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眼中,日元正经历一场罕见的贬值潮。
短短数周,日元兑美元持续下探至 1150区间,创下近年新低。
与此同时,日本政坛更迭、政策摇摆、通胀高企,
这一切都让“失衡的日本经济”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专家将这场危机浓缩为 “日本三问”:
能否形成工资与物价的良性循环? 能否有序退出长期宽松政策? 能否从改善型创新转向破坏型创新?
这三问,决定着日元的未来,也决定着日本能否重新崛起。
一、⚙️新首相上台:宽松预期推波助澜
10月21日,日本自民党总裁 高市早苗 当选为日本第104任首相。
她的上台,本被寄望于推动改革,但市场却读出了另一层信号——
日本央行或将延后加息、维持宽松政策。
受此影响,投资者纷纷抛售日元、追捧日股。
东京股市屡创新高,日经指数一度逼近 50000点,
而日元则持续下行,对美元汇率从 1147跌至1151区间。
📉 这意味着什么?
货币宽松的信号刺激了股市,却进一步削弱了汇率。
日本的“财富幻觉”正在扩大:资产价格上升,但民众购买力下滑。
二、🔥宽松的代价:通胀压力愈演愈烈
根据日本总务省数据,截至8月,日本核心CPI已连续48个月上涨。
通胀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成为新政府最大的政治挑战。
高市早苗政府推出了一揽子财政刺激措施:
- 下调汽油与柴油税;
- 扩大对中小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补助;
- 增加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
- 实施减税与财政扩张并行的政策。
听起来像是一剂“救命药”,
但专家却指出,这些政策逻辑自相矛盾:
为对抗通胀而实施的减税和补贴,本身又在刺激通胀。
📊 现实是残酷的:
日元贬值导致进口价格飞涨,民众实际购买力持续下降。
2025年8月,日本实际工资已连续 8个月同比下滑,
名义工资上涨1.5%,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工资减少1.4%。
💬 一位日本学者无奈地说:
“政府在印钱帮民众,但通胀正吞噬这些钱的价值。”
三、🚗贸易阴影:对美顺差急剧收缩
10月22日,日本财务省公布数据:
2025财年上半年,日本出口微增0.2%,进口下降3.2%,
但对美贸易顺差却锐减22.6%。
原因在于:
美国上调了汽车与钢铝进口关税,
日本出口支柱产业受到沉重打击——
其中汽车出口额暴跌 22.7%,对美出口总额下降10.2%。
🧩 连锁反应正在显现:
- 日本制造业利润下滑;
- 企业转向海外投资、加速“产能外移”;
- 国内产业空心化风险上升。
丰田、马自达等厂商被迫加大在美国本土产能,
这意味着“日本制造”的重心,正被美国逐步吸走。
四、💡结构困局:日本的“三个问号”
来自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张玉来 的分析指出,
日本经济的不确定性,集中在以下“三问”:
1️⃣ 能否形成工资与物价的良性循环?
日本央行宣布废除负利率后,通胀反而超过欧美。
企业虽有利润“弹药库”,但加薪速度追不上物价上涨。
通胀侵蚀了消费意愿,企业加薪动力又随之减弱——
这是典型的恶性循环,而非良性循环。
2️⃣ 能否有序退出大规模宽松政策?
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高达 745万亿日元,
相当于日本GDP的 122%,是全球最高水平。
如何在不刺破金融泡沫的前提下收紧政策,
已成为日本央行最艰难的选择题。
3️⃣ 能否从“改善型创新”走向“破坏型创新”?
日本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却缺乏颠覆式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改进”式创新让日本维持稳定,却失去了引领未来的锐气。
在AI、半导体等新兴领域,日本政府虽提出
“2030年前投资超10万亿日元”计划,
但如果创新体制不变,资金可能再次沉入旧产业泥潭。
🧭结语:日元的命运,也是日本的命运
今天的日元贬值,不仅仅是一场货币波动,
它折射出一个经济体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疲态。
当财政刺激掩盖真实问题, 当通胀吞噬工资增长, 当创新陷入惯性泥潭—— 汇率的下跌,只是表象,日本的危机在更深处。
💬 正如经济学家所言:
“日元走弱,走的是日本经济的信心。”
能否回答那“三个问题”,
将决定日本是继续沉睡,还是再次觉醒。
美日怎么说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