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把这种“不信”赤裸裸量化了出来:
到 2026 年底,只有 5% 的专业投资者认为金价能突破 5000 美元。
注意,是 5%,不是 50%。
在一个货币滥发、债务爆棚、全球风险升至高位的时代——
真正相信黄金还能上攻的那群人,少到一间会议室就能装下。
其他人怎么说?
- 34%:金价就在 4000–4500 美元晃悠。
- 27%:顶多 4500–5000。
- 34%:会跌破 4000,其中 26% 更写下 3500–4000。
看起来像“理性判断”,本质只有一句:别给黄金太高期待。
1. 四成基金经理完全空仓:不是不懂,是嫌弃
比预期更刺眼的,是仓位。
39% 的基金经理,投资组合里一克黄金都没有。
是零,不是“偏低配置”。
就在几周前,黄金还被调查列为“全球最拥挤交易”,10 月才刚成为“最热资产”。
结果转眼间,近四成机构连看都不看。
这不是逻辑,是情绪,是厌恶。
是华尔街对黄金发出的冷笑话:
“世界怎么乱是你们的事,我只要季度业绩好。终极对冲?那是教科书写的,不是 KPI。”
2. 华尔街宁愿拥抱债务,也不愿承认黄金的价值
其实他们不是看不懂宏观环境:
- 全球债务 300+ 万亿美元
- 财政普遍入不敷出
- 央行资产负债表膨胀到离谱
- 货币体系像一个被“强心剂”吊着的巨兽
他们当然知道。
但他们更知道另一件更现实的事:
只要股市、信用债还能维持幻觉,他们必须继续推“未来增长故事”。
在这样的行业逻辑里,承认黄金,就是承认:
他们卖给客户的许多高级金融工程,在系统性风险面前脆得像一张包装纸。
所以,华尔街宁可继续爱:
- 回购拉高的股价
- 杠杆堆出的地产信托
- 复杂得没人真的搞懂的衍生品 也不愿承认一句: 黄金这种“原始资产”,在混乱时代依然是底牌。
3. 专业“共识”越忽视黄金,未来越可能被打脸
看那张预期分布:
中间区间(4000–5000)挤满“理性玩家”;
两端(突破 5000 或跌破 3500)几乎没人敢填。
这不是智慧,
这是典型的 “职业防火墙”心理:
- 站中间:错了大家一起错,不丢人
- 站极端:万一错了,要在复盘会上挨骂
所以,95% 的人把自己塞在“安全区间”,
真正押注极端场景的,只剩那象征性的 5%。
问题是:
历史上真正改变游戏的行情,从来不是多数派给的。
如果金价 2026 年前真的冲上 5000+,
那就意味着:
今天写调查问卷的 95% 专业人士,集体写错答案。
那时会发生什么?
不会有人道歉。
他们会一边喊“太贵了”,一边在 4800、5000、5200 被动加仓补课。
而这,就是行情后半程最猛烈的动力。
4. 今天的黄金,不需要华尔街的信仰
真正推动黄金的,从来不是问卷里的那些人。
是——
- 悄悄加仓的央行
- 慢慢调仓的主权基金
- 私下增加实物配置的家族资本
这些力量不会发帖,不会上节目,也不会接受采访。
他们只会在某个偶然的时间点,用一个极端的价格,
把华尔街所有的怀疑,统统结算一次。
5. 嘲笑黄金,是这个时代最昂贵的傲慢
这次的调查,其实是华尔街发出的公开声明:
“我们就是不信黄金。”
但历史的讽刺在于:
每一次金融体系真正处于关键转折时,
主流金融圈几乎都会集体忽视黄金 ——
而这本身,就是风险的前兆。
你可以不喜欢黄金。
你可以不配置黄金。
但必须明白:
当负责定价风险的那群人,在最需要谨慎的时刻选择嘲笑黄金—— 黄金往往正在酝酿另一轮重定价。
华尔街可以继续不相信黄金。
而黄金,只会在最后的结算时刻,
把所有怀疑,换算成最终的价格。
涨跌 重要吗,3000重要吗,8000重要吗。
你看涨,它涨了你一样亏,你看跌,它跌了你也一样亏。
重点是你得收割它,而不是等着被它收割。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