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还相信那句流传十年的铁律——
“比特币只要拿四年,就一定赚钱。”
那很遗憾,从这张 MVRV 图开始,它正在失灵。
别急着反驳,我们先把图里的残酷现实看清楚。
01|这次不是“聪明钱抄底”,而是整层玩家被按进深度亏损
图上最刺眼的,不是价格跌了多少,而是这个现象:
最近涌进来的短线玩家(STH),几乎被一锅端,全员陷入系统性亏损。
MVRV 从 1.2 断崖式摔到 ≈0.8——
不意味着“有人套牢”,而是:
“这几个月冲进来的人,几乎全部成为这轮行情的入场费。”
这不是小波动,这是规则被改写。
02|短线成本护栏,其实是“上一拨人写的遗书”
图里有三样关键物件:
- 黑线:价格
- 红线护栏:短期持有者成本区间(STH-MVRV)
- 下方橙/蓝区域:整体盈利 & 亏损比例
重点是:
这些护栏不是技术指标,是上一轮人的“舒适区价格”堆出来的。
价格在护栏里晃,说明市场还能玩;
价格跌出护栏,则意味着:
“上一轮玩家的生存规则,被彻底打破了。”
而现在,就是护栏被硬生生踩穿的时刻。
03|2023–2024 是“长期主义的天堂版本”
那段时间,比特币走得太“舒服”了:
- 涨到高位就在上护栏附近受阻
- 跌下来又刚好踩在下护栏附近企稳
这塑造了一个优雅又危险的误解:
“只要敢扛,比特币一定会把你抬回家。” “四年必赚”不是数据,是情绪叙事。
所有人都被这段行情“教育”得太温柔。
04|2025—2026:这不是回调,是结构性清算现场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 自 12.6 万高位掉头
- 直接跌破 8.9 万护栏
- 一脚踩到 8.2 万的“护栏外死亡区”
并且这一次:
不是少数追高者挂彩,而是整层高位玩家被统一拖入深亏。
这不叫“健康回调”。
这叫:
“高位全体当燃料,给下一个阶段让路。”
看上去像市场规律,其实更像一次结构性“杀新手”仪式。
05|比特币正在“华尔街化”:长期主义变成了营销语
为什么这次护栏能被踩穿?
因为游戏的结构已经彻底变了。
① 市值变大 → 涨幅变窄 → 杠杆把波动强行拉大
以前市值小,随便拉一拉能翻几倍。
现在市值巨大,再复制“几倍神话”难度暴增。
于是期货、期权、ETF、量化、杠杆上来后:
- 涨,被机构推到极致
- 跌,也被机构踩到极致
MVRV 这么夸张的“1.2 → 0.8”,正是金融工程的放大镜。
② 长期党不再被照顾,而是成了“最好收割的流动性”
早期长期持有者稀缺,市场需要他们稳定军心。
现在不同了:
机构可以:
- 现货持有
- 期货对冲
- 波动套利
- 卖保险、收利差、赚波动率
在这种结构下:
长期党不再被奖励,而是“最顺手按下去的一群人”。
你越相信“四年必赚”,越可能成为图里蓝色深亏区的那一层。
③“四年周期神话”,已经从经验规律变成营销 slogan
过去那句:
“任何牛顶买入,比特币拿四年都会赚钱。”
确实曾经成立,但样本太少。
现在更像一句:
让你别卖、让你继续成为流动性底托的口号。
历史未必会重演,但心理暗示永远有用。
06|普通人从这张图真正该学到什么?(重点)
① 任何被写进广告语的“神话”,都已经不安全
“四年必赚”、“抄底不问价”这类话
在护栏被跌穿后,都要重做风控。
② 比特币还能涨,但普通人未必能“躺赚”
这两件事必须分开:
- 比特币可能继续创新高
- 但高位买入、长期持有 ≠ 保证赚钱
时代不同了,结构不同了。
③ 图告诉你的不是未来,而是谁被过去当成燃料
这次燃料不是最后追高的 FOMO 散户,
而是整层自信“长期拿就行”的玩家。
这是市场第一次对“长期主义者”直接下刀。
07|最后说一句:先保留怀疑,再谈信仰
如果你是坚定多头,你当然可以不同意这篇所有观点。
毕竟最终决定一切的,是价格。
但作者希望你记得:
比特币没变,变的是参与者,变的是游戏结构。 它不再是散户对抗华尔街的旗帜,而是华尔街锤炼波动的工具。
所以当你下一次再听到:
“拿四年,时间站在你这边。”
不妨想想——
在这张 MVRV 护栏被踩穿的图里:
到底是谁在用时间考验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