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 1
  • 2
前往
共 23 条
查看:1580回复:22
lucy
注册时间2004-07-28
是否是布什与格林斯潘的交易呢?
楼主发表于:2004-08-11 01:44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布什请格林斯潘再次连任,格多少也要照顾布什的面子啊。 布什的减税政策成效如何另当别论,但的确给美国带来的高赤字,当然这是共和党的一贯作风。 布什鼓吹的就业没有大的进展。而格老每次开会都避而不谈就业,反而高谈控制通胀。是不是在转移目标呢? 格老难说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TK29帖子1楼右侧xm竖版广告90-240
个性签名

广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lucy
注册时间2004-07-28
楼主发表于:2004-08-11 04:26只看该作者
5楼
又被他骗了,我感觉他总是在说瞎话 [em18]
无敌☆天生
注册时间2004-07-07
发表于:2004-08-11 04:28只看该作者
4楼
[em27] 政治骗子[em26]
lucy
注册时间2004-07-28
楼主发表于:2004-08-11 08:48只看该作者
7楼
格这么顶布什,布什也不一定能上台啊。 按理说格的人品应该不错啊,美国的经济也要服从于政治吗?
leo
注册时间2003-04-24
幸运星
发表于:2004-08-11 08:57只看该作者
6楼
不一定是政治交易! 別少看格老的「超前」思想… 請看我曾轉貼的一編文章,說明格老總有較外界「超前」的思維!! 這文章的後半部,是我自己的思考,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作者的判斷… 《格林斯潘的告别演出》 联储局上周如预料般加息,联邦基金隔夜钱利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最低水平的一厘,加至一厘二五;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在未来一至二年内,联储局将继续加息,目的是「遏抑通胀而不窒息经济复苏」。这似乎是格林斯潘在美国货币市场所作的「告别演出」,他在联储局的任期将于2006年一月届满,按现行的法例不准再获任命;倘若这最后一招调控成功,便可保他功德圆满。 回想过去,在沃克尔(里根时代的联储局长,格林斯潘的上任) 挫败双位通胀后,格林斯潘到任。在他治下,联储局面对很多的难题:八七年股灾,九十年代初银行体系疲弱,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股市及科网泡沫,以及「911」惨剧之后的局面等,但这并没有发生重大灾祸,两次衰退(1990年至1991年,以及2001年) 均颇温和。通胀下降,由1987年的4.4%降至2003年的1.9%;收入增加,GDP由1987年至2003年增长61%(编按,以年率摊平,则平均年年增长3.22%,略高于通胀增长,是近代美国所少见的) ,职位增加2500万个。 《经济表现够强也够弱》 他令一切看来很容易。对比先前的种种威胁,现在的挑战算不了什幺,近三年来,联储局以低廉的信贷成本(低息) 积极地挽救疲弱的经济;联邦基金利率由2001年底以来一直低于二厘,自2003年六月以来更低至一厘。现在复苏步伐似乎很稳健,在过去一年里,GDP的平均增长是4.8%。就业增长已恢复;另一方面失业率仍高,故此大幅要求加薪的压力被削弱,工资是公司经营最大的成本,大幅加薪将引至物价上升。经济似乎够强,以至可承受加息;经济同时够弱,可以缓慢的加息(如联储局所说,以一个「基准的」步伐加息) 。 #编按:联储局文件原文为——“With underlying inflation still expected to be relatively low, the Committee believes that policy accommodation can be removed at a pace that is likely to be measured” ——个人较喜欢用直译「可量度的」取代「基准的」,以更准确反映原文意思——意译即是「一步一步,有秩序的」。 不过,这些表像往往可以骗到人。联储局一位前任理事最近出版的新书,让人有机会窥见格林斯潘任下的联储局。由克林顿总统提名,梅尔(Laurence Mayer) 在1996-2002年出任联储局理事。他的新作《在联储局任内》并非一个丑闻故事,它?眼经济问题,并让人大开眼界。 照梅尔的说法,格林斯潘与联储局经常凭感观作判断,尽管有二百五十名经济学家,并配以精良的计算机模型,联储局还不时大跌眼镜。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初,失业率 (当时接近5%)正在下降;按照模型推算,劳工市场紧张应加剧通胀,但通胀却一直下降(编按:经济学界一直有一种想法,就是「生产力」的增长,可能会长期压抑通胀,历任联储局长以伯恩斯(Authur Burns,1970-1978在任)最相信此说,而格林斯潘的决策虽然远较前者谨慎,却也是此说的「信徒」) 。梅尔写道:「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类似的情况。」还有其它大失预算的事,联储局预见不到出现亚洲金融危机、估算不到股市泡沫的程度(编按:大家可能对于格林斯潘的名言「非理性亢奋」还记忆尤新,但杜指仍在其发出警告后,由6500点一直狂升到接近13000点,才由于科网股神话的「破减」而暴跌!) ,以及2001年的衰退(编按:可能由科网股「爆破」所引发的「负财富效应」所至,这肯定不在经济学模型之内,这更接近市场心理学或「理性预期」学说的范筹) 。梅尔并非批评联储局的员工,他认为员工表现极佳,但可以预测的东西实在有限。 故此,决定靠的是判断,主要是一人说了算。在文件上看,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中,只占十二票中的一票,但实际做法上,情况截然不同。梅尔写道:「尽管无明文规定,但可以预料,倘若FOMC拒绝格林斯潘的政策建议,主席就会辞职。」在梅尔看来,协调统一意见只是偶然的事。联储局是个「工作相当孤独的地方」,理事们多数是在开正式会议时才见面,私底下他甚少见到格林斯潘。 结果是许多事都取决于一个人对不明朗形势的处理手法。在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七年初,格林斯潘坚持加息。基于不多的统计资料,他判断计算机将提高公司的生产力(每小时工作的产出/Hourly Working Output) ,带动公司有可能削减成本,它们不至被迫提价。虽然其后的统计资料证实格林斯潘的观点,但今日的形势并非完全与那时不同,因为同样充满不明朗因素。 《加息怕太快又怕太慢》 低息初期将鼓励建屋热潮,并可能使楼市出现泡沫。联储局加息时面临两个危险:一是加息太慢,另一个是加息太快。倘若联邦基金利率加得太慢,通胀可能会加剧,通胀率上升可能推高其它利率,因为借贷人会想法子,去补偿其资金被蚕食的价值,消费物价指数已比预期高,去年升3.1%,虽然核心通胀率(不计食物和能源价格) 仅升1.7%;另一方面,加息太快又可能遏止经济扩展。无论那种方法,房屋建造及楼价都是脆弱的。 格林斯潘在利率的调节上,必须徐疾有致,恰到好处,他做得到吗?历史以及他留给后人的遗产,要看他这一着。 #注:本文作者森穆逊(Robert J. Samuelson) ,是现代经济学大儒之一,现年80岁,但仍然在华尔街日报等经济大报不定期发表文章,而他的唯一华文专栏,则一直由香港信报发表,至今已有二十年有余。 原文刊于香港信报2004年7月10日「森穆逊专栏」。 所有编按,都由抄录者Leo作注译,希望能让读者对原文有更清楚的理解。 此抄录第一次发表于韬客论坛——铁翔交流专区。 本人发表此文,基本上,我是同意大部份的观点。 读后感: 笔者作为经济学自成一家,其意见定必受到一定的注意。 无独有偶,个人今年两次读到有关于「联储局的运作」的文章(第一次是「信报」林行止专栏),都提及前联储局理事梅亚的回忆录,看来对于「联储局的运作」,尤其是有关「格林斯潘对货币决策的作用」的研究,很有帮助。 关于对市场的预期的不可测,个人的第一个感觉,似乎跟现代科学所谓的「模糊罗缉」有关… 这是「计算机公式」到现在也学不来的一个「盲点」…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算朮时,都是由1+1开始,但是,除了要背颂的公式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很快的算出答案——这使我对自己感到很好奇——我从来也不用太多时间,就能算出相约的答案。 但过程中,脑海里没没有繁复的公式,有的只是一刻后的答案… 这种计算,计算机更可优而为之… 但是,日常的决定,就不是计算机可以计算了——为何要吃饭而不吃面呢?为何要坐公车而不坐地铁呢?为何总是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里钻呢? 很多很多的不解,答案肯定是不统一的,计算机似乎未必能算得准… 我经常异想天开,在留意着自己作决定时的时间和和过程——可惜直到现在,我还不是太了解,呵呵… 据坊间的传闻(呵呵,又是「传闻」) ,格林斯潘每逢洗澡,其身旁都满是经济数据的文件——他总要洗个把小时才出来,似乎这并不奇怪了… 他脑里是想的什幺,似乎计算机是没能想得出来的——因为他「用」有专长,经验已经是一个宝库… 大家对于情势的判断,很多时候都是经验所得,所以,一个能够长期专精于一个范筹的人,其也必是「准专家」——可能比真正的专家,更加专业… 又说到图表和程序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进场做单时,看的都是价位图表,理论上,只看着图表,是否就一定准确呢? 从经验看,似乎「答案」实在太明显了… 那幺,我们为任不拋开成见,由自己的感觉而转化为一个「成熟」的交易习惯呢? 个人来说,信息是「多方面」的,如何取舍——什幺时候,用什幺方法? 似乎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
大善人
注册时间2004-07-15
发表于:2004-08-11 09:31只看该作者
8楼
原文由 [B]lucy[/B] 发表: 布什请格林斯潘再次连任,格多少也要照顾布什的面子啊。 布什的减税政策成效如何另当别论,但的确给美国带来的高赤字,当然这是共和党的一贯作风。 布什鼓吹的就业没有大的进展。而格老每次开会都避而不谈就业,反而高谈控制通胀。是不是在转移目标呢? 格老难说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没有那么神秘!不要瞎猜!美国的政治起码比起我国要不黑暗的多!
lucy
注册时间2004-07-28
楼主发表于:2004-08-12 02:04只看该作者
12楼
原文由 [B]大善人[/B] 发表: 没有那么神秘!不要瞎猜!美国的政治起码比起我国要不黑暗的多!
不同意! 美国的体制可能好一些 但政客一样的龌龊,只不过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 投桃报李,并不奇怪
leslie
注册时间2004-06-24
发表于:2004-08-12 02:16只看该作者
9楼
原文由 [B]lucy[/B] 发表: 不同意! 美国的体制可能好一些 但政客一样的龌龊,只不过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 投桃报李,并不奇怪
对 美国的制度 也是远非完美的 再说 美国人也是人
sssyy
注册时间2004-05-12
发表于:2004-08-12 02:26只看该作者
10楼
格老现在玩的就是威望!趋奉与对他的崇拜,市场也在颠三倒四。机器都有出错的时候何况人那。一句话,格老老了。 不过,误触发的炸弹破坏力更大!古今中外吃老家伙老糊涂的亏太多了
听雨
注册时间2004-05-02
lucy
注册时间2004-07-28
楼主发表于:2004-08-12 04:58只看该作者
13楼
一批交易员对格关于看好美国经济的讲话持怀疑态度,因此最近几天的数据至关重要。 究竟要看看他说的是不是事实。
Matom
注册时间2003-07-27
lucy
注册时间2004-07-28
楼主发表于:2004-08-13 13:00只看该作者
15楼
简直郁闷死,总感觉格未说实话,这回现原型了吧 有的朋友是一手美元未动,我更惨了,可是棒、郎深套,被他还了几次,现在还没解开套
大吉大利
注册时间2003-09-07
发表于:2004-08-13 13:10只看该作者
18楼
千万不要个人崇拜,,[em2]
lucy
注册时间2004-07-28
楼主发表于:2004-08-13 13:36只看该作者
16楼
原文由 [B]大吉大利[/B] 发表: 千万不要个人崇拜,,[em2]
没有啊,说实话我现在看见他的照片就想吐
leo
注册时间2003-04-24
幸运星
发表于:2004-08-13 13:46只看该作者
17楼
原文由 [B]lucy[/B] 发表: 一批交易员对格关于看好美国经济的讲话持怀疑态度,因此最近几天的数据至关重要。 究竟要看看他说的是不是事实。
等到九月和十月,大家就知道他有沒有說謊了… 不要這么快下訂論… 先研究一下,我轉貼的文章,多想想吧…
seiko
注册时间2003-12-11
发表于:2004-08-13 13:50只看该作者
19楼
1993年10月起,美国经济景气快速攀升,有引发通膨之虞,多亏当时也是现任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葛林斯班(Green Spain)在不顾民意及政治压力下,连续七次调高重贴现率,使美国经济软性着陆术功,免于通货膨胀的威胁。 Leo说得对,格老这次有没有犯糊涂,需要更多证据和时间证明。[em77]
鸿羽情天
注册时间2004-07-29
发表于:2004-08-13 13:59只看该作者
20楼
[em26] [em26] [em26] [em26]
leo
注册时间2003-04-24
幸运星
发表于:2004-08-13 14:10只看该作者
21楼
原文由 [B]lucy[/B] 发表: 不同意! 美国的体制可能好一些 但政客一样的龌龊,只不过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 投桃报李,并不奇怪
呵呵,又給你看看一個轉貼,首發於韜客論壇的鐵翔交流專區… 看看有沒有政治交易? 這可是根據非常嚴謹的博士論文而寫成的啊… 《频频出入白宫,利率拾级而下》 当五月十九日阿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6..3.1926-)获布什总统委任为联邦储备局主席时,联储局的退休理事梅亚(Laurence Mayer,96-02年在任) 半开玩笑的对记者说:「阿伦与布什总统关系融洽!」 这确是事实,但亦有言外之意。看看格林斯潘的公职简历,历界总统对他依重什殷,是章章明什的。格林斯潘在1987年8月11日获列根总统委为联储局主席,接替未终任便离职的伏尔克,其后历老布什和克林顿总统,连任多次,现在这一任——第五任应是最后一次了,因为二零零八年任满时他已八十二岁,是在位最久、年龄最高的联储局主席,虽然联储局主席非公务员,退休休年龄不受公务员诠?条例限制,但格林斯潘纵使仍然精神瞿铄,而假定届时的总统还会续聘他,他亦会辞「官」撰写回忆录。 格林斯潘五岁时父母离异(他父亲许拔,是证券经理兼分析员,写过一本支持罗斯褔干预经济的「新政」的中《好景在前》(Recovery Ahead!)) ,少年时期的经历和不少五十年代的香港难民相似,他和母亲寄居祖父母篱下,会弹钢琴的母亲在「士多」当售货员,母子晚上做「厅长」… 格林斯潘有音乐细胞,他父亲是犹太教堂的领唱,一位舅父写过曾在百老汇上演的《舒曼传》,他自己善吹黑箫及萨克管(色士风) ,曾就读著名的茱利亚音乐学院一年,并参加过一个职业爵士乐队。 格林斯潘毕业于纽约大学,一九四八年入哥伦比亚大学,跟随后来出任联储局主席的伯恩斯攻读博士学位。近读有关格林斯潘的报导,俱说他在纽约大学得三个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 ,想起曾替本报撰稿和接受访问的亚洲发展银行前主席曹文梅女士对笔者说格林斯潘是她在哥大研究院的同学,与上朮报导有异,翻书,果于以揭发「水门事件」成名的胡华德的《大师》(B.Woodward: Maestro-Greenspan’s Fed and the American Boom,2001) 见「真相」,原来格林斯潘未得博士学位退学出任会议局的经济顾问,同时成立一家顾问公司,做「私帮」生意;格林斯潘在六十年代加入政治倾向保守的Townsend-Skinner顾问公司(后者退出后改名(Townsend-Greenspan) ,后因其师伯恩斯爵士乐队队友嘉德明(L. Garment) 成为尼克逊的顾问,格林斯潘遂获邀加入尼克逊竞选委员会(负责经济政策) ,此后「平步青云」,顾问公司财源广进(八七年退股出任联储局那年则亏大本) ,同时出任数个重要政府顾问委员,七四年任尼克逊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格林斯潘素有「社交蝴蝶」之称,处身华盛顿官场如鱼得水;但他深感「学力」不足,在学院经济学家之前有「自卑感」,遂于七十年代初期在纽约大学报读博士,七七年获此学位,但论文仍未写成,他呈交给学位审查委员会的只是数篇没有新发现没有计量程序在半学朮性刊物上发表的「不符合严格学朮水准」的论文…… 身为共和党人而又无显赫学朮成就的格林斯潘,能够历列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而安坐「掌握世界经济命脉」的联储局主席宝座,格林斯潘有过人能耐,不言而谕。综合而言,笔者归纳他能够受知于不同政党总统的本事有二。第一是胡德华所说的有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本领,而这与他擅长综合五花八门的统计、信息后梳理出一套纾解难题的方法有关。第二是他的人际关系极佳,这点下面会有分析。此外当然还有幸运之神眷顾。《财富》一位编缉马田在非官式(不获传主合作) 的同名传记(J. Martin: Greenspan-the Man Behind Money,2000) ,说格林斯潘犯过几次「严重失误」(conspicuous lapses of judgement) ,这里且举二例。其一是他建议他的「老板」、已决定不竞逐连任的褔特总统当列根的竞选拍挡——副总统;其二是他曾全力支持一家后来破产的「林肯存贷公司」… 马田说能够检讨失误汲取教训是他的长处之一。 文前笔者引朮梅亚的「评论」,看来绝非无的放矢,格林斯潘的「社交本领」的确少人能及,他不谨受知于共和党总统,和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亦相处无间。读者若不善忘,应当记起在克林顿的首任总统就职典礼上他与克林顿夫人并肩而坐言笑晏晏的镜头。 格林斯潘的不倒地位早已引起新闻界的兴趣,唯所写多为捕风捉影而「拿不出证据」的传言和揣测,还是一位学者所做的「实证研究」较具说服力。宾州大学华尔顿财经学院的财务学副教授汤玛思(K. Thomas) 对格林斯潘进出白宫的次数作了详细的纪录(笔者据五月二十一日《格兰氏利率观察家》半月刊(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 及五月二十四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资料) ,依照法例,格林斯潘不必公开与白宫(或其它政府部门) 联系的详情,亦无须公开他会见各级官员的谈话内容,但汤玛思援引赋予公民免费获取政府信息的《信息自由公开法令》(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政府部门除非有特殊保密理由,不然不能防碍公民获得任何与公务有关活动的信息) ,向联储局取得格林斯潘的「约会日记」,发现「利率不断下降,格林斯潘赴白宫次数不断增加」的事实!汤玛思并没有说格林斯潘频频赴白宫与利率企于四十年来低水平有关(理论上独立的联储局获全权厘定货币政策) ,他要读者自己下判断。 汤玛思统计,在九六至九八年间,格林斯潘平均每周赴白宫一点八次,在克林顿总统第二届任期将满的九九年和2000年,格林斯潘赴白宫的次数依次为每周二点五次和二点三次。小布什上台后,格林斯潘访问白宫的次数突然急增。2001年平均每周二点九次、2002年三点一次、2003年三点三次,以每周六天办工算(决策官员通常办工六天) ,格林斯潘可以说,隔天便赴白宫。面对这些数字,论者议论纷纷,是免不了的;而议论的主题不外与格林斯潘试图和布什家族修好(传媒早已形成这种共识,老布什连任失败是格林斯潘「不合作」未能及时减息所致) 及维持低利率有关。 事实是否如此,外人当然不清楚,因为从「约会日记」的会客名单看,2003年他见过布什一次,其余大都是会见他的老朋友副总统切尼(七次) 、新朋友国安顾问赖斯(六次) 、幕僚长卡德(三次) ,他亦和国务卿鲍威尔及其它内阁成员单独会面… 其余俱与「白宫高级官员会面或开会」。汤玛思说格林斯潘与白宫的关系比过往远较密切,证实了梅亚之言无虚。 从这些简单统计看,布什任内格林斯潘已成为「政治化央行行长」,评论美国货币政策因此不应单看经济数据,现在摆在眼前的是大选在即,布什不希望步乃父后尘成为一任总统之意甚决,而重建伊拉克夜长梦多、意外频生,还有股市楼市需要小心「照顾」。在这种情况下,除非通涨又露凶兆,不然,六月以至八月利率回升的预测恐怕会落空! 有关格林斯潘年轻时是哲学家兼小说家艾﹒兰德的「信徒」一事,笔者过去已写过不少;现在可补记的是,根据马田那本传记,他之所以师事兰德,是因为第一次婚姻而起;一九五二年,他与加拿大籍画家Joan Mitchell结婚,她是兰德的弟子,带乃夫入师门,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但格林斯潘已从对兰德哲学有所怀疑到完全崇拜。格林斯潘有过不少女朋友,最著名的当然是首创百万年薪的名记者芭芭拉﹒华德丝,他们的关系「无疾而终」;他于九七年与NBC的首席外交通讯员Andrea Mitchell结婚,和他第一任妻子同姓但没亲戚关系。 本文作者林行止,第一次发表于2004年6月1日,香港信报的林行止专栏,抄录于2004年6月4日
  • 1
  • 2
前往
共 23 条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