布了“平等伙伴”关系文件,要求与美国共治天下;接着以一个“四大方向,十项建议”落实“共治”的具体措施。到目前为止,立意高远,手法干净,不可谓不高。
??从批评旧的国际金融、经济体系,向美国抢班夺权来看,欧洲人是革命的力量,是可以利用和配合的方向;
??从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新的以欧美为主导的“经济联合国”、向外输出美元和欧洲、实施可能超越主权的监督和干预来看,无疑是反动的,是必须坚决抵制的。
??
??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从媒体上看到美国对于欧洲“蓝图”的正式表态,也没有看到中俄对这份方案的发言。
??但中方的一些动作,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新华社11月10日电 中央政府驳斥达赖“中间道路”,拒绝对主权问题做任何妥协。
??中新网11月10日电 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表示,相信绝大多数流亡藏人不赞成搞暴力恐怖。朱维群称,如果有的人想对我们搞暴力恐怖,咱们过去又不是没有交过手,每次交手的结果如何,你们应该清楚。而且这些年,实际上有一些人始终是在搞暴力恐怖来对付我们,结果如何,你们自己更清楚。如果未来有的人想搞暴力恐怖,不仅没有成功的任何希望,而且将使有些人背上一个大大的骂名,在政治上加快走向覆灭。
??中国政府正是利用欧美最近对于西藏的态度,把对达赖的立场做实。
??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中国政府公布了“十大措施,4万亿投入”后,今天迎来中国及亚太股市大涨。世界各方媒体给予广泛报道和积极评价。到笔者行文之时,欧美股市还未收盘,据目前的消息称也在大涨之中。中国要为其世界经济“火车头”正名!
??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新华社11月9日公布的是“11月5日”的会议内容。中方特别等了等,同样包含给欧洲“蓝图”一个措手不及的意思。
??中方此举,意在昭示一个硬道理——中国有能力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中方此举的效果,更说明——世界如此需要中国。
??中方想说——我还可以单独玩!
??
??随着时间的流逝,11月15日的临近,梅德韦杰夫必然也必须对至今没有明确的“四点建议”进行说明;美国政府也必须对欧洲“蓝图”有所反应;而欧洲也会对其“蓝图”做出修正和说明;日本、印度等外围国家,也会选择站队……总之,接下来一段时间,风高浪急,精彩纷呈。欧盟的大餐,真的属于它吗?我们一起关注。
??这不,就在笔者快要结束本文的时候,英国传来消息——
??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专电据美联社报道,英国首相布朗10日晚间将发表演讲,呼吁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包括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金融新体系。
??据悉,布朗10日晚将在伦敦市长晚宴上发表演讲,呼吁二十国集团峰会进行金融改革。美联社了解到的演讲文稿说,“英国政府将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设立的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通过监管各国经济,为全世界提供预警体系和危机预防机制”。
??布朗还将表示,美国和欧洲必须在创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中扮演领导角色。“过去50年来,跨大西洋两岸关系一直是有效的多边主义的发动机。我相信整个欧洲将与美国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那些将检验我们决心和坚定我们信念的挑战。”
??
??布朗的具体演讲内容还不清楚,估计明天早上就可以看到。不过仅从美联社透露的“概要”来看,它是一份妥协与火药味极浓演讲稿。我们明天继续。
??
??感谢大家对本博或专贴的关心,欢迎留言讨论,共同交流!
发表于:2008-11-30 06:52只看该作者
8楼
:) 好文章 看了好东西 视眼更加开阔了
9楼
作者:ttraveller
??近期关于俄罗斯的消息不断,有朋友在博客或专贴中留言,要求说一说俄罗斯。今天,我们就不妨从一则消息说起。
??
??俄罗斯媒体猜测普京或明年重返克里姆林宫2008年11月07日 07:47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俄罗斯报章6日引述消息人士指,总统梅德韦杰夫接纳办公室副主任苏尔科夫的建议,5日提出把总统任期由4年延长至6年。报道指,梅德韦杰夫此举暗示他可能在2009年提出呈辞,为总理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铺路。
??
??一、尴尬之一——唯普京论
??普京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是普京实现了俄罗斯国势触底反弹,再度凝聚起俄罗斯人的豪情与雄心。普京在国内拥有无可匹敌的拥护者,人们甚至称普京是俄罗斯“百年”来的最佳领袖。
??然而,这正是俄罗斯的尴尬之一——唯普京论。
??一个国家,拥有一位杰出的领袖,无疑是一件幸事。谁都知道,庸者误国。然而,唯领袖论,同样的可怕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当下的俄罗斯就陷入了这个怪圈。
??国家的复兴,有赖于领袖的决策,更赖于制度的建设,保证顺利的交接班,保证体制内不断产生合格的领袖,保证制度改革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回过头来看邓小平当年的决策,其着手与着眼就在于此。
??改革开放是中国复兴的关键决策;主动退下来,打破终生制是中国高层交接班制度化的保证,也是中国政坛长期稳定的重要保证。中国由此,才翻开了新的一页。
??普京太重要了,以至于国家制度都必须围着他“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一种悲哀。很难想象,一个离开了普京的俄罗斯,会是什么样子。而欧美,正是要利用这一点做足文章。
??笔者相信,基于这一点的各种传闻、消息会不断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上,间或有之,直到普京已经不是普京为止。
??二、尴尬之二——唯石油论
??石油,在俄罗斯占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成也石油,败也石油。俄罗斯得以在格鲁吉亚奋起一击,并且一击而中,没有这几年石油价格猛涨,军力日盛,是不可能的。面对石油价格不断下滑的今天,俄罗斯很着急,这也决定了他与美国的根本对立。俄罗斯是无法容忍石油价格长期操纵在美国手里的,对美示强也就成了它唯一的选择。
??三、尴尬之三——复兴之日短
??俄罗斯何尝不想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何尝不想减少对普京的依赖?然而,时间在哪里?
??俄罗斯从上世纪90年代走向衰落至今,不过十几年时间。假如把普京开始主政的2000年算作俄罗斯复兴的起步之年,距今起仅仅9年。9年时间,要全面复兴俄罗斯,是不可想象的。坦率地说,普京仅仅是燃起了俄罗斯的希望之火,抓住美国盛极而衰的档儿,有所作为罢了。要想恢复昔日的势力范围,国际影响力,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并建立起长期平稳发展的制度保证,还须要太长的时间,也还有太多的工作要作。
??一切的一切,须要时间。
??四、尴尬之四——世界格局急剧变化
??到今天为止,我们很难评估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在今后世界史上的作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天的应对将决定各国今天几十年在国际从林中的地位和角色。
??面对这样的剧变,俄罗斯的储备是不充分的,应战也是仓促的。与其说俄罗斯奋起反抗是实力使然,不如说是被逼无奈。试想,俄罗斯周边几乎全部纳入北约范畴,传统势力丧失殆尽,导弹防御系统已经架在家门口,匹夫尝知以头抢地,况一帝国夫。
??今天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任何一方都是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欧洲的疯狂,我们才看到了美元的无奈。俄罗斯当然想有所作为,但实力的欠缺,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五、尴尬之五——只能用强
??就本心而言,俄罗斯何尝愿意全球“展示肌肉”?何尝愿意与美国针尖对麦芒?何尝愿意动辄拿石油和欧洲说话?一个被逼至角落的落魄英雄,只能以攻为守,以求有所作为。
??俄罗斯何尝不希望美国也与它建立“战略对话”,何尝不想成为“利益攸关方”,把双方的斗争变得“文雅”一些、从容一些,奈何缺少回旋的空间,也缺少回旋的实力,只能硬碰硬地冲上去了。所幸,美国把俄罗斯逼到角落里,自己也已经强弩之末了,大家只好这样僵着了。
??六、尴尬之六——崛起的中国
??就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文化讲,永远不希望看到一个崛起的中国,这毋庸讳言。然而形势比人强,面对美国和欧洲的强大压力,俄罗斯只能理解并配合中国的崛起。相信,不久的将来,来自欧美的压力会慢慢退去,而东方的中国会成为另一块心病。只是,这个东方大国对俄罗斯可能不会如欧美一般。但在一心成就帝国的俄罗斯眼里,这仍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俄罗斯总会找机会与印度共建合作,唯一的理由就是对付中国。
??
??尽管有这样多的无奈,俄罗斯作为帝国主要继承人所具有的潜力仍是无法小视的,这也是欧美对其穷追猛打的原因。毛主席不是说过吗?“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随着美国盛极而衰,更有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折腾,俄罗斯终会撑开一片天空,逐步走向复兴的。当然,这一切不是自然而然,而是小心应对、勤奋努力的结果。
??
??无论如何,笔者还是要祝福我们的邻国!
??
??回到对于11月15日华盛顿峰会的关注上来,笔者一直强调:
??——“危机”提供了各方争取今后几十年国际地位的机会,大家拉着“救市”大旗大做文章;
??——“危机”的持续发展对各方都是考验,谁最先承受不住,谁就将被迫做出让步;
??——后一阶段的行情将围绕“方案”展开;
??——11月15日的大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但11月15日已经在各方推动下成为了各方必须表明立场的日子;
??——为此,各方在11月15日到来之前展来了一系列动作,并还将继续动作。
??
??从中国的“求取最大公约数”,到梅德韦杰夫的“四点意见”,再到欧盟的“平等伙伴”政治方案和“四大方向,十项建议”的经济方案,我们看到了轰轰烈烈的出招。
??有意思的是,梅德韦杰夫提前爆出将在11月5日的国情咨文中详细说明“四点意见”的内容,由于欧洲的“平等伙伴”文件的出炉,并没有如期在媒体面前曝光。笔者在《欧洲方案出炉了——美国系列之28》中指出“梅德韦杰夫的建议得改改了”,也许,本周我们能够看到梅德韦杰夫对于他的“意见”的详细说明,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中国、俄罗斯到欧盟一圈,上一周是初步亮明立场。本周,将是各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和看法,做出各种动作的一周,行情渐入高潮……
??
10楼
作者:ttraveller
??英国,一直是一个很特殊国家,笔者是指其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显然,没有英国的欧洲,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欧洲一直希望把英国彻底欧洲化。
??同样,离开了欧洲的英国,也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英国对欧洲的盛情,一直是半推半就,欲说还休。
??英国是愿意彻底欧洲化的,但必须扮演欧洲领导者的角色。如果,欧洲礼贤下士,隆重其事,三顾“英伦”,可能英国也就去了。可是欧洲大陆已经有了两个核心——法国和德国,拉英国入伙是为了壮大欧洲,但这哥儿俩还不会慷慨到让出领导地位。一山不容二虎,英国的加入,已经“三虎”了。与其自找麻烦,英国人不如超然一些,就在门口。
??英国站在欧洲门口,一支脚算在门里边,一支脚还勾着美国。在美欧之间骑墙,是英国战略利益的必然。
??
??没有勾住英国的美国,对付起欧洲来,可能要麻烦得多。所以,美国人也愿意在各种场合提携英国人,而这,正是英国人的需要。
??没有勾住美国的英国,在德法领导的欧洲面前,也就少了份量。所以,英国人也愿意在各种场合配合美国人,这也是美国人求之不得的。
??
??英国的处境与策略就是这样,说白了也很简单,英国人很满足这种两头权重,双向受益的局面。只是,金融危机冲击下,这样的处境,可能发生了变化。为此,英国人做出了一连串的动作。
??
??我们先看这样一段消息——
??布郎再次邀请温家宝通电话 2008/11/07外交部网站消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下午应约同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双方就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交换了意见。
??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温家宝强调,战胜这场金融危机需要全球行动,合力应对,包括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支持国际金融组织进行改革,在应对当前危机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温家宝表示,中国愿在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与有关各方加强合作,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布朗表示,英主赞同中国政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世界有利。英国重视中国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
??
??请大家注意,这里布朗在10月14日邀请温家宝通话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再次与温家宝通话。频率似乎有点高哈。
??而在通话之前,布朗还做了两个动作——
??1、 隔空喊话
??中新社伦敦十月二十八日电(记者 李鹏)英国首相布朗二十八日呼吁,中国和海湾产油富国,应增加出资以帮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近一个时期以来,包括布朗在内的“国际社会”反复强调,危机面前与“国际社会协调行动”是中国“展现领袖风范”、体现“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的最好机会,至于如何“行动”,大家都不愿明言。布朗是第一个把话说得白一些、通俗一些的“国际社会”代表。不过中方对于这一点似乎反应得很木讷。
??2、 中东“化缘”
??新华社消息 11月2日电 英国首相布朗1日抵达沙特,开始访问沙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国家。布朗2日说,希望此行能说服它们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注入更多资金,同时欢迎这些国家主权基金到英国投资。
??从媒体公开的消息来看,布朗中东之行并没有得到中东各方的明确响应。随着11月15日的临近,可能会有相关的消息出来。
??
??布朗在隔空喊话、中东化缘之后,与温家宝通话。他们会不会聊“钱”的问题呢?
??布温通话的当天正好就是欧盟峰会之日,将讨论通过此前已经由各国财长达成一致的“四大方向,十大建议”方案。他们会不会聊这个话题呢?
??
??从外交部公布的新闻稿中我们看不到相关内容,更多的还是自说自话,中方似乎对布朗的热情并不买帐。
??
??还有一段消息,也让很多朋友有一种畅快的感觉——《英国澄清立场,强调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基本内容如下(笔者转自环球时报):
??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于10月29日在英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英国过去的政策是“时代错误”,英国事实上已经放弃支持达赖的独立活动。他说,英国“非常肯定地”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米利班德说,英国在20世纪对于西藏地位的立场是“基于那个时代的地缘政治”和“过时的宗主国概念”。
??
??英国人一连串动作,至少体现出两点意思:
??——突出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月两通电话,劳心费神隔空喊话,足以说明一切;
??——向中方做出实质性让步,澄清西藏立场;
??目前还没有消息表明中方对英国人的示好做出了对方希望的回应。
??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英国人开始在中国方向做文章了。
??何以如此?
??
??1、 经济下滑
??笔者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危机持续深化是对各方承受能力的最大考验。一旦承受不住,任何一方都不得不做出让步”。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3日电(记者 尚军 尚绪谦)根据欧盟委员会3日公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使欧洲经济陷入衰退。面对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项指标的全面疲软,欧洲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且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
??报告还预测,2009年,欧元区经济大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经济将出现零增长,西班牙将出现0.2%的负增长。非欧元区经济大国英国的经济将出现1.0%的负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及整个欧洲经济,显得岌岌可危,而英国犹甚。于是乎英国央行上周四意外将基准利率下调150个基点,希望图藉此遏制经济衰退所带来的损害。从而创造了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自97年获独立性后最大幅降息。
??2、 求救无门
??对于笔者写下这个标题,朋友门可能有些意外或不同意。
??对于面对危机的任何一个回家,什么最重要?资金。
??欧洲有资金吗?“连解救匈牙利,欧洲人也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出资,其实力可想而知”。假如,英国求救?欧洲人能拿多少钱来?甚至,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能拿出多少钱来?恐怕都少之又少,没钱嘛。这一点,布朗在11月初出访中东化缘时就已经讲得很明白:
??——IMF眼下设有2500亿美元紧急储备,用于通过贷款方式帮助成员国应对金融危机。不过,过去一段时间中,冰岛、匈牙利和乌克兰分别向IMF求援,借款总额达300亿美元。加之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可能加入到申请贷款队伍中来,IMF可能面临钱袋吃紧的境地。
?? ——石油输出国组织眼下共拥有5190亿美元外汇储备,远高于欧元区国家2130亿美元总额。
??
??无论是IMF的2500亿美元,还是欧元区国家的2130亿美元,面对他们各自的潜救助对象来说,只能是聊胜于无。
??布朗说的是“增强IMF资金池”,提高其救助能力。我们不会真的以为布朗象他自己说的那样高尚,他同样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角儿。
??一句话,布朗既是在为其“国际责任”加分,更是在为英国寻找可能的救助资金。布朗对英国经济及欧洲经济甚至美国经济是有看法的,他不过是动作早一点,为将来预做打算。
??中国政府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有三只手:退税保出口、投资基建、退税促消费。哪一项不是要钱,而且动则数万亿。至少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有如此手笔,更多的是保住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就不错了。钱啦,一分钱也能难倒英雄汉,估计布朗就是那个“英雄汉”。
??欧洲救不了布朗,美国呢?美国还在为7000亿国债发愁,有多少钱可以拿给英国?
??3、国家战略的危机
??英国经济每况愈下,一个不小心,华尔街发生的一切就可能在英国上演。到那时,英国不是倒向欧洲,就是倒向美国,再想在两者之间骑墙取利,怕是不可能了!——这才是布朗最担心的事情。
??再往深处想,这两家要真能救得了英国,也好。就怕到时,英国低了头,服了软,还捞不着好处,挽救自己,那就输大发了。
??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只能把目光投向欧美之外了。俄罗斯是不可能的,两家早已是两世冤家,不共戴天。唯一的可能,就是中国。至此,我们不难理解英国何以如此殷勤了。
??
??强调一点,英国人如此行棋,是有多方面考虑的。
??第一、 英伦之灾偿未发生,“国际社会”这顶帽子,布朗可以到处戴戴,行谋私利之实。
??第二、 接近中方,是同时增加在欧洲和美国的权重的有效办法,为化解眼下危机争取主动。
??第三、 投之以桃,自然是希望中方报之以李。
??第四、 假以时日,如果中方真的成为比肩老美的东方帝国,相信英国会如今日欧美之间骑墙一样,在中美、中欧之间骑墙。
??
??写到这里,笔者禁不住回头说一说“欧洲的疯狂”,假如欧洲真如它表现出来的那么功力深厚,能够主宰“历史性”的变革,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英国又何必舍近求远,向中国抛什么媚眼?它大可以拼命配合萨科奇和巴罗佐,不就得了。
??当然,“欧洲的疯狂”也不是完全痴人说梦,必然是瞄准了美国的软处(欧美之间,或许比外人更清楚双方罩门)。究竟谁能胜出,可能首先取决于双方承受“危机”的能力。就如笔者早前所说,11月15日,仅是牌局在新的层面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大家还得练着。从英国人的动作来看,至少目前,他们不太相信欧洲能胜出。
??
??再说美英传统盟友关系。当今全球大国中,恐怕再难找到两国关系密切如美英者。美英关系,既有二战洗礼以来血与火的基础,更有双方战略利益的保障。无论双方面对何种危机,首先的选择必然是相互取暖。英国的动作,放在这个背景下,或许会多一些思考。
??
??笔者相信,我们还会听到英国人在骑墙逻辑下,进一步的消息。
??情景相似者,还有我们的近邻,日本,其次韩国、再次新加坡……
??
??笔者有理由再次强调——做好自己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与其作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非分之想,不如自力更生,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
持之以恒
11楼
作者:ttraveller
今天,2008年11月7日,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日子。萨科奇早已经反复强调,11月7日,欧盟将召开峰会,为11月15日召开的华盛顿峰会协调立场。
我们首先看一看下面这段消息——
2008年11月07日 09:25中国新闻网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报道,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提出了具备四大方向和十大建议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草案,加强各种金融监管机制,收紧对银行和跨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监管。
欧盟27国财长在4日已通过这份草案。欧盟27国首脑7日将在巴黎会面讨论这份草案,草案将在下周六的华盛顿峰会上提出。
法国驻新加坡大使布勒对当地媒体说,这份议案的四大方向是加强对全球金融系统的监管,加强全球风险管理,加强国际整合及面对21世纪的挑战。
它不仅要求提出一个适合21世纪的金融体系,同时也要求各国面对包括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在内的环球问题。
十大建议包括设立评级机构、改革金融机构的奖励配套、划一资本充足率标准、修订并划一会计原则等。
布勒说,这是一份具开放性的草案,让各国首脑有讨论和提出不同关注点的空间,所以下周末的峰会将会是强调多边主义的峰会。
不过,据《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对这项草案有所保留。英国认为草案对华盛顿峰会而言过于详细,并认为欧美以外的国家可能另有计划。
在雷曼兄弟倒闭不久后举行的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在解决这次金融危机中扮演领导角色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率先要求各国联手重建一个受管制的资本主义市场。他也呼吁世界各国推出一个足以取代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的新体系。
布勒再次强调,金融系统的改革工作必须马上展开,不能等一切尘埃落定或者等胜选的奥巴马就任总统后才展开。
他也提到,虽然这是法国提出、预料将获得欧盟各国接纳的草案,但他希望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也能积极地接纳草案。
这段新闻稿比较长,不太好删减。为了说明问题,我还是原样照搬到这里。请注意,这篇新闻稿,或者说布勒的发言应该是在欧洲峰会之前或进行之中,会议结束之后会有更正式的消息。但,这仍不妨碍我们展开对欧洲人的分析。
首先,欧洲对危机的寄望极高。
危机发生以来,欧洲人出招最为迅速,很快就放出话来——
施泰因布吕克说:“美国已丧失超级大国地位,世界金融体系朝着多极化发展”。
萨科奇说,“不能再用20世纪的国际经济管理工具管理21世纪的经济,不能再用过去的观念考虑今天世界的问题”,现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已经病入膏肓,需要“推倒重建”。
紧接着,10月18日,萨科奇与巴罗佐飞往华盛顿,布什在两人的“劝说”下,终于同意召开11月15日的全球峰会。
再接着,11月3日,欧洲人发布6页纸的对美“平等伙伴”关系“政治”文件;
昨天,11月7日,欧洲人发布了于11月4日已经达成的一致的“四个方向,十大建议”“经济”文件。
面对如此严密的行动,我们只有一句话,欧洲所图者大。
此前,笔者认为“然而,随着危机的深化,欧洲经济受到的冲击超出了欧洲人的想象,更由于内部协调困难,欧洲在危机面前表现得非常被动。相较于美国指挥若定的气度,欧洲人显得慌乱得多。”。笔者担心欧盟在一系列坏消息面前,会选择直接向美国靠拢,谋求欧美携手,向中俄及其他非欧美势力转嫁危机,看来是小看欧洲人了。
其次,欧洲人是按计划出牌的。
《联合早报》引法国驻新加坡大使布勒话说“欧盟27国财长在4日已通过这份草案”。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应该还记得,就在11月4日的前一天——11月3日,在欧盟外长峰会上,欧盟公布了什么?——欧盟要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欧盟形成了一个6页纸的 “透露了目录却没有完全公开的6页纸的”与美国“平等伙伴”文件。相关内容,笔者在4日的博文《欧洲方案出炉了——美国系列之28》中进行了讨论,相应的新华社消息也在博文中,有兴趣的朋友翻查核实。
有意思的是,欧洲人在3日的外长会后公布了“平等伙伴”关系文件,为什么不在4日后的财长会后公布“四大方向与十大建议”呢?原因只有一个,欧洲人要给各方足够的时间来消化欧洲人的石破天惊之作!欧洲人也须要根据各方的反应及危机进展情况,做出下一步安排。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人为什么不3日举行财长会,通过“四大方向与十大建议”?而要在3日举行外长会通过“平等伙伴”关系文件后,才举行财长会,通过相应文件。原因也只有一个,欧洲人出牌是有顺序的。那就是与美国“共治”天下的政治问题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共同应对”危机的“经济”问题。
欧洲人正在按计划出牌。
第三,欧洲的手法——“两面叫牌”。
欧洲人首先向美国人叫牌,要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共治”天下。在《欧洲方案出炉了——美国系列之28》中,笔者写道:“欧洲人也是在要挟美国人”、“不与我合作,免不了我会与中俄合作!”而且,欧洲人要挟美国人的逻辑本钱就是“一旦中俄之间实行本币结算,俄罗斯将有极大的优势要求欧洲诸国在对俄贸易中采用卢布和欧元进行结算。如果一旦形成中俄欧三边贸易采用人民币、卢布和欧元结算,美元哪里还是什么世界货币,美元贬值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美联储世界央行之梦也就只能是黄粱一梦了”。
紧接着,欧洲人又向中俄叫牌了,那就是今天的“四大方向,十大建议”。布勒已经说得很明白“虽然这是法国提出……但他希望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也能积极地接纳草案”。同样的逻辑,欧洲人没有说出来“如果你们不与我合作,免不了我会与美国合作”。
欧洲人挟中俄向美国要求分权,实现“共治”天下的政治愿望;同时又挟美向中俄要求配合支持,实现“主导”全球金融新秩序的经济梦想。
欧洲人显然在充分利用其在美国和中俄之间的有利位置,相对于美国,它与中俄走得近一些,共同利益多一些;相对于中俄,它与美国走得近一些,共同利益多一些。我们在佩服欧洲人的权谋之余,不免也有些担心——局中之人,没有省油的灯,如此明火执仗、利欲熏天,恐不是好事。不是有句话来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第四,有一点趁火打劫的味道。
我们先来看一看在今天的新闻稿中的原话——“布勒再次强调,金融系统的改革工作必须马上展开,不能等一切尘埃落定或者等胜选的奥巴马就任总统后才展开”。
从布勒的这句话来看,金融系统改革真是急得不行了,一刻也不能耽搁,“不能等一切尘埃落定或者等胜选的奥巴马就任总统后才展开”。真的是这样吗?真要如此,为什么不在11月4日通过后即向外界公布呢?其实,欧洲人不过是在找一个说辞,要在美国权利交接期间、决策能力最薄弱的空档,有所作为。
我们再来看一看11月3日欧盟发布“平等伙伴”文件时的说辞——“将在美国选出新总统后向美方正式提交”。其实,依靠美国人在欧盟内部的关系,哪里会在欧盟通过之后、欧洲正式提交之后才知悉文件的内容。但无论如何,欧洲人趁着美国大选和权利交接期连续出手,很难说是没有特别的心计。
第五,与欧洲人眼花缭乱出牌并行的是越来越坏的经济消息。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3日电(记者 尚军 尚绪谦)根据欧盟委员会3日公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使欧洲经济陷入衰退。面对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项指标的全面疲软,欧洲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且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
报告还预测,欧盟27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出现零增长,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将分别下降0.1%,也将步入经济衰退。
欧盟委员会的报告预测,2009年,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将分别仅增长0.1%和0.2%;2010年将开始复苏,增速分别为0.9%和1.1%。
报告还预测,2009年,欧元区经济大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经济将出现零增长,西班牙将出现0.2%的负增长。非欧元区经济大国英国的经济将出现1.0%的负增长。
欧盟委员会还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3.7%,明年增长率将减缓至2.3%,2010年回升至3.2%。此外,美国和日本经济明年将分别出现0.5%和0.4%的负增长。
笔者再次强调,“在国际丛林法则下争权夺利,不光要有心,更要有“力”。实力是讨价还价的基础”。笔者始终对欧洲在经济基础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拼命向中俄美伸手要权要价的行动表示怀疑。
第六,欧洲自称的“一致”,可能要大打折扣。
我们再回到《联合早报》的新闻稿——“不过,据《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对这项草案有所保留。英国认为草案对华盛顿峰会而言过于详细,并认为欧美以外的国家可能另有计划”。
这无疑印证了笔者的看法,“美国人在欧盟内打下的若干楔子,不是吃素的”,一定会在关键时候掣肘。欧洲人在发布达成一致的政治、经济两份文件时,也不能隐晦内部存在的不和谐。
而美国人在欧盟内部最大的楔子英国,近期活动频繁,相关内容见笔者将专门进行分析。
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欧洲人自己问题不小,麻烦不断,仍然坚定地向美国要权,要求政治上“共治天下”;向中俄出招,要主导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而且,为此全不顾及“盟友”一词的意义,趁火打劫的味道极浓。
下面这条8日凌晨的消息(笔者开始写今天的博文时,这条消息还没有出来。所以博文是以分析较早一些时候的《联合早报》的消息开始的。等笔者就要结束本文的时候,这条消息出炉了,正好相互验证),就是一条不错的注脚——
新华网布鲁塞尔11月7日电(记者谢栋风 尚绪谦)欧盟国家领导人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非正式会议,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奇在会后宣布,欧盟将在即将召开的华盛顿金融峰会上就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其他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提出建议。
在历时3个半小时的峰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萨科奇说,欧盟27国领导人一致同意重建国际金融体系,这是欧盟“坚定”和“雄心勃勃”的目标。他说,为更好地应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全球需要更加透明的金融体系、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既要采取短期措施,也需要考虑中长期的策略。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华盛顿国际金融峰会应当成为“历史性的峰会”。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应与应对21世纪范围更为宽广的挑战融为一体,这些挑战包括食品安全、削减贫困、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等。
巴罗佐表示,欧盟需要与美国合作,也需要与新兴经济体合作,同时不能遗忘那些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发达国家。
在本次峰会上,欧盟领导人一致表示,欧盟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问题上应保持团结,欧盟必须在制订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共同准则和确保相关决定快速执行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根据会后发表的公报,欧盟将向华盛顿峰会提交的金融体系改革“蓝图”主要包括加强金融监管,不留任何“死角”;新的金融体系必须以“透明”和“负责任”的原则为基础;建立金融预警机制,尽早评估风险预防危机;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新金融体系中的中坚地位等。峰会还提出,在未来数月,有关各方应就落实这些建议制订具体措施。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欧洲已受到很大冲击。为了寻找对策,欧盟各国领导人在过去两个月中多次举行峰会,专门讨论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在10月中旬的峰会上,欧盟领导人认识到现有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要求对其进行改革,以避免危机再次发生,并同美国一道倡议于本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有20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国际金融峰会。
——欧洲人的态度是坚决的。用萨科奇的话说“这是欧盟“坚定”和“雄心勃勃”的目标“。
——欧洲人的寄望是高的。用巴罗佐说,“华盛顿国际金融峰会应当成为“历史性的峰会””。它的“历史性”不外是说欧洲人要站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欧洲人并不仅仅把目标锁定在经济范畴。“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应与应对21世纪范围更为宽广的挑战融为一体,这些挑战包括食品安全、削减贫困、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等”。
面对欧洲人近乎疯狂的行动,其他各方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拭目以待——
持之以恒
12楼
作者:ttraveller
现存的国际金融组织皆无法承担有效配置、监管国际资本流动的重任,这也是其影响力式微的根本原因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晓洁发自北京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我们的最后选择。”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扎法尔•马赫默德29日接受中国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巴基斯坦将先向友好国家借钱,再考虑从IMF获得帮助,“他们(IMF)的贷款会有一些附加条件,不像我们的友好国家那么宽容……”
昔日人人巴望的“救火队”,今天已不那么吃香,虽然诸多新兴国家仍然排队等候IMF的救助,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不再将其视作唯一选择,冰岛也是在向俄罗斯求助未遂才转向IMF。
作为二战后维持国际金融秩序的两大支柱之一,IMF的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另一支柱则是世界银行,它为成员国提供长期低利率贷款和援助,以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而如今,二者不仅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减少,在亚洲和拉美的公信力也在降低。尤其是最该“救火”的IMF,为何偏偏在此刻显得如此无力?
从辉煌到落寞
其实,IMF对自己的困境心知肚明,但改革的声音叫喊多年,内部治理仍不见起色。眼下,粮草紧张是IMF面临的直接难题。
截至记者发稿为止,IMF已经联手世界银行和其他欧洲国家,分别向冰岛、乌克兰和匈牙利贷款21亿、165亿和250亿美元,英国首相布朗28日就毫不客气地表示,IMF当前的流动性可能不足以应对经济危机的蔓延。目前,IMF有2000亿资金可用于借贷,两个常设借款协议也能够吸引来500亿资金,然而,西方有报道认为,IMF的决策缺乏独立性,非得向世界银行和欧洲求助,拖延了发放贷款的有利时机。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也对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如果IMF有2万亿美元,或许它就可以成为重要的全球参与者。但2000亿美元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有许多国家与乌克兰处境相同,只要再向一、两个真正的大国提供援助,这些钱就会花光。”现在,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塞尔维亚也在等待IMF的救援。
另一位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罗戈夫也表示,IMF有足够的资金在规模较小、较为贫穷的国家发挥作用,但对于像巴西、土耳其或阿根廷这样的国家,IMF就没有足够财力充当最后贷款人了。
其实,IMF也有过辉煌时光:上世纪80年代,IMF曾将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等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从崩溃边缘拉回,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也为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支持。
但自那以后,吸取教训的新兴国家开始完善自己的金融制度,贷款需求也减少了许多,这让靠贷款赚钱的IMF苦恼不已,截至去年底,IMF的贷款规模已经从1998年的320亿美元降至20亿美元,新总裁卡恩上任以来,赤字也超过了4亿美元,为此,IMF不得不裁员400余人,这是IMF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裁员。IMF还曾计划出售1/8的黄金储备筹资,但最终因美国不同意而否决。
劣迹斑斑,信誉扫地
巴基斯坦不将IMF看作救命稻草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其苛刻救援条件会“冻死”本国经济,其实,这样的担忧也正是IMF广被诟病的原因。IMF一般在向被救助国提供贷款时,都会以自己债权人的身份出发,规定许多严格的条款,目标只是能让对方尽快恢复国际收支平衡,把债还清,而对被援助方国内的经济状况却考虑甚少。
正因如此,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五大受灾国中,唯一未受IMF援助的马来西亚,反而在2000年取得了经济增长8.5%的骄人成绩,远超其他受援国。
此外,IMF的预测失准也是尽人皆知的笑话,IMF在其2001年的春季报告中预测,意大利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7%,而实际上,意大利2002年的增长率仅为0.3%。1997年,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竟然没有对东亚各国提出任何警告,而当年9月,IMF还认为东亚金融危机接近尾声;而此后,危机却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乃至韩国、俄罗斯和巴西。
但IMF和世界银行至今仍遭到被援助国厌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其早已成为欧美,尤其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美国在IMF的份额和发言权比例分别为17.674%和16.732%,由于IMF决定必须获85%的通过,而美国和欧盟的发言权都在15%以上,因此两者都享有实际否决权。GDP占全球经济的6%的中国,份额和发言权仅有3.997%和3.807%。
韩国人便将IMF看作是攫取他国利益的外交工具。亚洲金融危机中,当韩国政府向IMF申请580亿美元时,IMF开出的援助条件就是将破产的韩国第一国民银行和汉城银行出售给外国金融机构,韩国人顿时愤怒不已,不少人在街头游行,抗议IMF“居心叵测”,连大厦电梯的开关上都印有IMF的大名,而“关”正是韩国人严重的晦气词。
对中国而言,IMF也是美国操纵的对华施压利器。去年6月15日,在中国等多个新兴国家的反对下,IMF仍通过了《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以替代1977年制定的旧汇率监管政策,而调整后的决定要求成员国的汇率政策“不会引发外部不稳定”,这给人民币升值施加了很大压力。美国财长保尔森则表示,IMF的监督“可能是双边外交的有力补充”。去年9月,中国与刚果(金)的一笔资源项目交易也遭到了IMF和世界银行的调查。
出路在建立“世界央行”?
为何世界银行、IMF的作用正在日益削减?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在27日于《财经》发表的文章《用什么保卫全球金融体系》中作出了精辟评论:“在货物贸易方面,我们有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框架来解决国家间争端;而在全球资本方面,却没有一个可与之比肩的机制。”换言之,现在的IMF,世界银行等,都没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因而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树立威信。
那么怎样的机制才能够有效监管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11月15日G20峰会即将在华盛顿召开,这样的峰会也被看作是奠定全球全新金融制度的开始,甚至有人称之为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各国都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为会议造势:布朗提出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四点建议”;萨科齐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由放任的美式资本主义;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则认为,欧盟必须掌控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
学者们也在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出谋划策。耶鲁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教授杰弗里•加滕25日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了建立“世界央行”监察全球金融巨擘的看法,中国、巴西、沙特、南非等新兴国家都应该在其中持股。因为,随着欧元崛起,中国强大,财富向中东转移,以美国为推动力量的美联储、IMF和世界银行都已无法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无独有偶,中国商务部研究员金柏松也撰写了论文,在发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中,他提议破除美元货币霸权,并为建立“世界央行”列出了实施细则。他建议,新的货币体系可以是一揽子方式货币,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占有权重系数,再吸收黄金等资源占有一定权重,以稳定币值,其他国家的央行则以资产担保,保证新的国际货币价值。
不过,在华人经济学家、纽约廖氏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廖子光看来,破除美元霸权固然势在必行,但前提是要打破美国经济自由主义的神话,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通过邮件,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已联合了世界各国数十位经济学家,发表了致G20峰会的公开信,呼吁全球领导人反思自由经济的模式,重新审视政府干预在抗衡市场经济不良影响中的作用。
但也有人认为IMF不必被晾在一边,投资大鳄索罗斯在27日接受《财经》采访时就说,IMF可以牵头组建一个由诸多国家提供外汇支持的资金“池”,让这个“池”来保障各国共同应对危机。
中国该何去何从
“中国应带头向IMF发难”——这是10月13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在网络上发表的评论,他们认为,今天的IMF表示,不让任何一家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倒闭,而手段“就是默许发达国家敞开口子印钞票,最终让全世界来买单。当然,那些有‘印钞权’的发达国家最终是相互买单,不赔不赚”,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零和游戏中则只有做贡献的份了。“作为最大的潜在受害国,中国必须大声提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你是世界180多个国库的守财神,不是发达国家的看门狗”。
廖子光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要彻底改变被巨额美元外储绑架的现状,一个现实的出路是,将对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并且对外发放中国主权信贷,利用这些资金推动本国发展。
不过,西方的舆论更加关注的不是中国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反而将中国视为“救世主”。
布朗28日在巴黎表示,希望中国以及中东能够将外储借给全球,而索罗斯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说,日本已经提出要参与IMF的援助行动,建议中国也这么做,“我希望中国政府可以抓住这个好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机会甚至比奥运会还好——通过在危机中承担责任来展示它的领袖风范。”
对此,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方愿意与各国政府,以及包括IMF在内的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但我们应该提出条件。”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救援应该在IMF的框架下进行,中国可以参与,但我们应该因此获得在IMF中的更多的投票权。”
持之以恒
发表于:2008-11-30 07:05只看该作者
13楼
呵呵,日本人也在打小算盘,积极提议亚洲元。
同样是B,往北走叫NB,往南走叫。。一切取决于方向!
14楼
作者:ttraveller
??今天,2008-11-6,晚上,10:00。写下这个标题,我有些犹豫。我一直认为,认识或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很多,方法也很多,包括看待当前的国际关系和世界形势。得到不同的结论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怎样的结论是正确的?——经得起事实验证。所以,应该对所有看法和意见存一种包容的心态,平和地去面对争论。所以,我担心这样一个标题会引起一些朋友的误会,认为我对一些观点有极大的意见,其实不是的。
??
??我们首先来看一段消息——
??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六日电(记者 齐彬)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副外长何亚非六日强调,应当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推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
??应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出席于十一月十五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何亚非当天在向中外媒体进行背景吹风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给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性危机,国际社会有必要加强协调,制定有效战略,共同应对。
??何亚非表示,美国倡议的这次金融峰会很有必要,除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外,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论坛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也将出席峰会。根据东道主美国的安排,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人将就三个主要问题交换看法,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和体制改革等问题,并争取就有关原则达成一些共识。
??何亚非强调,中方将本着建设性的态度,积极参与峰会的有关活动,也希望与各方一起推动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以便国际社会能够全面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据介绍,胡锦涛主席的主要活动有:出席十一月十四日晚美国布什总统在白宫为与会领导人举行的欢迎晚宴;出席十一月十五日的峰会讨论会和工作午餐;以及在会议期间与有关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何亚非指出,面对这场金融危机,中方认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各国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市场信心,恢复民众信心,防止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同时,何亚非指出,这场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冲击最大,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不能忽视甚至减少对发展问题的投入,应该采取专门措施,帮助这些国家渡过难关。
??关于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救助计划问题,何亚非指出,各方对此都有不少建议和想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会认真研究有关建议。他强调,国际金融机构需要进行改革,应该更加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应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机构的代表性。对于中国来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稳定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完)
??
??新闻稿有点长,占了极大的篇幅,但每一段都极有意义,我们不妨逐一地来看一看,何亚非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一,“(11月15日)金融峰会是必要的”。
??何亚非是以外交部副部长的身份向媒体吹风时作这番表示的,这实际是对华盛顿召开峰会的支持和肯定。
??第二,详细介绍了与会成员和基本议程。
??与会成员包括——“除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外,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论坛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也将出席峰会”。
??基本议程——“与会领导人将就三个主要问题交换看法,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和体制改革等问题,并争取就有关原则达成一些共识”。
??
??也许,你对笔者一点一点转载新闻稿有点不耐烦,有什么意义呢?
??不要着急,笔者恰恰认为这段话很重要。
??1、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正式渠道知道会议的日程。
??2、中方实际上作了一个表态——这是一次金融峰会。
??即中国配合美国,把这次峰会界定为“金融”峰会。换句话说,不应在这个会上讨论与“金融危机”无关的事情。
??长期关注国际关系的朋友应该知道,在目前形势下,各方都希望借目前的危机,狠狠地在美国身上赚一把,包括我们很多网友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昨天的博文《欧洲方案出炉了——美国系列之28》中,我们说道——欧洲拉出了全面抢班夺权的架式。
??我们知道,当前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是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而欧洲外长峰会协调立场的结果是出台了6页纸的透露了提纲没有透露内容的“平等关系”文件,这足以表明欧洲最关心的是全面“抢班夺权”。库什内表示文件“将在美国选出新总统后向美方正式提交”,现在美方应该已经正式拿到了这份文件。
??在这种背景下,再来看何亚非的表态——这是一次金融峰会,所有议题都围绕金融问题展开。这是对欧洲人的“抢班夺权”峰会的否定,是对华盛顿的一种支持。
??3、美国人实际准备让出一部分利益
??何亚非表示“根据东道主美国的安排……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和体制改革等问题”。注意,“根据东道主美国的安排”,何亚非强调,他透露的议题美国人安排并确认的。那么美国人安排了什么呢?
??——“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这是峰会题中应有之议,召开会议解决金融危机,不对目前进展进行评估,其他自然无从谈起。
??——“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地球人都知道,危机的发源地是“华尔街”,危机的原因是“金融失去监管”,至少表面如此,更深可以说是美国政策的一种必然选择,这在以前的博文中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面对来自世界各方的责难,美国人还没有正式地承认“错误”。而现在,美国人居然在自家门口开会,“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说明美国已经准备接受来各方对它的“讨伐”,并为此承担“道义”上的尴尬。不要小看这一点,美国人一直惯于占据道义的高地,什么“世界警察”、“人权卫士”、“民主自由”……多了去了。请一帮人到家里来开会批斗自己,不要说美国了,你自己会吗?
??——“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和体制改革等问题”。注意,美国人已经承认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缺乏监管了。不然何以会“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监控规范”呢?同样,地球人都知道,国际金融之所以缺乏监管或无法监管,是因为它操纵在美国手里。既然要把“监管规范”拿出来讨论,美国当然已经做好了让出某些权利和利益了。关于“体制改革”,自然涉及到目前国际金融的基本准则、相关国际机构的职责和管理办法、各方权利等等问题。美国人一手把控的现行体系看来是要逐步打破了。
??——“争取达成就有关原则达成一些共识”。也就是说,可能会劳而无功,与前面的多少次峰会一样,发表一份不痛不痒的“共同行动”声明了事。这与笔者此前在博文中的判断是一致的。但是,这个话由何亚非转述出来,就大不一样了。这说明,美国人也没有必然的信心,能够确保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这本身就说明美国地位已经急剧下降。
??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同意如开这样一个大会。关心国际关系的朋友应该知道,11月15日的峰会是萨尔科其和巴罗佐到华盛顿“逼”布什同意召开的。现在,美国不得不继续因为种种原因承受“世界审判”的尴尬、不得不让出一些权利“争取达成一些共识”。面对这一切,我们不得不说——“巨星正在陨落”!
??
??第三,中方的态度——是“建设性”的。
??何亚非说“中方将本着建设性的态度,积极……”。注意,中方给自己的定位很准——建设性的,也就是不当头,不出头。抢班夺权有谁当头?——欧洲;金融体系革命有谁当头?——俄罗斯。
??何亚非说“也希望与各方一起推动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以便国际社会能够全面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方“也希望”,还有谁“希望”呢?自然是美国。我们上面已经分析了,能不能达成共识,美国人自己也没把握。
??接着何亚非介绍了胡锦涛的活动安排。
??
??第四,当务之急——是防止全球陷入衰退。
??何亚非表示“面对这场金融危机,中方认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各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同样,联系到昨天欧盟发布的“平等关系”来看这段话,各方当然能听出中方的态度。中方强调“务本”,解决“核心”问题,不太同意“全面”地解决“所有”问题。
??
??第五,中方的道义高地——发展问题。
??何亚非指出“这场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冲击最大……帮助这些国家渡过难关”。中国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是中国的道义旗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手,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嘛!
??
??第六,关于救助问题——中国还在研究。
??何亚非指出“关于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救助计划问题……中国……会认真研究有关建议”。也就是说,中国并没有完全定案的说法,主要是看另外两个要出头的人——欧洲和俄罗斯有什么想法,中国还要研究研究。
??
??第七,一个原则——“进行改革”和“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中国要听大家的意见,要多研究,但“国际金融机构需要进行改革”是明确的。中国支持国际救援行动,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稳定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不要指望中国出太多的份子钱!
??
??解读完何亚非的吹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 中国不主张欧洲的全面夺权,不愿意在目前把问题扩大化。
??这首先是由中国的国家战略决定了的,相关讨论在《求取最大公约数——美国系列之24》中已经阐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拨冗一观。
??2、 中国希望危机有所扼制。
??这也是从中国的国家战略出发,世界经济相对平稳地“软着陆”,中国将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转身”——减少对“出口”、对“美元”的依赖,启动“内需”,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中国扼制危机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不搞问题扩大化,不搞全面的抢班夺权。这也就是何亚非表态支持美国召开峰会,认为峰会是“必要的”,且峰会是一次“金融峰会”的原因。
??3、 中国也是要挤压美国的战略空间的。
??从根本上说,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其对国际金融的控制力是完全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的。所以中会坚决要求进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货币多元化。不同的是,中国希望“温水煮青蛙”,急不得。
??4、 中国是清醒的。
??这种清醒表现在“办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贡献”,更表现在否定欧洲的全面“抢班夺权”上。笔者再次强调,美国在多方面依然拥有较大的领先优势,那种认为可以利用危机战而胜之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欧洲的抢班夺权只会加剧世界的动荡,无助于中国的发展。毛主席说“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是从战略的高度看问题。我们通过较长时间、逐步挤压是可以实现力量对比革命性变化的,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看待美国。
??5、 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是明确的——支持
??今天还有一段消息值得关注,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答记者问。其中有关俄罗斯的一段,我摘录如下(转自外交部网站):
??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昨天表示,俄将在加里宁格勒地区部署导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一贯认为,建立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在世界一些地区部属该系统或开展相关的合作,不利于维护战略平衡和稳定,不利于国家间的互信和地区的稳定。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有关国家应该认真考虑和对待其他国家的关切。
??
??中国对于俄罗斯最新的对美示威采取了完全支持的态度,而且秦刚回答得非常巧妙。首先,俄罗斯听了会非常高兴——中国完全支持了!美国人听了,也不会太难受——中国一惯反对建立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但,秦刚的表态实际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支持俄罗斯最近一段时间来对美的强硬立场。通过强化对俄罗斯的支持,一方面加强中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大大地牵制了美国,从而逼迫美国向中国让渡更多利益。
??对比中国对俄罗斯、对欧洲的立场,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战略取向——反对全面抢班夺权,支持强硬挤压美国,渐近式地达成目的。
??
??这里,不得不回头来说一说今天的标题——批判一种认识。有一种认识认为中国已经很强大,可以对美国“战”而胜之,像俄罗斯那样快意恩仇。这种认识认为我们可以这里动一动、那里动一动,然后我们就可以怎样怎样。这些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认识,但却广泛存在于一些年经朋友之中。为此,笔者希望通过《求取最大公约数》和今天的博文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也算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我们对于国家的复兴要有一种耐心和平静的态度,对国际斗争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可能的曲折过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笔者还是那句话,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有很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很自然,你姑妄听之。
??
??另外,有朋友在跟贴或博客留言中问“奥巴马当选了,你有什么看法?”。说实在的,笔者没有什么看法。除了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美国梦”,美国的种族平等向前迈进之外,别无意义。笔者是一个中国人,笔者不关心美国。笔者更不同意去思考“奥巴马当选,对中国的影响”这类问题。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策是建立在国家战略取向上的,那种因人而易的国家策略是难以想象的,如果你是肯尼亚那样的国家,或许可以一试。同样,奥巴马也必须服从于他的国家利益,甚至集团利益,即使他多么亲华、甚至是一个“华裔”。
??
15楼
作者:ttraveller
今天,2008年11月4日,欧盟的一纸方案出台了!
首先来看一条新华社的消息——
新华网法国马赛11月3日电 (记者 严明 张碧弘)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外长库什内3日在法国南方港口城市马赛表示,欧盟将在国际重大问题上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寻求与美建立多边主义平等协商基础上的新型伙伴关系。
欧盟27国外长非正式会议当天在马赛举行,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和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德纳女士等也出席了会议。
库什内在会后与索拉纳和瓦德纳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草拟了一份关于发展欧美新型伙伴关系的文件,将在美国选出新总统后向美方正式提交。他透露说,这份6页的简明文件主要分为“多边主义”“中东问题”“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与俄罗斯关系”“对待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问题”五大部分。
库什内说,当今美国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国”,在许多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不管谁将出任新总统,美国仍会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负有责任。欧盟并不想向美国强加自己的观念,而是向美国坦率提出自己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希望与美国进行讨论。他强调说,当今世界多边主义已经是一个现实,“一个国家再也不能单独说了算,国际事务需要各国一起协商”。
库什内承认欧盟各国在历史、经济和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欧美关系、对俄、对华态度等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但会上各国对加强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见是一致的。
索拉纳认也强调,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欧盟将继续与美国合作。瓦德纳表示,欧盟应该利用目前的转变阶段就如何建立新型欧美伙伴关系提出建议。
在展开今天的分析之前,请允许笔者总结一下本博(天人合一http://ttraveller.blog./)或本专栏(天涯社区『国际观察』天人合一美国系列专帖)的一贯观点——
1、 危机并不是一件坏事,特别是对美国而言。如果能保持或强化美国的全球地位,让危机放大十倍,美国也在所不惜。
危机甚至可能是美国有意引发的一场全球权力保卫战。要知道,操纵美元贬值、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美国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它的最终指向,就是要摆脱美国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把对手打回原地,继续长期占据世界霸主的宝座,对全球欲取欲求。
笔者不是阴谋论者,而是通过一系列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得出结论。相关内容可以从《美国系列》的最初几节看到。当时危机并未爆发,但我们从美国政策的走向可以判定,它最终是要通过“七伤拳”——既伤自己、也伤他人拼死一搏,实现最高的国家利益。
当然,在美国的预案中,危机可能不是由华尔街次贷引发。
在《美元的力量——美国系列之25》中,我们更是看到美国利用危机重建帝国的可能!
2、 危机并不是一件坏事,对非美各方也是如此。它提供了难得的角逐机会——把美国拉下马,为自己争取未来几十年国际丛林中最有利的地位。
事实上,危机对美国是机遇,对非美各方无不如此。危机发生以来,欧洲萨尔科齐、布朗奔走呼号,逼近布什同意召开11月15日的华盛顿峰会;梅德韦杰夫、普京多次强调重建国际金融体系;胡温一再强调,中国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凡此种种,无不在为自己寻求最有利的国家地位。
3、 危机对大家的伤害程度是不同的,谁能最大程度自外于危机谁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就是中国始终强调“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中国有能力应对危机”、“中国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原因。
在国际丛林法则下争权夺利,不光要有心,更要有“力”。实力是讨价还价的基础。
4、 危机持续深化是对各方承受能力的最大考验。一旦承受不住,任何一方都不得不做出让步。
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领导人无不呼吁“共同应对”,却又反复停留在一纸声明上。大家都在等待对手的让步,而危机的持续深化就是最好的推进剂。所以,一定程度上讲,有关各方须要危机“有节制”地向前发展。
5、 在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之前,再多的峰会都是空谈,只能发表一份“共同应对危机”的声明而已。
危机持续深化,一方面是各方向其他各方施加压力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在等一份方案。笔者在2008-10-12《砸碎旧世界——美国系列之19》文尾明确指出“……各方也没能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没有这个方案,危机就只能继续。相信,后续行情就会围绕这个线索展开……”
大家都在等待方案,大家都在拟订方案。反复召开的各种峰会,不过是大家对拟议中的方案进行试探和表决罢了。
6、 久拖不决并非上上之策。
拖,是一种有力的武器,是利用危机向对手施加的最好办法。久拖不决,却不是上上这策。错过有利时机,反而会给对手留下机会,相关内容见《美元的无奈——美国系列之26》。
在明确了有关各方须要“有节制”地深化危机、“久拖不决并非上上之策”、“各方都在等待方案、拟订方案”之后,我们再来看今天的消息——一份份6页的简明文件。
首先,欧盟的这份文件,有力地印证了笔者的预言——各方须要就一份方案达成共识,然后才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应对当前的危机。
其实,在欧盟之前,已经有人量出了方案——
中国方面,在《求取最大公约数——美国系列之24》一文中,笔者已经详细说明了中国方面的考虑,认为这是对各方相对有利的方案,可以把美元及美国霸权的衰落变成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搏取最好的战略利益。也论述了该方案,对其他几方都有好处,属于共羸。
俄罗斯方面,笔者在《美元的无奈——美国系列之26》一文中,引述了新华社的消息。10月31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讲话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增加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紧迫性,他建议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梅德韦杰夫将在11月5日对国会详细说明建议的内容,并要把这些建议带到11月15日的华盛顿峰会上去。笔者认为“梅德韦杰夫抢在欧盟峰会之前亮出主张,是有风险的——如果得不到欧盟的合理回应;同时也是自信的——要为欧盟峰会提供一种选项甚至定调。”我们目前还无从了解这份建议的具体内容,但其指向是可想而知的,肯定比中国的方案要“全面”、“彻底”得多。这是由俄罗斯与美国及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关系所决定了的。
相信,到此,你不得不同意笔者的观点,“没有这个方案,危机就只能继续”。
第二、我们再来看看欧洲人通过这个方案发出了哪些信息
我们先看一看这份没有公开,而又开列了基本目录的6页文件。库什内说,这份6页的简明文件主要分为“多边主义”“中东问题”“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与俄罗斯关系”“对待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问题”五大部分。
1、 欧洲人认为,世界格局最有发言权的是美国,不然,哪里会准备一份文件给美国人看。言下之意是,如果能和美国人达成一致,其他各方,就只能接受,即使有所调整,也只能在欧洲和美国达成一致的这6页纸的基础上略微调整了。
2、 欧洲人认为,自己是唯一可以和美国争夺天下的人选。
“多边主义”,其实是对美国说,你独霸天下的时代过去了,我要与你共治天下。所以欧洲人文件中的“多边”,实际上指的是欧美“双边”。真是多边,这份文件恐怕就该是中俄美人手一份了。
再者,库什内列出的之个目录,基本上涵盖了当前世界除金融危机之外的全部热点,更把对中俄的关系列为内容之一,甚至把中国与印度巴西并列,哪里还是把中俄等量齐观。
3、 欧洲人也是在要挟美国人。“不与我合作,免不了我会与中俄合作!”
欧洲人的这一逻辑本钱,我们可以在《美元的无奈——美国系列之26》中看到。在该文中,笔者指出——“一旦中俄之间实行本币结算,俄罗斯将有极大的优势要求欧洲诸国在对俄贸易中采用卢布和欧元进行结算。如果一旦形成中俄欧三边贸易采用人民币、卢布和欧元结算,美元哪里还是什么世界货币,美元贬值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美联储世界央行之梦也就只能是黄粱一梦了。”
欧洲人正是拿着这一个致命威胁,向美国人开价了。
以上三点,是我们站在欧洲人的立场看到的信息。
第三、我们不妨站在美国人的立场再看一看。
1、欧洲人终于打响了第一枪
注意,从目前我们获得的信息,中国方面主要着眼点,是“国际货币多元化”,是“加强监管和透明”,也就是说都是“就事说事”;俄罗斯方面,虽然言语直接,要“美国负责”,“重建国际金融体系”,那也基本上是围绕经济问题展开。欧洲人就不一样了,完全是拿出了全面“分权”的架式来。美国人之气,是可想而知的。当然,“盟友”关系的实质更是揭去了它最后的遮羞布了。
看看库什内的话吧——美国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国”,……“一个国家再也不能单独说了算,国际事务需要各国一起协商”。我想,这无疑是在当众打美国人的嘴巴,美国人已经气得快吐血了。
2、 欧洲人可能是高估自己了
美国人作如此想,是有依据的。笔者在《求取最大公约数——美国系列之24》欧洲部分写道——
“欧洲自危机以来,一个重要目标是强化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甚至要取美元而代之。为此,笔者专门写了《欧洲的行动方向——美国系列之13》一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拨冗一阅。”
“然而,随着危机的深化,欧洲经济受到的冲击超出了欧洲人的想象,更由于内部协调困难,欧洲在危机面前表现得非常被动。相较于美国指挥若定的气度,欧洲人显得慌乱得多。”
连解救匈牙利,欧洲人也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出资,其实力可想而知。在这个凭实力说话的舞台,空口白话就想捞取东东,有些贻笑大方了。
3、 欧洲人恐怕并不都像库什内说的那样。
库什内在发言中承认欧盟各国在历史、经济和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欧美关系、对俄、对华态度等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但会上各国对加强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见是一致的。言下之意,我们有分歧,但我们在对“敌”斗争上是一致的。
事实上,库什内不说,别人也会想得到。当然,库什内说出来,也并不会消弭别人对欧盟是否“团结”的“担心”。美国人在欧盟内打下的若干楔子,不是吃素的。若欧盟真如库什内所说,恐怕早不是现在的欧盟了。相信局势的发展会验证这个判断,相关方面不久就会有声音出来,让我们静静等待。
4、 不死也要扒层皮了
中俄欧都打上门来了,与其说11月15日的华盛顿峰会是“鸿门宴”,还不如说是有人合伙上来“砸堂子”。
5、 不会善罢甘休
这一点是由美国人的特质决定了的。笔者再次强调一个观点,美国人从来没有放弃利用危机、甚至加剧危机,续掌大位的梦想。在中俄欧之间如何权衡取舍,如何转败为胜,美国人很快会有动作。我们慢慢瞧。
第四、我们再从俄国人的角度看一看。
1、可气
居然把俄罗斯作为与美国私相讨论的全球权力分配方案的一部分,这无疑是对俄罗斯的污辱。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追求一流大国的梦想相去太远,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2、 可喜
欧洲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和美国人媾和,而是打响了全面夺权的第一枪。在《美元的力量——美国系列之25》的文末,笔者写道——“如果,欧洲情况进一步恶化,且英法德等核心国家看不到前途,他们必然会在11月7日的峰会上协调立场,改变路线,整个欧洲重新投入美国怀抱。这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现在看来,这一担心有点早。
3、 欧洲人太高看自己了。
除了前面谈到的欧洲人自顾不暇的原因外,还有致命一点:俄罗斯人左手扼住了欧洲人能源的“咽喉”,右手握手刚刚在格鲁吉亚小试牛刀的重军,欧洲人凭啥抛开俄罗斯“干革命”。要知道,北约之所以对俄罗斯是威胁,全是因为美国在里面。现在欧盟既然要与美国人平起平坐,共治天下,美国人一定会让欧洲人独自面对俄罗斯的,欧洲人凭啥去面对呢?想想都可笑。
4、 梅德韦杰夫的建议得改改了
梅德韦杰夫首先声称有一个方案要公布,其意在提前为欧洲峰会定调。而欧洲人竟不吃这一套,提前公布一个没有说明细节却又有一个大概提纲的6页文件,测试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各方的反应。梅德韦杰夫当然得接招啦,只是不得不修改自己的建议,以因应这一变化,有些被动罢了。
第五、我们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来看一看。
1、可喜
欧洲人打响全面夺权第一枪,既撑开了中国腾挪的空间,也表明欧美合流目前还未出现。
2、 欧洲人太高看自己了
欧洲人既没有充分认识到美国人的战斗意志,也没有认识到俄罗斯的雄心,当然更没有看清中国人的目标,苦果子还在后头。
3、 可以静观其变
欧洲人下书的对象是美国人,首先要做出回应的当然也是美国人;接着是俄罗斯,这一是因为事涉俄罗斯的定位,二是俄罗斯早就宣布有四条建议。两家反复之后,中方就拥有了充分的选择权,同时增加了相当的权重。
4、 “办好自己的事”
面对一帮人争天下,争取有利时机,办好自己的事,是第一要务。与其追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如道法自然,水道渠成。
最后,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 行情进入了火爆时期,方方面面的动作眼花缭乱,值得期待。
2、 11月15日之前,各方还会有多轮过招,不排除出现大的利益让渡或大的热点事件,各方要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中国的周边并不平静,须要小心应对。
3、 美国在选择有三:
——继续苦撑,力压其他三方,维护独大局面;
——在与欧洲讨价还价后,最终选择欧美合流,这是欧洲人目前指出的方向;
——与中国合作,选择逐步让出部分利益,保障自己在未来成为今天的“日不落”。
——断不会与俄罗斯合作,这也是俄罗斯的苦处。
美国之路究竟走向何方,虽然须要各方有力地做工作,但更多还是决定于美国对自身利益的判断。我们期待相关消息进行判断。
4、 目前行情对中国最为有利
应该着手进一步挤压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在东盟、台湾、南海、上合、巴基斯坦、国际金融开放、高新技术出口等方面争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5、 危机还将继续
目前各方开价相去太远,既须要时间讨价还价,也须要危机进一步考验对方的承受能力,11月15日的峰会可能出不了象样的结果。
6、 欧盟最好不出乱子
说实话,笔者一直对欧盟的状态很担心。今天欧盟已经发布了将陷入衰退的报告。欧洲人居然敢在这种预期之下向美国人提出分权,简直是疯了。
新华网布鲁塞尔11月3日电(记者尚绪谦 尚军)欧盟委员会3日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受金融危机冲击,欧元区15国和欧盟27国经济今年将进入衰退。
7、 金融市场动荡将继续
各方拿不出预期方案,更上演抢班夺权的好戏,市场信心将受到打击,下行是可想而知的。
8、 做好过冬准备
这个冬天还很漫长,做最坏的过冬准备,才能真正赢得明媚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天的到来!
16楼
作者:ttraveller
时间,具有神奇的魔力,总让人感觉今天的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平淡如常。就像今天,陈云林正式访问台北。我们先来看一段中国新闻网在第一时间发布的消息——《陈云林:两会商谈任务单纯 不会涉及两岸政治问题》:
中新网台北11月3日电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一行今天中午抵达台北圆山大饭店,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圆山大饭店举行简短仪式欢迎陈云林一行。陈云林在发表抵台后首次正式谈话时表示,这次两会商谈,任务非常明确,也非常单纯,都是有利于两岸同胞的好事情,不会涉及两岸的政治问题,更不会涉及岛内的任何政治议题。
陈云林首先代表海协会协商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向江丙坤及海基会各位朋友以及在迎候他们的各位朋友、各位乡亲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转达了大陆十三亿人民对海峡彼岸2300万骨肉同胞的真诚祝福和真心感谢。
陈云林说,这次率团到台湾,主要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和江丙坤董事长就两岸的空中直航、海上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项议题协商并签署协议。二是就如何应对世界金融风暴给两岸带来的冲击交换意见,同时就如何尽快改进双方旅游方面的措施,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充分地交换意见,并会就两岸的金融议题以及明年两会要商讨的议题作出安排。
陈云林说,我们的这次两会商谈,任务非常明确,也非常单纯,都是有利于两岸同胞的好事情,不会涉及两岸的政治问题,更不会涉及岛内的任何政治议题。
笔者全文拷贝了中国新闻网的新闻稿,希望结合新闻稿的内容展开今天的话题——从台海走势看中美角力。
首先,请大家注意,这是由中国新闻网在第一时间发布的新闻稿,并由多家媒体广泛转发。也就是说,中方是第一时间为陈云林访问定调——不涉及两岸政治问题。这就有力地回应了马英九此前提出的谓“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为民兴利、两岸和平”。
所谓“正视现实”,不过是想说“两岸分治”、甚至 “一边一国”。有意要从陈云林的访台解读出大陆方面可能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的意味。
陈云林台北甫一落地,就明确地表达不涉及两岸政治问题,用意不言自明。我想至少包含以下几点意味:
1、 此行属于两会事务性磋商,此行不涉及两岸政治问题,不必做延伸性解读。
2、 既然大陆不愿意涉及政治问题,是不是可以说就是不接受马英九的“正视现实”?
3、 最妙的还不在于陈云林落地就发表定调的言论,而在于中国新闻网第一时间发表新闻稿进行定调。要知道,同样的事实、同样的一段话,不同的人能做出不同的解读。如果不能及时把最想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广泛地传播出去,很可能会给人以可乘之机。
4、 为什么是中国新闻网,而不是新华社发这篇文稿?不妨先看一看中国新闻网的背景资料: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像的综合性通讯社,也是对外报道和介绍中国的主要渠道和重要窗口。
中国新闻社是在廖承志先生直接关怀和指导下,由中国新闻界和侨届知名人士发起,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的。
中新闻社的报道范围广泛,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资、港澳台、华人华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新闻写作上,已形成适合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受众阅读习惯和欣赏口味的风格特色。中新社也是推动、促进两岸新闻交流的重要机构。
我想说的是,陈云林不是一个人或一帮人在动作,也不是海协会或国台办在动作,而是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运作,这个团队的动作手法已经日臻成熟。当然,这个团队接受最高层的直接领导。
5、 如果把马英九和陈云林谈话放在一起,还能看出更多的东东。
两岸之间,什么事最麻烦,就是两岸的认同问题,马英九抛出“正视现实,互不否认”,哪里还能谈“与民兴利”?这是所有“圈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进而通过“圈内人”的解读,更让普通大众有所认识。
陈云林(准确的说,是大陆)的主张就不同,不谈政治议题,不找麻烦,就谈经济协作,就谈“与民兴利”。两段谈话相比较,究竟谁在“与民兴利”?高下立判!
6、 如果再仔细读一读陈云林的发言,“……各位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海峡彼岸2300万骨肉同胞的祝福……”。陈云林一方面在否认马英九所谓“正视现实”,另一方面却在强调“两岸一家”的最大现实。
7、 我们接着看陈云林的另一个“不”——“不涉及岛内的任何政治议题”。这包含有几方面的意思:
——岛内有什么政治议题呢?扁家弊案、民进党与国民党的争斗、国民党内部各派的小九九……不可开交,自个打去吧,大陆不问究竟,反正打得热闹。
——我跟谁都可以谈,不站在任何一方,不排斥任何一方,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只要同意我的主张。岛内各种势力都能从中找到机会,都会不会把事做绝。
——表面上看,是要摆脱岛内议题的困扰,更深的意味在于——不用谈你们!不用跟你们谈。
大陆只管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怎么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当然是经济支持。在陈水扁耽搁了8年之后,又适逢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大衰退,台湾人别于选择,只能寻求大陆拉动。试想,一旦台湾经济彻底融入大陆,吸上大陆的经济鸦片,哪里还闹得出独立,哪里还会进行什么公投。陈水扁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一直努力限制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然而他却解决不了台湾经济裹足不前的难题,黑金政治更让台湾越变越糟。
台湾民意一旦转向成为气候,亲中或亲共的党派自然会大行其道。要知道,台湾的政客们是没有主义,只有利益的。一旦“统”能帮其荣登大宝,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笔者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来分析陈云林的新闻稿,不是要溜须拍马,而是想说明,大陆统战能力日益增强,相关团队的运作能力日臻成熟。笔者更想拉出一个长镜头,说说台海形势的变化。
就在十二年以前,1996年,大陆对台唯一能做的就两件事:军事演习和国台办发表谈话。弹指一挥间,“天上人间”,地覆天翻。
1、 十年前,人们在香港或台湾媒体中还能看到“台湾占优”的字眼。中国发展军力的一个重要借口就是“防止台湾事变”。而今,台湾早已把“决战境外”改为了“岛内决战”,海空早就放弃了;而中国发展军力的借口也已经变成了“防止美军驰援”。
2、 多年前,大陆盼望台湾投资,发展经济。而今,台湾须要大陆观光客给他们带去收益,须要把水果等农产品发到大陆,须要大陆到台湾投资,须要大陆提供金融支持。
3、 几年以前,李登辉、陈水扁一个动作一个谈话,大陆必闻之起舞,被动而无奈。而今,岛内已经形成相对制衡的政治力量、相对制衡的民意,大陆已能不断抛出议题,引导两岸发展。
4、 多年以来,台湾民意随“独”而动、“民主”至上。而今,“民主”已成街头政治的代名词,经济发展已成民心所向。
5、 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在台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操控自如。而今,却不得不“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和平的台海符合亚太地区共同的利益”。想要补充一句,大陆不想武统,追求的方向是和平统一。这不是一句无奈的循词,而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笔者此前曾写过一篇博文《以我为主,经济融台,军力阻独》(如果有空,敬请拨冗一观——http://blog./blogger/trackback.asp?BlogID=1784516&PostID=14537533),我相信,这个判断至今仍然正确。
至此,笔者表达了两点:
——通过对陈云林访台发言的分析,说明对台团队的运作能力日臻成熟、统战能力日益增强。
——通过长镜头对比,说明台海天平已经天翻地覆。
窥一斑而知全貌。台海是中美角力的最重要一环,而解决它却不能盯着它,把它放在全球背景下去审视、去着力,这正是我们的应对之策。反过来,台海团队的运作能力也反映出国际博弈团队的能力,台海天平的变化也反映出中美亚太角力、全球角力的形势的变化。
对台独想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跳梁小丑,时日无多!
对美国想说——大势已去,不如慨当以慷,效日不落之逊位!
以长镜头遥望,今天的预言或就是明天的现实。
我们思考长镜头下的变化,更思考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生的……
17楼
作者:ttraveller
??今天,2008年11月1日,距离11月7日的欧盟峰会,和11月15日华盛顿20国峰会越来越近,各方动作越来越大,也更加接近底线。从本质上讲,上述两个日子,以及两个峰会,并没有太多特殊的意义,也并不是一定要在这之前达成什么了不起的共识。就像此前的若干次峰会一样,达不成共识也会集体表态“共同应对”。
??可为什么各方活动如此频繁、动作如此之大呢?
??一、危机持续深化,各国都在忍受煎熬,仅程度不同而已。从国内经济政治角度出发,迫切须要减轻危机的伤害程度,为国民指出希望之所在,特别是危机深重者。而这种减轻伤害程度、指出希望所在,即是一种政治、经济的决策。这种决策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已经超出了内政的范畴,而须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权衡。
??二、危机已经发展到一定火候了。这种火候的表现有很多,不妨略举其要:冰岛、巴基斯坦等国面临国家破产;巴墨韩新四国央行投入美元怀抱;欧盟为救匈牙利捉襟见肘;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实体经济不断曝出危险信号,新一轮危机或要到来等等。当此之时,迫切需要领袖或集体领袖的出现,并指出行动的方向。有关各方不能不有所交待。
??三、久拖不决,并非上上之策。
??笔者在前面的博文中,曾指出“拖字诀”(见《于无声处听惊雷——美国系列之21》),认为中国作为受危机伤害最轻的一方通过“拖”可以把危机看得更透彻、把各方要害和政治经济取向看得更透彻、把应对之道思考得更成熟。但,并非主张“拖而不决”。
??事实上,争取关键力量的支持与配合,非常重要。这就须要角力各方亮出各自的主张,提出各自的危机解决之道,为“世界”开出一道良方。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四国不就是被美国的一剂良方,收之麾下的吗?
??所以,从以上三个角度来看,各方必须要通过这两个峰会,犹其是11月15日华盛顿峰会,有所交待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个交待具有某种原则性和方向性,甚至各方都会为之留下后门,随着形势的发展可以随时转身。峰会不是斗争的结束,而是斗争在新的层面上的开始,牌局还将继续,难言胜负。
??事实上,各方已经为峰会之后做文章了,我们不妨逐一来看一看。
??美国方面——
??2008年10月31日 中国新闻网消息——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官员即将达成协议,同意提供高达6000亿美元按揭担保,协助300万财困屋主。如果消息属实,标志政府将动用联邦救市措施以外的资金拯救楼市。
??2008年11月01日世纪经济报道 美林北美经济学家David A. Rosenberg表示:下一个资产负债表危机将可能会出现在养老基金。报道称全美76家公司共须注资1000亿美元,目前有关机构正在游说美国政府。
??巧吧,以上两个数字加起来,又是一个7000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消息属于放风性质,即不是美国财政部或国务院的正式表态,还处在“可能”状态。
??假如,美国能通过在11月15日峰会找到现实买家,解决7000亿银行注资款,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又一个7000亿救市计划就会成为美国的正式方案,当然还有能高于目前的数字。笔者在《救市计划终于通过了——美国系列之14》中就明确表示7000亿远远不够,还有若干个7000亿在排队。
??所以,美国已经信心满满地为下一个7000亿放风了!这就是峰会后,美国要走的行情。
??中国方面——
??2008年10月31日 一条《中俄双边贸易有望本币结算 金融突破贸易瓶颈》消息开始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上。消息的内容大致是讲温家宝访俄期间签署了《银行间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在今后的中俄双边贸易上将使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
??笔者仔细查看了新华社发布的中俄联合公报,未有相关内容,有关银行的内容仅有两条:
??-《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3亿美元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外经银行合作框架协议》
??两份协议的具体内容没有公开的报道,笔者也无从知晓。但从名字上看,大规模本币结算,不可能是上述两个协议所能包含得了的。
??据此,笔者初步判断,中国的意思是——“如果美国一定要……,中俄就会大规模推行本币结算”。这既是为峰会前做准备,也是为峰会后的行情展开埋下伏笔。
??实事上,中俄之间早就在一定程度上开展本币结算,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到今天相关技术条件应该成熟了,要不要推开,完全取决于双方的政治意愿。一旦中俄之间实行本币结算,俄罗斯将有极大的优势要求欧洲诸国在对俄贸易中采用卢布和欧元进行结算。如果一旦形成中俄欧三边贸易采用人民币、卢布和欧元结算,美元哪里还是什么世界货币,美元贬值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美联储世界央行之梦也就只能是黄粱一梦了。
??俄罗斯方面——
??2008年11月1日CCTV-4报道:10月31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讲话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增加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紧迫性,他建议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
??梅德韦杰夫在发言中没有完全明确四方面改革的具体内容,但表示会在11月5日向国会做出具体说明,并会把相关建议带到11月15日的华盛顿峰会上去。
??看看选择的日期,温家保访俄之后发表讲话,11月5日向国会做具体说明,而11月7日是欧盟的峰会,11月15日20国在华盛顿召开峰会。梅德韦杰夫抢在欧盟峰会之前亮出主张,是有风险的——如果得不到欧盟的合理回应;同时也是自信的——要为欧盟峰会提供一种选项甚至定调。
??如果欧盟峰会做出中俄欧都愿意看到的回应,11月15日的峰会必然是一个分权的大会,后势如何,值得期待!
??再看美国方面——
??11月15日已经被各方面锁定,包括媒体和普通国民,美国更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这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反复强调。但,从布什把会期安排在美国大选日(11月4日)之后,也可看出,布什并不是胜券在握,不然,他大可以把峰会安排在大选之前,以胜利来为共和党加分。
??我们不妨再来美国为峰会做的进一步准备——
??以下几组日期,值得我们注意:11月3——7号,陈云林访台;11月24日是台湾特侦组声称的陈水扁机会费案侦结之日。我们不妨把形势估计得坏一些,一旦中方在15日的峰会上挑战美国核心利益并造成实质伤害,11月24日前后,台湾或有重大麻烦,中方必须对此有足够的准备。当然,这要看中美双方的战略决心,也要看双方的战略实力及在整个全球牌局中的优劣。
??从美国方面讲,更多是以台湾为要挟,而不是真的要把台湾搞得不可收拾。这对美国并没有好处。要不然,陈云林是决计不能成行的。美方希望在台湾方面的一些让步,换取中方的适当配合。
??下面,我们就不妨来看一看中方的配合——
??2008年10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与各国政府以及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中国一直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交易计划等安排向有关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我们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积极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救援计划。”
??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并没有彻底否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美国愿意看到的;中国愿意参与救援——这也是美国愿意看到了。这些,相比于此前,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就是最大的贡献”,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仅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作众多可以考虑的国际组织中的一个——这很有意味;中国的救援是力所能及的——这也很有意味。
??再看一条消息——“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万亿以上 负债运营已成常态”,中国政府吹风——我的财力很有限。笔者没有在新华社等媒体查到这条消息,而是在“四川在线”看到的,并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
??同样的消息还有,温家宝出访期间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将尽快启动一批大的基础项目,确保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其实,中国的钱是不多的。
??中国没有把棋走死,一切还要看形势的发展,笔者相信,接下来的日子里,各种好戏会纷至沓来。特别是在11月5日——梅德韦杰夫正式说明其具体建议、11月7日——欧洲峰会之后,中方可能还会有进一步动作。
??说说欧洲——
??新华网圣萨尔瓦多10月30日电 第18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30日在圣萨尔瓦多召开,与会各方呼吁积极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首先呼吁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团结一致,促进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他认为应该重新定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而且各国政府和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巴西总统卢拉认为在建立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利益。他认为旧的经济秩序偏向发达国家,而贫穷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沦为经济制度的牺牲品。
??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包括18个讲西班牙语的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古巴、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讲葡萄牙语的巴西、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共22个国家。
??西班牙不是20国成员,无缘11月15日峰会,会上的表态还不能代表欧洲的声音;而巴西虽然质疑现有经济体系,却已经投入美元的怀抱(见《美元的力量——美国系列之25》),也已经没有意义。总体上看,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是老牌欧洲殖民体系的产物——西班牙语系和葡萄牙语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欧洲的声音。
??另外,中东风云又起,主要包括美军越境打击叙利亚,叙伊断交,伊拉克发表声明反对任何国家利用它打击邻国,美伊驻军协议纠纷等。所有这些,无不存在美国与欧洲较劲的因素,到日前为止,笔者还无从明确判断欧洲的态度,不过接下来几天,会有消息帮助我们理清头绪。
??有意思的日本——
??日本到目前没有明确表态——认购美国可能发行的7000亿国债中的一部分,但也通过一定形式向美输血,相关内容参见本博:http://ttraveller.blog./《日本为美国主人买单的又一铁证》。
??日本一定程度上赞同10+3共建外汇储备基金,却又反对向韩国提供实质帮助。
??日本一面立即撤除发表否认侵华历史的空军最高指挥官的职务,一面适时发表两倍于国土面积的大陆架考察报告。
??一句话,日本还在两边骑墙,两面叫牌,要在中美斗法中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不过,它总是一个值得争取的对象。
??
??总结上文,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元无奈的一面——一旦有关各方启动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也就终结了美元帝国。通俗的话讲——我惹不起,不陪你玩还不行吗?这是美元无奈的一个方面,一个自个玩的美元只会加速美国经济的死亡。
??
??美元还有另一个无奈,让我们接着看。
??在前一篇博文《美元的力量——美国系列之25》中,笔者介绍了美国人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收伏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构,即使不能愿构建新的帝国,至少也为11月15日的峰会争取到有利的一面。其实,美国人利用美元是世界货币,做足了文章。
??这些文章包括:美联储直接向国内银行贷款、美联储向国外央行贷款,财政部向银行注资取得一定的银行股权……,所有这些,都是无中生有的好戏。但,这所有的无中生有,都是在金融体系内,或帐面上,对美国经济不能产生实质性利好。比如,它解决不了以下问题:
??房地产价格下跌;
??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意愿下降;
??汽车卖不出去;
??……
??也就是说,无法阻挡美国经济衰退。一个衰退的美国经济要想阻止非美势力谋取世界话语权是难乎其难的。
??怎么办呢?美国人是有办法的,而且这个办法已经公开了!
??你不是没钱消费吗?好啊,我免除你的部份债务——新华网华盛顿10月30日电 据美联社30日报道,美国代表100家大银行和金融公司的金融服务圆桌会议日前与美国消费者联合会组成特别联盟向政府提议,要求免除信用卡用户的部分债务。
??你不是没钱还房贷吗?好啊,我来为你担保——香港《文汇报》31日援引外电报道,消息指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官员即将达成协议,同意提供高达6000亿美元按揭担保,协助300万财困屋主。
??而这些钱从哪儿来呢?——美联储印就是了。拿着这种印出来的东东还可以到全球吃香喝辣,甚至全球还得争先恐后、漂洋过海地把辛苦劳动创造的商品送到美国来换取这种印出来的东东。这还是世道吗?
??要是这样真能走得通,这个世界就太无人了。也正是基于此,非美势力各方必须反抗!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行情发展,值得期待。
18楼
作者:ttraveller
美元的力量——美国系列之25
今天,2008年10月30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11月7日,欧盟将再次召开峰会讨论危机应对之策;11月15日,布什在华盛顿主持召开全球金融峰会。时间越来越紧,各方力量纷纷出动,为各自争取更有利的筹码和话语权。
首先看一段新华网今天中午的消息——美联储与四个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美联储29日发表声明说,已同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四国央行分别签订总额达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以帮助增强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流动性,阻止信贷危机冲击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根据货币互换协议,上述四国央行将可从美联储获得总额不超过300亿美元的流动性,有效期至2009年4月30日。
同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将推出新的短期贷款方式,向一些陷入困境的新兴经济体提供紧急贷款,帮助它们渡过目前金融危机。目前,这一新的贷款模式已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批准,其救助对象是应对危机记录良好的新兴经济体。
美国财长保尔森当天发表声明说,美联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动表明了国际社会支持表现强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使其避免受到货币市场动荡严重影响的决心。
当天,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债市受到上述行动普遍提振,其中拉美各大股市全线回升。
笔者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货币互换协议,即就是根据现在约定的汇率,将本国货币与对方货币交换,并在一定期限后,按照最初协议定的汇率重新交换本金的交易。不仅在两国间,就像800亿美元亚洲共同基金一样,多方之间也可以进行货币互换。
至此,美国已经成功收编上述四国。
我们首先站在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四国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四国处境大体相当,金融危机以来,外资不断撤走,推动本币急剧贬值,急需美元支撑本币。怎么办?必然是向外借贷了。向谁借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是一种考虑,可这两位也没钱了(在昨天的博文中笔者已经引了布郎的话,说明这二位没钱)。那好,只能向其他国家借了。
就国家而言,谁拥有最多的美元资产,中国!注意,笔者说的是“就国家而言”。为什么不是美国呢?美国还在为7000亿救市资金发愁呢,更不用说高得可怕的数万亿国债了,所以美国没钱。欧盟呢?同样,在昨天的博文中笔者已经说了欧洲已经“无力独自摆脱困境”了。解救一个匈牙利还须要与国际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手,其能力可想而知。日本呢?我们知道,韩国是不可能向日本借钱的。同时,日本也不可能抢在美国之前当老大。
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与中国达成借款协议呢?我们不妨回过头去看看前一段时间巴基斯坦扎而达尼访华求救的情况。中国的救助手法不是直接出钱,更多是通过项目合作给予支持。让我们想象一下,四国向中国求助,中国会直接出资吗?其次,中国的美元资产是真金白银,是通过贸易和引资辛辛苦苦挣来的,1万亿美元储备数量很大,也载不住向多个国家“出口”,如果四国如愿以偿,还有N个四国在后面等着。第三,中国真的接招向多国出借美元,相信马上会招自美国的严厉报复,同时俄罗斯、欧盟、日本也会为各自利益开始与中国争夺势力范围,进而中国的战略空间立即被压缩至最小范围。总之,笔者认为,四国不会向中国借贷,同时中国也不会向四国借贷,更不能借贷。
好了,四国只能向“美元的源头”借贷了。注意,笔者强调“美元的源头”,不是美国,而是美联储。如果向美国借钱,则由财政部出资,前面已经说了,保尔森没钱。可美联储就不一样了,美联储有多少美元?没人知道,没有了,它印就行了!所以,四国如愿以偿拿到300亿美元。
让我们看看新华网消息中的这样一段话——“同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将推出新的短期贷款方式,……这一新的贷款模式已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批准……”。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新”的“创新”,有关方面为此可谓煞费苦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绕过了美国财政部,直接由美联储向国外银行放贷。相关奥妙我们会在后面进一步阐述。
我们再站在美国的角度思考一下。
笔者想要说明的是,这个金融创新决不会是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四国创造出来的。最合理的解释是美国人设计好方案,请四国入瓮!这一点,我们从四个国家的背景就可以看出。
韩国缺钱,不容质疑,其汇率已经跌至近十年的新低。且韩国一直是美国的忠实奴仆,日子难过,找主人想办法,听主人安排,不必多言。
巴西呢?巴西就不一样了。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此前不久的一条消息——
据新华社巴西利亚9月8日电(记者赵焱)巴西与阿根廷两国政府8日在此间签署一项协议,从今年10月起将实施双边贸易结算非美元化机制,以两国本国货币代替美元参与双边贸易。
这说明什么?说明巴西多么想摆脱对美元的依赖!而且为此迈出了多么坚决的步伐!然而,往事如昨,如今的巴西已不得不再次投入美元的怀抱。笔者忍不住想说一句——就这点能耐也能挤身金砖四国?
不过所谓的“金砖四国”本就是高盛炒出来的一个劳什子,没有什么意义!
墨西哥也被称为拉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拉美第一,其处境和心劲与巴西差不多,不必细说。
新加坡,最值得玩味。首先,新加坡并不面临其他三者的紧急情况,为什么也借钱了呢?新加坡是东盟重要成员国,前一段东盟与中日韩传出拟建800亿美元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如果新加坡真缺钱,理当推动东盟与中日韩尽快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何背道而行之,向体制外寻求解决之道呢?其实,新加坡不缺钱,而是其一贯在中美之间骑墙的又一表现。美国通过拉住新加坡,直接目的就是阻碍东亚诸国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屏蔽美国影响力。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这个金融创新美国已经达成以下目的——
1、 收伏南美枭雄,拉美大国尝且如此,自不言其余。
2、 收伏韩国,拉住新回坡,10+3的共同储备金已经是遥远的梦。
19楼
作者:ttraveller
??接上文——
??我们再回头去看一下“货币互换协议”新闻中的文字——“美国财长保尔森当天发表声明说,……行动表明了国际社会支持表现强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使其避免受到货币市场动荡严重影响的决心”。
??听听,这是多么高的道德高地。初一听,美国简直就是新兴经济体甚至世界的救星,哪里还是那个“麻烦制造者”、“世界危机的源头”。其实,保尔森已经说得很隐晦了,他说是“国际社会支持……”,他最想说的是“美国……”。不过,与其把保尔森的话理解为宣扬美国道德,还不如把它理解为保尔森的示威和恐吓!
??示威的对象包括中国、欧洲、俄罗斯;威胁的对象就太多了,几乎全世界都是威胁对象。
??我们不妨把他的话翻译一下
??——“只有美国可以解救你,我亲爱的小国们!”
??——“小兄弟,相和我斗,还嫩点儿!”
??可以想象,面对今天的这个新闻消息,包括中欧俄在内的全世界,都陷入了被动。
??
??我们再回到这条金融“创新”本身来,仔细看看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抛开所有的表面,这条创新的实质就是——美联储成为世界中央银行,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四国的中央银行已经不是他们的中央银行了,而是美联储的分行了。从此以后,他们将失去独立性,越来越多的听命于美联储。如果,这个局面得不到扭转,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成为美联储的入幕之宾。
??
??现在,就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美联储怎么来控制他的一个又一个分行的。按新华社新闻稿中的文字,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演——
??今天,四国分别按商定的汇率,送相应数量的本币到美联储,换取美联储印给他们各自300亿美元。而且四国央行,要在2009年4月30日之前还回300亿美元,取回本币。
??假如,到时某国不能如数还上300亿美元,怎么办呢?当然只能是继续向美联储借贷,当然,汇率和利率是外人无法知道的。再往后,越来越多的各国货币进入美联储,换取美联储印给他们美元。再后来,美联储就可以向美国银行或金融机构发放各国的货币,这些银行和机构再把这些货币投到相应的国家或者直接到各国购买资产和商品。
??到此,各个成为分行的各国央行还能控制本国的货币供应吗?不能!他们还是央行吗?不是!他们只能听命于美国!这就是最后的厄运!进一步,央行已经不听使唤,各个经济、政治还能自主吗?不能!他们就是永远为美国打工的新兴殖民地了!
??呵呵,可能朋友们要问:既有如此大的危害,各国为什么要签这样的协议呢?原因至少包含两条:
??1、 各国政府抱着极大的侥幸,认为可以如期还款,度过目前的危机并逃脱可能的厄运;
??2、 各国政客腐败,为保住自己的权利,没有什么不可以冒险;
??……
??至此,我们还能说当前的危机是美国的危机吗?它简直就是美国成就永远帝国的难得机遇!
??我们再看一看还款日期吧——2009年4月30日,距今仅6个月时间,也就是说四国外汇状况必须要在半年内实现逆转,目前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能够极大的缓解。我想,这有些太天真了!让我们祝愿四国以及可能的其他国家能够如期还上他们的欠款吧!我是非常担心的。
??
??好了,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分析。四国努力,要在规定日期之前还上欠款。仅四国各自努力是不行的,它须要全球危机短时间内尽快好转,也就是美国危机不能继续深化。那好,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益寄托在美国经济好转上,也就有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要求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协助美国化解危机,美其名曰——“共同应对”、“承担大国责任”、“体现领袖风范”。
??美国早就指出了化解危机的办法——发行国债为各个金融危机注资,已经规划了7000亿(注意,美联储是不能直接注资的,那就意味着美国自己印钱玩了,世界各国将被迫抛售美元,全球美元资产短时间回流美国,美国彻底崩溃!)。
??到今天为止,7000亿国债到还没有找到买家,它的重要性笔者在此前的博文中反复描述过。相信,这是布什11月15日主持召开金融峰会的目的之一。
??美国此前通过各种手段要世界为之买单,特别是针对中国做出了一系列动作,相关内容可以参见《美国系列之20——与危机并肩而行》、《美国系列之21——于无声处听惊雷》,但效果不大。
??在收伏韩巴墨新四国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形成空前压力。同时,上述四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在各种场所为美国摇旗呐喊,配合美国的相关动作,这进一步对非美各方形成压力。
??如果各方在新的形势前不得不承担美国7000亿国债中的相应份额,就象笔者此前预计的那样,还会有若干倍7000亿的国债源源不断地排队等着大家认购,世界仍然是美国的世界,而且地位空前强大!
??
??讲完这些,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我为什么将本文取作——美元的力量。
??
??局势走向当然不会全如美国所算,相关各方将会有相应的动作出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这里,笔者不得不回头说一说中国的对策。
??一、 上合组织
??来看下面的一段消息:
??2008年10月30日 15:02中国新闻网消息——温家宝提出四建议推动上合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中新社阿斯塔纳十月三十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十日在此间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七次会议,他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密切金融企业界合作和完善合作机制等四建议。
??温家宝表示,为支持本组织大型经济合作项目,中方将继续落实好向成员国提供的新一笔优惠贷款;同时积极考虑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建立后捐赠启动资金。
??
??上述新闻稿较长,笔者仅截取其中重要部分进行说明,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在新闻网上查询。笔者强调最后一段温总提出的两点建议——
??1、 中方向成员国提供一笔优惠贷款;
??2、 中方向“发展基金”捐捐赠启动资金。
??
??这两点意味着中方在输出资本,应对美国压力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相关数额还没有披露,随着形势发展,相信很快会有消息。
??但是,笔者还是想强调一点:快!目前形势发展太快,容不得半点疏忽。
??二、10+3共同基金还必须启动
??尽快有阻力,也必须努力启动。
??三、 整合俄欧
??其实,在昨天的博文《求取最大公约数(下)——美国系列之24》中笔者已经做出了分析,中方希望通过国际货币多元化构建各方共识,特别是要拉住欧洲,不能让它倒向美国。
??英国是最值得警惕的对象。此前,英国一度认为可以在危机中有所作为,于是拉开与美国的距离,积极加入欧洲阵营,并与温家宝通电话,讨论协调立场,应对危机。随着欧洲形势转坏,英国有从新倒入美国怀抱的迹象。重新来看一看昨天的消息——
??中新社伦敦十月二十八日电,英国首相布朗二十八日呼吁,中国和海湾产油富国,应增加出资以帮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 布朗最新提议,中国和海湾产油富国等具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应增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出资,使该组织能向匈牙利等遭受严重冲击的国家贷款,阻止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
??请大家注意,布郎说的是——“增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出资”,这实际上是明确表示英国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未来危机协调中的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就是表态支持现行的美元体系,与欧盟此前关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表态相去太远,甚至是南辕北辙。
??如果,欧洲情况进一步恶化,且英法德等核心国家看不到前途,他们必然会在11月7日的峰会上协调立场,改变路线,整个欧洲重新投入美国怀抱。这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20楼
作者:ttraveller
??今天,2008年10月29日,温家保与梅德韦杰夫、普金等俄罗斯相关领导人进行了会晤,发表了《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同时签署了一堆双边协议。
??总体来看,本次会晤是双方按部就班推进双方合作关系的重要一步,却与各方预期的“爆炸性”新闻有相当的距离。我相信,不少网友,甚至有关媒体都希望双方能发表针对当前危机的更有“看头”的公报,如果以此为标准,这次会晤让大家失望了。
??然而,我们还是发现不同寻常之处——中国指出了后一阶段棋局走向的基础——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首先来看温家保的原话——
??“中国有句寓言:“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从这个意义上讲,要认真总结这场危机的教训,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要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这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利时机。一要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发挥其在维护国际和地区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提升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二要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三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努力发挥多种货币的作用,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注意,这是温家保在第三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的一段,相关内容并没有出现在《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当中。
??我们再来看一看此前2008年10月25日温家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的相关内容——
??“推动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场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治理结构的缺陷。国际社会纷纷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公平、公正、有效的国际金融体系。我认为,一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二要扩大国际金融体系监管的覆盖面, 特别要增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督,三要建立合理的全球金融救助机制。”
??两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温家保在莫斯科的讲话较此前,增加了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不要小看这个段话,它实际上是中国作为“七伤拳”牌局中的重要一方,已经亮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后一段的行情必然围绕这一点展开。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不妨逐步展开。
??1、对欧洲人而言,这是可能实现的最大目标
??欧洲自危机以来,一个重要目标是强化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甚至要取美元而代之。为此,笔者专门写了《欧洲的行动方向——美国系列之13》一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拨冗一阅。
??然而,随着危机的深化,欧洲经济受到的冲击超出了欧洲人的想象,更由于内部协调困难,欧洲在危机面前表现得非常被动。相较于美国指挥若定的气度,欧洲人显得慌乱得多。
??来看一段消息——
??中新网10月29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和世界银行表示,将联合向匈牙利提供总额约251亿美元的融资方案。
??它说明什么?至少可以说明,欧盟已经无力单独解救欧洲盟成员了。而就在此前2008-9-25,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在德国议会发言时,还明确表示“美国无力独自摆脱困境,能够帮助美国的主要力量来自亚洲、中东和欧洲。”殊不知,短短一月之后,欧洲人也已经“无力独自摆脱困境”了。
??如果再看下面这段消息,我们会更有收获。
??中新社伦敦十月二十八日电,英国首相布朗二十八日呼吁,中国和海湾产油富国,应增加出资以帮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布朗最新提议,中国和海湾产油富国等具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应增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出资,使该组织能向匈牙利等遭受严重冲击的国家贷款,阻止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
??它说明什么?至少说明,布朗认为欧洲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能实现解救欧洲的陷入困境的国家。
??
??既然,欧洲已经自陷困境,甚至自乱阵脚,又谈何以欧元取美元而代之。也许,此时的欧洲人已经沮丧不已了。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