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美联储12月,到底“降”还是“不降”?
全球市场盯紧的三大争议点,终于看清了!
11月19日公布的10月FOMC会议纪要,把市场彻底点燃——
美联储内部对12月到底要不要继续降息,出现多年未见的巨大分歧。
这次会议,可能成为2025年全球金融市场的“转折点”。
一、鹰派对鸽派:罕见激烈交锋
1)谨慎派:副主席杰斐逊——“降息要踩刹车”
他的逻辑是“二难困境”:
通胀粘性还没解决
- 核心PCE同比虽从5.4%降到2.8%,但环比连续三个月高于0.3% → 服务业通胀黏住了!
- 即便剔除关税一次性推动因素,通胀离2%目标仍有距离。
就业数据开始危险,但还没崩
- 10月失业率维持4.1%,但新增就业只有1.2万人。
- UBS:“低聘高解”模式已出现,是典型衰退前兆。
杰斐逊的意思很明确:
“通胀没完全搞定,我不敢继续降太快。”
2)鸽派:沃勒——“现在不降,风险更大”
作为下任主席热门人选,沃勒公开支持12月再降25bp:
劳动力市场恶化速度比官方数据更吓人
他引用的私人数据指出:
- 兼职工时减少
- 招聘广告下降
- 雇主撤岗明显
一句话:
就业拐点来的比政府数据显示的更早、更急。
金融条件还在“偏紧”
- 美债10年利率依然在4.0%—4.2%
- 实际利率仍在“紧缩区间”
沃勒的核心观点:
“拖下去才危险,应该用降息对冲衰退风险。”
二、会议纪要:多年未见的“撕裂式分歧”
纪要里首次出现:
- “多数官员支持维持利率不变”
- “另一部分官员认为若就业恶化,12月必须降”
- “也有人主张维持不变直到2026年”
直接导致市场预期大幅波动:
- 12月降息概率跌到 42.9%(首次跌破50%)
- 按兵不动上升到 57.1%
市场已经彻底看不懂美联储了。
三、数据迷雾:政府停摆让美联储“摸黑走路”
由于持续停摆:
- 10月CPI / PPI 可能出现史上首次“缺失月”
- 10月非农取消,数据合并到11月(12月16日发布)
- 贸易、零售销售多项指标延迟
也就是说:
12月9–10日开会,美联储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数据真空。
沃勒直言:
“我们不得不用私人数据代替官方指标来判断经济。”
这是美联储不敢轻举妄动的最大原因之一。
四、债市提前狂欢:反而“锁死”降息空间
2025年美国国债是2020年以来表现最强的一年:
- 10年期收益率:4.8% → 3.9%
- 2年期收益率:5.2% → 4.0%
债市疯涨,背后是“三重利好”:
- 美联储9—10月已降息75bp
- 美国经济“温和放缓”
- 通胀持续降温
但问题来了:
债市涨太狠,美联储反而难降息。
因为:
- 金融条件指数回到三年来最宽松
- 股市涨15%
- 信用利差崩到疫情后新低
市场已经把“宽松”提前做完了。
鲍威尔警告过:
“市场提前宽松越多,我们越不能降。”
五、12月大概率“不降”,但不是100%
综合四大限制:
- 通胀仍在3%附近
- 就业虽弱但未崩
- 内部鹰派占多数
- 债市过度宽松替代了部分降息作用
→ 12月按兵不动 = 基准情景(概率约60%)
可能触发“紧急降息”的两种风险情景:
① 关键数据爆冷
- 9月非农 < 10万
- 核心PCE掉到2.8%以下
- PMI全面跌穿50
② 市场崩一轮
- 美股跌 10%+
- 信用利差暴涨
目前,两者概率均不高。
六、机构一致转向:降息概率下调
- 高盛:从50%下调到30%
- 摩根士丹利:维持40%,但承认“不降”概率上升
- 中信证券:仍看25bp,但前提是数据支持
机构观点已明显偏向“12月不降”。
七、资产配置怎么做?
瑞银的判断比较稳健:
股票:继续看多美国 + 新兴市场
因为就业放缓 → 美联储更温和 → 对股市有利。
债券:久期中性(别赌太长)
收益率已接近合理区间,继续下行空间有限。
对冲工具推荐:CME 美债收益率期货(10Y)
- 按“收益率”交易,而不是按“价格”
- 现金结算
- 1个基点 → 仅10美元波动
- 更适合管理利率风险、配置轻便
结语:
与其预测12月,不如理解美联储的新逻辑
在通胀韧性、就业放缓、数据真空与市场提前宽松的四重压力下,美联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决策模式:
更加依赖实时信号,更少依赖历史经验。
这才是未来一年影响全球资产的真正变量。
结果不重要,路径最重要。
发表于:2025-11-21 08:16只看该作者
2楼
可能不会降息了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