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讯]对于市场,12 月“鸽派暂停”是否比“鹰派降息”更好?
随着美联储官员密集释放鸽派信号,市场对 12 月降息的预期被迅速点燃。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理事沃勒、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相继表态支持降息,让市场情绪瞬间躁动——
12 月降息概率从低位飙升至 80%,标普大涨近 1.6%,纳指更是跳升 2.7%。
但美国银行却发出不同声音:
这不代表 FOMC 内部已达成共识,相反,委员会分歧正处在近年来最严重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美银认为:
比起“鹰派降息”,一场“鸽派暂停”或许更明智。
矛盾数据,让联储内部分歧全面爆发
美银指出,近期公布的就业与通胀数据,不但没能统一意见,反而让委员会的争论更加激烈:
一边是鸽派的理由:
- 失业率逼近 4.5%,显示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
- 部分领先指标显示招聘意愿趋弱。
另一边是鹰派的底气:
- 新增就业仍强劲;
- 薪资增速与劳动参与率保持韧性;
- 核心通胀尚未稳稳回到安全区间。
因此,就业报告发布后,美联储官员形成了典型的“各说各话”:
- 巴尔:需要“谨慎行事”;
- 古尔斯比:强调通胀仍有上行风险;
- 洛根:明确反对 12 月降息;
- 就连向来偏鸽的 鲍尔森 也表现出比此前更谨慎的态度。
换句话说——
威廉姆斯与沃勒并不是共识,而是“少数派”。
为什么美银认为“鸽派暂停”最可能、也最聪明?
所谓“鸽派暂停”,简单理解为——
12 月不降息,但在声明或新闻发布会上释放非常明确的未来降息信号。
美银认为这一策略有三大优势:
① 给市场希望,同时不给鹰派“立即反对”的理由
暂不降息能安抚鹰派;
强烈暗示后续降息又能稳住市场预期。
双边都能接受。
② 给数据留出空间,1 月再动手更稳妥
美银强调:
在 12 月和 1 月会议之间,美联储将迎来密集数据窗口: 3 份就业报告 2 份失业率读数 2 份 CPI 报告
这些数据足以决定联储是否该在 1 月迅速行动,也为政策路径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③ 避免“鹰派降息”的自我矛盾
“鹰派降息”指的是:
12 月降息,但同时告诉市场:下次可能不会再降。
问题在于:
- 市场可能根本不会相信这种“降息但不继续”的说法;
- 鹰派若无法确认 1 月暂停,他们就很难同意 12 月降息;
- 最终可能导致鲍威尔“降息成功但差点被否决”的尴尬局面,让政策沟通难度更大。
美银直言:
如果 12 月强行推动降息,内部反对票可能接近半数。
这对美联储的政策公信力不利。
结论:在一个高度分裂的 FOMC 中,“鸽派暂停”风险最低
市场喜欢降息,但美联储更需要团结的政策信号。
在分裂的委员会中:
- 降息 → 风险高、反对大
- 鹰派降息 → 自相矛盾、容易失控
- 鸽派暂停 → 留足空间、减少对抗、稳住市场
因此,美银认为:
“鸽派暂停”是对鲍威尔而言最易操作、对市场冲击最小、对政策连贯性最友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